手机阅读

最新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3:28:08 页码:10
最新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实用10篇)
2023-11-13 03:28:08    小编:ZTFB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在总结中,可以借助一些图表或数据的展示方式,来更直观地呈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篇一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浅谈企业所得税改革。

浅谈佛山零售业发展及竞争对策对非货币性交易的几点探讨。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思考。

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上市公司重组的财务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参考题目: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分析。

………………………。

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大厦桩基础设计×××滑坡稳定性评价。

×××道路绿色边坡设计与施工浅析后压浆技术在×××地基施工中的应用。

×××大厦基坑支护设计×××大楼设计。

………………………。

基于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理论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研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

………………………。

其余专业可自拟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题目。

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篇二

科技部作为我院一个特色的部门,主要负责我院的学术文化建设,举办一些培养同学创新能力的活动,“创新、实干、服务”是科技部的文化理念,意义在于:科技部的每一个人都要以创新精神、实干的态度服务于经贸学院的每一位同学,科技部的宗旨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科技部的服务。专业论文大赛便是科技部秉承自己的文化理念,坚持自身的服务宗旨,在学院团委、学工办老师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学生会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丰富我院同学文化内涵,培养同学的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同学的专业知识,加强同学学术论文水平,培养同学求新知、创新知的意识,并为切实加强学院文化建设,丰富学院文化生活,更好地拓展学生素质,所举办的一个创新文化活动。

专业论文大赛从第一届举办至今已五六年的历史,论文大赛的形式日趋成熟,在所有的学生活动中专业论文大赛独树一帜,在形式及影响力上已经特色化、品牌化。

其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阶段:宣传、选题和报名阶段。

包括论文的初审阶段、论文的评审,及优秀论文的答辩。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专业论文大赛关键在于“专业”二字,专业论文大赛论文的参赛格式均要求与当年毕业论文格式相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同学们以后做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届专业论文大赛在继承往届论文大赛优点的基础上对以往的一些不足进行了修正,如在同学与指导老师的交流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我们积极的督促参赛选手与指导老师联系,并将是否与指导老师联系作为论文大赛评分标准之一。本次论文大赛,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加强了我院同学对学术论文的热爱,大赛之初我们积极的调动了同学对学术论文的积极性,报名参赛的组别超过150组,其中不包括其他院参赛组,论文截稿有48篇论文上交,占报名组别的32%,较以往不足30%的情况提高了2%以上,宣传程度在学校范围内也有较大影响。

在执行活动的期间,为充分的让干事参与活动的安排,达到锻炼干事的效果,宣传阶段我们让各个干事下到班级进行宣讲,调研阶段我们将参赛论文分成十六组,让十六名干事来对各组参赛同学进行指导、监督,以获得质量更高的论文作品。6月21日专业论文大赛答辩在2教106进行,四位评委老师多为指导老师参与了答辩的指导评审工作,答辩按毕业论文答辩流程进行,在学院取得了强大的影响效果,据多位观看了答辩的同学表示,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亲身参与这样的一个活动。

(一)整体上的不足:

答辩时间,使整个活动能够有章有序的进行。

(二)具体实施步骤中不足。

1、宣传阶段上,第五届专业论文大赛没有举办相关论文写作的讲座,论文的格式不明确,这与论文大赛下文时间有很大的关系,论文大赛12月下旬下文当时也接近期末,所以为进行相关的讲座,这直接影响了论文大赛上交论文的质量。

2、完成初稿阶段上,我们让各个干事下到班级进行宣讲,调研阶段我们将参赛论文分成十六组,让十六名干事来对各组参赛同学进行指导、监督,以获得质量更高的论文作品,但我们忽略了对干事学术水平的提升,直接使参赛选手对论文大赛产生怀疑,论文初稿上交出现论文格式不统一,论文质量不高等情况,所以未对干事学术水平的培养直接影响论文大赛上交论文的质量。

3、定稿、评审阶段,跟指导老师,评委老师的交流部充分,使得参赛论文鱼龙混杂,存在相当一部分论文抄袭。为改正参赛论文的格式错误及提高参赛论文的质量,答辩时间一拖再拖。

4、答辩阶段与学生会各个部门的交流不足,使得现场出现如秩序纪律等问题,但答辩总体上仍比较圆满,各个答辩选手发挥正常。

(三)专业论文大赛存在的本质问题。

专业论文大赛所存在的本质上的问题也即交流上的问题,如图1所示,在整个专业论文大赛活动交流中科技部处于主导地位,那么,如何做好论文大赛各个“要素”间的交流便成为专业论文大赛成败的主要影响因素。

