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传统行业的创新报告范文通用 传统行业创新发展(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2:45:30 页码:14
传统行业的创新报告范文通用 传统行业创新发展(9篇)
2023-01-13 02:45:30    小编:ZTFB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行业的创新报告范文通用一

一、奶牛养殖的滑坡

由于受“三鹿事件”影响,奶牛业出现全行业不景气,全省奶牛业更是处于低迷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大量养殖户“卖牛”现象。

据阳泉市统计局对全市规模以上养殖户和奶牛养殖企业的监测数据表明,到2季度末,全市规模养殖户和奶牛养殖企业共有奶牛901头,比一季度末的1384头,减少483头,下降34.9%,也就是说,二季度末存栏数比一季度末减少三分之一。郊区康源奶牛场一季度末存栏74头,6月份全部卖到河北,平均售价为每头3000元;盂县先文奶牛厂一季度末存栏87头,二季度全部出售到忻州,最低价每头4000元,最高也只有7000元,与购买时每头14000元相比,共赔钱近17万元;平定县华润乳业有限公司是阳泉市规模较大的股份制奶牛养殖企业,设计能力为500头,一季度末存栏408头,到二季度末仅剩56头。

造成奶牛养殖滑坡的原因,除受“三鹿事件”影响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因素:

一是售价过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近期,奶牛养殖户出售的牛奶一般在每市斤0.5-0.94元之间,阳泉郊区康源奶牛养殖基地是较大的奶牛企业,与田园乳业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每市斤奶卖到0.94元,但仍低于成本价,而其他没有签订合同的养殖户只能随市场奶价波动,一般只能卖到每市斤0.5-0.7元,卖奶收入根本不能保障生产所需的正常费用。

二是“压款”现象严重,养殖户不能及时回收货款。养殖户卖出牛奶后,一般拿不到现金,有的牛奶收购企业甚至拖欠奶农售奶款达半年以上,直接影响到养殖企业的资金周转。

三是售奶渠道不畅,收购企业太少。目前,阳泉市牛奶收购企业只有田园乳业一家,有很多养殖企业只能把奶销往邻近的太原和河北,而这部分奶的价格既低又不能得到政府补贴。

四是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据了解,去年政府对每斤牛奶分别由市、县(区)两级各补贴1毛钱,而这些补贴款至今仍有3个月的没有到位。今年是否补贴至今尚无定论,直接影响到养殖企业(户)的积极性。

二、奶农的困惑

“奶牛不像生猪,生猪短缺了,国家一给扶持政策,几个月就可见效。而奶牛养殖周期要长得多。现在奶价这么低,而且奶站收的少,如果这样下去只能将奶牛当耕牛使用或是当肉牛杀了……”,话语中充满了奶农对奶牛养殖现状的无耐和担忧。但纠其根源,我们调研发现,奶农不仅是奶价下跌的直接承受者,同时也是奶价下跌成因的主要制造者。

1、养殖数量逐步扩大,养殖成本不断提高

前两年各地政府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大力号召发展草食畜,牛、羊等草食畜存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一些知名奶品加工企业为抢夺市场四处寻找奶源,导致一时间奶源紧缺。热闹的奶业景象以及前期收获颇丰的先行者促使更多的农户满怀憧憬的加入到奶牛养殖的行列,其中多数农户根本没有考虑“以草定畜、以财定畜、以技定畜、以销定畜”的养殖原则,以我省为例,**年全省奶牛存栏为12.7万头,占到牛存栏的5.6%;到**年奶牛存栏29.9万头,占到牛存栏的比例增加到12.2%;而到了**年,全省奶牛存栏数达到了34.5万头,占牛存栏的比重上升到36.8%。通过整理历年奶牛养殖成本调查资料,发现养殖成本也呈现同样增涨的趋势。**年奶牛如按每天40斤奶产量的平均水平计算,每年养殖成本约合10000元左右(含饲料、饲草及其它费用,玉米按1.65元/公斤)较**年的养殖成本高出约1500-20xx元左右(玉米按1.3元/公斤)。而同期的牛奶收购价格虽然各地有所不同,但较**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收购门槛儿也高于前期。**年源料奶最高收购价曾达到2.8元/公斤,而现阶段只有**年的一半左右的水平。伴随着奶牛养殖数量的逐步增加,区域内的源料奶需求必然发生变化,而同时受养殖成本提高的影响,农户不仅要承担资金周转的压力,同时在经营管理和渠道销售面前也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奶农们面临的已不在是丰收的喜悦,而是“白花花”牛奶该如何处理的忧愁。因此,奶农杀牛、倒奶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2、品种来源渠道多样,牛奶品质参差不齐。

我们调研了解到,目前,农户奶牛的来源大致有四种渠道:一是直接从国外引进;二是到国内奶牛主产区购买;三是靠胚胎移植或冷配改良获得;四是自养公牛,自繁自养。出于对购置成本和技术要求上的考虑,多数农户主要通过第二种和第四种途径购置奶牛。但由于我国培育的中国荷斯坦牛,系纯种荷斯坦牛与我国各地黄牛的高代杂交种,遗传基础广泛,育种历史较短,尚处于改良过程中,因此牛群质量参差不齐,产奶量普遍较低。第四种途径是靠自养种公牛、自繁自养来获得产奶母牛,质量自然无法保证。这种奶牛养殖品种上的多样化造成的直接后果,导致即使原料奶中都不含有害成份的化学物质,通过奶站收集到的原料奶也未必满足企业所需的奶质要求。

3、养殖环境强差人意,卫生防疫令人担忧。

奶牛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取决于产奶量和产犊率。由于引牛、修建圈舍等一次性投资过大,再加上养殖户的思想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和配套技术不能及时投入到生产中,青贮氨化技术、配合全价饲料、奶牛繁育新技术和品种改良、规范的防疫和疫病监测等措施没有配套实施。多数农户不建专门牛房,有的因陋就简,在低矮破旧的房屋或窑洞中将就着饲养,通风光照不好,阴暗潮湿,空气污浊,运动场地不足;有的在规划后的庭院中饲养奶牛,空间狭小,奶牛长期处于栓系或“站桩”,难有充分的运动。即使一些较大的规模奶牛场,也为节约用地,也常采用限位饲养、栓系,减少奶牛运动场面积。步入奶农的养殖场,基本上都是粪便满地,蚊虫肆意,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奶牛常期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健康状况让人堪忧。而卫生防疫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奶农自已完成,绝大部分奶牛户不知道饲养奶牛还有什么“标准”,喂料、用药,还要遵守什么“规矩”,防疫、消毒还有什么制度……所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奶牛产奶量,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牛奶的品质和安全性,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4、经营管理各自为战,饲养方法粗放随意

在农户调研时,问及一头奶牛的年收入情况,无一人能说个准确数。追问有无各项生产记录时,往往会说只要记清卖多少奶就行了,还要什么记录,那多麻烦。购母牛不知道索要系谱资料,搞不清所买母牛的生产性能;生产过程中没有用料、用药、发情、配种、妊娠、分娩、产奶、防疫、消毒、治疗、饲料消耗等记录。其后果直接导致生产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该降的成本降不下来,该加强的环节得不到加强,管理水平提不高。因此,生产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更无从谈起了。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奶农在奶牛饲养方式上随意性较大。大部分奶牛饲喂方式仍用传统养牛方法,饲草主要是作物秸秆,饲料主要是玉米、麸皮等,饲草料品种单纯,营养不全。多数养殖区没有饲草基地,草料贮备不足,并且没有按照奶牛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要进行饲料的营养调配。饲喂方式主要是:一是拿奶牛当黄牛养,饲料粗多精少,甚至喂已经变质的作物秸杆;二是单喂青贮料,优质干草搭配少;三是精料多,粗料少。这种粗放的生产方式必然造成奶牛营养不均衡,进而影响到产奶量和原料奶的品质,经济效益难以进一步提高。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这种松散的生产模式所引发的农户各自为战的问题;简陋的生产条件所引起的卫生防疫安全问题;养殖数量的增造成的饲料、饲草资源的匮乏所引来的养殖成本提高的问题;粗放的养殖方式所带来的原料奶品质不确定性的问题。是我省奶牛养殖业生产的症结所在。因此,在市场供需发生变化或其它突发情况产生时,奶农为了个人的利益必将展开无序的市场竞争,甚至运用其它非正常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当步入企业原料奶收购价格走低、奶农收入减少、奶农降低饲养成本、牛奶品质下降、企业原料奶收购门槛提高、奶农收入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时,奶农也应承担无法推卸的责任。

三、乳制品企业的尴尬

1、乳制品企业“抢占”市场行为是促成了奶牛养殖业非常规发展的主因。

随着蒙牛、伊利、田园等乳制品加工企业先后入驻我省奶牛养殖区建站、建厂,随之便展开了为抢占市场份额对奶源的争夺,这种企业行为直接导致了原料奶收购价格一路走高,收购价一度达到2.8元/公斤,这个时候乳制品加工企业对奶源数量的需求远高于对原料奶质量的需要。可以说,奶源的紧缺促进了奶牛的价格水涨船高,前期奶农丰厚的回报似乎给了尴尬“场外”的农户某种暗示,只要养奶牛就等同于有了“摇钱树”,养殖奶牛的热情也就空前高涨起来,在这种背景下良莠不齐的有“奶”的牛就加入到了原料奶的生产中。但随着三鹿事件爆光,乳制品企业不得不高度重视奶源标准、安全问题,因此,提高原料奶收购标准、减少收购量是其面临着市场的压力必然选择。以发展的眼光看,如果乳制品企业的操作重点从开始就着重于原料奶质量的要求而非对奶源数量的需要,那么奶牛养殖设定的技术规范将不是一般农户所能承担的,多数农户也就知难而退将不会涉足这一领域了。这也正是规矩与方圆本末倒置的必然结果。

