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特殊学生转化论文范文(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4:04:41 页码:10
2023年特殊学生转化论文范文(优质15篇)
2023-11-24 04:04:41    小编:ZTFB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到终点才能享受胜利的喜悦。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大师级人物总结的人生智慧,与大家分享。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一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交流,了解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现状,其中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校园中的“特殊群体”的不良品德行为,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教学生不是教一时,而是教一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使其健康成长。

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对学生中“特殊群体”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特殊群体”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释义。本文认为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出于各种因素造成的思想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在行为举止上呈现出某种不良心理特征的非正式群体”.如厌学的学生、“贵族”学生、家庭困难的学生、有不良嗜好的学生、刻板读书的“书呆子”学生、只顾着谈校园恋爱的学生等等。这种“特殊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具有某些相近的心理活动和个性倾向,通常表现为多疑、敏感、自卑的同时又自大,因而造成了他们性格孤僻、对事物的认知存在偏激,一般个人行动,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他们的抗压性都较差,一件常人认为的平常小事也许都会令他们在思想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会造成个别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实际上,他们在生活中与大多数学生没有什么差别,他们更多的“不同”源自自我感知,是他们心理上的落差使他们对别人形成了差距感,从而导致他们在行动上表现的“异于常人、与众不同”,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校园中的特殊群体有:

1厌学的学生群体。

在学校里,不爱学习、厌恶学业的“厌学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在主观上存在学习理念,并且也曾为之不断努力过,但由于在入学前的多年学习中并未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入学后连续几次考试成绩不好,自己觉得没有进步便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另一类是主观上就不想学习、不喜欢学习,他们自身缺乏学习动力,但又迫于父母压力不得不在学校混日子凑合,这类学生在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混”,整日恍惚度日,基本都是上课睡觉下课醒。这两类学生虽然都表现出“厌学”之症,但其实质是完全不同的。第一类同学主要是因为缺乏成功的体验而造成自信心不足甚至丧失自信,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合理、科学地评价自己,教会他们给自己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目标,引导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令他们逐步树立“我能行”的积极信念。对于第二类同学,我们应当着重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片面的、有偏差的认识,同时在学习生活中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贵族”学生。

在如今的校园里,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家庭条件好(其父母或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或经济收入较高)使他们日常穿戴十分讲究,花钱大方消费水平高,经常出入饭店和娱乐场所,他们的社交能力通常较强,喜欢结交朋友,其中也有不少人在学校中担任学生干部。由于他们人际交往面广,信息来源渠道多,所以通常比一般的学生知道的事情多,身边常有一批追随者,这些学生被戏称为是“贵族”学生。这类学生因为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因此多数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他们自以为“高人一等”,看不起家庭环境一般的同学,对他们的教育要做到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他们进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引导和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不骄不躁的美好品德;二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所充当的角色、正确理解学生的本职工作是什么,让他们回归到学生的身份当中;三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生活习惯,将他们的学生生活与父母的社会地位、家庭的收入情况正确地划分开来,让家庭不再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和基础,摆脱他们对父母和家庭的过分依赖;四是引导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学校、社会活动,令他们融入同学群体,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彻底改变他们那种“以我为中心”、孤傲骄横的品性。

3家庭贫困的学生。

“贫困族”学生是相对于“贵族”学生而言的另一类完全相反的学生群体,在学生中约占10%左右。与大多数同龄同学相比,他们的生活因为家庭经济困窘而多了一份艰辛和压力。由于经济上的困窘,他们逐渐养成了与经济有关的独特的个性和处世方法,通常表现为:个性上坚毅、刚强、不轻易向困难低头,既自信却又莫名自卑,他们在学习上通常表现得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在生活上简朴,善于精打细算,但是因经济条件限制,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往往表现得消极被动,失去了很多与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我们应该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教会他们明白“人穷志不穷”,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面对人生所需的积极的信心和勇气。同时留心身边的勤工助学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勤工俭学,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实际生活能力,又可以减缓一定的经济压力。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通过发放补助金等形式向他们提供物质帮助,也可与图书馆、食堂等部门协商,提供更多勤工俭学岗位,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4有不良嗜好的学生。

调查表明,当前校园中学生的不良嗜好大体可分为两种:沉迷烟酒等物的学生和网瘾成痴的学生。许多沉迷烟酒的学生都认为烟酒能满足他们许多的心理、生理需要。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事事都想亲自尝试体验一下,所以有些学生看到别人吐云驾雾就也想要试试吸烟的滋味。一些男学生把吸烟喝酒看成是有男子汉魅力的事情,他们用相互“敬烟、敬酒”来结交朋友,建立人际关系,以此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和炫耀摆阔气的需要;一些女学生认为抽烟喝酒是给别人看的,会令她们不同于别人,显得很时尚、很帅、很酷;部分女生接触烟酒最初只是因为好奇,在朋友的“鼓励和劝导”下玩,慢慢地自然上瘾;还有部分女生是因为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所谓的挫折,多是感情受挫,借由烟酒来麻痹自己,用“没有伤痛的女孩是不会爱上吸烟的”这种成年人看来十分可笑的理由进行自我开脱。因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宣传吸烟会导致的危害和后果,可以给学生观看烟瘾者的科教片,引导学生每天进行语言心理暗示:“我讨厌烟酒”、“我憎恨香烟和酒”,丢弃所有烟、酒及用具,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远离烟酒人群和烟酒环境,教师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培养自己自律、健康意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应用日益广泛和普及。部分学生整日沉迷于上网,他们在网上玩游戏、聊天,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这种无节制的上网行为,会令他们精神萎靡,影响学习。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未完全发育定型,可塑性很强,极易受影响,网上充斥了许多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乱七八糟的思想意识,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也可能悄悄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因此,加强对“网虫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已刻不容缓。在学校工作中,要加大对学校机房、学校附近网吧的管理、整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以振奋他们的精神,增强防范意识。

5“书呆子”学生。

所谓“书呆子”,是指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任何问题,都非常优异,但是性格通常内向,体质较弱很少参与文体活动,同时不善言辞、人际关系较差。每当他们对校园里的某些事情无法理解时,或在与人交往受挫之后,便会选择逃避,使劲地读书学习,寄情书本寻求精神寄托,逃避现实困难。久而久之,这类同学会对除了书本之外的一切事物感到漠然,人际交往能力会下降,将人际交往视为水火猛兽之类,由于他们缺乏与别人良好有效的沟通,导致他们对社会认知程度不够,极易造成思想偏差,产生过激行为。教育这类学生,要注意引导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鼓励他们多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特别是体育竞赛、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等,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自然和社会,帮助他们走出相对封闭的书本圈,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

6“恋爱一族”.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成熟,对异性的好奇加上浪漫的幻想,异性之间有好感是正常现象。但若在大学期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情爱”中,会带来十分不好的影响。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学生对人对己的认识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他们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不知道如何才是爱。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尽早了解情况,不能采取粗暴的方式一味地批评他们,这样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要做好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要告知学生与异性交往主要不是寻找恋爱伴侣,而是了解异性,学会与异性相处,重点是培养友谊,发展自己。

