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 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的句子(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9:38:27 页码:14
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 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的句子(8篇)
2023-01-05 19:38:27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各位游客请看这块碑石。在中国古代石碑上出现外国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几块。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净述事,吕秀严书写。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大秦寺内,后来埋没土中。明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1620xx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公元431年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派创立于费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据碑文记载:“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欲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从此,景教在中国大范围流传开来。“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基督教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近代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此碑拓片曾经传到了国外,并译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一些外国人认为,欧洲多基督徒,那么像这样记载景教的碑石应该运到欧洲供人瞻仰。1920xx年,丹麦人荷尔漠受英国政府指使,企图以3000两白银复制的假碑换取此碑,受到舆论反对,只得将复制的碑石运往伦敦。现在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有这块碑石的复制品。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xx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西汉时期,厚葬风气极盛,在贵族阶层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强。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宠幸爱慕的东西雕刻于墓室以尽人间之乐。汉代画像石便是在这种厚葬风气中逐渐产生的。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汉画像石大多出土于陕北。内容除少数神话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牛耕、狩猎、乐舞,贵族生活等。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历史记录,为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牛耕图》是汉代画像石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汉朝时农业的耕作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在陕北地区共出土汉代画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馆收藏有133件。隋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在这里陈列的有献陵石犀和昭陵六骏。我们现在所看到地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它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大家来看,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1920xx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1920xx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关于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1、有一种哭声叫呱呱坠地,有一种欢喜叫喜得贵子,有一种祝福叫恭贺生子,祝你添丁进口,家业兴旺;妻贤子孝,家庭幸福。

2、清爽夏风拂面吹来,吾家公主欣喜而至,幸快乐弥漫全家,我们特备满月喜宴,恭请你来参加,希望这次宴席是你最美好的回忆。

3、唐家喜庆美梦圆,梓林芬芳风尚暖。玉无瑕疵显风范,好意人生蝶双欢。

4、闪烁而落的流星雨为新生宝宝送来祝福,冬日的暖阳为美丽的新妈妈送来温暖,愿新妈妈乖宝宝健健康康,永远快乐幸福!

5、山中有仙,才能显得山中有灵气。水中有月,才能衬托湖面的美丽。林中有鸟,方能显现林中有生机。你喜得贵子,只为家庭兴旺添丁续才。愿小儿有一个好未来,祝你家庭兴旺,福星财运来。

6、金龙来报喜,一喜龙年龙子龙运连连,二喜龙年龙子龙气冲天,三喜龙年龙子龙势不减,四喜龙年龙子龙人在身边。祝您龙年吉祥。

7、小儿满月,摆酒志庆。真诚邀约,好友亲朋。分享喜悦,传达祝福。快乐同乐,幸福同福。酒要喝好,饭要吃饱。美味共享,添福添寿。

8、送上一句祝福,略表此时心意;送上我的真情,只愿幸福又开心;生活时刻不忘记,扔掉烦恼与伤心;朋友,恭喜你孩子满月,从此快乐一生相依。

9、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和奶瓶尿不湿在一起;从今天起,宣布你的快乐,和宝宝的哭声睡一起;从今天起,你成为一名爸爸,也将成为世上最幸福的人!

10、一声啼哭带来所有喜悦,一张笑脸带来无限憧憬,一双眼睛环视大千世界,一个动作牵动你我心房。宝宝宣布他满月了,看他是不是在对你笑呢?恭喜恭喜!

11、你事业有成,爱情甜蜜,友情纯真,现在你又喜添贵子,祝贺你的人生完美无瑕,祝你的宝宝平安成长!合家幸福!

12、幸福到来,贵子入门!鞭炮响起,喇叭吹响!喜气冲天,恭贺你喜得贵子,祝福你们全家幸福!健康!生活美满!

13、恭喜恭喜!真为你们高兴,我相信,未来的岁月里这个小天使将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14、祝小宝贝,健康成长,人见人爱,聪明活泼,前途无量!

15、昨天丰腴的你,只为美丽的孕育。今天你摇身一变,带来了一位幸福的小天使,重又成为美丽的化身。愿初为人母的你更幸福更美丽!