2、乳制品企业和奶农之间的利益矛盾。

原料奶价格的低位运行对乳制品企业这样的行业,利润的影响将会非常明显。通过政府整顿奶站,取消流动奶站,加强检验设备要求,提高了行业进入门坎,实际上减少了收购环节的恶性竞争,使得企业的议价能力显著提高。但由于前期广告投入及消费群体的保有量影响,乳制品企业依然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本来企业与奶农都应该从乳品产业链上受益,但由于企业出于自身的利益的考虑反向压低原料奶的采购价格,这就使奶农不仅在承受养殖成本上涨压力的同时,还要承担本应乳制品企业承担的部分义务。从长远看,这将促使腹背受敌的奶农可能弃养或缩减奶牛饲养数量,进而导致原料奶供应步入供需循环的矛盾中,其最终后果将是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双输。因此,乳制品企业这种解决奶源供需矛盾的方式无疑为下次奶源争夺埋下了伏笔。

乳制品企业和奶农之间本就是利益的共同体,都应该在乳品产业中分得自己本应的那份利益。因此,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同时,如何划分企业与奶农间的责任和规范行业行为也应是这次奶价波动后应着重考虑的。就现阶段看,乳制品龙头企业和品牌频繁被爆出负面消息,可能会延缓整个行业的恢复进程。无论最终的调查结论是什么,都难以避免给消费者留下乳制品不安全的整体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乳制品的销售仍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乳品产业重新整合,从而步入良性发展的一次契机。

四、各国奶业相关政策

美国:政府收购所有卖不出的牛奶,保证价格水平。

自**年《农业调整法》出台,历经几十年,美国形成了完整的奶业政策。政府收购所有在支持价格内卖不出去的牛奶,农业部长期通过商品信贷公司收购奶制品以保证支持价格水平,并通过特殊的办法处理,包括以世界市场价格出口奶制品,根据480号法案以低于支持价格水平的价格将奶制品用于学校午餐和福利方案,用于军队、老人、医院、救灾等。美国农业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加强奶产品出口,以缓解国内产品的过剩。

美国作为世界上食品供应最安全的国家,实行机构联合监管制度,在每一个层次(地方、州和全国)监督食品生产与流通:对生产、加工、贮运、销售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严密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除了联邦畜产品检测体系外,美国还有各州畜产品检测体系,各行业协会质量监测体系以及各畜牧业生产单位、家庭农场主质量自检中心;强化生产源头控制和进出口检疫,美国以家庭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生产的畜产品,要通过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等级制度的严格控制和管理,才能进入市场,畜产品的进出口,均要通过联邦海关和动植物检疫机构进行严格检疫监测,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畜产品坚决予以销毁,保证了畜产品的进出口安全。

欧盟:以配额、补贴、定价干预,维护奶农及消费者利益。

欧盟的市场共同组织于**年对牛奶和奶制品生产实行生产配额、价格补贴和定价干预制度,试图通过这一机制使奶牛场主得到合理的收益,而消费者不必为奶制品多增加开支。对于超配额生产,欧盟通过增加额外税收予以抑制;对于市场需求不足,欧盟通过价格干预以保护价进行收购,通常情况下,保护价低于生产成本价。同时,欧盟对某些出口奶制品征收出口税,以保证欧盟内部不至于出现因奶制品短缺而造成的价格过高现象;对另外一些奶制品的出口实行鼓励政策,给予出口价格返还,以补贴出口商因国际市场价和欧盟内部价之间的差额而造成的损失;对进口奶制品征收进口税,以保护奶制品生产者的利益。

为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欧盟在成立必要的协调机构基础上,实施了以统一的标准为中心的食品质量安全配套管理措施,强制实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haccp标准。1996年开始实施的欧盟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处理、包装、运输或经销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质量安全问题,都必须进行质量安全的控制。此外,规定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与食品、饲料制造相关的物品,其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阶段必须确立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从而达到监测预防效果。

日本:实行销售定额、亏损补贴制度,合作社强制牛奶供应管理。

日本的奶业政策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政府对鲜奶的价格补贴,按等级定价,通过县牛奶销售部门实现的税收共享以及进口限额。同时,奶业生产合作社实施了强制性的奶供应管理方案,以控制牛奶的供应量。因国内价格高于世界市场可比价格,日本没有出口补贴。为了管理牛奶供应和奶业成本,日本实行销售定额系统。政府对定额之内的保护价和标准购买价之间的缺口给予补贴。为保持市场稳定,日本出台了亏额补贴法律,使家畜促进委员会成为几种进口奶产品的专营权力机构。在农林水产省的同意下,当市场价高于稳定指导价时,法律允许进口指定的奶产品,但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要以投标的价格售出。进口价与投标价差,由该委员会掌握。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出现了牛奶长期过剩的问题,政府从1979年采取了用限额来减少亏损补贴的办法。生产合作社自己制定定额方案,超量受罚,农场主都将超出量自行转化成奶制品,来避免受罚,此外,必要时,日本实施奶牛收买政策、给补助等措施。

1995年,日本建立了全面的以haccp为基础的卫生控制系统。制造商或加工商根据haccp系统确定对象食物的制造或加工方法及卫生控制方法,然后健康、劳动和福利部确认这些确定的方法是否符合审批标准。这意味着该系统使人们能够对食品生产采用众多的方法而需遵循统一的标准。目前,有包括牛奶、乳制品、肉制品、罐头食品、高压灭菌包装物等6类食物成为该系统的对象。

五、走出困境的对策

鉴于以上情况,考虑到原奶生产的特殊性,目前从最大限度地扶持我省奶业发展考虑,拟采取的措施建议为:

第一,加强对奶牛养殖户良种良法养殖技术的培训,大力促使奶牛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和科学化发展,加速增加规模养殖比例,指导奶牛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改变牛群结构,提高鲜奶质量,以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近期可以尽可能免费为奶农提供一系列科技和质量检验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建设培训教育设施、培训奶牛饲养业科技人员和饲养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及检验服务。通过建立一系列政府性、社会性服务体系,加大奶农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科技含量,增加奶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给予奶农补贴性贷款,还可以就相关奶牛饲养设备的购置、饲养场所草场围设等建设材料方面的专项资金需求给予适当的补贴贷款。

第四,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合理测算奶牛饲养成本,避免奶贱伤农。制定原奶价格支持政策,建立相应的原奶价格“标准”制度,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第五,由政府出资或资助建立统一挤奶厅,以便利奶农挤奶和提高原料奶的质量,也可以资助相关奶加工企业部分资金,由其出面筹建挤奶中心。

第六,立即加强奶源收购市场监管力度,对有欺行霸市、恶意垄断等行为的收奶户坚决淘汰。

第七,对生产高质量无抗奶的奶农给予减产专项补贴。

此外,还应当建立健全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提高关键监测技术,普遍推行危险性评估控制技术,进行haccp认证。

传统行业的创新报告范文通用二

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2010-06-04 来源:物流世界网 作者:

标签: 调查 报告 建议 物流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物流企业调研报告

摘要: 本文是全国政经济委员会现代物流专题组组织的物流行业企业调研报告,物流行业企业调研报告包括现代物流基本情况,当前发展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以及发展物流业的建议。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2003年11月)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今年组织现代物流专题组,从7月中旬开始,分两个阶段,分别调查了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及中部地区物流的发展现状和政策环境。调查范围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湖北、河南六个省及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调查的各类物流企业共30多家。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改善,制造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而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第三利润源”。据测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0%(超过2万亿元),发达国家一般只有10%左右。物流成本降低1到2个百分点,将产生社会效益1000到2000亿元。2001年,我国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平均每年为1.6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商业企业平均为2.8次,而日本企业平均高达15次以上,一些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公司更是高达20到30次。浙江省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但社会存货占gdp的比重高达8.2%,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不超过5%。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不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现代物流发展很快。特别是我们调查的六省三市,是我国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活力强的地区,也是我国物流发展迅速的地区。2002年,六省三市gdp超过6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60%;工业增加值接近

六省三市物流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普遍加强了现代物流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一些省市领导都亲自抓物流工作,还建立了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物流发展纲要或规划,以及配套的扶持政策。

青岛海尔集团从1999年开始,将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统一整合,成立海尔物流推进本部,实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每年降低采购成本5%,仓库面积减少88%,库存资金减少63%,覆盖全国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天。不少制造企业还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核心竞争力。

江苏小天鹅实施主辅分离,与中远、广东科龙电器联合组建了安泰达物流公司,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物流成本下降了20%以上。

山东三联商社以发展家电连锁经营为核心,与家电产业链上游的22家家电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西门子、伊莱克斯等,以及下游的120多家销售商和多家金融企业,建立了家电电子商务联盟。天津物资集团积极探索“贸易加物流”的发展模式,与30多家生产、流通和金融企业之间建立了互信共赢的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2002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2003年可达250亿元。

广东交通集团、河南豫鑫交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交运集团通过整合内部物流资源,成立了专业物流公司,从事商品配送、仓储服务、干线货运及货运代理等全方位现代物流服务。中国邮政2003年成立中邮物流有限公司,发挥邮政网络和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拓展以“一多(多批次)”、“二高(高附加值、高时效)”、“三小(体积小、重量小、批量小)”为特征的“精益物流”市场。目前,中邮物流与雅芳、戴尔、联想等多家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广东邮政、南京邮政为中外大型企业积极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大力拓展超市进货、配送和补货业务。外向型经济发展是港口吞吐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以进出口国际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口岸物流发展迅猛。集装箱吞吐量香港稳居全球第一,上海、深圳超过高雄,跃升全球第