高职院校的“特殊群体”同时也是弱势群体,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双困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上述“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中多留心、多了解、多掌握上述特殊群体的思想心理动态,不仅要着眼于教育、引导、管理,同时也要尊重、理解、关心,要宽严结合、张弛有度,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对症下药进行教育,唤起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争取从自省、自立、自信到自强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二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笔者通过简要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得出以下数学学习困难成因:

1.1基础薄弱,“有心无力”

所谓基础薄弱,就是指部分学困生由于前几个学年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导致基础知识也会出现各种错误。

例如,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中,有位小洪同学。她的数学基础知识就比较薄弱。在之前几年的数学学习中,她的数学成绩几乎没有合格过,虽进行过一些补习,但没有什么效果,成级在及格边缘徘徊。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她经常找不到题中的“单位1”,找不到正确的数量关系,也就列不出正确的算式。几次练习都可以发现她在做实际问题时,经常就是胡乱的将题中的一些数据加减乘除。数量关系没有学好,一直搞不清数量关系。

1.2思维迟缓,灵活性不足。

班上的另一部分成绩不够理想的数学学困生,她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特点就是思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不能对问题“举一反三”,思维不够发散,知识迁移能力不强。

例如,有一位女同学,因为她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好,思维比较死板,当我将题目稍作变化,再询问她时,她总是不能很好地回答出来,只是死板的记住答案,而没有灵活地去思考题型变化所带来的一些变化,这正是思维不够灵活的典型例子。也是数学学习成绩总是不够理想,出现一些困难的原因之一。

1.3信心不足,“恶性循环”

在小学阶段,还有一类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似乎与智力、能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关联。而在于他们自身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一些学生似乎长期处于一种倦怠的心理状态,对数学学习似乎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

班上有位同学,他十分好动,上课也不能很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解决数学问题上,而是将心思放在“研究”他的玩具上。由于他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那么数学成绩必然就不理想,让他慢慢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对数学学习也产生恐惧感,觉得数学越来越难学、难懂,逐步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越是害怕自己学不好数学,便越来越学不好了。

2.1扎实基础,“查漏补缺”

由于数学基础较差,对六年级的知识学习感到十分困难。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补习一下之前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回忆起之前的知识,发现之前的知识与目前所学知识的联系。

例如,目前基础最薄弱的同学就是要帮助他们将计算题的正确率提高。先从整数的加减法进行练习,然后是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将整数的计算掌握得差不多时,再继续让他们进行小数以及分数的一些基础练习。最后,将整数、小数、分数三者混合的一些混合运算经常练习,及时巩固。在练习过程中,也能通过简便的方法,用较短的时间得到正确的结果。对于基础薄弱的这些同学,必须做好“长期准备”,可以发动家长的力量,让家长督促他们进行“每日练”,每天完成一定量的计算练习,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会有些效果的。

2.2活跃思维,“随机应变”

一些数学学困生,由于知识迁移能力太差,思维不活跃,比较迟钝、死板。这部分学生则需要我们提供一些“变式”,来帮助他们进行思维训练。让他们单一的思维方式变得多样化,思维的发散性增强。

例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假设”策略时。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转化成一种事物,只有一个未知量来进行计算。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逐渐会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我们也可以直接用方程将两类事物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再通过数量关系式列出等式来计算。有时,还可以根据这两类事物的比的关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通过比较发现,这三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解决这一类问题,可以通过观察题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即可。

不管是这类问题或是其他类型的题目,我们都可以提供一些“变式”,让学生们僵化的思维活动起来,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自己动脑筋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思维能够充分发展,数学学习变得不再那么困难。

2.3重拾信心,“勇往直前”

六年级学困生在心理上对数学是倦怠、恐惧的,由于前几年的“惨败”,他们似乎对数学学习已经丧失信心和兴趣。他们内心既自卑又敏感,轻易批评他们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对学困生还需提供一些疏导,帮助他们找回数学学习的信心。

首先,可以因材施教,按照学困生的实际水平,给他们布置一些与之水平相对应的练习,让他们觉得完成这些练习是较容易的,有一定的“成就感”,慢慢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慢慢相信自己是可以学好数学的。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比较优秀的学生辅导学困生,让学困生减少与教师接触的焦虑。让他们感受到别的同学也是愿意帮助他们进步的,他们没有被“抛弃”,在心理上得到一些安慰。

最后,教师要对学困生加强关注和辅导,观察和发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细小变化,学困生在学习上取得一些进步或者成就,要及时进行表扬。虽然他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但对这些“小奖励”还是非常喜爱的。给他们多一些关注和激励,他们能够勇敢地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努力前进,而非退缩或者畏惧不前。

面对数学学困生的这些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帮助学困生进步,增强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勇敢地走在数学之路上。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三

[摘要]大学生学困群体虽然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表征,但根据其成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对这一群体的教育转化工作的突破口应着眼于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控制,着重进行过程教育。在教育方法上要以情感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扬长”、敢于“补短”的顺向转化为主。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学生人员结构日益复杂,学生的素质差距有所扩大。这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情势导致以往一直被认为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中出现了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学习困难群体。且呈现出数量逐年上升,类型渐趋多样的趋势。它们的存在成为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现实而迫切的问题。而以往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研究存在着分类过于笼统,挽救不够及时,解决方法单一,措施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为此,本文主张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根据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群体开展在形成过程中及时控制,在发现问题后适时顺向引导的教育方法。这在促进新时期特殊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学困群体在传统意义上是指由于主、客观原因,在学业成绩上处于弱势境地的大学生群体。然而,这一界定已经不再能够全面、准确地划分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困难群体的特征。首先,这一概念的界定不能涵盖所有的大学生学困群体。因为大学中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课程学习,除此之外更应包括能力锻炼、素质提升、特长发展等多个方面。其次,这一界定无法概括出学习困难群体的本质特征。因为真正的学习困难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困难,而非仅仅是学业成绩上处于劣势。因为许多学习能力强、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生因为某些意外或者突发事件也有可能取得比较差的成绩。这样的学生划分到学习困难群体中来是不科学的。所以,本文中所指的学习困难群体是指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薄弱,活动能力差,无专业特长,学业成绩持续维持低水平的那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是:学习目标缺乏,价值观念混乱,学习兴趣薄弱,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虽然他(她)们表现出了相同或相近的情状,但从这种情状的成因角度进行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将他们分为这样几类:

(一)基础薄弱而无法跟进型。由于高校扩招,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门槛越来越低,加上现有高考制度的一些缺陷。有不少学业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完整的学生也进入了大学的校园,尤其在一些普通本、专科学校,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后,无法适应大学课堂上初略而一笔带过的教学方式,无法跟进教师的课程安排;或者无法完成各类等级考试的考核等,而渐渐陷入思想困惑、不求上进、放弃自我的境地。

