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深化改革评估报告范文(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6:33:49 页码:9
最新深化改革评估报告范文(模板16篇)
2023-11-23 16:33:49    小编:ZTFB

报告通常包含着对某一事件、现象、问题或研究结果的描述和解释。在编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受众、内容和结构等。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头或结尾一份报告,以下范文提供了一些可能的方式。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一

1、县局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各股室协调配合,确保深化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2、年初,县局起草了《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已报县委、县****审核。

3、5月8日,县局起草了《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经县委、县****领导审核,以县委办公室、县****办公室名义进行了印发。

2、由于上级没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我局无法对接起草方案。

1、待县委深改领导小组研究后,以县委办公室、县****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推进《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情况。

2、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xxx县司法局。

20**年xx月xx日。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二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求真务实,奋发进取,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镇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增高,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一、改革进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

立足当前,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和督促制度,以制度机制固化建设成果。

1、深化干部考核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干部职工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动态跟踪管理考核、民主测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整饬作风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考勤制度,严肃上班纪律。制定并出台《霞寨镇干部职工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规范上下班纪律、请销假制度。每周定期抽查到岗情况,每月初通报上月出勤情况。考勤情况与绩效工资等福利挂钩,年终汇总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同时建立镇纪委、监察室巡查制度,严禁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集中整治慵、懒、散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大违纪处罚力度。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干部职工,先教育,后惩处。对违反上班纪律、违反八项规定等干部,情节较轻者责令其作出书面检讨,情节较重者扣除当年度绩效奖金并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上报县有关部门处理。

三是坚决制止“走读”现象,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要求干部认真领会制度精神,严格约束自己,至少利用3个晚上下村了解村情。

2、深化便民服务制度改革。

目前,我镇已在27个村居全部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点,逐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打造一支为民服务队。

一是实行定岗定责制。各窗口单位固定人员值班,细化责任范围,突出各窗口单位效能建设主体责任,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了窗口干部管理,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三

本文目录。

一、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林场是*县仅有的一处国有林场,始建于1959年,位于鲁西南黄泛平原,是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自然灾害较频繁。林场总面积2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5000立方米,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主要是由白榆、刺槐、毛白杨、黑杨等一大批优良树种汇集形成的特种用途林,林场的存在与发展对保证树种遗传改良的可持续性,维护树种和遗传的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树种开发,提高绿化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截止到底,林场在职职工32人,离退休职工16人,总人口170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后勤人员4人,林业生产职工24人;有技术职称的职工7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初小学历的27人。在职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林场目前有房屋总面积平方米,电力设施落后,全场没有柏油路面,农机具严重老化,个别设备已经瘫痪,缺少通讯工具。84年以来,因地方财政紧缺,林场改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自收自支。近几年来,随着公益型特种用途林建设的步伐加快,目前公益林已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80%,场内原从事其它经营的土地逐年减少,很难开展多种经营,没有稳定收入,加之实行分类经营后应给予的政策性补贴没有到位,更增加了林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难度。目前,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6万元,实发13万元。林场固定资产现值160万元,债务余额50万元。在林场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连续两期完成了部、省下达的良种基地建设任务,取得了13项科研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1998年被划定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

二、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林场位于*县西南部,靠近边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又属于黄泛区,立地条件差,林地盐碱低洼,生产力低下,发展门路窄,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不能形成规模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由于经济困难,房屋年久失修,无力建造新房,电力设施不能配套,没有林场公路,交通极不便利,下雨天无法进行生产,通讯工具、农机具得不到配备更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林场的发展,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3、国有林场的包袱重。林场总面积有214公顷,可用林地有160余公顷,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占130余公顷,多数是汇集的良种基因,基本没有可采伐利用的林地资源,剩余的30余公顷土地,虽然林场配备了有能力、有管理经验的领导集体,但因剩余土地太少,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多种经营项目,只能进行小面积单一的育苗,来维持林场的生产经营。

加之多年来林场一直负债经营,离退休人员多,成为了林场的一项沉重负担。

4、林业政策发展滞后。*县林场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政策没有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没有到位,县财政困难,97年以来,也没有资金或具体措施进行脱贫扶持,而且林场在生产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还要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直接影响到对发展其它多种经营的投入,使林场陷入恶性循环中,无法进行有规模、有秩序的生产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林场的发展。

三、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林场发展。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林场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经常聘用专家来单位讲课,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姻,引进智力和技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4、加快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和管理。林场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事业管理。要尽快落实林场分类经营政策,及时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5、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国有林场不可能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批市场经济意识强、具有开拓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干部和骨干选拔充实到国有林场的班子中去。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振奋精神,爱场如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加快发展。

返回目录。

一、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林场是*县仅有的一处国有林场,始建于1959年,位于鲁西南黄泛平原,是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自然灾害较频繁。林场总面积2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46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5000立方米,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主要是由白榆、刺槐、毛白杨、黑杨等一大批优良树种汇集形成的特种用途林,林场的存在与发展对保证树种遗传改良的可持续性,维护树种和遗传的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树种开发,提高绿化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截止到底,林场在职职工32人,离退休职工16人,总人口170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后勤人员4人,林业生产职工24人;有技术职称的职工7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初小学历的27人。在职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林场目前有房屋总面积平方米,电力设施落后,全场没有柏油路面,农机具严重老化,个别设备已经瘫痪,缺少通讯工具。84年以来,因地方财政紧缺,林场改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自收自支。近几年来,随着公益型特种用途林建设的步伐加快,目前公益林已占全场林地总面积的80%,场内原从事其它经营的土地逐年减少,很难开展多种经营,没有稳定收入,加之实行分类经营后应给予的政策性补贴没有到位,更增加了林场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难度。目前,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6万元,实发13万元。林场固定资产现值160万元,债务余额50万元。在林场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连续两期完成了部、省下达的良种基地建设任务,取得了13项科研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1998年被划定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

二、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林场位于*县西南部,靠近边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又属于黄泛区,立地条件差,林地盐碱低洼,生产力低下,发展门路窄,难以找到合适的经营项目,不能形成规模项目,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由于经济困难,房屋年久失修,无力建造新房,电力设施不能配套,没有林场公路,交通极不便利,下雨天无法进行生产,通讯工具、农机具得不到配备更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林场的发展,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3、国有林场的包袱重。林场总面积有214公顷,可用林地有160余公顷,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占130余公顷,多数是汇集的良种基因,基本没有可采伐利用的林地资源,剩余的30余公顷土地,虽然林场配备了有能力、有管理经验的领导集体,但因剩余土地太少,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多种经营项目,只能进行小面积单一的育苗,来维持林场的生产经营。

加之多年来林场一直负债经营,离退休人员多,成为了林场的一项沉重负担。

4、林业政策发展滞后。*县林场属特用型生态公益林场,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政策没有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没有到位,县财政困难,97年以来,也没有资金或具体措施进行脱贫扶持,而且林场在生产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还要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直接影响到对发展其它多种经营的投入,使林场陷入恶性循环中,无法进行有规模、有秩序的生产经营活动,严重影响了林场的发展。

三、深化改革,加快国有林场发展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林场发展。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强思想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林场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林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经常聘用专家来单位讲课,选派优秀人员到外地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水平。积极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姻,引进智力和技术,依靠科技,增加效益。进一步完善以岗位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岗位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4、加快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和管理。林场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事业管理。要尽快落实林场分类经营政策,及时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特用型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5、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国有林场不可能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批市场经济意识强、具有开拓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干部和骨干选拔充实到国有林场的班子中去。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振奋精神,爱场如家,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加快发展。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四

(一)创新载体实现新发展:以做强做大袁州区锂电新能源产业,打造“培育百亿企业,打造千亿园区”和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为发展目标,面向锂电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从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服务企业。我局通过多方协调,历时一年多,于今年3月份彬江机电产业园终于获批国家火炬宜春袁州锂电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江西省仅4家。该基地的认定,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区锂电产业发展,在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整合,构建完整产业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已经覆盖锂电池制造全产业链,并在政策支持、产业、技术、人才、工业基础、交通物流、市场空间、环境容量等方面为锂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条件。

