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协同培养协议书基本信息简短 培养协议书模板(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5:01:51 页码:10
协同培养协议书基本信息简短 培养协议书模板(7篇)
2023-01-10 05:01:51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协同培养协议书基本信息简短一

1.遵循规律性。坚持系统培养理念,整体统筹各学段,理顺各学段的功能定位与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2.注重整体性。着眼完整人的成长,整体统筹各学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3.体现协同性。整体统筹各类教育阵地与教育类型,实现协同联动,构建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

二、具体措施

1.实施三段联动战略,深化落实贯通培养

着眼于新的高考形势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解决各年级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各自为战的.问题,在创新人才落实三段联动责任制,促进我市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更加科学有效。

一是根据学生在各年级的年龄特征、学习心理、学习任务的不同,将三个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创新习惯、需掌握的创新技能和应形成的创新能力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各学段的教学任务,做到三段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加强学段间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协调三个学段的工作步调,实现学段教学和研究力量的优势互补和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发挥学段统筹协作的整体集成效益。

二是确定具体任务。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统一制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规划。跟踪最新教改成果,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学科教学发展意见。开展三个学段学科贯通培养等重大课题研究。统一组织有关的创新教育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发现与解决影响创新教育发展的问题,确定重点研究课题。

三是落实段联动措施。建立由三个年级教研员组成的学科创新教育研究小组,实行首席教研员制。组长在学科教研工作中要起核心作用,发现问题、设计活动,组织领导本学科其他各学段教研员和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分学科制定三段联动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开展研究工作。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教研室对学科创新教育教学联动的情况每半年考评一次,主要是对学科组提出的研究问题、开展的研究活动、研究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学科组内实行捆绑式考核,纳入教研员学科负责制。

2.建立创新潜质学生数据库,联动跟踪培养

创新潜质学生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浓厚兴趣、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能力的学生,对于潜质学生加强跟踪管理有利于他们的良好的后续发展,同时能够发挥积极的榜样作用,使创新学生群体不断壮大。

一是学校从创新课程落实及创客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中,通过数据跟踪分析,发现创新潜质人才,形成潜质学生数据库并及时跟进培养,并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创新教育活动。市创新教育研究中心通过搭建各类竞赛活动,对学校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筛选,建立市级数据库,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创新活动。

二是学校通过数据库关注潜质学生发展动态,结合人生规划课程,及时与市创新教育研究中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做好沟通,为学生后续发展搭建桥梁,为高中、中职学校提供创新潜质的学生,同时学校结合自主招生政策,为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升入高校牵线搭桥。

3.出台贯通培养实施方案,提供政策保障

出台加强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确保人才贯通培养工作有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级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1名局领导分管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确定创新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同时,各中小学校要有1名校级领导分管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教育局将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经费列入预算,重点支持科技教育资源、基地建设、设备设施购置、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等工作。各学校在公用经费中安排创新人才教育经费,重点用于活动耗材的购置、活动资源的引入、校内外活动的实施。

三是完善评价制度。教育局把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列入教育工作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对创新教育活动辅导教师工作纳入学校评价系统。学校对学生参加创新教育活动进行多元、动态、过程性评价,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对高中学生创新成果记入档案,赋予相应学分,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对接的优先录取制度。

推荐协同培养协议书基本信息简短二

一、培养对象

1、新分配或调入本院工作,尚未取得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

2、进入本院工作,虽然取得中级职称,但未从事过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

二、导师制度

1、培养对象在到校工作的两年内,可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简称导师),导师一般根据培养对象所学专业特点,由相同或相近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双向选择后仍不能确定导师的,由学院指定,导师和培养对象不得拒绝。

2、导师一般由教授、副教授担任,1名导师一般指导1—2名培养对象,其主要职责是:

(1)向培养对象传授教学经验,帮助培养对象熟悉备课、编写教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组织研讨教学难点,通过教学过程的培养,提高培养对象的教学能力;

(2)协同教学系(教研室)、培养对象一起制定《人文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指导、督促培养对象的工作。每学期末向教学系(教研室)填报一份《人文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情况表》,对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做出全面总结;

(3)督促与指导培养对象搞好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学习;

(4)为培养对象确定研究方向提供咨询和帮助;

3、培养对象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熟悉各个教学环节,认真练好教学基本功,并开展一定研究工作。

4、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学院可以对导师人选进行调整,但一般应在学期初或学期末进行。

