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东坡诗词心得体会及收获 我对苏东坡的感受800字(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8:53:36 页码:11
东坡诗词心得体会及收获 我对苏东坡的感受800字(6篇)
2023-01-09 08:53:36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东坡诗词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这里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字子瞻,号东坡)贬谪海南时居住和讲学的地方。苏东坡因朝庭险恶的政治斗争被一贬再贬,绍圣四年(1097)四月又从广东惠州任所贬到海南岛。海南岛古时候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文化落后,蛮荒闭塞,疾病流行。朝庭任命苏东坡为"琼州别驾",是名义上的琼州府官员,但是不允许参与政务,而且不让在府城居住,必须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这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正所谓风烛残年,万里投荒,景况十分凄凉。他身边只带着次子苏过,先是居住在昌化军使安排的官屋,后来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时,遣人渡海把苏东坡从官舍中驱逐出去,使他不得不"偃息于桃榔林中"。次年,昌化军使张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事成之后,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

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来自各地的学子常于载酒堂"问奇请益",载酒堂因此名闻遐迩。苏东坡居儋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儋州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党政要人,不远万里来此观光榄胜,感慨万千。1984年,原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载酒堂和院内其它设施。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书院两侧还各有一座小园。东园有钦帅泉和钦帅堂;西园有一处再现东坡居儋功绩的陈列馆,馆名由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柞题写。陈列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铜像的汉白玉座墩正面镶着"东坡居士"四字,是郭沫若的手迹。铜座周围广植槟榔、桄榔、杨桃、翠竹,青枝绿叶,生气盎然。东坡签屐铜像的创作者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李汉仪。铜像取材于《东坡笠屐图》。据记载,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到下雨,于是向近处农家借用竹签和木展,穿戴起来怪模怪样,惹得妇女儿童相随争笑,农家的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也乐了,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苏东坡在逆境中旷达乐观,入乡随俗,与民相亲,历来受到当地乡民的敬爱。据说铜像运回书院那天,书院所在中和镇的的父老乡亲就如过节一样兴高 采烈。大家奔走相告:苏东坡又回中和啦!

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历尽艰辛困苦,就他个人的命运而言,是不幸的。但是他随遇而安,带来了中原文 化,开馆授徒,敷扬文教,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今载酒堂内匾额),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东坡当年所居住的中和镇一带,大人小孩都熟知东坡故事。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读书人之间经常诗歌唱和。甚至这里讲的方言称"东坡话",尾调颇似四川方言。对苏东坡的情感,体现了海南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向往。

主题东坡诗词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东坡书院与五公祠一样,是海南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儋州市区45公里,与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在咫尺。

这里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字子瞻,号东坡)贬谪海南时居住和讲学的地方。苏东坡因朝庭险恶的政治斗争被一贬再贬,绍圣四年(1097)四月又从广东惠州任所贬到海南岛。海南岛古时候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文化落后,蛮荒闭塞,疾病流行。朝庭任命苏东坡为琼州别驾,是名义上的琼州府官员,但是不允许参与政务,而且不让在府城居住,必须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这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正所谓风烛残年,万里投荒,景况十分凄凉。他身边只带着次子苏过,先是居住在昌化军使安排的官屋,后来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时,遣人渡海把苏东坡从官舍中驱逐出去,使他不得不偃息于桃榔林中。次年,昌化军使张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事成之后,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

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来自各地的学子常于载酒堂问奇请益,载酒堂因此名闻遐迩。苏东坡居儋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儋州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党政要人,不远万里来此观光榄胜,感慨万千。1984年,原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载酒堂和院内其它设施。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书院两侧还各有一座小园。东园有钦帅泉和钦帅堂;西园有一处再现东坡居儋功绩的陈列馆,馆名由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柞题写。陈列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铜像的汉白玉座墩正面镶着东坡居士四字,是郭沫若的手迹。铜座周围广植槟榔、桄榔、杨桃、翠竹,青枝绿叶,生气盎然。东坡签屐铜像的创作者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李汉仪。铜像取材于《东坡笠屐图》。据记载,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到下雨,于是向近处农家借用竹签和木展,穿戴起来怪模怪样,惹得妇女儿童相随争笑,农家的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也乐了,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苏东坡在逆境中旷达乐观,入乡随俗,与民相亲,历来受到当地乡民的敬爱。据说铜像运回书院那天,书院所在中和镇的的父老乡亲就如过节一样兴高

采烈。大家奔走相告:苏东坡又回中和啦!