(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飞跃: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今年共有4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级科技奖励。分别为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个(分别是: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省级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江西井竹实业有限公司。这是宜春市、袁州区首次获得省级科技奖励一等奖。也是今年全市仅有的2个一等奖!真正实现了科技一等奖“零”的突破。

(三)科技金融实现新突破: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在企业做大做强作出特色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从转变常规的融资模式、大力宣传“科贷通”政策等方面入手,我局积极开展“科贷通”工作。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积极推进“科贷通”工作落地实施。为保障“科贷通”业务的扎实开展,我局通过多方沟通,进一步与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及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行协调推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重点解读,从账户管理、办理程序、贷款条件、风险控制、贷款补偿等一系列资金便利出发,为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通过不懈努力,目前放款金额已达到3500万元。

(四)科技人才实现新盛景:近年来,以江西省科技厅在线科技成果对接会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重点,深度开展产学研对外合作与交流,为院企合作搭建平台。并充分利用专家座谈会和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形式,为企业牵线搭桥。中科院过程所吕鹏鹏研究员、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周传恩、浙江大学张辉教授、浙江大学姜银珠、汪凯巍教授、江西农大胡东南教授等科研院所专家与园区内各企业进行进行合作交流,促成科技项目对接。对宜春锂电产业、农林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实现了人才资源共享,助推我区特色产业提升和自主创新。

二、推进改革的经验启示。

(一)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

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当前,科研院所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领域已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深化产学研用协作机制革新,促进开放协同创新。引导自由探索与问题导向研究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协同高校、院所、中小企业和服务组织等协同创新,着眼于安全和发展双重目标,促进文化与科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等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互动共进的协同发展局面。

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宜春蓝玉公司;

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西村农业园;

市级以上众创空间3家;

市级星创天地5家;

共获批省级创新平台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重点实验室2个);

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9个。

变,带动和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增强我区自主创新能力。认真抓好各项科技成果鉴定和项目申报工作。为科技人才打造良好的工作平台,进一步为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五

20xx年,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我乡认真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采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长效进展,现将我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报告如下。

我乡成立了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xxx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xxx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xxx任副组长。下设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xxx兼任办公室主任,xxx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我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组织保障,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20xx年,乡党委书记xxx多次组织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文件,并将文件精神传达到位,在日常工作中,我乡干部始终坚持以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将文件精神落实到位,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开展日常各项工作,各级深化改革精神在我乡得到了很好地传达。

本年度,我乡干部深入各村,了解改革事迹,做好身边改革事例的记录和学习,对于借鉴性强的经验,做好及时的采集和推广,并做好信息的采集编写,完成信息工作。

本年度,我乡积极配合各专项小组和县级部门开展深化改革工作,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对于上级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强抓落实,实现改革政令的畅通,改革措施的落实。

对于县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各专项小组安排的任务,我乡总能按要求完成,对于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同时,我乡也注重落实的效果,做好工作的规划和总结,以便于获得长足提高。

中共xx县xx乡委员会。

20xx年10月7日。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六

根据县委改革办通知要求,严格按照《中共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认真对照,逐一梳理,对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所涉及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改革措施:全力提升“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健全完善“法律明白人”培养机制,扎实开展示范点创建工作。

工作开展情况:一是为加强农村普法工作,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加强“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制定下发了《县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细化了措施、分解了任务,列出了责任清单,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了“法律明白人”工作机制。20xx年培育率和到位率达到全县村(社区)户数的10%以上,目前,依镇(社区)司法所为重点,举办培训21场次,人数达1400余人次,县司法局举办全县“法律明白人”培训1场次,培训人数达200余人次。二是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制作5万余册“法律八进”宣传册,制作《宪法》、《国家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宣传册2万余册,持续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进宗教场所、进工地宣传活动,共组织开展宣传活动1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册,悬挂横幅40余条,举办法律培训1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5万余人。三是积极开展法治示范点创建。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法治文化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法治文化提升年(法律八进)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至目前年内建成法治文化示范点5个(法治文化广场),还在打造的法治广场1个,法治教育基地2个。

2.改革举措:制定加强依法治县责任落实督查工作的有关规定完成情况。

工作开展情况:制定下发《20xx年全县依法治县工作要点》《20xx年县依法治县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实施意见》等文件,切实加强党委对全面依法治县的领导,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按照市委统一安排,9月5日由县委书记、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主任李作明主持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协调小组工作规则》《中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中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协调小组成员名单》。

下一步举措: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工作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根据20xx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省法治政府建设重大责任事项约谈和挂牌督办试行办法》《省法治政府建设重大违法行政问题线索调查核实转交试行办法》制定《20xx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工作方案》,督察方案已于20xx年11月19日党组会议研究,现正进一步修改完善,力争在本月底下发。

3.改革措施:制定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的意见。

工作开展情况:制定了《县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格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三统一”“五年有效期”等制度和异议审查制度,对《县紫皮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等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法制审核备案。

1.改革措施: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

工作开展情况:一是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排查矛盾纠纷3019起,成功化解3000起,复杂疑难纠纷120起,调解成功率为99%。二是组织律师参加信访化解,切实做好稳控工作。积极加强与信访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充分发挥律师在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纠纷中的专业优势,更好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2.改革措施: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工作开展情况:一是联合县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成立县刑事辩护律师团,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案件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积极配合法院,指派律师提供辩护。二是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县人民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县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值班律师的通知》,统一安排律师团成员在县人民法院法律、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值班,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作用。

3.改革措施:制定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办法。

工作开展情况:继续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升级。一是今年通过多方协调,在县检察院、县法院、看守所、县人社局、总工会、残联、武装部等十一个部门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室,建立了派驻律师值班制度及工作规则,强力推进刑事辩护律师全覆盖工作。二是积极向上级部门联系,目前已在县司法局一楼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放置一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柜员机,可提供法律咨询、业务办理、便民查询、法治宣传等自助公共法律服务功能。三是研究制定了《县进一步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下一步将按照实施方案进一步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产品,进一步提升全县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4.改革措施:建立律师参与调解工作机制,健全落实律师、公证、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各项改革配套措施。

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建立了律师行业联合党支部,通过以党建带队建,大力加强律师队伍的诚信建设,加强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职能,使广大律师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执业准则和执业纪律。下一步将联系县法院,研究制定《县关于开展律师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律师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诉讼调解的有机衔接。

二是今年着力加大了跨区域法律援助机构在转交申请、调查取证、送达法律文书等环节的协作力度,将法律援助范围扩至低收入人群,全力做到“应援尽援”。20xx年全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03件,其中刑事案件19件,民事诉讼案件283件,非诉讼案件1件,共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315万元。三是全面完成了公证员及公证机构年检注册及事业单位年检登记备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公证业务活动,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宣传《公证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升公证社会影响力,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801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65%。四是监督鉴定机构建立完善执业公开、受理登记、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将执业范围,工作流程,收费标准上墙明示,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强化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引进电子定位腕带,推进实施社区矫正督察系统、电子腕带等信息化技术监督措施落实。

5.改革措施:健全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重点单位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扎实开展示范点创建工作。

工作开展情况:大力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组织律师创造性地开拓法律服务领域,通过开展“律动、法润民企”、送法下乡、贫困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培训、法治体检等活动,为特困群众、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工、老人赡养案件)提供高效、优质、完善的法律服务。20xx年至目前,各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刑事案件61件,民事案件331件,接待法律咨询795人次。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下发《县第一批县级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各部门单位将普法责任清单报至县委依法治县办备案。积极开展法治示范点创建,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法治文化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法治文化提升年(法律八进)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至目前年内建成法治文化示范点5个(法治文化广场),还在打造的法治广场1个,法治教育基地2个。

一是社区矫正职能工作执法手段偏弱,影响工作效果;二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法律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我县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群众对法律援助的范围、办理过程知晓度还有待提高。

