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2:31:36 页码:13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0篇)
2023-11-20 22:31:3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在某个领域、某个经历或某个事件中所得到的思考、感悟和经验的总结和归纳。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每一次心得体会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对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省和提升的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分析和总结自己的行动和体验,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个人的真实感受和思考,避免敷衍和刻意夸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大家可以借鉴范文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总之,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有益的过程,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对待,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提高。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近年来,泸溪县紧紧围绕“服务民生,助推就业,促进和谐”这一主线,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主题,创新思路,完善措施,优化全民创业环境,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有效促进了城乡居民就业创业。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创业就业情况,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泸溪县就业服务管理局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就创业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总结以往创业就业工作基本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加大”、“四个完善”上:

一是加大了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作用,积极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宣传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等宣传活动,把各项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在基层进行层层宣讲,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创业激情。年初,在开展的“春风行动大型现场招聘会”现场,来自县内外的共67家企业,提供了涵盖加工制造、家居装修、餐饮服务等行业共计4172个岗位,2933人签订了劳动合同,达成就业协议1979人。

二是加大了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创新“课堂讲授+模拟实训+政策讲解+后续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全面推行“培训—就业—服务”工作新机制,大力开展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工作。近三年来,共开设了汽车驾驶、蔬菜园艺工、烟叶生产技术等7个专业75期334个个培训班,培训总人数为16226人,各类培训合格率达到98%,培训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加大了困难群体创业就业服务力度。围绕“九补两贷三扶持”政策,积极帮扶“4050”和困难人员就业,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援助,做到“出现一户、核实一户、纳入一户、帮扶一户、清零一户”。同时,详细制定就业援助方案,落实援助责任,对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行了以就业援助、岗位援助、资金援助等方式的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率为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机制,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自以来,将城市保洁、保绿、保卫、保畅等4688个岗位开发为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688人次,为促进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稳定和保障民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完善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按照夯实基础、整合项目、规范服务、整体推进”的要求,以“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库”的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截止到20底,全县共录入劳动力资源信息17万人。其中,初中文化及以下学历11.5万人,高中及职高中专学历3.2万人,大专以上学历2.3万人,分别占总数的67.3%、18.9%、13.8%;取得高级、中级、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分别为4人、44人、7884人。

五是完善了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县、乡镇、社区三级网络平台,将县级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和乡(镇)级就业服务相结合,建立了“以人为本、划片包干、各司其职、责任到人”的就业服务机制。建立了“泸溪县离校未就业”和“泸溪县就业信息”qq群,及时发布最新惠民政策和用工、招工信息。明确一名村主干履行劳务输出台账更新、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企业用工信息发布等职责,形成了城乡一体、信息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六是完善了创业就业扶持体系。广泛开展就业再就业等援助工作,让更多百姓从日益增多的就业岗位和逐渐便捷的就业服务中得到实惠。近三年,我县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48笔、6160万元,扶持848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965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15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21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41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00人。积极组建创业专家咨询团。聘任30名金融企业专家、讲师教授及成功创业人士等组建创业专家咨询团,为创业就业提供高效的智力支撑和便捷的就业服务。积极征集创业项目,面向社会征集创业项目15个,经专家评估认证后,将纳入我县创业项目资料库搭建创业者和创业项目的对接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创业选择。

七是完善了失业保险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和“蓄水池”的作用,加大失业保险征缴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失业参保覆盖面。,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和厂矿企业应纳入失业保险征缴范围人数为21761人,参保人数为12030人,占总人数的55.28%。基金征缴132.5万元,基金支出金额6.3万元。

