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3:47:34 页码:12
最新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汇总13篇)
2023-11-23 23:47:34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肯定和回顾。如何解决人际冲突,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以下是一些写作专家总结技巧的分享,给大家提供一些指导。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一

9.d10.d11.c12.a13.d14.d15.b。

二、填空题。

16.动词17.孟子18.飞鸟相与还19.空山新雨后20.两朝开济老臣心。

21.梁启超22.无韵之《离骚》23.总是离人泪24.环境25.国别。

26.恐惧27.通“馐”,佳肴28.开花。

29.凶年,年成不好30.通“墟”,居住的地方31.做王,称王。

32.居室33.丝绳断开34.大概,大略35.下,下雪。

四、翻译题。

36.这样称呼我本来就合适。

37.观众于是都向西看并赞叹。

38.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结盗贼。

39.把它通过文章传递下去,并为后代人所取法。

40.便完善德政教化使他们归顺。

五、简答题。

41.连锁推理的方法:以前面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

42.本文记叙了河伯与海若(海神)的对话。文章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启迪我们学无止境,应努力进取。

43.本文是作者在“百日维新”失败后不久写的。其动机是借此勉励处于逆境的同仁,不要因一时的受挫而灰心,应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中心思想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44.“他”指寻路者,即一代进步的知识分子。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45.最后两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抽象的愁思比做满江春水,使其物化,形象可感;而且以一江春水喻愁,表明其愁既多且深;江水东流,永不停息,以此喻愁,使人感到这愁绪连绵不断无尽时。

六、分析题。

46.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证不却众庶、广罗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第二部分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47.第一部分是正面论证,第二部分是反面论证。

48.主要采用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49.“乌鹊”喻指贤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求贤若渴。

50.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是以周公自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51.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52.作品所描写的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此时,古老的传统文明已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冲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封建传统却并未消失。

53.这段文字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对于描写沙子龙这样一个昔日的武术界权威的悲剧现状,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54.为子孙着想,希望自己造就的这份家业,能为子孙后代长久地安排一种舒适的生活,希望自己创立的家庭制度和自己遵循的封建礼教,能够得到子孙后代的继承。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二

《日出》(节选)。

曹禺。

1.作家作品。

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作品。课文节选自《日出》第二幕。

2.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黄省三、潘月亭和李石清性格的刻画,对旧中国人吃人的社会真相和罪恶的制度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概括。

3.人物分析。

黄省三是被银行经理潘月亭裁员的小职员,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他老实善良,体弱胆小,安分守己,谨小慎微,只知干事,对资本家先前抱有幻想,最后发展为反抗斥责。他被辞退的原因:一是没有后台。二是已被银行榨干了油水。三是只知道安分守己傻干苦干。这是当时那个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结果。后因哀求被打,毒死三个儿女,求死不成,被逼成疯子。黄省三的悲惨命运,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小职员的苦难生活。作者有意将他穿插在纸醉金迷、荒淫无耻的人们中,在强烈的对比中,深刻揭露了潘月亭这样的剥削者们的享乐生活正是建立在对黄省三之类老实善良的弱者的残酷压榨的基础之上的,从而有力地揭示了剧本“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主题。

李石清:虽然他并不是资本家,只是银行的职员,但是他的思想和性格,完全属于卑劣、冷酷、无情的市侩类型。阴险狡猾的实力小人李石清,他也难逃厄运,儿子病死,自己最后也被潘月亭辞退,成了又一个黄省三,他与黄省三的命运,其实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关系。这也是当时那个罪恶社会的写照。

潘月亭:银行家,唯利是图,阴险狠毒,压迫剥削银行职员,辞退黄省三便是事实。一“推”、一“拉”、一“滚”足以表现他的性格。

4.个性化的语言。

本场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化。黄省三性格懦弱、善良,因此他的语言是断断续续,低声乞求,踌躇的。李石清的语言反映了他性格中狠毒阴冷的一面,有居高临下的斥责,也不乏调侃狡黠的排比句式问句。潘月亭本场中说的话不多,他不断地对黄省三喊“滚!”正是其凶残狠毒性格的体现。

