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论语诠释心得体会报告(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3:37:37 页码:7
2023年论语诠释心得体会报告(通用8篇)
2023-11-19 23:37:37    小编:ZTFB

- 总结心得体会是提高自我认知和理解他人的有效方式。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首先需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对象。是为了个人记录和反思,还是为了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写作之前,可以先整理自己的思绪,回顾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感受,提炼出其中的重要点和精髓,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加凝练而有价值。此外,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具体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论语诠释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通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和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委员的一封信》,我感触颇深,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今年星会议的主题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对xx文化的认同感”。11月份董事长专门致信全体党员委员,提出“做事先做人,治企先修身”,并且推荐全体骨干观看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希望大家“修己以敬,内省不疚”。为何临近年终,董事长不谈如何创利,如何加强管理;反而要谈忠诚度,文化认同感,我认为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董事长在《致全体党委员的一封信》高屋建瓴的指出xx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自身。xx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在高速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与企业发展背道而驰的事情。如有对企业不忠诚的、有居功自傲、有不思进取,有抵御不了诱惑。这些现象都需要我们修己以敬,修身立德,修己以治企业,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想这才是我们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员的一封信》的良苦用心。因此,我想首先谈一谈自己对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于丹教授《论语》心的讲座的学习,使我感觉到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者。我们xx的骨干要秉承“修身持家治天下”的使命感,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强的意志力。“修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儒家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等,都是强调领导者要注重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陶冶和完善。

领导者要使员工信服,一要“敬事”,即要有敬业精神。二要“克己”,要自觉地约束自己,克制私欲,行正道,不做一切非礼之事。三要“不骄”,在企业取得一定绩效时,不沾沾自喜,千万不可随之骄傲起来,满足于现状。四要“宽众”,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五是“知礼”。不管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无论是对直接公众或是间接公众都坚持恭敬、诚恳、有礼貌。

修身是搞好企业是万事之本,我们xx的骨干只有全方位修炼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上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

去年在普瑞会议上董事长提出了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蓝图,然而前途是光明,但道路亦非常曲折,如何克服困难,亮剑争赢,这就需要集xx骨干队伍的精气神,聚我们企业xx魂。正如我们常说的三流企业靠老板,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xx要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必需要让企业文化统领我们的心志,建设一只团结廉洁的骨干队伍。

接下来,我谈一谈为何要加强企业文化认同感。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包涵了企业的精神、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最高目标、行为规范、形象标识、产品品牌与立业使命等基本内涵和功能,可以说企业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企业家们从自身的实践中体会到,创建企业文化是用心锤炼的过程,自醒自悟比学习借鉴还重要。

所以,我们xx的每个员工,应该用企业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行企业文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宣贯企业文化的排头兵。而我们企业文化无论如何都要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去,即让企业文化落地。

最后,我谈一谈自己对企业忠诚的理解。

在企业里,什么是忠诚?我认为,在一个不断追求发展的企业里,忠诚同样也是品性、灵性和韧性三者的有机结合。在企业里,忠诚是服从于企业的价值观,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忠诚是出色的理解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完成使命所必须具备的手段;忠诚又是不随波逐流、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种面对困难“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良好心态。一个员工,只有同时具备了这几方面的品质,才谈得上“忠于职守、忠于使命”,才能为建设和发展企业发挥作用。否则,所谓“忠诚”只能是一句空话。

如果努力去培养塑造自己的品性、灵性和韧性,提高自己的忠诚度,那么,不论你在哪个岗位上,都一定会创造出色的业绩,为企业作出贡献。对企业来说,一个以优秀的品性、灵性和韧性为企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就是英雄,是一个忠诚的员工。

因此我作为xx的一名员工要司其职,要忠诚xx,忠诚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忠诚xx全体员工,忠诚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主要表现就是自己工作让他们放心,忠诚xx全体员工就是自己工作让他们满意。

论语诠释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交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接下来就跟本站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学习论语诠释。

吧!