一是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社区矫正衔接工作机制,强化社区矫正措施,确保社区服刑人员不脱管、漏管。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利用社区矫正督察系统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水平。二是加快律师制度改革,继续做好法律援助民生工作,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和经费管理。三是逐步解决我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人才缺乏问题,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七

xx大学xxx学院高度重视和支持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改革,学校党委要求坚持使命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实践创新与传承发展相结合,切实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在实际工作中紧扣改革精神、对照改革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有序落实和推进学校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改革落地,深入推进“思想引领、组织建设、成长成才、权益服务”四大行动,不断提升共青团组织工作效能,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大学生紧跟党走。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群团改革要求和《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关于xx省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党委召开了群团工作会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共青团工作专题会议就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改革进行研究部署,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内全校学团工作提出了“认清形势,牢牢把握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主线;着眼“三个善于”,抓实抓好我校共青团(学生会)工作;强化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承担领导指导职能”的明确要求,配合学校团委展开相关工作。

学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在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实践,各项改革工作有序推进。为更好的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参照督导(自查)项目清单,我校团委将学生会组织改革工作做了实事求是的自查,现报告如下:

《xx大学xxx学生会改革方案(修订稿)》报学校党委进行指导审批公示。切实抓实抓好我校共青团(学生会)工作,强化主体责任。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服务同学,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三大社会职能为根本开展工作,不允许单独承担高校行政职能。

2、精简组织机构和学生干部数量,工作机构架构为“主席团+工作部门”模式,以共青团改革要求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探索实行轮值制度,从原有的8个部门精简到目前4个部门。目前,我校学生会工作人员为50人,各部门设部长1正1副,未设立除主席、部长外其他职位。

3、强化校级学生会组织对二级学院学生会组织指导机制,出台《xx大学xxx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办法》、《xx大学xxx学院分团委工作考核办法(暂行)》,明确规定校级学生会组织对学院(系)学生会组织的指导职责。

4、对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严格要求,目前学生会工作人员政治面貌均为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且最近1个学期或学年学习成绩综合排名均在本专业前30%以内,且无课业不及格情况。

5、面向全校公开遴选校学生会干部,校级学生会组织主席团候选人均由学院团组织推荐,经学院党组织同意,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门和校团委联合审查后,报校党委确定;校级学生会组织工作部门成员均由学院团组织推荐,经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门和校团委审核后确定。校级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做到了有来自学院学生会组织的成员不少于50%。

6、学校党委、团委组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会议精神,开办我校第二期“增广班”专题学习党中央致词精神,要求学生会组织全覆盖学习和遵守《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关于学联学生会工作人员改进作风服务同学的若干规定》。

7、坚持从严治会,出台《xx大学xxx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办法》,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考核作出明确规定。针对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出现违反校规校纪、道德失范以及与学生不相称行为等问题的,校团委或二级学院团委应按《xx大学xxx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办法》迅速调查核实并及时予以处理。

8、严格按照《xx大学xxx学院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与表彰暂行办法》开展评优评先工作,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参加评奖评优、测评加分时,依据评议结果择优提名,未与其岗位简单挂钩。

9、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会组织的发展,并将学生会组织的建设纳入了本年度学校党建工作整体规划。本年度已定期听取学生会组织工作汇报两场,参与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并由我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会组织的工作。

10、我校校级学生会组织由我校团委书记负责整体开展指导工作,并聘任校团委专职团干担任校级学生会组织秘书长。建立了学生会重要事项、重大活动、重要信息、对外联络等事先审核管理制度。

学生会组织的改革创新要突出问题导向和查补短板,问题一旦解决,短板一旦补上,就是高校共青团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经过改革实践,我校学生会组织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校学生会联系引领服务青年能力有待提升。

服务青年是新时期团学组织“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三大社会职能的根本。随着时代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渐增强,对学生组织服务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校学生组织在服务青年学生的意识、内容、条件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存在供给侧结构不平衡、供需不匹配等现象。另外学校共青团缺资源、缺平台、缺专业化建设,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改进,但碎片化、单一化和贴近学生不够等困局依然存在。

整改措施:构建系统化、精准化的服务体系。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及生活、学习、闲暇时间等状况的调研,全方位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愁、所盼,分层分类分步开展服务。

目前在对二级学院学生会管理中存在有如下几个问题:院校两级缺乏沟通,导致工作开展效率低下,活动质量无法提升;院级学生会指导老师队伍不稳定,导致院级学生会开展工作不及时、形式陈旧,指导老师及主要学生干部队伍缺乏培训。

整改措施:加强院校两级团委班子成员的交流与沟通,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高效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推动院校两级成员的合作与交流。鼓励二级学院团委独立承办校级活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学校团委成员班子的培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创新工作形式和活动形式,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支持引导二级学院团委规范发展,配合学生会联系、引导和服务师生。

3、学生会组织部门建设活力不足。

我们在推进学生会改革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规范了学生组织的“规定动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队伍阵地建设不足,培训方式单一,主要依靠日常例会和常规培训;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和先进性;队伍内部凝聚力不高,干部参与活动积极性不足,难以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和战斗堡垒作用。各部门发展不均衡,内部建团难以形成规范化、制度的机制。

整改措施:创新学生组织建设内容。构建“常态教育+时事教育”的内容教育体系。创新培训与管理工作模式,创建“学生干部论坛”,为服务师生调研,为团委正确决策提供保障。创新学生组织载体建设和阵地建设,开展组织内部活动,沟通成员感情,在某一部门探索试点组织建设,不断解决问题,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4、网上共青团建设不足。

团委微信官方平台推文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引导与教育、爱校情节、第二课堂、新生教育、宿舍文明、学风建设等全方面,也实现了在微信平台进行众多校园文化活动的征集、报名、反馈、评价机制,但离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网络宣传员队伍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优秀内容产品还比较欠缺等等。

整改措施:健全网络宣传员、文明志愿者、网络评论员队伍选拔、培训、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打造青年网军,抢占网络阵地,引导团员青年将先进性和担当精神延伸到网络空间。创新平台让团组织在网上“安家落户”。整合现有资源,从“平台搭建、运行模式、互动终端”三方面,建设覆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集组织人员管理、活动项目发布、活动场馆预约和工作定量考核系统为一体的平台。在校团委进驻大学生事物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平台直接面对广大青年师生开展线上线下联系与服务,为青年提供及时有效的“一站式”服务。

5、团干部配备不全,考核管理制度不完善。

校团委专职团干部缺编,学院团学指导老师基本由辅导员兼任,学生组织缺乏专业指导。除要管理共青团工作外,部分学院团学指导老师还须分管学院办公室及相关党务工作,事情繁杂,精力分散,且缺乏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在对团干部考核管理上,缺乏长效性考核管理制度,特别是对学院团委书记考核上难以进行长期量化考核和切实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

整改措施: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特别是对二级团组织专职团干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及任职运用的支持;积极探索专职、兼职、挂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承担具体共青团工作和学生组织的指导工作。

高校学生会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面的统筹与规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布局,才能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会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学校共青团、学生会改革创新,必须在学校党委的重视与支持,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才能顺利的解决改革中的难点。学校共青团在加强与校园党政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争取相关部门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和引导的同时,也希望团省委、省学联进一步加强对加大对民办高效校团学工作的重视、支持和指导,为学校共青团、学生会落实改革精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八

改革是一切发展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而作为基层的书记更是改革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近日,出版了一份关于书记深化改革报告的重要文献,笔者细读报告后深有感触。在这篇文章中,将就书记深化改革报告的内容和主要精神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对深化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也是基层党政工作的骨干力量。书记深化改革报告的发布,对基层党组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份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指明了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改革中发挥作用。报告内容丰富、具体,涵盖了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同时,报告还强调了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书记深化改革报告的主要精神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首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其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三,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制度化。最后,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发挥政治协商的重要作用。这些要点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一个民主而和谐的社会的理想模式。

作为一名书记,我深感书记深化改革报告对我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报告中强调了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化改革,做到以身作则,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我作为书记,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勇于担当,带领全体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改革中去。其次,报告中提到了坚持法治立国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这对我们在基层的法律宣传和普法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最后,报告中提到了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对于我们开展工作时更加注重系统思维、整体推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阅读书记深化改革报告,我深刻地认识到改革是一项需要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的长期战略,没有什么可以一蹴而就的。同时,我也意识到改革要从自身做起,每一个书记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推动改革的进程。此外,书记深化改革报告还强调了党员要以人民为中心,这对我们在基层工作中更加注重民生、服务民众,做到真正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决问题有实效有担当有温度。