图1专业论文大赛期间交流图。

1、专业论文大赛需举办相关论文写作的讲座,让各个参赛者了解参赛论文的写法,格式要求等,尤其是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参赛选手。在论文大赛的各个阶段,科技部的干事同样要与各个参赛选手做好充分的交流,要求每个干事来对各组参赛同学进行指导、监督,这一方面的交流直接影响专业论文大赛上交论文的质量。

2、专业论文大赛各个阶段,参赛选手需要与指导老师有充分的接触交流,那么如何督促好参赛选手能够主动去找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能积极去指导同学们参赛作品的完成便是科技部首要解决的交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能在根本上提高论文大赛论文质量的同时,在整体上提升我院本科阶段的学术水平。

3、科技部在评审、答辩阶段需要与评审老师做好充分的交流,做好初审、评审评审规则的统一,使得各篇参赛论文能够在评审上有相同的宽度,避免因个别评委老师的偏好,出现个别参赛论文评分过高的结果。

4、专业论文大赛各个阶段,科技部需与学生会各个部门做好充分交流,定期将论文大赛近况汇报学生会常委会,使得整个论文大赛,能够在包括财务、信息公告等方面做到位,答辩环节需要学生会各个委员讨论最终决定具体的实施。

所以说,交流问题是专业论文大赛所存在的本质上的问题,第五届专业论文大赛就科技部与参赛选手的交流不够充分,使得论文初稿质量不高,经评委老师的研究只能让各个参赛选手在论文包括格式进行多方面修改,这严重影响整个论文大赛的进度,这也是为何第五届专业论文大赛拖延两个多月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论文大赛的改进。

(一)系列化品牌化特色化。

好,在工作细节方面还需要注意和完善,要安排好一系列相关讲座及收稿以及评比时间,使整个活动能够有章有序的进行。在执行活动的期间,充分让干事参与活动的安排,达到锻炼干事的效果,并且将参赛组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个干事将工作落实到每个参赛组,对各个参赛组进行一定指导、监督。

(二)把握细节追求完善。

专业论文大赛在系列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同时更要把握各种细节问题,熟知细节决定成败,如应注意:

1、应在报名表上新添加联系邮箱一栏,报名结束后,在对各个参赛组信息联系方式归类的同时,更要将各参赛组联系邮箱进行归类,并分组,让各个干事将论文大赛文件、格式(包括论文封页等)打包发送给各个参赛组邮箱,避免班长在传达上出现的遗落,也能让各个参赛组充分的了解论文大赛的所有情况。

2、答辩环节评分表的送统同样需要注意。

总之,专业论文大赛还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去改善,专业论文大赛是我院开创的一个特色活动,相信科技部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把论文大赛越做越精细。

科技部杨国强2010.07.01。

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篇三

以下论文题目只作为自学考试毕业论文答辩题目选题的参考,学生可结合本专业学习(工作)实际,自拟论文题目,最好不要选择以下论文题目,以防考生论文选题雷同,但论文一律按我基地制定的格式要求完成排版,否则不接受答辩。

农业经济管理。

1.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研究。

2.***镇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3.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4.农村税费改革问题研究。

5.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6.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利益保障与增收问题研究。

7.***地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模式研究。

8.***地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9.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

10.农村中介组织发展研究。

11.***地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12.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法律。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2.的建设与反腐败问题。

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探析。

4.关于死刑制度的思考几点已经。

5.神损害的物质赔偿。

6.关于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7.作权侵权赔偿。

8.制度改革论。

9.犯罪的动因分析。

10.***地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11.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

12.干部职务犯罪问题的思考。

13.论公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14.试论医疗事故的举证责任。

15.安乐死的法律思考。

16.人权与公民权关系论。

行政管理。

1.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研究。

2.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研究。

3.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

4.行政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

5.行政机关的组织气候研究。

6.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7.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8.社会主义行政领导的角色研究。

9.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

10.试论行政决策冲突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式研究。

11.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12.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13.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14.行政授权理论与实践研究。

15.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16.行政诉讼法对加强行政管理的作用研究。

17.行政文化研究。

18.论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会计。

1.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2.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3.会计电算化对行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4.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模型比较。

5.浅析纳税筹划。

6.企业集团财务集中控制探索。

7.浅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

8.论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管理。

9.浅议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10.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1.企业赊销活动财务管理对策。