二、存在问题。

我县创业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深入分析来看,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就业专项资金短缺矛盾突出。截止到2019年,我县破产、改制企业或停产企业共有72家,涉及职工13789人。调查显示,在这部分职工中,困难职工8916户,占职工总数的64.47%;特困职工1809户,占困难职工总数的20%;困难下岗失业人员月均收入仅占全县人平月均收入的35%,下岗家庭不仅就业者收入低,而且就业人口少,家庭就业面为45%,低于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贫困家庭人口户均为4.6人,比平均水平多1.2人,每一个就业者要负担3.5人,比平均水平多负担1人。因此,要做好这部分人的创业就业工作,需要大量的就业启动资金,此外,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就业结构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引发的城乡就业、大学生就业难、弱势群体就业等矛盾十分突出,也是导致我县再就业专项资金缺口较大的主要原因。

(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率低。

我县劳务输出量大,劳务输出对象主要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且大多综合素质层次不高,就入库劳动力资源来看,我县目前劳动力为初中文化及以下学历的有11.5万人左右,占总数的67.3%;未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有15.9万余人,占总数的93.4%。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是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力量和空间,而我县的技能培训主要以汽车驾驶、蔬菜园艺工、种养养殖业、电子仪表装配工、维修电工、gyb、syb等专业为主,就业工种单一,因此务工人员在沿海地区和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更容易实现就业。当前,我县劳务输出累计已达7.4万人,且人数每年以1000人左右递增,导致我县在乡创业、返乡创业人员减少。

(三)我县就业创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功能不强,目前虽有一所职业学校,但是规模小、场地窄、设备少,而我县每年技能培训人数达1.2万人以上,技能培训的专业与学校所设专业不对口,场地的局限性和种养殖业等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我县技能培训的实效,另外,学校的设施设备和条件也难以满足当前的培训要求。同时,我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尚未建立,无法有效解决毕业大学生创业知识匮乏、创业实践和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

(四)就业困难人员帮扶难度大。“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残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普遍存在就业能力不高、学习新技能愿望不强、创业意愿淡薄等问题。我县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主要是采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我县自2019年以来,开发公益性岗位5095个,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095人,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生活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我县目前还有19535人尚未实现就业托底安置。同时,我县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为506元,按照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300元的贫困标准来算,我县目前已安置的就业困难群体仍无法实现脱贫目标,生活压力很大。

(五)部门联动服务机制不够健全。据统计,我县扶贫办、就业、教育、农牧、林业、移民、科技、团县委等部门都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先后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三十余次,累计培训3.2万余人,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力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衔接,没有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没有形成合力,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目前全县尚有15.9万余人急需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六)失业保险征缴难度较大。一是企事业单位参保意识不强。我县目前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有114个,参保人数为4333人,参保比例为72.2%,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错误思想认识,认为其不会失业,参加失业保险意识不强,全县仍有5697人尚未参保;私营企业因为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困难,参保率较低,仅为37℅;有的国有企业在改革改制以后,参保人员的流失比较严重,目前参保率为36.2℅;有的参保单位由于经济效益差,无力继续缴纳失业保险费,有欠费情况,基金征缴率较低。二是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依然较窄。我县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尽管比过去有所扩大,但还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未完全纳入,全县失业保险覆盖率为55.28℅,其覆盖范围依然过窄。

(七)基层公共就业平台不完善。一是基层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足。目前,在我县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除了白沙镇、浦市镇、武溪镇配备3-4名工作人员外,其他乡镇只配备1-2名工作人员,他们不但要处理繁重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还要承担乡镇政府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务,精力容易分散,无法及时高效完成劳动就业工作任务。二是少数基层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只满足于上级交办的工作,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我县村级劳保联络员年龄大多在40-55岁之间,且大多为初中文化,文化层次较低,无法完成劳动力资源采集电脑输机等工作业务。三是就业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建设不平衡。我县目前还有浦市、小章等六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尚未建立,制约了我县电子政务和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三、工作建议。