5.人物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发展。

曹禺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是在矛盾冲突中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人物性格在紧张的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乃是《日出》最成功之处。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黄省三和李石清二次大的冲突,第一次是由于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因而来找李石清求情,可是李石清却对黄省三十分冷漠。人物刚一出场,对话仅仅几句,人物的性格和人物间的冲突就有所凸显。黄省三上场是“胆小地”,说话是“吞吞吐吐的”“无力的”,只是一味地哀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十分懦弱的。而李石清呢,则是“冷冷地”“烦恶地”对黄省三进行斥责嘲讽,对黄省三的遭遇一点也没有同情之心,从他的话语可见他的冷酷无情。第二次是李石清给走投无路的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第一是“拉洋车”,第二是“到街上要(饭)”,第三是去偷。为了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作者多次使用潜台词,这样便产生了突出的戏剧效果。对于一个疾病缠身、体弱不堪的小职员,这等于是把黄省三推上绝路。果然,当黄省三表示自己干不了李石清所说的三件事时,李石清竟然愤愤地说“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这一大段台词,充分地暴露了李石清阴险卑劣的思想性格。最后,他竟然让黄省三去跳楼自杀。这两次两人之间大的冲突使人物间的矛盾变得更加激化,李石清和黄省三的性格塑造更趋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作文指导。

大学语文的作文成绩在整个考试总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着整个考试的成败。在语文复习中,部分考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因此这里仅就作文写作心理、审题等常见问题谈一些看法,以助考生攻关。

心理。写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文章并不单纯是文字技巧的产物,而是作者的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生活阅历、理论造诣、辞章修养、写作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事实上,没有一个考生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是空白,也就是说,每一个考生都具备一定的写作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写作的考试中,可以做到扬长避短。写作心理,一般地说,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在复习和考试中起着重要作用。心态平衡,会成为写好文章的保障;反之,则会增加潜在的压力。考生如果能够主动地学习写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完全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来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审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要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和所给材料的内涵。例如,2010年成人高考作文:“整个世界靠大家公认的原则来维系。明确的规则意识,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首要准则。规则服务大家,更需要大家的遵守。请以《让规则守护世界》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这个题目就要求考生一定先在心里明白作文要围绕“规则意识”展开,这是首要条件;其次是结合身边的生活深入畅谈规则对生活的影响。二、审题要细,构思要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如有一年成人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人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爱好都有其产生的过程、具体的表现以及个人的收益与感受。请以《我的业余爱好》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要求:1.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2.字数不少于700字。此题并不难审,但有的考生太粗心,没注意下边的要求“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于是写了自己的集邮、钓鱼、游泳等多种业余爱好,这样就不符合作文题目要求。总之,审题的目的是把写作规范于一定的条件和要求之中。考生应强化审题意识,把握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从试卷看,作文常见问题多为内容单薄,材料陈旧,叙述、议论平淡,缺乏激情。具体来说,考生要关注下列方面:要关注社会生活。有的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关注,头脑空空,以致作文内容不丰富,材料不鲜活,立意不新颖,主旨不深刻。要注意读写积累。缺乏读写积累的结果是影响了联想力、想象力的培养,导致作文内容贫乏、语汇不丰富,文字不生动,文思枯竭,或者有话倒不出来,写不下去。要提高综合表达能力。有的考生不会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更不会交互使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来表情达意,导致文章语言没有表现力。

总之,希望考生在写作之前克服畏难心理,也不可盲目轻敌,只要摆正心态,仔细审题,精心构思作文框架,注意运用丰富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主题思想,一定会取得成功。

《米龙老爹》。

莫泊桑。

1.作家作品。

本文是19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的小说家,有“短篇小说”之美名。

2.故事背景。

小说主要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是改变19世纪后半叶法国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也是莫泊桑一生中所参与的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普法战争最后以法国的失败、以割让国土(阿尔萨斯和洛林)和赔款而宣布结束。这一事件给予法国人民族自尊心以重创,从此也削弱了法国的国力,更埋下了德法两国不和与仇视的宿怨。而普法战争也给莫泊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作为亲身经历这场战争的人,莫泊桑对于普法战争期间法国人民抗击德国普鲁士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和法国上层资产阶级怯懦、畏敌如虎、明哲保身、卖国求荣的卑鄙行径都有较深的认识。出于崇敬和愤恨,他写下了9篇有关普法战争的短篇小说。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有《羊脂球》和《米龙老爹》。

3.倒叙笔法。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先交代米龙老爹的殉难结局,向读者设置一系列悬念,为小说的情节发展作一铺垫,然后再以追忆的方式叙述米龙老爹在普法战争期间孤胆杀敌的原因及其复仇的整个过程,突出小说的爱国主义主题。

4.主题思想。

小说描述了普法战争中法国诺曼底地区一个普通农民为报家仇而孤胆杀敌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敢于反抗侵略者的农民英雄形象,表现出法国下层社会劳动人民为保护民族和个人利益不畏强敌、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5.人物性格。