国有物流企业经过转型,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象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诚通中储、招商局物流集团、中海物流、天津物资集团发展都很快。一些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宝供、天津大田、上海炎黄在线物流等逐渐崭露头角。外资物流企业如马士基、联邦快递、香港嘉里物流等较早进入我国,这对国内物流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长三角是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在物流规划和发展方面,各城市强调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广东与香港、澳门三地按照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物流服务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打造珠江三角洲三位一体的国际性物流中心。

我国物流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物流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物流的发展涉及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及交通、铁道、民航、邮政、海关、质检、信息等相关部门,各部门都抓物流工作,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尽管不少地方制定了物流发展纲要,但全国性物流发展纲要还没有形成,以至出现一些各自为战、盲目发展的现象。这是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一些工商企业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大而全”、“小而全”,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和重组,或者实行业务外包。由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物流企业普遍发展较慢,存在“小、散、乱、差”现象,大多只能提

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很难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有的地方一个仓库、几部车都自称为物流企业。全国工商注册有即使几十多万家物流企业,仅天津市物流企业就达2万多家。

据北京市调查,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

一。集装箱运输在整个货运量中的比例我国只有20%,而世界平均高达65%。我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7000万个,但规格、标准都不统一。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物流资源浪费严重,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难实现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也难以与国际物流活动接轨。据调查,全国仓储设施资源利用率平均不到40%。

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亟待发展的产业,需要有个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由于物流管理存在部门分割,还缺乏配套的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急需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物流发展环境。

当前尤其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缺物流管理师和物流工程师。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将达15万人左右。据北京市调查,物流企业学历在大专以上的职工只占19%。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要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可考虑由综合部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商务部及交通、铁道、民航、邮政、海关、质检、信息、财政、税收、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吸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参加,以形成全国物流发展部门协调制度,研究我国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

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物流发展规划。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制定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纲要。重大物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加强统筹规划,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鼓励整合、改造和提升现有物流资源,不能都搞新的,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鼓励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物流现代化。建议由国务院信息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研究电子认证、电子支付问题,尽快推动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高度融合。要把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加以扶持发展,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同等的优惠政策。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引进消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办法,加快推进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装备和技术标准化建设,以及物流服务规范标准的建设,形成一整套既适合我国物流发展需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国物流标准化体系。

1.税收政策。关于统一营业税税率问题。

由于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既有运输业务,又有仓储业务,但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中,交通运输业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仓储业按5%征收,不利于物流企业开展一体化运作。建议国家对物流企业的营业税税率统一按3%的税率征收。关于物流企业重复征税问题。由于现代物流企业发生大量物流业务外包,在运输环节可以抵扣外包收入后纳税,但在仓储环节(约占营业额的15%到20%)不能抵扣,存在重复纳税问题。建议在规范物流业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对营业税税基,比照旅游和联运业,实行扣除外包营业收入后计税的原则。关于物流企业发票抵扣问题。由于物流企业不是专业的运输企业,其对客户开出的发票,客户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建议在规范物流业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对物流企业开具专用运输发票,准予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关于物流企业所得税合并纳税问题。很多物流企业都实行跨区经营和建立物流服务网络,对凡由总机构统一核算,财务系统联网的物流企业,建议比照连锁经营企业享受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由总机构统一合并企业所得税。2。投融资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物流设施投入少,物流基础薄弱落后,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而物流基础设施一般投入大、见效慢,物流企业普遍利润率较低,只有3%左右,仅靠企业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建议国家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给予财政贴息扶持。企业自建物流基础设施,银行应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给予融资支持。3.规范用地价格。在物流用地价格政策方面,各地做法不一样,有的按商业用地计价,有的按工业、交通或仓储用地计价,价差很大,管理混乱。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考虑到物流产业特殊情况,统一按工业用地计价。建议其他地方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参照这个做法,以规范物流用地价格。

要采取物流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尽快培养现代物流人才。物流教育与培训要注意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具体实践,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培训方法和培训教材,着力培养物流实用型人才。要进一步规范物流培训和认证工作,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

政府要通过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牢固树立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服务观念,在推广物流行业标准、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物流技术交流、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物流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传统行业的创新报告范文通用三

近年来,纺织工业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xx年,纺织工业总产值为25016.89亿元,占全国比重15.18%,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1651.36亿美元,占全国比重72.71%。纺织行业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清洁生产的实施和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通过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推广应用纺织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等手段,废水治理率和

达标率得到大幅提高。然而,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资源和环境制约着纺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生产生态纺织品和绿色制造技术为引导,从工艺、助剂、设备等多渠道着手,抓住源头,注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生态问题,努力优化纺织工艺,减少化学药剂、水、能源的消耗,以达到高效、高速、环保的目的。国外已投入较大力量开发环保型染料助剂,节水、节能、减排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无水和少水印染技术方面,涂料印染方面以及纺织节能、节水实用新型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纺织印染废水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各工业部门排放总量的第五位。20xx年全行业排水量13.6亿立方米,而其污染物排放总量(以cod计)则位于各工业部门第六位。

印染废水是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有机性废水,其污染物浓度高(cod),色度深,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纤维不同所用染料、助剂也不同,废水性质差别很大,主要污染物包括可溶性有机物、有毒物、色度、酸、碱和油类,污染物多为难以生化降解的物质,废水的可生化性差,因此,处理难度也大。

印染行业排放的固体废物,包括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大多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一些地方因为没有处理手段,就进行简易的露天堆放,成为了污染事故的根源。

我国印染企业总体上与国外相比单位产品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消耗量则为3倍左右。通常,印染环节能耗占纺织产品链能耗的30%以上,而印染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却很低,目前,只有少部分企业采用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而量大面广的企业热废气、热废水直接排放,设备控制没有节能装置。

“”期间,纺织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目标是,围绕新时期我国纺织业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以纺织印染后整理为突破口,在提高我国纺织印染后整理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从源头上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逐步实现生产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联合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在无水化、少(节)水、降耗、减排和生态环保的印染生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在“”末期,实现“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0%;吨纤维耗水下降20%”的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

“”期间,重点技术发展的主要工作是: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淘汰低档产品;二是开发、应用和推广节能、节水、降耗纺织加工新技术;三是研制开发高效、节水、节能新设备;四是采用高效、环保、安全的符合安全和生态纺织品生产需求的染化料和纺织生产助剂;五是推广和应用节能、节水等实用新型新技术。

“”期间,重点发展的技术有:

一高效、退煮漂短流程纺织印染前处理技术

目前,已研制开发了适应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的高效轧、洗、烘、蒸等通用单元及其优化组合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同步与织物张力的控制,可实现染整退浆、煮炼和漂白连续生产加工,国产的退煮漂设备可以适用于各种织物品种,但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无水等离子体染整前处理技术

织物等离子体前处理技术,在不需要水和化学药品的条件下,利用电压压差改善织物表面特性。其效果有:提高织物表面亲水性能,提高织物涂层、浸渍、胶合、凝结的粘合力,提高纤维的染色得色量、色牢度和印花布的质量。“十五”期间,国内研制的等离子体处理样机,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常压条件下进行连续等离子体处理,减少了制造和控制难度,该项技术在工艺和设备定型后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三无水化涂料染色、印花新工艺新技术

涂料印染适用于所有的纺织纤维,其工艺简单、拼色方便、节能节水、成本低廉、环境污染少,有利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涂料印染在全世界印染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涂料印染已超过50%,而我国不足30%。“”期间,在以往轻薄织物浅色涂料染色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厚型织物深浓色涂料染色和轻薄型织物涂料印花技术进行重点开发,以提高涂料染色、印花技术对品种的适应性,提高涂料染色、印花产品的档次。

四少水、高效、环保、节能染

色关键技术

1冷轧堆染色技术

低温染色可节省能源,并在进一步筛选合适的染料及助剂,解决冷轧堆染色一次准快速打样技术,完善计量混合加料、均匀轧车、低张力同步、低张力恒速打卷冷轧堆染色关键设备与装置的基础上,推广冷轧堆染色前处理及染色加工配套生产技术。

2湿短蒸染色技术

近年来,开发的湿短蒸工艺主要是通过电脑进行严格精确的控制,使温度和染料上染和固着速度相适应,以达到最佳的上染和固色效果。应用这种工艺的最大特点是流程短,固色率高,节能和减少化学品消耗,可以不用尿素,减少了污染,匀染和透染性也好。一般染料用量比传统工艺减少10-15%,用水量比传统工艺减少20%,该项技术在工艺和设备定型后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3微悬浮体染色技术

微悬浮体染色新技术是我国的原创技术,该技术从染料分子在染浴中的聚集状态,到染料对纤维表面的吸附模式以及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的固着,均与常规染色有着本质不同。该工艺上染率可达到95%以上,缩短了染色流程,节省染料并明显减少染色废水处理量,染色时间及能源均减少了1/3,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该项目为典型清洁生产工艺,已经成功运用于羊毛、羊绒、蚕丝、大豆蛋白和牦牛绒等纤维的染色,今后重点对纤维素纤维(棉、麻等)、再生纤维(粘胶纤维等)织物的开发应用,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

4微胶囊染色技术

传统的涤纶染色采用高温高压湿法染色工艺,产生较大量的废水,增加了末端治理负担。目前,研究开发的微胶囊少水无盐染色技术是将染料包含在微胶囊中,利用其缓释性能和隔离性能,在常规染色条件下,使水深入微胶囊中,溶解染料,使染料向外扩散进入染浴,呈单分子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由于染料溶解度小,染液中残留染料少,排放的废水可回用于前处理工艺,从而大大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节约用水,节能效果明显。该技术可节约用水50%以上;节能430kg标准煤/吨织物,是涤纶染色清洁工艺,目前某些颜色中试成功;今后将在标准化、产业化方面加强研发,推广应用。