(一)积极帮扶创业,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加大专项资金配套力度,协同有关部门落实培训经费,切实保证农民工培训工作正常开展,积极落实“九补两贷三扶持”等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就业与再就业。二是适当增加乡镇、社区劳动保障联络员的工作经费,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大对创业者的资金支持,让小额贷款进一步催生“创业潮”,为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二)夯实基层平台,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信息平台。按照机构、场地、人员、制度、经费、工作“六落实”要求,加速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增加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力量,形成城、乡、村“三位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城、乡、村“三位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信息全覆盖、资源共享,上通下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效能,为劳动者提供优质、便捷的就业服务。二是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队伍素质。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政策和业务培训指导,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乡镇、社区(村)工作人员要做到就业优惠政策的“一口清”,逐步实现就业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公开化、信息化、网络化。三是规范失业人员的信息台账。按照“四清、五库、六台账”的要求,做好失业人员摸底调查工作。建立登记台账,做好对下岗失业人员信息的动态服务和管理,对已就业的人员,及时注销登记,对新增就业困难人员,及时进行登记,纳入管理和服务范围。

(三)壮大创业主体,优化自主创业环境。一是推进以壮大创业主体为重点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依托我县现有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引导城乡失业人员、复退军人、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二是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重点对有创业意愿和有能力的大学生简化创业项目审查申报手续,让大学生“走进创业、走进梦想”;对已享受创业扶持政策的大学生,搞好后期跟踪服务、确保惠民政策和扶持资金落到实处。三是努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选择一批有科技含量、有发展前景、有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从资金、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引入泸溪椪柑、铁骨猪、玻璃椒、茶油、生姜、豆腐、佤乡米、葡萄“八大品牌”特色农业产品和手工绣品、菊花石雕、踏虎凿花、印染工艺品等特色工艺产品,带动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政府调控,确保优惠政策落实。一是要进一步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的配套措施,确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审批与发放贷款范围,适当提高就业困难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进城创业农民个人创业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上限。

(五)关注民生工程,重点帮扶困难群体。一是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积极开发适合弱势群体就业的公益性岗位,拓展岗位设置,集中帮扶“4050”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二是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加大对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的资金争取力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提高再就业工作效能。

(六)创新培训机制、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就业层次。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点培训,为服务特色产业及旅游项目建设,深入推进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学联解”活动。大力开展城乡基层党员干部“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从而全面带动城乡居民提高整体素质,达到全民创业、创收致富的目的。三是从实效性出发,把各单位的项目培训整合起来,统一规划,科学配置,充分发挥培训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节约培训资源,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四是加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办一批各具特色、服务完善的创业项目,支持帮扶更多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七)完善征缴政策,加大失业保险征缴率。一要建立统一标准。提高农民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标准,建议农民工领取失业金待遇与城镇居民同工同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五险合一”资源共享。二要扩大征缴范围。除依附土地的农民外,将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农民工和非公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共同承担社会责任,降低失业风险。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新人一脚跨入社会,首先面对的是就业问题。如何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所青睐的“香饽饽”呢?这些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年轻人的难题。近期,我有幸阅读了新青年就业报告,深受启示,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就业压力与机遇并存。

在现代社会,就业压力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在我国,劳动力供给过剩,即使是拥有高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也会遭遇就业难的情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就业机遇也在不断增多。一方面保持积极心态,另一方面可以学会多种就业技巧,如网络新媒体的运用,在保持沟通的同时,全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再如快速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及时研究现有企业的经营方向,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创造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

第三段:鼓励自主创业。

近些年来,国家提倡大家自主创业,发挥个人的才能和创新精神,不仅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在这方面,新青年尤其有着突出的优势,即具有高学历、创新意识、与时俱进的特点。尽管自主创业面临诸多困难,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克服条条险阻,定能成功。

第四段:完善自身能力。

想要获得优秀的工作岗位,除了良好的学历基础和专业技能,还需要与时俱进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行业信息和技能的开拓等。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标志着一个人的职业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将自己与其他求职者区分开来,提高成功的几率。

第五段:总结。

新青年就业报告持续着对广大求职者的教导与启示,表达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与坦诚的态度。从细节方面彰显了自己的优点,一步步地向成功迈进。我相信在新青年的引领下,在自己的努力拼搏下,我们都能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就业形势也日益紧张。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我认真阅读了《新青年就业报告》。在阅读之后,我深感到了几点:

一、大数据成为就业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表产物之一。在《新青年就业报告》中,我看到大数据不仅在商业领域大放异彩,在就业领域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下各行业对大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大数据分析师成为了今日最热门的职位之一。

二、创业成为就业趋势之一。

在《新青年就业报告》中,我不仅看到了就业市场的变化,招聘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信息化带来的就业机会,还看到了年轻人热衷于创业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创业可以为个人带来更多的自我实现、精神追求以及财富回报。

三、职业规划迫在眉睫。

在职场中,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这才能让你快速、高效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在阅读《新青年就业报告》的过程中,我得知了许多一线企业用人的规律,发现了专业技能与个人品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到不同行业对于员工的技能要求,都为我今后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很多参考。

四、自我定位并不可少。

在不同的职业领域中,个人在进入时都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并由此作为依据,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在《新青年就业报告》中,我了解到了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并且也敏锐地注意到,与企业与同行业的人相对比,自我定位的专业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五、备受重视的实践经验。

在《新青年就业报告》中,我发现那些在企业中获得了实践经验的求职者,在招聘的时候受到了更多的青睐。而在求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实践中的反思,不仅有助于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加合适的工作,还能够增强自己的实际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我在阅读《新青年就业报告》时的心得体会。我们都需要对就业有一个全面、理性、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认识,以便更加准确地抓住就业趋势,自我完善,并能够使自己在多元化的职场中强势崛起。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农民是中国的重要基层劳动力群体,他们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家乡去寻找就业机会。在就业过程中,农民需要面对很多挑战,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农民在就业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在寻找就业机会中的困难。

农民寻找就业机会时需要克服不少的困难,例如,不熟悉城市的环境和文化,缺乏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储备,面对不熟悉的市场和职业规划问题。对于一些较为贫困的农民,家庭生活困难等问题也需要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来自于市场经济的开放带来的市场约束力,也来自于个人自身的素质问题。

第三段:如何提升自身素质。

提升自身素质是农民就业必需的重要一环。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其他相关因素,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升。为了更好的在市场中立足,农民可以选择参加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课程。此外,应该不断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了解市场动态,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第四段:如何适应市场需求。

成功的就业无法脱离市场需求。对于农民来说,了解市场动态和识别市场需要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应该针对市场的情况,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在进行职业选择和市场适应中,农民应该深入理解市场和行业的情况,同时要多倾听和学习市场对自身的反馈。

第五段:总结。

虽然农民在就业过程中需要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他们同样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素质的提升获得成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适应市场的需要是非常关键的两个方面,此外,他们还需要加强自身意识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的农民朋友能够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城市生活和就业过程中,农民工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近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帮助,探索着农民工就业的新路子。作为一名农民工,在这一过程中,我有幸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将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要学会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作为农民工,我们通常是从乡村来到城市,对城市生活的不熟悉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惑。在新环境中,我们要学会适应,从卫生、生活习惯、交际方式等方面适应城市的日常生活。同时,我们要学会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由于城市工作与农村劳动不同,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技能,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技能决定着我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增加自身的市场价值。可以通过参加技能培训班、学徒制度等方式,学习新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

此外,为了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还应积极寻找新的领域和市场。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要积极了解新兴领域和市场的需求,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积极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创业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最后,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权益和福利。尽管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地域差异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我们的权益和福利经常受到侵害。因此,我们不能放弃对自己权益的维护和追求,要加入工会组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还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自己的权益有所了解,并及时报告和反映问题,争取公正待遇。

农民工就业新路子摆在我们的面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些,我们要学会适应新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和市场,关注自身权益和福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在城市工作中展示自己的价值,融入城市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会越来越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农民就业扶贫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大多数贫困地区的主力军,农民就业扶贫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在农民就业扶贫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些心得与感悟。