(二)专业思想不稳定而无欲奋进型。因为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不充分以及现有的高等教育选拔制度缺陷,决定了必然有一大批同学不能就读自己填报的、有意向就读的专业。尤其是现代青年学生大多数钟情于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紧密,就业面广的新兴学科和热门专业。然而,由于热门专业录取分数过高,必然有一部分学生会被调剂到与现代经济生活没有紧密结合的传统专业和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专业。这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常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导致专业学习极不认真,不思进取而学习状态堪忧。

(三)富裕学困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产生不少富有家庭。来自这些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当今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一味追逐生活上的享受和感官的刺激。对于平淡而艰苦的校园生活怀着排斥和不屑的情绪,对课程学习缺乏耐心而厌烦,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滑落,精神状态萎靡。

(四)沉溺网游型。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趋严重。一些没有很好自制能力的大学生迷恋上网,他们沉浸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在网络上不分昼夜地投入到网络游戏中,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麻醉自我,逃避责任。这类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控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

(五)恋爱综合症型。开放的社会环境,轻松地校园氛围,丰富的大学生情感心理使得谈恋爱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的现实。然而,有些大学生由于情感心理不成熟、不健全,表现出盲从、效仿、轻率、随便、尝试的恋爱心理,一旦情感受挫或者已有观念受到冲击而无法调适自我,陷入到情感漩涡中而痛不欲生、精神崩溃,严重影响学习甚至无法继续学习的学生群体。

(六)钟情兼职放弃学业型。追求自立、寻求实践技能培养的观念以及消费主义思想的盛行使得当代大学生兼职赚钱的欲望得到了加强。而开放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兼职提供了客观条件。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做起了兼职。这本身无可厚非。然而,时下看到的是部分同学为了兼职而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社会兼职工作而放弃或部分放弃了学业。

(七)心理内向自卑型。这部分学生往往性格内向、孤僻、猜疑心重、胆小懦弱、缺乏基本的交际技能,在交际中处于被动地位。有的缺乏集体意识,经常离群索居,独来独往,交际范围狭窄,自我封闭,缺少人们的关心。有的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愿意或者不敢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有的不能主动去适应新环境,遇到挫折或打击就自我逃避,沉默寡言,诱发心理疾病。

过程教育是一种深受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影响的教育理念。它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超越二元对立的、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的的活动和艺术。它在本质上是指向在教育过程中引发和生成无数的可能性,而非制定一个既定的目标和模式去刻意地塑造人。所以,过程教育着重强调两点:教育对象特征的了解和教育对象问题产生过程中的控制与引导。对于大学生学困群体的教育同样需要以过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对于学困群体的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采取适时的提醒以作预防,在学生思想逐步出现问题的表征的同时加以教育控制为主要手段。由此,大学生学困群体的过程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明察暗访,摸清生情,分类建档,跟踪关注。在新生入学前,通过新生档案的调阅了解学生中学时期的学习状况。入学后,通过新生军训了解学生吃苦耐劳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办事条理性等。通过新生入学的英语分班摸底考试、团学会、社团竞聘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同时,通过与辅导员助理、学生干部座谈了解新生班级同学的整体情况与特别关注对象。

在基本摸清学生的总体情况和需重点关注学生对象时,重点学生的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并进行全程跟踪关注。

(二)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方式方法的教育方略。比如:大一学生面临角色转变,此时开展前职业生涯预期、大学四年总体学习规划、新老生经验交流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大二学生有较为宽松的时间,因此应重点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能力。大三学生将接触到专业核心课程,我们应引导其强化专业基础,为继续深造或者从事实务工作夯实基础。大四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的选择,因此重点则放在帮助其确立和实现目标上面。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

(三)营造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为不同类型学生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营造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方面入手,从而从制度上制约和警示学生,在行为上矫正学生,在环境里感化学生,在网络和手机平台上引导学生。针对学困群体,我们需要更多的开展学习性竞赛活动、专业学科理论讨论会、专业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树立学习标兵,带动学困生对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指引,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着模式雷同、教育能力趋同、培养目标单一的问题。尤其是对大学生群体的教育上,一贯的指向是将他(她)们定位为偏离正常轨道特殊群体,从而想尽办法将他(她)们引导到安分守己、成绩优良、思想进步的“标准化”的大学生。然而,实践证明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引导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也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体的有差异的教育需求。因此,对大学生学困群体的教育需注意一下几点:

(一)顺向转化要注重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情感交流触发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调动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情感心理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进而调整被教育者的内心世界,转变其思维方式,改变其学习观念的一种教育方式。所以情感教育需要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独特情感心理进行把握,并不失时机的施加影响,不露痕迹的进行思想渗透,在沟通和交流中逐步促使学生的情感心理得以升华和发展,促成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加上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情感丰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绪化倾向突出,逆反心理明显的一个群体。单纯的“灌输式”的思想教育只会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顺向转化要注重发挥教育中的“长板理论”。所谓长板理论,简言之即一个木桶里面总有几块长的木板,它对木桶的容量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盛水时有意向长板一方倾斜,它盛的水同样会更多。

对于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非智力因素,而且在他们身上肯定存在着一些优点和长处。但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使他们成为了学困群体。对于这样的学生的教育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态度:1.让“长板”更长。就是应该充分挖掘学困群体学生的一些长处,鼓励他们在自己有所特长的方面进行发展。“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换句话说,这种满意的结果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得到积极的强化,其动因来自于他受到的尊重和赞许,他们产生了一种愉快和自尊的体验。2.引导“短板”向“长板”看齐,从而达到让“短板”加长的目的。比如对富裕学困型大学生的教育,他们贪图享受而无视学习的重要性。但这些学生一般有着社会交际能力强,前卫思想接受快的特点。我们就应该主动与之展开交流,在实际工作中将他们拉进一些帮扶贫困学生,向社会弱势群体献爱心的活动,有意让他们接近一些生活贫困但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自觉认识到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有的责任感。随后,从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入手,引导他们改进缺点,转变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英〕a・n・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出版社,:9.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巧,左建桥.透视大学生分层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05).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四

1、为人是师,其行宜表;德行为先,群孺唯瞻。

2、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3、诚信,为人之本;责任心,为师之本。

4、给学生一份关爱,还老师三分惊喜。

5、莫嫌人生短,闪光在每天。

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7、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8、传道需爱心,授业需精心,解惑需耐心。

9、以心灵感受心灵,用智慧赢得尊重。

10、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辅*。

11、一心一意对教育,一往情深对学生,一丝不苟对教学,一视同仁对家长,一尘不染对自我。

12、为了全面地教育孩子,需要全面地了解孩子。

13、赠予别人微笑,自己得到快乐。

14、用异乎寻常的耐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15、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因为在爱的天平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16、浇花浇根,教人教心。

