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西安老人独自离家申请书 西安老人独自离家申请书范本(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0:30:59 页码:10
西安老人独自离家申请书 西安老人独自离家申请书范本(6篇)
2023-01-10 10:30:59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西安老人独自离家申请书(精)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我是接待指挥部国内接待二组的,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和大家的参观,西安这座千年古都和西安世园会给各位留下美好的记忆!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人类文明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都,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

今天的西安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众多的文化名胜古迹、秀美的自然景色风光和浓郁的传统民俗风情,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的境内游客和100多万人次的境外游客,前来寻古探幽、观光览胜,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把访问中国的第一站选在了西安。

人们都说,走进西安,就像走进了中国历史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稀世文物灿若星辰。金匾丹青赏心悦目;古槐青砖意境深邃,一座城市简直就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西安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古遗址和帝王贵胄陵寝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这里荟萃着以蓝田猿人、半坡村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曙光,以丰

镐都城、精美青铜器为代表的周文化,以咸阳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为代表的大秦文化,以汉长安城,丝绸之路起点、阳陵为代表的强汉文化,以大明宫、大雁塔、曲江池、法门寺为代表的盛唐文化,这一切构成了华夏文明由形成到发展并走向强盛的核心历史。

西安自信、开放、大气和包容的人文气质,造就了各种宗教汇集发展的局面,在佛教八大宗派中,有六大宗派的祖庭都在西安;作为西安标志性古建筑的大雁塔,是唐代高僧玄奘存放并翻译从西域带回的佛教经卷之地;珍藏有佛祖释迦摩尼真身指骨舍利的法门寺文化景区,被誉为“世界佛都”;西安化觉寺,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国式伊斯兰寺院,道家始祖老子著书讲经的楼观台,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

华夏故都,山水之城,充满人文底蕴的西安,还有着更加迷人的生态和自然之美。

西安有巍峨壮丽、峰峦叠嶂、资源丰富的秦岭山脉,不仅是西安的绿色宝库,也是中国的中央公园和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在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上,有险峻挺拔、号称五岳之首的西岳华山,有以温泉汤池而闻名天下的临潼骊山,有四季葱绿而内藏珍稀的终南山,有以六月积雪不化堪称奇观的太白山,它们共同形成了一道天然而独特的秀美景群。近年来,西安周边形成了大片的绿色生态林带,曲江新区和滻灞生态区有了宽广清澈的湖面,水域面积达2.2万余亩,“八水绕长安,翠绿满皇都”的美景再现于世。

西安记录着盛世之文明,也不断创造着新的梦想。宏大的“唐皇城复兴计划”正顺利实施,不断建设的旅游新景区让书中的历史走

出来,让地下的历史站起来,让往昔的峥嵘岁月重现出来。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和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三大主题遗址公园的建成开放,重现了盛唐景象。大雁塔北广场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大唐芙蓉园皇家园林建筑和大型水景表演、大唐不夜城的中央雕塑景观、步行街和文化场馆更是一派大唐繁华景象。大明宫遗址公园曾是一座唐代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宫殿,总面积相当于北京紫禁城的三倍。

西安是民俗风情之都,到户县看看农民画,到百年老戏院易俗社听听秦腔,到书院门仿古街淘淘字画和文房四宝,真是令人悠哉游哉;西安是美食之都,闲暇之余,还可以走一走民坊,逛一逛古街,尽享一下吃在西安的无尽乐趣。

4月28日—10月22日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滻灞生态区举行,西安以绿色引领时尚的风情精彩亮相,全世界的目光会又一度聚焦滻灞,聚集西安。

西安有时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有时,西安又像青春少女一样年轻。今天的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和8 所军事院校,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现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拥有人口840万。

西安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了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现代服务业、文化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滻灞生态区、沣渭新区、国际港务区和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五区一港两基地”的发展格局,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3241.49亿元,财政总收入510.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1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西安是神秘的,也是开放的,作为中国的古都之首,它是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在经历了3100多年沉沉浮浮的发展变迁之后,又肩负着中华民族辉煌、光荣的梦想。

古都仪象和现代气息,交融并蓄在西安的胸襟之中。历史瑰宝和时代宏图,交相辉映在西安的大地之上。在这里,古老和现代相互和谐,传统和创新相互和谐,发展和保护相互和谐,人和自然、人和人相互和谐。科学的发展观给城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西安正在向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步履坚定的迈向美好的明天。

西安老人独自离家申请书(精)二

各位游客:

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皇帝访华来西安时,放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坑不看,却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门城楼,领略了这座古代城墙的雄姿。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实地去参观西安古城墙。

【城墙的起源】

各位游客,这几天我们已经在车行晨曦或晚霞中领略了古城墙的多彩多姿和古朴深沉。现在我们来到城墙脚下,请大家走上城墙游览。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墙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城墙”一词原是从“城”字引申而来。“城”按《说文》解释,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纳民,所以“城”字的本义是土围民而成国,由此引出城墙一义。被誉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的“城”宇,同样是城墙的意思。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释。“城”字最早出现在周朝的金文中,从字形看活生生地体现了古代城墙的军事用途。城墙的军事作用是保卫私有制,而在意识形态上看,城墙的形体规模又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的严格体现。显然统治者营造城墙,是用它来保护自己,宣示国威。现在我们看到的西安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修城开始动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历时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础上扩筑而成的,经过历代修葺,基本上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国古代筑城技术的杰出成就。

【城垣规模和结构设施】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墙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据测算,西安城墙周长11.9千米,其中东城墙2590米,西城墙2631.2米,南城墙3441.6米,北城墙3241米。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少见的。

大家看见城墙四门外筑有护卫城门的小城,那叫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瓮城外还筑有拱卫瓮城的小城,古称羊马城。古时候大城门的启闭有规定时间,关闭城门后尚未回城的人可连同自己牵的羊、赶的马等,进入羊马城以及今环城公园地带歇息,等候开城门后再进城。西安的羊马城在清末已全毁。记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门(西门)瓮城北门外约17.5米处发现羊马城北侧门道,长5.5米,宽2.4米。现在大家能看到南门瓮城外侧已修复的羊马城,墙体长198米,高9.5米。

护城河外曾有拱卫四城门的四个夯筑土城叫郭城。据《西安府志》卷九记载:唐天祐年间,韩建筑东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间拓城时,东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内,留在城外的即为东郭新城。明后期西郭小城记。目前,四关郭城墙体仅存部分残段,郭门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称。

现在我们来到西安城内东北处,这里曾经是明秦王府城,简称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为秦王,命其坐镇西安,加强对西北的控制。整个秦王府城分为两重城墙。外城墙称萧墙,全系土筑成。内城墙因外砌青砖,故称砖墙。明灭后,萧墙被毁。清雍正年间,西安修庙宇,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砖城改为八旗教场。目前秦王府砖城只存夯土城残段若干处。

明代建西安城时,全城城门有4座:“长乐”、“永宁”、“安定”、“安远”。门名刻于大城门洞外的青石门据上。大城城门上所建的楼房称城楼,也叫正楼,是守城指挥官的指挥所。瓮城城门洞上所建之楼称箭楼,因楼壁辟有箭窗,是当时发箭防御之用。到了民国时又开辟了4座城门,俗称小四门:中山门(小东门),在现在的东新街东端,是为纪念孙中山修建的;勿幕门(小南门),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门(小西门),在莲湖路西端,解放后,此门被拆;解放门(小北门),原名中正门,在解放路北端,当年因为陇海路通车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后也开辟了新城门,南墙有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朱雀门、含光门。北墙有尚德门。东墙有朝阳门。

一般游客知道明代建筑西安城墙时有98座敌台,台上均建有敌楼。但1982年西安市城墙管理所实地调查发现,那些古敌楼没有留下一个,只有部分尚存础石。之后,西安重建敌楼12座,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式,重檐二层楼,底层周设回廊。

古代城垣设施不仅修建敌楼、箭楼作用武之备,还修建魁星楼以祭把主宰文运之神魁星。西安魁星楼建在南门城楼东,后遭兵火毁坏。后来在原址上复建魁星楼,值得一看。

【焕发新颜的古城墙】

各位游客,经过十多年的整体开发,古都西安已把位于市中心的残破的明代城垣,改造成颇具特色、中外罕见的环城旅游风景区。1983年,西安市开始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开发,到1997年底累计投资2.27亿元,不仅全面修缮了城墙,填补了大小洞穴1650个,还重建敌楼四座、角楼2座以及南门月城、闸楼、吊桥各一处,同时对环城河、林、路进行了全面整治。现在,从14条被修复的马道缓步登城,能见到长13340米的城垛,还有11500米的女儿墙也全部修复。站在高12米的城头上举目远眺,南边的终南山、北部的渭水河遥遥相望;俯首四顾,城内城外市容尽收眼底。城上还陈列弓弩。滚木、擂石等防卫工具,城下复设吊桥、云梯,供人使用参观。从城墙下到环城河边,修建了20多座桥,城河到城脚之间的环城绿化带,成了西安最大的绿化公园,茅屋瓦舍,仿古亭廊,诗碑雕塑,应有尽有。

