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两岸青年高峰论坛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勠力同心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会共有10项议程:一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三是审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四是审查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五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议案;六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议案;七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八是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九是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十是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大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批准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央预算,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通过了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
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参加了内蒙古、青海、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江苏代表团及时进行了传达学习。
(一)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找准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牧民收入。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总书记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总书记指出,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特别是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二)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及时排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大举措。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三)参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强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起步之年。全军要强化责任担当、弘扬实干精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四)参加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推动预防关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和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快速检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综合救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在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要继续加大医保改革力度,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改革,守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0年工作及“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对“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报告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020年工作回顾。报告首先回顾了去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粮食实现增产,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9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37部。1000多万高中毕业生顺利完成高考,实现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目标。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报告概述了以下九个方面:一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三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五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六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八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九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部分,2021年重点工作。报告在阐述做好政府工作总体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报告指出,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提出了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增幅均超过10%。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大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实行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加大失信惩处力度,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违规设置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类市场主体都是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者,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三是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大幅增加投入,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努力消除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四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稳定和扩大消费。发展服务消费,保障小店商铺等便民服务业有序运营。运用好“互联网+”,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政府投资更多向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倾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进一步拆除妨碍民间投资的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五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
六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清理规范口岸收费,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原则,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效益。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扩大相互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七是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八是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残疾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他们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健全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坚决兜住民生底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继续完善信访制度。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报告还对政府自身建设,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香港、澳门发展和两岸关系,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等作了阐述。
(二)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栗战书委员长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两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常委会认真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8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23件;听取审议35个报告,检查1个决定和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2次,开展专题调研6项,作出决议1项;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7项;审议通过39个任免案,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59人次。报告指出,常委会工作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加强立法和法律监督,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围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报告从六个方面作了总结:一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顺应人民期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三是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四是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服务代表依法履职;五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发挥人大外事工作的职能作用;六是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常委会自身建设水平。报告强调,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第二部分,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一是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认真抓好宪法实施工作,加快推进宪法相关立法修法工作,切实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二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急用先行,统筹立改废释纂,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继续实施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民生保障、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生态环保急需的法律制度,及时跟进研究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丰富立法形式,坚持既要搞“大块头”,又要搞“小快灵”,适时启动条件成熟领域法典编纂工作。三是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做好计划、预算执行监督和决算审查,做好专项工作监督,检查企业破产法、畜牧法、中医药法、消防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公证法等法律的实施情况。四是切实加强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强化代表对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立法、监督、对外交往工作的参与。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水平。支持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新修改的选举法,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五是切实加强人大外事工作,深化和拓展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对外交往,围绕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问题主动发声。六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制度规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加强与地方人大的工作交流。
