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诗经楚辞心得体会范文(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3:20:28 页码:13
2023年诗经楚辞心得体会范文(优秀8篇)
2023-11-19 13:20:28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个人的决策和行动,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提供参考。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明确,避免含糊不清或啰嗦冗长。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的例子,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时的思路和表达方式提供一些借鉴。

诗经楚辞心得体会篇一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它出自楚国的辞赋作家屈原之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楚辞》以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座高峰。其中,我最为喜爱的是《离骚》、《天问》等篇章,它们既展现了屈原的豪情壮志,又流露出了生命的哲理和人性的悲悯。读《楚辞》如同踏入了一个精神的花园,体验了屈原的奇思妙想,感受到了他的情感与意境。

第二段:感受屈原的豪情壮志。

在《楚辞》中,屈原常常以澎湃激昂的笔触表达自己对楚国兴亡、民族苦难的关切和思考。《离骚》一诗中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之句,深以饱含屈原的愤慨之情,抒发了他对楚国沉沦以及人民疾苦的无尽痛惜之情。他在《天问》中更是振臂高呼,“古者包羲氏,尚可谓之德全矣。后之居者,实称始于精神。”屈原借古人包公的形象,表达对当时社会腐败和统治阶级道德败坏的愤慨,显示了他的豪情壮志。

第三段:领悟屈原的生命哲理。

除了豪情壮志,屈原的作品中透露着深邃的生命哲理。《离骚》中的“盈余自今古兮,栖遑恐无所容”以及《卜居》中的“饭疏食,酒亦苦,所短于丧乱之中,所长于孤独。”都表达了生活困苦与无助中的人性痛苦。这些诗句与当代社会依然有着共鸣,让读者感叹了生命的无常和艰辛,同时也反思了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的富有和心灵的追求。屈原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让读者进一步体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段:感受屈原的悲悯之情。

屈原的作品中也蕴含着深切的悲悯之情。在《九章》的《卜居》中,屈原用“天何以苟纵兮,恐高世之诛扼”表达了自己对当权者的无奈。屈原是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爱,但他又深知权力的腐败和人性的丑恶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的痛苦。他的作品中透露出对人类世界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此情此景引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对人性的黑暗与美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五段:《楚辞》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楚辞》不仅在内容上给予读者思考和触动,也在艺术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屈原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诗句优美而抒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悲壮的意境。屈原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使作品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他的作品中有着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楚辞》的出现也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对后世的诗词创作、散文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屈原的豪情壮志、生命哲理和悲悯之情,让读者对人生有了深入的思考。同时,它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读完《楚辞》,我深深感受到了屈原的才华和情感,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楚辞》在千年的岁月中没有失去光芒,它将继续给予人们心灵的滋养和思想的指引。

诗经楚辞心得体会篇二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流派,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词章技艺享誉于世。作为一门文学课程的学习,楚辞课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文化和历史,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欣赏文学作品和深入理解其中表现的思想与情感。

第二段:感悟收获。

在楚辞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仔细地剖析作者的文学创作技巧,还深入阐述了每个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通过学习,我们读懂了屈原的《离骚》的哲理观,领悟到了李白的《将进酒》的豪情壮志。我们学会了泛读和深读,体验到了文学阅读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理解了诗歌是如何为我们所共同拥有,是如何通过几个世纪的传承,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三段:感悟与思考。

学习楚辞比较艰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在不断阅读、欣赏楚辞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加深了理解,增强了思考能力。通过与同学们课堂上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楚辞的理解和对文学艺术的体验,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第四段:对楚辞的热爱。

在楚辞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更是在感受诗歌、情感和灵魂。我们不仅仅是在赏析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在赏析一种意蕴深刻的文学作品,这种赏析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去品味。我喜欢楚辞,这种爱让我感受到了复杂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这种爱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第五段:总结。

学习楚辞课让我有望突破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拓展了我认知世界的视野,更加增强了我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楚辞光辉的历史地位和不朽的文学魅力,让我有了要继续探寻的理念。我相信,在不断干货学习的同时,通过书香鸩醇的楚辞之旅,我也会渐渐地成为了一个文化自信、情感自由的人。

