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范文(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0:17:45 页码:14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范文(优秀11篇)
2023-11-24 10:17:45    小编:ZT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如何正确使用科技产品,避免对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团队合作总结案例,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团队协作和绩效。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一

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任常务副组长,专职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发展生物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市发展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相关乡镇和市直部门抽调8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导,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

(二)明确职责,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制度,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明确市级领导每人挂钩一个乡镇,每人重点扶持一项特色产业。各驻村禁毒防艾工作队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协助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各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负总责,做到乡镇领导挂钩包干到村、乡村干部帮扶到户。市直相关部门将特色产业列入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以上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规划、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有人服务,有人把关,有人验收,有人签字,有人负责,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三)出台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

一是继续实行补助政策。除国家和省、州的扶持外,市财政按州级的补助标准1:1配套安排,具体金额根据年度推进计划一同下达。同时,对州委、州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几个特色产业给予一定补助,如:每种植一亩竹子补助种苗费80元,每种植一亩咖啡补助种苗费100元,每种植一亩核桃补助种苗费50元。二是继续实行奖励政策。市人民政府将对完成种植任务的乡镇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帮助群众搞好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三是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投资入股、技术指导、合资等方式倡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农户、集体有偿流转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四)广泛宣传,营造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切实加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发放宣传单、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做到电视有画面、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使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鼓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市场拉动、利益驱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奖惩,确保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市政府建立了生物特色产业考核奖惩机制,明确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的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建立基数考核奖励机制。市政府在下达任务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各乡镇交纳保证金,根据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按奖励办法兑现奖惩。此外,把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纳入重点督查工作,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依照行政问责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木杆镇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将木杆镇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镇情

木杆镇原名木杆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并镇,有“天下筇竹第一镇”之美誉。全镇国土面积238.95平方公里,辖8村43个自然村182个村民小组。现有6312户26824人,其中农业人口25989人,占96.8%;有劳动力14356人。全镇有耕地面积7万余亩,人均2.54亩;有林地106139亩,人均4.1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1633亩,人均占有经济林果地1.23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桃、李等经济林果;草地面积141464亩,水域面积5918亩,其他面积10978亩。

二、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农业稳镇、科教立镇、旅游富镇”的'发展战略,依托资源和区位等优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合我镇实际,扩大魔芋、竹笋、松泰萝卜、冷凉蔬菜特色农业种植样板规模,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引进、提升和扶持力度,提出并实践了“1234”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木杆为中心;走好两条路:依畜增收、靠林致富之路;实施三大战略:农业稳镇、科教立镇、旅游富镇战略;建设四大基地:

—1—

肉禽蔬菜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特色民居基地、生态旅游基地。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农业产业化已在全镇大范围启动,一批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在推动我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色产业发展措施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二

为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7月22日,xxxx村镇银行党支部与xx市xx镇安全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主题为“党建共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党建活动,旨在通过开展联建联谊、联建联帮、联建联创活动等方式与安全村建立沟通的桥梁,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xx镇安全村有“绿茶之乡”之称,建有国内知名绿茶品牌的生态绿茶种植基地,全村绿茶产量在xx、xx都名列前茅。近年来,还大力推广了脆红李、樱桃、猕猴桃、柑橘等高价值水果种植。会上,我行业务骨干为到场的党员干部详细解读了现有普惠金融产品,并收集其金融需求,力争为村民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随后,安全村党支部胡书记介绍了安全村的。村情、民情,表达了今后对xxxx村镇银行金融助力安全村发展的期待。我行党员代表表示“xxxx村镇银行党支部将从共筑组织基础、共强党员队伍、共建温馨家园、共架沟通桥梁、共享各项资源等方面开展工作,确保支部共建工作做实、做深、做出成效”。

会后,参加活动的同事们与参会委员及部分群众进行了交流,初步了解全村产业及信用体系情况,收集相关信息20余份,为全村信用体系建设做好铺垫。

下一步,我行将在村委会设立“党建+金融”服务站,并安排工作人员驻点,开展公益宣传,提供金融服务咨询。同时,我行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共建资源,拓宽共建渠道,进一步推动深度创新,助力安全村打造“高山绿茶第一村”。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三

近年来,由于奶产业发展周期性波动较大,奶农生产积极性较低等因素影响,全旗奶牛饲养规模较小。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旗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科左后旗围绕黄牛优势产业,结合对养殖企业调研走访,现将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总结如下。

科左后旗按照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黄牛产业,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进程,逐步构建起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一)黄牛养殖实现规模化发展。随着全旗禁牧工作开展以来,肉牛养殖规模化舍饲水平持续提高,养牛小区和规模养牛场得到迅速发展。通过实施母牛扩繁“万千百十”工程,全旗肉牛存栏超万头苏木镇有15个、超千头嘎查村167个、超百头养殖场(户)有103个、超十头养殖户18733户。建设有标准化养殖小区有7个、万头肉牛养殖基地3个,分别是牧合家、本富牧业、科尔沁牛业;截止目前,牧合家肉牛存栏10105头、本富牧业肉牛存栏7072头,科尔沁牛业肉牛存栏5100头。2017牧业年度,全旗黄牛存栏量80万头,其中基础母牛37.5万头,出栏肉牛23万头,牛肉产量218600吨,黄牛牛奶产量31100吨。预计2020年将实现存栏100万头的目标。

