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归根溯源心得体会和方法 归根溯源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7:26:38 页码:13
归根溯源心得体会和方法 归根溯源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7篇)
2023-01-08 17:26:38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归根溯源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知促行,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少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差,利己主义严重,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工作消极懈怠,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淡化甚至忘掉了党的宗旨。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首先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紧密结合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疑释惑,使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宣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能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同时还要明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自己的宗旨,总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今天,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处理好利益关系,做到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党的干部必须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就要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将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需要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衙门作风,防止和克服有的部门存在的权力、利益部门化倾向,使领导机关的工作切实从全党工作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从部门利益出发。指出,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不言而喻,我们党尊重并保护每一名党员的合法权益。通常情况下,党员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我想的是大家都富才算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只想自己先富,忘记了群众,甚至与民争利、见利忘义,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丧失了做一名党员的起码条件。

切实把党的宗旨变为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贵在于行。把党的宗旨变为广大党员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真真切切的现实,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比如,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领导机关的其他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县市和城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服务行业的广大党员应当把党的宗旨体现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在利益群体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还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掌握和精通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善于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用沟通、协商、教育、疏导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及时回应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践行党的宗旨,要求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20xx年1月在xx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强调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党章规定,必须认清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极端危害性和反对特权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践证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必然会涉及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党员干部的切身利益,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缺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精神,就不可能立说立行。党员干部只有解决好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才能以公仆之心勤勤恳恳为民,才能像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捍卫党的宗旨,才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就是这样的优秀代表。杨善洲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他认为“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杨善洲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权力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诚然,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能做到这一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以刚性的制度画出“红线”、标明“雷区”、架起“高压线”,使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敬畏、言有顾忌、行有规矩。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优秀发言稿篇6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 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公开声明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党的全部活动是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正因为我们党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奋斗的目标,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拥护和支持,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有了这样坚实、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我们党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立于不败之地。

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为尺度,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真正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只有不断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才有凝聚力,人民群众对党才有向心力,从而不断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打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不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新时期改善党群关系的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才能推动我党的事业飞速发展,切实改善党群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就能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好,党的事业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和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也是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结果。曾指出:“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呢?因为这是保证我们决策的正确,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防止或减少工作失误的根本途径。举例来说,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直接听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而这是进行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的就地就能帮助解决,为群众排难解忧;可以具体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典型,便于进行分类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促使我们的领导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可以从群众中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自己丰富实践经验,增长才干;可以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只要同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就必能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任何歪风邪气也刮不倒。”在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党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群众观点就是党对群众的基本态度,主要有四个基本观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党的实践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宗旨的具体要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理论内容。1943年,他在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的总纲,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对此作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他还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等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指出:党的三大作风的核心就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历史表明,党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指出:“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人民那里汲取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的:“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个历史性的经验总结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就一事无成。

(二)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宗旨是统一的

从根本上说,党的群众路线同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统一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与党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近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展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

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正确的决策和方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科学知识,将各种分散的群众意见转化为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坚持“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认识和行动,并通过群众的实践得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坚持了群众路线,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路线。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

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违背群众路线,我们就会在实践中走弯路,甚至遭到失败。党中央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走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各项事业就有了正确决策和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了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只有切实解决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一,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周恩来、邓小平把自己看成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儿子”,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由谁评判的问题。第二,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是领导干部实施正确决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领导干部只有摆正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耻于当群众的学生,工作思路才能拓宽,决策水平才能提高。

其次,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摩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产生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保持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善于分析各种矛盾及矛盾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为此,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二是要根据新形势下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防止矛盾激化。

最后,从严治党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从严治党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端正党风和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全体党员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密切党群关系。

三、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一)共产党人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责。马克思最早将掌握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巴黎公社权力的人称为“公仆”。恩格斯也曾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采取坚决措施,防止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毛泽东同志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他还说:“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目的,一切工作努力服务的对象,此外没有第二个目的,也没有第二个对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由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里讲的人民的公仆,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都必须使劳动人民从中得到好处。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别的,就在于为人民服务,在于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宗旨,党就会变质、变色。共产党人如果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准则,作为人生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尽心竭力为人民办事,而去追求个人的权力、地位,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上去,这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当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共产党员要毫不犹豫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重大问题决策是否正确。因此,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甘做人民的公仆,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党的宗旨,甘做人民的公仆

