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4:40:12 页码:11
2023年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大全18篇)
2023-11-20 14:40:12    小编:ZTFB

心得体会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记录,也是对他人经验的汲取。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力量。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专业素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看书。现在的书非常多,看书就要选择好书来看,作为教师要多看教育类专著。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又一本好书《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是直接把“问题学生”进行了分类,逐一进行研究、分析,所以对我这样一个刚到工作岗位的老师来说是十分受益的。

初次拿到这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时,就随手翻了一下,写的还挺通俗易懂的,就开始认真地读了起来。这本书主要是针对我们教育过程中一些做法提出建议,并结合例子加以说明。似乎觉得有些例子在自身的学生时代也出现过,曾经也出现过类似的一些问题。多亏我的老师的正确引导,他们教育过程中,对我不埋怨,没有太多的生气,静下心来,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把问题解决。

如今我也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但要继承我的老师他们的优良教育方式,而且还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尤其要关注“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一直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教师教育的一个大难题。王老师从教育的大前提出发,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大环境。提出了教育的三种类型:权利型教育、道德型教育、聪明型教育。指出了当前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必须从教育理念出发由权利型和道德型向聪明型转变。既为了教师更好的保护自己,又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的问题教育。

也许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上课不听,就是“不想学”;不好好写作业,就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守纪律,就是“成心捣乱”;成绩一下降,就是因为“松劲”了。总之,他们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象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其实许多学生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这样而已。假如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是足够的,而成绩一样没有办法提高,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观念。假如学生上课不听讲,而教师有只知道一味的训斥却不站在学生的立场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和家庭情况,那么面对教师的训斥只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对教师教育的反感。假如学生的不守纪律教师只能是批评、呵斥,而不考虑学生的自尊心是否会受到伤害,不考虑学生不守纪律的实际情况,那么,这样的教育也只是苍白无力的。

学生的情况千千万,想用千篇一律的爱,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显然是不行的。有些问题需要有恒心,需要长时间的跟踪指导,会有多次反复,你只有付出智慧和艰辛的努力,才有希望达到理想效果,因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时还需转变家长的观念和习惯做法,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诊断,尽快转变不良情况。

教育是细水长流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见影,都是需要时间的。教育问题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遇到问题要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进而对症下药。王老师就这样从教育的背景出发、从学生出发,为教师做参谋、为教师做领航,为我们的教育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读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我受益非浅,并将继续关注各类教育书籍。同时我也将在我的教育岗位尝试并运用聪明型的教育方式,为更好的开展工作而努力。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最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从书中我获得了许多收获,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首先是我从这本书中所得到的一些启发:王晓春老师在书中定义了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生,指的是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需要进行个案诊疗的学生。问题学生可以具体分成五种类型: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型、品德型、“好学生”型。这样就把问题学生的诊疗上升到了理论层面,同时他也从实践上提出了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不搞“态度挂帅”;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治疗并随时修正之。这些诊疗思路和手段很有实用性,对于我平时的工作启发很大。

书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认同的就是王晓春老师提出的,对待问题学生要“多研究多思考,少说多做”。王晓春老师在介绍每一种问题学生的问题的时候,都在要求老师要冷静的思考,要仔细的观察,去了解关爱我们的学生。主张老师要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在我们实际操作中,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完成作业,没有认真听讲,老师就急着把惩罚措施拿出来,这样只是表面上解决了,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反而还容易使师生矛盾激化。王晓春老师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的分析,我觉得非常精彩,非常贴近教学实际。“很多老师遇到严重不注意听讲的情况,都简单认为是学生对学习不重视,或者不想学习。教师的对策,就是给孩子大讲学习的重要性,课上提醒、批评、罚站,赶出教室,再解决不了,就请家长,还解决不了,只好怀疑孩子有毛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就是这样做这的,但后果就是导致学生继续不听讲,没有丝毫改善。那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文中分析了注意力集中问题多是由非智力因素的缺陷造成的,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基础太差,听不懂;习惯性懒惰;智力类型与众不同。对于这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学生,重点是要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少批评,多表扬和鼓励,不该“哪壶不开提哪壶”,而应该“哪壶开了提哪壶”。总之教育不能简单粗暴,不能流于表面,要多观察、多思考,谋定而后动,从根本原因着手去解决问题才能事半功倍。