5小浴比染色新技术及其装备

在完善小浴比工艺技术,确定工艺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推广适合绳状染色加工的雾化气流染色和平幅液雾喷射染色新技术及装备,减少染色用水量,减轻对污水处理的压力。

五高效、环保纺织印染助剂开发应用技术

1生物酶前处理技术

生物酶主要用于退浆、酶洗、抛光和羊毛的防毡缩处理;目前生物酶退浆技术已较成熟,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退浆废水污染问题;生物酶煮练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酶技术染整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物酶技术的应用从源头上减少和解决了纺织废水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2环保型助剂

近年来,我国开发了不少新型环保型助剂,如精练剂zs-95,双氧水稳定剂gj-201,烷基糖苷类助剂,生物酶制剂zs-200等。目前,纺织助剂产量与纤维产量之比是42:100,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纺织助剂的消耗水平还比较低,而且档次低,通用型助剂过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助剂较少。“”期间的发展重点是,研究开发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和含合成纤维经纱上浆的专用环保型的高效接枝淀粉浆料,基本取代传统pva浆料;研制开发不含apeo和毒性物质、易生物降解、降解产物无毒性的系列生态前处理助剂,研制开发棉、麻及其混纺织物精练用高效生物酶制剂;研制开发低成本无甲醛整理剂等。

六数码喷射印花技术

数码印制技术的不断完善,将推动我国印花技术的飞跃发展,从而提升高效、节能水平。近年来,浙江、江苏、广东和北京等地的企业先后增添了数码喷射印花机,生产领带、丝巾、旅游品、打样或小批量产品,由于加工成本高,大量耗材还要依赖进口,目前尚未形成主导产品。“”期间,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类技术,提高装备水平,降低使用成本。

传统行业的创新报告范文通用四

从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中心了解到,最新出炉的苏州高新区xx年企业薪酬调研报告显示,去年,高新区内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9.5%,较xx年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

其中,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为11.3%;在员工流动性方面,吸引员工的首要因素是良好的公司发展前景,且较去年继续上升,达54.1%,而在员工跳槽原因中,薪资缺乏市场竞争力排在第一位,比例为48。6%;从薪酬结构来看,也更趋合理,高管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有所下降,而一线员工有所上升,反映出企业的薪酬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企业福利方面,传统福利的覆盖面更广。

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薪酬结构更趋合理

据了解,xx年度苏州高新区企业薪酬调研报告共耗时6个月,协助调研企业累计达136家,其中,外资企业占82.1%。主要涉及机械制造、电子制造、软件服务、医疗器械和新能源五大行业,占比分别为39.8%、24.1%、9.6%、8.4%和10.8%。

本次薪酬调研的参与企业构成折射出高新区在转型升级中的变化:(中国)总部企业数量从xx年的20.5%上升到25.0%,上市公司数量由13。9%上升至19%,而分公司规模有所收缩,从19.6%下降为7.1%,证明有更多公司在高新区注册扎根。此外,传统的机械和电子企业占比有所下降,而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企业的数量分别较xx年增加5.1%和9.9%,也反映出高新区行业的变化。

据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中心工作人员繁文介绍,在调薪幅度方面,xx年,高新区92%参与调研的企业都进行了调薪。数据显示,xx年,高新区内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9.5%,较xx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在各层级调薪幅度中,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为11.3%,专业技术人员为9.5%。

预计xx年各层级薪酬增长都略高于今年,操作工增长幅度为12%。xx年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将会有所增长,达9.7%。而从薪酬结构来看,与去年相比,高管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从91.8%降到79.8%,津贴与变动薪酬的比例有所上升,而一线员工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则从58.9%上升为63.9%,反映出区内企业的薪酬结构进一步优化,也更趋合理。

部分企业为员工提供五天福利假期

报告显示,xx年,企业新进员工率平均值为38.4%,员工离职率平均值为29.4%,新近员工率高于员工主动离职率。其中,欧美企业和日资企业员工离职率平均达到了14.6%,高科技企业为20.2%。而在员工层级流动率中,操作工的流动率要高于其他层级,其次为销售人员,经理层及以上员工基数小,流动率也高于其他层级。

在吸引员工的主要原因中,良好的公司发展前景占54.1%,良好的工作环境占45.9%,充分的福利保障占40.5%,有竞争力的薪酬占27.0%,合理员工晋升通道占21.6%。而在员工主动离职原因中,薪资缺乏市场竞争力排在第一位,比例为48.6%,缺乏晋升机会的比例为23%。

据调查,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高新区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福利。数据显示,除住房公积金外,有59.5%的企业为员工提供补充住房公积金,有33。3%的企业为员工提供租房补贴,有15.5%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定期购房补贴,6.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一次性购房补贴。

在企业福利设施方面,提供职工食堂的公司比例为71.4%,提供免费班车的公司比例为57.1%,有33.3%的企业提供职工浴室,有28.6 %的企业提供健身/运动场所,另有部分企业提供医院/医务所、心里辅导室和宿舍,而这些数据均较去年有所提升。在员工休假方面,有69.0%的公司除了提供法定假期外,还为员工提供福利假期,天数一般为5天左右。

在未休完的法定年假处理方式中,有75%的公司选择顺延,有11。9%的公司选择作废,有15.5%的公司选择折现。在选择将未休年假折现的企业中,有35.7%的公司选择按3倍折现,有11.9%的公司选择按2倍折现,有3.6%的公司选择按1倍折现。在员工健康方面,有95.2%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定期体检,有85.7%的企业提供体检的频率是每年一次。

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21.4%的企业会给员工提供子女教育经费,这些都反映出高新区企业的福利政策愈加人性化和多元化

传统行业的创新报告范文通用五

作为一个产业,传媒既有与其他产业相近或相同的共性,也有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和内在的规定性。

(1)传媒产业是注意力产业。

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一个重大区别是,传媒机构并不依赖出售自身产品获得全部回报。传媒机构一个重要经济回报来自于“第二次售卖”——将凝聚在版面或时段上的受众“出售”给广告商或一切对于这些受众感兴趣的宣传者。也就是说,媒体所吸引的受众的注意力也是传媒经济价值所在。作为一种“注意力产业”,传媒产业的市场价值与它是否有效吸引受众的眼球密切相关,其实质是强调“受众本位”。传媒产业的市场价值与以下3个因素息息相关:受众关注程度、受众注意力保持、有效人群选择。

(2)传媒产业以信息服务为主体。

同其他产业一样,传媒产业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庞大产业体系,包括传媒信息服务、传媒制造、相关信息资源服务和多种经营等,各系统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和支持。传媒产业中,信息服务是主导。

(3)传媒产业经营主体是传媒企业或企业型组织。

在传媒产业内大量存在的传媒企业,无疑是传媒活动中最为活跃的经济细胞,是传媒产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它们拥有完整法人财产权,以营利为基本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传媒产业内另一类主体是企业型传媒组织。它们承担着提供公共传媒产品和行业所需公共服务等特殊使命。尽管营利不是其主要目标,但其组织、营运仍具有一般传媒企业的共同特征。它们与传媒企业一起总称传媒机构。

(4)传媒产业资源配置主要手段是市场。

在健全的传媒市场中,传媒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宏观引导,更依赖于完善的市场机制。传媒生产力要素依赖市场途径进行组织。除公共传媒产品外,一般传媒产品消费完全商品化。通过价格引导传媒资源向效率高、效益好的部门或传媒机构集中,从而有效提高传媒资源的利用价值,促进传媒产业结构优化,更好地满足受众对传媒产品的需要。

(5)传媒产业生产方式具有工业化的典型特征。

在传媒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便士和一美分的报纸功不可没(如美国本杰明·戴伊创办的《纽约太阳报》)。它使价格昂贵的传媒产品由奢侈品转变为普通消费品,成功地融入百姓生活,由此开创了传媒普及化与大众化时代。而这一切得益于由科技革命形成的传媒工业化生产体系。

传媒工业化生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制作,标准化、程序化、格式化、系列化、规模化是其基本特征,它使传媒再生产活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改变了手工型、作坊式的传媒生产方式下传媒产品复制规模受限、效率低下的状况。

更重要的是,工业化生产方式改变了传媒产品成本构成,工厂制作成本让位于信息采集成本,物质成本让位于智力成本,信息内容和经营创意成为传媒的核心生产力,它们为传媒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获利空间。受此鼓舞,更多产业资本加盟传媒,使传媒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良性的传媒投入产出机制。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所称工业标准化是指工业生产中的专业化、程序化、系列化、规范化等一般内容,侧重于生产过程中的物化劳动,而非精神劳动与智力创新活动部分的模式化与标准化。

传媒产业的特性[1]

因生产经营的传媒产品的性质,传媒产业相应的具有以下特性:

(1)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兼顾。

现代传媒处在国家安全核心领域,传媒实力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战略威慑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强大的传媒系统在维护国家统一、传播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尤其是在传递国家意志、反映国家主张、影响国际舆论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传媒不仅仅具有社会价值的特殊性,还具备一般产业的共性,即经济属性。

传媒产业两种价值具有对立统一性。它们的对立性,反映在传媒产品中是一些具有较高社会价值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却很少甚至没有经济价值;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却无法取得社会价值,如传播暴力、色情、淫秽和极端政治倾向的传媒产品,虽然可以创造经济价值,但它们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有悖社会主流价值观。它们的一致性也是通过其产品实现的。优秀传媒产品能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

(2)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生产一体化。

有别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传媒产业所经营或提供的产品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兼有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属性。

作为精神产品,传媒经营必须充分考虑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特殊性,如,受众的多层次性、消费的不确定性等。

作为物质产品,它必须遵循物质产品生产、交换、消费的一般规律,即价值规律。传媒生产活动受市场调节,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影响传媒生产方向和生产效率,特别是传媒生产者的行为选择。