坚持党的宗旨就是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终身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拥护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时期,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国内社会矛盾特点更为突出,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加多样化,也就更需要我们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的宗旨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依赖于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去实现。

甘做人民公仆,实践党的宗旨,关键在于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每一个党员要从党性原则出发,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人民公仆,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送温暖,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党员干部要正确、认真地给予解释和答复;当有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时,要勇于保护群众的利益。甘做人民的公仆,要自觉接受监督,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网络,把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要加强日常监控,加大管理力度,从建章立制入手,要求党员为人民群众利益不懈怠,始终做到心怀公仆意识,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客观环境。

主题归根溯源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

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活动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与此相适应,还要完善德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管理评价机制,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战略转型

何为“根本”任务?根就是树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质、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贯重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为学之道、为人之本。《大学》还直截了当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过于注重知识、能力、升学、就业、收入这些“才”或“财”,而没有对“德”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今国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如何才能强起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是能战胜各种外在诱惑和人性弱点的内心强大的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后富裕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避免贪欲、空虚、懈怠和“软骨病”。这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

立德树人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内在需求

美德是事业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说文解字》说:“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孟子更进一步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过诚于良知、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树人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而应该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每个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动力;立德树人不只是对教师育人的外来任务,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内在愿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立德树人才能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守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实需要国家政策、措施、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人的“自修”。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强调反求诸己、内省自修。《中庸》说,“修道之谓教”。孟子教导我们:“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养,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关键在于“诚于己”,在于“慎独”。只有每个人时时刻刻、随事随处觉察反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要立志为先依道而行

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树人同样不可能。立志不是指从事怎样的职业、成就怎样的事业,而是要确定人生的志向,即成为一个有怎样心灵品质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志是诸多德行的统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对于修德有纲举目张之效,明确坚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反复强调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强调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应该把学生、教师、家长公开立志、不断励志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视。

德有百千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谦、和、慈、恕、诚,这些都逝人一贯强调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在众多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优先培养的德。孟子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从每一个家庭开始,从孝亲敬长开始,是立德树人最有效的切入点和着力处。

立德树人应追求“立大德、树大人”。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业。因此,教导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才是大德,只有这样才可望成为栋梁之材,成就伟大事业。

立大德、树大人应该循大道。《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间的所有德行规范应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易经》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万物之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树大人”,都必须以此作为根本原则和终身的奋斗目标。

主题归根溯源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章第一段话我想每一个共产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应该早已是烂熟于心了,这说的适当的性质那么党的宗旨是什么呢?

一、站稳立场,做信仰坚定的模范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党员意识的有力支撑。一个人一旦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发生动摇,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精神支柱,就必然会变得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随波逐流。增强党员意识,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听从党的指挥,遵守党的纪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任何时候都不能与党离心离德,而要勤勤恳恳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

二、善于学习,做解放思想的模范

学习是进步之基,“不重学则殆、不好学则退、不善学则衰”,党员意识的不断增强,归根到底要靠党员的不断学习,不断深化对党和党的事业的认识。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员要有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的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追求,不但要积极参加集体学习,更要主动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在学习中带头解放思想、冲破束缚,为全面深化改革汇聚力量;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内在规律,真正做到以学立德、学以增智。

三、剖析自我,做诚信廉洁的模范

面对全球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激荡和斗争,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复杂环境和多变形势,部分党员干部使命感淡化、奉献意识淡化、廉洁意识淡化,把党的事业抛在脑后,热衷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他们在人生追求、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消极的变化,出现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这场直指作风之弊的整风运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思想道德建设没有终点,每个党员都有牢固树立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自警、自励、自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时刻检查剖析自身的行为,时刻按照党纪国法办事,诚实守信、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和强烈的党员意识。