三、培养计划

1、助课。培养对象一般不独立担任课程教学(学院教学工作需要的除外),而主要为导师助课,即协助导师进行课程辅导、组织讨论、批改作业、组织教学实践、草拟试题、批改试卷等。 培养对象每学期要系统听完导师的一门以上课程,认真记录每一节课的内容摘要,教学要点等教学活动内容,并努力熟悉教学各个环节。助课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可试讲课内部分章节,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独立授课。根据学院教学工作的需要,培养对象在完成助课任务的同时,也可独立担任一定的课程教学任务,但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准备好至少三周的教学大纲、教案、讲稿、课件等教学材料; 导师对独立授课的培养对象要进行期初、期中及期末听课检查,并做好指导记录,记录中要指明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导师每学期至少要听培养对象授课4 课时,并将听课情况与培养对象交流指导,填写记录备查。

四、管理计划

1、各教学系(教研室)要对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导师每学期末要对培养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书面小结。

2、培养对象每学期向导师和教学系(教研室)书面汇报一次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并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

3、培养对象每学年度书面向学院汇报一次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并由导师和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写出审查和指导意见。

推荐协同培养协议书基本信息简短三

一、遵循原则

1.遵循规律性。坚持系统培养理念,整体统筹各学段,理顺各学段的功能定位与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2.注重整体性。着眼完整人的成长,整体统筹各学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3.体现协同性。整体统筹各类教育阵地与教育类型,实现协同联动,构建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

二、具体措施

1.实施三段联动战略,深化落实贯通培养

着眼于新的高考形势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解决各年级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各自为战的.问题,在创新人才落实三段联动责任制,促进我市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更加科学有效。

一是根据学生在各年级的年龄特征、学习心理、学习任务的不同,将三个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创新习惯、需掌握的创新技能和应形成的创新能力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各学段的教学任务,做到三段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加强学段间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协调三个学段的工作步调,实现学段教学和研究力量的优势互补和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发挥学段统筹协作的整体集成效益。

二是确定具体任务。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统一制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规划。跟踪最新教改成果,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学科教学发展意见。开展三个学段学科贯通培养等重大课题研究。统一组织有关的创新教育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发现与解决影响创新教育发展的问题,确定重点研究课题。

三是落实段联动措施。建立由三个年级教研员组成的学科创新教育研究小组,实行首席教研员制。组长在学科教研工作中要起核心作用,发现问题、设计活动,组织领导本学科其他各学段教研员和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分学科制定三段联动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开展研究工作。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教研室对学科创新教育教学联动的情况每半年考评一次,主要是对学科组提出的研究问题、开展的研究活动、研究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学科组内实行捆绑式考核,纳入教研员学科负责制。

2.建立创新潜质学生数据库,联动跟踪培养

创新潜质学生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浓厚兴趣、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能力的学生,对于潜质学生加强跟踪管理有利于他们的良好的后续发展,同时能够发挥积极的榜样作用,使创新学生群体不断壮大。

一是学校从创新课程落实及创客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中,通过数据跟踪分析,发现创新潜质人才,形成潜质学生数据库并及时跟进培养,并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创新教育活动。市创新教育研究中心通过搭建各类竞赛活动,对学校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筛选,建立市级数据库,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创新活动。

二是学校通过数据库关注潜质学生发展动态,结合人生规划课程,及时与市创新教育研究中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做好沟通,为学生后续发展搭建桥梁,为高中、中职学校提供创新潜质的学生,同时学校结合自主招生政策,为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升入高校牵线搭桥。

3.出台贯通培养实施方案,提供政策保障

出台加强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确保人才贯通培养工作有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级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1名局领导分管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确定创新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同时,各中小学校要有1名校级领导分管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教育局将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经费列入预算,重点支持科技教育资源、基地建设、设备设施购置、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等工作。各学校在公用经费中安排创新人才教育经费,重点用于活动耗材的购置、活动资源的引入、校内外活动的实施。

三是完善评价制度。教育局把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列入教育工作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对创新教育活动辅导教师工作纳入学校评价系统。学校对学生参加创新教育活动进行多元、动态、过程性评价,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对高中学生创新成果记入档案,赋予相应学分,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对接的优先录取制度。

推荐协同培养协议书基本信息简短四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

中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党组履行全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对全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领导。重点履行以下职责:

1.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决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把握“两个大局”,落实“三个服务”,坚持“四个放在”,为本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

3.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

4.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坚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和办党组议事决策规则。

