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专心修行心得体会及感悟(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5:54:02 页码:7
最新专心修行心得体会及感悟(优秀9篇)
2023-11-18 15:54:02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过程,也可以成为以后回忆和反思的材料。良好的心得体会应该具备思考深度和个人观点的独特性。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专心修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修行感悟指的是通过修行过程中的体验和领悟,对人生、人性和人与世界的关系有所体悟的心灵经历。修行感悟是对修行道路上的收获和领悟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它是修行者精神成长的证明,也是人生感悟的积累和内化。通过修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并发掘内心的力量。

修行感悟和心得体会源于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观察和深思,也来自修行者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思考。在平日的修行实践中,我们会时常面临自我与他人、欲望与理智、爱与厌恶之间的挣扎,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内心的动机,进而培养对人事物的洞察力和智慧。通过修行,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内心的欲望和烦恼的根源,并逐渐学会如何平息内心的波动并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

修行感悟和心得体会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个人层面上,通过修行,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内心对话,培养内心的坚定和内力,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内在的幸福感。在外界挑战和困境面前,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以更积极、理性的态度面对问题及解决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社会层面上,修行感悟和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理性地对待他人和外部世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以积极的态度影响他人,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培养修行感悟和心得体会需要一系列的修行方法和实践。首先,注意观察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内心的动机,将修行视为一种观照自我的过程。其次,深入思考和研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尝试解答生命的诸多难题,如“我是谁”、“为什么而活”等问题。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读书、听讲座、参与讨论等方式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以及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此外,与他人的互动也是能够培养修行感悟和心得体会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助,我们能够从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中学到更多,并从中找到共鸣和提升。

修行感悟和心得体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和体验来丰富自己的修行感悟和心得体会,探索更广阔的修行空间和更深入的修行境界。同时,我们也可以将修行感悟和心得体会分享给他人,与他人一同成长和进步。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修行,认识到修行对人生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修行感悟和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人生的真谛,实现自我的完善和超越。

专心修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见]。

上一章,老子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这一章,老子再次说到了[天地]。

那么这一章中的[天地]又是指什么呢?

为了更好地体悟这一章,今天早上静坐的时候,当进入了深沉的空静之后,专注于观照这深沉的空静,然后再总体上观照这深沉的空静与观照的浑然一体,然后在保持这个总体观照的基础上,引入老子这一章的内容: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原来,老子所说的内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所看见的[道],只不过再次换了一个角度来阐述而已。

至少到目前为止,《道德经》1-7章,在笔者看来,老子的阐述从未离开过他所看见的[道]本身,再进一步,从未离开过老子已经与道合一的心本身,老子所说的唯一的内容,就是[道],就是他的心,与道合一的道心。只是每一章所阐述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所以这些章节皆属于《道经》是名副其实的。

可以设想,当老子在为关尹子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其最大的目的即是希望关尹子以及所有有缘看到这些文字的人,能够像他自己一样见到道、认识道,合于道,成为一个拥有[道心]的生命。只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要表达的[道],老子使用了很多生活中人们易于理解的语言,而老子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自己的内心见到道,继而安于道、融于道、成为道。

而老子之后的人们,将老子《道德经》的智慧应用到了非常多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修身等等,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可是对于最直接的直指本心的解读,却一直难以见到(也许是笔者太过于孤陋寡闻了吧)。道家的各种气功修炼、仙术修炼、内丹修炼,对于《道德经》都非常尊崇,并以之为圭臬,但是那些纷繁复杂的解读和演绎不仅没有让我们更接近于我们内在的本心,倒是被一堆堆的深奥的名词给埋住了,使我们更难以见到[道]的真面目了。特别是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那些浩如烟海的道藏典籍,很难有几个人会去看,而且就是去看了也很难看得懂,一堆鼎炉铅汞黄芽白雪,看着就头大,不要说实际修炼了,就是光搞明白这些名词,就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功夫。