四、立足本职,做忠于职守的模范

广大党员干部的本职工作就是党员作为先锋战士的“主战场”,党员意识的强化应当寓于本职工作中,在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中凸显,在改造社会的火热实践中体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如果缺少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就不可能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周围的群众,也不可能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要坚持把工作岗位作为为党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积极进取的心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到每项工作之中,把党员意识体现在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中。

五、牢记宗旨,做执政为民的模范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是增强党员意识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宗旨,重要一条就是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净化我们的灵魂,鼓舞我们的斗志,监督我们的行为,为党和国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为人民服务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只有广大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全党上下同心同德,才能建成牢不可破的坚强集体,才能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战斗力,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坚决拥护和坚定追随。

主题归根溯源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知促行,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少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差,利己主义严重,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工作消极懈怠,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淡化甚至忘掉了党的宗旨。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首先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紧密结合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疑释惑,使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宣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能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同时还要明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自己的宗旨,总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今天,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处理好利益关系,做到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党的干部必须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就要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将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需要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衙门作风,防止和克服有的部门存在的权力、利益部门化倾向,使领导机关的工作切实从全党工作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从部门利益出发。指出,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不言而喻,我们党尊重并保护每一名党员的合法权益。通常情况下,党员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我想的是大家都富才算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只想自己先富,忘记了群众,甚至与民争利、见利忘义,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丧失了做一名党员的起码条件。

切实把党的宗旨变为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贵在于行。把党的宗旨变为广大党员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真真切切的现实,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比如,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领导机关的其他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县市和城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服务行业的广大党员应当把党的宗旨体现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在利益群体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还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掌握和精通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善于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用沟通、协商、教育、疏导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及时回应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践行党的宗旨,要求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20xx年1月在xx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强调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党章规定,必须认清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极端危害性和反对特权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践证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必然会涉及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党员干部的切身利益,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缺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精神,就不可能立说立行。党员干部只有解决好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才能以公仆之心勤勤恳恳为民,才能像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捍卫党的宗旨,才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就是这样的优秀代表。杨善洲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他认为“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杨善洲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权力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诚然,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能做到这一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以刚性的制度画出“红线”、标明“雷区”、架起“高压线”,使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敬畏、言有顾忌、行有规矩。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优秀发言稿篇6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 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公开声明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党的全部活动是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正因为我们党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奋斗的目标,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拥护和支持,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有了这样坚实、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我们党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立于不败之地。

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为尺度,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真正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只有不断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才有凝聚力,人民群众对党才有向心力,从而不断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打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不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新时期改善党群关系的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才能推动我党的事业飞速发展,切实改善党群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就能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好,党的事业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和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也是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结果。曾指出:“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呢?因为这是保证我们决策的正确,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防止或减少工作失误的根本途径。举例来说,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直接听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而这是进行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的就地就能帮助解决,为群众排难解忧;可以具体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典型,便于进行分类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促使我们的领导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可以从群众中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自己丰富实践经验,增长才干;可以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只要同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就必能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任何歪风邪气也刮不倒。”在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党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群众观点就是党对群众的基本态度,主要有四个基本观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党的实践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宗旨的具体要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理论内容。1943年,他在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的总纲,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对此作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他还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等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指出:党的三大作风的核心就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历史表明,党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指出:“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人民那里汲取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的:“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个历史性的经验总结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就一事无成。

(二)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宗旨是统一的

从根本上说,党的群众路线同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统一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与党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近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展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

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正确的决策和方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科学知识,将各种分散的群众意见转化为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坚持“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认识和行动,并通过群众的实践得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坚持了群众路线,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路线。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

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违背群众路线,我们就会在实践中走弯路,甚至遭到失败。党中央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走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各项事业就有了正确决策和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了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只有切实解决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一,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周恩来、邓小平把自己看成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儿子”,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由谁评判的问题。第二,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是领导干部实施正确决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领导干部只有摆正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耻于当群众的学生,工作思路才能拓宽,决策水平才能提高。

其次,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摩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产生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保持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善于分析各种矛盾及矛盾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为此,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二是要根据新形势下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防止矛盾激化。

最后,从严治党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从严治党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端正党风和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全体党员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密切党群关系。