(三)关于“两高”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分别代表“两高”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两高”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一年来,“两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两高”今年的重点工作安排。2021年,“两高”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将从六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加强政治建设;二是积极服务大局;三是坚持司法为民;四是严格公正司法;五是深化司法改革;六是建设过硬队伍。最高人民检察院将突出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持续稳进,切实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二是狠抓落实,切实增强融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自觉;三是努力提升,切实增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检察自觉。
四、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本次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规划纲要是根据--通过的《建议》编制的,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规划纲要共19篇、65章,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新”主线贯穿全文,鲜明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开篇总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总结成就、分析形势、阐述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等。关于主要目标,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规划纲要核心的重大战略任务为第2-17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逻辑主线,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不少提法为首次出现或首次特别突出强调。第18篇分别阐述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第19篇从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统一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等方面,重点阐述了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
五、关于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改情况和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分别作三个草案的说明。
(一)关于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改情况
全国人大组织法是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必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增设“总则”一章;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职权相关规定;完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相关规定;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健全全国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权;加强代表工作、密切与代表的联系。
(二)关于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改情况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基本法律。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全国人大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全过程民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是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主要修改内容包括:明确会议召开的相关准备工作;严明会议纪律;适当精简会议程序,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加强会议公开和信息化建设;完善法律案等议案审议程序;规范规划纲要的审查批准和调整程序;健全完善大会通过事项的公布程序。
(三)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主要内容
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选举制度包括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社会出现的一些乱象表明,香港现行的选举制度机制存在明显的漏洞和缺陷,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消除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风险,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总体思路是:以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重新构建和增加赋权为核心进行总体制度设计,调整和优化选举委员会的规模、组成和产生办法,继续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行政长官,并赋予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和直接参与提名全部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新职能,通过选举委员会扩大香港社会均衡有序的政治参与和更加广泛的代表性,对有关选举要素作出适当调整,同时建立全流程资格审查机制,进而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经认真研究并与有关方面沟通后,提出采取“决定+修法”的方式,分步予以推进和完成。第一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明确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修改完善的核心要素内容,并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本决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第二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修订后的附件一和附件二将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决定分为导语和正文两部分。导语部分扼要说明作出这一决定的目的和法律依据;正文部分规定了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修改完善的核心要素内容,同时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决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
有关两岸青年高峰论坛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爱祖国高于一切。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西北大风起,东南战血多。风吹铁马动,还我旧山河。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摈弃陋习,崇尚文明。
扬帆起航,为国争光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除非你能消除人类的爱国之心,否则世界就永远不会太平。
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两岸一心,振兴中华。
志存九天,心系华夏;扬帆起航,为国争光。
有国才有家,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我离不开您,就像天空离不开大地。
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伟大的祖国,因为有你,亿万儿女更幸福。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昔日士民心心振国途,今朝我辈言行扬国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人类最有价值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如果胃囊空空,谁也难以成为爱国志士。
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盛世中华,子民同聚;龙腾马跃,河山长青。
爱我中华,爱我国家;为国复兴,振兴中华。
我与祖国一条心。我们是一家人就要一条心,不关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肩并肩的走下去。
怎能不爱您啊,我的祖国母亲。
有关两岸青年高峰论坛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摘要。
随着去年以来两会咨询和处理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取得一系列进展,两岸关系后续发展的问题备受关注和讨论。着名的胡六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等方面提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提出我们再次呼吁,根据中国原则,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为了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安排彼此的交往,两岸可以就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进行政治关系的实际探讨。
关键词:精准认识大陆与台湾关系形势。
从总体格局来看,祖国大陆紧抓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保持两岸关系基本稳定。这主要表现为:
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时,提出了和平发展应该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奋斗的目标的重要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建设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继续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继续发表,实行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影响。
3.进一步创造了有利于控制台独的外部环境。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的认识。国际社会承认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结构。
2005年胡连会标志着大陆两岸同属一中的政策思想成熟,成为具体的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20年左右围绕中国原则进行的事实上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初步的一致。具体来说,一是在九二共识上放置争论,大陆不公开否认对方的一中各表,二是在共同愿景中明确记载:恢复协议后,优先讨论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问题。这在两岸最敏感的涉外问题上,向台湾人民展示了合理解决的前景,也就是说,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相互表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取得了一致和平衡。