第二段:培训和技能提升(250字)。

培训和技能提升是农民就业扶贫的核心。在我所在的乡村,政府组织了各种培训班,帮助农民学习新的技能,掌握就业市场所需的知识。我参加了一期安装维修培训班,学会了修理电器的技能。经过培训后,我不仅可以为自己提供收入来源,还能帮助他人修理家电。培训让我意识到学习是扶贫的关键,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第三段:创业意识的培养与引导(250字)。

农民就业扶贫不仅仅是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引导农民的创业意识。在某个培训班上,我遇到了一个成功创办了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民。他说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对创业有了正确的理解。他告诉我,创业并不是轻松的,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与他的交流,我深刻意识到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脱贫,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段:目标的确定与坚持(250字)。

农民就业扶贫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取得成功需要农民们坚定的目标和毅力。在当地的劳务输出工作中,我看到了很多农民只是为了获得一时的收入而上山下乡工作,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计划。然而,那些凭借坚定的目标一步步走上成功道路的农民,不仅在工资水平上有所提高,还在职业发展上有了更广阔的前景。他们教会了我,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行。

第五段: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300字)。

农民就业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脱贫和发展,还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和提供公共服务。帮助农村建设更好的环境和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农民就业扶贫的目标之一。在我所在的乡村,我参与了一项农村公益项目,为村里搭建自然气体供给系统。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条件,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成就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农民就业扶贫是一个相互利益共赢的过程,我们承担着为社会做贡献的义务。

总结部分(100字)。

农民就业扶贫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通过参与其中,我深刻体会到培训和技能提升、创业意识的培养与引导、目标的确定与坚持以及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革,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农民全面脱贫,建设更加美好的乡村。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农村地区是贫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区,农民就业扶贫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旨在解决农村贫困的根本性问题。农民就业不仅仅能够促进个人的发展和收入增加,而且还能够通过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减少农民贫困。农民就业扶贫不仅关系到农民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段: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性和方式(200字)。

为了实现农民就业扶贫的目标,提供就业机会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民就业,例如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等,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其次,农村地区可以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另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农村青年创业就业,通过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

第三段: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和方式(200字)。

提供就业机会只是农民就业扶贫的一部分,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农民在农村长大,对于城市工作环境和就业技能可能不太熟悉,因此需要进行相关培训。政府可以组织就业培训班,培训农民掌握基本的就业技能,例如电脑操作、市场营销等。另外,还可以组织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例如开办农产品加工培训班等。

第四段:农民就业扶贫的成果和带来的问题(200字)。

农民就业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成果。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许多农民已经成功实现了就业和增收。农民就业扶贫还带来了许多积极的社会影响,例如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空心化”,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感。然而,农民就业扶贫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就业机会不足、培训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民就业扶贫,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加强保障措施。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就业扶贫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资源。其次,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农民就业扶贫政策,例如对农村青年创业提供财政补贴、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给予税收减免等。另外,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农民就业扶贫,例如企业可以提供岗位,志愿者可以提供培训帮助等。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农民就业扶贫的持续发展。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农民也开始选择到城市就业。作为一位曾经的农民,我深刻体会到农民就业的艰辛。在这里,我将分享自己的就业心得体会。

第一段:关于就业渠道的选择。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及就业渠道。对于农民来说,除了到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地工作外,也可以考虑到当地的大型农业企业或农村合作社就业或自主创业。为了确保就业成功,选择的渠道也应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第二段:关于求职技巧的掌握。

在求职过程中,拥有一定的求职技巧也非常重要。首先,要有一份具有竞争力的简历,能够突出自己的优势。其次,要注意面试礼仪,服装整洁,言谈得体,传递良好的第一印象。最后,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要积极倾听面试官的提问,作出合理的回答。

第三段:关于工作态度的维持。

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名从事劳动工作的农民,在工作岗位上要认真细心,对待工作要负责任、有耐心、有创造力,把工作当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做到稳定、高效、有成效的工作。

第四段:关于职业素养的提升。

在就业初期,农民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素养进行提升。在行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学习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并适当固化学习成果,提高职业素养。同时,也要保持一直学习的习惯,在行业科技发展的进程中,及时更新视野,随时更新管理技能、销售技巧和服务标准。