(二)肉牛改良成效明显成果突出。全旗黄牛改良主要向肉用型方向发展,以提高繁殖率为目标,通过推广应用冷冻颗粒精液配种技术,黄牛品种改良取得丰硕成果。1977年“科左后旗黄牛新品种培育”纳入哲里木盟科技规划,1983年列入自治区科研重点项目,1987年制定自治区地方品种标准,2002年科左后旗黄牛改良工作经国家科委、农业部联合验收,命名为“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2017年底,黄牛冷配达21.26万头,母牛繁殖率提高到80%以上,繁殖成活率90%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

(三)饲草料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为有效解决草畜矛盾,后旗从饲草料基地建设入手,牢固树立“为养而种,为牧而农,草当粮种,粮当料用”的发展思路,实施禁牧舍饲,实现草畜平衡发展。2017年,种植青贮128万亩,年内全旗饲草贮备储备达48.7亿公斤,其中青贮31.2亿公斤,打贮青干草2.5亿公斤,秸秆三化两贮15亿公斤;并每年种植优质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燕麦草等2万亩,全旗保有面积达5.6万亩;建设完成标准化棚舍435万平方米、窖池215万立方米,全年肉牛禁牧舍饲饲草料得到有效保障。2018年,种植青贮170万亩、优质牧草2万亩、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各1万亩。

(四)母牛保险政策全面推开。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旗母牛保险工作全面开展。2014年以来,旗财政匹配资金700余万元,全旗基础母牛累计投保312572头,兑付理赔4448头2629.1万元,为农牧民安心发展黄牛养殖提供了基础保障。2017年,财政出资50.76万元,为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母牛保险,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全旗计划完成基础母牛保险13万头。

(五)奶制品行业有序发展。全旗已注册的养牛合作社555个,奶制品生产企业67家。其中,通辽市通和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已累计投入1500万元,着力于打造“种、养、加、销”肉牛全产业链,建设了泌乳、干奶、育肥、育成、产房和犊牛牛棚,具备现代化挤奶生产线1条、奶制品加工生产线1条,料库、草库、饲料加工间、青贮窖等配条设施齐全,已养殖各类牛482头,其中基础母牛270头(产奶牛97头,待产牛173头),日产鲜奶1100公斤,可销售鲜奶1000公斤/日。奶制品效益对比:按照黄牛奶4元/公斤计算,加工成酸奶后售价为4.7元/公斤,较鲜奶增收0.7元/公斤。此外,通和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贫困户”的托管代养模式,成功带动170户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行列,年分红3000元/人,发挥了企业的带动帮扶作用。

(六)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渐完善。一是加快绿色有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建设。后旗于2017年开始投入使用“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平台”,实现录入系统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目前,系统已对7家企业生产的8种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食品进行了录入,主要包括鱼类、大蒜、禽、蛋、玉米碴、荞麦、绿豆类等。由于旗内乳制品没有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不属于系统管理范围。二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2018年该旗将食药监局和工商局、质监局整合为科左后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现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无缝监管,通过开展每季度奶制品小作坊专项检查,货源索证索票、加工环节安全检验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抽查等方式,推进手工奶制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政策不明晰。目前通辽市地区还没有关于奶产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后旗黄牛产业发展方向为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因此奶牛总存栏数不多、总体规模小,产奶量相对较低。

(二)黄牛牛奶收购受限。黄牛产出牛奶蒙牛、伊利等大企业不收购,加之,奶业发展总体产业化、集中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对牛奶要求严格,奶农利润率底,因此农牧民对奶牛饲养积极性不高,旗内没有奶源站点收购黄牛奶,养殖户和大型乳品加工厂无法建立起稳定的牛奶买卖关系。

(三)奶制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手工奶制品无行业标准,全旗黄牛奶产品主要以手工作坊制作销售酸奶、奶豆腐、奶干、黄油等产品,无行业标准指导、无企业标准规范,大部分未进行商标注册、无生产日期、生产地址、保质期、产品基本指标等标识、无“三品一标”认证品牌。

(四)企业发展面临土地资金瓶颈。后旗结合实际,重新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但与周边地区政策比较,土地优惠政策吸引力还不够强。加之,部分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建设周期较长,难以按预定时间建成投产,影响地区产业的发展壮大。

(五)行业监管难度大。一是缺乏监管指标。由于大多奶制品生产小企业处于传统家庭小作坊、手工制作状态,不具规模,销售上表现为街头、集市零售,工作人员只能通过产品品相、气味等来判断优劣,监管难度较大。二是基层硬件设备不足。奶制品属于生鲜食品,需要就近快速检验,而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缺乏相关监测设备,制约食品安全源头监管。三是专业人才缺乏。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食品药品领域编制受限技术人员有限,导致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缺乏人才。