5.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要内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要论述,加强研讨式和现场教学等学习方法举措。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原则上每月召开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6.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立和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在助力脱贫攻坚、做好对口支援和服务进博会等各项任务中,持续打造“善合作、敢攻坚、出精品”的合作交流党员干部队伍,推动干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推进落实本市援派干部“5+1”保障制度。重视做好人才工作。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7.持之以恒抓好党的作风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相关实施办法,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持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谈心谈话制度等。推进大调研常态化制度化。

8.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把严明党的纪律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

9.落实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要求,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严格落实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加强和规范党务公开。

10.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与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协同履责,支持纪检监察组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经常性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汇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11.领导、支持和监督办机关、市各援外前方工作机构、市政府各驻外办事处和市国内合作交流服务中心党组织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整体合力。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群团工作的领导。

12.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党组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分析研判形势,抓好总体部署和推进落实,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

13.落实好其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推荐协同培养协议书基本信息简短五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4年起,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教育部开始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随之课程思政在全国大力推行,2016年上海部分高校首先开始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虽然形成了一些代表性的课程,但在整体设计、路径与载体、效果评价、保障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导致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教师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和获得感不均。

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所有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中去,使得思政课和其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同向同行,发挥思政协同育人功能。以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强调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现代学徒制的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双育人”模式的新背景下,课程思政推动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完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又促进高职课程思政化的构建与发展。

(一)校企合作“双主体”资源融合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内容是涉及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要达到实践育人的目标,必须强化学校和社会资源的融合与互动,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参加现代学徒制下设立的校内及工作室、实训室等项目实践活动,着力于全面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学徒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引导学生走进企业,接触社会,深入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校企融合课程体系的开放性使思政内容更易融入课程教学。现代学徒制注重课程开发,课程设置上更贴近职场环境需要,课程内容更加开放包容,注重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方面更加灵活,形式多样。现代学徒制下多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团队学习、分享交流而获得情感激励和正确认识,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实现自主学习的新模式,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对学生考核更注重对学生诚信、责任、法制、团队、创新和职业态度相关方面的评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能力、技术”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考核体系依据学习过程、课外表现、实习情况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课堂的认知层面,这有利于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变为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三)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丰富了思政课程的内容体系建设。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注重人的道德品质,强调主流价值观的渗透与价值观教育,把思政教育内容与企业文化渗透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道德素质的同时,将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文化理念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熟悉企业的管理操作流程,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毕业后完成身份转化。企业主体通过在企业文化、岗位实践、企业制度等内容中加入育人要求,学生在学习工作中不仅要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相关的能力素质还要求学生的道德与专业能力双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双主体”育人模式丰富了课程思政化的理论内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建设。

(一)顶层设计,形成价值引领的“双主体”育人的协同联动机制。院校的“课程思政”工作,是在党委领导下、举全校之力的顶层构建。高职院校的领导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让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应有的协同引领作用,让主流价值观在专业建设中发声,集系统之力打通人才培养方案、教材选定、政治标准等关键教学环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建设管理办法,并遵循教学规律,形成价值引领的“双主体”育人的协同联动机制:1、建立充足的经费和多样化的“双主体”育人基地,这是课程思政运行的保障;2、高职院校要通过线上线下的多样化舆论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实践育人氛围,这是课程思政运行的增强剂;3、形成真抓实干的领导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人负责实践育人工作,这是课程思政运行的前提;4、实现实践育人资源的优化整合,建立激励考评制度,建立社会、学生、学校三方成效评价体系,这是课程思政长效运行的保证,另外各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院校与企业“双主体”共同育人的运行机制。

(二)横向贯通,由校企共同制订教育教学双育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由校企共同制订教育教学双育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整合过程中要以企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要求和专业需求为依据,以岗位规范为中心,提升职业能力如职业道德、职业法律等内容列为重点,既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又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育人价值。

(三)同向同行,构建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融合的课程体系。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高职院校的课程分为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两大类别,其中显性思政课程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思政课程包含综合素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优势所在,应该是高校所有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既要强化显性思政,又要细化隐性思政(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发掘高校所有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集中于“点”“线”的瓶颈,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

(四)借力平台,着力提升职业软实力的德育融合立体化阵地。校企合作模式下,各高职院校为了专业长远发展,多数都形成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中的院系是实施主体,建设主体,也是育人主体。高职院校仅依靠自己的教育资源很难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企业员工。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深入合作的优势,借力整合企业、行业及政府等社会资源,把实践环节作为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注重隐性思政教育在专业学习中的渗透,形式上不局限于课本、教学时间和空间以及教学设施等教学要素,充分利用学校其他教育资源,如校园文化景观、日常管理、社团活动、心理咨询、人文讲座、体育赛事等,并整合校外企业的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利用相关德育资源,全员共同开展育人工作,避免目前校企合作中德育工作操作性不强、流于形式、各自为战的困境和尴尬,最大限度地提升育人质量。

