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6:44:21 页码:11
2023年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汇总13篇)
2023-11-21 16:44:21    小编:ZTFB

良好的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有条理地进行组织和表述。下面是一些来自各个领域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一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50以前的奴隶社会。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是人民大众创造的舞蹈,是传统舞蹈的延伸,是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涌现了许多文化广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广场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期,广场舞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成为当前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随处可见广场舞爱好者,已然成为社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能够有效地调节人们的情绪、生活和人际关系,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广场舞。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对广场舞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使其更具现代舞和地域特色,被更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广场舞已然成为当前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深深地植根在人们的生活中,让人们在舞动中强身健体,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广场舞的特点。

当下广场舞可谓是最火热的业余活动,人们在早晚出门时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广场舞活动。相较其他活动方式而言,广场舞具有集体性、娱乐性、自由性、自发性的特点,是群众参与性活动。人们在进行广场舞活动时,表演场地与围观群众是相通的,群众也可以自行参与其中,以集体舞蹈形式呈现在人民面前。民众多选择欢快的音乐,让人们在舞蹈和音乐的感染下放松身心,赶走一天的疲倦和不良情绪。广场舞多是民众自发组织的,自掏腰包购买设备,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意愿选择活动的地点和时间。广场舞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地方的人,风俗习惯、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其广场舞也有相应的差异。广场舞没有任何的功利性色彩,是民众为了自娱开展的活动,人们在参与中感受舞蹈的魅力,彼此交流感情,宣泄情感,观赏者也可以得到精神享受,从某种程度上讲,广场舞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人们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广场舞的作用。

广场舞是体育锻炼的一种形式,人们在进行日常锻炼时不仅能够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消化,消除不良情绪,还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愉悦身心,锻炼人们的记忆力,具有健身、健心、健腦、健美等多项作用。此外,开展广场舞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交友娱乐,在活动参与中人们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感受舞蹈的魅力和乐趣,对于提高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愉悦心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村开展广场舞活动,能够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广场舞是一个群众性活动,它具有娱乐和健身的双重功能,是不同民众的组合。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见解都不尽相同,开展广场舞活动,为人们提供一个文化传播的场所,丰富民众的业余生活,一改过去农村群众业余生活枯燥乏味的状况,便于民众在休闲娱乐时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效地减少隔阂和矛盾。便于民众彼此学习,共同进步,陶冶情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群众文化奠定基础。

在农村开展广场舞活动,能够加快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多的要求,希望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发重视群众文化的建设,由于广场舞活动没有什么门槛,普及范围较广,可以借助广场舞这一平台进行文化建设,引导民众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也可以在活动中传递国家的方针政策,对民众进行讲解,加深民众的认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人们的修养和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便于人民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提高整个农村的文化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文化建设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将广场舞作为该工作的突破口,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境界,充分发挥广场舞的独特魅力,唤起民众的活力,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推动文化建设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2]徐国科.探讨乡村广场舞的兴盛对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作用[j].中华民族博览,2016(08).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二

广场舞对于全面健身意义重大,为了规范广场舞的建设与发展,为了推动全面健身观念的普及,必须注重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升全面健身的水平,不断丰富广场舞的形式,使得广场舞真正成为人们喜闻乐见,愿意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3.1通过教学指导提升广场舞的覆盖面。

在当前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广场舞的练习者众多,政府部门也大力提倡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但在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等,农村妇女及老年人尚没有真正参与到广场舞的练习中来。为了提升广场舞的覆盖面,为了有效地普及广场舞的活跃范围,必须注重农村、偏远山区的广场舞的练习。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为这些偏远山区、农村地区的广场舞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派遣专业的舞蹈教师,协同乡镇文化干部,深入农村地区,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支持,教授他们广场舞的舞步,激发农民朋友参与广场舞的热情。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利用节假日、周末等时间,组织城市广场舞民间团体深入农村地区,在交流与比赛中,给广大农民朋友送出欢乐。

3.2发挥地域优势,创造精品舞蹈。

广场舞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在广场舞的推广过程中,必须着重依托于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以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基础,不断丰富广场舞的内涵,不断提升广场舞的品质。一方面,在全民健身群众文化的开展中,应该以人们乐于接受的广场舞为载体,充分挖掘本地文化的内涵,将本地的民族舞蹈、民族服装等融入广场舞中,提升广场舞的贴近性和地域性。另一方面,在全面健身群众文化的开展过程中,还必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坚持“以舞会友”,借助于媒体的宣传造势等,扩大广场舞的知名度,打造属于本地特色的精品广场舞。

3.3借助于网络平台,鼓励和支持原创。

全面健身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还必须有赖于网络平台,特别是在当前网络发展大行其道的今天,广场舞作为全国普及的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借助于网络平台,可以充分扩大影响力。一方面,将优秀的广场舞通过录播的形式,上传至主流网络空间,以此来扩大广场舞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在广场舞的推广过程中,还必须加大力度,不断支持原创,不断支持创新,鼓励个人编舞创新,支持原创型广场舞。

4结语。

全民健身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广场舞作为全民健身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必须不断提升广场舞的覆盖面和认知度,为广场舞搭建良好完善的平台,努力结合地域文化的优势,打造精品广场舞,创造原创性广场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弘扬全民健身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月照.社区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健身秧歌条件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0(16).

[2]王荣红.浅析广场舞的发展及定位[j].大众文艺,2011(13).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三

杨店乡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1.2项目主管部门:1.3建设性质:1.4建设地点:

附件:1、杨店乡灵官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示意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杨店乡灵官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1.2项目主管部门:杨店乡人民政府1.3建设性质:新建1.4建设地点:杨店乡灵官村1.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杨店乡灵官村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广场,建设面积约为1460㎡。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文化活动广场预计总投资54.48万元。场地平整3.57万元,广场活动场地硬化11.55万元,宣传专栏4.10元,活动台10.00万元,文化体育休闲设施10.80万元,灯光照明4.15万元、农村文化书屋10.30万元。所需资金来源:市财政补助35.48万元、县财政匹配19.00万元。

1.7建设目标:

本项目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组织实施,建成集文化、健身、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广场。

1.8项目执行单位:杨店乡灵官村村民委员会1.9项目提出理由及过程: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乡的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群众性文体活动无法开展,满足不了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这种现状与新农村建设要求极不协调,为此加强我乡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第二章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区村情概况。

杨店乡灵官村地处两当县东部,距离县城13公里处,是创建省市县“联村联户”的示范村,全村辖5个村民组,173户,547人,耕地面积2718亩。村党支部有党员24名。农村经济主要以小麦、玉米及其他小农作物为主。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科技示范园基地200亩;农民人均收入达4200元以上。两年来,杨店乡灵官村依靠联村单位的物资、资金及技术扶持,充分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改变家家户户人居环境的同时,全方位对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先后完成了全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和通村路硬化工程建设项目及群众巷道及院落硬化工程项目建设、旧危房改造项目工程,全村群众个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联村联户项目的实施、村庄面貌有了极大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农民群众思想意识极大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得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村容整洁、道路畅通,农民物质文化增强。可是灵官村群众休闲娱乐无基本的活动场所及文体活动设施,日常的文化管理业务工作都难于正常开展,其它各种集体性、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更是无法正常组织开展,一直以来大型的文体活动都是借助于学校进行开展,这就制约了灵官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适应不了新形式下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综合文化广场,各种文体活动设施配套完善齐全,对推动灵官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灵官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章建设内容及规划。

3.1执行依据。

本项目按照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并结合实际进行确定,主要规划建设广场活动场地、宣传专栏、文化活动舞台、文化体育休闲健身、灯光照明及绿化美化等设施。

3.2建设规模及内容杨店乡灵官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工程规模和标准如下:(一)建设规模:建设面积为1460㎡。

4、配备场地灯光照明、太阳能路灯、音响等设备;5、巩固广场护坡。

6、演艺台84m2(7米×12米)7、绿化带。

泸溪县xx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五年六月。

一、项目概况。

2、编制方案:xx乡人民政府。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期限:2015年。

5、实施单位:梁家潭村。

二、基本情况。

xx乡系少数民族聚居乡,位于泸溪县北部,距县城42公里,全乡总面积88平方公里,9个村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705人,是苗族、土家族聚居地,也是泸溪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最集中、保持最完整的乡镇。有“三月三挑葱节”、“六月六祭祖节”、“七月九情人节”、“九月九思亲节”、“十月跳香节”五大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祖节”。“六月六”本是纪念土家族先民覃后王的日子,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逐渐演变成梁家潭村所有村民的重大节日。每年活动举行时均会吸引来自本乡本土的群众参与、周边乡镇的群众,州、县有关部门及新闻媒体的朋友前来庆贺和报道这一盛大节日,为改善和融洽我乡群众同周边乡镇的关系,创造和睦邻友好,稳定周边环境提供了保障,同时为宣传和推介我乡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创造了条件。目前该乡没有一处像样的文化场所,严重影响了老百姓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xx乡一直以来,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缺乏农村村级公共服务场所,民族节日活动和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都是借助于学校的操场进行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两级文化事业的繁荣,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严重阻碍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强我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势在必行。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满足乡、村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民俗文化广场将成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与载体。采取建设民俗文化广场的形式,使文化融为一体,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福利。广场的文艺演出、健身活动和体育活动将促进和推动农村文化的建设。农村文化广场成为农民活跃地方文化的舞台,成为现代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大舞台。乡镇广场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民族特色文化现象。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民俗文化广场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二)文化广场是企业参与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民俗文化广场的建设可以配合乡镇农贸市场建设进行招商引资,广泛引进对苗族数纱等民族文化产品有兴趣的企业,在文化广场旁边建设民俗文化传承所,既可以展示当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又可以为当地居民创造收益,充分推介与保护“数纱”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为全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的连续与持久,又形成了乡村良好的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是展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创造作用,因为它可塑造和优化大众的群体文化人格。乡镇广场文化是当代新农村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新农村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四)农村居民生活中共同的文明乐园。