第五段:关于职业规划的制定。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职业目标,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在制定职业规划的时候,农民应该尽可能地挖掘自身潜力,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长远规划。同时,也要重视职业发展和职业升级,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总之,在农民就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积极学习、努力提升职业能力,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取,相信在未来的职场之路上,会取得更多的成就和收获。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于6—7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xx年下半年以来,截止20xx年5月30日止我县返乡农民工人数达3369人,占全县输出总数的1/8,返乡的原因:有1317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停产、倒闭而返乡;有982人因企业裁员、收入水平下降而返乡;有503人因回家过春节或探亲而返乡;另有567人因用工合同到期或回家创业等原因而返乡。返乡农民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571人,其中,高中、中专712人,大专以上186人。年龄结构大多数都在26—50岁之间,原就业地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和省内。每月劳务收入一般为1200—1500元左右。返乡的农民工中,已实现就业创业的有2537人,其中:返乡自主创业405人,推荐就业302人,培训就业294人,自行就业549人,继续外出务工987人,还有837人存在再就业压力,主要集中在龙勾、上堡、横水、思顺等乡镇。根据就业创业意愿调查统计,龙勾、上堡等乡镇30%返乡农民工,有意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或发展种植养殖业。返乡农民工的特点:从务工地点来看,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返乡的多,省内地区返乡的少;从技能水平看,普工返乡的多,技工返乡的少;从文化结构来看,初中及以下的返乡的多,高中及以上的返乡的少;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大的返乡的多,年龄小的返乡的少;从输出形式来看,自发外出的返乡的多,组织输出的返乡的少。

2、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出台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

为应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五项工程推动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1)培训提升工程:一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52人;二是实施青年见习计划,提升实操能力;三是及时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培训券发放范围,投入资金19.96万元。(2)创业扶持工程:一是政策扶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崇义实际相继出台三个文件,20xx年12月24日由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崇府办字[20xx]167号)文件,20xx年3月10日县政府《关于印发扶持返乡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企业下岗职工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崇府发[20xx]11号)文件,20xx年4月14日《崇义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崇府字[20xx]27号)文件。二是资金支持,为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5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为合伙办企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20万元以内的贴息贷款;对企业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含再就业基地),可给予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三是创业支持,成立创业服务中心;税费优惠,按规定享受全面税收和各项行政事业收费。四是场地支持,继续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继续延伸免租廉租店面一条街;与中小企业局联合在古亭设立中小企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把城北大市场建设成赣州西部最大的廉租大市场。(3)载体建设工程:一是稳定三支队伍,人力资源市场队伍,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队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二是实施信息延伸,在32个重点村建设信息公开栏,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用工信息专栏。三是加强两大平台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4)资金保障工程:一是20xx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返乡农民工和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免费就业再就业培训(包括创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二是新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00万元;三是设立100万元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创业扶持基金,主要用于引导激励返乡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创业补助和贴息。(5)就业优质服务工程:一是倡导“以人为本、人本服务”的服务理念;二是实施一对一帮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为其提供政策帮扶、技术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等;三是实施三送活动,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四是实施岗位对接。

3、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半年多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工作,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和上级扶持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3月份,在县城、过埠镇、扬眉镇召开返乡农民工专场就业招聘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现场报名263人;截止3月份,开办各类培训等培训班10期,培训552人;3月份第二周开展政策宣传周活动,为965人提供了政策咨询,为324人提供就业服务,共发放宣传单16856张;到6月底小额贷款贴息81万元。通过与县内11家企业实施岗位对接,签订青年见习计划,帮助412人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如:红杉木业、华森公司等企业县内招收返乡农民工工人,并保证人平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县农村信用社重点扶持了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截止6月底,已发放由县就业局担保的贷款69笔,金额228万元,返乡农民工自行担保贴息贷款559笔,金额1039万元,减轻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负担。如:关田镇关田村钟声在外闯荡二十几年,办过服装厂、林场、挖过钨砂。去年年底,他回到家乡无事可做,恰逢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大力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于是他决定创办福江长飞生态茶场,租田300多亩种植茶叶;过埠镇朱小敏夫妇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服装厂务工多年,公司效益不好,工厂倒闭,朱小敏夫妇也因此失业。今年年初,朱小敏夫妇俩决定回到家乡,自已创业。他们租用过埠街的店面,向信用社申请小额农贷2万元,自资6万余元,在过埠开了福乐家超市。税务部门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兑现税收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受理了5户经就业局核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税收优惠个体户。