三、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一)共产党人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责。马克思最早将掌握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巴黎公社权力的人称为“公仆”。恩格斯也曾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采取坚决措施,防止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毛泽东同志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他还说:“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目的,一切工作努力服务的对象,此外没有第二个目的,也没有第二个对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由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里讲的人民的公仆,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都必须使劳动人民从中得到好处。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别的,就在于为人民服务,在于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宗旨,党就会变质、变色。共产党人如果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准则,作为人生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尽心竭力为人民办事,而去追求个人的权力、地位,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上去,这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当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共产党员要毫不犹豫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重大问题决策是否正确。因此,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甘做人民的公仆,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党的宗旨,甘做人民的公仆

坚持党的宗旨就是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终身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拥护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时期,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国内社会矛盾特点更为突出,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加多样化,也就更需要我们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的宗旨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依赖于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去实现。

甘做人民公仆,实践党的宗旨,关键在于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每一个党员要从党性原则出发,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人民公仆,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送温暖,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党员干部要正确、认真地给予解释和答复;当有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时,要勇于保护群众的利益。甘做人民的公仆,要自觉接受监督,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网络,把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要加强日常监控,加大管理力度,从建章立制入手,要求党员为人民群众利益不懈怠,始终做到心怀公仆意识,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客观环境。

主题归根溯源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章第一段话我想每一个共产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应该早已是烂熟于心了,这说的适当的性质那么党的宗旨是什么呢?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党员意识的有力支撑。一个人一旦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发生动摇,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精神支柱,就必然会变得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随波逐流。增强党员意识,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听从党的指挥,遵守党的纪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任何时候都不能与党离心离德,而要勤勤恳恳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

学习是进步之基,“不重学则殆、不好学则退、不善学则衰”,党员意识的不断增强,归根到底要靠党员的不断学习,不断深化对党和党的事业的认识。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员要有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的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追求,不但要积极参加集体学习,更要主动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在学习中带头解放思想、冲破束缚,为全面深化改革汇聚力量;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内在规律,真正做到以学立德、学以增智。

面对全球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激荡和斗争,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复杂环境和多变形势,部分党员干部使命感淡化、奉献意识淡化、廉洁意识淡化,把党的事业抛在脑后,热衷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他们在人生追求、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消极的变化,出现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这场直指作风之弊的整风运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思想道德建设没有终点,每个党员都有牢固树立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自警、自励、自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时刻检查剖析自身的行为,时刻按照党纪国法办事,诚实守信、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和强烈的党员意识。

广大党员干部的本职工作就是党员作为先锋战士的“主战场”,党员意识的强化应当寓于本职工作中,在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中凸显,在改造社会的火热实践中体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如果缺少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就不可能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周围的群众,也不可能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要坚持把工作岗位作为为党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积极进取的心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到每项工作之中,把党员意识体现在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中。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是增强党员意识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宗旨,重要一条就是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净化我们的灵魂,鼓舞我们的斗志,监督我们的行为,为党和国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为人民服务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只有广大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全党上下同心同德,才能建成牢不可破的坚强集体,才能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战斗力,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坚决拥护和坚定追随。

主题归根溯源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1、让认识你的人受益,还不能算好;让不认识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2、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3、一个人就是一座神奇的工厂。输入的原料即使大同小异,输出的产品也会有天壤之别。

4、领导给员工送钱,这叫对员工的关怀;员工给领导送钱,那叫对领导的行贿。

5、只有诚心,才能换来诚信。大诚信其实就是“大智慧。

6、对自己所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短处,对自己所厌恶的人,要看到他的长处。

7、财富不在口袋里,而在脑袋里。脑袋决定口袋。

8、在上级面前,可以为你副手的过失承担责任,但关起门来一定让他知道你的厉害。

9、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料,同样的人,在不同的企业发挥的效力是不同的,因为各个企业的文化不同。