新农村广场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遍布乡镇村落,联系着千家万户,无论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或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都是广场文化的“生力军”。影响着亿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焕发农民的精神,陶冶群众的性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的需求。乡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色彩和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

方案一:广场文化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x中全会精神,促进我县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丰富和活跃全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于20xx年5月至10月,举办西丰县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xx届x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本着”大家办、大家唱、大家乐”的原则,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推动我县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活动内容。

1.北山广场文艺演出。结合建党91周年、建军85周年、建国63周年等纪念活动,在北山广场开展主题广场文艺演出活动15场(参演单位名单附后,每个单位独立完成1场)。

2.各乡(镇)文化广场文艺演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每个乡(镇)至少演出1场(参加北山广场演出的乡镇,视为完成农村广场演出任务)。

3.社区广场文艺演出。以”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为主题,每个社区至少演出1场。

三、方法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3月25日-4月10日)。印发方案,组织成员单位、演出单位、赞助单位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活动方案。

2.节目编演阶段(4月11日-9月13日)。参演单位明确分管领导、工作人员,策划、编排、演出节目,做好舞台美术设计,落实灯光音响。

3.总结评比阶段(9月7日-9月13日)。组织评委对演出节目进行评比,举办颁奖文艺晚会,并对获奖单位和节目进行表彰。

四、活动要求。

1.各参演单位要积极参与演出活动,节目要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健康向上,突出地方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形式丰富多彩,提倡自编自演,力推新人新作。

2.各参演单位要制定演出方案,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4月29日前将演出方案,相关人员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报送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年终精神文明检查验收时对参演单位予以加分。

3.演出时间原则上按规定时间进行,如需变更须经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同意,每场演出时间控制在90-120分钟。

4.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县委宣传部和县文体局要做好活动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市政部门、供电部门、农电部门要确保演出正常用电;公安部门要维持好演出现场秩序;广电部门要搞好舆论宣传,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5.除活动组委会指定的15个单位外,鼓励和号召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民营企业参演,且有评选先进和加分的同等资格。

五、奖励方法。

县表彰优秀组织奖5个,组织奖8个,节目金奖10个,节目银奖20个。并推荐15个北山广场优秀节目、3个农村广场优秀节目、2个社区优秀节目参加市第七届城乡广场文化活动大赛调演并给予表彰。

六、组织领导。

广场文化活动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体局、县广电局承办,相关单位组织参演。为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西丰县年广场文化活动组委会:

主任:xxx。

副主任:xxx。

成员:xxx。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体局。

主任:xxx。

副主任:xxx。

成员:县文体局业务股工作人员。

县文化馆辅导股工作人员。

方案二:广场文化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营造建设”文明和谐优美开放”的现代化强镇创新氛围,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陶冶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广场文化活动阵地,广泛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创建”和谐乡村”为主题,坚持”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活动原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品位和素质,展现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二、活动安排。

(一)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街道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创建文明新前、构建和谐家园”广场文化活动主题,以各文化广场,街道文化室为基础活动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达到每天有经常性活动,每月有一次较大型的广场文化活动,并要求每个广场文化活动点有专人负责,长期组织开展社会文化活动。

(二)继续开展特色文化广场创建活动。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继续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文化广场,在”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期间,组织广大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将文化广场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三)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活动期间,街道要组织、协调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依托驻地单位,资源共享,开展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三、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大力开展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营造健康、文明、创新的文化氛围,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优美开放”的现代化强街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各负责部门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策划,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工作量大,参与人数多,在活动期间各镇要认真组织,分工明确,各负其职,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好广场文化活动,要制定出安全防范措施报公安部门,确保人民群众更安全地参与活动,充分享受文化活动带来的乐趣。

方案三:广场文化活动方案。

根据全县年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方案的要求,经请示县委同意,县直机关党工委以建党91周年为契机,举办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地点:6月30日上午8点;地点*******。

二、活动安排。

1、预备党员集体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2、体育表演赛:项目-拔河。

3、庆”七一”歌舞表演。

三、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协调配合。支部书记要亲自带领本单位全体职工参加,按座位图站位,要管好自己的人,做到善始善终,表现不好和出现问题的单位在《机关作风落实年工作简报》中通报批评。

2、年发展的预备党员必须全部参加宣誓,不参加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每个党(总)支部出2名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各支部要将老党员名单于6月23日前电话报党工委);每名新老党员都要佩带党徽;着装要求:白衬衫、深色裤子、黑色皮鞋、扎领带。

3、拔河参赛队要求:男10人、女4人,领队1人。比赛设物质奖励,采取淘汰赛,取前4名,参赛队领队要在6月28日7点50前到演出舞台前抽签。参加拔河比赛的单位要将领队和运动员名单于6月23日前报党工委(运动员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4、党工委统一制作了队牌,各支部要于6月28日7点50前指定一人到博览城演出舞台处领取、签到并站好位。

方案四:广场文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展示行业特色、弘扬阿荣精神为主题,以广场为载体,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各单位自编、自演、自筹经费、文化部门指导为主,弘扬主旋律,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大旗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活动安排。

阿荣之夏广场系列文化活动于5月1日开始,计划时间近5个月,具体安排下列活动:。

1、阿荣之夏大舞台演出活动:5月-10月间的每周五晚七时开始,计划演出20场,如遇天气变化,活动将择日举行(具体活动安排及承办单位、责任人见附表)。

2、儿童公园主题活动:团旗委、教育局负责在儿童公园开展系列活动(活动名称自定),充分发挥儿童公园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将公园真正变成儿童的乐园。制定活动方案,并报旗委宣传部。

3、阿荣之夏电影广场活动:文体广电局负责组织旗电影公司每月安排2场露天电影(周六晚上),共演出10场,具体时间由文体广电局负责安排,并将安排意见报旗委宣传部。

4、阿荣之夏全民健身活动:在巩固广场舞、大秧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同时,启动健身舞、韵律操等适合青年特点、具有时代特色的健身活动。文体广电局负责健身操(舞)的培训工作;教育局负责组织镇内中小学生进行排练,并在适当时候组织汇报演出;老年体协要利用丁香园开展秧歌、广场舞的周末健身活动,力争使那吉镇形成老中青结合、传统、特色和现代相衔接的全民健身活动场面。

三、活动要求。

1、此次广场文化系列活动是文化大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那吉镇小城镇品位的一项重要举措。活动总体由旗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旗文体广电局负责具体落实,那吉镇、公安局配合完成活动场地、维持秩序等项工作任务,确保广场系列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2、活动的各承办单位可单独承办也可联合其他未承办的单位联合承办,没列入承办活动的单位,也可通过申请承办。各活动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活动有效落实,并取得预期效果。

3、此项活动的完成情况,将作为实施文化大旗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年终考核时予以兑现。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推出精品,将举办专场颁奖晚会,并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根据县文广局的具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开展好我乡各项文体活动,把农村“三项”活动组织好,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文娱活动,使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经我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结合我乡实际2015年度“三项活动”安排如下:

一、精心组织,加强服务,提高演出、放映质量。

乡政府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农村文化活动领导小组,一是集中组织县赣剧团、各业余剧团来我乡进行贴近实际的文艺演出,确保演出质量,使群众满意;二是积极组织电影放映工作,精心组织,不漏场次;同时与各村签订演出(放映)安全责任状,防止群殴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发生,切实把农村文化活动顺利开展,让农村群众享受文化惠民政策的娱乐大餐。

二、结合实际,精心谋划,积极组织实施我乡文化自办项目活动。

2、“庆国庆”腰鼓、军鼓大赛。活动地点:乡政府,活动时间:2015年10月1日,参加人员:各村委会腰鼓队、军鼓队,参加人数:150人,经费支出共计9800元,详见附表1。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持续、有效、扎实推进xxxx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依据xxxx县2016—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典型引路、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现制定2016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城乡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建设“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新xxxx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2016年全力抓好36个示范村建设,其中:县级以上重点示范村12个,示范村12个,巩固提高村12个。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其他技能。