17、愿为一粒土一滴水一粒沙,耗损生命只为释放。

18、师以人为本,人以品为重,品以德为先。

19、教师的崇高在于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

20、好学生不是打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五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读写脱离”“讲练割裂”的状况。“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注重知识的记忆,忽略了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进行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读写同步”的教学模式。

“读写同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读悟写、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基本思想,以课文为范例,有侧重地讲解写作知识,巧妙地挖掘写作训练点,有重点地让学生练口、练笔,实现知识正迁移,让学生完成从“读”到“写”的彼岸,再回到‘读”的此岸的能力循环。

(一)抓要素,探思路。

“写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通”,着重整体感知,从整体着眼,紧扣主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根据文章体裁特点,抓住诸如时、地、人、事等要素。弄清全篇文章脉络,探询作者成文的整个思路,明确文章的主要线索,为指导学生掌握写作顺序,明确写作思路打下伏笔。

(二)细对比,品词句。

“怎样写”这个步骤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文章的精妙之处读透,要求学生运用“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方法对文章的好词佳句进行理解与吸收,明确文章中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并进一步领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进而消化吸收。这一环节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写作的策略性知识,是随后而来的写作训练的基础。

(三)抓关键,想意图。

“为什么写”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读熟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提炼,整体领悟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文字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深”。这一环节也是学生对课文的总结与回顾。写好一篇文章必须明确中心思想,写好一个片段也必须围绕一个意思,这是文章的核心,所有写作材料都是依它来安排布局的。

(四)想收获,联实际。

“怎样学写”这一步则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活”,着重整体运用,从整体着眼,围绕本年级本单元训练重点,从生活实际出发,以课文或某一精彩段落为范例,进行写作训练,以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这一环节旨在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实现读写同步的关键。

要走好这关键一步,确定合适的读写同步的结合点非常重要,要不然读写同步只停留在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联系。为此,我们确立了如下几个层面的读写同步的训练点:1.词汇与句式的单项训练,训练学生写段的能力,做到了词句具体、生动、形象,把词写“活”。

2.抓住课文中重要的句型或句式,让学生作模仿练习,举一反三,从而达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目的。

3.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的“空白”处进行写作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想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抓住“概括”处,设计写作训练。如《李时珍》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老师要求学生抓住“亲口品尝”四个字,进行写作训练,写出李时珍品尝时的情景,对他当时的神情、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

通过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变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写作训练的不足和训练形式太过呆板的问题。

实践证明“读写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可行性表现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很多,阅读中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作文中也要解决的问题。如阅读要弄清课文的层次与顺序,与写作顺序问题相一致;阅读中的词句教学与作文训练中的炼词锤句结合起来;阅读时的择题与写作训练中的审题、拟题相联系;阅读教学中的段落划分与作文训练中的谋篇布局互相结合……由此可见由读到写的迁移,是语言文字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的必由之路。当然,“读写同步”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其难点是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现状进行训练。教学要求选取恰当的读写结合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对一篇课文来说,能找到的读写结合点很多,但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选取最关键的一点来写,而关键点的确立并非易事。二是每一篇文章的题材、内容、表现方法有所不同,写作训练的内容,形式也不同,如何做到形式多样性与要求系统性两者统一,尚待进一步探索。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六

论文摘要:针对职教学生在田径教学中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在两所重点职业学校范围对职教学生产生的逆反情绪的方式进行大样本调查,进行了因素分析,提出了消除职教学生田径教学逆反心理策略。

逆反心理,从定义上讲是指人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中所产生的一种冷漠、反抗、拒绝、讨厌等行为的心理现象,在职教田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情绪低落、不愿学、不愿练、精神不集中、不能继续学习,这些现象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逆反,在长期的职教田径教学中由于田径本身的特点以及来自学生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遍,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消除学生的逆反情绪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学生逆反表现类型的调研与分析。

5月,笔者对江苏省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泰州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两所重点职业学校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大样本调查,受调查人数为1821人,有效收回调查问卷1973份,调查结果如表1(调查数据保留整数)。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田径教学方面:田径运动是由人们进行竞技和锻炼身体的走、跑、跳跃、投掷等身体练习组成。总体看,田径教学相对其它如球类、体操、武术、游戏等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很多学生对田径项目不感兴趣,特别是女生对长跑项目表现出十分畏惧的心理状态,缺乏必要的锻炼观念,动摇了学生在田径教学学习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恶感,从而进一步产生了逆反心理。

(2)学生方面: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观点淡薄,体育兴趣低落,怕苦怕脏,尤其对自己不喜欢的项目出现反抗情绪。此外,有些学生感到自身体质不好,觉得学习体育难,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丧失了信心,不想也不愿从事田径运动,这些都是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

(3)教师方面:教师素质较差,田径教学本身就有点枯燥,教师教法再单调、乏味、不吸引人、讲课不简洁、抓不住重心、敷衍了事、示范做得也不漂亮,甚至出现错误、失误动作,组织能力差,威信不高,各种教学内容、负荷、密度安排不合理,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出现偏心现象,教学态度生硬,使得学生瞧不起教师,甚至厌恶教师,专与教师作对,师生关系紧张,在田径教学中不喜欢上课,进而产生了逆反情绪。

(4)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由于田径教学多在室外,很容易受天气干扰,风吹日晒,冬冷夏热。夏天,绝大多数学校游泳课开不起来,冬天滑冰又无场地和冰鞋,下雪下雨甚至导致停课,很容易使学生情绪低落,时间长了,丧失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此外,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上级经费拔款用于其它学科建设所用,为此场地拥挤、器材设备缺乏,学生走进操场便感到烦燥、抑制、产生逆反心理。

三、消除学生逆反情绪的实施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生的身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求职、工作和生活质量,田径运动对提高身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学生进行田径锻炼的障碍,它削弱休育教学效果。不过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克服的,我们可以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地排除学生的逆反情绪。

(一)领导要重视,加强学生教育和经费的投资。

作为学校的领导,首先应该重视体育,重视田径的教学,要对学生讲清体育在学校的重要性及田径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懂得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在学习期间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应该明白体育成绩对他们学业上的影响,如评“三好生”、优秀班干部、人党以及毕业的成绩等,从领导的重视,让学生看出体育的重要,他们学习兴趣便大大提高。田径教学离不开田径运动场地及各种充足、新型的设备。若田径场地差,又脏又乱,尘土飞扬,器材缺少陈旧,铅球“锈满球”,标枪不是不足,就是枪尖断,枪身裂,找什么没什么,直接影响了学生锻炼身体,课堂教学及体育学习更容易出现伤害事故:若场地整齐清爽,器材设备先进,尽量排除和避免外来干扰,这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兴奋,很快进人学习状态,想做到这样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必须加强体育经费投人,建设体育设施以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逆反情绪。