16、恭喜你喜得贵子啊,这次没办法亲自过去帮你庆贺,但心理还是着实替您高兴,期待早日能见到小宝宝可爱的模样,并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祝你们全家幸福。

17、恭喜小宝宝平安出生,真为你感到开心,希望你的宝宝健健康康成长。前途无量,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18、满月时想你,你是圆圆的渴望;弯月时想你,你是瘦瘦的忧伤;无月时想你,你是温馨甜蜜的故事!愿我俩像一双筷子,一起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19、愿新生的小宝贝给你们带来数不尽的快乐!祝小宝贝: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20、母子平安就是最幸福的事情。祝你的孩子一生一世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21、祝愿你的儿子聪明健康,在你们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

22、宝宝诞生了,我前来贺喜。愿小宝宝的诞生带给你们一家人幸福与欢喜。另外送宝宝一件小棉袄,祝小宝贝身体健康,茁壮成长,长大后贴心乖巧。

23、磨一根开心的针,抽一根愉悦的线,穿起如意吉祥,为宝宝缝制一件好运的衣裳~祝福宝宝百日快乐,千时如意,万事顺心!

24、宝宝降生,我前来贺喜,愿新生的小宝贝给你们带来数不尽的快乐,祝小宝贝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25、龙生龙,凤生凤,你生的儿子象宋玉;美如冠玉似潘安,亮眼浓眉帅小子;朋友,祝福你一生一世抱幸福,天天快乐抱小子;恭喜你生子快乐!幸福安康。

26、恭喜!你的宝贝儿子这么快就与你们见面了,感觉一定很幸福吧?你可要照顾好你家的小宝宝!

27、祝贺宝宝,在爸爸哈哈哈汗水辛劳和欢欣快慰中,完成了第一个意义非凡的满月旅程,愿宝宝以勇气和聪颖走出未来精彩的每一天!

28、喜得贵子喜盈门,孩子满月摆喜宴,亲朋好友都请来,欢欢喜喜来聚餐,酒是醇美双喜酒,菜是满汉大喜宴,佳肴丰盛敬贵宾,期盼赏光饱口福。哈哈哈同喜同喜。

29、去年你家添大宝,今年又添一小宝,现在你是左手牵大宝,右手抱小宝,真是吉祥三宝啊!喜得贵子真诚祝福:祝你的小宝宝健康茁壮成长,全家和和美美。

30、衷心祝贺新生儿诞生,并致以最良好的祝愿!愿新生的小宝贝给你们带来数不尽的快乐!祝小宝贝: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关于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

(2)学习以自我感情变化和思想的深化为线索的写法;理解情景相生,由情而悟的特点,找出感悟和情景间的对应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吟哦讽诵。本文文意浅白,几乎没有生僻词语,生动精妙的语言要靠多读去体会。

(2)设身处地设置情境,亲身感受。可通过音乐欣赏、画面欣赏甚至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林间小溪旁,去听、去看、去切身体会自然美,去感受水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启迪。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坚定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1、重点

文章精美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白描的手法

2、难点

某些场景的象征意义;贯穿始终的作者心理的感悟。

2课时

1、教师介绍“班得瑞”乐园的《仙境》、《寂静山林》。

有人这样评价“班得瑞”的音乐:“当演奏声响起,四下空间便随着你的心事起伏微妙地变化。空气变轻了,往事变近了,长久贴在心上的忧伤如今变得连自己也讪笑了。”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寂静山林》,听一听来自原始森林的声音。

2、学生欣赏《寂静山林》音乐带,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寂静山林》音乐带中,有来自欧洲原始森林的风声、鸟鸣和林间溪流的水声。学生一定会沉醉其中,有所感动。

优美的文字同样能再现山水的美丽,同样能引起所无尽的遐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和普里什文一起,走近林中小溪。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颤动(chàn)潺潺(chán)涟漪(yī)粼粼(lín)分道扬镳(biāo)

干涸(hé)簌簌(sù)惬意(qiè)车辙(zhé)翩翩起舞(piān)

涟漪:细小的波纹。

萦绕:缠绕回旋。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2、了解作者和他的札记。

普里什文是一位出色的农艺师,丰富的林学知识帮助他读懂自然界这本大书;他又是一位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的作家。他的许多札记是坐在林区的树桩上写的,抒发了对自然和俄罗斯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整体感知

指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完成下列要求:

①说说他读得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

②划出你认为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

1、我来评价

【学生活动】评价课文朗读的情况,指出优缺点。

【提示】这是一项开放性的设计。学生要学会肯定他人朗读的优点,也要学会指出不足。主要从字音的正误、停顿的把握、语速的快慢、感情是自得体等方面进行评价。如有不足之处,请发言的同学再读,其余同学仍可再评价。

2、我来推荐。

【学生活动】推荐自己圈点的生动准确的词语,说说推荐的理由。

【提示】这同样是一道开放性的设计。可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揣摩词语的语境义,也可让学生进行改换比较,区别优劣,体会词语为什么准确生动。

3、我来欣赏。

【学生活动】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举例说说运用该修辞手法的好处。

【点拨】拟人句:

①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

②如果遇到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

③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

④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

⑤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比喻句:

①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

②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

③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

④这儿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了…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文中运用了大量准确生动的词语,运用了许多形象美妙的比喻句、拟人句。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必能初步体会作者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情趣。体味出作者对自然,尤其对小溪的喜爱。

夯实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

颤动()潺潺()涟漪()粼粼()分道扬镳()

干涸()簌簌()惬意()车辙()翩翩起舞()

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a、百花争艳梦魂莹绕纹丝不动枝条繁茂

b、毫不在乎不甘示弱濒濒点头不明不白

c、觉得乏味阳光和煦另觅路径艳阳朗照

d、收紧肌肉淙淙声响嘟嘟浓浓不甘寂寞

3、填空。

(1)《林中小溪》选自《》,作者是(国别)作家(人名)。

(2)小溪流经树林的全过程,是一条充满的道路,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和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

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和了……

能力提升

4、仿照例句按要求造句。

(1)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比喻句)

(2)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拟人句)

关于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森林火灾是森林中最可怕的敌人,它一着起来就会把森林变成一堆焦土,所以它是树林最可怕的敌人,也是森林最难对付的敌人。

森林火灾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还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至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根据森林火灾燃烧部位,蔓延速度,受害部位和程度,大致可把森林火灾分为三大类:1、地表火2、树冠火3、地下火。

以受害森林面积大小为标准,森林火灾分为以下四类:

1、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其他林地起火(包括荒火);

2、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

3、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4、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的。

影响火灾的三要素:温度、湿度和单位可燃的载量。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非生产性火源。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人为火包括:

1、生产性火源;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在我国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一个小小的火柴棒,就能夺走多少树木和人的生命?一个小小的烟头,就能踏平多少片树木和森林?爱惜我们的宝贵生命吧!就把没有熄灭的烟头踩上一脚把没有熄灭的木柴浇上一盆水,就是在保护生命,大家,请站起来,不要给自己挖掘死亡的坑了。

关于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甲方(出让方):。

负 责 人:

乙方(受让方):

为了规范山林流转行为,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林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本着平等协商、自愿互利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自愿订立本合同。

一、流转山林的概况

1、林权证号:

2、四至界畔(以林权证为准):

3、流转物:山林和林地及林地之上的白竹、松树、杉树、柏树、杂树等附着物。

4、流转山林总面积:

二、流转期限及起止时间

期限: 年,自 年 月 日起到 年 月 日止。

三、流转价款和支付方式

1、价款:流转总价款(山林流转的一切费用)共计人民币33万元(大写:叁拾叁万元整)。

2、支付方式:在本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乙方向甲方支付其全部流转费。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有权按本合同的规定收取流转费。

(2)有权在本合同期满后收回流转山林经营权。

2、义务

(1)确认上述流转山林的产权清晰,没有山界不明等权属纠纷和经济纠纷;不是甲方债务的抵押物。如在流转后发现原来存在林地、林木权属纠纷和经济纠纷的,由甲方负责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2)积极协助、配合乙方解决与本组村民及周边环境所发生的边界争议,并维护乙方对其山林的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其流转合同。

(3)不得干涉乙方对其山林的自主经营权,不得毁损山林内的竹木和到该山林中采集竹木和竹笋,不得将牛、羊等牲畜牵进山林中放牧。不得使用该山林中的树木。本组村民除编制其生活用具在经乙方允许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少量的白竹外,甲方均不得赠与、出售和使用其山林中的竹木。