(三)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以上,且具有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地震能力,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达到全覆盖,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90%以上。逐步扩大农村绿化面积,建设美丽新农村。

(四)村庄建设有序整洁。合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村间街道实现硬化、美化、绿化、新化、净化、亮化等,建有基本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五)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80%以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和谐、制度健全,“双高双普”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完备的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图书室及健身设施。

三、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节约土地、完善功能、方便群众、超前发展”原则,按照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及旧村改造规划,切实增强规划连续性、权威性、严肃性和实用性。(牵头单位:住建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住建局、新农办、农林局、发改局、国土局、环保局)。

(二)引领发展产业。根据各示范村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猕猴桃产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手工布艺等一批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村一品”彰显特色,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新农办、财政局、发改局、畜牧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发办、科技局)。

(三)建设完善阵地。阵地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强基础、促发展、壮实力、构和谐的重要载体。2016年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完成村级两委会阵地建设任务。(牵头单位:组织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纪检委、组织部、新农办、住建局、民政局、国土局、财政局、审计局)。

(四)建设文化广场。以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2016年全面建成15个示范村文化广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其作用。(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财政局、国土局、文广局)。

(五)强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达标,实现“六化”和“六个一”的目标,“六化”即:道路硬化,边沟围墙一体化,村道路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文化活动经常化。“六个一”即: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有一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有一个幼儿园,有一个休闲健身场所,有一个便民超市,有一个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发改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发办、国土局、电力局、卫生局、教育局)。

(六)整治村容村貌。结合“四城联创”目标,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入户工程,积极实施“五化”、“一池四改”、“绿色家园”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实现村庄美、环境好,辐射带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城管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创建办、农工部、民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交通局、财政局)。

(七)强化技能培训。按照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因村、因人、因时而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期分批进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和乡土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对猕猴桃产业和手工布艺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一户一策”、“一人一技”,提高广大农民实用技能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人社局、畜牧局、科技局、农发办、财政局、教育局、科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校、教育局、工商联)。

(八)创建学习型村镇。按照《创建学习型村镇实施方案》要求,以“一镇两村”示范点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管理功能,加强指导、强化落实,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新农办、信息办、广播电视台、妇联、团县委)。

(九)提高农民素质。利用春节、农村古庙会、夏日纳凉晚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按照“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对全县12个重点示范村进行精神文明户创选评活动,对评选出的“十佳好公婆、好媳妇、十大孝子”进行表彰。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身边好人好事和见义勇为等行为宣传报道,加大群防群控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牵头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文明办、计生局、广播电视台、信息办、团县委、妇联、信访局、文广局)。

四、实施步骤。

(一)规划准备阶段(2016年1月1日—3月31日)。按照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工作实际,做好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同时做好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选址、村庄建设、旧村改造、产业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各个项目的前期资金筹措等工作。特别要做好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期的土地流转、规划、苗木购置、栽植及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以及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4月1日—11月10日)。具体实施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是推进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建设,积极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发展“一村一品”。要根据农时气候及猕猴桃生长特点,及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结合“三夏、三秋四禁止”活动,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确保乡村环境卫生取得明显成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6年11月11日—12月31日)。对新农村建设2016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和考核验收总结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继续采取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各镇(中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包抓机制。牵头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责任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各级干部要带头宣讲新农村建设理论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美丽新农村、新风貌、新农民、新科技、新政策等。及时推广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融入新农村,丰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三)加大投入,增强后劲。县上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部门帮扶、项目捆绑”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阵地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涉农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市涉农项目和补助资金,重点向示范村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引导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夯实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逐步缩小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同时,要严格按照《xxxx县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xxxx县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类规划设计指标完成情况,工程项目完成情况,投入情况等全面进行考核。

(四)合力共建,齐抓共管。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地缘、亲缘、人缘等关系,组织引导全县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企业帮扶,增强村企之间的联系,共同发展实现双赢。通过“同乡联谊”活动,吸引县外能人回乡投资建设,为家乡做贡献。邀请曾在我县工作过的领导干部回乡视察指导,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帮扶单位与镇(中心)、村的联系,充分调动帮扶单位和包村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五)明确主体,发挥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谁投资谁受益等奖补政策,调动农民群众自己投入发展产业、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对于村内集体公益项目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坚决杜绝村集体举债搞建设,倡导农民办好自己的事,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六)示范引领,树立典型。县、镇(中心)、村都要着力培养和选好各类典型,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以典型示范、典型带动促进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

(七)加大督查,严格奖惩。将新农村建设纳入镇(中心)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全年新农村建设成绩突出的镇(中心)进行表彰,考核排名最后一位的镇(中心),全县通报批评,电视曝光。对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排在最后一名的镇(中心)给予经济处罚,由纪委、组织部对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按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对帮扶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成效显著的包扶单位,在次年农业农村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全街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街道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村容村貌建设、村风民俗建设、乡村道德建设、生活方式建设、平安村庄建设、文化惠民建设为重点,以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实现新发展为目标,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通过文明户、文明村以及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新形象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机制。

1、建立完善领导责任机制。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健全由街道宣传办牵头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站,各村要设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小组。

2、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加大涉农项目、政策、资金的调度和整合力度,设立”乡村文明行动”专项经费,做到”乡村文明行动”建设到哪里,相关政策、项目、资金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有效推进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

3、建立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对”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情况,加强日常通报、定期调度和督促检查,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街道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人员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各村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

三、主要任务。

一)抓载体,推进工作落实。

1、实施优化环境行动。以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的开展为契机,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搞好小城街道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全力实施”三清四改四通五化”工程,开展”七清七建”活动,推广”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着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2、实施农民素质提升行动。以更新观念、提升素质、改善生活为宗旨,以农村妇女为重点,组织实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计划,围绕农村”家居净化美化、伦理道德、文化娱乐、亲子教育、身心健康”等内容,通过组织宣讲团、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推动”乡村文明行动”、建设新农村新生活的骨干力量。

3、实施文明风尚普及行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利用文明一条街、科普宣传栏等阵地,通过组织评选”文明信用户”、”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身边好人”等道德模范典型评选活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深化道德实践活动,倡树良好的社会风尚。

4、实施文化惠民行动。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户户通、乡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设施村村有”工程,推动每个行政村建立面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一院多用”的农村文化大院,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形成多样、便民、共享的乡村特色文化服务新体系。

5、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加大力度建设覆盖面广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完善基础设施,开展诵读经典、特长教育、益智于乐等特色活动,做到学生高兴、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各行政村文化大院要在放学、节假日期间向学生开放。

6、完善农村宣传教育阵地设施。力争村村建有宣传栏、阅报栏、文化墙。宣传栏、阅报栏设置要相对集中、位置恰当、美观耐用;宣传内容要常换常新、紧跟形势、贴近群众需求,宣传标语口号要规范、易懂、易记,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二)抓典型,推动示范引导。

依据现阶段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推广成功经验做法,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同时,对工作基础好、工作进展快的村要以村所在地、公路沿线、旅游风景区周边村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文明村片区。对基础差的难点村、薄弱村要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资金、物资、人才支持力度,集中攻坚,强力突破,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

三)抓共建,整合各方资源。

1、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组织各类文明单位与薄弱村结对,帮助整修村庄道路、建设文化设施、培养乡土人才。

3、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利用区委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职”第一书记”的有利时机,组织带领农村群众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

四)抓宣传,形成社会热潮。

编发”乡村文明行动”相关内容工作简报,开辟”乡村文明行动”专栏、专题,大力宣传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重要意义、标准要求、成功经验,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制作印发一批”乡村文明行动”宣传画,刷制一批宣传标语,营造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浓厚宣传氛围。根据省、市、区安排部署,积极参与“乡村文明行动”好新闻作品评选宣传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新闻稿件、视听作品、媒体栏目(专题)和公益广告。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以及微博、博客、论坛等新媒体,拓展舆论宣传的途径和渠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乡村文明行动”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我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把”乡村文明行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行政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突出塑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拓展新阵地、建设新文化等重点内容,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力争到年底,达到生态文明乡镇标准,其中全乡20%以上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

二、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

(一)推进村容整治。

1、实施村庄净化工程。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在科学规划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主干道沿线、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和偏远村庄等实际情况,分类别确定整治内容和标准。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活动,集中清理”三堆”,同时逐年加大环卫投入,支持搞好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保洁队伍建设,力争年内全部建立环卫一体化长效运行机制。各村配齐专兼职的保洁队伍。(责任单位:乡城建办、各自然村)。

2、实施村庄绿化工程。认真落实”三网”绿化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干线路域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绿化和示范片区绿化。积极推进村庄庭院绿化创优活动。发展村片林和环村林带,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绿化庭院,人均树木10株以上。开展乡村公路、连接村庄道路以及河流、渠道的绿化工作,绿化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乡林业站)。