通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和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委员的一封信》,我感触颇深,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今年星会议的主题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对文化的认同感”。11月份董事长专门致信全体党员委员,提出“做事先做人,治企先修身”,并且推荐全体骨干观看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希望大家“修己以敬,内省不疚”。为何临近年终,董事长不谈如何创利,如何加强管理;反而要谈忠诚度,文化认同感,我认为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董事长在《致全体党委员的一封信》高屋建瓴的指出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自身。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在高速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与企业发展背道而驰的事情。如有对企业不忠诚的、有居功自傲、有不思进取,有抵御不了诱惑。这些现象都需要我们修己以敬,修身立德,修己以治企业,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想这才是我们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员的一封信》的良苦用心。因此,我想首先谈一谈自己对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于丹教授《论语》心的讲座的学习,使我感觉到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者。我们骨干要秉承“修身持家治天下”的使命感,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强的意志力。“修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儒家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等,都是强调领导者要注重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陶冶和完善。

领导者要使员工信服,一要“敬事”,即要有敬业精神。二要“克己”,要自觉地约束自己,克制私欲,行正道,不做一切非礼之事。三要“不骄”,在企业取得一定绩效时,不沾沾自喜,千万不可随之骄傲起来,满足于现状。四要“宽众”,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五是“知礼”。不管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无论是对直接公众或是间接公众都坚持恭敬、诚恳、有礼貌。

修身是搞好企业是万事之本,我们骨干只有全方位修炼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上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

去年在普瑞会议上董事长提出了集团公司发展规划,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蓝图,然而前途是光明,但道路亦非常曲折,如何克服困难,亮剑争赢,这就需要集骨干队伍的精气神,聚我们企业魂。正如我们常说的三流企业靠老板,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要完成发展规划,必需要让企业文化统领我们的心志,建设一只团结廉洁的骨干队伍。

接下来,我谈一谈为何要加强企业文化认同感。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包涵了企业的精神、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最高目标、行为规范、形象标识、产品品牌与立业使命等基本内涵和功能,可以说企业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企业家们从自身的实践中体会到,创建企业文化是用心锤炼的过程,自醒自悟比学习借鉴还重要。

所以,我们每个员工,应该用企业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行企业文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宣贯企业文化的排头兵。而我们企业文化无论如何都要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去,即让企业文化落地。

最后,我谈一谈自己对企业忠诚的理解。

在企业里,什么是忠诚?我认为,在一个不断追求发展的企业里,忠诚同样也是品性、灵性和韧性三者的有机结合。在企业里,忠诚是服从于企业的价值观,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忠诚是出色的理解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完成使命所必须具备的手段;忠诚又是不随波逐流、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种面对困难“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良好心态。一个员工,只有同时具备了这几方面的品质,才谈得上“忠于职守、忠于使命”,才能为建设和发展企业发挥作用。否则,所谓“忠诚”只能是一句空话。

如果努力去培养塑造自己的品性、灵性和韧性,提高自己的忠诚度,那么,不论你在哪个岗位上,都一定会创造出色的业绩,为企业作出贡献。对企业来说,一个以优秀的品性、灵性和韧性为企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就是英雄,是一个忠诚的员工。

因此我作为一名员工要司其职,要忠诚,忠诚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忠诚全体员工,忠诚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主要表现就是自己工作让他们放心,忠诚全体员工就是自己工作让他们满意。

他还说。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每一个人的生命(命运)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或儒或道合乎自然大法,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而在我年轻气盛的时候,是一个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现在的我是一个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我想以后还应该看看蓝色的天空。

听完后我在想:《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循循善诱思想的老师,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在现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凉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我要常读更深入的读,以理论指导我的行动。

通过听朱先生的课,对《论语》乃至整个儒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孔子的确是了不起的圣人,同时也认识到儒学与佛法大有相通之处。以下就学习体会略谈数端:

一、以前虽然对《论语》并不陌生,但过去的理解非常浮浅。主要原因是态度与方法不正确,朱先生曾讲过,读《论语》,首先要把态度摆正。孔子是圣人,自己是凡夫,对圣人要有至诚的仰慕与崇敬。《论语》是传道、修行之书,仅靠逻辑分析、考据论证之类的现代学术方法是不能得门而入的,要靠真诚心去感通圣人之志。圣人的心是纯然天真之心,圣人所讲、所传,无非也是这颗真心,我们只有发起真诚心,超越纠缠我们心性的世俗心,才能与圣人感通。如果真的能这样,则《论语》就能不读自通,王凤仪善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其次,《论语》作为修行书,处处体现着实践精神,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论语》不是靠嘴巴,而是用行动,要把圣人的思想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工作与生活细节中,特别要落实到家庭生活。一位居士曾说过,有的人在工作单位上是君子,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小人。修行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家庭是修行的第一道场,要在家庭生活中化禀性,去习性,格物至知。这很不容易,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很差。

二、学佛前读《论语》,都是为了学术研究。读来读去,总感到这本语录体著作非常琐碎,多是一些道德教训,搞不清其主旨是什么;对书的结构、层次也不清楚。听了朱先生的课后,才明白了这些问题。儒家学问的根本是心性,此心性也称为明德、天命之性、诚、明、天等,王阳明称之为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论语》中则多称之为仁,仁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真正的主人,只是凡夫把它迷失了。夫子之学,就是一个仁字,此仁即夫子之道,夫子一生的工作,是使众生复归仁性。钱穆先生《孔子传》说:“其生命,其年岁,其人,即全在志学好学志道乐道之无尽向往无尽追求中。其所愤,所乐,亦全在此。此以外则全可忘。……故孔子毕生……其实则只是一志学志道好学乐道之人而已。”(61页)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释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一”其实就是仁,曾子为什么解释为“忠恕”呢?仁是道之体,忠恕是道之用,道体难以言传,故曾子从用上说;而且,忠恕也是进入仁体的门径。只要弄明白了仁这个根本问题,《论语》就容易懂了,《论语》全篇,其实都在讲这个仁字。

夫子之学是形而上的仁与形而下的伦理规范的合一,儒家的道德是德性与德相之合体,仁作为德性,是无私无我的,伟大的,具有浩然之气,是道德之本体;而德相则是德性的具体表现,是各式各样的规范,是道德之现象。作为本体,德性永恒不变,不论什么时代,人的德性都是相同的;而德相则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孔子的仁学,体用一如,即事即理,体现了宇宙人生的中庸之道,为中华文明建立了根基。但近代西学传入后,中国人的道德观只涉及到德相,德性却失落了,这样,德相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剩下一个空壳。现在,这个空壳也不复存在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道德的时代,自古迄今,道德之沦丧无过于今日。而道德重建,也只有复归德性,才能成功。

听朱先生的课还有一大收获,就是弄清了《论语》全书的结构与层次。先生认为《论语》是根据《周易》编排的。学生对此感到很新奇,通过先生的讲解,深感此说确实很有道理。在此基础上,学生从自己所研究的美学专业角度,把《论语》当作一部美学书,因为仁就是真善美慧的合一,当然也是美的本体。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则第一篇为大道之美,道为乾、为体,第二篇为大德之美,德为坤、为用,第三篇为礼乐之美,礼乐以仁为体方美,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四篇则为大仁之美,第五篇为涵养之美,第六篇为内省之美,第七篇为师道之美,第八、九两篇为德行之美,第十篇是夫子的气象风度之美。而每一篇,又分若干层次,如第二篇18至21章讨论政治结构中君主、大臣、士、师各自的职分,说明诸方面结合起来,政治才能和谐。这些都在讲课分析得很清楚,这样,整篇《论语》的文脉就一目了然了。