要在工作中落实书记深化改革报告,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使命,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其次,要学习和了解改革的最新理论和经验,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积极引导和组织群众参与改革,增强全民参与改革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评估机制,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改革的顺利推进。

在书记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守初心,聚焦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革之中。只有不断推进改革,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的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秉持报告中的精神,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九

第一段:引言(150字)。

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使命,也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无论是经济领域、政治体制、社会管理还是文化教育,深化改革都是当务之急。近日,本地区书记发布了一份《深化改革报告》,详细阐述了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举措。本文将对报告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对深化改革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总体思路与目标(250字)。

在《深化改革报告》中,书记指出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政治制度改革,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创新。这一思路紧紧围绕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紧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工作重点突出,为全体干部群众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

第三段:经济改革举措(250字)。

在经济领域,报告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些措施的推行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疏解过剩产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减税降费、简化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等举措降低企业成本,为市场主体减负。此外,加强科技创新、开展金融创新等补短板措施将推动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可持续。

第四段:政治改革举措(250字)。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些举措着力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同时,加强党的领导和党内监督,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严明党的纪律,净化政治生态,保障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五段:社会改革举措和个人心得(300字)。

在社会领域,报告提出了推动教育公平、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这些举措关注民生,惠及人民,将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对我个人而言,深化改革报告激发了我对于工作的热情,也提醒了我在具体工作中要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还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改革同行,与人民同心,共同推动深化改革取得更加卓越的成绩。

总结(100字)。

深化改革报告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路线图和行动指南,为我们加强思想认识、统筹规划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对报告的研读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激发了我为推动深化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信心和决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十

1、完成生态污染防治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及成立我局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2、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持续监督管理工作。对限制开发区域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构筑良好生态屏障为目标,实施面上保护、点状开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开发范围,支持适度发展资源开采、旅游等产业,防止成片蔓延式开发扩张。

3、简化部分审批程序。依据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项目,探索环评文件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即报即受理,现场办结;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即报即受理。

4、严控重污染项目。不予审批《工业项目分类清单》中二类、三类工业项目(矿产资源点状开发项目和符合我县重大产业布局的项目除外)。

5、特殊环境敏感区管控。我县主体功能区划的禁止开发区以及依法划定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以确保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实施强制性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一是在主体功能区划的禁止开发区内,不予审批任何有污染物排放或造成生态破坏的建设项目;除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环境保护和生态以及必要的旅游、交通、电网、通讯、防洪、管道等基础设施外,原则上不予审批其他基础设施工程。二是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不予审批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不予审批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十一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党的一员,我有幸参加了书记深化改革报告的学习与讨论,并收获颇丰。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书记深化改革报告心得体会”的理解和感悟。

改革报告是党的重要文件之一,是党内外广大干部和私营企业家贯彻党的改革精神和指导改革实践的指南,对于推进和深化改革意义重大。在报告中,书记以饱满的斗志、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方法,全面解读了党在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为我们了解和把握当下改革形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二段: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书记深化改革报告提到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必须打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骨干地位,严格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和权力监督等关键方面。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建立法治国家体制,强化权力制约和对权力的监督,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政治环境和服务。

第三段:共享发展成果。

书记深化改革报告中,强调了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放宽对市场准入的限制,提高收入分配公平性,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等。这使我意识到,改革不仅是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更是通过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让改革带给每个人更多的实惠。只有当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稳定战略性改革举措。

书记在报告中提到,深化改革要稳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刀切,不能一刀切。这让我想起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地方因为急于求成,破坏了经济稳定和社会秩序,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书记深化改革报告中的稳定战略性改革举措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推进改革的时候,必须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利益,逐步进行变革,尽可能避免冲突和损失,为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共同推进改革。

通过学习书记深化改革报告,我认识到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在改革中,党员干部特别要以身作则,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带头遵守改革纪律和规则,以践行改革精神为人民群众树立起榜样。同时,广大企业家也要积极响应国家改革政策,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改革事业取得更大的成绩。

总结段:总结心得与展望未来。

通过学习书记深化改革报告,我深刻认识到改革是解决发展和现代化问题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党员,我将坚定不移地在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前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未来的改革将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人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十二

自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校全体教师按照素质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要求,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持续、稳定、深入发展,按照《忠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化课程改革专项督导评估的通知》(忠教育〔20xx〕65号)精神,我校开展了自查自评活动,现对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新组织、正确引领、科学管理。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的是一个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一个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顺应时代要求的人。面对这一要求,我校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成立了以卢廷艳同志为组长、任官巧同志为副组长、黄勇等同志为成员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了以“引领每个孩子度过快乐童年,获得人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为学校办学理念,以“挖掘和创新传统文体活动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教育为办学思路,以“办成学生向往、社会满意的农村寄宿制优质小学;造就成功教育,培养成功学生”为办学目标。充分调动了学校、社区、家庭的潜在资源和积极合作,不断优化了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育人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为我校课程改革持续、稳定、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齐课程、突出实践,培养能力、素质育人。

1、开好国家课程,完成义务教育。

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我校开设了语文、写字、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艺术、音乐、体育、环境教育、地方课程和信息技术等学科。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要求的周课时数开设,没有随意增减课时数。

2、开设地方课程,弘扬地方文化。

按照义务教育关于地方课程设置的要求,针对不同年级,学校开设了《永远的三峡》、忠县地理、忠县人文等地方课程,由专职或兼职教师任教。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同时,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课、开展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及社会服务意识。

(三)、深化学习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加强新课程理念学习。

自实施新课程工作以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全体教职工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校专门制定了《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分批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以推动新课程理念真正深入课堂。督促教师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不少于10000字的理论学习笔记,教导处处负责检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成果,纳入对教师的量化评估。

2、多渠道全方位落实新课程理念。

学校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和印刷宣传资料宣传新课程、课改理念,宣传学校办学思想,展示师生作品。学校还通过会议、广播、学校网站、征订多种体现新课改的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宣传新的课程理念。

学校积极派教师到重庆市、忠县等地参加研讨会、观摩课、优质课,累计七十多人次,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学校秉承“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弘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树立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加强德育为灵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的教育观,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并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狠抓教学常规,深化课程改革。

1、健全教研机构,强化教研深入。

我校教学研究做到了教研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计划有针对性,便于操作。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学校实行了校长办—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根据《咸隆小学校教师教研活动量化细则》,抓好教研工作的每一环节和细节。

2、教学活动:严抓细节落实,注重能力培养。

在教学常规管理上,我校制定并力行了《咸隆小学校教学工作常规》和《咸隆小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

我们力求把各个细节做“细”、做“实”、做“新”,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育人的质量。

(1)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时刻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新课标的根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三维目标“是这个理念的支柱。

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心智的启迪。

(2)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学生展示,教师引导、点评,使每个学生每时都在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构建了“和谐、生动、高效”的课堂教与学。

我们在课程改革还改变了评价方式,大力推进“发展性评价”。在每学年结束时,在班内设置不同奖项,根据平时课堂表现,分别评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学习进步之星、热爱劳动小明星、遵纪守法小明星等,每个班上几乎所有的孩子家长都能接到学校的喜报。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肯定了学生“各有所长”,还激励他们通过课堂不断完善自己。

(3)精心布置与批改作业。

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我校特制定了《咸隆小学校有关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具体要求》。其中明确提出:教师精心组织每天的作业;作业难度要适中,且灵活多样化;作业量要适当;教师对作业的评语要细致中肯具体等。这样保证了作业质量、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批改效果。

(4)规范学生书写;培养学生反思的好习惯。

书写规范以及步骤完整,从老师做起,积极做好表率作用。平时在课堂上的板书、作文的评语以及解题步骤等,老师们都用规范的方式进行书写。

3、教育活动:活动丰富为载体,素质育人是根本。

新课标以“三维目标“为支柱。其中特别强调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

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学生健康快乐。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设置课时。坚持正常的休息时间,不加班加点,强调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