3、实施村庄硬化工程。继续推进”村村通”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畅通水平。加大公路交通升级改造力度,启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县道、乡道好路率均在85%以上,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责任单位:乡城建办)。

4、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工程,村庄主要街道都设有路灯,亮灯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乡综治办、供电站)。

5、完善村庄规划。结合旧村改造、撤村并点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强化农房建设规划和指导,重点治理乱搭乱建等行为,继续搞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责任单位:乡城建办、国土资源所)。

(二)改善生态环境。

1、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集中扶持农村推广实施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鼓励农户使用节柴灶、节能电器。加大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力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不使用禁用农药,配方施肥、有机肥、生物肥、生物农药及综合防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强化源头治理,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建立农药生产经营违法人员行业禁入制度。(责任单位:乡农业办、环保所、工商所)。

(三)培育优良习惯。

抓好”一池三改”。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加快改水改厕改灶进度,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人畜分离,集中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畜牧小区,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家居环境清洁美化,形成以农户为单元的生态良性循环。(责任单位:乡农业办、环保所)。

(四)倡树文明新风。

依托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道德讲堂”试点,培育道德讲师队伍,组织道德宣讲活动,巩固基层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抓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农村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村民道德评议和”身边好人”、”文明引马人”评选活动。继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文明集市、文针对农村各类困难群体需求,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扶贫帮困、便民服务、法律援助、创业培训、就业转移等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明村镇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农村社会风气整体好转。(责任单位:乡妇联、各管区)。

(五)促进社会和谐。

重点打击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打着宗教旗号的各种违法犯罪等活动,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村民自治联防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政法干警回原藉村挂任”村官”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社情民意、社会矛盾预警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预防和妥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责任单位:乡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

(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设施村村有”工程,维护农民群众文化权益。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每个行政村建立面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加强公益性上网场所建设与管理,完善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制定并落实相关文化惠民政策,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发挥农民业余文化队伍、农村文化中介组织的作用,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实施乡土文化品牌战略,发掘农村优秀文化资源,注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责任单位:乡文化站)。

三、有关要求。

(一)搞好协调联动。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整合各部门各方面的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等方式,吸引各部门的项目集中建设农村,各项服务向农村倾斜,形成资金、资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文明行动。

(二)坚持典型带动。搞好调查摸底,以农村社区为依托,确定创建试点片区和重点村,推出一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村和示范社区。及时总结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发挥示范村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镇各行政村提高创建水平,实现村村有新面貌、有新变化。

(三)强化督导考核。把”乡村文明行动”纳入单位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扎实、效果明显的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巩固乡村文明行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推广,指导面上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市文明委工作安排,现制定20xx年全市”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方案。

一、工作重点。

20xx年全市”乡村文明行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抓机制,夯实活动基础。一是建立完善领导责任机制。建立健全由各级文明委牵头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直各有关部门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联络员。县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乡镇成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站,村设立”乡村文明行动”指导员。二是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涉农项目、政策、资金的调度和整合力度,集中支持、重点投入,为”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有效推进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建立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情况的日常通报、定期调度和督促检查,将其纳入各级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纳入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活动,纳入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申报评审序列,凡活动开展不力、没有具体成效的不能进入文明县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行列。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四

农村文化活动广场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农村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休闲活动。在过去,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相对欠缺,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缺乏娱乐和休闲的场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文化需求的提高,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开始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兴建文化活动广场,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场所。

农村文化活动广场一般包括舞台、广场、休闲区、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舞台为居民提供了展示才艺的机会,吸引了很多居民参与到各类文艺演出中。广场是人们休闲、交流的地方,各类集体活动如庙会、农民画展等也在这里举行。休闲区提供了供人们休息、聊天、阅读的环境。篮球场和健身器材提供了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机会,使人们距离健康更近。

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出现让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可以在广场上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可以观赏到各类优秀的文艺表演。广场的存在也丰富了农村人们的休闲生活,提供了一个聚集人群的场所,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机会。此外,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设施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患病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尽管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管理不善,导致广场的设施无法正常使用。其次,一些农村居民也没有充分利用农村文化活动广场,他们对广场的存在和活动内容没有足够的认知,导致广场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广场在某些时间段可能会出现过于拥挤的情况,人们的活动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针对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议。首先,要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广场的认识度和积极参与度。最后,可以适当增加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和设施改善投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广场的吸引力和功能性。

总结:

通过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场所,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然而,农村文化活动广场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改进。只有充分发挥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作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才能为农村居民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五

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也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在无形当中促进了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广场舞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健身和娱乐方式来说,不仅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为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全面的力量支持。基于此,为了能够将广场舞的积极作用与文化内涵充分地发挥出来,笔者结合广场舞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广场舞的形式与艺术特点。

在无数个清晨或傍晚,我们都能够在各个社区空地、休闲广场以及公园中看到一支支广场舞队伍,他们跟随着节奏轻快且朗朗上口的广场舞曲轻盈地扭动着身体,这些广场舞参与者们无一不是神清气爽且面带笑容,给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且欢乐幸福的感受。广场舞在最近几年来快速发展成我国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健身项目,并且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通常情况下,广场舞都是由普通民众自发组织的,比较多见于小区内的空旷场地、公园以及广场等室外场所,广场舞的参与人数可多可少,并且不会受到年龄与舞蹈基础的限制,可以说是一种通俗易学且老少皆宜的休闲健身活动。此外,广场舞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比较丰富多变,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中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喜好来加入一些不同的舞蹈元素,例如腰鼓舞、健身操以及交际舞等。总的来说,广场舞正在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并且已经成为了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项目,对国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

二、广场舞的发展现状。

舞蹈是一项拥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艺术形式,在语言还尚未出现时,古时的人类就在运用舞蹈动作表达意愿和交流感情,并且通过舞蹈来庆祝一些值得高兴的事情。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人们的物质资源与精神生活已经变得愈发丰富,从而创造出了可供自己日常休闲与健身的广场舞蹈,让广场舞深深地扎根到了我国群众百姓的生活当中。如今,广场舞的艺术功能与表演形式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自从我国正式进入到改革开放阶段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国家的政府就一直在深入地开展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各个地方上的政府部门还相继修建了一些可供群众休闲放松的文化广场。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广场文化已经逐渐地演变成为了一种成熟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都开始去主动地加入到表现广场艺术的队伍当中。在最近几年来,随着“健身风潮”的掀起,广场文化也开始被逐渐地延伸到了农村地区,尤其是在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强化的今天,农村居民也开始将广场舞作为自己休闲放松和锻炼身体的首选。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大范围普及也对广场舞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优秀资源,人们可以在网络当中学习到最新的广场舞动作与技巧,从根本上提高了广场舞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2]。

广场舞在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首要作用即为让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与繁荣。广场舞作为一种十分简单且亲民化的艺术形式来说,不仅让我国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异常丰富多彩,而且还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由于广场舞本身具有着多元化与自娱性的特点,并且还不会受到舞蹈基础、服装道具、时间、基础设施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因此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工作与学习生活。除此之外,在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达到陶冶身心和增进社交的作用,更好地满足于现代人健身、娱乐、交友的精神生活需求。广场舞的快速发展集中化地表现出了我国群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方向,同时还为新时期背景中的群众文化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与文化元素。在广场舞的帮助之下,我国的群众文化同时还会带动起其他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各个地方上的政府部门与文化管理部门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对广场舞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并且还可以根据当地群众的反响来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广场舞文艺活动,通过此种方式来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建社工作的顺利开展[3]。

广场舞的快速发展与大范围普及促进了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爱好者们会在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中彼此关爱和沟通,继而让自己的精神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慰藉,在无形当中促进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与美好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拿出更多的精神和动力。由于广场舞的目的就是服务和娱乐大众,因此它所采用的也多是令普通百姓比较青睐的活动方式,在舞蹈歌曲与舞蹈动作的编排上也大多都比较贴近弘扬时代精神的主题,在其中蕴含了强劲的生命力与正能量。广场舞诸多的特点和优势有助于群众正确价值观念、社会观念以及人生观念的形成,通过最普通却最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来达到矫正群众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成功实现了振奋人心与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4]。

接触一些不良文化。广场舞活动则能够为普通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娱乐与休闲选择,让他们可以在集体的氛围内更好地体会由群众文化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各个地方上的文化场所也可以利用广场舞的编排优势,让群众的文化活动形式变得更加新颖有趣,在此基础之上表现出群众文化艺术的技巧水平。

四、对广场舞的相关建议。

(一)文化主管部门要提高对广场舞的重视。

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很多地区中的广场舞活动都在社区广场、空地以及公园等地点开设,政府与文化管理部门并没设置专门的文化活动场地,这种情况就严重影响到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日后的管理工作当中,各个地方上的文化主管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加强对广场舞活动的重视与规范化引导,文化主管干部应当切实地参与到由群众所自发组织的广场舞活动当中,深入且全面地了解群众在参与广场舞活动时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从根本上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社区要加强对广场舞的管理。