10、一个做鞋的人,为别人负责是做不好的,为自己负责就能做好。当他“为别人负责”的时候,他的服务对象是泛指的,不特定的,模糊的,由于他的服务对象的模糊性,他在工作中的动机就不是强烈的,感情就不是具体的,思维就不是深刻的,责任意识就是松懈的。当他“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的服务对象就是活生生的自己:做不好就没人买,砸了牌子就卖不上好价钱,丢了工作就无以养活一家老小——这时候,他的动机足够强烈,他的智慧强力发挥,他的责任意识是紧绷的。所以,首先“为自己负责”,然后才能“为别人负责”。

11、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

12、回顾这些年我们的发展,有许多事,专家都说“不能”;但因为我们识字不多,一不小心把“不”字给丢了,结果就变成了“能”!可谓是“有胆有识”。最近我到北京把胆切除了——佯说去蒙古了,不是撒谎,是怕影响大家……这个胆结石做了以后,基本就没“胆”了,也没“石”(识)了…

13、好人可以用,坏人也可以用。

14、用辅导代替领导,用服务代替行销,用期许代替要求。

15、“散”的甜头,“散”完之后才知道。人们不敢散财,是因为害怕散出之后就再也回不来了。其实,“大有”和“大无”是相通的。

16、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

17、不修改目标,只修改手段。

18、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19、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

20、发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

21、产品市场是亿万公民,资本市场是千万股民,原料市场是百万农民。

22、每天进步一点,每天突破自我,就能走在前面。

23、从更广大的意义上来讲,在企业竞争中,保护与自我品牌形象相关系数高的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是一种更高的策略,是另一种“为自己负责”。因为竞争当中有联合(潜在的联合,或者显在的联合),对手和盟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内蒙古乳制品企业应该觉悟到,每个企业除了拥有自己的张三牌,李四牌,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品牌:内蒙古牌,呼市牌。这个大牌子闪光,我们每个企业头上都有“光环效应”;这个大牌子受了污染,我们每个企业的头上都会“佛头着粪”。在区内,蒙牛的牌子怎么被人砸都可以;但在区外,如果还要砸,那么砸的恐怕就不仅仅只是蒙牛的牌子了。

24、误解与被误解的频率标志着一个人的素质。

25、我自己体会,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就是“交换”。只有诚心,才能换来诚信。诚信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大诚信”其实就是“大智慧”。当今社会最大的学问,就是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最大学问,就是“对别人有利的,才是对自己有利的”。

26、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27、一个人智力有问题,是次品;一个人的灵魂有问题,就是危险品。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

28、牛先生一人之言,或许有的应该是凝聚着一个团队的智慧,不过以其发展历程来佐证,应该都是真知灼见。凡事说来易,万事做起难,贵在坚持,企业之道,人生之道莫外乎此理。坚持才是硬道理。

29、开端决定终端,入手决定出手,势能决定动能。

30、我们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

31、每个人都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延长自己的“视线”。

32、有问题就拿“差额工资”,没问题就拿全额工资,成绩卓着就拿超额工资,铸成大过就拿负数工资。

33、直接去举一千斤的人,笨蛋;四两拨千斤的人,聪明。一个人做了十件事,取得了100%的成果,而另一个人做了一件事,就取得了90%的成果,那么这个做事少的人就是聪明人。因为那个做十件事的人,用九件事只争取到10%的成果,那是不行的。”

34、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35、潮流有浅层的,也有深层的。这就像海流一样。当我们看到表层海流向西涌去的时候,深层海流往往是向东涌动的。

36、我作为做企业的人,一方面信奉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也结合一部分凯恩斯观点,让我的员工尽快变成中产阶级。凯恩斯比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晚,因此凯恩斯观念应该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一定的补充。

37、好心态才有好状态。

38、人,不要担心地位不尊贵,而要担心道德不高尚;不要耻于待遇不丰厚,而要耻于知识不渊博。

39、世界上的思想比星星多,观点比人口密,一旦作了选择,就有了凝聚点,有了向心力,有了主心骨。

40、销售终端是离消费者心理最近的地方,售后服务是离消费者身体最近的地方。

41、专家都说“不能”;但因为我们识字不多,一不小心把“不”字给丢了,结果就变成了“能”!