12.浅议资产减值会计。

13.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广告。

1.数字媒介时代的广告受众观。

2.数字媒介时代的广告创意思维。

3.数字报业广告经营模式的探索。

4.内容传播:web2.0时代的广告策略。

5.互动广告创意探析。

6.网络广告互动性的批判与重建。

7.户外广告与西安城市的和谐发展。

8.新传播环境下的消费者沟通。

9.消费者洞察与广告策略。

10.传播习俗中视觉元素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11.语言艺术在广告中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12.本土化视觉传播发展之宗论。

13.广告视觉传播领域的演变与历史。

14.从全球化传播文化研究趋势看中国广告(教育)发展的局限与契机。

15.广告从语音转向到视觉的审美分析。

16.新媒体时代的广告实务与展望。

17.广告教育发展的流变。

18.现代广告意识——本土思维,全球实践。

19.城市习俗文化对视觉形象传播创新的影响。

旅游管理。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英语。

1.从中式英语的现状看其发展趋势。

2.中式英语之争:希望与现实。

3.英语与国际交流。

4.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

5.英文品牌汉译。

6.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7.语言测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8.比较中西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9.游戏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0.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11.措词与语境。

人力资源。

1.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3.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研究。

4.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研究。

5.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管理与企业家激励机制研究。

6.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7.某市各种成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8.论人力资源管理公正性意义。

9.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10.人力资源投资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11.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

12.工资理论——企业新酬管理。

13.对“民工潮”现象的理性思考——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分析。

14.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研究。

15.家族企业管理研究。

市场营销。

1.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2.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3.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4.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5.企业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6.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营销意义。

7.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8.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9.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10.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11.网络经济下整合营销的新趋势。

12.企业品牌网络推广的途径。

说明:上述论文题目为研究方向,选题可从上述研究方向中进一步细化,作为论文研究题目,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切忌大而空,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论文撰写过程中有引用他人成果部分要在论文中标注。

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篇四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2、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3、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规划研究。

4、民营企业发展战略与核心人才培养。

5、不同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6、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基于文化差异的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8、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9、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

10、中国西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

11、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

12、我国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

13、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理念。

14、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

15、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16、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17、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18、人力资源咨询业现状分析。

21、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2、人力资本与教育发展。

23、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演进。

2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保障。

25、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26、论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27、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28、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现状分析。

29、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研究30、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

3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分析。

32、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

33、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34、企业人事部改名为人力资源部的思考。

35、对“海归”变“海带”现象的分析。

36、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一家企业的调研报告。

37、新新人类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38、政府职能在人才中介发展中的角色转换。

39、招聘广告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40、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的就业展望。

41、儒家/道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42、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与对策。

43、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44、政府/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45、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外包。

46、怎样利用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

47、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

48、团队精神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49、浅析工作分享的运作及其对当今中国的价值。

50、美、日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51、民企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个案研究。

二、招聘问题研究。

1、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研究。

2、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3、企业招聘中人力资源的评估模型的建立。

4、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避。

5、“人才租赁”政策分析。

6、人才素质测评研究。

7、企业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的对比研究。

8、校园招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9、招聘面试方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10、招聘会中采用的招聘技术现状调查。

11、“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

12、关于某企业人才招聘体系方案设计的思考。

13、如何招聘到好人才。

14、试析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因素。

三、绩效问题研究。

1、战略与绩效考核的桥梁——平衡计分卡实施研究。

2、平衡记分卡在团队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3、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4、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5、股票期权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

6、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7、公共事业部门的激励和工作效率。

8、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9、360度考核在中国企业的运用。

10、浅析信任对高绩效团队建设的影响。

11、平衡记分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12、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3、kpi的应用于分析研究——以某企业为例。

14、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模式研究。

15、企业绩效考核系统研究。

16、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构建。

17、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

18、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19、几种绩效考评方法比较分析20、某行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21浅析胜任素质模型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四、培训与职业生涯问题研究。

1、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管理研究。

2、企业职工培训激励机制研究。

3、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流程分析。

4、员工培训在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中的作用分析。

5、民营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设计问题研究。

6、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7、企业培训资源研究。

8、公共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

9、岗位责任制与人员聘任制研究。

10、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11、劳动资源开发与我国现代化建设。

12、猎头公司与人才流动分析。

13、扩招后高校如何创新就业指导工作。

14、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

15、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16、大学生弹性就业与灵活就业问题的研究。

17、在职培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分析。

18、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评估。

19、企业培训体系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20、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培训模式比较分析。

21、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培训现状比较分析。

22、员工职业发展路径分析。

23、拓展训练模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分析。

24、职业生涯管理分析。

25、论员工和组织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责任。

26、某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探析。

27、论当前中国经理人员市场化的困难与障碍。

28、经济全球化下的员工素质要求。

29、论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30、企业如何走出“培训困境”