各位游客,西安古城墙的开发,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评价:过去把古城墙看作是妨碍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枷锁,如今它却成了使古城增添姿彩的花环。专家们还评价,秦始皇兵马湘的发掘,一举成就了世界奇迹;而西安明代城墙的维修,同样引起了世界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来此后,一致同意推荐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安老人独自离家申请书(精)三

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 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早在 100 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 1100 多年。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 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自然景观峭拔险峻,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十分丰富。全市有推荐旅游购物商店 15 家,可以较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供应全国八大菜系及欧美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东南亚风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肴,发掘仿唐菜 120 多种,形成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菜为主的现代菜。在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评选中西安的饺子宴,羊肉泡馍等八个品种荣获金鼎奖,特别是西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着八方宾客。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如今铁路、公路、航空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把西安与全国连成一体。中国四大国际空港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各城市开辟有 100 多条航线。

如今的西安,又是一座以机械、电子、电工、航空航天、轻工工业为主,拥有 500 多个科研机构、 40 余所大专院校,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现代城市。

西安老人独自离家申请书(精)四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西安游览。

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位于黄河西岸渭水平原的中部。这里是良田纵横,一目万顷的八百里秦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中华大地上,镶嵌在黄土高原南端的这颗耀眼的明珠,昔日曾有过名震寰宇、无比辉煌的历史文化,也有着绿水青山、无比秀媚的自然景观。

在西安南侧的东西凡百里间,是峰峦叠峰、逶迤相连的有“东方阿尔卑斯山”之称的秦岭山脉。在这道美丽的风景线上,有险峻挺拔号称五岳之首的西岳华山,有以温泉汤池而闻名天下的临潼骊山,有四季葱绿而内藏珍稀的终南山,有以六月积雪不化堪称奇观的太白山,它们共同形成了一道天然而独特的景群。在古代长安,周围有渭水、浐水、灞水、涝水、沣水、滈水、潏(yu)水八条河流,碧波荡漾,环绕其间,即所谓“八水绕长安”。

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东有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在北方,秦代所修宽达百米绵延千里的驰道直通蒙古草原,是抗击匈奴、供给给养的主动脉;在南方,有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可越汉中而抵巴蜀;东南方向商洛山中的武关道,则是通往楚地的咽喉。古代长安交通便利,水陆并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帝王建功立业之地。

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人类文明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也许还没有一座城市能够和西安相比,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辉煌:它是西周以来13个王朝的首都,中国封建社会前半期历史的缩影。

周秦以来,西安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长期处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公元前11世纪,周族在关中西部的歧山、扶风一带不断壮大,最终灭商而立国,建都于沣京和镐京。秦人先后在雍城、栎阳和咸阳建都,东出函谷,消灭六国,建立起空前统一的秦帝国。秦仍以依塬面水的咸阳为都城,渭河两岸,宫阙连绵不断。汉高祖刘邦灭秦后,看中了沃野千里的八百里秦川,选定与秦咸阳一水之隔的渭河南岸立都。西汉之末,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承袭了汉家的国都和建制。及至黄巾军起,董卓遍烧洛阳宫室,十八路诸侯讨卓,董卓遂迫使献帝西迁长安,东汉王朝在此有6年时间。

风景秀丽的沣河两岸,蕴藏着3000年前西周时期的大批文化瑰宝,是一块充满神奇而具有诱惑力的地方。西晋的愍帝在长安即皇帝位,仅3年即被灭掉。北朝的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又先后在此建都。长安城在汉代的安康、祥和之后,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和兵荒。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再次统一中国,之后就在汉长安城的东南部,由著名建筑师宇文恺设计督建了隋的都城大兴城。大兴城的规模布局和科学设施显然超过了汉长安城,它奠定了唐代长安的基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长安城也是中国都城史上无可比拟的辉煌典范。长安不但是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东方最大的一座国际性都市。

“秦中自古帝王州”。历史选择了西安,西安充实了历史。今天,每当人们提起西安的昔日长安时,无不充满了民族的自豪感,充满了对中华几千年丰厚和无与伦比的古文明的崇敬和仰慕。

如果说,是历史选中了西安作为帝王之都,使这里成为千余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舞台,那么曾在这里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历代帝王们却情有独钟地选取了关中深厚博大的黄土地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于是,密集而宏大的帝王陵墓以傲视古今的气势遍布关中,成为西安一带最为独特的人文景观之一。