(二)提高教师水平,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不少人戏称田径运动象“炒白饭”,食之温饱,淡而无味。教师若不灵活性、生动性、新颖性、只是呆板且机械的去教,去练习,必然会使学生怠慢、厌倦的情绪加重;相反,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随时注意学生的情况变化,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练习的兴趣,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比一般教师更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论是室内课,还是室外课,都要用语言表达所讲内容,教师在讲解时,必须抓住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力求准确、精炼、生动、形象。例如:在讲解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时,教师可用:“蹬”、“转”、“抬”、“拔”几个字,简明扼要便把铅球整个动作过程形象表达出来了,同时还要注意动作示范准确,协调、优秀。例如,教师进行标枪教学示范,整个动作优美连贯,枪旱美丽的弧线飞出老远,学生群中一片嘘哗,这不但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动作表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还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起高大的形象,排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师生关系和谐对排除学生逆反心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平时要注重与学生和谐相处,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学生象朋友一样地交心、交流。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产生偏见,对体育尖子、听话的学生偏爱,而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不闻不问,对一部分体育成绩差,爱调皮的学生便冷眼相待,冷嘲热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其实,一些爱在课上调皮的学生,心中大部分是希望教师多注重他们,喜欢表现,爱出风头,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严格遵行“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方针,多找这类学生做示范,多鼓励他们,并多开展比赛竞争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对于田径中的.一些项目,如长跑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厌恶、甚至恐惧,这要求教师之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他们进行一番思想教育,采取一些激励方法,如目标激励法、兴趣激励法、比赛激励法、异性激励法、奖惩激励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逆反心理的排解。

(三)根据气候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田径教学大多在室外,无可厚非地要受气候条件影响,气候条件对田径教学有利又有害,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弊为利,否则在恶劣的条件下教学,势必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如夏季,烈日当头,骄阳似火,温度很高,学生热得受不了,哪有心思去学习锻炼呢?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强调课的重要性,学习锻炼身体的价值,教育他们要有不怕热不怕晒的吃苦精神,此外教师要掌握好课的密度和运动量,并增加趣味性游戏,来进行课的调节以及间歇的次数,冬季要调配教学内容适合冬天教学:天气太冷,学生肌肉兴奋度不高,要注意引导,讲究方法,首先增加准备活动量,搓手跺脚,慢跑或进行一些小跳,直到全身发热,产生兴奋,再进人主课,这样也就消除了学生上课产生的逆反心理,若遇到下雨或下雪,教师最好不要停课,如停的时间太久,学生对课的兴趣逐渐降低,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来按排教学内容,在室内因地制宜采取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进行一些身体素质练习,仰卧起坐、负沙袋做高抬腿或进行原地扶物后蹬跑练习,方式新颖多样,很大的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逆反心理便也烟消云散。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区别对待,例如在进行跳高或跳远的练习中,分组练习,并采用升级的方法,用不同的高度或距离加以分别对待。教学步骤上也要区别对待,要求和负荷也要因人而异,这样的课才生动有趣,克服众多不利的因素。总之,消除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逆反心理,对田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总的归纳为三点:。

一是自治,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体育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知识及运动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是调节师生关系,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逆反心理大部分是由于师生关系不和谐产生的,要真诚相待,沟通思想,建立感情。

三是加强领导管理,并讲道理,采取疏导、诱导方法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综上所述,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田径教学内容,教师的业务水平,学生的体质和对体育各方面知识技术及外界因素环境各方面因素而产生的。为此,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要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采取措施来消除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要加强领导管理,增强学生教育水平及经费的投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协调师生双方的关系,使他们彼此尊重,互相理解,还要根据气候特点场地器材设备,因地制宜制定教学内容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种种逆反情绪,对于我们进行田径教学,完成教学大纲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七

41、真心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4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43、燃烧自己是为了照亮别人,倾注爱心是为了点石成金。

44、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

45、双手扶持前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

46、只有探索,才有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活力。

47、教是为了不教,教育不应以磨灭孩子的求知欲为代价。

48、我要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

49、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阶,承受着学生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50、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51、学生,你我生活赖以光彩的调色板。

52、我会用我的爱心和耐心去关注每个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53、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54、享受学习,享受历练,享受教育,享受孩子。

55、手种垂柳别春风,心游无涯轻浮云。

5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7、爱孩子是人的天性,爱学生是老师的责任。

58、诚挚的心灵,是孩子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孩子心灵的明镜。

59、贪一时,悔一生。

60、学生没有教师,就象生活没有阳光。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八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一些学生由于主客观的因素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情况的困境,继而出现数学学习的困难生。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不足,导致后续学习出现“断裂带”,是产生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客观因素之一。

数学学习过程中,后续知识的学习要以前面相关知识的积累为基础;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必须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前提,如果上述问题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协调好,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困难。具体地说,是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的数学知识并未达到规定要求,自身具备的数学能力与初中学习的基础素质存在较大差距,在懵懵懂懂之中,进入初中学习,其困难自然可想而知。

2.初中数学的诸多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时难度加大,是形成困难生的又一客观原因。

较之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有以下三个特点:

(1)知识的抽象性加强。初中数学的直观性逐渐减弱而突出了抽象性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数学思维从直观、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过渡。

(2)知识的密度增大。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多而深,知识点的连贯性尤其明显,强调知识的以旧带新和横向、纵向的沟通与联系。

(3)知识的系统性增强。学习中必须十分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必须花力气予以明确,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

初中数学这种知识体系、各自特征上的差异,造成许多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迅速区分。常会感到初中数学学习上的不适应。这时,若不及时加以思想点拨、方法调整,形成学习困难生,就为期不远了。

3.从学生自身的因素来看,学习品质的低下、不良个体的交互影响,是产生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另一诱因。

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一直未能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较差,表现为听课满足于一知半解,思维懒散,课堂上缺乏激情,甚至根本不动脑筋,主观上始终未能形成一种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客观定位,常常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导致其数学学习状况日益低下,长此以往,产生恶性循环,使之逐渐产生兴趣转移,无力短期挽回,导致初中数学学习日益困难,形成困难生。

4.由于初中课程的日益增多,从小学的语数外三门功课到初中毕业时“六大门”和“四小门”科目,一般都实行统考,每门课平时都有不少的作业,让一些本来承受力就较差的学生更加招架不住,这也是形成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重要原因。

1.要重视对困难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

针对困难生数学逻辑思维较慢,推理能力较差的情况,需要对他们进行智力的开发与培养。要从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

(1)要培养注意力。注意力是指在课堂上对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的`有意力和这种能力的专注持续的时间与质量。对于困难生来说,由于对所学知识的断层,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想听又听不懂,想学又学不会的两难境地,自然在课堂上就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为使他们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跟上教学的进程,教师应经常注意对这些学生作出一定的暗示,可适当放慢课堂教学节奏,或者在平时对这些学生加强辅导,使他们尽快适应课堂教学,跟上前进的步伐。