纵观广场舞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参与者大多都是中老年人群,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自发地组织广场舞活动。然而,由于参与人数越聚越多,广场舞活动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存在着一些不得不去重视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社区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工作职能,定期地举办一些符合本社区实际条件的广场舞交流活动,通过此种方式来宣传全民健身与终身运动的健康理念,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广场舞。

在开展广场舞活动的过程当中不难发现,很多广场舞组织中都存在着热爱舞蹈且拥有一定舞蹈功底的成员。各个地方上的社区与文化管理部门如果可以对这些成员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训,那么一定能够让广场舞活动开展得更加规范化与专业化。除此之外,广场舞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也要去不断地吸收和接纳一些新元素和舞蹈形式,根据当前的流行文化来改革广场舞内容,以此来增强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六

广场舞在社区中的广泛兴起,大大促进了社区体育文化生活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手段,广场舞对社区体育文化生活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2.1广场舞有助于繁荣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广场舞的广泛开展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为社居民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平台,成为社区居民茶余饭后重要的一项体育锻炼活动。广场舞由于属于群众自发性自娱自乐项目,其不受运动场地、时间、设施以及运动服饰等方面的影响,因此社区居民容易参与到该项目中,社区居民通过参与广场舞必然会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人们通过参与广场舞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弥补了人们情感的缺失。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居住多年连邻居姓什么都不知道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化,而广场舞运动则为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无论年龄、性别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广场舞,通过广场舞展现自我的价值,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机会。

2.2广场舞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只有大力发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而广场舞所产生的正面、积极地精神效益,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广场舞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它是将积极向上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通过愉快的旋律展现给社区居民,比如近些年所流行的《最炫民族风》广场舞,给人一种愉悦、振奋的精神,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无限向往。同时广场舞所营造的氛围有助于提升整个社区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因此社区通过广场舞会提升整个社区精神文明的构建,在全社区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2.3广场舞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建设需求,确保居民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体系。

社区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的前提就是要保证社区健康发展,在平时的生活中,由于人们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因此他们需要在社区中寻求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而广场舞由于其动作简单、舞姿优美适合于不同阶段的人群进行锻炼,人们通过参与广场舞会将平时工作中的各种压力释放出来,实现了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广场舞属于全面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全面为服务对象的,因此广场舞的开展能够满足各种不同人群的需求,实现了基本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迎合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

2.4广场舞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不仅包括陶冶人们的精神文化,而且还包括要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增强人们的体质。广场舞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其运动形式简单,更重要的是因为广场舞能够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一是广场舞有助于增加人体的骨密度,防止骨质增生。人们经常参与广场舞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有效的锻炼,刺激骨无机盐密度提升,抑制破骨细胞分泌;二是改善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三是提高记忆力,延缓衰老。

3推动广场舞运动开展的主要对策。

3.1普及广场舞健身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广场舞的认识。

广场舞属于新兴运动项目,其在社区中的普及率相对还不高,尤其是在社区年轻群体中的普及率不高,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区居民对广场舞的认识还不全面,认为广场舞属于退休人员的运动项目,不适合年轻人员,因此提升广场舞在社区中的普及率: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传统媒介工具,加强对广场舞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广场舞的认识水平,比如社区公共服务部门要与新闻媒体单位建立合作,开展专门宣传广场舞运动的报道,并且要组建各种形式的广场舞运动比赛等活动,以此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广场舞运动中。其次社区要充分利用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广场舞健身知识的宣讲,向居民讲解正确的健身方式。比如社区可以利用社区公开栏,以动漫的形式向居民展现广场舞健身运动的知识视频,让人们观摩正确的动作。

3.2政府部门要重视社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是广场舞运动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近些年,由于广场舞噪音与社区居民的生活矛盾纠纷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为广场舞运动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以此解决广场舞运动与居民生活之间的冲突,具体的建设措施:一是政府部门在构建体育基础设施时一定要结合居民社区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和完善广场舞硬件设施,比如广场舞的场地建设要远离居民生活区,并且要给予一定的硬件基础配套实施,例如修建公共卫生间、修缮照明设施、电力设施等等;二是合理规划体育文化活动室,尽可能的为广场舞提供专门的运动场地,避免过大的噪音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三是政府部门要给以广场舞运动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购买相应的运动设施,比如购买音箱、服装等。

3.3加强对社区广场舞健身运动的指导。

综合城市社区广场舞运动的开展效果分析,影响社区广场舞运动的重要因素就是社区广场舞的指导教师队伍短期,社区广场舞的形式很大一部分是离退休的舞蹈教师领队传授的,而一些小区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就会导致该社区的广场舞运动形似过于单一化,以笔者所在社区为例,笔者所在的社区属于老旧小区,其老年人居多,根据调查很多人愿意参加广场舞运动,但是广场舞运动却很难开展起来,追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指导教师,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社区广场舞指导教师的建设:一是社会志愿者要定期组织专业的舞蹈教师深入社区指导居民开展广场舞运动,普及与广场舞相关的知识,丰富社区居民的广场舞的运动内容;二是街道办要发挥组织服务职能,组织社区爱好广场舞的居民定期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通过个人学习实现以点带面、逐级放大的效应。

3.4加强广场健身舞活动的组织管理。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七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得到了重视与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指引农村文化发展导向,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但是,怎样构建农村群众文化,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对此,笔者根据实践研究,就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思想意识逐渐提升,开始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如今,农村地区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文化建设也逐渐走向正轨。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仍然有一定差距,一些地区文化建设水平仍然较低。因此,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1)文化活动多样。如今,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产业范围逐渐扩大,相对于以往农村生活,现代人生活压力与劳动强度得到了缓解,人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生活。不完全数据显示:农村人口中,日常活动健身的人所占比重最多,占据19%;利用生活之余看电影的人仅6%。其余上网、看电视等文化活动占据7%。当前,人们文化活动形式逐渐增多,其相关文化设施也得到了普及。一些地区还建立了图书室以供人们学习更多知识。此外,人们对话剧、戏剧活动的参与性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老年人参与更为积极。(2)人们文化需求增加。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提升,其精神文化需求也相应增加。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区每当节日时都会举办龙狮舞、划龙舟等活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该种文化活动开展较小,也使得人们缺少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不过,伴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人们精神需要逐渐增加。从现阶段看,人们的文化活动多以电视节目观看为主。

(1)缺乏组织力。根据现阶段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状态看,多数群众的文化活动为电视观看、广场舞等,人们在看书看报上的活动较小。因为一些农村地区网络未实现全面覆盖,人们对于一些社会新闻、娱乐新闻的关注度较小,甚至一些地区仍然停留于麻将、扑克等带有性质的活动中。这对新农村文化环境构建具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区域的文化活动多为任务发布形式,上级领导直接安排,缺少群众根基,不能代表人们的真实想法,不能实现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目标。(2)文化干部人才资源不足。现阶段,多数农村干部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又由于人员资源不足,使得一些干部一人身兼多职,无暇顾及文化建设与提升。尽管城市中一些文化单位会下基层组织农村文化活动,不过其组织重心仍然为文化干部。根据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形式分析,农村文化人才资源紧张,整体组织能力弱,艺术创造力与执行力不够。受文化服务水平与人们综合文化水平影响,人们文化活动形式较少,缺乏创新思想,人们参与性较低。

笔者认为:想要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还需要从根本问题的解决上入手,例如:文化建设规划、财力投入等,提高人们文化意识与文化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1)合理规划,做好群众文化管理。构建农村群众文化体制,其当务之急是各基层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重视。还需要在有效领导下,才能让人们感受到文化建设的真正价值。所以,为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实,政府应该将文化建设列为责任目标管理工作中,将农村地区的财力投入列为管理范畴。全面落实文化建设,做好规划和设计,各单位之间相互监督,做好绩效评价。(2)增加财力建设。想要做好群众文化建设自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一些文化建设制度还需要照顾落后区域,实行分层建设。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个人或是企业、政府筹资形式进行群众文化建设,实行多来源资金聚拢,确保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秉承因地制宜理念,根据不同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现状与需求进行设施完善。此外,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文体中心、村文化活动室等成为落实群众文化的关键。做好网络文化建设,确保正常文化建设管理与文化活动,进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3)构建特色文化活动。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些地区特色传统文化更值得继承与发扬,是生活在本地区的人们的精神食粮。尽管因为不同影响因素,使得我国一些传统特色文化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现在我们有义务将落后的特色文化扶持起来,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进而成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所以,还需要各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做好传统特色文化挖掘与保留工作,注重对外沟通与合作,使其成为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还需要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抓住契机,有质量地做好群众文化服务体制建设,积极应对文化建设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要求,推动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建政.关于加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6(1).。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八