31、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32、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

33、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34、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

五、员工关系管理。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

2、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

3、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4、主观幸福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探讨。

5、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探讨。

6、现代工资理论与企业薪酬体系设计。

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8、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劳资关系与工会作用。

9、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问题。

10、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研究。

11、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12、员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14、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15、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6、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17、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8、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21、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22、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收益比较分析。

23、我国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对策。

26、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27、我国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28、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31、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用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

六、员工流动。

1、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环境分析和模式选择。

2、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3、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研究。

4、中西部地区如何吸引人才。

5、弹性就业与灵活就业问题的研究。

6、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

7、如何处理员工的“职位垄断”就业和劳动力市场。

8、中国人口流动与控制的研究。

9、职业声望研究理论与实践。

10、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研究。

11、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的对策研究。

12、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组织效能研究。

13、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问题研究。

14、国有企业/高科技产业/it企业/民企如何应对员工流失。

15、缘何中国止不住“外流的水”——中国国企人才外流的原因分析。

16、福利与员工流动关系。

17、国内民工流动迁移的心理成本分析。

18、试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督。

19、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0、论我国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21、略论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应对政策。

22、基于职业声望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行为实证研究。

23、国有企业过剩就业钱析。

24、中国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人力资源策略研究。

25、论我国劳动力市场/人才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完善。

26、精神奖励在激励中的作用分析。

七、薪酬激励问题研究。

1、浅谈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制度的构建。

2、浅析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

4、浅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5、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6、国企雇员福利的需求与设计。

7、工资报酬的性别差异。

8、优秀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分析和激励设计。

9、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

10、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11、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12、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13、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14、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15、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

16、关于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的研究。

17、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

18、it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薪酬制度设计。

21、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22、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

23、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

24、如何进行有效的外部劳动力市场薪酬调查。

25、对人力资源经理岗位人员的市场薪酬调查报告。

26、以具体岗位为例,比较海氏评估法和ipe评估法。

27、电脑公司的销售人员的奖金设计。

28、浅析宽带薪酬的设计与应用。

29、宽带薪酬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30、不同类型企业薪酬模式的对比研究。

31、企业薪酬制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32、企业薪酬管理模式探析。

33、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研究。

34、企业素质模型与能力工资制设计。

35、浅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6、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37、论中国中小企业如何吸引和保留核心员工。

38、搭建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平台——莫让彼此“薪事”重重。

39、从“委托—代理”关系看现代公司激励40、从隐性契约看员工激励。

41、企业家族激励机制的个案分析研究。

42、职工持股计划在高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43、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44、基于xx高科技企业的薪酬战略设计。

45、基于xx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

46、国有企业推行“经理股票期权”薪酬制的思考。

八、职业经理人与政府公务员职业化研究。

1、职业经理人与政府公务员职业化内涵。

2、职业经理人与政府公务员职业化路径和对策。

3、职业经理人与政府公务员职业化实证研究。

4、职业经理人与政府公务员职业化发展路径调查。

5、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6、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

7、中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研究。

9、政府公务员素质状况调查。

10、政府公务员选拔机制研究。

11、政府公务员职业特征研究。

12、政府公务员体系及岗位设置研究。

13、政府公务员工作内容研究。

14、政府公务员考核管理机制研究。

15、政府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16、政府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17、政府公务员职业通道研究。

18、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19、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趋势20、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

21、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22、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

23、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

24、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

25、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

26、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

27、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28、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

29、关于我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现状及思考。

九、女性人力资源开发。

1、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

2、女性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

3、女性管理层的激烈问题。

4、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

5、女性竞争的市场制度障碍分析。

6、玻璃天花板问题研究。

7、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8、分析已婚妇女的工作——家庭冲突。

9、hrm与择偶的经济分析——博弈分析。

10、当前经济形势下城镇女性就业现状分析。

11、人力资源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性骚扰。

十、沟通与人际交流。

1、信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

2、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技巧研究。

3、沟通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

4、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

5、人际交往的艺术。

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7、e时代下现代领导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8、情感激励与企业文化建设。

9、民营企业管理者领导行为与员工归属感分析。

10、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效用分析。

11、民营企业公司创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者领导行为与工作场所气氛的关系研究。