诗经楚辞心得体会篇三

楚辞选,一部流传千年的文学巨著,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使得它成为了我一生中的重要读本。通过阅读《楚辞选》,我不仅感受到了其中的美学价值,也对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楚辞选》以其独到的艺术造诣令人叹为观止。楚辞选的创作手法多样而独特,乐府诗、辞章、赋曲等文体应有尽有,且题材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也有讴歌国家时事的辞章。透过这些不同形式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深情与忧愁,还可以领略到他们极具独特的艺术才华和精湛的表达能力。例如,《离骚》以其辞章的形式,以浓烈的悲壮情怀表达了屈原被流放后的思乡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忧伤与挣扎。

其次,《楚辞选》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思考。例如,《九章》中的“建安七子”是楚辞选中的一部分,其中的《离骚》、《天问》等作品,不仅仅是表达屈原个人的遭遇和情感,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通过对离骚的解读,我们可以明白屈原不仅是一位富有政治抱负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对人生有着深刻疑问的思想家。另外,《楚辞选》中的许多作品还提倡了“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人们积极面对困难和逆境,追求真理和美好。这些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再次,《楚辞选》中的诗篇还展现了独特的民族性格。楚辞选源自楚国,正因为其与其他文学作品的风格差异,更能展示出楚国人民的豪放不羁与坚毅的品性。楚辞选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家国的忠诚。如《九思》中的《涉江三首·其二》以及《离骚》等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楚国的深情厚意。这种对国家的激情和赤子之心不仅仅是楚国人民的特质,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最后,《楚辞选》中的作品对今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楚辞选的创作背景时代已久远,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仍然能够打动人心。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人们的思考和情感都是不变的。楚辞选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的痛苦与追求、对国家的热爱与忧虑,都是永恒的主题。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智慧和情感,不仅富有现实意义,也能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总的说来,读《楚辞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更是因为它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民族精神。通过阅读楚辞选,我不仅对楚辞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有了更深的感悟。楚辞选是一部富有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部富有思想的作品,它以其独到的艺术特色和人文关怀,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深深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诗经楚辞心得体会篇四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个人抒发情感的力量。在阅读楚辞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独特之处和感人之处,领悟到了一些真理,体会到了人生的哲理。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楚辞的心得体会。

首先,楚辞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感人肺腑的情感表达。楚辞以其独有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的写作风格脱颖而出。无论是悲情抒怀,还是豪情壮志,楚辞都以独特的感悟和深情的笔触打动人心。在《离骚》中,屈原以表露忧愤和沉痛故事的方式,诉说了自己对深受外敌压迫的楚国的忧虑和不满,使人深感悲痛之余,也会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地追求美好。这种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触动,是楚辞独有的魅力所在。

其次,楚辞让我领悟到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常。在楚辞中,往往融入了对时光流转、命运变迁的思索。例如,在《九歌》中,楚辞以细腻动人的词句描绘了一幅幅瑰丽的画面,并通过揭示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追求。这使我深刻意识到,生命短暂而珍贵,要珍惜每一个瞬间,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精彩的人生。

再次,楚辞弘扬了爱国主义情怀,传递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忧国思民之情。在《九辩》中,楚辞抒发了对祖国衰落的痛心和对复兴的憧憬,表达了对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渴望。作为一名中国人,读到这样深沉、坚定的爱国情怀,使我深感荣幸和自豪。楚辞使我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祖国的繁荣,为民族的伟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楚辞还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挫折和逆境。楚辞中的诗人们往往以自己的遭遇和苦难为素材,表达了对困境的执着和未来的信心。在《涉江采芙蓉》中,屈原以自己坚韧不拔的品质,坚持自己的信仰,使我深受鼓舞。通过楚辞,我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只有坚定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才能最终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楚辞也让我意识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楚辞,我更加珍视和热爱中华文化,也加深了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楚辞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让我明白了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阅读楚辞带给我很多感悟和思考。楚辞的独特之处、生命的无常、爱国主义情怀、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文化的传承,这些都是我在楚辞中领悟到的宝贵财富。通过对楚辞的阅读和思考,我愿意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并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诗经楚辞心得体会篇五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激情澎湃、感人肺腑的文字展示了楚国人民的遭受和忍受,描绘了他们激昂的爱国之情和对自然的痴迷。读完《楚辞》,我深深被其深邃的哲思所感动,心中荡漾着无限的思考与启示。以下是我对《楚辞》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离骚》中屈原的形象所吸引。他是楚国的忠臣,他为楚国付出了一切,却遭受了背信弃义和陷害。但他没有沉沦于自己的悲愤之中,而是用才华横溢的辞章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谊。《离骚》中的屈原展示了一个忠臣的荣誉感和志向追求,他尽管受尽创伤,但依然不离不弃地追寻着理想,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诗篇。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选择放弃,而屈原的坚持和执着,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忠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其次,《九辩》《招魂》等诗篇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痴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如画,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诗中描绘的山川草木、江河湖海以及繁花似锦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独特之美。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让我重新认识到了自然的伟大和我们与之相处的方式。《楚辞》中对自然的描绘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壮丽,更体味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对于当代城市中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具有特别的意义。