(一)加快政策体系建设。希望上级政府和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关于奶业振兴、乳品质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产业配套发展政策方案,加快修订《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完善指导企业全程监(检)测系统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地区和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支持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诚信自律制度,规范手工奶制品行业的发展,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研究民族贫困旗县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土地使用优惠政策,设立中小微、合作社产品开发奖励基金,促进和保障奶产业有序稳定繁荣发展。

(二)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一是鼓励建设小作坊园区。建议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研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方案,鼓励和引导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农村牧区建设镇级食品加工食品园区,强化加工小企业、小商户的统一管理,减少监管盲区。二是研究制定入驻企业优惠政策。建议各级开展专项补贴,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引导企业入驻园区,形成畜产品加工业聚集发展高地。三是提高产业链监管力度。建立各级奶产业监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职责,统筹有关部门力量,形成乳制品上游、终端、末端全产业链的无死角监管。四是研究制定手工奶制品行业发展规范。奶制品生产规范不仅要抓好大企业,更是要引导好中小微企业和商户的良心运营,完善行业准入资格,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强行业全环节管理,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五是鼓励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宣传力度,扶持、引导、推动企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实现乳制品质量安全全过程可追溯,拓宽市场推广效应。

(三)建设奶源分级收购标准体系。一是引导企业开展分级收购。推进生乳收购“按质论价”进程,制定生乳分级标准,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合理使用不同等级的生乳生产差异化乳品。二是引导奶农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层探索和创新适合当前国情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奖励“公司+农户”“公司+牧场小区+奶户”“奶联社”“规范化牧场”不同层次的优秀经营实体,通过典型拉动奶源上游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四)基层中小微企业发展期盼。一是政策和资金扶持。以通辽市通和牧业为例,由于资金瓶颈,企业规模扩大受限。企业期盼,获得政府政策性扶持和低息信贷资金帮助,推进“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二是打破行业壁垒,适当放宽资格准入。目前因液态奶产业政策规定,液态巴氏灭菌鲜奶每100公里内只有一家大型乳制品厂,小规模企业进入受限,通和牧业生产的液态奶生产只能以“鲜奶吧”小作坊的形式在本地生产销售。企业期盼,扩大行业准入资格,让有生产能力的小企业参与其中,繁荣奶业市场。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四

为了解当前油菜籽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研究完善油菜籽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根据省农委有关通知要求,xx县农业局组织专门调查小组,深入茅草街镇、厂窖镇、麻河口镇等6个油菜重点产区,对油菜籽生产及市场价格情况进行调研,并认真研究分析。现将调研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油菜籽产销基本情况。

(一)生产情况。2015年我县春收油菜面积万亩,同比增长,亩平均单产131公斤,同比增产,总产万吨,同比增加。其中优质油菜种植面积万亩,优质率98%。油菜籽产量质量好于往年,收获的油菜籽杂质率为4%,较去年降低;出油率37%,较去年提高1%。

(二)收购情况。今年,我县油菜籽收购价格持续低迷,始终在元/公斤的低价徘徊,菜籽油价格也在12-16元/公斤低位,并呈下降趋势。农民出售意愿不高,菜籽收购进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放缓。以压榨企业为主的收购主体受市场影响,收购、加工意愿并不强烈。

(三)成本利润情况。调研显示,今年我县油菜籽每亩生产总成本在455元左右,包括种子费10元,化肥费80元,农*费10元,机耕、机收费115元,用工费240元。按收购价元/公斤,每亩产值445元,核算每亩净亏10元。

(四)市场分析。根据调查统计,当前,农户存籽量约占总收成的28%,自榨食用油占23%,出售商品率49%。本地压榨企业全年计划收购菜籽量约为6万吨,同去年持平,目前,已完成计划收购量的62%,同比降低10%,开工率、压榨量均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据本地压榨企业收购意向,预计到今年9月底,将完成收购计划85%。

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民持观望心理。临储政策取消后,油菜籽收购价格应声而落,再加上收购补贴细则暂不明确,农民出现惜售心理。二是压榨企业资金缺口大。去年以来,油菜籽压榨企业持续亏损,加之今年临储政策取消,贷款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很难拿出足够资金收购油菜籽。三是罐容紧张。目前,由于菜籽油销售不畅,去库存进度缓慢,占用了企业大量罐容,有效闲置罐容比较紧张。四是压榨利润仍然在保本或亏损边缘徘徊,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的积极*不高。总的说来,当前菜籽收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矛盾焦点就是菜籽、菜油价格过低。

(二)对策建议。一是建议省里*相关文件,明确油菜籽种植补贴政策,以打消农户观望惜售心理。二是要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收购菜籽。三是要加快油料去库存速度,缓解企业收购压力。四是要推进油菜籽副产品产业开发,拓展增收渠道。可将“双低”油菜籽榨油后剩下的菜籽皮、脱臭馏出物“变废为宝”,从中开发出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化妆、日用化工等行业的植物多*、植*、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深加工产品,以扭转亏损颓势。

三、产业展望及政策建议。

(一)2016年种植预期。

由于受今年菜籽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农民种植意愿受到影响,调研受访的农民均表示将调减来年油菜种植面积。在当前政策及市场形势下,预计2016年我县油菜种植面积将有所调减。