13、策略分析论企业风险沟通的困境与障碍。

14、谈企业领导的诚信。

15、论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

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篇五

摘要: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类专业都是实践性强的工科专业,因此,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在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根据食品类专业的特色和珠江三角洲对食品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毕业论文(设计)创新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性环节;学生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是本科教学水平、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科研水平、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1-3]。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高教厅200[4]14号)中强调“要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华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办法》(华南农办〔2007〕71号)也提出了“要切实抓好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因此,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是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高校实践或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是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学院,目前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和包装工程4个本科专业,都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随着社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对食品类应用型人才需求质量的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对于食品类专业的学生显得更为重要。笔者现以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类本科专业为例,针对目前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水平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将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一、农科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在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在指导毕业论文队伍的建设、毕业论文过程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良好的效果。但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要求的提高,目前的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仍有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如下。

1.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一般集中在第7、8学期,时间比较紧张。而食品类的毕业论文工作是必须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只有通过实验,获得数据,整理分析,结合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才能做出具有创新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少数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总结和归纳,个别学生甚至试图用一篇总结或调查报告替代毕业论文;加上近些年来存在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压力,严重影响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实验不深入不细致,力求得出一个结果,完成任务[3-5]。

2.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由于扩招,师生人数比例减少,指导教师严重不足,毕业论文工作细节不落实,答辩流于形式,质量得不到保障。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少数高职称老师致力于科研工作,不屑于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把毕业论文工作尽量推给年轻教师,甚至让自己的研究生带本科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些年轻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投入精力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题目设计不完善,对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了解不够,不能深入进行指导,有时还出现中途重新选题的情况[3-7]。

3.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管理重视不够。学院教学管理头绪多,人员少,缺乏长期、有效、系统的管理机制,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往往把毕业论文工作当作一般性的日常事务进行应付,时间到了就安排答辩,学校通知了就报送材料归档,而没有把毕业论文当作一项长期的、特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常抓不懈[3-5]。

二、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创新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1.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毕业论文工作正常化和程序化的重要保障。建立具体、完整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规程和制度,能使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分工明确,管理到位[3,8,10]。食品学院目前有近2000名本科生,每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学生人数500余人,而学院能够带毕业论文的教师不到60人,正高职称的教师不足20人,副高职称的教师不足30人。为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做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根据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华南农办[2005]15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华南农办[2007]67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华南农教[2009]8号)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食品学科的具体实际,制订了《食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规定》,从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学生人数要求、毕业论文格式审核等多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措施和要求;同时,在毕业论文经费上给予支持,在酬金分配中对毕业论文工作量予以倾斜,提高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2011年,全体教师共申报毕业论文课题,拟订毕业论文课题600余个,可满足2008级食品类专业500多个学生的选题要求。克服了以往教师带学生毕业论文人数不均衡,从而导致论文质量得不到保障的状况。

2.加强毕业论文管理队伍建设。首先,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工作小组。为了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学院成立了以教学院长为组长的毕业论文工作小组,成员包括系教学主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学院本科教学督导员、教学秘书和教务管理员等。

其次,学院制订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各类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教学院长统筹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学院对学生统一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动员,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安排;教务管理办公室是毕业论文管理的枢纽,教务员起辅助协调作用,是过程管理的组织者。教务员分阶段将工作安排到各系,系主任平衡人员分配,负责各系宏观调控,组织老师落实各个环节的工作;教学秘书负责最后的格式把关及论文提交工作和归档;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导组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和进展、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答辩等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1]。

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篇六

(一)毕业生去向单一因涉农专业与“农”密不可分,提到农业就被认为是弱质产业,农村的条件相对艰苦,农民的收入较少,“轻农”思想或多或少使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农村就业。随着农业管理和技术部门内部体制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农业部门如农林局等机关、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较弱,农科专业毕业生的显性就业市场变窄。从就业去向数据中(图2)可以看到企业经营类和考研类分别占到了和,是目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而其他渠道就业,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和自主创业等较少。

(二)就业对口率较低农科专业毕业生其对口就业的地点和环境绕不开“农”,主要工作的地点在农村,从事的应该是农业,服务的应该是农民。但是,农科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大多高校主要分布在城市,在城市多年的学习与生活,以及跳出农民的思想使毕业生很难做出回家务农的决定。尽管2010年以来,国家政策推动农业企业产业升级,提高了准入门槛,农资农化企业迎来了兼并重组的高峰,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突出反映在近年来校园招聘会的火爆,对于农科专业毕业生是利好消息,但是招聘会的火热并未对毕业生的就业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毕业生对专业工作的热情下降,用人单位出现了招人难、留人难的局面[1-4]。在的选择企业经营类就业的毕业生中,选择专业对口单位就业的比例不高,近40%的学生选择跨专业就业。即便是国家大力推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政策,农科专业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率仍不足2%(实为)。