三、先生在授课中还介绍了王凤仪、刘友生、谭荣清的学问与德行,学生看了一些的资料,很受教育,得到很多的启发。首先,王凤仪是儒家血脉的传承者,是儒家学说的大实践家。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学的传入,知识界尽吹西风,儒家学说被歪曲并倍受打击。然而,“礼失而求诸野”,在此危难之时,草根儒学家王凤仪先生领导的道德运动异军突起,并再传至刘友生善人于当代,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具大的社会影响。然而从那时至今,知识界对此一直盲然无知,毫无反应,这说明近代以来,知识界不曾有过真正的学问。王凤仪先生是儒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出现在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说明儒家思想家完全能够适应于当代社会。其次,王凤仪的实践与理论,也说明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心性之学是真理,是具有实证特点的真正学问。王凤仪并没有读过书,他的学问,全从自己的天性(仁、明德、良知)中流现出来,此天性人人皆有,是真实的存在,不管体验到与否、发现与否,它都“客观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只是一般人都被禀性与习性所控制,为恨怨恼怒烦所染污,这种天性便不能显现。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做格物至知、诚意正心的修证功夫,就能得到真实的受用。最后,对王凤仪的学问(包括整个儒家学问)与佛法的关系,也要有清醒的认识。王凤仪、刘善人虽然也谈到过佛法、成佛等问题,但其学说只是佛法中的人天乘(属净业三福中的第一福),修到最高水平也只是命终后升天,是不能出离三界的,更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其学说没有达到缘起性空、能所双遣、绝待圆融的层次。有的人说,你连人都没有做好,修佛能成功吗?若论通途法门,靠自力断惑证真,则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这种说法并不适合念佛法门,净宗一法,以信愿感通佛的愿力,临命终往生西方以出离三界,往生的基本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高的要求。故《观经》下三品往生者都是恶人,这正说明信愿力、佛力的不可思议。但现在有人把儒家学说(甚至《。

弟子规。

》)当成往生的条件,这种知见是大有问题的。但另一方面,念佛人也要认真学习儒家学说,实践王凤仪先生的学问,这能够培养我们真诚心,格物至知以对治习气,化禀性去习性以复天性,这都有利于增上我们的信愿力,有利于增高往生品位。

四、通过学习《论语》,对孔子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孔子本人的形象应当是什么?二千多年来,夫子被不断解释、演绎,形成了各各不同、差别巨大的形象系列,曾被称为至圣先师,也曾被称为丧家犬。这是一个解释学问题,佛法则称之为唯识所现。孔子的形象是由解释者心性境界水平决定的,人们所看到的孔子的形象其实是自我心象的外显。通过学习《论语》,真切感受到孔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者,也真切感到所有语言都不能完美地描述他,贤者颜渊倘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站得多高,就能看到孔子有多高。所有学问之中,只有佛法才是宇宙人生最究竟的真理,只有从佛法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儒家,正如张商英所说:“吾学佛,然后知儒。”同理,学佛然后才能识夫子面目。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认为夫子是儒童菩萨,并说:“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则皆然。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大师道眼圆明,境界不可测度,我们当仰信祖师之言,不以凡情测度夫子。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听朱先生讲课也是非常愉快的,期待着先生讲后十章,还有《大学》、《中庸》等。

论语诠释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论语》是中华文明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这本书包含了孔子的言论和行事,具有极其深远的思想内涵。在我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学识和思想的卓越,让我在反思生活、面对困境、处理人际关系时都受益匪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语》的解读和理解谈一下我的体会。

第二段: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这本书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极其博大精深,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孔子主张仁爱之道,他认为要从自己做起,要学习知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助人为乐。同时,孔子的思想也表现出了对追求真理的崇高追求,他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容易生财,容易生儒”等等思想,这些都展示了孔子所具有的高尚品格和对伦理道德的独到见解,给国人树立起了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标杆。

第三段:哲学思考与实践成果。

孔子的思想不仅是高深的哲学思考,更是人生实践的通行证。《论语》的内容贯穿了孔子对于人性、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生活实践。他不断提醒学生们要观察身边的事物,理解事物的本质,而非只是虚无的套话。孔子重视经世致用,在实践过程中,他注重道德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忠诚老实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必备素质。这些思想在我校内外的实践生活中都能看到其实现,后代人们也应当学习。

第四段:个人修养与遵道事迹。

学习益于自身修养,因此,学习《论语》不仅要理解其思想内含,同时也要践行其人生道路。孔子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还从自身出发,积极地掌握人生的归属。收、纳、作为是孔子生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坦荡、静心、豁达、淡泊是他人生修养的核心。学习《论语》,应该理解他是如何排除杂念,通过修行技巧,真正实现了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第五段:结语。

《论语》不仅仅是一部古代典籍,更是一本久经考验的生活名帖,它对人类思想和精神文明的贡献不可估量,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具有深远的影响。真正了解和研究《论语》,对于我们开拓不同思想视角、提升审美品味、拓展职业发展途径都有着深厚的意义和影响。希望我们,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把《论语》赋予更加新的生命!