(2)要训练观察力。观察力是观察数学公式关系、图形关系、隐含条件等内在联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做到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观察数学表达式的特征,并积极引导他们能逐步自己说出或表达出对有关图形、数学条件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敢于有自己的看法,并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

(3)要提高记忆力。记忆力是认识过程的能力成份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数学的记忆,要强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困难生往往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没有记住一些应记住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没有认识到记忆对学习数学同样也起着基础地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还要注意教会他们如何记住这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并且经常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基础知识过关检查,以达到维持其基本记忆量的目标。

2.要强化对困难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学生养成基本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脱离学生实际水平目标去要求学生,会使学生学习更加困难,也会使学生更加失去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摸清学生的复习、预习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制定恰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在自己的接受能力范围内游刃有余地解决相应数学问题,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师应精心设计课件,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增强逻辑思维的深刻作用,是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的问题。

3.要注意精选例题,举一反三,扩大学生思维多向性。

学生掌握知识越多,联想、类比、想象领域就越宽广,产生新思想、新方法的机会就越多。进行例题分析时,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命题潜在的知识因素和技能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技能,使困难生既充分掌握本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又能掌握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扩大了思维多向性。

4.要注意调节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调节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数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平时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应当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不但会提高数学成绩,还会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九

一、个别学生智力因素偏弱。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青少年的智力出现了差异。/xdth/jxfs/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1、观察力不敏锐。

(1)观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数学学困生在观察数学题,数学图形时,往往不能自己给出明确的观察要求,步骤和方法。因为没有明确的要求,不能准确地发现隐藏在题目中的重点。例如在学习长、正方体时,把表面积求成体积或把体积求成表面,在求鱼缸的表面积时,没有去掉上面的面积等。

(2)观察的准确性不高。许多数学学困生经常会看错题、漏题。有些明明是会做的题目,就是因为看题的不仔细导致了错误。如抄错数,看错单位等。准确性不高还表现在很难发现数学问题中的隐蔽条件,这些隐蔽的`往往是关键条件,就使得他们的思路堵塞、不通畅。如求粉刷墙壁面积的问题,没有去掉门、窗及地面面积等。

(3)观察分析力不强。有效的、真正的观察是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而数学学困生恰恰就是自己思考的能力不强。往往看完一道题,无法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即使获得了有效信息也无法自己独立处理,因为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不完善有断链,所以往往对一道题目会无从下手。如数学命题一般包括已知条件和结论两个组成部分,而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很难从题目中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对问题无从下手,没有头绪。

(4)观察不细致、不全面。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在做数学题时,习惯于以点代面,一叶障目,看不完整内容就开始动笔,难以综合整体来考虑问题。

综上所述,增强学生对事物和问题的观察力是形成他们良好解题能力的关键。

2、记忆力不强。

[1] [2] [3] 下一页。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十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那些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其在学习上落后,在组织纪律上散漫,在家庭、生理和心理上存在—定缺陷从而呈现出某种不良共同心理特征的群体。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高校入校门槛的不断降低,这部分群体的人数呈日益增加的趋势,而且大学生特殊群体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出现违纪、攻击别人、自杀等情况的机率较高,这不仅给大学生本人健康成才带来困扰,而且给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因此,目前应加大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增强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指导,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1.厌学型群体。指那些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烦学习,缺乏进取精神,意志薄弱,自我约束力差,经常逃课,学习成绩较差的大学生群体。

2.网络沉迷型群体。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交际、浏览色情信息等网络行为无法自拔,致使出现学业荒废、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出现人际关系障碍的大学生群体。

3.贫困生群体。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使学费和生活费难以有保障的大学生群体。

4.不和谐家庭群体。指父母离异、单亲、或虽然父母没离婚,但感情不融洽,频繁争吵甚至出现家庭暴力的大学生群体。

5.恋爱同居群体。在大学期间因谈恋爱或同居而出现心理或其他方面问题的大学生群体。

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但大部分大学生。

1.部分大学生特殊群体认为“读书无用”,存在厌学心理。因此,他们的心思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其他方面:有的沉迷于网络生活,有的只顾谈情说爱,有的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

2.学习的恒心和毅力不够,易出现挫折心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入校门槛的降低,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学习基础不扎实,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有的在大学里也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愿望,但因为没有学习的恒心和毅力,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容易出现挫折心理。这种情况在学习困难型群体、网络沉迷型群体、不和谐家庭群体、恋爱同居群体等各种特殊群体中都易出现。

(二情感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

如今高校校园里大学生恋爱现象已较为普遍。因恋爱出现感情问题也时有发生,恋爱不成或失败往往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变异,如产生自卑感、自闭、自残、甚至报复等心理危机。其中厌学型群体、不和谐家庭群体和大学生恋爱同居群体等较容易出现这种心理问题。厌学型群体因为无心向学,所以把精力用在谈恋爱方面的较多。不和谐家庭群体部分学生或因其从小没能享受到完整的亲情而渴望得到爱情,或因不能正确看待成人的婚姻而游戏人生。所以厌学型群体和不和谐家庭群体都很有可能成为恋爱同居群体。

大学生特殊群体往往在学业下的功夫较少,在感情方面投入精力比较多,加之由于其缺乏处理恋爱问题经验和能力,或者没有正确对待恋爱的态度,所以因为感情纠葛而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要比普通学生大很多,其后果也更为严重。有的同学因为偷偷在校外租房不愿被同学发现而与同学关系疏远;有的同学因为两人性格不和或其它原因失恋,陷入感情漩涡不能自拔,甚至产生报复、自杀等想法和行为。

(三网络沉迷造成的心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大学生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带很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交际等而形成网瘾症。据调查,,在全国青少年中,大专生网瘾比例最高,达19.0%;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比例越高;在网瘾学生中,单亲家庭的学生比较多,父母关系不和谐的也比较多。

大学生厌学型群体由于不喜欢学习,精神空虚,在学习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逃避心理,到网络中寻求安慰和满足。不和谐家庭大学生群体中,有的因为父母离异产生叛逆心理而不服管教,有的因为不想看到父母无休止的争吵而躲在网吧。所以这两种群体的大学生同时也容易成为网络沉迷群体。

网络沉迷群体在上网时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并随着由上网带来的满足感的强化而愈发不能自拔。他们在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依赖,渴望网上冲浪,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极度的不适感,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随后可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网络沉迷群体具有以下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喜欢独处、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孤僻抑郁、敏感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

(四)由人际关系紧张而引发的心理疾病。

在同学中人际关系的好坏可以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作用。人缘好的同学经常会因此表现的开朗、自信。但大学生特殊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与同学关系并不融洽。贫困生群体、网络沉迷型群体和厌学型群体由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或学习成绩落后在学习生活中会或多或少地形成自卑情绪,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愿或害怕与人交往,不健康的、沉重的自卑感可能使人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不和谐家庭群体的大学生由于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形成脾气暴躁、敏感多疑、性格古怪、偏执等缺点,在与人交往中被同学不理解、排斥和冷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精神压力。