(三)毕业生供需不平衡从数量上来看,涉农专业毕业生供给较少,潜在需求数量大。透过2006-2009年河北省招生情况的数据,2010-2013年毕业生中农学专业毕业生比例仅高于哲学和历史学,占毕业生人数的。而河北省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大中型拖拉机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万台,机械收获面积万公顷,这些都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通过对20多家涉农企业的调查还了解到用人单位需求本科生的比例达85%。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农林专业技术人员仅万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只是万分之一,致使许多农业科技成果无法转化成现实生产力。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对农林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质量上来看,农科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目前尚不能满足岗位需求。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还发现,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排名前五的是,踏实肯干(55%)、职业忠诚(50%)、技能水平(45%)、团队精神(45%)和专业知识(35%),并对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希望学校在人生观、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教育。

(四)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差目前农科专业招收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的,相对从普通高中统招的生源来讲,文化课基础较薄弱,在大学一年级课程的不及格率也较高。在毕业生的考研升学的去向中可以印证(表1),近四年对口生源的考研升学率分别为、、和,而统招生源的考研升学率分别为、、和,差距非常明显。因此,对口生源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倾向于直接就业,且大部分的就业形式为合同就业(灵活就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差。

(五)农科专业毕业生与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尝试改变过去具有强烈的、具体的职业导向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农学”这个用了多年的专业名称,在一些高校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或为避免“农”字出现,改成植物科学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名称,但内涵并没有多少改变。有的专业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但与专业名称的改革相比,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并不大。总体上来说,人才培养过程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且教学内容陈旧与生产实践脱节,专业结构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致使农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培养农科专业毕业生走向农村的对策。

(一)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农科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度地方高校在制定农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时,应深入农村、农科企业等相关用人单位,充分分析农科专业相关岗位面向及岗位职业能力,在满足部分学生考研需要的同时,实施分类分型培养,使专业发展与农业产业链延伸相对接,教育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以此提高农科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度,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特别强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为主,重在应用能力培养,基于农业产业化、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在强化宽基础的同时,渗透多学科知识内容,紧密结合农科专业特点,研究和选择适合省情、校情的服务农村方式和途径,把科研成果、科技优势、智力优势以一定的方式向农村进行区域性辐射。着重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一些应用性技术难题,使其具备生产、经营、管理等复合能力,更好地为地方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二)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合度——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副省长许宁在2013年5月8日全省高校系统学习贯彻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座谈会上讲话中,谈到当前河北省高等教育存在的“三个不相称”的主要问题时,深刻指出:高等教育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的需求不相称,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基础学科偏多,学校求大求全;面向一产的专业占,面向二产的占13%多一点;科研单纯以评奖、评职为目的,转化率低。因此,应瞄准主体培养目标,突出“农”字这个重点。开设农科专业的学校如河北农大、北方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有着相对丰富的生产教学基地、优质师资等办学资源,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应用型为主、社会急需优先”的基本思路以灵活、高效、优质为原则,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农为特色,按照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素质需要,强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理念。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涌现之时,改造传统的农科专业,如使农科专业与经贸专业知识的结合、也可以种养专业与加工专业知识结合,延伸农业的产业链,使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等专业从内涵上发生改变,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学农爱农综合素质就业情况与社会需求的反差说明农科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目前问题主要表现在农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脱节,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农村发展的实践机会较少,大多农科专业开设经营、管理等选修课的比例较小。要加大教学改革,就必须向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模式转变,改善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开展不断线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农村的认同感,使其能够从事农业产业化中大多数的岗位工作,成为农业生产领域的多面手。同时还需要教育学生彻底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校学习工作期间要高标准、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实施校—企—地合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学校、企业、生产基地联合办学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种趋势,对于农科专业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以“集农业、科技、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向国家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深度合作办学,将企业的理念、信息、知识技能固化到培养方案中,缩短高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的差距,有助于促进就业。目前比较普遍的办法是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机制,即企业冠名的联盟班,作为自然班的一个互补机制,企业提供实习、实践场地,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分为理论培训与课外实习两种,包括企业介绍与文化理念、品牌素养、职场心态、职业生涯规划、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市场营销理论、参观学习、实习工作等等,还可以把暑期实习生的机会向低年级拓展。同时高校和企业还能在科研和技术推广领域进行有效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这样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缩短试用期,提升就业能力。

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篇七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各大高校教学计划的关键实践环节之一,是综合训练和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结合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办学条件,指出了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问题,并从学生、教师及管理等三方面探寻质量下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农业院校;交通工程;毕业论文质量;改善措施。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各大高校教学计划的关键实践环节之一,是高校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和重要的一门必修课,是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综合训练和全面考察。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一方面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写作技能锻炼,初步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院校的工科专业,与其他院校工科专业相比,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笔者在长期指导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发现该专业毕业论文逐年呈下滑趋势,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