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既有返乡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引导服务方面的问题。从自身方面:一是就业缺乏一技之长。统计数据显示,崇义经培训输出的农民工仅占10%,主要是崇义职专的学生和少数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其余90%的农民工靠自发外出谋求职业,对技能培训不看重,也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由于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文化水平低,很多技能型岗位就业无望,一旦失业,很难实现再就业。二是创业条件不充分。许多农民工有创业意愿和热情,但受资金、项目、自身能力及管理经验的限制,创业条件不成熟;如:创业返乡农民工普遍反映,尽管小额贷款很多,但创业融资仍然比较困难,因农民已在外打工多年,回乡后,贷款担保资产很少,致使贷款难。也有部分农民工具备创业条件,但受思想观念影响,开拓意识不强,缺乏创业勇气,瞻前顾后,空有想法不见行动,如:返乡农民工黄××在东莞合伙办企业,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企业关停,去年返乡后本想在县城办一家竹工艺厂,自已能够利用的资金有100多万元,但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勇气,怕亏本。

从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发挥方面:一是培训职能分散。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部门,包括人事劳动、农业、教育等多家单位。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协调组织的有效机制,难以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宣传面不广,知晓率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在调查了解中,很多农民工不了解培训地点和时间,没有参加培训。二是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不够健全。虽然各乡镇已经按要求建设了劳动保障事务所,但人员变动频繁,作用不够明显。三是创业引导不到位。尽管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中心,但其职能侧重于创业辅导培训、备案登记等方面,在解决创业资金项目、跟踪服务上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致使农民工创业基本处于自主自发状态。四是有些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够强。据反映,有些培训机构对技能培训没有严格要求,对返乡农民工培训认为是一种形式,没有达到返乡农民工培训的效果。

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应按照“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双管齐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一)拓展劳动力市场。重点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架设劳动力市场供求之间的桥梁。应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农村,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状况专项调查,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要充分发挥劳务输出部门职能优势,加强与本地用工单位、外地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多渠道、多途径掌握各地用工情况,及时发布信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宣传返乡农民工的有关政策,使农民工更好地创业就业。

(二)扎实开展技能培训。针对劳动力素质偏低和技能水平整体不高的状况,建议按照“眼前抓就业,长远抓培训”的思路开展培训工作。就当前而言,应结合返乡农民工意愿和需求,抓好分类培训。对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继续外出务工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回乡创业的,抓好创业培训辅导,提高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不愿外出的,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增强创业能力。从长远讲,应整合农业、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和项目,以崇义职业中专为重点的技能培训基地,围绕钨产业、竹木加工业、种养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推动更多的“技术型”农民工在崇义创业再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政策扶持。今年初,省、市、县各级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宣传,抓好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积极性。放宽信贷审批政策,为条件成熟、可行性高的项目提供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难题。同时,将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与招商引资项目同等对待,在用地上给予优先、在税收上予以优惠,工商、卫生等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创业农民工办理证照开设“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全力促成项目早日建成投运。

(四)搭建创业平台。据统计,崇义目前有四百多名农民工具备创业条件。县政府应在收集统计农民工拟创业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同业聚集,优势互补”的思路,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农民工创业基地建设,尽快建成一批创业示范园、创业示范街,为农民工提供低租金、零费率、一站式服务的创业环境,从而形成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发展机制,促进全县农民增收致富。