1.创新心理教育模式,将心理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亡。

目前,各高校都已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可以为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但由于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多心理敏感、自尊心强,即使有心理疾病也不愿承认自己存在心理问题。若强迫他们去接受心理辅导,则可能会使他们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应创新心理教育模式,将心理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大学生特殊群体保持健康心理。

要充分利用校刊、黑板报、广播、校园网、主题班会等各种宣传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聘请专家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增长学生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征文比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

通过举办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要突出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宣传,让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特殊群体能够意识到其自身容易出现或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如无心向学容易导致的心理问题、沉迷网络易造成的心理问题等,有针对性地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失恋、恋爱与性、人际关系等问题,学习并掌握一些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平衡的方法,学会及时应付和处理好各种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心理问题。

2.建立健全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一个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群体心理问题工作的基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信息库和心理档案。根据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校的学习、生活、交费等情况,将孤儿、单亲、贫困、沉迷网络、厌学、恋爱同居等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登记,建立信息库。对各年级大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普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关注,帮助其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增加专门人员专项编制,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各系党政领导、辅导员、以及学工部的工作人员等进行心理保健专题培训,使他们初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掌握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研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以提供高质量、高效的专业服务。

3.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育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针对部分大学生特殊群体政治信仰迷失的情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引导大学生特殊群体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部分大学生特殊群体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缺乏恒心、毅力,不能吃苦,承受挫折能力差,心胸狭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的个性品质。因此,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开阔的胸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积极进取,培养自信、乐观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十一

一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曾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椎轿咐锶ィ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理,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今天,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关心学生,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

[1] [2] [3] [4] [5]。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十二

相传很早以前,洪水泛滥,舜用围堵的方法治水,十年不效,后来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三年就平了水患。

农民种棉花,在棉花长到一定高度时,就要把棉花的尖掐去,这样棉花就会憋出更多的枝杈,结出更多的棉桃,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否则棉花就会空长枝干而产量很低。

给棉花掐尖是用压制的办法让棉花把精力都用在开花结果上从而提高产量,大禹利用水向下流的原理,使用疏导的办法把威力无穷的洪水引到低洼处,从而解除了水患。

其实这两件事讲的就是压制与疏导的道理。我们不妨把它用在对学习困难生的管理与转化上,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困难生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有些学生,深知学习的重要,聪明却不愿学,逆反心理也不强,他们自制力很差,非常需要接受严格的管理。对于这些学生,我们不妨先用“掐尖”的方法,打消影响他们学习的各种杂念,强迫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到学习上去。这样,他们的成绩自然会有很大的变化。有些学生,智商极高但厌学情绪很重,表现欲和好胜心极强,但是他们的逆反心理非常强烈,总喜欢听夸赞之词,对那些逆耳忠言十分反感。对于这些学生,我们不能采用简单的压制的办法强迫他们去学习。相反的,我们可以借鉴大禹治水的经验,用疏导的方法,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比如我们班的一位李姓学生,就是一位爱说爱笑爱犯错的学生,她非常聪明但不用功学习。一开始我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每次犯错误我都非常严厉的批评她,我还先后对她进行了四次较长时间的思想工作,肯定她身上的多处优点并大加赞扬,鼓励她努力学习等等。但是每次批评都不怎么奏效,四次思想工作的效果也一次不如一次。以至于后来,我再批评她时觉得无话可说。

正在我无奈之际,学校召开了第45届运动会。运动会上,李同学在女子100米短跑项目中轻松夺冠,又在女子4*1项目中发挥出色,使我班女子4*1以预赛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在女子4*4的比赛中,我班的第二棒选手出现失误,连摔两跤,我们的成绩一下子由小组第一变成小组倒第一。后来,虽然第三棒选手连超4人,但是小组第一已经落下我们几十米远了。在这种情况下,第四棒选手李同学拼尽全力,最终以领先第二名10多米的成绩夺得小组第一。由于努力过度,腿部肌肉拉伤,撞线以后,李同学当时就昏了过去。学生们流着泪把她送到医务室。没想到,第二天,她又拖着伤腿参加了女子4*1的决赛,并且表现突出,使我班代表队以绝对的优势获得该项冠军。全班学生都受到了极大鼓舞。运动会结束后,我在班里召开了一个短小的总结会。我把李同学请到讲台上,对她的表现大加赞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尤其是男同学向李同学学习,学习她那种奋力拼搏的精神。

而且我还说:“其实,李同学不仅仅是我们班的体育明星,学习上她也是一员骁将,只是她不愿表现出来而已。不过我想,作为我们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258的明星,不应该只是体育好,作为学生,还应该在学习上也是冠军,那才是我们大家真正崇拜的偶像。李同学,如果你能拿出一点点天赋,拿出你赛场上那股杀气和霸气,拿出你不得冠军誓不罢休的韧性,相信,你很快就会成为我们班乃至整个学校的一颗明星。李同学,你愿意把你的天赋拿出一点来,和同学们分享你的幸福快乐吗?”李同学听到这里表情非常不自然,略微迟疑了一下说:“行,不过,我的学习成绩太差了,我试试看吧!”全班马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散会后,她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知道您是在和我叫板,我一定会用最大的努力去学习,不为别的,就为了您那句话。”从那以后,我每天都能看到晓华刻苦学习的影子,有好几次甚至连晚饭都不吃,班内小测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从晓华的变化,我深深的体会到一点,那就是:对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是强迫还是引导,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关键在于找准时机、语中要害,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有热情,有信心,计划周密,措施得当,后进生是一定可以转化为先进生的。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十三

与小学生谈如何利用课内外语文学习写好作

文章是交流思想、表达情意的方式之一,而作文练习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我们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学会写作文。小学生作文时,要求写“自己”,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如何写好小学生作文,前人总结了许多方法,如多读多看,多积累,多感悟,多练笔等等。这些方法虽然很不错,但在紧张的课程和作业的压力下,再做到这几个“多”,谈何容易!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语文学习,为什么不把作文训练与日常的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呢,这样效果不是会更好吗?基于这一点,我向同学们提出写好作文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单元整体学习的意识。

现行语文课本都是按单元安排学习内容的,每个单元一个主题,由导语、课例、语文园地(含一次作文练习)三部分组成。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同一单元的这些内容是紧密相连的,都是在为单元最后的习作做准备。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描写一处景物。单元开头导语是这样讲的:“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同时激发了我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为该单元的学习指明方向,奠定了习作的情感基础。单元内的讲读课文《桂林山水》、《记金华双龙洞》,令我们欣赏了祖国的河山之美,陶冶了情操,让我们学习了作者怎样用优美词句言情达意,为习作训练提供了方法指导。口语交际“走,我们去春游”,又为本次作文做好了内容铺垫。因此,我们在学习时,通览整个单元内容,心中有思想、有目的地去学、去做,单元最后的作文任务完成起来就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了。