(一)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不切合实际。

从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实践来看,大多数学生,包括指导老师,对选题这个环节重视不够。突出表现在:

1.选题过于宽泛,题目过大,内容空洞,论述肤浅;。

2.选题过于狭窄,缺乏广度,无内容可写,激发不了学生的热情和欲望;。

3.学生选题被动,由老师单方面给学生选题,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

4.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性。题目雷同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常用拍摄几张图片的方式来完成论文,缺少论证过程。

(二)论文整体缺乏科学性。

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篇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将农村合作社发展列入重要内容。农村合作社是现阶段组织农民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最好途径。农村合作社不仅能顺利解决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同时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优质与精细化的服务,是农业经济大发展,农村经济全面腾飞的必然选择。阐述农村合作社建设对农业经济大发展的优势,并探索出推动农村合作社建设的可行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农业经济;大发展;优势;策略。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建国初期的人民公社,到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再到如今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洋溢着朝气蓬勃,但又隐藏着危机与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级的农业合作组织逐渐被更高级的其他形式所取代,现阶段,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应运而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腾飞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彰显着必然性[1]。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其在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稳定以及腾飞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农村合作社之于农业经济大发展的优势。

合作社具有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

农村合作社为了农村、服务农村的特点使其成为农民喜闻乐见一种经济发展组织形式,它获得农民认可,极大调动农民经营生产的积极性,迎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律,能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2]。农村合作社是基于农村特色资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天然独特的资源优势奠定了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且给予合作社农民更多的自由话语权,在无形中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度,改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

推动了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增高。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促使了农业生产、经营、加工与销售的一体化,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链接。这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资源整合与利益互补,也能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的深层次问题,循序渐进地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推动经济发展。

合作社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力载体,其为农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建立农村合作社可将农村闲散农户集结起来进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的经营生产标准、统一的经营操作流程、统一标准的农资供应,为打造农村优质品牌,推动农村绿色生产,确保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近年来,随着农村合作社的广泛普及,农产品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竞争力,这对农村经济大发展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实现农民稳定收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农村部分分散农户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这也是推动农业增产增收,实现农民稳定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合作社中的购销大户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性和稳定宽广的供销渠道,便于引导合作社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改善经营策略,秉承“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原则,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民的稳定收入是农村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民加入农村合作社后,人均收入将实现大幅增长。

2建设农村合作社,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的策略。

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

融资难是目前农村合作社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棘手问题,纵然合作社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独特优势,但缺乏资金保障的农村合作社将失去生命力。鉴于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可做到以下几点:政府可基于合作社发展建立专项基金,这些专项基金将有力推动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定期进行财政拨款以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或在贷款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对于合作社建设项目申报与申请资金支持应适当放宽条件,给予倾斜,为其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建立资金扶持相关制度。如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贷款条件与贷款手续办理适当放松,如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担保制度。

强化领导,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

农村合作社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党和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农村合作社发展应高度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建议,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指引下实现健康、和谐与稳定发展。首先,各农村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况建立合作社。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任务,并及时解决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一切问题,推动合作社工作有序进行。其次,应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高效处理合作管理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行政管理机构作用,为合作社发展给予引导与支持;要强化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力量规范组织管理,实现优质发展。最后,强化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合作社发展。

农村合作社应多途径强化自身建设。

国家的领导、政策的支持是促进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外在因素,要想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单靠外力是不行的。因此,农村合作社应多途径强化自身建设,为农村经济腾飞贡献力量。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合作社人员队伍。人才是支撑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合作社的管理层面,还是生产经营、实践操作层面,都需要具有娴熟工作经验与高超工作技能人才来支撑。特别是管理层面,专业管理知识、实践管理技能及综合文化素质必可不缺。因此,要全面提升合作社人员综合素质。第二,合作社应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不断拓展经营与服务领域,以优质的管理与服务占领市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基于农村发展实况兴办多类型合作社。

农村合作社类型繁多,一切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合作社类型都可拿来使用。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农村应不拘泥于单一合作社建设,要善于基于自身发展实况兴办多类型合作社。首先,可建立综合合作社。其次,可建立专业合作社,如购买供应合作社、营销合作社、供销服务合作社是其主要类型,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经济专业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最后,可以建立服务性合作社。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主要有信贷合作社、医疗保险合作社、住房合作社等,可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十分必要。