学生作业的布置体现层次性、可选择性,控制知识巩固型练习题目,确保一定数量的探究性实践性题目。每学期对教师作业的布置情况及批改情况,教导处进行不定期检查,每学期不少于4次。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除体育课及“两操”外,每天一节兴趣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五)、特色教育,全面育人。

咸隆小学校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挖掘和创新传统文体活动项目,以“一支笛”为主,开展并丰富其他兴趣活动,以特色求发展,向特色要质量。

(六)、规范课程评价,重视能力培养。

学校按照素质教育新要求,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制度、教师业务档案,从业务能力、思想水平、职业道德、工作量、出勤的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不参加任何未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考试、考级等活动。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或在县教委的组织下进行期末水平测试,测试成绩采用等级制,分a、b、c、d四等。平时的测试只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不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实行等级制。

1、学校地处边远山区、生源紧张导致办公经费的不足,让老师走出去的机会不多,把专家请进来更是不现实的举措。学校只能通过有限的网络资源和书籍资料进行摸索,导致课程改革不能向深度和广度进一步迈进。

2、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学校年轻教师越来越少。在课程改革系列活动中,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课程改革难度大、力量不足。

3、学校功能室和教学设备设施不足、陈旧、落后,局限了课程。

改革的深入展开。

结合学校实际,一是学校今后要在加强理论培训、实践应用上加大教研力度;二是要争取和创造机会让大多数教师走出去、带回来,借鉴和其他兄弟学校课程改革成果;三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扩大投入,尽可能满足在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的设备的配置;四是要发挥传帮带作用,促使年轻教师改革,让年轻教师带动年长的教师改革,从而促进全校课程深入改革。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十三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其稳健经营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但是,从市场经济机制和行业管理体制双轨运行中的情况来看,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比重大,资金周转缓慢,盈利性太差,负债结构粗放,筹资成本偏高,组织资金处于劣势,况且社会拖逃赖废贷款现象严重,维权难度较大。诸此矛盾都因政策扶持不力所致,对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构成威胁,本课题组就“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维权现状与思考”作了调研,并对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亟需政策支撑作了呼吁,现分项报告如下。

一、纵观财务状况,呼请政策扶持。

常宁市农村信用社现有24个中心农村信用社,60多个分社、380多名员工,截至9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5678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7580万元,增长19.9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0752万元,比上年底净增12576万元,增长21.62%,存款、贷款增幅增额居同城同业首位。但是,财务状况堪忧。今年9月底止,财务总收入1515.4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1305.6万元,财务总支出1673.2万元,其中利息总支出712.9万元,税金支出64万元,亏损157.8万元。,财务总收入4410万元,其中利息总收入3486万元,财务总支出4553万元,其中利息支出1499.4万元,亏损93.7万元,历年亏损12331万元。20底前待核销应收利息569.2万元。近三年来,缴纳各种税收602.8万元,其中年缴纳193万元,2015年底缴纳195.5万元,缴纳214.3万元。

为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需要,信用社自身要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澄清底子,认真分析经营中的问题和矛盾,取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行以联社为一级法人机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对农村信用社税收应出台减免政策,以消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一应减免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率。二应减免企业所得税或税前利润弥补前五年亏损延长弥补前十年亏损。三应减免核收抵贷资产产权过户的各项税费。四应减免处理抵贷资产、闲置房产的土地增值税。五应减免户产税土地使用税。六应对2015年底以前待核销利息政府实行专项资金扶持。如果省政府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到位,就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15年底而言,核销2015年底待核销利息125.9万元,缴纳税收214.3万元,缴纳拍卖抵贷资产增值税70万元,那么,20会实现盈利316.5万元,增效410万元,利润率由-2.16%,提高到7.3%,增幅9.46%,资本金利润由-5.4%,提高到18.2%,增幅23.6%。

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根据调阅有关资料,常宁市农村信用社2015年底不良贷款占比为65.55%,2015年底不良贷款在上年底基础上绝对额压缩6478万元,比例下降11.31%,但仍然占贷款总额的44.24%,农业贷款、其他贷款占比较高,2015年占66%以上,2015年占44%以上。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根据调查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贷款受市场因素制约,影响正常回笼。常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以种植养殖占为主导地位,由于农户特别是一些大的种植户养殖户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自有资金不足,市场因素一旦出现**,贷款就难以收回,形成呆滞。特别是前几年,常宁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信用社扶持了一大批上规模的养殖户,搞养殖,由于当时全国牲猪养饲过热,供过于求,市场价格急剧下跌,所有养殖户亏本,养殖越多亏本越大,致使贷款大量沉淀。

2、行政干预信用社发放贷款,致使贷款形成呆滞。前些年,当地党提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当地经济口号,大规模发展企业,搞岗山地开发,搞形象样板工程,对一项目评估论证不足,盲目上马,通过“协调会”形式,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因盲目开发,盲目上马,企业关停,有的还未建成就宣布倒闭,致使信用社发放的贷款收回无望。如松柏镇朱陂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挂点单位,93年开始筹建冶炼厂,总投入2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多次通过协调形式加压力,从松柏信用社贷款150万元,厂子建成后投资几天时间,亏损严重,被迫关停,信用社贷款长期挂帐,不能偿还。

3、财政困难,党政机关贷款难以收回。截2015年9月底止,常宁市财政局以及各乡镇财政所和其他一些党政机关39个单位在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930万元,其中常宁市财政局在联社营业部贷款595万元发工资,已形成呆滞多年。各乡镇财政所多年来在信用社贷款余额959万元,其用途发工资、上解农业税、修路等。目前乡镇财源紧张,不但老贷还款无望,还不时向信用社要求增加新的贷款。

4、企业破产改制,大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1996年当时常宁市形成一股破产风,破掉银行信用社贷款实行所谓的轻装上阵。企业破产后,换一块牌子,原班人马继续经营。2015年以来,新一轮的破产改制风潮对信用社造成严重危害。原来企业生产经营本身不景气,贷款就大部分形成不良贷款,企业破产改制,使信用社贷款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截止2015年9月底止,因企业破产改制,使我市农村信用社4413.41万元贷款本息受损。

5、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不良贷款收回无望,加重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1916个基金归并到农村信用社,归并贷款1186万元,已置换的贷款仍有780万元未收回,还有301万元贷款至今仍未置换。

6、党政干部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比重大。一些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自借或帮他人借款,到2015年9月底止,已逾期或形成呆滞的676笔,金额747万元。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社多次催收效果甚微。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降比对策。

为了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搞好农村信用社经营,要加大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力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落实责任到社到人,加强考核。对不良贷款联社确定一个总的降比目标任务和净压缩任务。联社将任务分配到信用社,信用社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信贷员,按照百分制考核,降比清收任务占大头,按完成任务比例计分计算工资,加大员工工作压力。

2、成立专门的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机构,对不良贷款实施托管。对贷款实施分帐管理。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十四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方案》(*林改办[2006]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开展林改工作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改开展情况。

××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全县有18个乡镇,159个行政村,18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人,总户数万户。全县国土总面积万亩,林业用地面积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面积万亩,占林地面积的,果业山地面积万亩,占林地面积的,森林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林改前,全县林地中,国有林地面积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集体统一经营面积万亩(已流转集体山林面积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自留山面积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责任山面积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

2005年7月以来,我县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县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规范流转、放活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至2006年3月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完成深化改革面积288万亩,占应改革面积的96%;已明晰产权面积288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6%;完成区划面积万亩,占应登记面积的;完成林权登记面积288万亩,占应登记面积的96%;经自查评定,分山到户率达到;分户登记率达到;纠纷调处率达到;群众满意率达到95%。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开展得到了广大林农群众的衷心拥护,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实现了“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聚力于民”和“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良好局面,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促进林农受益、税费减轻、权属明晰、经营放活、流转规范、林区稳定的大好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查分析评价。

从自查情况来看,我县村组林改操作规范,全县不合理收费项目全面取消,木竹采伐指标公示制度得到落实,垄断经营和区域封锁已经打破,林业部门行政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未发生森林资源重大案件,林区秩序良好,综合评价定为合格。