42、不要小看我们小地方,小地方的人不想则已,一想便是着眼全国的大事!上海有一千多万人,上海的企业只要占领上海,就能做中国的老大老二;北京也有一千多万人,北京的企业只要占领北京,也能做个全国前几名;而我们呼和浩特才一百多万人,只有像鄂尔多斯广告语所说的那样——“温暖全世界”,才能在全国排上座次。

43、直接去举一千斤的人,笨蛋;四两拨千斤的人,聪明。

44、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45、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

46、听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的人却是一种危险。

47、布局决定结局。

48、鼓动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合作伙伴需赚钱,员工参与为收入,父老乡亲盼税收。

49、从无到有,是件快乐的事。而从有到无,同样是种快感。

50、吃亏吃到再也吃不进的时候,就不会吃亏了。苦多了,甜就大了。

51、这里是精英的天地,但不是精英的保险柜。

52、世界上没有傻子。今天你可以剥夺别人的利益,明天也可以继续剥夺,但后天你将得到一颗苦瓜。

53、做正确的事,再把事情做正确。

54、如果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那一定不是好事。

55、磨练越大,福气越大。

56、走一百里路的人,把走了九十里当作一半。

57、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借用这一思路,我们可以说:“文化是第二生产力。”

58、可以越级关怀,但不可以越级管理。

59、不要小看小地方,小地方的人不想则已,一想便是着眼全国的大事!

60、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61、世界上的竞争,从古到今,无非是三种资源的竞争,一是体力竞争,二是财力竞争,三是脑力竞争。如果论这三种力的关系,谁都可以统御谁,只是条件不同,三种力的地位也不同:蛮野社会,体力可以统御财力和智力;资本社会,财力可以雇佣体力和智力;信息社会,智力可以整合财力和体力。这就是“三力法则”。

62、会说话的产品卖得快,哑巴产品走得慢。

63、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64、能弄制度弄制度,没有制度弄规定,没有规定弄说法。

65、同样的核子反应,有人用它来作恶,有人用它来行善。()科技影响着资源的使用效率,文化决定着资源的使用方向。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文化是第二生产力”呢?

66、别人从零起步,而我是从负数起步。

67、世界上的竞争,从古到今,无非是三种资源的竞争,一是体力竞争,二是财力竞争,三是脑力竞争。

68、从最不满意的客户身上学得最多。

69、管理是严肃的爱。

70、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

71、人人都是人才,就看放的是不是地方。

72、以蒙牛事业为己任,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

73、优点突出的人,往往缺点也突出。无缺点就无优点。

74、不谋万事,不足谋一事;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

75、观念、思维方式的革命,远比技术、软件和速度的革命更重要。

76、善待每一头牛,因为他们都是母亲。

77、朴素的传播自己。

78、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修养不够。

79、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有心人”擅长“三大做”:做事,做势,做市。

80、世界上的思想比星星多,观点比人口密,没作选择的时候,此也有、彼也有,然而此也混沌、彼也混沌,分不出个主宾来;一旦作了选择,就有了凝聚点,有了向心力,有了主心骨。所以,若论企业文化从哪里来?“结晶式”也好,“播种式”也好,归根到底,企业文化首先是一种选择,然后是一种整合。

81、做人要讲“为人之道”,做企业要讲“经营之道”。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料,同样的人,在不同的企业发挥的效力是不同的,因为各个企业的文化不同。企业文化就像人的基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台机器、一笔资金、一车原料,从进厂那天起,就被植入了这个企业的基因,它们按照什么逻辑运转,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

82、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

8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常想,如果缺乏参照物,缺乏警觉性,可能对市场的敏感度也差,反而散了……蒙牛超不超伊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与伊利同属于草原品牌、内蒙古品牌。今后比较大的可能是,有时伊利超过蒙牛,有时蒙牛超过伊利。哪一方长期做第一,也不一定是好事。

84、最大的培养在实践。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

85、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

86、你如果拿五分的力量跟别人较劲,别人会拿出十二分的力量跟你较劲。

87、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借用这一思路,我们可以说:“文

88、蛮野社会,体力可以统御财力和智力;资本社会,财力可以雇佣体力和智力;信息社会,智力可以整合财力和体力。

89、学得辛苦,做得舒服;学得舒服,做得辛苦。

90、吨位决定座位。

91、一个产品,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92、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93、“有心人”擅长“三大做”:做事,做势,做市。