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历尽艰辛困苦,就他个人的命运而言,是不幸的。但是他随遇而安,带来了中原文

化,开馆授徒,敷扬文教,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今载酒堂内匾额),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东坡当年所居住的中和镇一带,大人小孩都熟知东坡故事。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读书人之间经常诗歌唱和。甚至这里讲的方言称东坡话,尾调颇似四川方言。对苏东坡的情感,体现了海南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向往。

主题东坡诗词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

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

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螺红:红色的螺杯。

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此处泛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词人有遗恨在焉。

两仙翁:指欧阳修与苏东坡。

匹马:有作者自喻意。

主题东坡诗词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和廓之雪》

3、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

4、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6、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7、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9、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10、今我来思,雨雪载途。——佚名《出车》

11、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12、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13、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14、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15、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16、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1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18、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19、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2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21、雪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陨集。——刘向《九叹》

2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3、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2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2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叩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27、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28、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韩愈《酬王舍人雪中见寄》

29、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30、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3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33、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34、五月天山雪,无花仅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5、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6、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王守仁《春晴》

3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8、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39、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出居庸关》

40、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米芾《满庭芳·咏茶》

41、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42、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43、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黄冈竹楼记》

44、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45、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4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7、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48、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49、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50、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范成大《雪后雨作》

5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52、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53、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54、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

55、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及第》

56、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57、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5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5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60、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61、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62、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63、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64、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沈约《昭君辞》

65、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66、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67、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68、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6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7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72、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73、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74、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刘方平《春雪》

75、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7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77、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78、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有怀》

79、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80、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81、雨酥叶藻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李咸用《大雪歌》

82、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8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84、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徐渭《梨花》

85、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86、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87、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白朴《天净沙·冬》

88、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9、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舒《虞美人·寄公度》

90、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9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92、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93、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94、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9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96、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97、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张炎《清平乐·平原放马》

98、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张淑芳《满路花·冬》

99、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0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0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0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10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04、盐尘柳絮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10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106、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107、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108、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屈原《招魂》

109、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110、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111、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12、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13、手掌席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14、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1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1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11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18、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119、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0、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主题东坡诗词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题记

林语堂说:“我认为我完全明白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我读《苏东坡传》,是因为我想了解苏东坡。我想了解他,也是因为我喜欢他。

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苏东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随后的人生却是在宦海漩涡中坎坎坷起伏。

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黄州,后又放置定州、惠州、儋州,大半个中国的穷山恶水,都有他的足迹。他身处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历经的种种委屈、落寞、孤独、清贫、艰险……但他总是能坚持一份天真淳朴的童心,应对忧患一笑置之,不为利益而动摇,也不为俗见而改变自我的信念。

谪居黄州的苏东坡,落魄得让人心疼。担着可有可无的闲职,领着微薄的俸禄只能举家食粥度日,还有恶疾缠身的痛楚……他并没有所以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时,应对“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应对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风轻云淡地说出“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份洒脱和坦然让“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逐渐消失,代之出现的是光辉温暖和亲切宽容的成熟。当他发现当地百姓有弃养女婴的恶习时,于是毅然拿出自我少得可怜的薪资,到处写信筹措资金,举办育婴堂,救活了无数婴童。苏东坡在自我寒冷彻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却要去温暖别人。

在新旧当权派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却从不舍弃自我兼济天下的初心。他是黎明百姓的挚友,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极有“民主精神”的斗士。他与社会上各行各业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诗人隐士、药师、酒馆主人、道士僧人、贫穷百姓、甚至不识字的农妇等。在杭州广州地区兴办水利,建立孤儿院和医院,创办监狱医师制度,颁布严禁杀害婴儿的律令。在处理王安石新法改革遗患时,他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为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不惧与朝廷抗争。为减免贫民百姓欠税而向朝廷恳求。这才是真正能做到关心大众疾苦的高士该有的济世情怀。