3结语。

农村合作社基于农业经济大发展具有巨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优势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农村合作社,将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建设农村合作社符合当下农村经济发展规律,迎合了农民的主观诉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来势必会以崭新的姿态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篇九

摘要: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丰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制约丰城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采取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增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等措施,探讨解决的途径,以促进丰城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丰城;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1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农业科技落后。

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据统计,丰城市农业人口有100多万,每万人中仅有5名科技人员,数量极少,一些发达国家每万人中有40名科技人员,由于目前农村科技人员缺乏,农业科技推广难以开展。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每年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转化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70%~80%。三是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低。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普及率也只有30%~40%,这就意味着已转化的成果中,还有2/3没有应用于生产实践。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为:一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涣散,相当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比较薄弱,难以承担起统一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配套服务;二是社会化服务效率低下,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职工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偏低;三是社会化服务内容单一,多数集中在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防疫等几个项目上,产前、产中服务多,产后服务少,无法满足农民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多样性要求。

2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不仅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扶持农业经济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两方面购买力的萎缩,进而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和产后加工销售等环节,导致这些部门生意萎缩、失业率上升,最终造成社会不稳定。

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情况来看,农民收入低,生活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首先要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有效购买力,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扶持农业经济是迎接新形势挑战的需要。

中国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些产品的进口可能会对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不能因比较效益低而放弃或减少生产,必须加大政府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3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具体建议。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之一,是wto农业协议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对农民来说是转嫁风险、分摊损失保障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国家而言是保护和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在中国推行已达20年,但发展缓慢,为此建议采取如下具体措施:一是健全农险法规,完善法制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对经营农业保险项目的商业保险公司免除其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一切税赋;三是对农户的保费实施一定比例的补贴,比如补贴保费的30%或者根据农业发展需要给予更高比例的补贴,以减轻农户负担,提高农户投保的有效需求。

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快研制出更多优质高产的粮食品种;其次,要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节水农业、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工程与电子信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注重对种粮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再者,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搞好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繁育、示范、推广与服务等工作,带动广大农民大面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最后,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带动广大农民走科技兴农的路子。

健全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

农产品能否及时销售出去,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组织农产品经营单位与农民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购销合同,并依法规范农业订单,从而有效调节供求。另外,要大力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尽快推出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改善农产品信息服务条件,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期货信息,服务农民增收。

农业专业论文范文通用篇十

1、学校全称:江西农业大学(英译为jiangxiagriculturaluniversity)。

2、学校代码:104103、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志敏大道1101号。

4、学校性质: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1、环境设计专业(1)江西省(专业成绩使用统考成绩)对达到江西省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文化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和专业合格线的投档考生,按照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美术类专业录取原则择优录取。(2)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专业成绩使用校考成绩)凡参加江西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考试合格,达到所在省美术类专业本科文化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的投档考生,按“文化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30%+校考专业课成绩(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70%”所得综合总分,从高到低分省排序录取。

取与入学第二十条江西农业大学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批次以当地招生管理部门公布为准。第二十一条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批准录取的考生,由学校招生办按相关要求直接向考生寄发《录取通知书》。第二十二条新生应持《录取通知书》和相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第二十三条在入学三个月内,江西农业大学将根据《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含身体)复查,复查合格者方可注册。对不符合招生体检要求者,学校根据情况,分别予以处理。凡徇私舞弊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第二十四条新生入学注册后,江西农业大学将依照《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培养,修满规定学分者准予毕业,并颁发相应的本科毕业证;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颁发学士学位证书。第二十五条被江西农业大学录取的考生由于个人原因提出放弃入学要求的,应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周之内,将放弃入学书面申请及《录取通知书》等相关材料寄回学校招生办。第六章奖学金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第二十六条江西农业大学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特长奖学金、企业及个人设立的奖学金等。第二十七条在籍学生可根据本人家庭经济状况,按照有关政策向生源所在地县(区)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相关金融机构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第二十八条江西农业大学设有专项扶困补助资金和勤工助学基金,用于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支持在校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第七章收费标准第二十九条根据江西省物价部门批准,学费标准为:本科文、理类3335-4255元/年,艺术类9200元/年,风景园林9200元/年,软件工程10000元/年,物联网工程10000元/年;住宿费1000元/年。如当年江西省物价部门有调整,按新规定执行。

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邮编:330045第三十一条录取信息通过招生信息网(http:///)公布。第三十二条江西农业大学工作人员对于考生咨询的意见或建议,仅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不属于学校录取承诺。第九章附则第三十三条本章程适用于江西农业大学本本科层次招生。第三十四条江西农业大学以往公布的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如与本章程不一致的,以本章程为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