当前各大城市都兴起了广场舞运动,广场舞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于广场舞的群众自发性质运动,使得其成为社区体育文化生活的推动者。人们通过参与广场舞运动不仅增强了居民的身体素质,而且还陶冶了居民的情操,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1广场舞运动的阐述。

广场舞也就广场健身舞,其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对于广场舞的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广场舞属于群众自发组织的运动,其年龄不受限制,舞蹈形式也比较多样,并且运动的场地也比较随意,如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在马路边以及在楼前空地上都可以进行广场舞运动。

广场舞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多样性。广场舞的形式比较多样,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形式的广场舞形式。二是群众性。广场舞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它是群众参与、创建以及传承的。三是开放性。开放性是广场舞最大的特点,不仅是运动场地的随意性,而且舞蹈的形式也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形式的舞蹈方式。四是集体性。广场舞参与者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并且是以集团舞蹈的形式开展的。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九

摘要: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广场群众舞蹈,而且发展了广场群众舞蹈。舞蹈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宣泄压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且能够益心健体,受到不少中老年人的喜爱。广场群众舞蹈作为一种大众参与、娱乐身心、发展友谊、维护健康的活动,能让人们的精神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得到放松,在放松的同时获得乐趣,并由城市带动逐渐向农村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的文化大院、广场都是广场舞发展并迅速壮大的土壤。

一、广场群众舞概述。

广场群众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它泛指那些非专业人员参与的非舞台表演艺术的舞蹈。其表演是具有浓厚的普遍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其舞蹈基本上是人人都可以跳的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舞蹈。

二、民族民间舞元素在广场群众舞的应用。

(一)秧歌元素。

秧歌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民族舞蹈精华和宝贵艺术遗产,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我们北方广场舞蹈创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它有着简洁欢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情趣昂然的姿态和红火热闹的场面,主要以东北秧歌较为广泛流行。秧歌舞具有: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等特点。

(二)草原歌舞元素。

广场群众舞中草原歌舞元素一般都应用于具有藏族特色的流行音乐,如“天路”、“草原上的格桑花”,还有凤凰传奇演唱的系列歌曲等等,这些音乐仿佛把人们带到了素以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欣赏那高耸入云、晶莹圣洁的雪峰和层峦起伏、雄壮肃穆的'崇山峻岭,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使群众舞更富有大众性,更容易推广,使其在全民健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简单而又具有藏族舞蹈特色的广场群众舞蹈,适合广大群众学习和表演,同时也能使广大群众更深的了解藏族文化,使民族性的文化得到更广的发展。

(三)蒙古舞蹈元素。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快吸慢呼是蒙族舞蹈的呼吸特点,蒙族舞对步伐及肩部、手部、臂部的训练,必须用呼吸。以呼吸带动踏步、拖步的起伏,控制关节的平衡性使气力相互协调,还需要呼吸来衔接前后动作,表达感情。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多以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三、民族民间舞元素在广场群众舞中的作用。

(一)使广场群众舞内容丰富多彩。

各种不同风格的民族舞元素的从新融入,给广场群众舞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广场群众舞蹈将传统的民族舞蹈动作元素加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它保留各种舞种的风格特点,由开始的徒手扭秧歌发展到利用扇子、长绸、灯笼、花束、手鼓、花棍、花灯、花伞等各种道具进行表演,增添了动态之美,增大了表现力,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细观我国第二届中老年广场舞蹈大赛,形式的范畴已从传统的秧歌发展为中华民族民间舞、健身舞、集体交谊舞、服饰风采、秧歌五项。

不难看出,这样一来,既使民族性的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使广场舞蹈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广场舞以崭新的姿态和强烈的感染力,在艺术领域中异军突起,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民族民间舞元素在广场群众舞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历史进程、自然条件造成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特点。如,朝鲜族舞蹈庄雅秀美,维吾尔族舞蹈诙谐风趣,藏族舞蹈高亢豪放,傣族舞蹈优美典雅,蒙古族舞蹈剽悍奔放,汉族舞蹈热烈欢快。这些舞蹈以自娱性与表演性相结合,充分展示在农村广场群众舞蹈文化活动中。茶余饭后和劳动之余,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娱,常常形成舞者越舞越热烈火红、观者越看越激动的局面。长此以往,广场群众舞蹈文化活动得以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传统是一种融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博大恢宏的民族精神。它能引发民族的共鸣。民间舞蹈是最传统的舞蹈,经过无数舞蹈研究者的努力,形成了完整而又系统体系。中华民族民间舞的这种继承与创新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奠基工程之一,它同样能够维系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它同样将对建设巩固先民的精神支柱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应当充分估计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在广场群众无风靡中华城市大地的同时,也在席卷着农村。广场群众舞蹈在不断地吸收各种舞蹈元素,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广场群众舞蹈的源泉。虽然现在人们的舞蹈素质还比较弱,但人们的舞蹈意识已经很强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民族民间舞蹈会在广场群众舞中的到广泛应用。民族舞蹈的精华久会完全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中华文化又会以这种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周大明.由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引发的思考[j].大舞台,2006(01).

[2]张志萍.感悟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01).

[3]许恩.在传统与现代中徜徉[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4).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十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起来。如今,全国各个地方都能够看见广场舞的影子,它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广场舞已经是群众文化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文化活动,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广场舞视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一、群众文化概论。

所谓群众文化,指的就是人们在自身的职业以外,以自身为基础单元,进行自我参与、自身娱乐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以自娱自教作为主导,从而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群众,客体是活动。而且群众文化的内容包含广泛,主要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而且还包含了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以及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从社会历史上来说,群众文化史在人类社会进程当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务的总和,是人们在日常活动当中不断创造的。而从人们日常生活上来说,群众文化也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

二、广场舞的类型。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场舞具有灵活性与综合性。广场舞的特点之一就是参与人数众多且舞种丰富。无论是什么民族、什么国家、什么风格的舞蹈都可以成为广场舞的组成要素。人们在进行广场舞活动的时候,正是通过这种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总的来说,广场舞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大类:(一)原生态广场舞原生态广场舞是广场舞的主体,它基本适合所有的年龄段,且数量多、种类丰富。而且不同地区原生态广场舞所占的比重也不同。一般来说,农村地区比城市地区原生态广场舞所占的比例较大。所谓原生态广场舞主要包括:东北秧歌、新疆舞、蒙古舞等诸多形式。而且这些广场舞都是当地群众自发的组织,特别是一些传统节日当中,原生态的广场舞有些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员。(二)二次创作广场舞二次创作广场舞源于原生态广场舞,是人民群众重新整合与创造出来的。这种广场舞即我们城市日常所见的广场舞类型,它在保存有原生态广场舞历史特点的同时,还融入了许多现代舞蹈的元素,更具有时代性,也更加贴合当代人民的需求。对原生态广场舞的二次创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广场舞火热发展的今天,还是有许多的优秀作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可见人民群众对这种文化的喜爱。

(一)建立特殊标志,渲染文化氛围如今,广场舞已经成为了许多社区集体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标志了。广场舞是自由开放的,也是热情奔放的',它能够将更多的文化元素纳入到社区的建设当中,同时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从而提升一个区域人群的文化气氛。(二)丰富群众生活,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随着对自身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百姓对于文化的需求欲望也日益增加。人们对其居住的区域是否满意,关键就取决于区域文化的建设能否达到要求,广场舞恰恰能够充实人们的业余生活,为区域文化建设增光添彩。而且广场舞也属于一种自娱性的活动,只要你想,就能够加入当中,对于时间、场地、服饰、水平等没有任何的限制,人们参加广场舞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促进区域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三)抒发情感,强身健体从本质上来说,推广广场舞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经常参加广场舞的人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机能,对人的心肺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的身体会逐渐衰弱,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不适合做一些剧烈运动,因此广场舞就成了中老年锻炼的最佳方式之一。此外,参加广场舞活动还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增进人际交往、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人们在参加广场舞的过程中心情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因而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和工作压力。(四)提高人们的团体凝聚力群众通过参加广场舞活动,除了能够使身心得到放松,身体健康,还能增加生命活力,达到激励人积极向上的作用,对个人文化素质以及道德思想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通过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长期与周围的人合作活动,使得群众之间逐渐产生一种感染力和凝聚力,从而使得城市的群众集体文化生活活跃起来。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文明形象也会逐渐提升起来。