(4)负责提供相关资料并协助乙方办理林木采伐手续和营造山林规划、并大力支持山林的防火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5)对其流转费自行分配,因内部的分配问题所产生的纠纷由甲方自行解决,与乙方无关。

(6)在流转期内,因乙方生产经营需要新修或扩建公路,甲方必须予以积极配合、并为乙方提供土地和做好协调工作。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依法享有山林和林地及林地之上的白竹、松树、杉树、柏树、杂树等附着物(流转物)的使用、收益和对该山林经营权进行再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依法处置竹木及产品。有权与其他农户联合经营,将经营权入股,从事林业合作生产。

(2)有权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扶持。

(3)流转山林和林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赔偿和补偿。

2、义务

(1)维持流转山林的林业用途,不得用于非林建设或者闲置荒芜。

(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不得自行或准许他人在流转林地内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给林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行为。

(3)依法做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4)流转合同期满,乙方向甲方交还山林时不能有天窗的现象出现,必须保留竹长 米以上,树木直径不得小于 cm。

(三)双方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1、甲乙双方均可行使和履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2、根据乙方生产经营的需要,双方持原有林权证书和本流转合同,共同到原办证单位作林权变更登记。

3、其他:

五、违约责任及其他约定事项

1、甲乙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合同,如一方当事人违约,违约方除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10万元(大写:拾万元整)外、还应当赔偿守约方的一切损失。

2、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不因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的变更而影响本合同的法律效力。

3、因本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及终止等发生争议时,经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其他约定事项:

5、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一致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镇人民政府、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各执1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关于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旅行时,我曾遇见过一对母女,女儿活泼可爱,母亲很爱女儿,时时刻刻拉着女儿的手,从不肯让她离开半步。

一天,我正在树林中游玩,忽然雷声隆隆,阴云密布,倾盆大雨泼洒而下。人们纷纷穿上雨衣。那位母亲也已让女儿躲进自己身上的雨衣里,活泼好动的小姑娘忽然罩进了一件厚而闷的雨衣里,十分不自在,挣扎着要钻出去。

母亲坚决不肯:“外面雨多大,你钻出去会生病的!”

小姑娘尖声尖气地反抗:“在雨衣里闷死了,我宁愿淋点雨也不要闷着!”

风越刮越大,周围的树木发出轻微的“喀擦”声,许多树枝折断了。豆大的雨点砸在泥泞不堪的地上,溅起一滴滴泥水。

母女俩还在争执着。

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挺立在风雨之中,树下是一株小树,树干虽细但富有韧性,几片嫩叶在风中招展,在大树的保护下,它站得直直的。同行的人们正赞叹这奇景,忽然“轰隆”一声巨响,那棵大树终于没能抵挡地住狂风的摇撼,倒下了。所有人都静了下来,那对母女也停止了争执,看着这一幕。

大树倒下了,小树失去了“保护伞”,在风中东摇西晃,但凭着柔韧的枝干,始终没有倒下。

小姑娘趁此机会一掀雨衣,钻了出来,向那株小树奔去。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叹了口气,任她跑去。忽然,小姑娘不知绊着了什么,一下摔倒了,一身泥水。她撇撇嘴,眉头一皱,快要哭了。但是她忍住了,重新爬起来,小小的身影跑向嫩绿的树苗,她站在树苗身边,想要给它挡挡风,很快就浑身湿透了。

……

雨渐渐小了,风慢慢停了,太阳重又出现了,蓝湛湛的。风雨过后,那株小树虽折断了几根枝,但仍挺立着,叶子绿得发亮;风雨过后,那个女孩虽然浑身泥水,但仍欢跳着,笑声响得清脆。那位母亲看着这一幕,笑了。我,也笑了。

是啊,幼苗总要经受风吹雨打,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只依靠父母的保护,他们终将离去。在这世界上,从未经历风雨的孩子怎样生存?再嫩的苗也要经历风雨;再小的孩子也渴望长大。让他们自己努力,去奔跑,去成长,他们终能长成一棵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参天大树。

关于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1、学习本文寓人生哲理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写法。

2、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通过反复诵读、仔细品味,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重点:品味本文的语言之美。

2、难点: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普里什文(又译作普里希文)(1873~1954)苏联作家。