文档为doc格式。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在工作或学习中,有时会遇到自己在作风上存在问题,这对个人的发展和团队的建设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纠正作风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在我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也经历了许多作风问题,并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掌握了一些纠正作风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学习借鉴。

二、分析问题。

首先,纠正作风问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问题:

1.对他人是否真诚关心,在工作或学习中是否重视团队合作;

2.是否经常迟到、早退、请假等;

3.是否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损形象的事情;

4.是否积极主动、勇于承担责任,对待工作和学习是否认真负责;

5.是否经常自我反省,不断完善自己。

通过分析问题,我们可以找到自己作风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三、改进作风。

纠正作风问题需要付诸行动,而行动最好从自己做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自己的作风问题:

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工作观等,不断提高自己。

2.制定行动计划:根据自己的作风问题,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明确改进的目标和时间节点。

3.加强自我约束:对于自己在作风方面的不足,要经常进行自我约束和感性调整,做到言行一致。

4.主动请教他人:在改进作风的过程中,可以向他人请教,多听取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升自己的能力。

5.持之以恒:改进作风需要坚持不懈,每天都要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形成好的习惯和作风。

四、发挥优势。

在改进作风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优势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展现自己,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纠正作风问题。

1.发挥个人特长:充分利用自己的个人特长,展现自己的优势,取得更好的业绩和成绩,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2.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激发自己的热情和动力,保持高效率和高水平。

3.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能力。

4.合理规划时间和任务:合理规划时间和任务,让自己更有目标和动力,减少无效的时间浪费。

五、总结感想。

在进行纠正作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自我反省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使自己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希望大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作风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改进。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问题诊疗是临床医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医生需要悉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不仅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治疗,还需要综合患者的身心健康情况,对患者提出问题诊疗方案。而在我从医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问题诊疗的难度和必要性,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重视与尊重。

对于问题诊疗,重视与尊重是至关重要的。当患者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症状时,有时会出现模糊与难以理解的情况,这时医生不能以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来判断,要采用开放性问题的方式,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表述,并向患者提出更多的问题,以更深层次地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

第三段:综合病情。

问题诊疗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综合病情,提出合适的诊疗方案。在综合病情的过程中,除了考虑患者的病情,还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职业和生活环境等情况。主动询问患者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等,了解治疗是否与其生活产生冲突。总之,在制定诊疗方案时应尊重患者的意见,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四段:加强沟通。

加强沟通对于问题诊疗来说更为重要。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患者能够理解,用缓和的语气进行问诊,答疑解惑等工作。医生还要询问患者的想法和意见,更加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式,达到双方交流和共同制定出诊疗方案的目的。

第五段:总结结论。

问题诊疗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和专业的工作。医生需要充分理解患者的情况,尊重患者的意见,充分沟通双方,合理综合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如何进行问题诊疗,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在临床实践中坚持患者第一的原则,无论是在诊断,治疗,交流彼此之间,更多地展现出医生作为一名医生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正是一本为教师提供教育智慧的书……面对作者在书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学生’,会不知不觉进入一种教育的情景,并忍不住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探讨,进而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学生和教育,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打开这本书,我们便打开了教育智慧的‘百宝箱’“李镇西老师的话语打开了我兴趣的天窗。

深入读进去,书中的内容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看完十种常见的错误思路,不由地感慨,这也正是我所曾犯过的错误呀。特别是”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和”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这两条,曾是我最迷茫的。于是我迫不急待地读下去,十一种正确思路很快读完,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退三进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之”退三进一“.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我们班有个男生雷益,性格比较反叛,具体表现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概括:班主任说什么他都不乐意,班干部做什么他都认为不对!但是这个学生有一个爱好爱踢足球,口才和反应能力都很不错,出黑板报也是个人才,一次班会上,我看准时机话题突然一转:”但是你有没有好好想过,你在班上那么有才干却没有一个人选你当班干部,你有没有冷静的思考过为什么?"然后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开始的时候他还只是点点头,到了后来他自己主动表态,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跟他出来长谈了一次,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及与同学相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论分析,不是抽象谈理论;有案例,但是不单纯讲故事。王老师冷静而理智地解剖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从中可以看出王老师对教育的爱正倾注于分析之中。读这本书,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帮助的。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的诊疗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问题诊疗作为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需要重视。然而,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问题诊疗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问题诊疗需要医生对病情有全面的判断和分析,对于许多疑难病例,医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对于诊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段:问题诊疗需要系统全面的思考。