(五)队伍建设,形成融入育人要求与文化引领的师资培养话语体系。课程思政化的参与主体必须要多元化,全员协同创新,力避德育认知缺陷。学校至上而下,依据教务、学工、校企联盟等一体化管理路径,将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企业导师等社会资源联合打造成“育人共同体”。制定一整套校企协同育人“融合型师资”的选、聘、评、管、考等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在师资上,学校派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组合校企融合的“双主体”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着力于熟悉企业或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岗位要求等应用于实践教学;其次,由企业牵头聚集行业领军的企业导师团队,让行业专家进校园,与学生互动,讲授有关企业文化、先进人物事迹、企业的项目案例等讲座或报告,开展专题式教学,开拓创新教学方法,融合课堂讲授、现场问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教学方式,进行主流价值观渗透,定期举办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教学育人主题交流,促进双方发展,加快整合。通过学校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多样化教学中,引人入胜、润物无声地实现教学与育人目標。

“课程思政”目前还在探索阶段,既缺乏严谨的学术论证,也未形成完整的制度设计体系,而“课程思政”视阈下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也未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鉴。将加强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内涵与校企协同育人之间的联结规律,着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至上而下,由内向外整合资源,在现代学徒制下“双主体”育人实践经验基础上,把思政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借助合作企业实践平台,强化价值引领、促进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真正构建“大思政”新格局,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资源整合打造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

推荐协同培养协议书基本信息简短六

一、遵循原则

1.遵循规律性。坚持系统培养理念,整体统筹各学段,理顺各学段的功能定位与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过渡。

2.注重整体性。着眼完整人的成长,整体统筹各学科,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3.体现协同性。整体统筹各类教育阵地与教育类型,实现协同联动,构建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

二、具体措施

1.实施三段联动战略,深化落实贯通培养

着眼于新的高考形势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解决各年级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各自为战的.问题,在创新人才落实三段联动责任制,促进我市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更加科学有效。

一是根据学生在各年级的年龄特征、学习心理、学习任务的不同,将三个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创新习惯、需掌握的创新技能和应形成的创新能力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各学段的教学任务,做到三段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加强学段间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协调三个学段的工作步调,实现学段教学和研究力量的优势互补和各种教育资源的共享,发挥学段统筹协作的整体集成效益。

二是确定具体任务。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统一制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规划。跟踪最新教改成果,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学科教学发展意见。开展三个学段学科贯通培养等重大课题研究。统一组织有关的创新教育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发现与解决影响创新教育发展的问题,确定重点研究课题。

三是落实段联动措施。建立由三个年级教研员组成的学科创新教育研究小组,实行首席教研员制。组长在学科教研工作中要起核心作用,发现问题、设计活动,组织领导本学科其他各学段教研员和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分学科制定三段联动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开展研究工作。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和教研室对学科创新教育教学联动的情况每半年考评一次,主要是对学科组提出的研究问题、开展的研究活动、研究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学科组内实行捆绑式考核,纳入教研员学科负责制。

2.建立创新潜质学生数据库,联动跟踪培养

创新潜质学生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浓厚兴趣、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能力的学生,对于潜质学生加强跟踪管理有利于他们的良好的后续发展,同时能够发挥积极的榜样作用,使创新学生群体不断壮大。

一是学校从创新课程落实及创客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中,通过数据跟踪分析,发现创新潜质人才,形成潜质学生数据库并及时跟进培养,并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创新教育活动。市创新教育研究中心通过搭建各类竞赛活动,对学校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筛选,建立市级数据库,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创新活动。

二是学校通过数据库关注潜质学生发展动态,结合人生规划课程,及时与市创新教育研究中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做好沟通,为学生后续发展搭建桥梁,为高中、中职学校提供创新潜质的学生,同时学校结合自主招生政策,为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升入高校牵线搭桥。

3.出台贯通培养实施方案,提供政策保障

出台加强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实施方案,确保人才贯通培养工作有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级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1名局领导分管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确定创新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同时,各中小学校要有1名校级领导分管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工作。