(3)传媒产业是交叉型产业。

交叉型产业是指生产过程同时具备其他相关产业门类特征,体现相关产业共同需求,并与之具有高度同质性和兼容性的产业。它和相关产业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合为一体的关系。

作为交叉型产业,传媒产业同时具备第三产业、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的共同特征。

(4)垄断性与竞争性兼备。

传媒垄断包括3个方面:

第一,政策性垄断。由于担心“外溢效应”可能给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害,从而需要支付较高的社会成本,传媒业长期以来是大多数国家政府管制下的“特权行业”,经营传媒的权利被赋予少数组织或个人,他们依靠特许权实施垄断专营,获取垄断利润,这在传统的社会里尤为突出。

第二,经济性垄断。现代传媒从技术设备使用到传输网络建设都需要巨大的固定投入,客观上限制了小规模媒体的生存空间与竞争地位,为具有强大实力的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种垄断无疑与设备设施专用性和规模化呈正相关关系。

第三,资源性垄断。少数传媒机构依靠自身拥有的资本实力和信息优势将大多数媒体排斥在主流媒体之外,从而达到垄断传媒市场的目的。

然而,传媒产业大量经济活动更多是依靠市场而非政府力量配置,反映着竞争性行业的一般特征。

传媒产业归类[1]

对产业的认识,关键在于进行分类。产业分类是指根据研究产业经济的目的和现实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人类经济活动进行分解和组合并形成多层的集合类别。

由于分类者所面临的条件以及研究目的不同,对产业的分类不可避免地有不同的角度,从而使产业类别也有多种分法,这也使传媒产业在产业隶属范畴上呈现多样性。

(1)按三次产业分类,传媒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思想最早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希尔提出。他将国民经济分为三大产业,其中,商业、贸易、运输、文化艺术、科研、教育等以提供无形财富为主的经济活动,被归为第三次产业。后来,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将该分类方法用于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于是,该分类方法被作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统计分析的分类方法,流行于西方国家。

按照这种分类方法,传媒产业位列第三次产业之中。20xx年,中国出台《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传媒产业的运作方式,基本包含在第三产业的g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r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内。

(2)按加工对象来分,传媒产业属于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直接进行信息及相关设备、技术的生产、加工与分配,并以信息产品或服务等作为其产出的产业。

人们对信息产业内部进行具体划分时,通常运用1977年马克·尤里·波拉特所著《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中的框架。这一框架将向信息市提供信息产品这一信息经济职能由知识生产与开发产业、信息流动传播产业分担。很明显,传媒产业是属于信息流动与传播产业。

马克·尤里·波拉特还将信息工作者分为三类五种,其中,第一类信息生产的第二个类别“知识分配者”就包括新闻工作者。

1997年,美国沿用多年的“产业分类sic”被新的“北美产业分类naics”所代替。新分类系统设立了一个全新的二级产业——信息产业。这个产业包含了出版业、电影业、录音业、广播电视和传播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业等。这些都是传媒产业的亚类。

(3)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提供精神产品的产业在当前被统一划归到文化产业范畴内。传媒产业的内容产品是精神产品,所以它属于文化产业。

(4)按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分,传媒产业属于技术集约型产业。

产业活动都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依赖度不同,一般可将产业划分为劳动集约型产业、资本集约型产业和技术集约型产业。技术集约型产业也称为知识集约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所要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中,对技术、知识的依赖度最大。生产精神产品的传媒产业属于这类产业。

(5)从产业地位来看,传媒产业属于支柱产业。

从传媒产业的经济总量来说,它在发达国家内已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从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看,传媒产业由于技术创新导致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出现:数字技术的引进使广播电视频道扩容,使内容产品提供商获得了巨大的获利空间;移动数字接收技术出现后,交通工具成为新的传媒与广告载体,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手机电视出现,也有一个被业界看好的发展前景。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传媒产业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从人们消费需求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数量与质量都将提高。就发展速度及前景而言,传媒产业也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

传媒产业体系[1]

产业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产业因各种相互关系而构成的整体。

传媒产业体系则是传媒产业中因各种相互关系而构成的整体,它包含丰富的内容:传媒产业群,即使用价值相近的传媒产品生产、加工、制作、服务的部门;传媒产业链,即有纵向关联关系的传媒产品生产、流通、服务部门的有机组合;传媒产业运行网络,即若干传媒产业链的前向延伸、后向延伸与纵向延伸、横向延伸所构建的网络。因此,传媒产业系统形成了一个基本构架。

从大生产过程来分类,传媒产业可划分为传媒制造业、传媒流通业和传媒服务业。其中,传媒制造业还可细分为传媒工具(材料)制造业、传播设施制造业和传媒产品制造业;传媒流通业可细分为传媒批发业、传媒零售业和传媒物流业;传媒服务业还可细分为传媒咨询业、传媒广告业、传媒策划业、传媒投资业、传媒教育业、传媒代理(经纪)业和传媒会展(旅游)业等。

一、我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与海外传媒产业资本运营起步早、效果显著、经验丰富相比,我国传媒产业的资本运营起步晚、无经验可循,应该说处于初始阶段,加上我国的特殊国情,传媒产业发展与海外传媒产业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资本运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传媒产业政治(社会)属性一直被放在首位,产业性质长期得不到认可。在中国,传媒长期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是由政府拨款维持,由党和政府确定组织及负责人,为党、政府和人民而设的服务性而非营利性单位。与之对应的是企业单位,是以生产经营为手段、以盈利为目标、必须向政府交纳税收的单位。从其性质和社会功能上说,事业单位是一种非营利机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非营利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它是介于政府组织、营利机构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专门提供那些不能由企业及政府充分提供的产品或社会服务。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喉舌。传媒业政治(社会)属性一直被放在首位.其产业性质长期得不到认可,行业政策性壁垒严密。与此相应,我国传媒业的特殊性还表现在传媒核心领导不是由发自经济基础的资本权力.而是由来自上层建筑的行政权力来决定的.资本对于核心领导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影响传媒运作的是权力的力量,越是接近于传媒运作的核心部分,其构造的市场化因素就越稀少。从经济角度看,资本运营客观要求传媒业必须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全遵循公司法要求规范运作。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我国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产权都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所有.但各传媒的实际创办者、投资者却是党政部门、群众团体、国有企业等,传媒的主管主办也是这些创办机构.而拥有传媒资产的全体人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政府部门来监管全国数千亿元的传媒资产。也没有对传媒资产的处置权。同时,政府各部门、群众团体、国有企业虽然以投资者主体的身份介入传媒,也只是在政治方向上加强领导和监督,在创办初期给予一定的资金、人员编制等支持,但对传媒资产并没有合法的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

2.传媒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产权不清,无法与资本市场平衡对接。我国法律规定,我国的传媒产权都是由国家代表人民所有.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利执行者,多年来实行的是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从国家行政管理看,中宣部负责宣传内容和舆论导向;新闻出版署负责报刊和音像图书的出版管理;广电总局负责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管理;教育部负责教育电视管理;外宣办负责对外宣传和互联网宣传管理。另外传媒还以区域、以行业为界都有各自的主管部门。这种多层格局的管理模式,让传媒的归属问题非常复杂。在这样的管理格局领导下.新闻传媒保持着绝对的事业单位框架,很多机制层面的东西根本无法与市场对接。比如传媒的级别、用人制度等,并且在理论上并不具备市场主体资格。传媒所控制的资产是国有性质,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权,各传媒单位不具有处置权,不能进行买卖、抵押、置换等。而进行资本运营,首要条件就是产权明晰,主体明确.自负责任。在实践中许多单位采取“金蝉脱壳”的方式解决,即在事业性质的母体之外注册成立企业性质的全资子公司,虽为子公司,实际上却拥有母体的绝大部分优质资产.对外经营以子公司为依托。这种为了规避政策风险的作法有其不规范、盲目的一面,它直接导致了一些传媒为了保证不违规而缩手缩脚,错失良机;一些传媒为了追逐利润而变相违规。这己经导致了一些传媒资本运营难以深入展开。

3.在传媒的资本运营中,本运营主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根据目前的政策规定,行业外资本投资传媒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不能获得相应的实际控制权和国家认可的传媒产权.不能拥有传媒的品牌。一旦双方的合作出现问题.投资方就很可能最终一无所获。例如,中信国安公司先后投资了河北省网及武汉、荆州、长沙、岳阳、湘潭、浏阳、合肥、秦皇岛、唐山、沧州、承德、周口、威海、常州、武进、金坛等18个有线电视网项目.为近500万有线电视用户提供服务。但是,“中信国安”作为广电系统外企业.其投资有线网络的合法性存在疑问。这也使得此后“中信国安”在湖南四市的网络收购行动流产。由于得不到政策和地方广电局的许可和支持.非广电系统控股上市公司投资有线电视网络实际上孕育着较大风险。受这种政策的限制,许多投资传媒的社会资本都不敢大笔投入,而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影响了传媒投资的力度。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苦于资金缺乏的传媒急需资本投入来加快发展;易一方面大量的业外资本虽然看好传媒。但由于传媒政策的限制。不敢轻易进来。

4.资本方不了解传媒运作规律,对资本的期望值过高。首先,对投入资金额度规模之大没有足够的准备。传媒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行业.能产生暴利,同时也是一个“烧钱机器”。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是取得成功的先择条件。有些资本方认为传媒行业是高产出行业,千方百计地寻找切入口,但进人之后又不堪重负。比如由中国新闻社和一家公司合作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因资金准备不充分,对发展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在只获得不足500万元资金的前提下,草草启动,但因为资金量太小,而广告经营又迟迟不见起色,导致现金流断裂,最后不得不中间停刊更换合作伙伴.给杂志带来较坏的影响。其次,受短期投机心理影响,对投资期及资本增值速度估计不准。资本有急功近利的本性,并且,越小的投资者这种倾向越明显。但短期行为与传媒行业的发展规律是格格不入的。与其他行业相比,传媒是一个见利快的行业,但还是有自己的运作规律的,不能指望短期内就收回资金。例如《chip新电脑》依靠足够的资金支持,20xx年亏损1200万.当年就打算准备未来2年继续亏损1000万元。从某种意义上讲传媒前期的一些亏损是将来赢利的基础.所以投资方必须要有长期投资的心理准备。