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楚辞》也流露出了真正的人性。诸如《九歌》《涉江》等诗篇都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在屈原的笔下,人类的生存和命运被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世界万物都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诗人对生死、苦难的深刻沉思,让我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深入的思考中,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当珍惜生命,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命运的起起伏伏。

此外,《九章》是《楚辞》中的一大亮点,它展现了古代中国诗歌的风采。《九章》以其雄浑壮丽的豪情和痛苦的离愁别绪,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诗人通过独特的词藻和动人的叙述方式,表达了众多留别和别离的情感。这些歌谣虽然是古代的作品,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跨越了时空,触动了天人之间最柔软的弦。《楚辞》中的《九章》诗歌代表了古代文学中最高的艺术成就,也给当代的读者带来了宝贵的情感享受。

最后,《楚辞》的艺术价值至今仍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被忘记。它以独特的音乐形式诞生,歌颂了楚国壮丽繁荣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楚辞》用讲述故事的方式抒发情感,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内容,但却正是因为这样独特的形式才使得其内涵更加深远。《楚辞》中的诗歌无论是从音乐形式还是文学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光芒。

总之,《楚辞》是我心中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从屈原的忠诚,到对自然的痴迷;从对人类生死命运的思考,到独特的音乐和文学价值,《楚辞》散发着浩渺的历史气息和卓越的艺术力量。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探索人类文化根源的重要窗口。读完《楚辞》,我心中所感,更加深刻了我对古代中国人民的尊敬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诗经楚辞心得体会篇六

1.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2.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等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发起进行了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提倡“惟歌生民病”,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4.“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5.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齐诗、鲁诗、韩诗。

6.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毛诗正义》,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教本,在当时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7.关于《诗经》分类的“六诗”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六诗就是风、雅、颂、赋、比、兴。(《周礼》中称之为“六义”)。

8.“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出的,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9.“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这里的“二南”指的是《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这种说法认为二南应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从而把《诗经》分为风、雅、颂、南四类。

10.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1.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凤、桧风,曹风、豳(bin)风,二雅,即大雅和小雅,三颂即周颂、鲁颂和商颂。

12.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指出风、雅、颂三者中风是里巷歌谣之作,而。

雅、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13.《毛诗序》把风、雅、颂三者中的风看作教化和讽谏的政治工具,以为其中句句关涉美刺讽喻,甚至把其中著名的恋歌《周南·关雎》解释为“后妃之德”。

14.“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诗学》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15.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6.《诗经·大雅》中的《公刘》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的历史,这一时期是周代统治阶级开国的时期。

17.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首叙述了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周民族始祖的形象。

18.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绵》一篇中。

生民。

》一篇记载了姜嫄“履帝武敏”而受孕及生子之后三弃三收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当时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

20.周民族史诗《公刘》一首每章都以“笃公刘”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爱戴赞美之情。

21.《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22.“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为床下”,这是《诗经》《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和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气息。

23.《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24.《诗经·小雅》中的著名燕飨诗《宾之初筵》中的“既曰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群骄奢淫逸、丑态百出的醉鬼形象。

25.《诗经·小雅》中的《六月》一首,叙写了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北伐猃狁,最终获胜的事迹,诗中充满了主体民族的自豪感。