陕西的帝王陵墓,最远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陵。它是世所公认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在西安以北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古及今,年年岁岁,无数炎黄子孙华夏苗裔,来此谒陵祭奠,寻根问祖,缅怀圣德。除黄帝陵外,从西周到隋唐年间,大约有70多位帝王也埋葬在关中。

古代长安不但是长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也是宗教文化的中心。在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的唐代,长安的宗教文化也达到了鼎盛。这时,不但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广为传布,更重要的是外来的佛教文化居于社会生活的突出地位。

自汉代佛教传入我国,经历南北朝而成为门阀士族们的意识形态。唐代尊佛、崇佛蔚然成风。长安作为绵延万里、横跨亚欧的“丝绸之路”东端和世界性大都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教派的名僧和传教者。唐长安的城内城外,塔寺林立,讲经听法者云集。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安城内僧寺多达122座,尼寺31座,帝王和朝廷显贵以建寺、度僧为荣。这些寺院的规模之大,也是非常惊人的,如慈恩寺即“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凡十余院,总一千八百九十六间,占地三百四十二亩”。在开明和开放的唐代,不但异彩纷呈的佛寺各个教派和作为国教的道教非常活跃,而且景教(基督_传人东方的别称)、摩尼教也相继传人中国,为中外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至今日,长安城内外尚留有多处宗教文化遗存,巍峨的慈恩寺大雁塔和秀丽的荐福寺小雁塔,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象征。法门寺因出土了唐代珍藏的四枚佛指舍利而重新成为佛教圣地。大兴善寺、青龙寺、香积寺等著名寺院,也都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象征和观光圣地。著名的道观楼观台、八仙宫和城内中西合璧的化觉巷清真大寺,则分别是道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

古城西安在历史上曾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已伟大辉煌的身姿提供了宽广而明亮的舞台,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进步和发展做出过不朽的贡献。也许正是出于对西安的回报,历史慷慨解囊,馈赠给这块神奇的土地无数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存。这是一笔难以估价、享用不尽的宝藏,它不仅使每一个华夏儿女引以为自豪并感受到历史的责任,而且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也让全世界的人们从申领悟到社会文明发展的清晰轨迹和人类澎湃不息的创造力。

西安及其所在关中地区的历史文物具有罕见的历史序列的完整性。这一突出的优势,是由于西安悠久历史的大跨度特点所决定的,为许多历史名城所难以企及。在这里,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的旧石器与6000年前半坡母系氏族聚落团泥幻化的彩陶盆,共同勾画出原始先民们生息、繁衍、发展的脉络和足迹;深沉凝重、神秘诡谲的商周青铜器,再现了奴隶社会贵族们制礼作乐、钟鸣鼎食的生活气象;秦汉时代英姿勃勃的兵马俑和精美的画像石,挟裹着封建社会早期的政治风云和烽火硝烟;隋唐绚丽夺目的壁画和流光溢彩的金银器,记载着黄金盛世的辉煌篇章;还有那宋元明清的碑石、瓷品、字画,则是西安在失去帝京繁华之后,文明继续延伸发展的见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将西安地区的文化遗存按时代顺序排列检索,无异于在读一本浓缩的中国通史。

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文化遗存内容丰富,门类齐全是又一大优势。且不说占地面积广阔的西周沣镐、秦咸阳宫、汉唐长安城等大型遗址和美轮美免的历代古建筑、名刹古寺、石窟造像,单就可移动文物而言,据初步统计,馆藏数量已达60余万件(组)之多。包括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壁画、石雕砖刻、铭记碑帖、符节玺印等各种门类。从这个意义上看,古城西安本身就是一处天然历史博物馆,是一座文化艺术品荟萃的殿堂。

西安的自然景观亦是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号称“奇险天下第一”的西岳华山、全真派鼻祖王重阳修炼的终南山、有“天然地质博物馆”美称的太白山以及“女娲补天”之地骊山、“洞天第一福地”楼观台、“中国山水故乡”——辋川(苏轼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猿人故乡”——蓝田溶洞等风景名胜区。西安的园林处处凸显出皇家的风范。

华清宫以其天下第一的温泉、温馨浪漫的爱情故事讲述着《长恨歌》的点点滴滴;兴庆宫则描述着“李白醉酒”的千古佳话;一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让乐游原的黄昏成为量迷人的黄昏景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如果有机会去一趟韦曲,你一定会在那桃花树下伴着“人面桃花”的美梦,感悟真爱。西安目前有森林公园11处,它们构成了这座古城的天然氧吧。