而道,或者说我们的本心,是至为简单的,所谓大道至简。所以对于崇尚极简主义的朋友,我们可以沿着直观自心这条极简主义道路继续解读与感悟下去,而喜欢探寻玄奥奇妙的朋友,则建议您可以去读读道藏,那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金丹妙药仙术仙法,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笔者如此说,绝无半点否定道教传统经典的意思,如果您精通古文且有明师指点的话,道藏这一座恢宏瑰丽的道教文化宝库还是非常值得去探宝的,否则就算是看过了万卷丹书也难得真传一句)。

下面我们来继续倾听老子给我们讲他所看见的道。

天长,地久:老子想说,这个道啊,无生无灭,超越时空.....可是在那个时代,“时空”这个词还没诞生呢。那么,在一般人的脑海里最长久的是什么呢?天地也。就连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孙悟空要求玉皇大帝给他封的至高无上的官衔也叫[齐天大圣],而道教修炼的目标,一般也称为长生不老,寿与天齐。所以老子改口道:天长,地久.....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老子在道德经中不止一次地强调,道,先天地生,道,像帝之先,道,天地之根.......

所以这里的天、地,并非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天地,老子仅仅是借用了天、地这个名词,来形容道的另一个方面的特征。

那么天、地,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我们慢慢来体悟。

在同为道家文化的《易经》中,天代表乾卦,至阳,地代表坤卦,至阴。

前面我们说,道是[鲜活的空],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

那么这个[鲜活的空]都蕴含着什么样的能量呢?

[鲜活的空]中,有至阳的能量(天),也有至阴的能量(地),这两种能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体无分,无二无别,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鲜活的空中],“天、地”并不是分离的,而是一体的。在[鲜活的空]中,只有唯一的鲜活的空,而这鲜活的空可以同时表现出两种特性,一为空寂、静寂,即至阴的特性,老子说,这至阴的特性,是超越时空的,是永恒的;另一特性为灵明,即至阳的特性,老子说,这至阳的特性,也是超越时空的,是永恒的。[鲜活的空],至空至灵,至灵至空,灵明空寂,空寂灵明。

天长,地久:这[鲜活的空]啊,灵明空寂,空寂灵明,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何以如此呢?老子接着说——。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鲜活的空]之所以能灵明空寂超越时空,是因为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不自生:自,如果解读为“从”的话,则可翻译为,不从己生,不从他生,不从缘生,不从任何而生,即[无生]。

这[鲜活的空],已经是天地万物所有一切的本源,而其自身,是没有来源的,既不能说祂自己生出了自己,也不能说是其他事物生出了祂。

专心修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绵绵呵,似或存......看看自己的内心,这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了无边的空寂这种状态,是否一直绵绵不绝?你可以安住在这种状态里,一边静静地观照,一边静静地仔细地感受,仔细地体会......

当这种状态比较稳定了之后,您再整体感受一下这语言所无法准确描述的状态.....

它像不像一泓深深的潭水......虽然内在可能会发生一些细微的波动,比如我们的这些[观照]、[观察]、[感受]、[体会]等细微的心灵作用调整,但这泓潭水从总体上而言仍是十分宁静的,它的表面像镜面一样平静,身心内外的一切现象(比如远方传来的声音)就像映在止水上的月影一样,既无比地清晰、丝毫毕现,却又无法干扰到潭水的宁静......

这时候,老子的话,一如月影一般投射进这泓静静地止水里.....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原来,这些话,不过就是对这心如深潭止水映照心月一轮的描述罢了,一旦解释,即属多余......

这即是[上善]之境。

不管您修的是道家还是佛家,如果静坐、禅定之中偏离了这[上善]之境,修得心如死灰、枯木寒岩,那就陷入了[顽空]的歧途,而真正的与道合一之境,是鲜活的空,是灵动的静,是水静月明的浑然一体,是无为无不为的绵绵若存、妙用无边......

到这里,已经体悟完了,笔者所要说的见、修、行其实也已经含括在其中了。

稍微补充几句:

居,善地:深潭止水,空而鲜活,静而灵明,上善之居也.....

心,善渊:深远沉静,空寂灵明.....

与,善仁:在这种状态里,整个身心,从内到外散发着浓浓的宁静、安详、祥和、慈悲......

言,善信:一切“有言”或“无言”的因缘,就像月照水面一样,自然地相互映照,无自无他,浑然一体.....

政,善治:水静自明,一切皆自然相应,万象森然而纹丝不乱....