26.《诗经·大雅》中的《江汉》一首记载了召公虎奉宣王命平定淮夷,开拓南疆的功绩。

2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中的句子,表达了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28.《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29.“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一诗中的句子,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30.“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这是《诗经·唐风》《鸨羽》中的句子,这首诗表现了服役者对造成农田荒芜、父母生活没有保障的繁重徭役的怨恨。

31.《诗经·大雅·烝民》是一首杰出的政治颂美诗,诗篇赞美了王室重臣仲山甫的赫赫功绩,塑造了一个德行完美、勤于王事的政治家的形象。

32.我们常用的成语“不可救药”出自《诗经·大雅》中的《板》一首,这首诗相传是老臣凡伯为了劝诫周厉王而作的。成语“耳提面命”则出自《诗经·大雅》《桑柔》一诗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一语。

33.《十月之交》是《小雅》中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讽刺批判诗,诗曰“日月告凶,不用其行”,认为日食、月食的出现是昏君佞臣的倒行逆施引起的。34.《郑风》中的《溱洧》一诗描写了上巳节时,男女相约游春的欢快场景,其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写男女互相赠答,情意深长。

3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诗经·王风》《采葛》中的句子,表达了男女之间缠绵深挚的相思之情。

36.“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秦风》《蒹葭》中的句子,诗中表达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而产生的怅惘忧伤。

37.“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爱情诗中的名句,它出自《周南》《关雎》一篇。

38.《诗经·卫风》《硕人》一篇描写一个贵族女子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把美丽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39.《周南·桃夭》首章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赞美了新嫁娘容貌美丽,并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40.“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卫风》《氓》一诗中的句子,这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41.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鄘风》中保存了她的诗《载驰》,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42.周代人在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诗言志”,这句话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一篇中舜与夔的对话里。

43.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本,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44.《越人歌》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二句,是屈原《湘夫人》一诗中“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所本。

45.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

46.屈原的长诗《天问》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4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一诗中的名句。48.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九章》包括9篇作品,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49.《惜往日》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50.《橘颂》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

51.“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哀郢》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52.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涉江》一篇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其开头就说:“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53.屈原的抒情组诗《九歌》共分为11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54.屈原《九歌》《国殇》中“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礼赞了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56.《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描写离别的悲哀,被后人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57.古人赞誉《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是写景的妙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互相生发,形成一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58.“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这是《山鬼》一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二、名词解释。

风骚。

风骚传统(诗骚传统)。

献诗说。

采诗说。

孔子删诗说。

四家诗。

今文三家(三家诗)。

《毛诗传笺》。

《毛诗正义》。

六诗说。

六义说。

四始说。

二南。

四诗说(二南独立说)。

风、雅、颂。

周民族史诗。

农事诗。

农业祭祀诗。

农业生活诗。

燕飨诗。

政治美刺诗。

讽喻怨刺诗。

讽喻诗人。

叠咏体。

风雅。

比兴。

楚辞体。

《九歌。

六笙诗:指毛诗所传《诗经·小雅》中“有目无辞”的六个篇目,分别是《南陔(gai)》、《白华》、《华黍》、《由庚》、《紫丘》、《由仪》。根据《仪礼·乡礼酒礼》的记载,这六篇诗歌是用笙伴奏的乐歌,因而称为“六笙诗”。

四家诗:这是汉代研究《诗经》的四个学派,分别是齐诗、鲁诗、韩诗、毛诗,齐诗传自辕固,鲁诗传自申培,韩诗传自韩婴,毛诗传自毛亨和毛苌。四家说诗各有特点,但在曲解诗意、借诗说教方面则是一样的。齐、鲁、韩三家因使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抄写因而成为今文三家,被朝廷立于官学,后来相继散佚。

赋比兴:这是《诗经》创作的三种艺术技巧,后人解说其含义多有分歧,一般认同南宋朱熹的阐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言他事以引起所咏之词”。

风雅颂:风雅颂是音乐分类。风,本义乐调,所谓国风,便是汇集各地的地方土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颂,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

采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说法,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否则在交通不便、语言各异、地域广阔的民间,诗歌难以汇集朝廷。进行采诗的当是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官,他们按时到各地收集民歌,统一上交给朝廷。