问题诊疗需要医生具备系统全面的思考能力,医生必须要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疾病。在诊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认真分析症状、观察病情变化,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系统化分析。如果医生没有深刻的了解疾病,很难确定病因和病情,更难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因此,医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自己在疾病诊疗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进行问题诊疗之前,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家庭病史和病人的生活情况。这样,他们才能帮助病人更好地治疗疾病。在诊疗中,如果忽视了对患者状况的评估,则难以确定病因,治疗效果也不会如此理想。医生们需要更加关注疾病和病人的信息,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然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症下药。

第四段:加强多学科合作,提升问题诊疗质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手段的不断提升,现代医疗体系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而是涵盖了多学科的应用。因此,问题诊疗也需要更加广泛的多学科合作,借鉴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各个学科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开展常态化的多学科合作,共同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提高问题诊疗质量。

第五段:结语。

总之,问题诊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医生在疾病诊疗方面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医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多学科合作和交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探讨疑难问题,优化诊疗方案,全面提升疾病诊疗的质量,为病人尽职尽责。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一)。

本学期,以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纪念日、我国第一个“儿童阅读日”、第40个国际儿童读书节为契机,在全县开展了“好书漂起来・书香满校园”的漂书活动。

很久没有认真的去看一本书了,当拿到《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时,就随手翻了一下,写的还挺通俗易懂的,就开始认真地读了起来。深入读进去,书中的内容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看完十种常见的错误思路,不由地感慨,这也正是我所曾犯过的错误呀。

王老师在书中罗列了十种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这留给我的启示很多。

一、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这叫作“管理压倒教育”或者“管理代替教育”.

二、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事实的确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碰到两个孩子发生了小摩擦,或者是孩子作业没做好,课本忘记带了的时候,办公室里常常传出的是严厉的训斥声:“你说怎么办?”因为每天面对哪儿繁琐的事情,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冷静思考,去详细询问为什么,想的只是赶紧把事情处理掉。

三、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化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实际上学生许多问题常常是心理问题或者能力问题。这两类问题光靠一般的思想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

四、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每天的工作量加上每天层出不穷的突发情况,我们面对问题孩子的时候只希望他能够认认真真地上好课,别惹什么乱子。而事情总是在担心中发生,所以每当问题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总是简单地归因:诸如思想上不重视了,诸如上课开小差了等等。就像程咬金的三斧子,对谁都是一样的砍法。如果教师不学会遇事提出多种假设的科学思维方式,他们的工作方法就会永远是简单化、一般化的。()当然,说说容易做着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的做到。因为我给不同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很少花心思去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恐怕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求差的'太远了。

五、思维缺乏逻辑性:

六、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情绪上来了,只强调态度,连是非和前因后果都不分。

七、只会责怪别人,不想反思自我。

八、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多数教师在谈教育时是爱字为主,但在实施时却更相信权力、批评和惩罚。他们的办法是万金油,几乎用在什么人身上什么病症上都可以。

九、惩罚不见成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对于教育,爱只是一个必要和重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没有爱不行,光有爱也不行。

十、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似乎觉得有些例子在自身的学生时代也出现过,曾经也出现过类似的一些问题。记得我刚上高一时对读书真是厌倦到了极点,每天上课就是昏睡,老师问我听不听得懂,我就说他不会讲课,我不会的不讲,会的又在罗里罗嗦。多亏我的班主任彭老师,他在教育过程中,对我不埋怨,不指责,不管我说什么都不但不生气,还表扬我心直、老实,并想方设法激发我的学习兴趣,最终把问题解决。