由此可见,近年来两岸关系转折进展的根本原因是大陆从胡四点到胡六点的一系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策调整。特别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史阶段的确立,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和如何坚持中国的思想,在大陆对台工作中,邓小平当时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明确了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地位,整个对台工作的全局对未来的统一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中国原则的基本法理内涵体现了国际法的一般原则,也体现了两岸各自宪法的基本精神。
但它的反映和规范,基本上是双方处于汉贼不双立,彼此以军事政治上完全消灭对方为目标的两岸关系状态。事实上,自1979年大陆建立和平统一目标以来,双方如何相互定位,如何适当定义台湾当局在国际法律上的地位问题,成为古今中外无例可循的独特案例,国际法律上交战集团、政府认可、继承理论等无法有效正确处理。显然,这个问题已经超过了简单的法律范畴,成为法律和政治的交织,双方都需要发挥高度的政治智慧。
理的问题。回顾4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促成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提出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对台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这一重要思想孕育于反“台独”斗争尖锐之
时,形成于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关头。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30年来在邓小平同志确立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指引下两岸关系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30年来对台工作的基本经验,在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基础上,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张,为在历史新起点上推动两岸关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方针。随着对台工作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将日益显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推动力,这是因为:首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反映了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总揽全局的战略思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其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论断,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当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强大动力,把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作为必要条件,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怎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对两岸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第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打开了奋力开拓两岸关系的前进道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提出的政策主张,从政治基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人民往来、协商涉外事务和解决政治军事问题等六个方面,指明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努力方向,符合推进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既展现了大陆方面的诚意和善意,又回应了台湾方面的合理诉求。第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突出了两岸同胞的主人翁地位,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推动,成果要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明确了以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为宗旨,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基本理念。最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我们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明确宣示要坚持和平发展战略,下决心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兴衰不同的强国之路。其核心是以发展的成果增强维护和平的能力,又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这一理念同样体现在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实践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成果将不断为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推进增添新的内涵。
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是突出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这既显示大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伟大前景的充分信心,也体现出正视现实、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与务实精神。显然,这赋予双方在统一前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政治关系”上的平等性基础。对此,笔者几年前曾作过这样的描述:“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不仅是指两岸在主权上、地理上、血缘上、文化上同属于一个中国,同时也包含现阶段分别存在于两岸的政治现实以及台湾在国际社会一定范围内代表中国的现实”。
参考文献:
[1] 肖杨.“陆生三法”修正案:两岸文教交流的新机遇[j].台湾工作通讯,2010
[2] 解德道.中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历史对照[j].职业时空,2011
[3] 林若红.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体制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有关两岸青年高峰论坛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两岸关系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它牵动着中国政治时事的神经,同时也是国民关切的国家时事。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称为中国的宝岛,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任何国家不得干涉中国的内政。近两年来两岸关系经历的曲折悲喜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两岸逐渐走向了对话与合作。近年来,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岸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走向和平发展。
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即便处于内战对峙状态。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全国人大会委员长叶剑英阐明的和平统一九条方针政策意味着对台战略创新,为1982年全国人大修宪提出“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创新作了准备。1983年以后,邓小平同志将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确定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首先应用于香港和澳门。基于这些对台战略与制度创新,当台湾方面于1991年通过“国统纲领”后,两岸才有可能由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并展开两岸事务性协商。
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有过去六十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向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愿望”,并开始建立两岸政治互信。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物性协商得以恢复。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交流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在社会与文化交流方面,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们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转折期的话,那么2009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两岸关系既走过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10年的紧张高危期,也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疑虑重重的试探期。,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和平发展阶段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具体而言,有三个新特点十分醒目,把两岸关系“螺旋式上升”的内涵标识了出来。第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初步形成,并在两岸交往实践中得到深化。第二,两岸积累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新经验。第三,两岸通过经济合作共创双赢的态势正在形成。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两岸的政治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全面发展。尤其在经济方面两岸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是近年来两岸关系中发展最为迅速、成果最为突出的领域。2009年,大陆对台专项采购约140亿美元,并采取措施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分享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商机,对协助台湾提振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岸在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合作搭桥与陆资入台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合作搭桥与陆资入台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新协商: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新探索:两岸产业合作“搭桥”;新突破:陆资入台。