具体分析评价如下:

(一)组织领导。

建立机制,形成合力,坚持把“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贯穿于林改全过程,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民配合抓林改的局面。县一级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总督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从县林业、财政、、档案、xxx、国土、监察、政法等单位抽调12名同志成立林改办,下设接待、政策宣传、业务指导、维护稳定等四个工作组;并于2005年7月4日召开了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建立了各项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状;乡镇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和挂点干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并召开了相应的动员大会,成立了机构、落实了专职人员,村、组及时召开了干部大会、党员会、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组建了驻村工作组,并制定了改革方案,经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林改工作开展以来,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林改工作,多次实地进行调研,发现和解决林改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2005年6月21日-23日县委书记××分别到××、××*、××等乡镇,深入农户和山头对集体山林流转开发果业如何确权发证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县长××经常听取林改工作汇报,重大问题亲自决策。2005年9月5日,省林业厅厅长××*在我县调研林改工作时,对我县在林改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与果业发展、矿业资源开发、国有林场和招商引资等“四大关系”的工作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宣传发动。

我县林改宣传主要采取发放公开信、组织宣传小分队、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条幅、书写固定宣传牌、编印林改简报、编制林改资料汇编、开办林改电视专栏、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各乡镇、村、组按照要求书写、张贴标语5695条,制作宣传条幅80余幅,发放林改公开信万份,确保了发放到每户林农家中,县电视台开办了林改专栏,每周播出1期,县林改办编印了林改简报12期,组建林改文艺演出小分队深入乡、村巡回宣传18次。

(三)明晰产权。

针对我县林业“三定”时期确权情况,我县以明晰产权为重点,稳定山林权属。一是做到“三结合”。把村组方案、调查摸底、一榜公示有机结合,把调查摸底的内容即调查面积、数据、林权证扩充到调动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上来。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订符合政策、内容详实,具操作性的村组林改实施方案,村级方案坚持了“四个原则”落实自留山、责任山,并将部分集体山林落实到农户个人经营,明确利益分配,确保了70%收入分配到户。二是严格“两个三分之二”和“四签两不准”。村级林改实施方案由村委会集中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经“两个三分之二”即“参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表决票通过票数必须达到应参加会议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票决通过方案,并坚持“四签两不准”进行表决,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县林业改革领导小组审核,经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三是统一印制了合同文本,补充完善了林地流转承包合同,国有山林权属明晰并稳定。四是实行“两必须”。在村委会设立公示栏,必须对《林权现状登记表》和《插花山登记表》进行为期七天的一榜公示,必须对公示内容进行拍照存档。五是把握“两个是否”。公示的内容是否有异议和争议,无异议和争议的进入外业勘界勾图,有争议的暂缓勾图,待争议调处解决后进入勾图;村级方案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六是明确“三个重点”。明确分山到户率、分户登记率均达到80%以上,要求外业勾图人员在勘界勾图中做到勾绘宗地界线准确,能分户登记的分户登记;明确林权登记申请表填写无误,对申请表地填写存在缺、漏项情况的现象进行补课,做到操作规范,内容全面、详实,明确图、表、机、地一致。七是建立了林权打印、发证、档案室,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健全了工作制度。七是培训了专职林权登记、打印、档案管理人员,确保了林权打印规范,档案保管完整、安全。

(四)减轻税费。

一是我县全面取消了县、乡、村组所有不合理收费项目,取消木竹农业特产税,调整了育林基金平均计费价格,对林农自产自销木竹所得收入依法免征增值税,暂免个人所得税。二是建立健全了林农负担监测、举报、案件查处等各项制度,对涉林收费项目及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在办证大厅、县有线电视台林改专栏、乡村公示牌上公布。三是由林业部门定期木竹市场行情,确保了林农通过林业税费改革得到实惠和好处。

(五)放活经营。

我县从2005年起,木竹计划分配实行自主申请制、分配公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林业工作站根据县林业局下达的计划,实地审核林木所有者上报的林木采伐计划申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乡镇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张榜公示7日无异议后,由属地林业工作站依据申请和林木采伐作业设计书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到林农手中。

为放活木竹流通环节,我县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打破木竹垄断经营和区域封锁做出了规定,对商品材实行全面放开,对以前乡镇制订的限制林权所有者自主经营的政策措施,坚决予以取消,允许林农自主销售木竹及其产品,并定期向林农木竹收购指导价,取消中间环节,实行产销见面,价格随行就市,并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电话号码:××××××××),切实保护了林农的合法权益,林农收益进一步提高。仅以12㎝的杉条木收购价格为例,林改前每立方米在140-180元,现在产地交货价格上涨到300元*立方米,使林农直接获利120-160元。

(六)规范流转。

为保护林农的利益,规范山林流转,县政府下发专门文件规定对林改期间暂停集体和国有林场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流转(*府办字[2005]85号文);对已经流转但手续不完备的,要依法补充完善合同,对林改前已经流转的山林采取协商让利为主完善或补充了合同,充分尊重了承包经营者的主体地位。

我县已着手筹建林地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评估中心,在明晰以后,将根据《××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充分尊重承包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凡自愿流转的,都依法签订流转合同,办理林权变更手续。

(七)配套改革。

针对林改后林业主管部门收入下降,财政收入减少的实际状况,我县坚持一手抓林改工作的推进,一手抓配套政策的完善。一是稳定和加强林业队伍建设。按照省委19号文件的要求,一方面加强了林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县森林公安分局、林政管理稽查大队从林区秩序稳定出发,整合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水平,森林公安已纳入公安专项编制,森林派出所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县森林公安分局局长进入林业局党委担任党委成员;我县还将充实林业执法力量,为林改后的林区稳定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减人减事减开支,做到该保的坚决保住,该放的全面放开,确保林业部门的正常运转,解决了县局机关、林管站、检查站、森林公安计233人的编制、经费问题,并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到位。上级拨付给我县的转移支付资金共476万元,其中县林业系统23万元,各乡镇、村453万元,县财政已于2005年12月31日将资金拨付到所在乡镇,确保了各乡村的正常运转。三是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我县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林地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把“中心”建设成既执行法律法规赋予的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又能为林农(企业)提供交易技术服务的服务中心,使其在工作中既能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又能安置林改后的行政事业分流人员,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赋予中心包括产权交易、造林(采伐)设计服务、木材检验服务等职能。四是倾斜安排木材生产计划指标,2005年县林业局对自留山审批采伐优先安排,同时对林改认真彻底、进度较快、产权明晰的村也予以重点倾斜,认真落实政策取信于民,让林农真实感受到林改带来的政策实惠,有效巩固了改革成果,促进了改革进度。

(八)林区稳定。

县林改办专门成立接待组,安排专人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做好了详细的记录。对疑难问题,县林改办组织专门人员开展专题调研,所有已调处的山林权属争议全部签订了调处协议,建立了山林权属纠纷台帐。林改期间,全县没有发生乱砍滥伐、纠纷械斗、森林火灾等重大案件,林区社会秩序良好有序。本次林改,全县共发生各类纠纷争议463起,面积102441亩,已调处374起,面积82052亩,面积调处率达。

(九)群众满意。

通过实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林业经营机制,我县乡村林改成效逐步显现。一是增强了林农发展的信心。通过落实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明晰产权,签订合同,发(换)林权证,实现“耕者有其山”,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增强了他们发展林业的信心,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如:高云山乡铁丰村村民陈时民承包经营毛竹林1200多亩,当年投入6万元进行垦复扩鞭,年收入可达10万元。新龙乡小孔田村村民唐文春林改确权后,投资5万元营造300亩杉树林,预计10年后年收入可达12万多元。2006年春季,我县非公有制造林面积达到11058亩,比上年增长220%。二是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增收。通过实施林改,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盘活了集体山林资产,实现了村级财务和林农两增收。如:新龙乡圩岗村本次林改对组内村民联户经营的350亩杉树林进行公开招投标转让,收入达68余万元,除预留公益基金和林业再生产资金10万元外,其余按全组联户承包人口进行兑现分红,每个人口平均分红近2000元,同时对这部分山林的采伐迹地事先分解到户,落实迹地更新造林,确保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版石镇红光村原有一片毛竹山300亩,多年来责权利不明、经营粗放、经济效益差,林改后由杜美恒承包经营,建立200亩高标准毛竹示范林,除每年上交村集体万元,个人年纯收入2万余元,实现集体个人双增收。