如今的我也成为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我不但要继承我的老师他们的优良教育方式,而且还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尤其要关注“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遇到问题要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进而对症下药――这就是王老师《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与思维洗礼。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有老师向我推荐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拿到手一下便被其医学术语化的书名给吸引了。当班主任最头痛的是什么?还不是怕那几个“钉子户”隔三差五给你捅娄子,丢面子,扣分数,“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嘛!回想自己最近两年的班主任生活,有那么几回,还不是给几个问题生弄得惨不忍睹、脑汁搅尽。想到这,我毫不犹豫地将这本书带回家细细阅读,并暗想:或许等我修炼好了此等医术之后,对班上的那些调皮的男生或许能找到一些教育的方法吧。

细细品读之后,了解到王老师从学习、纪律、道德三大问题入手,剖析了问题学生的种种表现及对应采取的策略。书中既不是单纯地提供案例讲解,也不是纯粹的理论剖析,而是把所有的问题进行有机分类,然后从问题学生的表现入手,透过问题的现象,引导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这样读起来,就好像我们也亲身在面对问题学生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看了王老师的高明策略,也会激发我们思维的火花。

读完这本凝聚着王老师经验和心血的经典书籍,我从中收获一些启发。如:教育不能没有爱,教育又不能仅仅依靠爱。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专家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爱心,没有用心去感化学生。是呀,正如著名教育家d尊所说:“教育之没有爱,正如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其为池塘,同样,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新一代,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他们更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需要老师的爱。我们的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怀,用爱心唤醒他们懵懂的心灵。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对那些问题学生,仅仅依靠教师的爱就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在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思维的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一味地用爱来迁就学生,“哄”学生。

王老师阐述了自己的十种见解,其中有一点对我触动很大。即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四: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王老师主张教师遇到问题生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最好象科学家见到不明飞行物的照片一样,怀着好奇心问道:“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反应导向冷静,导向询问和研究,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教师心理健康大有好处。校园里经常有年轻的老师“求救”、“求助”某个问题或某个问题学生的处理办法。也有的老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只是感到困惑、震惊,急于知道解决办法,没有独立地思考问题的原因。一个问题的研究应该有三步: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而现实中往往有人连“是什么”都表述不清、不全,不想问“为什么”,只望高人指点“怎么办”。遗憾的是这样的高人不曾见。

回想自己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大部分时候都是将犯错误的学生训一顿,训到学生泪流满面,承认错误,我认为这就是我要的结果了,然后就此了事。现在想来,这种做法只能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如果当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问题前后分析清楚,将学生的状况搞清楚,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不再犯错,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像王老师所讲,这样的“教育永远不会走向科学,只能停留在最一般化的管理阶段,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

我想,教育也应该是一门科学,所以教育出现的问题,我们还是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解决。而要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得依靠我们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地处理问题。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一要转变观点。

王晓春老师毫不客气地指出,很多老师存在理念、情绪、能力方面的不足,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反而加重了学生的问题,甚至就是学生问题的源头。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意识到教育者的身份并不能让我们自然拥有必要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受教育的是和教育者一样的有自己独立思想意识的人,他们身上的所谓问题都有因果,都能解释,并不以教育者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然后我们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才能用科学思想和研究者心态,去分析、去思考、去诊断。

二要培养科学思想。

遇到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地上纲上线:老师家长都是为你好;道理讲了这么多,怎么听不进去;这孩子就是品行有问题,没救了……而是要冷静分析:我听到看到的是不是全部的真相?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的缘由是什么?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问题可能解决到什么程度?有了科学思想做基础,能力提升才有可能。

三要多学习,多反思。

王晓春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虽然给问题学生分了类,但也只能提供参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方面我们要向包括王老师在内的专家学习,增加自己的理论储备。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反思,向自己学习。能运用于实践的知识,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知识。

另外,当我们把王晓春老师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后,除了提高教育技能,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职业焦虑下降,幸福感增加。

通过学习加实践,对常见的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龙泉中学的问题学生毕竟较少)能做到心中有数,真遇到了也能心平气和地应对。处理一段时间后一般都会有一定效果,能收获学生和家长的肯定,颇能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感。

二、与学生关系升华。

一方面,遇到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不会反应过激,能平等、平和地对待,学生是能感受到,并作出积极回应的。另一方面,能真正帮学生解决问题,也能给自己在学生心中形象加分。理想的情况是学生信任、佩服、尊重、亲近老师。