(二)对策建议。

二是优化种植结构。要根据政策引导及市场调控,适时调整油菜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在油菜籽适种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精耕细作,提高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为建设规模化油脂企业开通绿*通道,加大科技投入,探索深加工的路子,形成生产加工一条龙服务,增大油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空间,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四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倡导健康的食用油消费习惯,扩大内需,提高油菜籽副产品的商品化经营程度,减少*干预措施,开放流通市场,发挥市场调控作用。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五

祖师庙乡位于固始县南部山区,全乡16个村(街),人口3.7万人,面积87.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占40%,是个典型的浅山丘陵区,境内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发展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二、茶产业发展现状

茶叶产业是祖师的传统产业,又是祖师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积极引导广大茶农大力发展茶产业,通过建基地、抓管理、实施良种工程,推广机械化生产,我乡茶叶面积逐年扩大,茶叶质量逐年提高,茶叶产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一大批山区茶农靠种茶走上了富裕路。目前,全乡茶园面积达28000亩,开采面积达2200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占29%,全乡年产茶38万公斤,产值9000万元,形成了以“仰天雪绿”为代表,在国内茶叶质量审评赛上,摘金夺银,屡获殊荣,已成为信阳毛尖的标志性品牌。使祖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我乡茶产业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基地规模小;二是单产低;三是茶叶良种水平低;四是茶叶品牌创建力度不够,五是茶叶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三、茶产业发展建议

1

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机械化的要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发展绿色有机茶生产,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

发展目标:全乡茶产业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计划茶园面积达到41000亩,年产干茶100万公斤,产值1.8亿元,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品牌向名牌迈进目标。大力扶持仰天雪绿茶叶有限公司,把仰天雪绿打造为“中国驰名商标”。

设备引进推广工作。4、茶文化与茶旅游建设 ,充分利用我乡旅游资源,加强茶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在全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弘扬茶文化,引导茶叶消费,增强旅游对祖师茶业的带动作用。

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大力宣传。乡成立茶产业发展指挥部,下设茶产业办公室,明确3名领导干部具体负责茶产业发展工作。通过召开乡、村、组会议,认真学习传达市、县发展茶产业的精神,层层宣传发动,调动全乡茶农发展茶叶产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提高品质,打造名牌

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引用推广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我乡茶叶的品质,叫响仰天雪绿品牌,决心把仰天雪绿尽快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

3、 搞好服务,培育市场

乡政府要积极组织专门人员为广大茶农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服务,建立完善好社会服务化体系,建立茶叶专业市场,搞活茶叶流通,推动我乡茶叶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4、创新机制,奖惩促进。乡制定了优惠措施,鼓励土地流转,对按照标准集中种植无性系良种茶园1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100元的`耕地补贴,鼓励茶叶企业老板、茶叶种植大户承包经营。同时,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业结构调整、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发展茶产业,在申报这些资金项目时,要向茶产业项目倾斜,重点支持茶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思路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六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牛奶营养价值的认识,市场对牛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市原来只有市郊养有少数奶牛,现在已扩展到周围郊县的最近几年,奶牛存栏数量增幅每年都在10%左右,xx年底全市存栏头数达到9806头,年产鲜奶量达到26521000公斤,这对保障市场供应,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市的奶牛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规模小,技术水平底,管理落后等种种原因,导致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国牛奶存在恶性竞争。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好,在这种形势下,农民养奶牛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养奶牛的人越来越多,奶业发展形势良好。奶业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规模大、技术先进、成本低、效益好的牛奶生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不断降低销售价格。这对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的市奶业打击很大。由于外省的盒装牛奶价格压得很低,牛奶加工厂的价格就无法提上去,厂家价格上不去,鲜奶收购价格就得压下来。90年代中后期,市的鲜奶收购价格曾达到每公斤3-3.8元,部分水牛奶收购价格高达5-6元。而现在的鲜奶收购价格平均每公斤2.57元。鲜奶收购价格不断地下降,而饲料的价格却在不断地上升,而且上升速度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奶农曾多次呼吁牛奶加工企业提高鲜奶收购价格,但企业根本不听。所以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普遍较低,现在每头奶牛年利润在xx-3000元之间,而且风险非常大,有的养殖户不但不赚钱,反而亏本。面对微薄的利润和即将出现的亏损,已有部分养殖户放弃了养奶牛,改养其它牲畜或改行做别的产业。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各级政府领导不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市的奶业将会逐步萎缩,最终导致出局。

2、牛奶深加工数量少。目前市有乳业加工厂8家,由于这些加工企业受资金、技术、管理、销售、服务等因素的制约,每天加工的鲜奶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奶农挤出来的牛奶,由于无人收购,不得不痛心地倒掉,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3、奶牛品种不理想。目前市所饲养的奶牛主要从外地引进,所引进的奶牛品种不是很理想,病多,产奶量少,饲养成本高。

4、青贮饲料供应不正常,质量不高。市青贮饲料大多数从外省购进,由于路途遥运,所以供应很不正常,饲料供应不正常,就会影响到饲养的质量。青贮饲料除供应不正常外,质量也不高,这也影响饲养的质量。