四、广场舞实践对策。

广场舞虽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对此都有了解,而且在广场舞的编舞上具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偏女性化、老龄化。如何更好地开展广场舞活动,让广场舞的影响力扩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进行:(一)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广场舞现在意义上的广场舞主要指的是城市人民进行的广场舞活动,当前很多的广场舞都是以爵士、恰恰的舞步为主,尽管比真正的爵士、恰恰要简化很多,但是依然还是有一定的门槛,并且不一定适合我国民众的审美。如何设计出更加贴近我国文化、与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切合的舞步,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广场舞在排舞上具有独特性,每一种舞曲都具有鲜明的舞蹈风格。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风格都有自身的看法与偏好。所以我们在进行广场舞的选择与编舞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广场舞爱好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来设计舞步,以赢得他们的青睐。例如,我们可以在一些舞步当中加入一些健美操的元素,将音乐与舞蹈统一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得广场舞更加多变化,也能够起到全民健身的目的,让更多的人在广场舞当中受益。(二)通过比赛案例宣传广场舞要宣传广场舞,比赛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广场舞的重要手段。基于目前的广场舞主要设计对象为中老年女性的特点,我们更加应该加大宣传,增强男性对广场舞的认知与认可,从而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开发出新的广场舞舞步、舞曲的过程当中,设计一些更加适合男性的舞步,让男性也能够在广场舞当中获得一种存在感。

五、开展广场舞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开展广场舞活动的过程中,依然还有一些诸如噪音扰民、管理松散、阻碍交通等现实问题。要使得广场舞的开展对群众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就必须正视以上几个特点,并且加以改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更加合理地开展广场舞活动:(一)噪音扰民问题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抱怨广场舞音响声音太大,打扰人们休息。所以,这就要求参与广场舞的人员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例如采用一些柔和的音乐或者避免过早地进行广场舞活动,既能够减小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又可以正常地开展广场舞活动。(二)管理问题广场舞的开展势必会聚集一大群人,人群过大势必就会出现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从而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广场舞的负责人做出有效的管理,保证广场舞活动的正常有序。(三)阻碍交通问题在选择广场舞活动的地点时,应该尽量避免交通道路,以免由于人群侵占了交通道路而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选择地点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公园、活动中心等禁止机动车行使的区域开展。

六、结论。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加大对广场舞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群众文化形式的支持,并且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作为组织者应该及时地为广场舞注入新鲜、适合的元素,并且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发展,让广场舞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生活环境。但是,在开展广场舞活动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影响到他人,不要为他人带来不便,使得广场舞建设更加地和谐化。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十一

第一段:引言(100字)。

农村文化活动广场作为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本人参加了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一次活动,深受启发与鼓舞。下面,我将从参与感受、文化氛围、人与自然的关系、社区凝聚力以及文化体验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参与感受(200字)。

在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对参与者的尊重与重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退休的老人们,活动组织者都精心组织,注重每个人的参与程度。同时,活动形式多样,有音乐、舞蹈、戏曲等,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与其他参与者建立了友谊。这种参与感受让我更加热爱农村文化活动广场。

第三段:文化氛围(200字)。

农村文化活动广场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无论何时,广场上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还能倾听其他人的演讲或表演。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得到了提升,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农村文化活动广场成为了农村文化的广泛传播的重要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第四段:人与自然的关系(300字)。

农村文化活动广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广场的设计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花坛、草坪、绿树成荫的小道等,让人们有机会与自然亲近。活动中,人们可以上台演出、下地表演、在广场上休息,在自然的环绕下感受生活的美好。广场还建有废物分类回收站,倡导环保理念,鼓励人们保护环境。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呼吁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第五段:社区凝聚力与文化体验(400字)。

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在社区凝聚力和文化体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场定期举办庆祝活动、民俗文化表演等,吸引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搭建了居民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活动,人们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与亲近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在文化体验方面,广场设有图书馆、艺术展厅等文化设施,人们可以借阅书籍、欣赏艺术作品,充分体验农村的文化魅力。文化活动广场的社区凝聚力和文化体验促进了居民精神文化的提升和社区建设的发展。

结尾(100字)。

农村文化活动广场作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拓宽了参与者的视野,增强了文化自信心,促进了社区凝聚力。在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和管理,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质量,将农村文化活动广场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文化亮点和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十二

在侯家沟社区、兰家疙瘩社区走访中,群总普遍反映没有文化设施。我便利用休息时间对全县和平时所到之处的文化场所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整理归纳,以供参考。

一、社区文化场所现状及思考

吉县现有的文化场所,我调研期间去过的有文化广场,小广场,西关广场、锦屏山公园、清水河沿岸。这5个公园为所在社区,乃至全县城的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在对这五个场所进行研究后我得出以下结论:

1、文化场所需要足够的面积。相对来说,小广场人员聚集但是环境限制使其承载能力有限。

2、文化场所要远离交通要道。锦屏山公园山上适合晨练,人来人往,但是山下却很少有人驻足,主要原因首先交通繁忙不安全,其次是汽车尾气多,空气质量不好。

3、文化场所要交通方便。清水河沿岸是一个近水的好去处,却因为进出不方便,大大限制其功能发挥。

4、文化场所要有足够的设施。西关广场的篮球场,就吸引大量篮球爱好者专程前往。

二、吉县居民在社区文化场所进行的主要项目

1、锻炼身体。跑步、做操、散步、打拳,尤其是早上。

2、踢毽子。吉县好多人喜爱踢毽子,在吉县现有的社区文化场所活动的大都是踢毽子的,踢毽子受场地、风力、人员等因素限制小,只一个毽子,投资小,几个人围一圈就可以进行,随时可加入,随意可退出,加上入门技术含量低,成为很多人热衷的项目。

3、滑板和轮滑。这是小孩子喜欢的项目,特别是在文化广场,到处都是轮滑的孩子。

4、跳健身舞。参加此类活动的多为中年妇女。他们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人教,有固定的舞步。

5、其他活动。这段时间有不少大人带小孩放风筝,这项活动具有季节性;也有些打羽毛球之类的活动。

三、在医院搬迁后原址建立文化活动场所的可行性探究

1、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新华西街主干道,靠近学背后村委,远离滨河路运输干道,交通方便安全;医院搬迁后将腾出大片土地,面积适中。

2、服务辐射范围广。桥南广场改为自由市场后,现在新华西街紧缺文化活动场所,建成后将辐射自县委以下到一中门口所有社区,包括现在在建的两处高层住宅楼。部分桥南片区的居民也能受惠。

3、促进学背后村城镇化建设。广场建成后,学背后地段将空前繁华,促进学背后村向从棚户区高层住宅搬迁改造。

根据吉县居民在社区文化场所进行的主要项目,以及其他县市文化广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在场所建设上可以考虑一下几点:

1、广场尽量设立个观礼台。有观礼台方便搞活动。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什么的都可以演;放个电影,搭个戏台能有个场地。

2、平整不需要到处是台阶。在广场活动的小孩多,有台阶容易受伤,更不利于轮滑。

3、设立一些简单的体育健身设施。场地足够的话,也可以考虑设立几个乒乓球台,或篮球架。

4、在广场的边上设立门球场。门球是老年人中间最流行建设活动,在我见过的文化场所大都设置了门球场地。老年人时间充足,平时,门球场就是广场的人气场。

5、在广场护栏等位置设置文化栏。昔阳的松溪公园里有一组计生文化雕塑,描述一个人从襁褓到耄耋,每个阶段一个雕塑,期间点缀大量名言警句的石牌,十分引人注目。

四、对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几点思考

1、引导群众走上健康向上的生活道路。文化活动场所可以把居民凝集在一起开展文艺、体育、科技、图书等各种活动。风气正了,人心齐了,打麻将赌博的没了,想致富要致富的人多了。

2、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文化活动场所在满足了群众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

3、化解了干群矛盾。在文化活动场所的活动中,基层党组织可以因势利导,把各项工作与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号召力和办事成效就会大大提高。党员干部也因为经常参加活动,深入群众,社区矛盾也有新的化解之路。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参考!

一、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下,我市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初见端睨,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调研乡镇的走访了解,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从我们调研的乡镇来看,除戴南镇外,其他四镇都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辟有文化活动阵地。如大邹镇文化站分别辟有展览、图书、阅览、健身、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配备有相应的活动器材,并正常开放;茅山镇除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外,还新开辟两处文化广场,广场上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周奋乡利用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戴南镇目前也已积极规划投资20xx万元筹建将会成为“苏中第一”的镇文化活动中心。

《农村文化广场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乡镇、村领导文化意识有所增强。从走访调查中,我们感受到乡镇、村的领导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已逐渐增强。戴南镇分管负责人对我们说:“当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农民的文化需求就更为迫切,文化建设也就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发展亟需先进文化来支撑。”为此,他们已开始将新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乡镇工作的议事日程。周奋是经济薄弱乡镇,乡负责人对文化建设工作十分重视,首期投资了45万元,建成了集图书阅览、健身、活动、展览和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大楼,并于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弘扬。每个乡镇庙会文化都较为发达,茅山镇每年都搞一次颇具特色的会船节。部分乡镇能利用民俗和传统文化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周奋乡通过挖掘、整理出民间文化瑰宝“西江月”曲牌,并编排了《又唱西江月》节目参加市里演出,获得全市文艺调演一等奖。茅山镇还通过搜集整理,编写了反映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古镇茅山》、《茅山烽火》和《茅山号子》等3本图书。