论语诠释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君子之道这一讲对我也感触颇深。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事之间,夫妻之间,一些沉谷子烂芝麻的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人何必那么骄傲呢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学习孔子的“传道,授业,解惑”思想精髓,同时也要学习于教授的这种治学精神和高超的演讲技能。她哲理诗般讲演,深入浅出,如清泉般自然流淌!她展示了对社会的审美理想,界定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处事的一般分寸,尺度。她给全世界亿万人心灵送去阳光,使人间温暖,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同时赞扬了中国人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就已有了这样高明的人伦智慧!也弘扬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通过于丹教授的精彩讲解,自己感觉有很多收获。但是真正对论语的了解以及它与现代人的联系,还得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感受真正的化为己有,寻找到生活的真谛与快乐!

论语诠释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通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和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委员的一封信》,我感触颇深,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今年星会议的主题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对文化的认同感”。11月份董事长专门致信全体党员委员,提出“做事先做人,治企先修身”,并且推荐全体骨干观看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希望大家“修己以敬,内省不疚”。为何临近年终,董事长不谈如何创利,如何加强管理;反而要谈忠诚度,文化认同感,我认为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董事长在《致全体党委员的一封信》高屋建瓴的指出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自身。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在高速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与企业发展背道而驰的事情。如有对企业不忠诚的、有居功自傲、有不思进取,有抵御不了诱惑。这些现象都需要我们修己以敬,修身立德,修己以治企业,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想这才是我们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员的一封信》的良苦用心。因此,我想首先谈一谈自己对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于丹教授《论语》心的讲座的学习,使我感觉到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者。我们骨干要秉承“修身持家治天下”的使命感,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强的意志力。“修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儒家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等,都是强调领导者要注重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陶冶和完善。

领导者要使员工信服,一要“敬事”,即要有敬业精神。二要“克己”,要自觉地约束自己,克制私欲,行正道,不做一切非礼之事。三要“不骄”,在企业取得一定绩效时,不沾沾自喜,千万不可随之骄傲起来,满足于现状。四要“宽众”,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五是“知礼”。不管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无论是对直接公众或是间接公众都坚持恭敬、诚恳、有礼貌。

修身是搞好企业是万事之本,我们骨干只有全方位修炼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上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

去年在普瑞会议上董事长提出了集团公司发展规划,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蓝图,然而前途是光明,但道路亦非常曲折,如何克服困难,亮剑争赢,这就需要集骨干队伍的精气神,聚我们企业魂。正如我们常说的三流企业靠老板,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要完成发展规划,必需要让企业文化统领我们的心志,建设一只团结廉洁的骨干队伍。

接下来,我谈一谈为何要加强企业文化认同感。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包涵了企业的精神、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最高目标、行为规范、形象标识、产品品牌与立业使命等基本内涵和功能,可以说企业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企业家们从自身的实践中体会到,创建企业文化是用心锤炼的过程,自醒自悟比学习借鉴还重要。

所以,我们每个员工,应该用企业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行企业文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宣贯企业文化的排头兵。而我们企业文化无论如何都要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去,即让企业文化落地。

最后,我谈一谈自己对企业忠诚的理解。

在企业里,什么是忠诚?我认为,在一个不断追求发展的企业里,忠诚同样也是品性、灵性和韧性三者的有机结合。在企业里,忠诚是服从于企业的价值观,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忠诚是出色的理解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完成使命所必须具备的手段;忠诚又是不随波逐流、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种面对困难“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良好心态。一个员工,只有同时具备了这几方面的品质,才谈得上“忠于职守、忠于使命”,才能为建设和发展企业发挥作用。否则,所谓“忠诚”只能是一句空话。