(十)做法经验。

1、创新勘界勾图工作方式。外业勘界勾图人员紧缺是我县明晰产权最大的困难。为解决工作量大与技术人员少的矛盾,我县在加强培训,增加技术人员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工作方式,合理调度,使有限的技术人员最大效能地发挥作用。一是采取“歼灭战”和“阵地战”相结合工作战术,根据调查摸底进展情况,对进度较快、先期完成调查摸底、具备外业勘界勾图条件的村组,集中全县所有勾图人员,实行打“歼灭战”的办法。待全县所有村完成调查摸底后,再将人员分散到剩余村,实行人员包干“阵地战”。二是实行后勤保障线与业务技术线“4+1”模式,明确乡村林改干部与勾图人员职责分工,驻村林改工作组负责摸清林权现状,组织群众实地指界,解决矛盾纠纷,提供后勤服务;勘界勾图人员负责外业勘界勾图填表和资料整理,提供技术保障,对面积小、宗数少、人口多,在图纸上难以勾绘的,我们通过实行联户绘制示意图,分户编号发证的办法,加快进度。三是对外业勘界勾图人员从勘界勾图、资料整理、资料录入到填证发证实行质量终身制。

2、正确处理林改与“四大”关系。在整个林改进程中,我县特别注重处理好林改与果业发展、矿业资源开发、国有林场和招商引资四者间的关系。我们的做法得到省林业厅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省××林改座谈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三、主要做法。

在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我们主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调查,夯实基础。

全省林改动员大会后,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由县里组织工作组,县领导亲自带队,抽调了24人组成6个调查组通过走访农户、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林农意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重点是对果业开况进行调查,全县万亩果业情况为,按山林分:国营山场开发面积万亩,集体山场开发面积万亩,自留山开发面积万亩;按开发主体分:外商和干部职工开发面积万亩,占全县果业开发面积的17%,农民自行开发面积万亩,占全县果业开发面积的83%。针对集体山林流转开发多、农户自留山责任山流转复杂的实际,对外商承包开发果业的集体林,集中统一规划流转开发果业的自留山、责任山如何确权发证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制订了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最终明确了发证对象,使这一疑难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二)建立机制,强化责任。

为确保林改顺利开展,我县在林改开展过程逐步建立了各种工作机制,大大增强了各级领导和林改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建立林改组织机制。县委、县政府组建了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直各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林改督查组;组建了从全县有关单位抽调的63名作风优良、工作能力强的技术骨干组成的县林改办;乡镇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和设置了林改办,村、组通过民推公选,分别成立了村林改工作小组和组林改办事组,做到机构齐全、职责明确,领导上有人抓,工作上有督促,切实加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对林改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了目标考核制度。县、乡、村、组层层签订了林改工作责任书,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并将工作成效与年终考核相挂钩。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以县纪委的名义下发了《××*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对在林改过程中不认真执行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必须按相关纪律坚决查处;尤其是不认真执行“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政策的行为,实行县直接划拨违规收费,依法、依纪、依规严肃查处。四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本着从紧、节约、实事求是的原则,安排了105万元林改专项资金,从而保障了林改经费和物资双到位。

(三)广泛宣传,全民参与。

为把林改政策落到实处,我县把宣传工作作为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向全县的农民朋友印发了万份《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二是在县有线电视台设立了“领导谈林改”、“林改知识每日一题”等林改宣传专栏节目;三是编印了一份林改简报,一本林改宣传册,设立了乡村一个宣传栏,启动了一辆宣传车,一个宣讲队,一个文艺节目等“十个一”宣传活动。通过深入宣传,改变了果农认为果园内无林木资源砍伐,不需进行林改,有无确权发证没有关系的错误认识,在全县上下形成个个议林改、人人参与林改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培训,确保质量。

加强业务培训,组建一支精通政策和业务的队伍是林改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林改队伍的技术水平。一是组织技术骨干外出到省、市林改试点县和先进兄弟市、县学习取经。二是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在短时间内培训出了一支懂政策、通业务、能干事的林改队伍。三是组织全县林改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大练兵,以果业开发重点乡新龙乡为培训基地,从勘界、勾图到填表等一系列操作程序进行现场培训,一边练兵,一边勘界勾图。如该乡长坜村山林面积有4115亩,果业开发面积达3375亩,占山地面积的82%,户户都开了果业,山地流转面积达2140亩,驻该村技术人员针对户均面积数小、宗地数多,在地形图上难以进行勾绘,采用罗盘仪进行实地测量面积,然后在示意图上描述四至界址,有效地确保了质量。通过实地大练兵,在避免林改重复操作、多次修改、少走弯路的同时,既集中时间完成了新龙乡的勾图勘界工作,又锻炼了队伍,加快了进度,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五)强化督查,确保进度。

强化检查督查,进度服从质量,质量与进度互相促进,是我县在林改中一贯坚持的原则。一是对林改工作人员制定了管理、奖惩制度,对外业勘界技术人员,制定了操作、质检等一整套管理办法。二是为掌握和加快进度,实行了外业进度三日一报制度。三是全县组建了18个督查组、4个质检组,定期不定期地到各乡镇督查指导林改工作,对外业勘界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监督,找出差距、出谋划策,有力地促进了林改工作。四是召开林改调度会,树先进典型,鞭策后进,给各乡镇加压鼓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六)把握重点,以民为本。

改革中我县始终以群众“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衡量改革质量的标准,在制定村级林改方案时紧紧抓住这条标准,对方案制定的政策、原则、内容、分配和程序上进行认真指导,做到体现民意,谋求民利,符合民心。

一是在方案制定的政策上,根据现行的林业产权制定改革政策为构架,依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有关法律和政策,注重尊重历史,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注重把政策与各地村情民情的实际相结合,把部分对林改政策理解不到位、对林改政策有偏见的林农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19号文件所规定的改革政策上来。

二是在方案制定的原则上,以“山上要绿起来,林业要活起来、林农要富起来、生态要好起来”为准绳,以改革为手段,明晰产权,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林业产权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提高林农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是在方案确定的内容上,按照政策规定的范围,让群众充分酝酿讨论,自主选择改革的形式和经营模式,保证农民有必要的生产资料,解决林农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如:新龙乡坪岗村现有林地面积亩,由于林业“三定”时期没有划分自留山,现有山林一直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在此次林改中,通过深入宣传发动,林农熟悉和掌握了林改的方针政策,纷纷要求重划自留山,经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将村里现有的亩林地按原林业“三定”时期划分自留山的标准均山到户。

四是在方案确定的分配上,对村组集体山林收益部分,七成以上要均分给本集体组织的成员,三成以下用于集体公益事业和正常开支,对已流转的林木实行协商让利。

五是在方案制定的程序上,严格把握,实行“二上二下”制度,公开操作,票决通过。方案拟定前,由乡镇村干部到村民小组召开群众动员会,重点进行政策培训、问题解答和矛盾调处,让群众充分讨论,形成村民小组改革意见,并由村两委(支委会、村委会)会议讨论研究,形成村级方案初稿;方案初稿先由乡镇林业工作站初审,再交由林业工作总站转县局挂点指导股室审查,经分片质量检查组审核后,提出修改意见,经乡镇林改领导小组审查后,返回村委会修改完善,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票决,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或代表通过,票决通过后的方案,再报乡镇政府审核,经乡镇政府审核通过后的村级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实施的方案由村委会予以张榜公示。