苏东波无论悲喜,无论沉浮,都能怀揣初心,一路向前。这份豁达乐观也激励着我。

上个学期,我经历了人生中比较黯淡的一段时光,参加嘉禾中学自主招生考试,差十几分没有考上,而整个竞赛1班仅有几个同学没有被录取,这对于成绩处于中上游的我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有教师和父母极力安慰,难免还是会耿耿于怀,以往有过退出竞赛班的念头。不经意间又看到了书房的《苏东坡传》,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苏东坡高大的形象。相较之下,想想自我这一点青春年少的挫折和失落算得了什么。仅有此刻不怕挫折,积极向上,学好知识和本领,才能将来有本事帮忙别人解决困难,有期望成为像东波居士肯为百姓谋利益的人。于是心中便又重新燃起期望,咬牙坚持。

读了《苏东坡传》,我更加了解他,我也就更加喜欢他。从此,我愿怀揣这颗初心,同他一齐继续向前。

主题东坡诗词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各位游客,提起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而要提起他与我们常州有何渊源,知道的朋友也许并不多。

东坡先生一生曾11次来到常州,并终老于藤花旧馆。在常州现今许多地方,还都保留有先生当年所踏足之处,今天,就请各位随我追随先生的足迹,走近这位大文豪。

现在我们来到的景点—东坡公园始建于1954年,由舣舟亭扩建而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公园的景点平面示意图。东坡公园位于市区的东部,古运河东去的咽喉要地。整个景区是由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和古运河中的半月岛组成,二岛之间由一座明代古桥相连。东坡公园是一座凝集常州历史文化、富有常州园林特色的公园,20xx年4月28日改造完毕后免费对市民开放了,改造后的东坡公园与周边的红梅公园、天宁寺景区联袂成片,共同形成延陵东路历史文化街区。

各位游客,现在就请各位随我步入园内,开始我们的怀苏之旅吧。 东坡园大门上的门环与众不同,其形似虎,名曰狴犴(bi an,毕岸),相传是龙的第七个儿子,半亭屋脊两端的卷尾龙头,名叫螭(chi 嗤)吻,相传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因为“龙生九子,子子不成龙”,所以它们的地位比龙低下,只有在园林建筑上能看到它们的形象。门上的狴犴能明辨是非,急公好义,有威慑力,而螭吻属水性,能克火,装在屋脊两端既美观,又能灭火消灾。苏东坡深受世人敬仰,而常州人对东坡先生则更敬爱有加, 1982年修建门庭时,特以龙子护门,日夜守护先生正气。

东坡公园

进入洞门眼前这组湖石小品,名曰:“三苏苑”。 主峰后的松、梅、竹为“岁寒三友”,与前面这三座湖石相呼应,难道这“三峰、三友”不就是隐寓着“一门三父子,文章四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吗?穿过洞门,就是怀苏庭。我们眼前这块湖石之上的“雪浪”二字,则为我们引出了先生爱石的一段佳话。相传,东坡在扬州曾得奇石一块,其纹路皱折如长江风浪,洁白无瑕,遂名“雪浪石”,并将其清供案头盆内,终日观赏,后又将其书斋改名为“雪浪斋”,先生爱石,由此可见。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出生于北宋仁宋景祜三年(1037年)十二月十九日。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列名于“唐宋八大家”。苏东坡的一生曲折坎坷,他曾在京城里做过官,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有分歧,后自请任地方官。先后担任过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太守等职,屡遭贬谪,晚年流放海南。东坡生前博学广记,才华横溢。他的文章、诗词、书画,堪称千古一绝。

我们现在来到了龙亭,此亭临池而建,造型奇特,象亭子又象水榭,是亭榭结合的建筑,不太多见。之所以称为龙亭有二个原因,一是乾隆皇帝曾在亭内召试地方文人,二是该亭顶上有二条龙,因此被称为龙亭。