4、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市里组织的送戏、送电影、送体育和送图书下乡活动,普遍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合陈镇重新改组恢复了电影放映队,创造条件,积极实施“送电影”下乡活动,仅20xx年就完成“送电影”下乡495场次,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农民的这一文化需求。

5、村民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调研乡镇都能利用重大节日和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如组织文娱演出、棋赛、球赛和联欢会等。乡镇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如组成腰鼓队、舞龙、舞剑、打莲枪、扭秧歌和小型民间乐队等。近年来由乡镇文化站或当地学校牵头组织的一些文艺节目参加本市和赴泰州大市演出,普遍受到好评,还获得了不同的奖项。茅山镇每个行政村常年活跃着一支宣传队,逢年过节均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国家、省市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乃至令人堪忧。经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中央和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经济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对当地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应高于当地经济增长的幅度,但不少乡镇并不能很好、全面地落实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文化建设不能与经济建设同步,严重错位。

2、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他们甚至不知道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不讨好,而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镇村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大都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一些乡镇可谓“文权”旁落,镇村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而将引领、导向作用让位与民间“会头”,使得他们在农村“神气活现”、“一呼百应”,建庙迎会请神,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还出现不少假僧假道,摆“水陆道场”;伪装“半仙”算命看病,骗取群众钱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农村阵地?不少干群对此十分忧心。如此现象,固然与大量青壮年且素质相对高些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认识不到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调查显示:经努力,20xx年全市有11个乡镇文化站建成达标,但目前尚有12个未建成镇级文化站。而行政村一级的文化活动场地就更为奇缺,据统计,目前我市614个行政村无正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就占%,即使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文化设施也不齐全,图书藏量很小,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5、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老化,青黄不接且后继乏力。我市农村因大量劳动力转移,留在农村有文体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镇中小学亦几乎没有专业学校毕业的音、体、美教师。所有这些,对繁荣新农村文化造成很大阻碍。乡镇文化站干部队伍也令人堪忧:一是年龄偏大。因近几年进入农村文化干部队伍的年轻人极少,多数人员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人才,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已在50岁左右。二是水平偏低。这些人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自学形成的,没有与文化对口的专业学习基础,其专长往往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还谈不上“精”、“专”、“博”。三是不够平衡。全市乡镇的专业文化干部布局不合理,多的乡镇达5-6人,而少的乡镇没有1名专职干部。加之这些人员隶属当地乡镇管理,不便于流动调剂,因各乡镇财力和重视程度差异,其人员工资待遇保障不够,亦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这支文化干部队伍的稳定。

《农村文化广场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当前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结合这次调查,我们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近年来,中央和省市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有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经济政策,我们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我们应制定新农村文化扶持政策,认真履行“文化事业资金投入率不低于同年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这一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培育文化市场,扶植文化产业。市、乡镇、村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应确保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新农村文化服务项目和内容而需要增补经费的问题,保证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并为乡镇文化站、村文体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设施建设、运作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市与文化工作相关的各部门如文化、教育、体育等主管局和新华书店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设施、器材及书刊,用于扶持新农村文化事业,以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各类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2、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应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向前向深层次发展。要摒弃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搞得好不好,与镇、村工作业绩考评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的总体布局调整,真正做到合理、适度、同步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分类指导、实施意见,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乡镇、村要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文化机构,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并把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3、培育引进人才,不断强化新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我们应尽快配齐乡镇文化站专业人员,理顺体制,落实编制,妥善解决其归属、工资待遇等问题,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市文化局、体委和文化馆等文体主管部门要面向新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干部、文体骨干和文化专业户的培训辅导,充分引领、指导农村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并使其发挥辐射作用。我们从现在起要有意识地解决农村文化队伍老龄化、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问题。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新农村文体能人,不断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新农村文化队伍,并通过精心培育、加强业务辅导,逐步提高新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积极扶持镇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文艺、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从源头抓起,加强新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体第二课堂,设全上满教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四是着意引进人才,建议用足并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编制,在人力资源招聘时,可优先招收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和艺术体育类教师安排到乡镇文化站和农村学校。

4、加快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运用省文化厅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行动,按达标要求迅速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扩建和兴建工作。我们应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行政村、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富裕农民的积极性,大力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尽快构建出各个乡镇有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各个行政村有文化(体育)活动室、自然村里有文化活动户、农家书屋等多层次文体活动网络。调查发现,由于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小学撤并后不少行政村的小学校舍闲置,可通过整修开发成为当地村文化活动室。同时,应充分发挥这些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挤占、挪用文化站房和文化设施,并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文化需求。

目前,我市农村幅员广阔,各乡镇之间经济发展和文化基础差异很大,为此,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搞同一模式、定同一进度,应该结合各乡镇实际,制定不同的规划,分类推进和实施;加之,繁荣和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建议,可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实验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在全市率先选择2到3个乡镇、10到20个不同类型的行政村作为试点,花6个月到1年的时间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试验工作。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改进完善,然后逐步在其他镇、村进行推广,从而使我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更快推进,取得实效。

建农村文化广场申请书模板篇十三

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育的目标是将一个教学能力几乎为零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宽泛知识和准确概念的舞蹈教师。因此,我们首先应当发挥舞蹈的美育本质,帮助学生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教学特点,获得必备的教学经验,以期提高学生的教学自信,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人民舞蹈教师。

二、以广场舞为榜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控教学目标。

舞蹈是肢体语言艺术,它主要以人的动作来体现美感、传情达意。因此,它对人的形体等基本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基本功训练便成为每个高等师范学校舞蹈学生必需的专业训练课程。劈叉、下腰、横叉、抬腿、压腿等基本功训练原本就单调乏味,再由于他们年龄偏大,成人的骨骼生长发育已经定型,在软开度、柔韧性等方面的可塑性已有所降低,在训练中势必导致身体上的痛苦。这样使得部分学生对舞蹈基本功训练产生畏惧心理,萌生厌学甚至放弃的念头。面对这样的学生实际情况,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放下身段向广场舞学习,适当调整教学目标要求:如基本功训练宜简化到最低程度,只要学生能掌握基本功训练的方法,领会动作要领,明确训练目的,鉴别动作的正确与否就可以了;不要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搞“精妙准”,要求腰腿的软度、跳跃的高度、旋转的速度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如“控制”这一动作练习的教学,如果过分强调腿的控制高度和时间长度,学生就可能会不顾自己的能力去贪高,从而产生弯腿、挫腰、送胯等毛病,这样不仅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对基本功训练甚至对整个舞蹈学习的信心。假如我们在教学中降低并分解它的目标要求:第一步只要求学生体会控制腿的感觉和掌握操作要领,第二步让学生慢慢体验感受身体重心的控制,第三步再把握舞姿的控制,这样循序渐进、分层提高,不仅易达成“控制”这一动作的教学目标,而且又使每个学生感到学得轻松而又成效。

三、坚守体验性原则和愉悦性原则。

舞蹈是体验的艺术,其精妙处只能意会。舞蹈教学应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体验,就不会有真正意义的舞蹈教学。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舞蹈基础比较薄弱,在体验基本功、学习舞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辅以舞蹈作品鉴赏来感受舞蹈语言、丰富舞蹈语汇,从而拥有良好的舞蹈体态,能够正确优美、完整流畅地完成舞蹈动作。当学生的舞蹈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准以后,要注重表演实践。表演实践是提高学生舞蹈水平、提高学生舞蹈兴趣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学生登上舞台表演不仅集中展示他们刻苦训练成果,而且这种由观摩者到表演者的角色转换,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好表现、爱炫美炫技的性格特点,对其今后坚持舞蹈学习极具激励作用。能否带给学生愉悦的审美体验既是舞蹈教学成功与否的前提,又是舞蹈教学的目标之一。因为人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面临的艰难困苦涂上快乐的色彩而征服之。这种变“苦”为“乐”的情景创设应用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能给学生眼前的学习带来乐趣,而且还会使他们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持久的舞蹈学习动力。

四、不断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舞蹈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舞蹈兴趣的培养既是舞蹈学习的基础,也是他们在舞蹈方面持续发展、持续热爱舞蹈的根本保障。兴趣不人是与生俱来的,是成长过程中在其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兴趣一经形成,便会磁石般的吸引人们去参与、从事和探究感兴趣的客观事物。广场舞之所以参与者众多,就是因为人们需要长寿,需要健康,需要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需要尽情地享受幸福快乐的富裕生活,进而对广场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然。我们应当由此受到启发,重视兴趣的培养。再则,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已不再是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面对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教育的目标取向应当对准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能够自我激励、自强不息的方向。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就成为必然选择。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中对音乐教学目标任务是这样论述的,“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缓步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的个人幸福,并且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好的生活和一个更广阔的个性。”因此培养学生舞蹈兴趣已不仅仅是为了使其获得学习舞蹈的动力,其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目标之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