总之,《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不仅仅提升了我们的教育技能,还让我们真正享受到作为教育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作风问题伴随着我们一生中的各个阶段。无论是在学校、工作场所还是日常生活中,作风问题都会影响到个人的形象和发展。然而,很多人常常忽视或不了解自己的作风问题,并没有积极地去改善,从而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未来。如何纠正作风问题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风问题是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所反映出来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品质,包括个人形象、交往方式、工作态度、行为习惯等。目前,常见的作风问题包括:穿着不合适、口吃、吃饭不庄重、不能自制、追求眼前利益等。这些问题会导致别人对你的不良印象,影响你的发展和交际能力。

1.自我认识和反思。纠正作风问题首先要自我认识和反思,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逐步找到原因,进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不熟悉的人或场景时会紧张就需要找到自己的心理障碍并尝试克服。

2.寻求帮助和反馈。作风问题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需要有家人、朋友或者领导在旁边帮助促进。向他们请教和反馈,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反馈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

3.积极改变。纠正作风问题的关键在于积极改变。通过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着装、用餐和交流方式等,改变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坚定意志和信念。纠正作风问题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有大量的耐心与毅力,这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行。

2.寻求专业帮助。有些作风问题可能需要专业的帮助,例如咨询专家、医生等,以寻求专业的建议。

3.互相鼓励交流。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步到位地解决作风问题,需要有鼓励和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困难,与其他人交流自己的问题与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五、结论。

所有人都可能存在着一些作风问题,纠正这些问题需要持续而刻苦的努力,要时刻保持自我反思和意识,积极寻求他人的反馈和帮助,以此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形象。最终,纠正作风问题是一种完善自我的过程,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个人形象,也可以赢得更多同行和下属的尊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和走向成功。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一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动力,学生的思维才有方向。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的情趣与活力,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我总是微笑地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用动作去表示,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能够用“联想”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萌发参与意识,就能顺利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有趣味性,要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当代教育科学,2007(18)。

[2]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7(03)。

[3]王文娟,郭彬。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微。林区教学,2008(12)。

(作者单位甘肃山丹马场三场学校)。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二

濮阳市第八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有些教师为了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

四、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三

刚上班的时候,在课堂管理中其实有很多头疼的地方,看到学生讲话就很恼火,精神总是很紧绷。后来跟以前学生时代的初中班主任交流了课堂管理的很多问题,她推荐我去关注语文教师王君老师的新浪博客,谈到课堂纪律要有合理的期待值,谨慎“课堂洁癖”。感觉收获很多,此后就时常会看王君老师的博客。感慨王老师的笔耕不辍,总有很多新的想法,对工作和生活的很多体悟也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但是看得非常零散,不成体系。那时候总的来说还是研究教学内容多一些,所以也是一路磕磕绊绊。

读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很多问题在我以前的教学中真的都遇见过。而王老师的分析并没有脱离实际,完全地把问题理想化。很多看法和建议还是非常中肯的。现在想想,其实这些内容也是我们的师范院校极为欠缺的。

这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正如书名,这本书像一本诊疗手册,对于学生出现的种.种行为现象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类似于《诊断学》那样的教育“医书”。收获比较大的是以下几点。

其一: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方面,问题生只是教育工作对象的一小部分。如果一大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对付问题生,真正用在备课上的时间就会很少,这样教学水平就会停滞不前。教师主要是个教育者,而不是管理者。对于问题生的个案诊疗是比较专业的一环,需要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分析推理。比如学生不交作业,不认真听讲,有很多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所以对策往往缺乏针对性。