水池南边有御碑亭,亭内保存乾隆皇帝南巡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这些诗文表达了他对苏东坡的崇敬和对地方官员的训导。乾隆皇帝六次巡游江南,四次来常,这些碑文记述了他南巡时的盛况和表达了他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颂扬。大家请看,这块碑文上写道:毗陵驿口驻飞颅,城郭周巡六辔纡。老幼欢欣称就日,江山风物已勾吴。勖哉尔牧无胥怠,弱矣斯民未尽愚。户口实繁盖藏少,隐忧水旱岂能无。表达了乾隆皇帝来到常州,看到这儿江山秀丽、景物优美,老百姓欢天喜地,心里非常高兴。鼓励当地官吏要勤勉自己,爱戴老百姓。同时,也告诫当地官员要增加储备,以防水灾和旱灾。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可见假山一座。俗话说,庭院中可以无山,但不可无石。中国人所欣赏的“石”,非一般之石,不但要怪,还要丑。掇山常用的石品湖石类居多,体态玲珑通透,表面多弹子窝洞,形态婀娜多姿,多数为石灰岩类。好的石峰,可用瘦、皱、漏、透来概括。而眼前的东坡洗砚池,它以白石凿成,长1米,宽0.5米,深0.5米。只有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才需要这么大的洗砚池。它原在顾塘桥孙氏馆,地方官员和绅士们知道乾隆很敬仰苏东坡的才学,也为了给万寿亭行官增添一景,以得到皇上的欢心,就将它移到此地。常州的清代著名诗人洪亮吉诗中“紫藤花开墨池涨,古色斑烂莫相抗”之句的墨池指的就是洗砚池。而今,洗砚池却让更多的游客缅怀东坡先生的高风亮节。

现在我们去看看公园最主要的古迹—舣舟亭。“舣舟”二字的意思是“系舟”或“停船”,那么,舣舟亭究竟是为乾隆皇帝还是为苏东坡在这里停船而建呢?乾隆皇帝和东坡都曾在这里停过船,只不过相差七百多年。苏东坡担任杭州通判时,出差去镇江,路过常州市时曾在这里系舟野宿。由于苏东坡在此停过船,后人建亭在此,以示纪念。在乾隆第二次来常州时,此亭重修过,乾隆还题写了“玉局风流”的匾额。现在我们见到的亭子是 1984年重建的,此亭四角双檐,建于此园最高处,饰有精美砖雕和木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常州最著名的亭之一。在石柱上有两幅对联大家不妨读一读。一副是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另一幅是“舣舟亭畔喜迎东坡居士,洗砚池边笑驻西蜀故人”这两幅对联分别由常州现代书法家钱小山和胡一飞书写。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御码头,这就是乾隆皇帝当年停泊的地方。据史载,当时有围墙将行宫团团围住,围墙上还有“皇恩浩荡,万寿无疆”八个大字。1986年拓宽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因舣舟亭临河处改道,形成了一个运河环抱,形似水中月亮的“半月岛”。两座小岛之间由广济桥相连。广济桥是常州最古老的明代三孔石拱桥,造型古朴优美。

走过广济桥,映入眼帘的这组雕塑是“情缘常州”。由中央美院的专家制作而成,取材于东坡与好友的典故。整个雕塑由东坡像和水系以及石雕碑文组成。

碑刻内容是:“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岂其土之不足食兮,将其人之难偶。非有食无人之为病兮,吾何适而不可。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大意为常州处于长江之南太湖之北,我行走四方而没有归宿,誓把这儿当安息地。难道别的地方不足供养生活?只是那边的人难以共处,如果不是仅有供食而无朋友,我何处不可安顿呢。我在这徘徊不肯离去,只是眷恋这城邦里有很多德高望重的君子。

眼前这座高大的建筑就是仰苏阁。苏东坡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但他始终抱着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既保持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达观胸怀,又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千百年来,苏东坡正是以这种豁达洒脱的精神气度影响后人,吸引无数文人大夫的敬仰。因此在东坡的第二故乡常州,在1994年建仰苏阁以供后人缅怀。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仰苏阁是在这次改造中重建的。而这座铜雕名为“大江东去”,这组雕像取自苏东坡《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意,整个东坡像踞坐如山、目光深邃。

各位游客,东坡公园的游览到此结束,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