米龙老爹是一个智勇兼备、坚强不屈、具有反抗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农民英雄形象。他的性格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具有机智、勇敢的品格。他外表上看起来木讷、矮小、傻憨和顺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十分朴实的本分农民。他以木讷、傻憨的农民式的外表来迷惑敌人,而真正潜藏于其中的是超人的勇敢和非凡的智慧。他因幼子被普军枪杀、家庭财产被掠夺而萌生复仇之念。在复仇过程中,他先是对战胜者恭顺、殷勤、驯服骗取了侵略者的信任,继而伪装诱敌,以智斗勇,使敌人落入圈套而毙命。他有惊人的胆量和智慧,最后出奇制胜,竟以老朽之躯杀死了16名年轻的骑兵。其次是具有反抗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当德国侵略者进驻村庄,掠夺百姓的财产、伤害无辜平民,出于对侵略者野蛮暴行的愤恨.他起而反抗。面对强敌,毫不畏惧。他抱着正义的念头勇敢杀敌,从不胆怯。当杀死16名骑兵一事暴露后,在军事法庭上,也是临危不惧,宁死不屈、视死如归,表现出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信念。作为一个农民,他对于战争的本质并没有多少认识。但他从自身的经验来判断是非。当他看到侵略者耀武扬威地显示其战胜者的威风和权势时,他出于民族自尊心和朴素的爱国情感而走上了杀敌的道路。虽然他杀敌是因为家人被杀和财物的被掠夺,但本质上是出于爱国主义的情感和觉悟。所以米龙老爹是一个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农民英雄形象。

6.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

肖像描写在作品中有四五处之多。如米龙老爹一出场的肖像描写主要突出其年老体衰、身材矮小和貌不惊人的老农民外形特点;一双像蟹钳的大手和脖子上、两鬓旁的粗筋,则点出了米龙老爹具有内在的刚毅和难以妥协的倔强性格特征,这与“他在当地被认为是一个吝啬而又难弄的人”一句概括性的描述相符合。而貌不惊人的外表又与其内在的难以妥协、倔强的性格形成对照,为后来塑造米龙老爹孤胆杀敌、失手被捕,在露天军事法庭上临危不惧的品格作伏笔。

米龙老爹的肖像描写是多侧面的,法庭审判时则着眼于他的木讷、傻憨、镇静的性格,这主要衬托出其深思熟虑、胆大、沉着、机智的性格。而就义之前的肖像描写则是正面地写米龙老爹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品格。细节描写则着眼于表现米龙老爹的行为。如米龙老爹与普军有深仇大恨,他不满侵略者的野蛮暴行,心里十分痛恨敌人;但为了复仇和迷惑敌人,他明里对普军热情接待,对战胜者那么谦恭、驯服,暗地里则与敌人斗智、英勇杀敌,而且对整个复仇行动作了周密的安排和策划。这些细节描写主要突出米龙老爹机智与勇敢的性格特征。作品结尾部分,米龙老爹朝普军军官两次吐唾沫的行为更表现他坚强不屈的刚毅性格。

7.人称互换。

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另一个特点是第一人称(人物自己的语言)和第三人称(作者的叙述语言)的交互使用。作品先用第三人称对米龙老爹孤胆杀敌、失手被捕的事件作了客观、概括性的叙述和交代,后通过法庭审判让米龙老爹用第一人称回答普军军官的问题。使用第一人称,即叙述者和当事人同为一人,它比第三人称叙事的叙述者更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叙事可以揭示人物行为的隐秘,使所叙述的情节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此外还通过主人公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对作品后半部分米龙老爹叙述他一人杀死16名普军的口供,作家又改用了第三人称叙事,在第三人称叙事中,叙述者可以用自己的眼光来叙事,这样可以更清楚地描述细节,多侧面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叙述上的呆板。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三

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议论)为主.

3、提出“不平则鸣”的是:韩愈。

4、范增这一人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5、开创我国文学中“悲秋”主题先河的作品是:宋玉的《九辩》。

6、《剑南诗稿》是陆游的作品集.

7、《一个和八个》的作者是郭小川。

8、《道德经》属于道家的作品.