其二:本书中第二个章节细致地对很多常见“症状”归因和给出对应的处理措施。比如严重小说小动、经常性迟到、同学冲突、不完成作业、马虎等等。其中关于马虎的分析很中肯。这在平时考试之后,学生和老师说非常多。而且往往成了学生自我辩护的武器。马虎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究其原因非常多样。比如心急,这个在生物遗传题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题目需要书写基因型,涉及到多对基因的字母,有的学生会把对应关系弄错,或者随意为某种基因型赋字母。其实在做题时冷静下来,一步步对照地把字母写在对应的符号旁边。然后再往下读题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另一类是害怕。有很多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一到考试就失常,很多时候家长都认为是这是紧张造成的。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是学生只善于理解局部知识,不善于理解综合知识。还有一些时候是对一些常考点不熟悉,做题的时候就顾此失彼。也有一种情况是学生的短期记忆强,而长期记忆能力弱,平时考试多是短期记忆,成绩不错。等到期中、期末考试需要长期记忆,而这恰恰不是他的长项,于是出现滑坡。当然也有可能平时做小测验同桌之间做点小弊,一到大考就暴露出来了。当然也有真的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吓的紧张的。当人面临过大的压力时,智力下降。这种情况自然是需要家长减压。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在这里就不再细致分析了。总而言之马虎的现象应该细致地分析其背后的机理,不可小觑。

第二种比较有意思的症状分析是关于“同学冲突”的。对于学生的矛盾,应该多谈尊重,少谈爱,因为爱很抽象,人与人之间也很难有无缘无故的爱。学生的多数矛盾不是靠爱,而是靠游戏规则,靠公平,靠分清是非,靠互相尊重,互相让步,靠分析问题来摆平的。而学生冲突中有一种类型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说白了就是有理说不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总是让人误会,着急之处只能动手解决。这里也可以看出,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小训练。对于已经出现这种问题的少年儿童也可以通过坚持每天大声朗读的方法来逐步训练。

还有一种“症状”是严重小说小动,原因之一是听不懂,学不会。少年儿童精力充沛,像一股洪水,一般学生的精力主要流向学习渠道,问题生因为听不懂,学不会精力就会向纪律方向流动。这就需要将其精力向其他方向引流,尽量再引回学习。

这本书里最后一个模块的具体案例分析非常有意思,对一个个案例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可以看出提问也是需要能力的,可以从许多案例中看出,我们很容易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能找出许多具体的证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从王老师的持续的诊断中,看出他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中有个案例是一位教师因为说不过学生而头疼,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总有一些学生思维非常快,口才了得。短时间内没办法提高自己辩论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避实击虚。”当然从长远来看,教师也应该多训练自己的辩论能力。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四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我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工作作风对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在工作中,如何避免不良的作风问题,纠正已经存在的问题,是每位职场人士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认真课题。在认真思考和反思自身作风问题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二、先正眼看人。

一个人的作风内容往往与其人品、性格等联系密切,因此职场人士要懂得“先正眼看人”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分析其他职场人士的作风问题,判断其是否需要纠正。同时,要懂得反省和自我检讨,及时发现自身的作风问题,拥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在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路上逐渐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作风体系,从而规避职场上的不必要麻烦和风险。

三、尊重规划和执行。

职场人之所以要遵守规则,正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司的利益和个人的成长,因此,我们务必要尊重规划和执行。在参与团队工作时,要密切配合领导的要求,合理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工作,并按时高质量完成任务。这样不仅树立起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同时也使得团队和公司获得了更好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在制定和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汇报、反思和调整,完善作风问题的专业化管理,将团队和公司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强完善管理。

管理是一个团队和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而作风管理同样是一种管理方式。技术职场同样需要精通作风管理,通过不断检查、纠正和改进作风问题,加强和完善管理水平,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工作效率。同时,作风管理还需要注意保障职场人的工作权益,做到公正霸权,使得每一位职场人士都能够获得公平和平等的工作机遇,尽情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创造积极家园。

良好的职场文化和氛围也是作风问题的关键点。一个平等、和谐、积极的文化环境,可以营造出一个稳定、高效、创新、积极的职场氛围。职场人需要共同努力,不断创造积极家园,提高整体作风素质,拥有良好的集体精神,从而实现职场成功。

结语。

在职场上,作风管理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正确看待人与事,尊重规划和执行,加强完善管理和创造积极家园,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和成长中需要积极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珍惜职场上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并在不断反思、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增进职业生涯的理解和认识,锤炼出一份高尚的作风,在职场风云世界中得到前程似锦的发展机遇。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五