提示:对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1、介绍名词的由来;

2、简要全面地介绍名词的内容;

3、介绍与该名词有关的代表作家、作品。

三、论析题。

(1)“风骚”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所谓的“风”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的精神的世代相传,“骚”诗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2)《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乐府民歌、建安风骨、北朝民歌、杜甫的“诗史”、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3)“骚”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2、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手法是献诗说、采诗说。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者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国风》以及《小雅》中的许多诗就是这样汇集在一起的。

《诗经》采编的目的是多重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族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

3、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载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如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出生、周人从邰至豳、从豳至周原的迁徙、文王讨伐崇密的战争、武王灭商的经过,在周民族史诗中都有记载。二是再现了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如姜嫄生子的传说表现了当时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再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的情况。

4、试结合作品,论述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

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1)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公刘》一首叙述公刘率领族人迁居豳地的历史,诗歌每章都用“笃公刘”起首,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赞美和爱戴。(2)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周民族史诗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中有的用相同词语领起一章,形成章节之间的排笔,增强了层次感,又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史诗的形象性,如《生民》用一系列的排笔描写后稷种植庄稼,《绵》中用瓜瓞自小变大比喻周民族的由弱变强。(4)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摹态,不仅生动传神,还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如《生民》中“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5、如何理解《诗经》中的农业祭祀诗的价值?试举例说明。

《诗经》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写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如《小雅·楚茨》、《信南山》等。其价值表现在(1)记录了周人为祈求丰收进行的宗教活动及其相关风俗礼制,如《楚茨》对祭祀场面的描写;(2)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5规模等情况,如《载殳》中描述的耦耕方式及田间劳作情况;(3)表明了统治集团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提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6、关于《豳风·七月》,《诗序》认为是周公在陈王业,建国后的学者多以为是被剥削的农奴在倾诉自己的痛苦悲哀,试结合作品和有关典籍,阐述一下你自己对《豳风·七月》的理解。

《豳风·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从内容看,诗中以描写一年十二月的物候、农活和农奴终年的劳苦为主,所以诗的主体应该是出于熟悉农业生产的农奴之手。但其中还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这应该是乐官代领主而言。从用途来看,《七月》是可以用于迎节、祈年、祭腊的乐歌,语调也雍容和缓,应该是经过了乐官的加工。因此它可能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形成的一首代言体诗,代农奴和领主两者立言,既保留了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生活的原貌,思想艺术上又具有某些乐官加工润饰的痕迹。

7、试以《豳风·七月》为例,论述《诗经》中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意义及其文学价值。

《诗经》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价值表现在:(1)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阶级差异,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周朝阶级对立的社会本质和农奴的不幸悲哀;(2)多方面反映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为研究西周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其文学价值表现在:(1)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独特表达方式,如以物候描写形象地表现季节的更替;(2)撷取富有深意的生产生活片断,造成含蓄隽永的韵味,如“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暗示着行将出嫁的女子对父母家人的依依不舍。

8、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

燕飨诗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其政治价值表现为联络情谊、巩固统治;其历史价值表现为记载了古代燕飨之礼的程序仪式,为研究周代礼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1)真实再现燕飨活动的场面和融洽热烈的气氛,形成一种和谐欢快的总体风格;(2)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活动中的贵族形象。

9、试析《诗经》战争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及其思想价值。《诗经》战争诗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包括:(1)主体民族的自豪感,如《小雅·六月》等;(2)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如《秦风·无衣》;(3)怨恨战争、思念家乡的心情,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

其思想价值表现为:反映了周代战争的历史和周人对战争的态度,表现了周人爱国爱家、明辨善恶的可贵品格。

10、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徭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中对父母无人奉养的忧心,《君子于役》中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牵念;(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独为匪民”的怨愤。

《诗经》徭役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带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草般疲敝憔悴。

11、《诗经》中的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

讽喻规谏诗的作者大多是贵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物,其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如《板》《桑柔》,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圮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6的忧患意识,;怨刺批判诗的作者大多是等级制度中的受压迫者或失意者,其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如《十月之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