2、导语

同学们你有没有在林中小溪畔漫步的经历,如果没有的话请你和苏联作家普里什文一起作一次林间之游,观赏一下俄罗斯原始森林的风光。

二、赏析课文

1、认真阅读《林中小溪》,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注意要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最喜欢的或者自己感觉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请老师给配上音乐。

2、画出文中小溪所经历的障碍及流经的坦途

[讨论并归纳:“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狭窄的深水道”,“旋涡中心是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一米高的悬崖上落下来”,“一棵巨大的百年云杉……压在小溪上”。

划出小溪流过的坦途:“圆形的水湾”,“来到一个宁静的`地方”,“溪水溶溶像一个湖”,“水面在艳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

提问:小溪在林中奋然前行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讨论并归纳:人的一辈子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失败,起起落落,忧喜参半这就是生活,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不要怀疑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

3、课文把溪水冲破层层障碍夺路而出的情景写活了,请画出

[讨论并归纳:“却毫不在乎”、“好象在收紧肌肉”、“水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水流此刻正冲击着每一根枝条,还一边流,一边不断地互相说着:‘早晚……’强大的水流不急不忙地彼此呼唤,满怀‘早晚’必到大洋的信心互打招呼,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

4、提问:你能从以上概括出“小溪”的性格特点吗?

[讨论并归纳:认定一个目标,什么也阻挡不了。自信、乐观、顽强,渴望战斗的生活,享受着与困难斗争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作者已经把“小溪”人格化了。对人生,对困难、挫折又何尝不应该像“小溪”那样。]

5、画出课文中作者的议论,分析一下表达了什么思想

①“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

②“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③“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待续不断中形成。”

④“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

⑤“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⑥“终于明白了:对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

⑦“于是,我的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原来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我的小溪到达了大洋。”

讨论并归纳:作者想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的描写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作者认为生活本来就充满艰难困苦的,每个人都是为战胜困难而生,没有同困难作斗争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生。作者对“时间”与“生活”的认识非常独到。人生就是一条充满与困难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人的自我意识就会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作者经过这一番感悟之后,他的思想、认识已经到达了自由的“大洋”。]

三、小结

作者通过小溪冲破层层阻隔流向自由的大洋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导入

二、研读课文

1、提问:课文除了写小溪一路前行之外,还写了什么景物?写得好在哪里?与全文主旨有什么关系?

[讨论并归纳:还写了春光、春草、春花、春芽;还有水上漂浮着的云彩和白杨的种子,还有灰雀、燕雀、杜鹃,各种各样的昆虫以及花草树木的混合香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为小溪一路自信乐观渲染了气氛。]

全文有两处比较集中地描写了两岸及水面景色。

27—29段:一片初春景象,“白桦树上幼芽正在舒青,芽上芳香的树脂闪闪有光”。“林中路上长着极低的青草,绿得简直刺眼”作者抓住幼芽闪闪有光与青草刺眼的绿,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春天来了一切充满了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小溪在这春光里回叫得更欢,流得更畅。

31段描写得更为生动。天气转暖了各种花草动物昆虫都活跃起来了,在艳阳朗照的水面上尽显它的生命的活力,“蹿”字写出了第一朵小黄花急不可奈而且生长迅速的情态。写苍蝇是“贴着”水面飞,姬蜂“乱窜”,黑星黄粉蝶“翩翩飞舞”,小甲虫“打转”。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整个画面色彩斑斓,有黄的花,黑黑的蝌蚪,浅蓝色的苍蝇,铜色的小甲虫,鲜艳的黑星黄粉蝶,黄毛小鸡似的柳枝上的花,小溪一路千辛万苦,曲曲折折,跌跌撞撞,从密林流到空地上,见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好景象,就如人生不尽是失败挫折,光明的前景总会出现。

2、提问:你喜欢哪一段,选这段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讨论并归纳:

①“水惹动着新结的花苞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

这句描写很有趣味。小溪肩负使命,一路奔跑,却不忘与花蕾开开玩笑,逗逗趣,表现了小溪活泼、调皮的性格。

②“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

“克制”二字完全拟人化了。对遇上的大障碍嘟哝表示不满,但不想让这不满破坏了自己与其他水流汇合的喜悦,因此要加以克制。写得很有趣。把小溪性格写得丰富,与人的情绪的起伏完全一致。