(七)化解矛盾,确保稳定。

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是做好林改工作关键,对于群众来访,县、乡、村层层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并将相关事项一一记录在案;乡镇、村组对山林纠纷实行组内纠纷不出组,村内纠纷不出村,各乡(镇)内纠纷不出乡(镇),县内纠纷不出县,及时化解山林纠纷,从而保护山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我县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为全面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兴县、生态立县”的战略,唱响“××*”品牌,确保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我县在林改进程中,正确处理好与“四大”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好林改与果业发展的关系,确保林农与果农相得益彰。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一是对自留山、责任山由山主自行开发种果的,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进行确权;二是对自留山、责任山由他人开发种果的,给予确权勘界,完善合同,明确收益分配关系,确保山权者的合法收入;三是对已在村、组集体所有的山场进行果业开发的,采取“分山到户”的形式,将所有权、经营权明确到户,完善合同;四是对已经租赁或以其他形式到户经营的果业稳定不变;五是对将要进行果业开发规划的山场,完善流转合同,把林改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费还利于农。通过明晰产权,有效地解决了当前果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山林权属不清,经营机制不活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山林经营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山定权、果定根、人定心”。第二,处理好了林改与矿业资源开发的关系。在林改中,加强山地资源的监管,规范矿产山地流转程序,充分发挥山地利用价值,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采,确保山地林农的合法权益和资源的保护及有序开采。第三,处理好林改与国有林场的关系。在林改期间,保持国有林场山林经营范围的长期稳定,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一律不准流转,稳定国有林区秩序,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被流失。第四,处理好林改与招商引资的关系。一方面,吸收外商投资开发荒山荒坡,建立商品林基地;另一方面,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积极宣传林业政策,引导林农对林地流转租金进行合理定位,确保林农的利益不受损害。

四、存在问题。

我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林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第一,各乡镇均存在因新农村建设及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无法组织山主及接界人到场签字的现象,影响了申请表农户签字确认。

第二,存在部分纠纷山未调处好。目前,全县山林权属纠纷调处虽达到80%以上,但仍有20389亩面积的纠纷山有待调处。

第三,果业开发、山地流转和电站开发等造成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存在不稳定因素,还需要一个过程解决。

第四,林改配套改革未到位。林改基本结束,还有许多配套改革必须跟上,要抓好林地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评估中心建设,以及各项服务机制等配套改革措施,建立防止收费反弹长效机制。

五、几点建议。

(一)建立资源培育奖励扶持资金制度。通过依法征收育林资金,发挥育林资金作为经济扛杆的调节作用,用好、用活育林基金,建立资源培育奖励扶持资金制度。通过以种苗补助,资金扶持、造林护林奖励等经济手段,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林业开发、投资林业,达到社会化办林业向林业总体目标迈进的目的。

(二)加快省市地方公益林建设步伐。国家对国家级公益林实行补偿,是生态服务有偿化的标志,省市应加快建立地方生态补偿机制,对地方生态公益林实施补偿,进一步加大对天然林和人工公益林的建设与管护力度,不断扩大规模和投入,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公益林为主、地方公益林为辅的生态体系主体,构筑起新的生态建设框架,达到有生态服务就要有补偿,根据林分生态区域重要程度逐步提高补偿标准,调动群众建设生态的积极性。

(三)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有新的突破。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要坚决克服一切妨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优化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环境,对非公有制林业一视同仁,统一税费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和投融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今后,我们将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遵照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林权发证工作,推进林改配套改革,完善各类林改资料,努力调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我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推动我县林业发展和农村工作更上一层楼。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十五

20**年,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我乡认真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采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长效进展,现将我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报告如下。

我乡成立了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x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x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x任副组长。下设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x兼任办公室主任,**x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我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组织保障,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20**年,乡党委书记**x多次组织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文件,并将文件精神传达到位,在日常工作中,我乡干部始终坚持以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将文件精神落实到位,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开展日常各项工作,各级深化改革精神在我乡得到了很好地传达。

本年度,我乡干部深入各村,了解改革事迹,做好身边改革事例的记录和学习,对于借鉴性强的经验,做好及时的采集和推广,并做好信息的采集编写,完成信息工作。

本年度,我乡积极配合各专项小组和县级部门开展深化改革工作,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对于上级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强抓落实,实现改革政令的畅通,改革措施的落实。

对于县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各专项小组安排的任务,我乡总能按要求完成,对于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同时,我乡也注重落实的效果,做好工作的规划和总结,以便于获得长足提高。

深化改革评估报告篇十六

根据县委办通知要求,我局严格对照《州贯彻落实省20xx年改革方案的27项改革内容》逐一梳理,对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所涉及的相关工作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按照州司法局梳理出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相关工作事项,结合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确定改革事项集中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律师工作、社区矫正等5项业务工作方面。

(一)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力度。

坚持“应援尽援”要求,20xx年度,县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案件46件(其中刑事辩护1件、民事代理2件、民事非诉讼调解43件);为来访人员法律文书和提供咨询283人(次)。20xx年来县法律援助中心共提供法律援助375人(次),超过全年目标任务1.3%;截止目前,全县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3个,其中20xx年新建2个。

(二)拓宽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按照以牧民定居点及村级活动室建设为依托设立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要求,全县共建成牧民定居点调委会3个。

全县共有村级人民调委会63个,覆盖全县18个乡镇。

(三)进一步拓展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坚持依法组件、党政主导、便民利民、循序渐进、开拓创新五大原则,从便民利民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创新工作理念及载体。形成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综治委、“大调解”牵头协调,主管部门组织,司法行政部门指导,有关部门参与的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格局。

人民调解组织向医疗、重点项目、交通、旅游景区、小区等领域延伸。成立了水电资源开发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环境保护纠纷、征地拆迁纠纷、教育纠纷、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管理纠纷、伍须海景区、三和小区等10个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

(四)健全完善普法工作制度机制。

20xx年,“六五”普法工作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法律七进”活动为依托,紧紧抓住重点普法对象,选准教育内容、突出普法实用,创新普法载体,掀起普法热潮。全县各普法依法治理责任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原则,共计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35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40000余人次,接受法律咨询达8000余人次。

(五)不断优化普法工作中长期规划。

为进一步固化普法工作制度机制改革成果,促进普法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重点突出,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日常普法工作中注重案例收集整理,系统分析法宣效果。严格按照“六五”普法总体要求推进工作开展的同时,做好验收迎检各项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性依据。

(六)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专职机构和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积极推进社区工作专职机构和队伍建设。截止目前,我县共接受社区矫正人员37名,均已落实社区矫正帮扶措施,无脱管、漏管现象。

(一)法律援助工作宣传力度亟待加强,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知晓度不够。

(二)人民调解组织机构有待健全,目前虽设立了覆盖乡镇村、行业性调解组织,但在机构运行方面缺乏系统指导,缺乏监督制约,在实际调处工作中,部分机构功能未得到发挥。

(三)法制宣传工作与法治建设还存在差距,因个别部门认识不到位,“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格局发展相对迟缓;同时,因经费等因素制约,在创新平台、创新手段开展法制宣传工作中缺乏主动性。

(四)社区矫正工作因起步晚,上层制度设计未完善,该项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加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等方面缺乏保障性配套制度,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人手紧、缺经费、无专业人员等现象导致该项工作推进迟缓。

(五)律师顾问制度的执行方面,根据省律师协会相关规定,为有效规范律师执业,律师异地执业时需在当地律师管理部门备案。在实际操作中,因缺乏沟通衔接,个别企业及政府聘任的异地执业律师均未报备,存在律师执业监管盲区。

(六)律师执业权力保障方面,因律师作为法律工作者,并不像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一样具有执法权,律师的权利来自于国家法律的规定和当事人的授权。而受《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的效力冲突及传统的公权至上观念影响,造成律师执业过程中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的困境依然存在。

(一)依托法律宣传等工作,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宣传力度。不断拓展法律援助面,严格执行“应援尽援”方针。

(二)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力度,完善人民调解机构运行机制。

(三)完善法制宣传部门责任制度,加强督促指导。积极配合上级完成“六五”普法验收,进一步推进“法律七进”工作。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手段,拓展法制宣传渠道。

(四)加强社区矫正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强化社区矫正调研工作,探索适合地区实际的社矫工作方法,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逐步完善。

(五)在律师顾问制度的宣传执行方面加大力度,严格执行异地律师执业报备制度,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及时掌握律师执业情况。

(六)加强《律师法》宣传力度,强化律师执业道德教育,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善律师执业权力保障机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