5、牧草、饲草来源少。市是的首府,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没有规模的牧场,饲草也很少,这对以草为主要饲料的奶牛来说,很不利于奶牛业的发展。

6、养殖水平低。目前市奶牛养殖以户养为主,数量不多,规模比较小。一般养殖户饲养的数量为3-5头,多的几十头。养殖方法比较单一且落后,饲养环境差,卫生条件差,抵御病疫能力差,每次购进的饲料数量少,价格高,劳动生产率低,造成养殖成本高。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七

某某年下半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油菜生产机械化试点示范工作,我区被列入全国首批10个示范县之一。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按照农业部要求,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积极落实各项措施。目前,项目示范工作已初见成效。

项目落实进展情况。

去年9月下旬参加农业部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座谈会后,我们及时修订充实完善了项目《申报书》和《实施方案》,向区委、区政府分管负责人进行了汇报并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在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未到位前,区政府拨付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从而使我们能够按照项目《申报书》和《实施方案》提早安排,尽快部署,为完成任务打足提前量,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建立了3个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点。某某年10月初,我们分别在某某村(某某等农户)、某某村(***等农户)和某某村建立了3个示范点,每点落实示范面积300亩以上;从某某年10月2日开始,我们便展开示范点各项田间作业的准备工作,定田块、定品种、定机具、定工艺路线、定人员,10月5日,各点陆续开始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油菜机播示范作业(先期示范点已有部分农户在往年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人工撒播机开沟作业),至10月15日完成。同时各示范点确立专人进行跟踪指导。进入今年3月,我们便针对油菜机收工作超前准备,在进行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积极与相关厂家联系,选定机收机型。利用购机补贴契机,鼓励示范点和周边农户自行购置油菜收获机,我们投入5万元购置星光-168型油菜联合收割机一台,根据油菜长势及天气情况,适时在各示范点展开机收及秸秆还田示范活动。

三是加大了示范推广和宣传。我们抓住油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以示范点为依托,通过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大力示范推广油菜撒播机开沟、油菜机直条播技术以及油菜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技术,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与宣传,扩大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辐射和普及。

近一年来,通过努力,项目区建立示范点3个,新增油菜播种机2台,完成机播面积910亩;新增油菜收获机10台(保有量已达15台),机收油菜1100多亩;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1期,集中培训102人次,加上示范点现场培训等,培训人员205人次;召开各类现场会5次(其中大规模机收及秸秆还田现场会1次);散发各类宣传资料2500多份。

项目主要成效。

一是提高了油菜生产效率。近几年来,随着我区农机化水平的提高,油菜机械耕整、开沟、植保、施肥等环节机械化基本解决,开展油菜直播、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解决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大大提高了油菜生产效率,解决了油菜生产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等问题,提高了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

二是促进了油菜增产增收。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引导和跟踪服务,项目区油菜除少量半机械化播种受土质影响效果略差外,其余人工撒播机开沟及机播油菜均长势良好,特别是机条播油菜,出苗快、成活率较高。今年收获前,我们请农委技术人员对相关田块进行的产量测定表明:机直播的油菜与人工移栽相比产量相仿,但高于传统人工撒播产量10—25公斤/亩。同时,机收与人工收获相比(以星光168油菜收获机为例),经测算机收总损失率平均在,人工收获损失一般在10%以上,机收较人工收获降低损失4%左右,亩增收7公斤。因此,油菜直播、收获机械化技术增产效果明显。

三是社会经济效益明显。一是大大缓解了季节性用工矛盾,调动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也培训了一批敢于和善于使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二是节本增效。除机播增产、机收减少损失外,油菜人工移栽和收获需3—个工日,实现油菜直播、收获机械化作业需1—个工日,亩节工2个工日。同时,机播亩省种公斤,机收因延长5—7天成熟期,能提高油菜籽出油率。据测算(以我区社会经济条件):实现油菜直播、收获机械化作业与人工相比,亩节本增效元。

四是初步形成一套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实际项目区通过农机农艺结合,确定了一整套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区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和运行机制。

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项目领导和技术指导。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任组长,财政、农委、农机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油菜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组,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工作。与此同时,专门成立了农机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农委相关负责人为副组长,局管理股、推广站、农机校技术骨干,农业中植保等技术人员及项目示范点所在乡镇的农机、农技人员等组成的项目技术课题组,农机技术骨干负责对该项目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检查每个工作环节,栽培、植保等技术人员负责有关农业技术指导,各乡镇农机、农技人员协助做好相关工作。由于领导重视、人员精干、分工明确,协调合理,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的成功实施。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八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产业形态,被专家预言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鞍湖社区立足实际,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议题,充分发掘本地人文优势,塑创“秀美鞍湖、红色鞍湖、人文鞍湖”的文化品牌,现就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文化产业招商与服务

1、深入调研,掌握底数。由社区管委会牵头,对鞍湖辖区范围内现有文化产业以及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资源详细排查,建立文化资源、历史古迹、名人故居等台账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文化项目、文化活动、文化需求等项目申报。