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

讽喻诗人都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其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1)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它他们与周王朝休戚相关的命运决定的。(2)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礼”的笃信并恪守“德”的规范,用此自律并以之律他。

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对后世诗人及其作品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如屈原的至死不悔的爱国之情,他忧愤深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唐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他的“三吏”、“三别”等“诗史”作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等,都是对《诗经》讽喻精神和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的继承发扬。

13、《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1)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14、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诗经》婚恋诗的思想性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诚的、高尚的、纯洁的,如《关雎》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追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

《诗经》艺术成就表现为:(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艳丽的容貌。(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

《诗经》的诗篇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自殷商到春秋中叶社会的历史风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如创业开国的英雄祖先、辛苦劳作的农人、风尘仆仆的征夫役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婚恋等,都以诗的形式形象化展现出来。

《诗经》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了上古的文化精神:(1)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如史诗中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农事诗中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徭役诗中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2)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燕飨诗中表现的父兄君臣朋友之间的血肉亲情,祭祖诗中对英雄祖先的尊奉等。(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平凡人的世俗生活和情感是《诗经》诗篇的最主要内容,如他们农事、燕飨、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4)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表现在a《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周人把诗的创作看作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b《诗经》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周人以个体的抒情来表现了周民族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17、和原始歌谣相比,《诗经》作品的创作有哪些新的发展?

《诗经》作品的创作与原始歌谣相比,有以下三方面的发展:(1)功利主义的自觉创作,周人开始自觉地有目的的创作诗歌;(2)个体诗人的出现,诗歌从表达群体意识的集体歌唱向独抒个人情感的个体创作过渡发展;(3)艺术水平的提高,周人开始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美,从而提高了《诗经》的艺术表现水平。

18、简叙《诗经》抒情诗创作取得的成就。

《诗经》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其艺术成就表现在:(1)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其人物塑造的手法有a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b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c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塑造人物。(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诗经》中不仅运用了许多带有文化原型意义意象构成起兴诗句,还使这些意象和人物情感相融合,来创造艺术意境。(3)高超的艺术技巧,包括赋比兴的手法、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

19、怎样理解《诗经》创作与周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诗经》创作和周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1)《诗经》的物象择取受周文化精神的影响,如人物服饰打扮的描写中经常出现的“狐裘”以及各种各样的玉指制饰物,在周代文化里是人物身份地位和道德品质的象征。(2)《诗经》作品的内在结构受周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的影响,如以外在仪容的描写来人物形象塑造、以思想怀归之情来反映战争徭役。这来两者对后世的文学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例如《诗经》中很少使用抽象的“马”这个词,却运用了三十多个具有描述作用的特殊名词来写马。第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重言如夭夭、灼灼、霏霏,双声如参差、踟躇,叠韵如辗转、窈窕、玄黄等,这些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表现力,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第三,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诗经》的主体是二节拍的四言诗,带有很强的节奏感;而《诗经》的押韵也为后世诗歌的韵律形式奠定了基础。第四,重章复沓的章法和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的锤炼。重章复沓是短章民歌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使《诗经》中形成了一些套语;也影响了《诗经》的遣词造句。

21、怎样全面认识《诗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体现在:(1)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抒情诗的传统、群众艺术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2)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这一原则就是“风雅”和“比兴”;(3)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诗经》的四言形式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22、试述你对楚辞来源的看法。

楚辞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它的来源包括(1)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工祝的有关宗教活动;如《离骚》中一次向重华陈词、二次向神巫问卜、三次升天遨游,都受了宗教巫事活动有密切关系。(2)楚地的乐曲和民歌,如《哀郢》等篇的“乱”、《抽思》的“少歌”等都是乐曲体制的名称。楚辞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说明楚辞的形成与楚地民歌密切相关。另外,战国时期的散文高潮对楚辞的形成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3、楚辞体具有那些诗体特征?试举例分析。

楚辞体的诗体特征表现为(1)宏伟繁复的体制,如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等比起《诗经》中的作品,篇章体制要长大得多,其中《离骚》、《涉江》、《哀郢》等篇篇末有乱,《抽思》中还有“少歌”、“倡”等。(2)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为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楚辞体中的“兮”不仅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起着句读、8调节节奏、代替某些虚词的语法作用,这是屈原的独处,是楚辞体独有的。