二、上好语文课,在课堂上学方法、悟方法。

上好语文课与写作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因为语文课上老师讲的每一篇课文,如鲁迅的《少年闰土》,托尔斯泰的《穷人》,叶圣陶的《记金华双龙洞》,老舍的《养花》、《猫》、《草原》,巴金的《海上日出》,还有其他人写的《再见了,亲人》、《触摸春天》等等,都是精挑细选出的范作,每篇文章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老师在上课时把这些经典文章给我们做解剖务析: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这词好在哪里等等。实际上,老师是在教我们作文的方法,我们在课上一定要认真学习,用心领悟。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先总写对故乡杨梅的喜爱,再抓住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进行分写。分写部分写出了作者留心观察杨梅的顺序,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还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静态的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成熟的动态过程;不仅用眼看,而且还用手摸、用嘴尝等。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学会了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使我们融会贯通地观察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再比如,老舍的《猫》中,作者对猫的喜爱跃然纸上:“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个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段文章语言质朴、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真挚朴实的情感。在语文课上学习这样的好文章,既要掌握写作方法,又要熟读成诵,积累词汇与经典句子,使其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作文,自然会用上。语文课本中收录的都是精品文章.学好课本上文章,我们会一通百通,走的是一条捷径。

三、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积累、体验。

1.走人生活,多实践、多体验。

一”,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事情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了,二就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还有的相对有点差别,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我们缺少生活!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在生活中接受教育、碍到启发、增长知识,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真挚,激起挥毫倾吐的欲望。

2.根据单元主题,多读、多看、多积累。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战争与和平》,该单元的习作内容为:观察一张日本侵华时坐在废墟上哭泣的小男孩照片,然后作文。要求联系照片里的人和景,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感受真实。虽然该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为战争题材,但完成习作仅此远远不够!因为抗日战争离我们太远。要像导语中说的那样,集中这段时间,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或网上浏览,更多地了解抗日战争中的故事,了解抗日战争期间孩子们的生活。这样,我们才能走进照片中的故事,写出得心应手的文章。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语言和文化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精度和泛读相结合,才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

3.认真完成好老师布置的弹性作业。

弹性作业是有别于“这个字写五遍”、“将这段话背下来”等要求死板僵硬的作业。如老师建议同学们写日记,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老师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搜集酌内容可多可少:语文课上口语交际,你可能夸夸其谈,也可能静听旁人发言……但殊不知,完成这些弹性作业正是我们提升写作能力的有力时机!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有写日记的习惯非常好,一定要坚持;不爱写的,也鼓励及时简单}己下生活中的真实感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在参与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又能涉猎其他伙伴许多鲜活的见解,我们有何理由在口语交际课上无语呢?认真做好弹性作业,将会让我们作文时“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以上几点建议,仅供同学们参考,可能并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真是希望同学们自己悟出一套写作文的方法,走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练就生花妙笔,写出好文章。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十四

从心理学角度讲,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发展存在剥离性,也就是说二者发展并不协调,也没有相对有机的有序结构。智力的不协调就会直接导致心理结构的不协调,所以学困生都是缺乏求知欲及好胜心,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系统功能的紊乱与缺陷[1]。

2.1缺乏自信:

在实际情况中,学困生在学校中会受到歧视,以及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此种情况就使得学生越来越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进而产生自卑,慢慢的失去学习的动力,最终导致学习越来越差,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2逆反心理严重:

逆反心理是学困生的一大极端心理表现,所表现出的行为就是破坏、恶作剧、欺负同学,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这种通过暴力发泄寻求心理平衡的逆反心理行为可能因为年龄较小而被家长及教师纵容和忽视。

2.3自制力比较差:

学习不好的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由于自身的自制力比较差,所以常常半途而废,有的学生甚至是寻找捷径,利用一些小聪明来解决问题,比如说找同学抄答案等,导致学习困难越来越多,成绩一再下降。

2.4缺乏与人情感交流:

学困生往往在现实中存在失落感,无法找到自我,这就造成了他们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的心境。由于他们不愿意向别人展露别人的内心世界,也造成了教师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无法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与对学习的兴趣。

2.5厌学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家长的安慰,从而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还有的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轻言放弃,从而导致困难越来越多,最终想要解决问题却发现无从下手。

2.6意志薄弱:

厌学心理就为学困生带来了上进心不足和意志薄弱的心态,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周围同学可能存在的鄙夷目光会一直成为学困生心头驱之不散的阴影,这种越积越深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注意力越来越无法集中,长此以往对学习对生活就失去了斗志,这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挫败感,一遇到困难就产生主动放弃的想法,变得不思进取[2]。

3.1转变对学困生的教育观念:

传统小学教育对学困生的教育理念过于强硬,诸如教师对学困生的讽刺、体罚甚至校方的停课和开除学籍等处理方法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这本身与素质教育也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希望从学困生的心理层面解决他们的问题,就应该首先转化教育观念,从落实德育工作入手来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化提升,这也是校方教育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从心理特征发掘学生的潜能固然重要,但也要承认他们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在学校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2增加对学困生的心理投资。

3.2.1感情投资:教师对学困生的理解要多于其他学生,这种感情投资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的`、发自内心的、像朋友般的倾注感情。学困生对同学和老师普遍存在戒备心理,这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并不是出于帮助他们而对他们好。

3.2.2实践体验投资:学困生之所以会自卑,甚至是自暴自弃,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成功的体验,这从心理学思维理解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帮助学困生增强信心。所以某些学校目前就组织了诸如“假日夏令营”的活动,教师会在活动中让学困生扮演记者的身份来采访街边行人关于随地乱扔垃圾及环境保护等问题的个人看法,每当学困生能够成功采访到一个行人并被得到认可时,他们的自信心与热情就会逐渐高涨,这就是一种成功体验[3]。

3.3增加与学困生的交流机会:

针对于学困生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差的问题,可以为学困生建立心理辅导站,开设心理课程来疏导和点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健康的人格。另外,也可以开设家长学校,通过校方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来了解学困生所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学困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增加与学困生之间的个体沟通,或者在集体活动中多给学困生发言表达的机会,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逐渐化解他们较为封闭的心理屏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学习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应该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心理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特殊学生转化论文篇十五

21、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方,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23、对事业奋力进取,对结果平常对待。

24、孤灯破夜鬓发霜,春蚕伏案桃李香。

25、教育根植于爱,爱能创造奇迹。

26、明确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优化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27、责任源于爱,诚信化于行。

28、以心中的爱点燃每一位学生求知的火焰。

29、创新始于积累,积累始于足下。

30、深化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31、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32、爱校、爱生是我们职责。

33、忠贞为教款款意,尽瘁爱生耿耿心。

34、敬业是一种态度,精业是一种本领。

35、功在勤政,威在律己。

36、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37、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38、学习,让我们拥有一颗充实的心。

39、师规只管孩子眼前,师爱却影响孩子一生。

40、要竭力做好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