最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从书中我获得了许多收获,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首先是我从这本书中所得到的一些启发:王晓春老师在书中定义了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生,指的是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需要进行个案诊疗的学生。问题学生可以具体分成五种类型: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型、品德型、“好学生”型。这样就把问题学生的诊疗上升到了理论层面,同时他也从实践上提出了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不搞“态度挂帅”;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治疗并随时修正之。这些诊疗思路和手段很有实用性,对于我平时的工作启发很大。

书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认同的就是王晓春老师提出的,对待问题学生要“多研究多思考,少说多做”。王晓春老师在介绍每一种问题学生的问题的时候,都在要求老师要冷静的思考,要仔细的观察,去了解关爱我们的学生。主张老师要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在我们实际操作中,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完成作业,没有认真听讲,老师就急着把惩罚措施拿出来,这样只是表面上解决了,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反而还容易使师生矛盾激化。王晓春老师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的分析,我觉得非常精彩,非常贴近教学实际。“很多老师遇到严重不注意听讲的情况,都简单认为是学生对学习不重视,或者不想学习。教师的对策,就是给孩子大讲学习的重要性,课上提醒、批评、罚站,赶出教室,再解决不了,就请家长,还解决不了,只好怀疑孩子有毛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就是这样做这的,但后果就是导致学生继续不听讲,没有丝毫改善。那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文中分析了注意力集中问题多是由非智力因素的缺陷造成的,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基础太差,听不懂;习惯性懒惰;智力类型与众不同。对于这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学生,重点是要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少批评,多表扬和鼓励,不该“哪壶不开提哪壶”,而应该“哪壶开了提哪壶”。总之教育不能简单粗暴,不能流于表面,要多观察、多思考,谋定而后动,从根本原因着手去解决问题才能事半功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六

结束了忙碌的,1个月的假期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做一些自己想做又没时间去做的事。期间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对于我来说,学校里的各种刺儿头确实是非常的难缠。尤其是体育课又是在操场这样开放的环境,对学生的管理又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怎样能保持对学生的控制而又保证学生得到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一直是我脑袋犯愁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

通过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我清楚的认识到,往往我对学生的认识,其实并不是客观的,而更多的带有主观化、情绪化。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更多的反应是指责,想用强硬的手段制止学生。但这样的管教往往都治标不治本,学生的坏毛病还会不断的出现。一些学生,我对他其实并不了解,却自以为是觉得很了解他,导致了对他们采取了一些不适当的教育,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一年级孩子,首先应该先充分的了解他,包括家庭,习惯,喜好等等,尤其是对于那些问题学生,首先应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找出他们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通过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不同的学生。这就促使我要在新的学期要对我的学生更有耐心才能充分摸透他们。课下多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学生的一些日常情况,生活习惯,从而找出一些可能会导致其出现问题的因素,从而对症下药。我总结了3个不要与3个要,就是不要急于定论,不要急于指责,不要以暴制暴;要先了解情况,要对症下药,要讲清道理。

根据学科特点,我主要对学生顶撞老师,严重的小说小动,不注意听讲进行了仔细的阅读。我发现,不同的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其原因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就比如学生上课不老实,总乱动来说吧,这又分好几种情况。有由于听不懂的,有早就会了的,有没有规则意识的,有自控能力差的,还有一种叫动觉学习的。对于他们的教育方式就必须要有不同。对于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首要目的是要让其了解规则遵守规则,而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他们了解应该怎样去做,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教育他们的首要目的是帮助他们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对于两种孩子的教育方式互换,就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了。

新学期即将开始,我已做好准备与那几个小滑头打持久战,对于问题要静下心,仔细分析找出解决方法。冲动与永远都是最可怕的魔鬼。只有耐心才能磨平尖锐的棱角。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七

最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从书中我获得了许多收获,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首先是我从这本书中所得到的一些启发:王晓春老师在书中定义了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生,指的是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需要进行个案诊疗的学生。问题学生可以具体分成五种类型: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型、品德型、“好学生”型。这样就把问题学生的诊疗上升到了理论层面,同时他也从实践上提出了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不搞“态度挂帅”;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治疗并随时修正之。这些诊疗思路和手段很有实用性,对于我平时的工作启发很大。