事,善能:水静自明,不动照心而自然映照,一切自然天成.....

动,善时:深潭止水,风来自动,风去自静,看似有动,其实未动......

夫唯不争,故无忧:本自无心,本自无物,本自无争,本自无忧.......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专心修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修行是人们追求内心成长和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内心解脱和平静的追求。通过修行,人们可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宁静。我曾经积极投入修行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体悟到了许多珍贵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明确目标。

修行的过程如同登山,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修行中,我意识到我最大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更加善良、宽容和有爱心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待他人的态度。我发现,不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能够选择释放好的一面,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希望和喜悦。

第三段:修身养性。

修行的关键在于修身养性,通过磨砺自己的心灵和意志,达到内心的净化和提升。在我的修行过程中,我学会了静心冥想。在这个过程中,我将自己的思绪转向内心,与自己对话。这种冥想帮助我观察并修复那些阴暗的角落,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我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并接纳自己,我们才能够释放心中的不安和纠结。

第四段:修心修行。

修行没有捷径可言,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坚持。在修行中,我学会了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通过面对问题,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状况变化时,我学会了灵活应对,不固守于固定的思维模式。我还学会了宽容和原谅。人们都会犯错,即便是自己也会。通过宽容和原谅,我们能够解放自己,释放负能量,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第五段:共融与奉献。

修行不仅是自我成长,也是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过程。通过修行,我意识到与他人的关系是修行的重要一环。我们要真诚地对待他人,学会倾听和理解。我曾经参与志愿者的工作,通过关心他人,我体悟到奉献的意义。当我们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帮助时,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幸福和满足。修行让我明白,我们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是相辅相成的。

结束语。

修行是一种改变人生的旅程,也是一种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通过修行,我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智慧,也明白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真正价值。修行不仅是个体的修炼,更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愿我们都能够在修行的道路上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宁静。

专心修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修行是人类追求内在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意味着努力修炼思想、品德、智慧和能力,追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修行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自我明白人生的意义与目标。修行让我明白只有心灵才是持久的安宁源泉,成为了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段:修行的方式和方法。

修行不仅包括在宗教领域寻找守则,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发现与感悟。这些方式可以包括冥想、静心读书、思考与思索、与自然亲近,并通过思维与行动追寻人生的真谛。修行不仅是对自己的精神内在进行探寻,也是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思考。

第三段:修行的收获和体验。

修行的过程中,我逐渐拥有了成长和成熟的感觉。在内心渐渐明净的同时,个人的思想也变得更加坚定和稳定。修行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强大与潜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通过修行,我拥有了更广阔的眼界和对人生更深刻的洞察力,这一切都让我更加积极、乐观和有韧性地面对人生中的挑战。

第四段:修行给我带来的改变和成长。

修行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在修行的过程中,我改变了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应对方式。修行让我明白了爱与慈悲的重要性,并教会我如何积极面对困境和挫折。通过修行,我的心态发生了转变,我学会了接受自己的不足,同时懂得向他人学习和取长补短。修行让我变得更加冷静、平和和从容,让我更加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及思考与选择人生中的重要问题。

第五段:修行对我的未来影响。

修行不仅给予了我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也为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修行,我懂得了关爱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以及乐于分享和关注他人的体验和需要。这使得我在人际交往和职业生涯中更有优势和竞争力。通过修行,我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变幻和挑战,维持内心的平衡与正念。修行也教会了我珍惜当下,克服懒惰与拖延,主动去追求自我提高和进步。通过修行,我认识到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和充满善意的人是多么重要,这也将指引我走向一个更加充实、有意义和幸福的未来。

总结:修行是一个持久且充实的过程,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修行,我不仅改善了自己的心灵状态和个人品质,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明亮和有意义。修行让我不断反思自我,并使自己更加坚韧不拔、自信和成功。通过修行,我可以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成为更好的人。因此,我将继续追求修行,并将其作为我人生的指南和信仰。

专心修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见];。

在观心之境中,天地、万物、圣人、百姓分别指什么呢?试解读如下:

头顶之上的虚空即为天,所在之处的坚实即为地。

万物又是指什么呢?指包括修行者自身在内的天地之间的所有事物。其中特指修行者自身。

圣人指与道合一的修行者,特指其与道合一之心,即真心。

百姓,指修行者内心的各种念头、情绪、情感、思想等,即意识心。

这几个词的所指明确了之后,就容易解读了。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与道合一的真心也是如此,要像天地对待万物的态度一样对待念头、情绪、情感、思想这些从己而生的百姓,不要去攀缘、评判、干扰、执着,真心只是保持真心,妙显一切,妙观一切即可。

刍狗:原意为古代祭祀用的草扎的狗。在这里则意味着,草扎的狗仅仅有一个狗的假相,本质还是草,刍狗,因祭祀所需,扎草而用之,祭祀后就烧掉了,本质上,烧的还是草而已。

在观心之境中,则意味着,对于念头、情绪等,不要被他们的表象欺骗了,不要把念头、情绪当成真实的自己,其实,他们仅仅看起来像是自己罢了。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处于天地之间的,正是修行人自己。但是为何用[天地之间]呢?这是因为,在观心修行时,心灵处在深度的静定中,已经完全泯灭了身体与心灵的界限,已经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就像上一章说的,渊兮,湛兮,深远无边。其犹橐龠乎?橐籥,即风箱,估计大多数没在农村待过的朋友很难想象风箱是什么样子的,但给自行车打气的打气筒估计大部分朋友都见过,风箱,其实就是一个超大号的长方体的打气筒,主要用于在厨房灶台烧火做饭时向灶台里吹风,好让火烧得更旺一些。风箱有个特点,就是里面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中间放一块挡板,连上两根拉杆,一抽一拉,风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那么,在[天地之间]的修行人身上,什么东西像风箱一样呢?很明显,那就是我们的呼吸。

嗯???不是讲观心的吗?怎么扯到呼吸上了呢?别着急,慢慢给您说。

其实,呼吸与观心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一,观照呼吸,是观心的下手方法之一,甚至也可以成为独立的观心方法。

其二,呼吸的平静与否,对于观心有很大的影响;。

其三,在更深的层面,心气是一体的,气动心动,气静心静,气定心定。

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中,气、脉、明点的修法,是即身成佛至为重要的修法。

所以要快速地使自己静下来,慢慢地做几个深呼吸,是非常有效的。

而当我们的呼吸若有若无,成为“胎息”(即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方式,亦称内呼吸)的时候,就说明心静定的程度比较深了。在“胎息”的状态观心,会对[鲜活的空]有更深的体悟。

观心之时,以一切为刍狗,不动其心,不动其气,气静心静,气定心定,心如止水,心如明镜,朗然自照,道貌自明。

守中,即是这一章老子透露给我们的观心修行的要诀。

如何守中呢?老子将会在下一章给出更加详细的阐述。

2)多闻数穷,不若守中。放下思虑心,放下各种情绪、情感、思想,一心去守住那个未发之“中”。

2、[修]。

[见]即是[修],视一切为刍狗,视而不见,观而不随,六根清净,专心守中。

如果心难以静下来,那么通过调整呼吸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慢慢地深呼吸,可以将注意力先放在呼吸上,慢慢地让自己呼吸逐渐地细微下来,这样,心也就逐渐地静下来了,心静下来了之后,再按之前说的方法观心、守中。

3、[行]。

在生活中,同样要培养这种视而不见、观而不随的观心习惯,有事的时候专心地处理事情,无事的时候就让自己的感官休息下来,再次回到专心守中的状态,时间长了,自然地处于“中”态,一切安宁祥和。

ps:

关于“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其实,不仅我们的呼吸是如此,我们的心也是如此。我们的心,如同虚空,却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念头,生成各种情绪、思想、情感,乃至我们放眼所及的人类一切创造,皆源自于我们的心。心虚静的时候,看似空寂无物,但一旦灵动起来,却可以灵感无限,创意无限。那为什么在解读中不直接解读为心而解读为呼吸呢?主要是因为解读为呼吸更加直观形象,而且更具有操作性,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入手进行观心之境。同时,为了更全面地体悟老子本章所蕴含的意义,特补记几句在此,供朋友们参考。