5.传媒业的价值评估不够。市场化传媒与资本结合时有形资产的核算与其他行业无异,但传媒拥有一个庞大的受众网络.由此衍生的无形资产往往比有形资产要值钱得多。当然,无形资产大多时候又必须适时转化为有形资产才能起到作用.资本市场无疑是个好的转化场所。但这并不是说其中没有风险。

目前对传媒无形资产用严密的财务方式核算出来的少,多半都是人为估算出来的。这使得本应非常规范化的市场运作加进了许多含混的因素.导致的结果是要么资本方认为无形资产估价过高.要么是传媒认为自己的无形资产被贱卖了。

二、解决我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对策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传媒产业的资本运营。传媒产业是特殊的产业,传媒的运作既要坚持新闻规律.又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这要求我们从观念上、思想上给予其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首先,我国传媒业讲政治也要讲运营。讲政治和讲运营分别是传媒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体现,在讲政治和讲运营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即讲政治和讲运营不是绝对矛盾的,甚至是相辅相成的。讲政治是我国传媒的传统优势,在讲运营的背景下。这个传统能更好地发挥,而不是丢掉。因为产业化运作,资本运营本身就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更好的办好传媒的一种手段,这种运作增进的不只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

而且在操作上,也是可行可控的。资本运营,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新闻传媒生存的基础。而在宣传报道方面坚持提供合格的新闻产品,是传媒赢得良好社会信誉度、保持社会公信力、获得良好商誉的必要条件。这既是新闻宣传政策与传媒社会公益性的要求,也是传媒吸纳社会资金,从资本市场上融资,以诚信的形象参与市场竞争并发展的前提。第二,要给传媒业个体正确定位。目前,我国传媒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不是企业,并不具有企业那样的经济上的独立地位。《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单位取得法人资格后,“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而不提“独立行使法定权利”。事实是,有关部门规章规定主办、主管部门同传媒单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不提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上级主办、主管部门有权决定传媒的设立、撤销、合并、重组以及改变宗旨等重大事项,只要认为需要,干预传媒的经营,包括决定传媒自有资本的投向,也是常有的事情。现在传媒进入资本市场。成为投资者。而它自己却没有完整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这是说不通的。传媒开展投融资活动合法性的坚实基础,在于明晰产权,取得法人财产权。传媒应尽快获得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法律地位。第三.应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传媒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目前在传媒领域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的推广仍有相当大的阻力.有必要进行观念更新的努力:即破除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的旧观念。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树立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国家调控有度、整体竞争实力大为增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成分比重或许少一些.不会影响到我们国家。当然也包括传媒业在内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新观念。

股份制在我国已被公认为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之一.它最终能否在中国传媒领域中广泛推行.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很明显,中国传媒产业集团化的历史进程中会有国有控股公司制的传媒有序地不断出现.也将会突破传媒产业集团现行“国有独资”的封闭运行规限.因为它不仅能帮助传媒迅速积聚社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对外开放,更有利于传媒转换经营机制,真正实现政事(企)之分。从政府监督行为来看,它也提供了从产权约束角度对传媒业监控的新手段,从而一改过去行政约束的单一手段。至于谁控股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来解决。

2.改善现有管理体制,拓宽政策瓶颈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我国传媒业的管理依据主要是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由国家的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规范.等级较低.而且立法和执法合为一体,不符合现代法治原则。随着传媒步入市场.与传媒经济或传媒市场运作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就逐步显现出滞后性和缺陷性。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领域中己经有大批法规清除更新,在传媒领域,完善配套的法制建设已成为指导和规范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尽快建立成熟的运行体系。实际上,中国传媒业所遇到的产权问题是国企改革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即没有实现资本属性的人格化和权力的具体化。一个理论上可行。操作起来相对简单的好的办法是将目前分散在委、办、局里的产权归并由国有资产管理局管理。这样,传媒个体就要对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负责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兼并、重组、租赁、承包经营等一系列资本运营中,产权的主体清晰了。产权界定清晰了,还要建立一个成熟完善的传媒业资本运营评估及考核体系和相配套的支持服务体系。对于传媒业资本运营行为。除了要有相应完善的资本金市场。还要有相应的生产要素市场、传媒人才市场等支持服务体系。

3.建立、健全传媒自身资本经营机制。首先,传媒要具有资本经营的决策自主权。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及时的调整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本资产。为此。企业就必须拥有自主决策权,主要包括四项权利:企业全部法人的财产处置权、资本筹集的自主权、资本收益分配的自主权、剩余支配权。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资本经营的自主决策权不仅仅是经营者的自主权,而是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者这三者的权利共同构成的.由这三者根据企业内部章程所规定的职责范围和程序来行使。正是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由企业法人行使由股东出资所形成的法人财产权。也即是资本经营的自主决策权。当现有的管理体制转变以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传媒是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新的文化信息产业部门只实行行业管理.改变了原来既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又是出资者和经营者的关系的模糊概念。为适应资本运营的需要,传媒还需要几项自主权来配合资本经营决策自主权的行使,比如新刊号和新频道的申办权、价格核定权、机构设置权、人员调配权、职称评聘权等。其次,要形成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企业从事资本运营。就要追求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和增值的最大化,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效益。企业化运作的传媒要建立充分保障包括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在内各方面利益的分配机制。在收入分配上,要敢于拉开差距,调动积极性。制定分配及激励政策,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促进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允许一些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占有股份并参与利润分配。分配领域内首先表现为分配主体的多元化,国家、法人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出资主体.也都是利润分配的主体。在传媒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利益分配制度,其目的在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扩大传媒的自主权,从而促进传媒的发展,最终实现资本价值最大化和增值最大化的目标。

4.传媒要建立自身内在的风险规避机制。首先,要建立起具有传媒产业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作的管理决策机构。管理体制上,普遍建立起以类似董事会的社(台)委会,在社长(台长)统辖下。以受众市场为中心,总编辑与总经理双轨齐驱、协同发展的新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类似于董事会的社(台)委会制定一级决策,总编辑主持采编委员会。总经理主持经营管理委员会,分别制定各自领域的二级决策。而由社长(台长)将采编与经营统辖为一体,其统辖的基点便是传媒的受众市场。总编辑与总经理在社长(台长)的统辖下,共同着力于传媒受众市场的培育、开发和产业化转换与利用,从管理制度上使得采编和经营相分离。从决策机构上把采编和经营分离开,就是保证传媒的宣传报道业务不受经营的影响.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和社会资讯的公正性以规避政治风险。同时,这种决策管理机制符合现代企业法人的治理机构:董事会(社委会/台委会)制定一级决策,采编委员会和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操作执行.向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等出资者负责资产保值增值,接受党的宣传部门的舆论导向监督和行业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分工专业、合理。体制顺畅适应资本运营,能够起到对经营风险的管理和防范作用。其次,在融资操作上,对于传媒个体来说,要妥善处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不断扩大自身的资本积累:只有在考虑自己的偿债能力和资本效益的前提下,才能借助他人资本来提高经营能力,而不能盲目依靠借债来扩大资本经营规模:不可轻率增资扩股、合资嫁接,要尽可能的利用现有资本。同时。在投资操作上,要实行多元化立体经营,优化资本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中心模式,加强财务决策的功能,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审计体制;完善监督制约的机制.对风险实行系统的防范与管理;重视学习和借鉴经济发达国家传媒产业资本运作的先进经验,不随意兼并、收购,应围绕资本效益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传统行业的创新报告范文通用六

十年(公司名称),群雄逐鹿,第一永属(部门名称)加油

真诚,咱们有以诚相待诚实守纪开诚布公的人文环境。

这天付出,明天收获,全力以赴,事业辉煌!服务行业口号贴心且认真

“艰苦坚实诚信承诺实干实效”:以艰苦的作风打拼坚实的企业基础;以诚实的信念承诺一流的企业服务;实干的精神创造高效的企业业绩

我们以一百分的努力,换您十分满意;向专业迈进,树酒店服务先锋

诚信为本,创新为魂

多见一个客户就多一个机会!

传生育文化树婚育新风

忠诚合作用心乐观发奋开拓勇往直前。

咱们的理念是:没有,只有更好。

服务三通:通情通气通报。

成功者-愿意做一般人不愿做的事情不敢做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情。

用心才能创新竞争才能发展

脾气小一点,度量大一点。

我乐于助人,因为客人是朋友。

以市场为导向以网络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以发展为前提

广博慈爱追求卓越厚德行医医德共济

常将人病当己病常将他心比我心

中国电信网络天下

精彩源于电信创造自在生活

业务规划,重在管理,坚持不懈,永葆佳绩

和传统的昨日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

不是网络众多,不足以体现中国电信

理由少一点,做事多一点。

以我热心关心细心,让您舒心放心安心

脑筋活一点,效率高一点。

静脉动脉人脉,一心一意一德。

宁可因高目标而脖子硬,也不好为低目标而驼背。

永不放弃,让您满意!服务是至高无上的!尊重顾客,尊重自己!