94、知道不等于得到。

95、一个事业能不能成功,关键靠制度设计。

96、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97、想赢个三回两回,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想做个百年老店,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98、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99、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

100、股东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101、思路决定出路。

102、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103、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104、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105、一个人要懂点哲学,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任何人都少不了走这一步,包括历史上的能人在内。在有生之年就看到自己从有到无,我看我比许多人幸运。

106、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肯定比三年做东、五年做西的人更容易成功。

107、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

108、帮助别人,但不伤害别人。

109、如果你有行动力,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有创造力,你就会卓越;如果你有影响力,你就会有成就。

110、一个企业的成败往往就在一点两点上。每天进步一点,每天突破自我,就能走在前面。敢于跟自己较劲的,在欧洲是德国人,在亚洲是日本人,在中国,蒙牛人首当其冲。

111、对别人有利的,才是对自己有利的。

112、要么自我革命,要么被人革命,没有第三条道路!

113、我的父亲养牛送奶38年,我是子承父业;我的母亲给了我教育,她嘱咐我的两句话让我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114、自己不会练兵,永远别想打仗。

115、别人从零起步,而我从负数起步。

116、房子上面漏雨,只有下面的人才知道。

117、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带入坟墓。

118、有干劲,你就洒下汗水;有知识,你就献出智慧;二者都不具备,请你让出岗位。

119、人是生产力首要的能动的因素,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两者的结合体就是我所谓“带工具的人”。所带工具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拿来”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务实的,也可以是务虚的;可以是反应堆,也可以是催化剂。总之,我们要的是“带工具的人”。

120、空隙在哪里,机会在哪里。

121、差异化、挺进无竞争领域是弱势企业迅速制造相对强势的不二法门。

122、宁可为真话负罪,决不为假话开脱。

123、为别人负责是做不好的,为自己负责就能做好。

主题归根溯源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党的以来,同志围绕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着眼于实现党的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着眼于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内涵深刻,语重心长,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增强宗旨意识和加强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

实践党的宗旨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是有机统一的

去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同志在讲话中围绕党的宗旨和作风,明确提出两大课题:一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二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如此掷地有声的宣示,成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印记鲜明的亮相。

党的宗旨反映党的性质和理想,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来不得半点含糊。关于我们党的宗旨,同志指出,“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央的考虑,是要为人民做事”。用语朴实简洁,态度鲜明有力,内容提纲挈领,看起来是重申党的一贯主张,却很有现实针对性,道出了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必须坚守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共产党人才立得住。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中延伸出来的。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自己的宗旨,总是和自己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今天,为实践宗旨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实现党的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同志进一步把这个目标概括为中国梦,指出它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些论述实际上把党的宗旨具体化了,和党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的愿望理想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了。这启示我们,我们党讲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际上都是围绕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中延伸出来的。

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利益、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的愿望既然如此密不可分,那么,看党员干部是不是牢固坚持了党的宗旨意识,首先就要看党员干部干的事情是不是党和人民需要干的,是不是在努力地为人民造福。对此,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当前,党领导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利益结构大面积、大幅度调整时期,人民群众自身利益格局的分化比较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实践党的宗旨的着力点,或者说衡量党员干部是不是在干党和人民需要干的事情,就要看党员干部能不能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和维护困难群众的利益。实践党的宗旨,为党的目标奋斗,必须聚焦到、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上。

实践党的宗旨,朝着党的奋斗目标前进,必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历史观。党员干部为实践党的宗旨、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所做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人民自己的努力。同志强调,要“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必须善于在党与群众之间建立信念纽带,用共同理想把人民团结起来。党的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能否实现,取决于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能不能用贴近群众利益、符合人民愿望的具体目标把人民群众的精神、信念和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做到了,实践党的宗旨、实现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就有了根本保证。