2、研究规划、清晰步骤。结合上级的总体部署,不失时机的研究制定出符合大局的、独特的、尽可能前瞻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按照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步骤清晰、措施有力、务求实效的原则,以“三胡”陈列馆为重点,辐射带动周围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规划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作用,合理配置市场要素,引导鞍湖社区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有的放矢,狠抓招商。以明确的发展导向,充分利用本地人文资源,结合鞍湖社区“十二五”规划,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文化园区建设、文化项目建设、文化活动组织等多种形式促进文化产业招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扩大文化gdp的比重。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使鞍湖文化事业的发展能够更多地惠及民生,达到“以文养企、以文生财、教化乡里、和谐共进”的目的。

二、本地文化产业现状、规划及下一步打算

外亮相,届时欢迎各级领导莅临指导工作。

鞍湖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工作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的基础较为薄弱;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性不强;财政基础较差,文化投入不足;文化活动存在明显地区差距,尚未形成强劲品牌;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具体表现在:

一是人文资源开发利用不够。鞍湖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是著名“二乔”之一,中央原政治局委员、被誉为“党内第一枝笔”的胡乔木同志的故乡,但始终未能有效开发利用,尤其2017年鞍湖中心社区成立之前,鞍湖经济社会文化事业裹足不前。

二是文化产业基础薄弱。鞍湖社区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是典型的工业型乡镇,一产、二产所占gdp比重超过七成,文化产业无规模、无品牌、无效益,根本无法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是财政基础较差,文化投入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以地方经济实力为载体,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由于鞍湖社区成立之初,财政单列不久,百废待举,财力尚不足以推文化产业腾飞。

下一步我们坚持贯彻中央、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会议精神,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突出产业兴文、以文兴业,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鞍湖文化产业发展:

1、加大政府投入与支持。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 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在工商登记、土地征用、规费减免、信贷等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便利。

2、促进产业集聚与集中。促进产业集聚集中,培养一批有核心 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着力培养一批主业突出、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3、大力发展文化公益事业。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文化商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承载着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注重文化的经营性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的公益性,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谋求文化产业向文化事业的升级。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九

技术员分户技术指导方案(油菜)。

一、生产技术指导。

油菜主推品种:宜油13号、华油杂13号、油研10号、绵油15号。

主推技术:1.油菜适期适量播种技术:选择产量、熟期、抗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双低油菜品种宜油13号、华油杂13号、油研10号、绵油15号。适宜播种期为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中熟品种9月中旬,早熟品种9月下旬,种植密度按照稀瘦密的原则,每亩密度控制在6000株左右。

2.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底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或亩施比利夫复合肥35-40公斤,耕入土内,混合均匀。

3.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在病虫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开好三沟,在降低田间湿度的基础上应用药剂防治。

二、入户指导要求。

油菜总体指导:分别为9月上旬、10月下旬、11月中旬、12月中旬。

三、农事活动及辐射带动要求。

1.在种植管理中严格按照指导员要求去做。

2.每次接受培训后5天内把培训内容传播给辐射户。

3.不定期组织辐射户观摩自己应用新技术的效果。

2015年技术员入户技术指导项目记录。

2015年3月5日,搞好大春技术培训及大春备耕工作。

治工作。

2015年8月15日,指导农户搞好大豆苗地管理、看苗补施肥料及病虫防治工作。

2015年接受培训指导记录(油菜)。

年5月26日参加县农业局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技术培训。

年9月7日,参加县农业局小春技术培训会。

年9月10日,参加县农业局油菜育苗现场会。

年10月20日,蓬莱镇油菜移栽现场会。

年11月12日,蓬莱镇油菜田间管理现场会。年12月15日,油菜田间管理及中耕除草。

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大英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大力宣传党对农村的惠农政策,充分调动示范户的种粮积极性,指导示范户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增强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特制定2015年油菜产业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本年度计划进行集中培训示范户达6次,召开现场会6次,根据各示范户存在问题,每户示范户入户10-12次。集中培训内容主要为“大豆主推品种四川可选贡选一号、南豆12等审定品种,或九月黄、威远小冬豆、冬大豆等的地方品种,规格化育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知识”,同时印发技术资料,真正提高示范户的科技知识、科技水平,让科技示范户工作更能够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使其真正做到学科技、用科技、传播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

2.通过实施科技示范户的工程,进行技术指导,使示范户大豆产量增加10%,收入增加10%,辐射户产量和收入提高5%以上,科技示范户满意率达95%以上。

二、工作计划。

年9月,针对2014年示范户存在问题及成功经验,入户指导1次,制定技术指导方案,推荐主导品种,介绍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求,拟定重点指导内容和工作计划。

年6月,指导大豆播种,针对示范户实际生产情况,确定肥料用量和施肥方法,确保播种质量。入户指导2次,集中肥料用量和施肥方法,确保播种质量。入户指导2次。集中培训1次,召开现场会1次。年7月,指导苗期肥水管理。根据示范户大田生产实情及时查苗、补缺,追施提苗肥和病虫害防治。入户指导3次。集中培训2次,召开现场会2次。

年8月,指导大田中后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注重防治根种病和施用蘖肥。入户指导4-6次。集中培训3次,召开现场会3次。

年5月,调查示范户、辐射户产量、收入情况,进行示范户工作总结及材料纂写、上报,对一年的入户指导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物化补助。