客户服务,重在回访仔细倾听,你认心情。

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争当白衣天使,铸塑一医人形象

服务只有更好,没有

但愿世人无疾病,宁可架上药生尘

给我一份信任还您一身健康。

风起云涌,人人出动,翻箱倒柜,拜访用心

招后买马,有风来仪。人员倍增,士气倍增从业有缘,借福感恩,坚定信念;行销生命

回馈客户,从我做起,心中有情,客户有心。

讲究实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质,增创效益

经营客户,加大回访,用心pro,客户至上!

传统行业的创新报告范文通用七

出租车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 和互联网相隔十万八千里。 不过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 就染上了顽疾。 具体症状如下:

出租车公司, 作为政府的代理人, 拿着垄断的经营执照, 顶着管理的义务。 被人骂成: 干最少的活, 拿最多的钱( 份子钱)。但钱拿了, 活没干好。 司机的招聘和管理让他们头痛, 种.种行业顽疾也束手无策。 人治的管理模式下, 管理效率也低下, 内耗也严重, 实际经营利润率笔者无数据支持,但个人认为不会太高。

司机师傅。 干着最辛苦的活, 拿了最少的钱, 生活在贫困线上, 虽然从事着这份工作, 但不热爱这份工作,也不珍惜这份工作。 除了上海这种较规范的城市, 大部分地方都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不坑乘客就赚不到钱。 于是越来越多的有违行业道德的做法, 成为了行业的普遍做法。收入不高, 也就不珍惜这份工作, 态度就更恶劣, 行业进入恶性循环。

乘客。 车钱年年涨, 却享受不了上帝的感觉。 经常碰到各种坑爹的司机, 申诉无门。 怨言满天飞。出租车总量不足, 总是打不到车。

政府。 看着出租车的种.种乱象, 却束手无策, 偶尔祭出涨价的策略, 也被骂为脑残。 出租车公司每年的利润,是有政府的一份子。 但我想, 以首都北京为例, 如果能够改变全国人民对北京出租车行业的坏印象, 这点利润在北京市市长眼里不是钱。 毕竟和500强企业的税收比起来, 这是小钱。 但出租车行业是北京的城市名片, 这张城市名片坏了, 实在得不偿失。

有一个人叫马云, 有一个梦想叫诚信

工商局的使命是, 管住商贩的行为, 不要作奸犯科。 工商局代理国家, 在维持商业体系的诚信。有个人叫马云, 干了个淘宝, 以一己之力, 管住了600万小贩的商业诚信。 虽然还是会有各种坑爹的店主出现, 但淘宝建立的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从总体上将传统的商业诚信提升了好几个高度, 实现了优胜劣汰, 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

很简单的对比, 今日我们对淘宝上信用记录较好的不知名的商家的信任是大大超过对路边不知名的实体店的。今日我们在淘宝碰到坑爹的店主, 其申诉流程便捷性和有效性是远远优于走线下的工商局的。 也就是说, 在零售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不了的, 教育解决不了的, 政府命令解决不了的诚信问题,互联网通过技术手段, 通过网民的集体力量, 解决了。 诚信体系建立起来了。 淘宝比全国任何一个工商局都要更有效, 更高效。

同样, 笔者认为, 在出租车行业, 诚信体系的建立, 其希望在互联网, 在打车应用。 诚信体系的建立,将改变中国的出租车行业。 具体后文详解。

打车软件的明天

我认为, 在可预见的未来, 比如10年,一个健康的出租车行业应该长成这个样子。

政府给打车软件颁发出租车运营执照, 允许其从事出租车运营业务。 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执照是全国性的,打破地区限制和垄断,就如今日的保险业, 快捷酒店业。 出租车行业只是一个服务业, 应该放开准入。

传统的出租车公司通过市场竞争逐渐消亡。

新型互联网出租车公司的形态是:

1. 通过线上给司机带去客户;

2.通过线上建立出租车司机的诚信体系(类淘宝体系);

3. 在每个城市建立线下服务点, 比如车子的强制消毒, 检修等。 但其线下规模要远远小于传统的出租车公司。

4. 形成全国性品牌, 一家公司, 覆盖全国。 覆盖率不低于现在的快捷酒店业。 行业集中度不低于现在的快捷酒店业。

出租车司机自己购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 在通过国家实名认证和出租车技能认证之后, 在出租车公司缴纳一笔诚信保证金,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出租车个体运营者。 其流程和做法类似于在淘宝开一个自己的店铺。

出租车的利益分配变成: 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大幅降低, 变为现在的10%-20%。 剩下的都是司机的收入,占到总体收入的80%以上,国家的利益是税收。 乘客的利益是出租车的价格下降。 核心变化是, 出租车公司作为管理者的收益大幅下降, 出租车司机作为劳动者享有劳动的绝大部分收入。 彻底改变现有的出租车行业畸形的利益分配体系。理顺出租车行业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利益分配格局。

在这个模式设计下, 出租车行业的新气象是:

司机收入大幅提高, 司机将珍惜这个饭碗。 就如淘宝的店主珍惜他的店铺。 如果份子钱降为现在的10%, 那么司机的收入涨200%-300%不是问题。 一旦珍惜这个饭碗,就如淘宝店主, 后续的诚信问题就好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 会有更多的司机进入这个行业, 司机也愿意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一方面有效供给增加, 让打车更容易; 一方面服务质量和诚信水准将大幅提升。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 出租车行业的诚信体系建立。 例如: 司机绕路宰客。 基于lbs的存在, 司机的驾驶路径是可全程记录的, 一旦乘客投诉, 通过技术比对就可判断司机是否存在绕路行为。一旦发现违规属实, 吊销司机的行业执照, 永远不得进入出租车行业。 再例如: 司机服务态度恶劣, 甚至污言秽语。每个司机的服务过程, 打车软件全程录音, 一旦客户投诉, 就调取录音记录比对即可。(如果要节约流量,这个录音可以在本地存储一个月,不用全部上传到服务器) 。 一切的逻辑, 是让司机正规从事这个行业是可以赚到钱, 只要他珍惜这个饭碗, 无论上什么管理手段,都只会让这个行业更加良性发展; 违规的司机会被踢出这个行业, 而又会有更多的人想进入这个行业, 不用担心没人干。而现在出租车行业的现状是, 出租车司机赚不到钱, 司机招聘困难, 出租车司机都不珍惜这份工作, 丢了也无所谓, 上什么管理手段都没用。

打车价格下降。 由于管理环节得到优化, 管理者拿走的部分大为下降, 出租车行业就存在着相当的降价空间。也将有更多人打得起车, 经常打车, 打车体验更好。 乘客获益。

从今天到明天的路线图

笔者对于明天的设想, 是以10年为设想空间,理想是丰满的, 但从现实到达理想的路线如何? 笔者的路线图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 烧钱培育市场阶段。 预计两三年, 上亿美金。 打车软件在全国主要的城市, 烧钱并培育市场,培养用户线上叫车的习惯。让线上叫车的比例提升到20%, 甚至40%以上, 从而引起出租车司机的重视,普遍使用打车软件(实际的情况是, 现在上海地区出租车司机的软件使用率已经急剧上升, 外地不详) 。 该阶段会出现一些软件的弊端, 但利大于弊。 比如司机会挑乘客等。

第二阶段, 打车软件建立统一的诚信标准。 (现状是,几大打车软件处罚标准相似) 。 比如, 绕路宰客发生一次, 就列入黑名单, 不允许使用打车软件; 放鸽子两次, 就列入黑名单。 一旦列入黑名单, 出租车司机, 基本就只能从这个行业逐渐淘汰。 这个过程, 需要数年。 不仅在一线城市,同时在混乱的二三线城市, 在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中, 逐渐杜绝各类宰客, 绕路, 半路甩客, 甚至敲诈等恶劣行为。 让各类不诚信的司机, 只做线下的司机, 逐渐活不下去,退出出租车行业。 为了让诚信建立过程更加科学和顺畅, 建议参考淘宝的诚信体系, 比如先行赔付, 比如其申诉逻辑等。

第三阶段, 形成全国性的线上叫车品牌。 比如一款软件, 通行全国。 其覆盖效应不低于携程定酒店。对于绝大部分跨区域流动的商务人士而言, 使用携程定酒店是个安全保障, 使用品牌叫车软件, 也是一个在陌生城市的安全保障。

第四阶段, 政策的开放。 在民意的呼喊下, 在明星企业家的影响力下(马云和马化腾), 政府政策层面开一个小口子, 允许符合资质的品牌叫车软件,获得出租车运营牌照, 试点运营。 就如今日阿里的余额宝。 新型出租车企业和现有的出租车企业同台竞争, 打破区域限制。

第五阶段, 传统出租车公司逐渐被淘汰。 只要互联网打车公司进入行业, 大幅降低份子钱, 司机都将叛逃。传统出租车公司的司机将急剧流失。 区域性的出租车公司更加没有抵抗力, 传统的出租车公司哪怕也降低份子钱, 但其臃肿的管理机构将使其陷入亏损泥潭, 还是会被市场淘汰。

第六阶段, 形成全国性的几个云打车巨头, 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成为千亿级的上市公司。 出租车行业彻底被改变。新的时代来临。

附: 关于几个网上流行的观点的解读

有人认为, 垄断的力量, 既得利益者会让打车软件死的很惨。

历史的车轮, 能够碾死一切挡路者。 既得利益者阻挡变化, 是必然, 但也只是会减缓这个过程。就如3g来了, 哪怕中移动不上3g, 照样会被消费者抛弃。 也许今日的几个打车软件都是炮灰,但最终行业还是会有胜出者。