同时,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有新突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亲缘、文缘相通,地缘相近,文化教育交流乃是克服政治军事障碍的重要手段。2009年7月,以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六项共同建议: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共同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合作机制;加强两岸新闻交流;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推动两岸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一是要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12·31”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主题,既符合当前推进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又反映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时也是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的必然要求。全面领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二是要全面把握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加强对话合作的重要基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是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是推进两岸协商不断向前迈进的有效途径。三是要充分认识台湾政治社会状况的复杂性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艰巨性,以及“台独”分裂势力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威胁。一些外部势力仍以各种方式插手台湾问题,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破解制约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难题,消除“台独”思想对台湾民众造成的毒害,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四是要深刻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在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努力保持两岸关系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增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不断壮大支持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努力构建基础坚实、支撑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为两岸同胞描绘了一幅绚丽美好的图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我们要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有关两岸青年高峰论坛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盛世中华,和平统一。
两岸一心,振兴中华。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嫉恶好善,爱乡爱国。
和谐社会促华夏,华夏儿女亦光荣。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加强锻炼,努力学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纳四海灵气,扬改革春风,铸祖国辉煌。
我的中华,我的魂。
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献给祖国。
祖国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
流逝年华无法还,长存唯有爱国心。
用最热情的血液喷薄出祖国最辉煌的明天。
手拉手,心连心,祖国儿女齐尽力。
祖国永远是春天。
我爱我的祖国,我的祖国爱我。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祖国母亲,我为你自豪,为你骄傲,祝愿祖国明天更辉煌。
祖国是我们的。
有关两岸青年高峰论坛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摘要:台湾与大陆虽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裂的状态。值得庆幸的是,在爱好和平与统一的广大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绩。因此,我们要珍惜两岸交流得来不易的良好发展局面,更要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自己的努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早日实现。
关键词:浅析;两岸关系;发展;统一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
(一)文化交融
台湾与大陆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两岸文化交流正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艺术、学术的交流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通过交流,人们更加认识到两岸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共同基础。两岸有共同的语言、艺术和民俗的文化形式,两岸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别,汉字有繁体字与简体字之别,又有台湾通用拼音与大陆汉语拼音之别,但这些只是大同小异,都同属汉语系。
(二)经济双赢
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领域。这些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两岸同胞携手并肩、共同应对挑战。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台湾方面也允许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这标志着两岸由单向投资走向了双向投资,这是两岸经济往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政治改善
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因为最终解决两岸的问题,便是破解最难的政治问题。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两岸、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话题,我国的胡锦涛总书记就曾多次提出双方要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地创造条件。
(四)其他往来
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大陆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政府还授权成立了民间团体同台湾有关的民间团体建立密切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二、今后两岸交流的发展方向
(一)两岸交流的政治前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交流现在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两岸交流,但同时我们还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对此,胡锦涛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和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这启示我们一定要在这样的大方针下大力发展两岸的各项交流。
(二)两岸交流发展的重点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容十分广泛,就其重点而言,应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两岸经济贸易的合作与整合是维持和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缺乏经济上合作的经济利益,两岸发展就不会有长久的和平发展。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是马英九经济与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他想要比照欧盟模式,使生产要素在两岸间无障碍运转,使两岸能够人员自由通行、资本顺畅流通、租税相互协调、市场由单一转向多元,实现两岸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共同获利。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既符合台湾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迎合了岛内民众的迫切期待,又契合了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有助于促进两岸经贸关系迅速进入“高速增长期”和“黄金发展期”。
二是政治互信的建立与政治关系的改善。两岸没有基本的政治互信,没有在互信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改善,就无法建立两岸和平结构。海基与海协两会运作恢复常态,协商对话将成为政治交流的主要管道。重启两岸协商对话,是台海局势缓和的重要里程碑。两会复谈内外环境总体有利、各项条件也已经准备充分,但真正谈起来仍然不会一帆风顺,谈判进程将是曲折的、复杂的。特别是台湾领导面对岛内政治现实,出于对“台湾主体意识”、“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等因素考虑,短期内难以推动两岸政治领域的协商与合作。
三是文化领域的全面交流,共同发展中华文明。两岸都应该致力于共同塑造一个健康沃壤发展两岸文化,并以此作为重建两岸关系的基石。只有在中国大陆吸引台湾的情形下,统合才可能发生,而这只有在中国是繁荣且民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两岸经贸关系已是全球化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这种分工关系如果能够有更规范的制度,两岸互补互利、各取所需,双方往来的风险就可大幅度降低,更可以在全球生产分工上占有更枢纽的的位置。与此同时,激活文化的论坛式对话与互动,尤为稳定两岸形势的重要途径。
两岸关系发展至今,这过程中间时而冷冻,时而回暖。总的来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即使有分裂势力的阻挠,我们也要做最大努力促进两岸发展和平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个统一的祖国,一个包括两岸三地的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
[1]王元聪.台湾问题的历史、现状与展望[d].群问天地.2011(07)
[2]李立.两岸交流蓬勃发展,势不可挡[d].台声.2007(12)
[3]陈必滔.论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构建[f].东南学术.2009(04)
有关两岸青年高峰论坛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摘要:台湾位于我国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祖国大陆是不可分割一个整体。自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统一台湾,在台设立台湾府以来,台湾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然而在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攻占台湾,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从此日本在台湾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残酷统治。1945年“二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重回祖国的怀抱。1945年归还后,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1949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至台湾,直到今天国民党政府一直统治着台湾,并且有国内外的“台独”分子一直在干扰我国的统一之路,使得中国一直未能统一。但是统一是必然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随着“两岸三通”和各项惠台措施的执行和实施和两岸人民的努力,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两岸关系开始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祖国统一指日可待。
关键词:两岸关系和谐统一台湾台独发展祖国历史规律问题正文