根据“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补助实行由大英县人民政府统一招标,根据各示范户种植面积实行技物配套,补助物资为:大豆种专用复合肥、杀虫剂、杀菌剂。

四、技术措施。

(一)主推品种:四川可选贡选一号、南豆12等审定品种,或九月黄、威远小冬豆、冬大豆等的地方品种。

(二)主推技术:规格化育苗、点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

(三)技术要求:

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适宜播期为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中熟品种9月中旬,早熟品种9月下旬,种植密度按照肥稀瘦密的原则。2.大豆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底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公手,过磷酸钙40-50公手,或亩施比利夫复合肥35-40公手,耕入土内,混合均匀。

及时补苗、间苗:播一要及时查缺补苗,间苗要早,1-2片真叶进行第一次间苗,3-4片真叶进行第二次间苗,灌水:根据墒情定苗后、花期、结角期各灌一次水;田间除草:第二次间苗后浅中耕一次,促进根系的发展,定苗后中耕一次。

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大豆的根肿病、白锈病、病毒病、菌核净、叶蜂幼虫、菜青虫、蚜虫等病虫害。6.适时收获,及时晒干防止大豆籽霉。

7.指导农户搞好水稻、玉米、大豆、养殖业等其它农作物技术指导,首先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方位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保证全年粮油增产,经济增收。

一、该农户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

2、劳动力不足,科学种田水平不高,种粮积极性不足。

二、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生产技术指导,主推科学技术。

1、选择优良品种,时期育苗移栽合理密植,科学用肥,搞好田间管理。

2、搞好测土配方施肥。

3、搞好病虫综合防治,农田化除草。

4、入户指导10次以上,关键时期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户。

三、现场指导记录。

搞好培训、大春备耕工作。

指导农户搞好大春育苗。

指导农户搞好玉米移栽。

指导大豆管理及病虫防治。

搞好小春培训及品种的选择。

四、指导效果。

通过培训和指导,仅示范户能自觉地运用科技成果,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大胆试验示范、相信科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通过培训和指导,仅示范户能自觉地运用科技成果,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大胆试验示范、相信科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通过培训和指导,仅示范户能自觉地运用科技成果,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大胆试验示范、相信科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通过培训和指导,仅示范户能自觉地运用科技成果,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大胆试验示范、相信科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年度工作总结。

2015年大力宣传党对农村的惠农政策,充分调动示范户的种粮积极性,指导示范户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增强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

一年来在县农业局和农技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指导活动,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步伐,解决了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从而向现代农业转变,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对大豆、小麦、玉米、蔬菜、果树、油菜、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集中技术培训,分不同时期进行分户技术指导,解决了农户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按照技术指导员的要求,搞好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搞好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起到引领作用,深受农户的欢迎。

技术指导阶段小结。

在开展科技示范户建设技术以来,大力宣传党对农村的惠农政策,充分调动示范户的种粮积极性,指导示范户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运用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增强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开展运用党对农村的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在各个关键时期开展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示范户的科学种田水平,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通过一年的精心指导和辐射带动一大批科技户,掌握农业新技术,相信科学,把所学到的知识知识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熟练掌握对果树,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的生长和发展规律,生长特性,科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真正把培训和技术指导用于生产实践,已过去的流传农业技术改变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农业新技术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到田间现场指导示范户科学种田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受到了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的欢迎。

2015年3月5日,搞好大春技术培训及大春备耕。

治工作。

2015年8月15日,指导农户搞好大豆苗地管理、看苗补施肥料及病虫防治工作。

2015年3月5日,搞好大春技术培训及大春备耕工作。

2015年3月18日,指导农户搞好大春育苗。

治工作。

2015年8月15日,指导农户搞好大豆苗地管理、看苗补施肥料及病虫防治工作。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十

2021年,我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在省市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抓手,加速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项目实施管理,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作用。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策制定。

及时调整了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科技主管部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出台了《六安市叶集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六安市叶集区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认真落实《安徽省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5年)》、《安徽省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安徽省科技厅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叶集区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行政村工作方案》等。

(二)工作机制。

叶集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了责任落实机制、调度约谈机制、工作报告机制、信息报送机制、督查考核机制、沟通协通机制、调研指导机制等七项机制,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纳入其中,同部署、同考核。区科技部门每月对照全区乡村振兴擂台赛评分细则对各乡镇街打分,乡镇街也对包括科技部门在内的区直部门打分,评分结果都作为年度考核重要依据。

(三)经费投入。

根据《六安市叶集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行政村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包括区级配套资金在内的各级科技创新资金都对农业平台创建、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扶持。全年已兑现“三区”人才工作经费及服务已脱贫贫困村科技特派员补助经费34.84万元、省级工作站补助经费9.6万元、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奖补资金27.1万元,其中区配套资金16.26万元。