农民就业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xx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合作社发展的新要求,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围绕农民合作社在促农增收脱贫攻坚中的功能作用等当前合作社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一、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3家),其中,种植业112家、养殖业45家及农业服务10家,入社社员2564人,带动农户7520多户,20xx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产值约1.5亿元。合作社主要经营发展“三特”水果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威观三特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xx”商标、xx乌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xx乌鸡”商标、无公害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孝敬心”商标、xx生态金花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xx”金花茶商标及xx高原果蔬合作社注册“xx高原”商标等。几年来,为合作社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532万元。

二、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帮助成员脱贫的经验做法。

(一)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以小农户形成大规模、建设产业链、扩大扶持覆盖面”的发展思路,推行合作社“七规范、五统一”的标准化建设,从而实现农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效带动我县贫困户发展“三特”水果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产业。

(二)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合作社通过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可让贫困户获得流转土地收入,既增加了收入,又降低了经营土地的风险,充分利用了闲置土地,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三)在扶贫方式上,合作社致力于村脱困、户脱贫,把合作社纯收入的60%作为合作社成员分红,确保合作社成员收入增长。合作社的这一扶贫方式既为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又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了平台。

三、地方政府发挥合作社作用开展脱贫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20xx年我县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大行动,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党员聚在合作社、农民富在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合作社党员围绕中心任务,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象。

(二)开展合作社评选表彰工作。近年来,我县农民合作社迅猛发展,主动适应“三特”农业发展新形式,开拓创新,转变方式,对促进和推动“三特”农业提质增效、上档进位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表彰奖励先进,进一步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三特”农业提档升级,我县开展了农民合作社评选表彰活动。

三、存在问题。

(一)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值小,经营不成规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续了过去农民“打伙求财”、“合股经营”的特点,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的现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社员为15人,入股会员100人以上的合作社仅7家,有的合作社成员挂名,不参与入股。

(二)管理水平不够高,带动能力不强。农民发起人的工作热情虽然很高,但普遍缺乏经营管理能力、获取信息的平台及资金,基地硬件设施不齐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加快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目前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生产、轻加工、轻销售,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产品销路不畅,带动农民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增收的能力不强。

(三)制度不够健全,运作不规范。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对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度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往往习惯于听从政府指挥,缺乏必备的管理知识,缺乏决策能力。很多组织内部也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力,往往形同虚设;部分专业合作社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规范,宗旨模糊,责任不清,特别是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还没有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组织开展活动较少,导致会员联系不紧密,合作社改组、解体频繁,甚至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空有其名。目前我县167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管理规范、能有序开展工作的只占1/3左右;勉强维持的占1/3;其余1/3基本上有名无实,既无办公室场所,也没有制定相关的章程和制度,更没有没有组织会员开展过任何活动。

四、发挥农民合作社优势带动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将试点农民合作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着力点。因地制宜出台一系列支持精准扶贫试点合作社发展的措施,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同时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设立程序、运行机制、民主管理、财务核算、利益分配“五个规范”,完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功能,使其成为引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逐步形成“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二)赋予农民合作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新的职责,建议选择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较规范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试点,实实在在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实现小康。

(三)“精准扶贫”注入的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合作社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基地建设等环节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合作形式上,根据投入的资金规模和合作社的实际需求,可以形式多样、类型各异。既可以是单个项目或某个环节、某个板块上的合作,也可以是整体项目上的合作。具体操作可以借鉴“红色股份”运作模式。

(四)为进一步带领、帮助精准扶贫贫困户脱贫致富,要统一思想改变以前送钱送物的做法,由输血变为造血,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以产业帮扶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合作社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将贫困户可以以享受扶贫政策的资金入股当地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合作社产业。这样,既可以帮助贫困户找到找准脱贫致富的产业,又可以使适合当地发展的合作社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双赢的目标。

(五)按照实现脱贫定导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注重衔接,把精准扶贫工作与其他惠农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要认真完善,把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跟上级政策准确衔接,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带动精准扶贫开发新模式工作顺利推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