以优良的作风凝聚人民,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靠什么才能凝聚起人民的力量呢?靠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关于党的优良作风,同志作了概括,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宗旨和作风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是目标和途径的关系。作风的好坏直接源于宗旨意识的强弱,而没有相应的作风来保证,宗旨意识就体现不出来、落不到实处。是不是实践了党的宗旨,从结果看在于是不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了人民利益,从过程看在于党员干部的作风是不是过硬。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就是靠自己艰苦扎实的工作作风来联系、影响、带动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把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比作“挖山”,把人民大众比作“上帝”,怎样才能把人民凝聚在自己的周围一齐把山挖掉呢?他说,要像愚公移山那样去“感动上帝”,使广大人民群众“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愚公移山就是一种作风,没有这样的作风,就“感动”不了群众,也就谈不上联系、影响和带动群众。同志讲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点出了密切联系群众、感染影响群众的精要。党员干部自身硬,要硬在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硬在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硬在以优良的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毫无疑问,在今天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关键在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志提出,“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论断揭示了在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紧迫性及其要害所在。脱离群众之所以是最大危险,在于它是政治危险,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危险。脱离群众的作风之弊和行为之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道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不仅实践党的宗旨成了一句空话,党的性质也会变化,生死存亡的问题自然出现。脱离群众有许多表现形式,今天最突出的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才可能有更好条件。这就是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聚焦到解决“四风”上的根本原因。

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呢?同志多次引用郑板桥的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实践党的宗旨,和人民群众形成血肉联系,没有感情是不行的。我们讲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说到底就是一个感情问题。

所谓感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仁爱之心、关爱之心。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接地气”,只有接了地气,才能培养对群众的感情。如果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和群众就形成不了鱼水关系、血肉联系,而往往形成“油水关系”。感情是和群众处出来的,不处,就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感情是在实践中干出来的,不干,就难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处了,干了,感情油然而生,就会自觉地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自觉地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事情。有些事即使一时办不成,只要已经真心实意、尽心竭力去努力了,群众也会理解。因为是不是带着感情为群众做事,群众是看得出来、体会得到的。带着感情为群众做事,群众会受到感染,就会同心同德和党一起把事情干成。这就叫以优良的作风把群众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发挥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关键在于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同志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般情况下,只有把道理真正弄懂了,行动才能持久;只有行动上落实了,对道理的领悟才能更深入。

多年来,中央经常讲坚持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围绕改进作风也发了不少文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为什么背离党的宗旨、脱离群众的现象依然有不少?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主观上无疑是因为宗旨意识不牢固、不坚定,客观上也与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有关。此外,还有一个知与行的关系问题需要解决。同志强调“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就是为了促进知行合一。“知”是思想自觉,“行”是行动自觉。思想和行动同时自觉、同时努力,既是以知促行,也是以行促知。

所谓思想自觉,不只是在理论认识上悟深悟透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丰富内涵和极端重要性,还要联系自己,经常问问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群众做事情?经常想想群众在我们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中是什么形象?经常检查是不是按党章的要求和党内法规去做了?同志对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概括起来就是通过思想自觉,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这样的思想自觉看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却不那么容易。实现思想自觉,与我国传统文化中讲的“慎独”类似,需要对自己的思想时时刻刻形成一种警示、压力甚至“折磨”。人们说“工作上要艰苦,思想上更要艰苦”,就是这个意思。过思想上艰苦这一关之所以不容易,是因为必须联系自己,听意见、查问题、改作风,很复杂且多反复,时常触及自己的感情和利益,有时难免还有委屈。但如果不直面这些警示、压力甚至“折磨”,就谈不上自觉地去把道理悟深悟透。

真正的思想自觉总要落实到行动上,也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能体现思想自觉。在改进作风过程中,如果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那就可能是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这种现象既缺少思想自觉,更没有行动自觉。一般说来,现在的领导干部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都不低,谈理论认识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只落在会议和简报上,真抓实干则不甚了了,就说明思想自觉没有转化为行动自觉。殊不知,行动自觉才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试金石。只有在身体力行为人民做事、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宗旨意识的真谛,才能通过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发挥好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当然,实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道理不言自明: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在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问题上,实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过程就是经受宗旨意识和作风建设新考验的过程,就是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长效机制的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