书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认同的就是王晓春老师提出的,对待问题学生要“多研究多思考,少说多做”。王晓春老师在介绍每一种问题学生的问题的时候,都在要求老师要冷静的思考,要仔细的观察,去了解关爱我们的学生。主张老师要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在我们实际操作中,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完成作业,没有认真听讲,老师就急着把惩罚措施拿出来,这样只是表面上解决了,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反而还容易使师生矛盾激化。王晓春老师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的分析,我觉得非常精彩,非常贴近教学实际。“很多老师遇到严重不注意听讲的情况,都简单认为是学生对学习不重视,或者不想学习。教师的对策,就是给孩子大讲学习的重要性,课上提醒、批评、罚站,赶出教室,再解决不了,就请家长,还解决不了,只好怀疑孩子有毛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就是这样做这的,但后果就是导致学生继续不听讲,没有丝毫改善。那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文中分析了注意力集中问题多是由非智力因素的缺陷造成的,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基础太差,听不懂;习惯性懒惰;智力类型与众不同。对于这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学生,重点是要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少批评,多表扬和鼓励,不该“哪壶不开提哪壶”,而应该“哪壶开了提哪壶”。总之教育不能简单粗暴,不能流于表面,要多观察、多思考,谋定而后动,从根本原因着手去解决问题才能事半功倍。

问题诊疗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八

r的调查研究、分析推理。比如学生不交作业,不认真听讲,有很多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所以对策往往缺乏针对性。

其二:本书中第二个章节细致地对很多常见“症状”归因和给出对应的处理措施。比如严重小说小动、经常性迟到、同学冲突、不完成作业、马虎等等。其中关于马虎的分析很中肯。这在平时考试之后,学生和老师说非常多。而且往往成了学生自我辩护的武器。马虎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究其原因非常多样。比如心急,这个在生物遗传题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题目需要书写基因型,涉及到多对基因的字母,有的学生会把对应关系弄错,或者随意为某种基因型赋字母。其实在做题时冷静下来,一步步对照地把字母写在对应的符号旁边。然后再往下读题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另一类是害怕。有很多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一到考试就失常,很多时候家长都认为是这是紧张造成的。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是学生只善于理解局部知识,不善于理解综合知识。还有一些时候是对一些常考点不熟悉,做题的时候就顾此失彼。也有一种情况是学生的短期记忆强,而长期记忆能力弱,平时考试多是短期记忆,成绩不错。等到期中、期末考试需要长期记忆,而这恰恰不是他的长项,于是出现滑坡。当然也有可能平时做小测验同桌之间做点小弊,一到大考就暴露出来了。当然也有真的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吓的紧张的。当人面临过大的压力时,智力下降。这种情况自然是需要家长减压。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在这里就不再细致分析了。总而言之马虎的现象应该细致地分析其背后的机理,不可小觑。

第二种比较有意思的症状分析是关于“同学冲突”的。对于学生的矛盾,应该多谈尊重,少谈爱,因为爱很抽象,人与人之间也很难有无缘无故的爱。学生的多数矛盾不是靠爱,而是靠游戏规则,靠公平,靠分清是非,靠互相尊重,互相让步,靠分析问题来摆平的。而学生冲突中有一种类型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说白了就是有理说不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总是让人误会,着急之处只能动手解决。这里也可以看出,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小训练。对于已经出现这种问题的少年儿童也可以通过坚持每天大声朗读的方法来逐步训练。

还有一种“症状”是严重小说小动,原因之一是听不懂,学不会。少年儿童精力充沛,像一股洪水,一般学生的精力主要流向学习渠道,问题生因为听不懂,学不会精力就会向纪律方向流动。这就需要将其精力向其他方向引流,尽量再引回学习。

这本书里最后一个模块的具体案例分析非常有意思,对一个个案例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可以看出提问也是需要能力的,可以从许多案例中看出,我们很容易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能找出许多具体的证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从王老师的持续的诊断中,看出他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中有个案例是一位教师因为说不过学生而头疼,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总有一些学生思维非常快,口才了得。短时间内没办法提高自己辩论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避实击虚。”当然从长远来看,教师也应该多训练自己的辩论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