9、《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10、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孟子。

11、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属于:志人小说。

12、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为:汉书。

13、与孟浩然同属一派的诗人是:王维。

1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15、明清传奇是:戏曲。

16、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为:聊斋志异。

17、岑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18、写李杨爱情的诗作是:《长恨歌》。

19、《诗经》中的《风》:量大,多为民歌。

20、舒婷《致橡树》的主题是:爱情。

文档为doc格式。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四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

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

1.议论文。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

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有词牌,写词必须受词调的限制,句式以长短句为主,押韵比较灵活。

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散曲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赋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讲究铺叙、文采、对仗和韵律,一般采用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结构方式。

4.小说。

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五

语录体:《论语》(《论语十则》)。

纪传体:《史记》(通史)。

史传:《张中丞传后叙》(叙事散文)。

书信体: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史论体: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游记体: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古代诗歌。

1、古体诗。

五言古诗: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田园诗);。

2、格律诗。

(1)绝句(四句一首)。

五绝:李白《静夜思》。

七绝: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乐府古题)、张继《枫桥夜泊》李白《望天门山》、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诗)。

(2)律诗(八句或八句以上一首)。

五律:王维《山居秋暝》(山水田园诗)。

七律:杜甫《登高》、《秋兴八首》;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爱情诗)、《锦瑟》;陆游《书愤》(爱国诗)。

3、歌行体。

王昌龄《从军行》(七绝、边塞诗)、;曹操《短歌行》(四言诗);。

陆游《金错刀行》(爱国诗);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诗、送别诗)。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六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背诵全诗。

41.《(泊秦淮》。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杜牧,晚唐诗人,在诗坛上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

体味本诗的深刻主题。

理解本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语言凝练、清丽的特点。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七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2.串连法。

(1)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如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铭》: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1)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2)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3)类比作结:何陋之有?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4.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如《爱莲说》、《春》、《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5.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八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古典诗歌分类。

律诗:每首诗八句的为律诗;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律诗;。

绝句:每首诗四句的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如《杜陵叟》。

歌行体诗:唐代以后,出现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词: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相当于词中的一首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的大篇作品。“带过曲”小令完后,作者还有话要说,再选一个宫调相同的曲调继续写,并在两个曲调之间用空格隔开。

(5)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事物。如苏轼的“赤壁赋”,讲究文采,对偶,韵律,常采用主客对答形式。

赋的分类: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騈赋,文赋。

(6)比兴:比兴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很多。比:“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往往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如“氓”,“行路难”,“无题”,“摸鱼儿”等等。

(7)用典: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如“摸鱼儿”“短歌行”“行路难”“破阵子”“长亭送别”等都大量运用用典的修辞手法。

《氓》(重点诗词)。

《作家作品》。

《氓》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属于“弃妇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一个女子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当时男女的不平等,广大妇女遭受欺凌和被损害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妇女们对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种抗争。

二、词语解释。

1、匪来贸丝。匪:非;贸;买。

2、体无咎言。咎:不吉利。

3、自我徂尔。徂:到。嫁给。

4、女也不爽。爽:差错。

5、士也罔极。极:准则。

6、秋以为期。以秋天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经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也就算了吧。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九

1、知识范围。

(1)向量的概念。

(2)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向量的数乘。

(3)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夹角、二向量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

(4)二向量的向量积、二向量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

2、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法,会求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熟练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的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二向量平行、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

不定积分。

1、知识范围。

(1)不定积分、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定义、原函数存在定理不定积分的性质。

(2)基本积分公式。

(3)换元积分法、第一换元法(凑微分法)、第二换元法。

(4)分部积分法。

(5)一些简单有理函数的积分。

2、要求。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了解原函数存在定理。

(2)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3)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第一换元法,掌握第二换元法(限于三角代换与简单的根式代换)。

(4)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5)会求简单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极限。

1、知识范围。

(1)数列极限的概念。

数列、数列极限的定义。

(2)数列极限的性质。

性、有界性、四则运算法则、夹通定理、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定理。

(3)函数极限的概念。

(4)函数极限的性质。

性、四则运算法则、夹通定理。

(5)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定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的阶。

(6)两个重要极限。

2、要求。

(1)理解极限的概念,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了解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2)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会运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

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关键是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应抓住关键字眼,变换角度去理解。

单项式书写格式。

1.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应省略乘。[5a]、[16xy]等。

2.π是常数,因此也可以作为系数。它不是未知数。

3.若系数是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4.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1)ab]写成[-ab]等。

5.在单项式中字母不可以做分母,分子可以。

6.单独的数“0”的系数是零,次数也是零。

7.常数的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零。

8.如果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十

绝句:每首诗四句的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如《杜陵叟》。

歌行体诗:唐代以后,出现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词: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相当于词中的一首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的大篇作品。“带过曲”小令完后,作者还有话要说,再选一个宫调相同的曲调继续写,并在两个曲调之间用空格隔开。

(5)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事物。如苏轼的“赤壁赋”,讲究文采,对偶,韵律,常采用主客对答形式。