如果努力去培养塑造自己的品性、灵性和韧性,提高自己的忠诚度,那么,不论你在哪个岗位上,都一定会创造出色的业绩,为企业作出贡献。对企业来说,一个以优秀的品性、灵性和韧性为企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就是英雄,是一个忠诚的员工。

因此我作为一名员工要司其职,要忠诚,忠诚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忠诚全体员工,忠诚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主要表现就是自己工作让他们放心,忠诚全体员工就是自己工作让他们满意。

论语诠释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最近看了于丹教授《论语》心得,才发现自己所理解的浅薄。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一个人的素质是内在的,发与外就形成了素养,而素养更具有外显的特征和对个人行动的直接的指导意义。所以一个老师的素质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他们认为身边的老师是直观的最有意义的典范。教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质,严谨的治学与生活态度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可信性和感染性,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学生的知识面在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扩大,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若想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引导学生,点拨学生,吸引学生,必须要有更高层次的素质。而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底气不失为一种提升自己更高素质的好的方法。

读百家书,故能养其气。通过多读好书,与散文中感受温煦,与杂文中感受机智,与诗歌中感受浪漫,与小说中感受丰富,每日读一点书,涵养一点静气,可以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真善美,陶冶自己的高雅之气质,培养自己风雅之谈吐,开阔自己天涯之胸襟,通过不断地读书养气可以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充实自己的教学底气。

相信当自己凭借着充足丰厚的教学底气站立在学生面前时,那么离自己追求中儒雅的教学风格的距离也就更近了一步。

文档为doc格式。

论语诠释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传播了两千多年。《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条文。本文将从《论语》中梳理出几条重要思想,并加以解析。

第二段:思想解读。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自古以来被广泛引用,并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意思是学习一件事情需要不断地反复练习,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这个观点在今天仍然适用,不论你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只有勤奋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成为成功人士。

第三段:人际交往。

《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也非常重要。孔子认为,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会追求道义和公正,而肆意追求个人利益的人无法理解道义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同品质的人,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与他们相处,保持自己的执着,同时不失礼貌和尊重。

第四段:做人处世。

孔子还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这条原则告诉我们要尊重和谅解别人的想法,不应当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只有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条原则也适用于任何爱好,因为只有能理解他人的需要,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第五段:人生价值。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论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要尽自己的义务,对家庭和社会都负起责任,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人生更有价值。这个原则也告诉我们要尊重长辈和慈爱家人,同时让他们感到受到尊重和爱。

结论:

总之,《论语》这本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它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人生价值观。在今天的社会,这些原则和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不仅需要学习这本书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将其应用到生活中,以便我们进一步了解人性、自我和世界。

论语诠释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神奇的孔子,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最终成就了传世经典“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儒家思想和精髓,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鸿篇巨著。阅读与诠释《论语》,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而且还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分享自己关于《论语》的诠释心得,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之作。

第二段:人生的目标。

一、学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为: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空洞无物;思考而不学习,会面临失败。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而是思考和行动的过程。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够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根据目标不断学习和思考,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段:道德修养。

二、论语中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这个观点表明,人性本质是好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不端是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不仅关系到自己个人的人生价值和人际关系,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幸福和稳定。人们要根据自己的思想和信仰来建立自己的行为准则,以此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做到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正直谦虚等道德准则,为社会创造和谐的潜力。

第四段:与人相处。

三、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与人相处的重要性。悌:顺从长辈,孝顺亲人,分内的事情不应该推卸处理。忠:忠心诚意,不欺骗,不欺压他人。孔子的这些思想,告诉我们要学会关心别人,处理好人际关系,要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别人,才能够与人相处和谐。

第五段:领导者的角色。

四、《论语》中许多思想也适用于领导者。例如,领导者必须具备敬业爱岗、宽容、公正的品质,这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孔子也重视领导的沟通、协调和认识上的尊重。领导者要懂得听肯,善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结论。

通过《论语》的学习与诠释,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先贤对“仁,义,礼,智,信”等精神的重视,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道德、人际关系和领导等方面的经验。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学习并贯彻这些精神,实践出更好的自己。我们也相信时间会证明,只有道德完善的人,才能够塑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