有人认为, 打车软件, 并不增加市场供应, 打车难的局面还是无法解决, 作用不大。

不增加市场供应属实。 打车软件的作用是分阶段显现的。 第一阶段, 是叫车体验的提升和诚信的建立。出租车公司的热线电话在叫车高峰期是打不进去的, 打车软件没问题; 打车软件打破了出租车公司之间的界限, 一个叫车信号,可以发给所有的出租车司机, 增加打到车的概率(在供应不增加的情况下) 。同时, 每一次叫车的服务过程, 绕路宰客等行为是可以杜绝的, 逐步实现优胜劣汰。 第一阶段, 司机的收入也会得到部分提升。 比如降低空载时间等。 第二阶段, 增加供给。只要开放出租车牌照, 减低份子钱, 提高司机的收入, 出租车的供给将得到明显提升, 实现一个新的供需平衡。

有人认为, 打车软件只会助长加价叫车行为, 最后价格失控, 消费者利益更加受损。

第一阶段, 会出现这个情况。 但不是主流。 某种程度上也是市场力量的调节, 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价高者得。 但行业的长期趋势是, 行业的份子钱降低, 行业供给增加, 打车价格下降, 消费者受益。

有人认为, 打车软件会让司机挑乘客, 短途旅客将打不到车。

第一阶段, 这是个事实。 在高峰期短途旅客很难通过网络打到车。 但高峰期打车难, 是个既成事实。第二阶段, 一旦行业形成寡头, 运行相对规范, 国家交通部门只要出台行业规范政策, 所有的打车软件, 不允许报目的地, 只允许报出发地。 那么挑拣乘客的问题,将得到杜绝。 回到文中的核心点, 只要能够大幅降低份子钱, 司机不挑客户, 不坑客户也能赚到钱。 这就不是问题。

传统行业的创新报告范文通用八

目前在我国,传媒业是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从发展趋势上看,也是一个高收入弹性产业。在我国传媒业目前还只能说处于发展的初期,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能支持该产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传媒业虽然技术性和资金方面的进入障碍不高,但行业的管制程度较高,政策性的进入障碍较大,因而,该行业一般能得到较高而且比较稳定的收益。

目前我国传媒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但市场化是一个趋势,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将可能面临西方跨国公司越来越大的进入压力。由于该产业的市场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以及在世界各国,传媒业都属于政府管制程度较高的产业,因此,在国内市场,我国企业不会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无论对于全球广告业,还是对于中国广告业,目前都是一场全新变革的序幕。

广告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的时代提出不同的问题,广告业正是在解决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中不断地发展。近观近年来广告业的变化,有这样几个趋势是非常突出的。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广告业一直在持续增长,但稳中有变。根据实力传播的报告,20xx年全球广告业的总营业额为3308.33亿美元,20xx年为3650亿美元,20xx年为3607.48亿美元,20xx年为3860亿美元。

20xx年全球的广告支出较上一年相比,又创新高,当年突破4000亿美元,达到4036.63亿美元。在广告业稳定增长的表层下面,实际上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变革的根本动因是新媒体的高速发展。

20xx年,全球网络广告的支出增幅在22%以上。其中美国网络广告收入达到了125亿美元,超越了户外广告和商业类杂志广告,首次与广播媒体并肩而立。

日本的互联网的广告费为2808亿日元,虽然仅占日本广告费总额的4.7%,但增幅惊人,比上年增长了54.8%。韩国网络广告市场总收入达到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8%。以网络广告为代表的新媒体广告正在全力冲击着传统媒体广告的影响力,成为广告业中的新贵。在新媒体面前,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体已经沦为传统媒体,正在渐渐褪去往日的辉煌,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上。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表示将增加在网络广告上的投入,这就意味着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将明显下降,而首先受到打击的将是杂志、直接邮寄品和报纸等传统的广告媒体。媒体的转型意味着广告业的转型。未来广告业的发展取决于广告业能否应对媒体在新世纪的革命性的变化。

这是一个真正复杂的时代。广告业要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必须要做更复杂的事。对企业而言,解决同消费者沟通的问题,仍然是最重要的问题。广告业的价值,就在于能否在新的环境下,用新的作业模式有效地与消费者沟通,影响消费者。

一个显著的变化在于,在新的作业模式中,广告作品的创意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创意,使得广告传播成为一种活动,而且能使这种活动渗透进媒体的节目内容中去,甚至媒介也是有限的,最关键的是,充分利用每一个接触点,与消费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也就是说,广告日益成为内容,媒介日益成为接触。所以,置入式广告、虚拟广告、活动营销、公共关系等形式在这个阶段具有了极为重要的意义。

19世纪末,广告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对广告的定义是关于商品的新闻。在21世纪,人们对广告的希望似乎又回到了广告发展的原初阶段,进入内容,成为引人注目的关于商品的新闻。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归。广告业的新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自己的专业服务,使广告活动既能产生常规的影响,更具有新闻性,为媒体所关注,渗入媒体的内容之中。

在这个复杂的时代,并购成为广告公司抵御风险、实现盈利的主要手段,全球广告业的垄断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传统行业的创新报告范文通用九

为全面摸清铸造行业发展情况,加快机电泵业配套产业发展,提升壮大机电泵业主导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区中小企业局深入镇办、企业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铸造工业是获得机械产品毛坯的主要方法,是机械制造工业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我

区铸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设备等领域,铸件在许多机械产品中所占比例较大,铸件重量占整机重量的比例很高,在泵类机械中达50%-60%。根植于老工业基地的铸造业,随着老工业区的转型,近年来我区铸造业也在发生着悄然的转变,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截止底,全区配套泵业、减速机、其他机械企业132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总资产4.7亿元,固定资产原值2.亿元。,全区铸造业铸件产量为14万吨,产值为7.3亿元,利润4700万元,上交税金2750万元。其中铸铁件11.8万吨,铸钢件1.8万吨,铸合金件吨。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配套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来,我区的铸造业依托配套机电泵业,特别是在泵业集群的带动下,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加快了产业聚集发展。目前全区铸造行业,配套泵业企业达33家,配套减速机企业55家,配套电机及其他机械设备企业44家。从产值来推算,估计全区泵业集群配套率在50%左右,减速机集群配套率在80%以上。我区铸造产品总量的80%以上提供给本区泵类、减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厂家,近20%的其他铸造产品,除了满足本省市需求外,还销售到上海等省市区。

(二)铸件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我区规模以上铸造企业29家,占总数的20%,而产值却占66%。产值过1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实现产值3亿元,占整个行业40%以上,总资产1.85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38%。年产在5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仅有5家,占企业总数的4%,年产在1000吨以上的铸造企业有30家,占企业总数的23%,人均年生产铸件40吨,与整个行业人均年生产铸件相比有较大差距。(附:全区1000万元以上铸造企业汇总表)

(三)板块发展特征明显。从铸造企业分布来看,我区铸造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白塔、域城、开发区、八陡、崮山等镇域,其中白塔镇有27家,域城镇有36家,开发区有17家,八陡镇有9家,崮山镇有16家,特别是发展比较集中的域城镇大域口村铸造生产企业达12家,铸造业有力地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配套情况来看,白塔镇主要配套泵业,域城、开发区主要配套减速机,八陡主要配套其他机械,崮山主要配套泵及其他机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铸造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增长。从铸件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占45%左右,能源、燃料占10%左右,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废铁、废钢等铸件材质价格增长30%以上,焦炭等燃料价格增长幅度也较大,而产品售价增长较小,导致企业利润下滑。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品种较少。大多数铸造产品是初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不能满足大型铸造产品的需求,我区泵业龙头骨干企业博泵、华成等所需大型铸件主要依靠外协提供,与我区做大做强机电泵业的要求相比,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从品种来看,我区铸造产品品种不够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与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我区大部分铸造企业都属小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没有能力进行先进工艺技术水平的改造,多年来仍用传统技术,由于熔炼设备、检测设备的简陋,精密铸造发展滞后,废品率比较高。

四是节能降耗与环境污染压力较大。通过技术改造,部分企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改观,但总体来说,我区铸件能耗较高,估计在900kg标煤/吨铸件。中小铸造企业排放出来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三、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制造业强区目标,抓住产业链配套这条主线,依托重点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突出泵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形成配套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品种较齐全的铸造业体系,不断壮大主导优势产业。

目标:末,基于全区泵类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的发展目标,全区铸造业实现产值过20亿元,年均递增40%,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0家,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4亿元,泵业集群配套率达到80%,减速机及其他机械设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

四、措施建议

总的来看,我区铸造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及时把握机遇,完善措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促进铸造生产向优质、精化、高性能、多品种、低消耗、低成本和低污染的方向发展,使铸件质量与水平大大提高,努力膨胀产业规模,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植一批骨

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积极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利用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限制新建在生产规模、环境保护及劳动保障等方面不达标的企业。鼓励引导骨干铸造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联合等方式,着力培植壮大腾龙泵阀有限公司、龙友铸造厂等骨干企业,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全区机电配套协作能力,带动整个行业水平的提高。

(二)加大科技投入,切实推动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工艺水平,新上技术设备,大力发展精密铸造,提高行业发展水平。以企业为主体,联合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扶持大型专业铸造企业尽快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加强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集群产业链上、下延伸,着力策划建设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突出抓好铸造专业化协作配套项目及“专精特新”项目建设,拓展产业集聚发展空间。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大企业零部件本地配套率。

(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劳动生产环境。积极引导行业企业为开展岗位培训创造条件,通过组织开展行业技术培训、加强行业交流等措施,提高铸造行业人员素质与水平,特别要加大铸造行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通过提高人员待遇、优化作业环境、加强劳动保护等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模式。通过适时成立铸造行业协会,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打造服务平台,为铸造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发展模具制造、质量检验、原辅材料加工中心等机构,为铸造企业提供业务信息、技术及咨询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准确把握区域工业发展趋势,接受机电泵业、大企业的辐射作用,实现共同发展。

(六)抓好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选树一批铸造行业节能、节材典型,引领行业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大力加强节能、节材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宣传推广,加大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力度,实现行业节能、节材目标,为全区节能降耗做出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