专心修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说完了第一章的[见],下面说一下修和行。

2、修。

在知识上了解了[见]之后,如果不去实修,那么知识就永远是知识,无法转变为真实的智慧。

那么在自己直接[看见]之前,应该如何进行实践呢?这里列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1)放下大脑思考,不辩论,少说话,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

既然道的真相不在思虑言说,不在语言概念,不在逻辑思维,那么就需要在实践中尽量地减少内心这些方面的活动。

2)安静下来后,将注意力收到自己的内在,以心观心。

3)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的状态,是[有欲]还是[无欲],如果念头较多,即为有欲,这时观心的重点就在于[观其所徼],即观察念头如何生起,如何息灭等等,如果念头非常少,甚至基本没有念头,即为无欲,这时观心的重点就在于[观其妙],即深入观察[无]的微妙之处——这[无]的状态,从哪里生?向哪里灭?有实质还是无实质?是常是断?是垢是净?是善是恶?这[无]的本体到底在哪里?它和我们的生命是什么关系?.......

5)将观照的对象锁定观照自身,即观照[观照]本身,这观照来自哪里?从哪里生?向哪里灭?有实质还是无实质?是常是断?是垢是净?是善是恶?这[观照]的本体到底在哪里?它和我们的生命是什么关系?.......

6)深入观察[有欲]的本体、[无欲]的本体、[观照]的本体,这三者的本体为一为异?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最究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3、行。

修,侧重于专修实践,行,侧重生活实践。

2)自己为自己制定身、口、意的戒律,加强觉知和自律;。

3)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戏论、时时提起正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4)将专修中获得的体验延伸到生活中,如寂静、安宁、少念、清明、安详等;。

5)逐渐学会在生活中观心,知道自己心里念头、情绪、思想的生起,并练习观而不随。

作者:明空如月(公众号明空禅心)。

专心修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1、[见]。

上一章结尾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守,即安守、安住之意。那么[中]呢?

这一章讲的内容即是[中]。老子一边[守中]一边向我们描述他所守的[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空而能应为谷,你对着山谷呐喊,山谷中会回响着你的呐喊。神,即无形而鲜活的力量,比如人的精神(精微之神),虽然是无形的,却拥有无穷的创造力量。[谷神],即[空而能应同时无形而鲜活],其实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即[鲜活的空]。[鲜活的空]即是[谷神],即是[中],即是[道],即是[真我],即是[如来],即是[上帝],即是[安拉],即是[老天爷],即是[良知],即是[根本智],即是[真空妙有],即是[真如],即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一法身]。

[谷神]不死,当我们放下所有的思想、情绪,当我们彻底地放下自己,仅仅只是安住于自己的内心,让内心静下来,当心灵的虚空中所有的云彩都全然消散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成为了[鲜活的空],然后你就深入地去体会这[鲜活的空],看看祂会生灭吗?会间断吗?有形体吗?有边际吗?有内外吗?有善恶吗?有垢净吗?有任何语言概念可以去形容它吗?你能定义祂是什么吗?你能说祂是一种实在的有吗?你又能说祂是绝对的虚无吗?甚至你可以想法去打碎它,看看能打碎吗?甚至你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抛弃祂,看看能抛弃的掉吗?祂是那样的空,空到了极致,祂是那样的广,与祂相比,138亿光年的宇宙又算得了什么呢?你可以试试看,你如何才能[杀死]这[鲜活的空]?就像再猛烈的闪电也奈何不了天空一样,没有任何事物能杀死这[鲜活的空],那么死神呢?难道你没发现,所谓的[死神],不过就是这[鲜活的空]戴上了另一个面具而已。当你和死神都同时脱掉所有的伪装,摘下所有的面具,你们就都恢复了本来的“真身”——鲜活的空。不要说你们无法杀死对方,连自杀都不可能。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老子不仅是一位得道高人,还是一位诗人!他一边守中,一边诗意大发,啊,无生无灭的鲜活的空啊,真是一个伟大而玄妙的子宫!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这伟大而玄妙的子宫,孕育着天地诞生的种子!当这种子逐渐长大,生根发芽,天地就从这玄妙的子宫中喷薄而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管天地万物如何地纷繁复杂,可是其根源时时刻刻未曾离开过这伟大而玄妙的子宫,而正是通过这伟大而玄妙的子宫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量和营养,天地才会这么清明,日月才会这样光明,树木才会这么青葱,花朵才会这么鲜艳。而我们这群天地大道的孩子,才能在这美丽的星球上不断地创造着丰富多彩的瑰丽的梦想。