人文和山水情景交融,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西安作为中国的古都之首,在经历3000多年发展史之后,又肩负着无数个中华民族辉煌、光荣的梦想,正步履坚定地走向明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古城西安揭开了自已发展史上崭新的篇章。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618万西安人民,抓住时代机遇,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以前人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努力把西安建设成社会主义的外向型城市,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西安城正屹立在世界城市之林。今日西安,是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基地。全市现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余个,不仅有机械、电力、电子、航空、航天、地质、化工、纺织、仪器、仪表和核工业等科研机构,而且全国唯一的钟表工业研究所和航天测控网的中枢神经——卫星测控中心也设在西安。

今日西安,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市有各类高等院校42所,1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约100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300多处硕士学位授予点,每年为国家培养大批的现代化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的摇篮”。

今日西安,又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热点城市。悠久浩瀚的历史文化遗存,秀美而雄壮的中国西北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神奇浓郁的传统民俗风情,构成了西安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无数海内外观光者前来寻幽探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项旅游设施和市政工程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以西安为中心,高等级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欧亚大陆桥的贯通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建成,使西安与国内外的联系更为频繁和紧密。一大批星级饭店和现代化的娱乐设施和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这不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古城市容市貌平添了风采和魅力。

为了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休闲度假的需要,西安市建成唐乐宫、古都大剧院、唐华歌舞剧院、陕歌大剧院、银座夜总会、桃园湖保龄球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设施3700多个;推出了《唐长安乐舞》、《仿唐乐舞》、《秦俑魂》、《陕北民间乐舞》等文艺节目,久演不衰,赢得国内外游客的赞誉。

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十分丰富。全市有涉外旅游定点商店26家,可以满足各位游客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陕派饮食,如仿唐菜、饺子宴、羊肉泡馍和享誉全国的地方小吃。

今日西安,还是一座内陆全方位开放的国际大都市。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总结和对美好未来的懂惧,西安人民已深刻认识到,向世界敞开大门,让西安走向世界,这是今日古城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历史曾经厚待了西安,西安也必将不负历史!

西安老人独自离家申请书(精)五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第一陈列室

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书写的。陈列室里主要陈列,内容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12部经书,共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第二陈列室

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从地下发掘。此碑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中国的盛况,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石碑记载的史实中外史书全无记载,因此弥足珍贵。清代丹麦人荷尔漠来西安用重金偷买未遂,只好托人刻一假碑(现存伦敦)。它是研究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其拓片早已辗转国外。《中尼合文陀罗尼经幢》是一种柱状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和圆柱形,用中国和尼泊尔两种文字刻成,反映中尼两国佛教的交流。《不空和尚碑》反映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史实。《明德受记碑》记载了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建立的农民政权“大顺国”,并反映了当时陕西灾后“人食人”的惨状。《曹全碑》虽是为汉代曹全树碑立传,却无情地记载了他镇压黄巾起义的事实。

第三陈列室

石刻艺术室和游廊收集了陕西各地的石刻石雕珍品,如东汉的石兽、画象石,唐代的蹲狮、犀牛。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有四骏保留在这里。这里陈列的唐代供应石灯十分引人注目,灯分九层,无论造型还是灯案的图案,都十分精美。日本奈良附近通往“春日神社”沿途的石灯就是仿此唐灯所造。此外,还有出土移此的东汉石刻墓门,唐代石椁。石椁阴刻的星相乐舞,仕女图,椁外浮雕彩绘文武侍从和骑龙驾凤仙人,都是历史和艺术珍品。来到碑林,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高2.5 米、重6 吨的景云大钟。每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发出的钟声就是出自这个巨钟。

西安老人独自离家申请书(精)六

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 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早在 100 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 1100 多年。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 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自然景观峭拔险峻,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十分丰富。全市有推荐旅游购物商店 15 家,可以较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供应全国八大菜系及欧美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东南亚风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肴,发掘仿唐菜 120 多种,形成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菜为主的现代菜。在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评选中西安的饺子宴,羊肉泡馍等八个品种荣获金鼎奖,特别是西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着八方宾客。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如今铁路、公路、航空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把西安与全国连成一体。中国四大国际空港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各城市开辟有 100 多条航线。

如今的西安,又是一座以机械、电子、电工、航空航天、轻工工业为主,拥有 500 多个科研机构、 40 余所大专院校,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现代城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