(一)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自评40分)。

一是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根据个人自愿、单位推荐、乡镇街初审、主管部门审核,择优选拔推荐市级科技特派员30人,调整13人,目前我区拥有市级科技特派员136人。积极与皖西学院、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聘请15位“三区”人才专家对接行政村,为村级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完成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按照市科技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行政村有关工作通知》文件要求,积极选派科技特派员对接行政村,帮扶村主导产业发展。已实现63个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70个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加强对科技特派员考核考评。制订并印发了《叶集区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行政村工作方案》,方案明确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经费标准,经费使用与服务行政村实绩相挂钩。科技特派员按要求不定期走访指导企业及农户,每月不低于4次,“三区”人才专家每年入企指导不少于4次。严格按资金申报流程补助经费,2020-2021年服务贫困村的科技特派员凭走访记录、培训计划、资料及活动照片、工作总结等材料申报相关经费补助。

四是帮扶绩效。“三区”人才专家服务6个乡镇街30个行政村,引进新品种12个,推广新技术23个,举办培训33场次,培养基层技术骨干144人,培训农民1172人次。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创业行动中,已帮扶59户产业大户,辐射带动3000余户农户,实现农户年均增收4500元左右。

皖西学院夏伦斌教授在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方面颇有研究,指导叶集区姚李镇龙凤村的新型农民陈柏文以“公司+合作社+科研机构+基地+农户”的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着力发展有机稻虾米、地方黑毛猪、皖西白鹅等种养产业,走“黑毛猪-粪肥-有机稻虾米”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建立有机水稻基地1200多亩、年出栏150多头黑毛猪和2000多只皖西白鹅,注册了“徽农情”商标,带动周边4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户均增收6000多元,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双丰收。

(二)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农业领域创新平台载体管理(自评15分)。

1、六安市叶集区不属于创新型县市建设考核范围。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

一是指导乡镇街农业经济实体,加速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精准对接引导有基础建设好、产业有优势、有科技创新的企业,争创省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2021年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8家,3家企业申报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目前,全区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个,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1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7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

二是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组织人员每季度走访调研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营和创新情况。指导平台开展技术培训、新品种培育与引进、技术研发与创新、项目申报和平台提升等工作。每年对平台进行实绩考核,优秀等次逐级推荐,对名存实亡的平台进行摘牌取缔,不再享有政策支持。

(三)加强乡村振兴科技项目实施与管理(自评15分)。

项目计划下达后,均按企业(经营主体)申报、乡镇街推荐、区科技主管部门初审、市科技局审批。项目在实施期间,市区科技部门定期走访企业,调研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问题,确保项目正常实施。2021年,我区申报实施乡村振兴科技项目3个,省支持资金75万元,企业配套资金735万元。

其中,安徽华隽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与安徽工程大学研发项目《新型超低浴比浸淋式羽绒智能水洗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省支持资金2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60万元。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与叶集区堰湾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的乡村振兴项目《油桃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项目总投资50万元,省财政支持金额15万元,以上两项目均已进入实施环节;安徽中至信家居有限公司在研项目《现代木材家具高效一体化绿色生产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已完成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备案工作。

项目总投资280万元,省支持资金40万元。成功验收六安市叶集区源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技扶贫项目《罗氏沼虾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应用与推广》。

交办工作落实情况。严格按照省市科技部门工作部署,认真完成日常科技服务工作,做好科技特派员培育遴选、调整、走访调研科技特派员对接行政村及创业行动、绩效评价及先进事迹推报工作;做好项目申报与实施验收、平台创建与管理、评估选优、淘汰取缔等工作;做好产学研合作、技术研究与推广、科技培训与宣传等工作。整个检测调研未发现相关问题,无需提供相关整改材料。

叶集区高度重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在省市区网站及省内主流媒体共发表20余篇专题报道。

其中《凝聚科技力量,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六安市叶集区农业科技发展呈良好态势》、《安徽省农业专家赴叶集区指导果树示范基地建设》等4篇报道,在安徽经济网、中安在线、安徽科技报等省级主流官方媒体上转载分享。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篇十一

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50万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努力作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一、山亭区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全区各项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上下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依托资源,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发展格局。山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灿烂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间文化和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经考古证实,早在1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殷商时期的古郳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小邾国在此繁衍生息。区内现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等古代文化遗址298处,其中228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枣庄市“十佳名胜古迹”。按照中央和盛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更新观念,加大措施,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会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经过近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7家,其中印刷企业8家,出版物11家,音像经销单位8家,文化娱乐场所13家,茶艺社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5家。涉及影视、民俗等方面的文化产业基地2家,从业人员1110人,注册资本共计2.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单位1家,50万元以上的8家,10万元以上的25家,10万元以下的34家。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从建区初期的一些零星文化经营活动到大批个体、私营经济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逐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领导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到位、服务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东城区规划建设的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党史馆、体育馆等为一体的“山亭区文体艺术中心”正在建设中,10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使用,农家书屋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全区的文化建设已站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是文化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增强文化国力的战略举措。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关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和会议精神,把文化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党政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区委、宣传毕志伟同志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李霞任副组长,文化、新闻出版、旅游、广电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山亭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山亭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了《关于山亭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新问题、新情况,形成有思路、有观点、有措施、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为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初步形成“依托优势,优化规模,借助外力,增强活力,加大扶持,规范管理”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是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发展规划,挖掘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项目做实做大、做强做活文化产业,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