近段时间以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就目前的两岸局势,总的看来,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而之所以中国如此重视两岸关系发展的走向,不仅是因为祖国统一势在必行,更是因为台湾问题由来已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了中国,之所以还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人民内在有关,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一)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胜利。然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有美帝国主义支持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不顾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毅然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反人民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与国民党集团镜像了长达3年的人民解放战争,最终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战败的国民党残余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支持下,造成了两岸关系如今的局面。
(二)美国政府的介入
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的和共同愿望的。中美两国都应珍视来之不易的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联合公报,只要双方都能恪守联合公报原则,我们都相信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中美关系也一定能朝着正常友好方向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美国政府基于它的全球战略,曾经不遗余力的支持国民党集团的反人民内战,然而共产党使他的希望落空了。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企图将年幼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不仅如此,还在朝鲜战争后武装干涉事关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共
同防御计划》,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虽然在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除台湾当局“代表”。然而近几年,美国却一直不顾中国的警告和中国人民的愤怒,毅然向台湾出售军火武器,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党中国政府相信,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两国关系正常发展是符
根据台湾地区相关法律规定,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任期为4年,可连选连任一次。领导人由所在地区全体人民直接选举产生。2011年1月14日下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投开票结束,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吴敦义获胜,成为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马英九的连任使得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前景一片良好。这主要得益于:
(一)继续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两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共识的核心是和灵魂是双方共同表明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双方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暂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从而面向未来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进行务实的对话与谈判。
(二)继续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随着两岸经贸论坛的召开,海协会和海基金会的协商,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两岸不仅在经济上进行频繁的交流,更是拓展到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在2010年6月29日,海协会与海基金会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这一协议框架的签订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意义重大。2011年,两岸的贸易总额达到
1600.3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两岸贸易总额的5.2倍。事实证明,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协商谈判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两岸协商,谈判,对话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应把握机会,以积极的作为打不向前推进。胡锦涛特别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三)大力推动两岸民众交往两岸关系自2008年发生重大变化以来,近两年更是百尺竿头,迈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阶段。目前两岸交流涉及领域之多,规模之大,地域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已经形成了“两岸大交流”的局面。(四)继续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巩固交流合作成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成为两岸的共同意愿。几年多来的事实一再表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得到广大同胞的支持。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两岸同胞携手努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进一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发展的时代,两岸关系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时间还不长,两岸之间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我们高兴看到,越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台湾民众
尚不适应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
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政治上,台湾是多党制,其中民进党的实力不容小觑,他们极力要搞一中一台;军事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基本不存在;文化上,部分台湾民众由于民进党的误导而缺乏一个中国意识;学术上,两岸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观点分歧很大。所有矛盾中,民进党和台联的台独立场和举动是两岸关系最主要的问题或障碍。“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一天得不到彻底和有效的遏制,台海局势就一天得不到稳定,两岸关系会始终受到干扰和破坏,甚至面临停滞或倒退的危险。除此之外,两岸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还包括以下三点。
(一)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压缩两岸政治谈判空间,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和发展框架的建构。
(二)美,日的“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可小视。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日根据所谓的“大国威胁论”,不断的以各种随着中国经理由干涉中国内政。更是借两岸关系大做文章,使得两岸关系紧张。
(三)岛内民意走势复杂。大陆争取台湾民心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并不断受到“反共”和“台独”的宣传影响,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有很深的误解。这也深深严重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价值观念。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全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中国人民和台湾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有了良好的发展,虽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统一是符合历史规律和两岸的共同利益的,因此,我们坚信两岸关系定能朝着人民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读本》
《中国近现代史》
有关两岸青年高峰论坛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盛世中华,和平统一。
两岸一心,振兴中华。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嫉恶好善,爱乡爱国。
和谐社会促华夏,华夏儿女亦光荣。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加强锻炼,努力学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纳四海灵气,扬改革春风,铸祖国辉煌。
我的中华,我的魂。
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献给祖国。
祖国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
流逝年华无法还,长存唯有爱国心。
用最热情的血液喷薄出祖国最辉煌的明天。
手拉手,心连心,祖国儿女齐尽力。
祖国永远是春天。
我爱我的祖国,我的祖国爱我。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祖国母亲,我为你自豪,为你骄傲,祝愿祖国明天更辉煌。
祖国是我们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研学活动的心得体会演讲稿及收获 研学活动的感想和收获(四篇)
- 最新基层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和方法(五篇)
- 辅警治庸懒强担当心得体会和感想 辅警懒散庸个人剖析材料(2篇)
- 高三家长教室陪读心得体会及感悟 高三家长教室陪读心得体会及感悟作文(六篇)
- 最新抗战统一战线心得体会(优秀18篇)
- 煤矿每周一例学习心得体会简短 煤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简短(5篇)
- 大学校园拔草劳动心得体会实用 校园拔草的劳动过程和感受(7篇)
- 2023年小学自然科学课的心得体会(优秀12篇)
- 最新劳动之星心得体会一年级报告(优质16篇)
- 幼儿园乐高机器人心得体会范本 教孩子乐高机器人的心得(五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2023
年 家乡的一江两 岸 范本(精选11篇)17下载数 875阅读数 -
最新
两 岸 青 年 交流活动体会范文(优秀14篇)29下载数 585阅读数 -
2023
年 两 岸 之间的关系与发展论文两 岸 的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023(6篇)21下载数 780阅读数 -
两 岸 关系新形势政策论文如何写 如何认识两 岸 发展新形势论文(7篇)42下载数 899阅读数 -
两 岸 关系相关的形势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两 岸 (六篇)41下载数 377阅读数 -
两 岸 的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关于两 岸 形势与政策论文(6篇)49下载数 319阅读数 -
两 岸 的关系形势政策论文两 岸 形势与政策论文(3篇)46下载数 593阅读数 -
海峡
两 岸 的关系论文怎么写 关于海峡两 岸 的论文2000字(二篇)13下载数 969阅读数 -
两 岸 服务协议书如何写两 岸 服务协议书如何写的(八篇)20下载数 515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