③好几处写道小溪“扭动着肌肉”。

作者把小溪比作强壮的小伙子,正拼其全力在与各种阻挡进行搏斗。“扭动的肌肉”“收紧的肌肉”让我们看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力量。

④“我在树根之间坐了下去,紧靠在树干上,举目望那和煦的太阳,于是,我的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原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

这时作者对自然的描写似乎开始浸透幻想的、隐喻的意象,赋予这篇散文以诗意。在阳光下作者的灵魂飘然而至,这是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灵魂。作者终于在博大的、运动着的自然中,发现了自己,肯定了自己。

三、小结

这是一篇借物舒怀之作,文中小溪的形象极为感人。小溪除了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外,还具有小溪的特征“聚集为一股股的水流,就好象在搏斗中收紧的肌肉一样”“遇到大障碍,水就嘟嘟哝哝表示不满”“溪水分道扬镳了;一部分水说,这一条路会早点到达目的地,而另一部分水认为另一边是近路,于是它们分开了,饶了一个大弯,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等,都符合浪的特征。因此,这一拟人形象是塑造得很成功的,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

四、讨论课后练习

练习一:在林中流淌的小溪,和人们的生命之流有不少相似的地方:1、溪流行进中不断出现的障碍,就像是人们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2、溪流在前进中越过障碍,要集聚力量,要坚持到底,人们战胜困难同样要有毅力,同样要不懈地进行斗争;3、溪流行进中有分有合,但都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流向大海,人生奋斗也要有自己的终极追求;4、小溪在与障碍持续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5、溪流和周围的景物构成了美的境界,战斗的人生也同样是美丽的。

作者由景生情,由情生感。景变,情也随之而变,感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不断深化。

练习二:课文把溪水冲破层层障碍夺路而出的情景写活了,这是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溪水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从而表达了作者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情趣,透露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下面以“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被困在这水湾的春水中”为例,作一些分析:

“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这写出了水流翻滚涌动的情景,但是,水流并未懈怠,仍然“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水声更响了,作者从这声音中听出溪水执着一念要奔向大洋。小狗鱼滞留在水湾中,是闲笔,然而也起了衬托作用,表现了另一种苟且求安的生活。作者用了拟人手法,并且用自己的心去解读溪流的“心”,物我同一。

练习三:1、林中的小溪具有一种顽强不息的精神,赋予森林以生命的活力;如果森林中没有小溪,就会变得毫无生气。

2、有阻力,能激起浪花,作者希望水能生机勃勃地一往无前地奔腾,把战胜困难作为生命的乐趣。

3、这里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是一种反衬手法。正因为这个地方宁静,所以灰雀的低鸣和枯叶的簌簌声才会“响遍整个树林”。正如古诗所说“蝉噪林越静,鸟鸣山更幽”。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作业

关于林中女孩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各位游客请看这块碑石。在中国古代石碑上出现外国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几块。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净述事,吕秀严书写。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大秦寺内,后来埋没土中。明天启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_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公元431年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派创立于费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据碑文记载:“由波斯人阿罗本率领的传教代表团欲公元635年到达长安,受到隆重接待,并准许其传教。从此,景教在中国大范围流传开来。“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_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_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近代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此碑拓片曾经传到了国外,并译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注意。一些外国人认为,欧洲多_,那么像这样记载景教的碑石应该运到欧洲供人瞻仰。1907年,丹麦人荷尔漠受英国政府指使,企图以3000两白银复制的假碑换取此碑,受到舆论反对,只得将复制的碑石运往伦敦。现在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有这块碑石的复制品。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__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西汉时期,厚葬风气极盛,在贵族阶层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很强。他们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宠幸爱慕的东西雕刻于墓室以尽人间之乐。汉代画像石便是在这种厚葬风气中逐渐产生的。石刻艺术室陈列的汉画像石大多出土于陕北。内容除少数神话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如牛耕、狩猎、乐舞,贵族生活等。汉画像石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因此,它们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历史记录,为研究东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牛耕图》是汉代画像石的代表作,画面上有一人双手扶犁,前面有两头牛拉着,两头牛的牛颈上有一横杠,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汉朝时农业的耕作水平已经是很高的了.在陕北地区共出土汉代画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馆收藏有133件。隋唐时期的陵墓石刻在这里陈列的有献陵石犀和昭陵六骏。我们现在所看到地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它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大家来看,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1918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