二是保障经费投入。教育局将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经费列入预算,重点支持科技教育资源、基地建设、设备设施购置、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等工作。各学校在公用经费中安排创新人才教育经费,重点用于活动耗材的购置、活动资源的引入、校内外活动的实施。

三是完善评价制度。教育局把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列入教育工作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各学校对创新教育活动辅导教师工作纳入学校评价系统。学校对学生参加创新教育活动进行多元、动态、过程性评价,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对高中学生创新成果记入档案,赋予相应学分,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对接的优先录取制度。

推荐协同培养协议书基本信息简短七

20xx年2月底,根据省、州、县统一部署,我被安排到x镇x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一年来在镇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20xx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总目标,我扎根农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并配合工作组组长积极到省高院、省民政厅、省水利厅和县相关帮扶单位寻求帮扶,力争为当地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促进小康建设步伐。现将x年开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好“政策宣传员”

驻村期间,我工作组以入户宣传、集中学习等方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富民政策,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不断增强党在群众心中的感召力、凝聚力。并协同村支两委定期入村入户开展保护森林植被、做好森林防火杜绝火种带入山林、搞好房前屋后院落村貌的环境卫生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

二)当好“致富信息员”

x村是x镇21个村(社区)中较为贫困的村寨,由于山高平地少,全村近半村民外流务工,而且在外务工人员都具备一定的技术及一定的创业资金。村民对于如何发展,如何致富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

然而一是由于离水源地较远,x组、顶兴组村民无力购买水管、修建水池、购置抽水机等设施,只能采取开挖水槽取用自浸水的方式缓解饮水问题,逢枯水季或干旱季节,群众时常通宵达旦排队守候取水,饮水困难问题十分突出。所以要发展,就要解决用水问题。(这个水包含人、畜饮水、生产生活用水,发展项目等灌溉用水)针对此情况我驻村工作组通过走访群众、进山寻找水源、研究解决方案,现已找到可靠水源,目前正在向水利部门争取,力求通过引水工程和修建小水窖的方法综合解决。二是播讲一、二组通组公路为始建于20xx年的4米宽泥石毛坯通组公路,全长3.7公里,因年久失修加上多次暴雨侵袭,路基垮塌严重、山体多处塌方、涵洞跨沟桥损坏、道路泥泞沟壑纵横,对播讲一、二组近400名群众出行,村组学生上学和经济作物外销造成极大阻碍。

目前,该通组公路问题经与村支书王昌良及村两委班子研讨后,已形成两套实施方案:一是雇请工程队进场施工修缮道路,预计资金15万元;二是购买维修所需物资,群众投工投劳修缮道路,预计资金5万元。下步我将积极向上申请,争取相关帮扶部门及业务部门的扶贫帮扶资金予以解决。

三)当好“党建指导员”

为进一步了解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发展本村经济的意见和建议,访问了本村老党员、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代表。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他们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地了解到农民的现状和实情。

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整理出当地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掌握了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订房村全村x户,人口x人,在村老党员x、x等人带头下想发展火龙果种植及规模为年出栏量x头的生猪养殖。本工作组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查看,了解到他们具备一定的种养殖技术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创业资金及浓厚的创业热情。

但是他们心里也有担忧——担忧国家政策上能否给予支持、补助。当收集到这些困难和忧虑时,我工作组到省林业厅科技推广总站,请求对x村村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指导,已得到省林业厅领导、殷建强站长和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目前,县林业局正在组织技术人员收集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指导。

四)当好“民生服务员”

在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以来,我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驻村工作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和驻村有关联各级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20xx年3月23日18时,村内遭遇特大冰雹袭击,直径3—8厘米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密集下了半个小时,全村所有盖小青瓦和石棉瓦的农房顶面全部被冰雹砸穿,造成重大损失。冰雹灾情发生次日,我工作组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汇报灾情,统计损失,得到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县、镇、相关领导的重视,省高院副院长亲自到x村了解灾情和村委办公现状,回院后努力协调解决,目前已配备到位办公桌椅x套,并协调省民政厅向x县下拨救灾款x万元,其中x万元直接拨到x镇。

五)当好“矛盾调解员”

在驻村工作中,工作组定期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排查村民间存在的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切实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回顾一年的驻村工作,感到自身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党性认识也得到了加强。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群众办实事,是打开x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支持村级班子的各项建设,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在x年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认真履行“五员”职责,践行“四访四问五落实”,纠正不足,把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实,为贯彻落实“全省同步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动x村的同步小康社会发展而做出更大的奉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