24、如何理解鲁迅先生对楚辞的产生与“时与地”的关系的阐述?鲁迅先生认为楚辞的形式文采之所以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原因有二,即“时”与“地”,也就是产生的时代和产生的地域。从产生地域是上看,楚辞体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它的形式文采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楚地独特的文化的影响,楚地的原始神话、巫觋工祝的宗教巫术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都对楚辞体的形式文采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从产生时代来说,楚辞产生于战国时代,战国纵横家铺陈辞采的言辞和记载这些辞令的“繁辞华句”的散文,对楚辞体的形式文采的特色的形成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25、诗人屈原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情势是怎样的?当时楚国的情况如何?

屈原生活的时代的社会情势有两个特点:一是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行将出现,二是变法运动在当时各主要诸侯国相递进行。

当时的楚国正处于这一时代的洪流之中,秦国和楚国是当时左右局势的两个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因此秦、楚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而楚国的旧贵族势力把持着政权,他们毫无政治远见,只知道苟安享乐,楚王朝日趋衰败,在与秦国的对抗中节节败退。

26、简叙屈原的生平。屈原生平的大事有:(1)早年以贵族身份担任三闾大夫;(2)受楚怀王拔擢担任左徒,力图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3)蒙冤被疏,创作震烁古今的长诗《离骚》;(4)遭谗言陷害,被流放江南;(5)郢都沦陷后,自沉于汨罗江。(6)其流传的作品《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离骚》抒发了诗人的忠怨之情和爱国精神,这是长诗《离骚》的主旋律。诗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表现了诗人的美政理想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第二部分从女媭的责难到篇末,主要写诗人遭谗被疏以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他内心的矛盾冲突及其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的最后抉择。

28、《离骚》丰富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离骚》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1)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而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2)由于诗人自觉承担悲剧命运而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悲壮美;(3)由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形成的奇丽美,表现为三个艺术世界,即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

在《离骚》中,屈原为了抒写自己的心情,从古代流传的大量神话传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形象,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自由想象,把原有的神话结撰成新的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魅力画面,并使它服从于一个新的抒情主题,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

诗中诗人三次游览天界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理想至死不悔的追求和诗人为改变国家的前途、自己的命运而做的不懈努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他始终不渝的爱国忠君之情。

30、《离骚》一诗中对往古世界的回顾有怎样的含义?

屈原借对往古三后尧舜的清明政治和桀纣昏庸失国的历史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革树立了榜样,并警告楚国君臣,要以桀纣为戒,否则必将重蹈他们的覆辙。诗人还通过对历史上一些君臣遇合的佳话的回顾,表达了对君臣知遇的渴望,并以此来鼓舞自己在困境中奋进不止,探索不停。

《离骚》中缤纷的香草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界上美好品德的具象化,诗人正是通过他所铸造的这些绝美意象,展示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德。屈原还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

《诗经》的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实写;《离骚》的比兴,大多是虚构、想象,是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诗经》的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衣的比喻、联想;《离骚》却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构成一种象征体。

32、简叙《天问》一诗的结构层次及其思想内容。

《天问》一诗的前半部分是对宏观的宇宙自然的发问,分为四个层次:(1)关于宇宙本源问题,(2)关于天体、天象问题,(3)关于鲧禹治水问题,(4)关于大地、四方灵异问题。后半部分是对人世间历代兴亡的发问,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夏、商、周的历史和楚国的现状。

诗人借对宇宙自然和人间兴亡的思索,表现了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和企图力挽狂澜的爱国热忱,这正是全诗的主题思想所在。

33、《天问》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天问》的艺术特色表现在:(1)通篇问句的独特的整体结构模式;(2)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相结合;(3)灵活多变的问句形式。

34、试结合作品分析屈原《九歌》的艺术成就。

《九歌》的艺术成就表现在(1)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的塑造;诗中各类神的生活环境、容貌体态,都与其自然物的特点相合;诗人同时又赋予了它们人的特征、人的性格。(2)情景交融的意境,作者善于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氛合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3)情味悠深的语言,它往往十分单纯自然,但又非常优美、极富含蕴。