绵绵呵!其若存。那源源不断的能量和营养,从伟大而玄妙的子宫里一直在向天地万物传送着,传送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传送到我们所看见的每一处风景中,绵绵不绝,但我们却看不到它,似有若无。这[鲜活的空]太过精微,无有其形却活力满满。而如果你做不到“致虚极,守静笃”,那么就很难见到祂。

用之不堇。[鲜活的空],所蕴含的能量是永远也不会枯竭的,是永远也无法用尽的。但是,如果你不能将自己融入[鲜活的空],而总是沉溺于六根情境,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迷惑的话,那么你就可能会像一个进了赌场的赌徒一样,快速地输掉所有的一切,自食苦果。而如果你能看破一切外境的虚幻,连自己也彻底放下,向着自己的内心去追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就会见到祂、融于祂、成为祂。当你像一滴水汇入大海一样的时候,就再也不用担心会枯竭了。

1)[鲜活的空],即是[谷神],即是[中],即是[道];。

2)[鲜活的空],无生无灭,无形无相,蕴含着无穷的鲜活的能量;。

3)[鲜活的空],孕育一切,化现一切,是天地万物之根源;。

4)[鲜活的空],至为精微,若存若无,绵绵不绝,用之不竭;。

2、[修]。

这一章是上一章的延续,具体的修法与上一章相同,即:

视一切为刍狗,视而不见,观而不随,六根清净,专心守中。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守的[中]是不是老子所说的[中]呢?

可以用这一章的内容去检验,看看自己所守的[中]是不是符合老子这一章对[中]的描述。

符合就对了,不符合就调整,直到符合为止。

找对了[中],就可以安心地[守中]了。

守中,日日守,时时守,分分守,秒秒守,就这么守下去,生命不息,守中不止。

守到什么时候呢?守到不需要守而[中]自在,守到你自己已经完全成为了中,你就是中,中就是你,也就没有必要再守了。

3、[行]。

守中,修的内容,就是行的内容,修行一体。

专修守,散修亦守,生活守,工作亦守。

有事做事,无事守中。

宇宙间最浪漫的事。

莫过于与心爱的人一起守中。

就这样一直相守着。

哪管它。

海枯石烂。

地老天荒。

专心修行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九

第一段:引言(200字)。

修行,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它代表着对内心的深入触摸,意味着从表面的功利主义迈向心灵的平静与宁静。然而,在这个碎片化信息流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影响分散注意力,无法专心修行,无法获得内心的平衡与自我成长。因此,培养专心修行的能力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段:认识专心修行的重要性(200字)。

专心修行是一种能力,能够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有自控力,变得更加专注和专业。专心修行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学习、工作效率,还能改善人际关系和促进个人成长。在修行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被外界琐事牵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专注,才能真正体会到修行带来的内在力量。

第三段:修行的实践方法(300字)。

专心修行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自律性。首先,我们应当合理分配时间,规划每天的日程,并严格遵守;其次,我们需要养成沉静的习惯,每天留出一段专属于自己的时间,陶冶性情;此外,我们也需时常做一些冥想与呼吸练习,使自己的思维逐渐平静,心灵逐渐深入。通过这样的实践方法,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专心修行的能力,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第四段:专心修行带来的好处(300字)。

专心修行不仅能够使我们获得内心的平和与稳定,还能带来一系列的好处。首先,它能让我们拥有更佳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工作和学习中更有威力。其次,专心修行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保持平静和冷静,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更能坦然面对。最后,专心修行还能帮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亲情和友情的纽带,提升个人魅力和感染力。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00字)。

专心修行是一项艰苦但又值得坚持的修行之路。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日积月累,我们可以慢慢培养出专心修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心智成熟度和内心强大度。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专心修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坚持下去,才能收获到更多的快乐和成长。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专心修行,掌握自己的内在力量,让人生更加充实与美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