赋的分类: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騈赋,文赋。

(6)比兴:比兴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很多。比:“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往往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如“氓”,“行路难”,“无题”,“摸鱼儿”等等。

(7)用典: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如“摸鱼儿”“短歌行”“行路难”“破阵子”“长亭送别”等都大量运用用典的修辞手法。

《氓》(重点诗词)。

《作家作品》。

《氓》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属于“弃妇诗”。

《课文讲解》。

本诗通过一个女子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当时男女的不平等,广大妇女遭受欺凌和被损害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妇女们对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种抗争。

二、词语解释。

1、匪来贸丝。匪:非;贸;买。

2、体无咎言。咎:不吉利。

3、自我徂尔。徂:到。嫁给。

4、女也不爽。爽:差错。

5、士也罔极。极:准则。

6、秋以为期。以秋天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经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也就算了吧。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六个层次。

(1)向女子求婚;。

(2)女子盼迎娶;。

(3)女子对爱情,婚姻的认识;。

(4)女子婚后多年被弃,对氓的谴责;。

(5)回忆婚后的生活,及被弃后的感伤;。

(6)回忆与氓从小相好,指责氓的负情,表示决裂。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的层次。

本诗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与氓恋爱,订婚,结婚,婚变,到女主人公被抛弃回家。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简析女主人公与氓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诚,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氓的性格特征是卑鄙无耻,凶狠虚伪,反复无常。

掌握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表现在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对比。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婚前,“信誓旦旦”,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婚后,则“至于暴矣”。在对比中,揭露了氓的虚伪,自私,凶狠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已被遗弃为界,婚前,嫁后,都对氓忠贞不渝;当遭到遗弃后,她认识到了氓的本质,性格变得理智,成熟,坚强。

表现两人之间的对比。对比的核心是双方对婚恋的态度。婚前,女子一往情深,氓急于成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对氓忠贞不渝;而氓则用情不专,负心背誓,遗弃了妻子。

四、重点掌握赋,比兴的运用。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铺陈事实,直抒胸臆。全诗,从相识,初恋,相思,到结婚,受虐待,被遗弃,叙事十分清楚,用辞十分质朴,具有一种天然美。

比兴,比是比喻,“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一般连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误入情网。

“淇则有岸,濕则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无边无际。

《重点段落简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段的大意:女主人公被氓遗弃后的悔恨心情以及对婚姻的看法;。

比兴句:“桑之为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十一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传记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1)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创作,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所以全书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刺客、游侠、倡优、商贾、医卜等众多小人物,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既有各阶级、阶层的、时代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富有典型性,这些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笔下个个都栩栩如生、形象鲜明、呼之欲出。如张良的善谋,项羽的勇猛、刘邦的奸诈,韩信的多智,商鞅的刻薄,李斯的贪利、李广的善射等。这是因为司马迁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3)强烈的抒情性。

(4)语言雄浑、朴拙有气势感和韵律感。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十二

(1)麦苗不秀多黄死。

(2)长吏明知不申破。

(3)急敛暴征求考课。

(4)京畿尽放今年税。

(5)手持尺牒榜乡村。

(6)虚受吾君蠲免恩。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

分析本诗的抒情层次。

理解颔联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比兴意义。

理解颈联推己及人的表达作用。

语文专升本真题范文范本篇十三

语文是学习的基础,也是专升本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参加考试,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就我的心得体会,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专升本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段:养成阅读的习惯。

对于学习语文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阅读,我们不仅可以开阔眼界,了解不同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逐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要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意思,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比如快速阅读、略读和精读等。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更好地应对专升本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

第二段:注重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我们可以通过背诵课文、熟记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常见的词语搭配等方法来巩固语文知识。此外,我们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比如,在写作中,我们要正确使用词语、短语、句型,并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第三段:多做语文理解题和写作训练。

在专升本考试中,语文理解题和写作部分是常见的题型。对于语文理解题,我们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并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对于写作部分,我们要注重写作的过程和技巧。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合理组织文章的结构。其次,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流畅。最后,要注重修改和润色,提高文章的质量。通过解题和写作的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应试能力,更好地应对专升本考试中的语文题目。

第四段:多参加讨论和交流。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因此,我们要多参加讨论和交流,与他人进行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可以通过参加学习小组、参加线上讨论等方式来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和讨论,我们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了解不同的观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专升本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感学习语文是非常值得的。通过阅读、巩固、运用、训练和交流等方式,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应试能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实现更高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关于“专升本语文心得体会”的连贯的五段式文章,通过对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的探讨和分享,希望能对广大考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帮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