35.比、兴在诗篇中有何作用?二者有何区别?比就是比喻,它在诗篇中的作用是描绘形象鲜明生动,能够将抽象的事理阐述得十分深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用于起兴的物象有四个方面的作用:烘托气氛、激发联想、象征隐喻、起韵无义。

差别:

二、在情意与物象感发作用的性质方面也有不同:比,关联全局;兴,只见局部。

诗经楚辞心得体会篇七

自古以来,文学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直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楚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通过阅读《楚辞》,我不仅领略到了其美妙的艺术性,还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下面我将从《楚辞》的艺术魅力、思想内涵、文化价值、现代意义和个人心得体会等五个方面展开叙述。

首先,《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的语言优美、感情浓烈,常常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心情和思考。他们用形象的比喻、婉约的辞藻,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壮丽的历史场景以及深邃的人生哲理,使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一种无言的美。例如《离骚》中的“蓬莱文章,宛丘之教”,以及《九歌》中的“青蝇桃花三两只,怪得东君本是女”的描写,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艺术魅力让人忍不住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楚辞》则是其中的璀璨明珠。

其次,《楚辞》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生智慧。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既关注个体的情感和处境,又思考社会的伦理和人性的归宿。他们以独到的思想观念,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离骚》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九歌》中的“嗟余听之周道兮,乐余视之周帙”,都表达了作者对个体情感和社会伦理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这不仅是古代作者对个人境遇的抒发,更是对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的深刻思考。

此外,《楚辞》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阅读《楚辞》,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瑰丽景观。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各个文学流派和艺术形式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发。可以说,《楚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无穷的文化价值。

此外,尽管《楚辞》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但它仍然具有现代意义。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楚辞》以其卓越的艺术性,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的体验。对于当代人来说,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压力和繁琐,而《楚辞》则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思想内涵,为人们提供了超脱于尘世的思考和情感寄托的空间。同时,《楚辞》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也对当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启示和指导。

最后,从个人角度来看,《楚辞》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心灵之旅。通过阅读其中的作品,我不仅深切感受到了其美妙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学到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智慧和哲理。它启发了我的思考,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勇敢和坚持。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的思想内涵、重要的文化价值、现代意义以及对个人的影响,成为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瑰宝。通过对其的研究与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其对我们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要影响。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人生意义的向往。

诗经楚辞心得体会篇八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表达了南方地区的思想、感情和人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描绘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情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在阅读楚辞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所包含的人生哲学和文学艺术魅力。

首先,楚辞中的情感错综复杂,令人深思。从《离骚》中的离愁别绪,到《九章·招魂》的亲情和《九辩》的友情,楚辞中的情感力度感人至深。吴均的《招魂》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一位孤独的女子对父亲的思念和对逝去亲人的难舍难分的感情,这种情感的传递体现了文学的魅力。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承载的情感,而且可以将其与自己的人生相联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让人牵挂的亲人,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楚辞具有崇高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其次,楚辞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和探索。在《天问》这首《离骚》中,屈原抛开凡尘的束缚,用崇高的诗歌形式探讨了自然现象,如生死、复生、爱与恨等,进而探讨了人的命运和价值。通过对生命的理解和探索,楚辞揭示出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吴均的《踏莎行》中就有这样一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诗道出了人生经历世事历代的沧桑之后,仍要拥有最初心之坚定和向上向善的决心。

再次,楚辞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楚辞最为人称道的地方之一就是其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探讨和表达,楚辞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本质和特质。例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但更是表达了中华民族坚强的文化自信和久远的文化传承,这种文化的彰显使得楚辞具有重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最后,楚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艺术风格和文学审美韵味。楚辞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气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审美和艺术价值。例如,《九辩》中的辩论之学、《招魂》中的仙女形象、《离骚》中的象征性意义和哲学思考,这些元素都在文学艺术方面卓有成效。楚辞通过他们所包含的文学艺术魅力,表现了多层次的意义,使读者在品味文学艺术的同时,也得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综合以上所述,楚辞文学艺术的精髓之处在于其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同时也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审美感受。因此,阅读楚辞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而且可以启迪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从中汲取生命的力量和灵魂的寄托。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财富,也是跨越时空的人类文化遗产,值得人们持续深读和借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