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西安市打黑除恶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20___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20___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明代以前,城门沿袭砖门的过梁式结构。从军事角度看,这种城门的最大弱点是经不起火攻。因此,城门上往往眼设置水池,以防敌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的成语。券拱式城门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色青砖结构不仅使得城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双方作战,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时,城门却又拦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几个人扛着粗重的木桩前来撞门,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将城门撞开,而有时也可能撞不开。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须用木材2.8立方米,重达3.19吨。门扇上下横匝着9道宽15厘米,厚23厘米的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四棱攒顶的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密集的钉群,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有的城门还在门扇后的城门洞内,设置了拒马桩、陷马坑、铁蒺藜等,进一步阻挡敌人进攻。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也叫“阙楼”、“樵楼”。象征门阙,兼用来打更。闸楼三面有城墙与主城墙相连,形成一个半月形的立体空间,叫“羊马城”。敌人即使攻入闸楼城门,也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瓮城内可屯兵。无论敌人进入第一瓮城还是第二瓮城,箭楼均可发挥攻击作用。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题建筑。城楼距地面高约32米,长43.2米,三重飞檐,四角高翘,回廊环绕,庄重稳健,是主将镇守指挥的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宽20米,长12米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射击区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远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杀伤射程。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敌楼供士兵避风雨和储备物资。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整个城墙共有5984个矮雉。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内侧的矮墙称为“女儿墙”,墙高1米,没有垛口,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行走时坠入墙下。在西安城墙四角各有一座城楼叫“角楼”。如果你绕城一周,就会发现,城墙的四个角唯独西南角是圆形的,其它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角是保持了元代长安城蒙古式风格的转角圆状。明城墙在隋、唐、元代城墙遗址基础上改建而成,范围和唐长安城皇城范围基本相同。
在箭楼与正楼形成的瓮城中,有同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没有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马道11处。登城马道底部道口的门是朱漆的,俗称“大红门”。战争期间,这里是调兵遣将的咽喉要道,必须保证畅通无阻。为防敌人奸细混入城墙守卫部队中,登城马道戒备严密,平时不允许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许闲杂人等靠近逗留。等到军中禁夜炮响后,铁门便紧锁了。
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谢谢大家!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它的诞生至少有3020___年以上的历史。最初作为祭礼、朝仪、娱神中的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是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1378平方米。它建于公元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当时迎祥观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钟楼在建成220___年后,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万历20___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懋贤的主持下,将钟楼来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据钟楼的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攒尖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正方形,每边长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砖砌成。基座四面正中各有一个高和宽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楼身为正方形木质结构,边长22米,高26米,四面五开间,外面以回廊环绕,里面为二层楼,楼内有木梯盘旋而上。楼内上下两层正方形大厅里,陈列着明代以来各种名贵瓷器及红楠木家具,四面门上布满浮雕画,风格厚朴生动。楼顶为四角攒尖结构,上面覆盖着碧绿色的琉璃瓦,顶端大圆顶高达5米,里面是木心,外贴铜皮,铜皮上再箔敷一层黄金,金光闪闪,辉煌灿烂。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这口钟建造以明成化年间,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在这口钟收藏于西安碑林。据说,钟楼从迎祥观迁到今址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但景云钟却怎也敲不响了。没有办法,只有另换。对于景云钟不响的原因,有人认为它是“历世久远,神武有灵”,不愿被热挪动;也有人说,钟置于室内正好像是“待瓮以呼”,当时应该移到楼外。但无论如何,这给钟楼的历史又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为了将景云钟移到新建的钟楼上,当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桥,利用桥面斜坡把景云钟运到了钟楼上。据说“桥梓口”也因此而得名。钟楼内西墙上嵌刻有《钟楼歌》和《钟楼记》碑刻。《钟楼歌》是当年修建钟楼的陕西巡抚龚懋贤在解职赴京时登楼所赋。诗中对钟楼做了热情的赞颂。《钟楼记》是督修过钟楼的巡抚张楷所作,详细记述了钟楼的身世。在钟楼的门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画共64幅,其中有木兰从军、嫦娥奔月、柳毅传书、八仙过海等等。这些木刻浮雕故事,给钟楼增添了不少历史趣味。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修葺,使这座古建筑又焕发了昔日的风采。
与钟楼遥遥相对的是鼓楼。鼓楼位于钟楼的西北角。鼓楼楼底门洞为南北向,北通北院门,南达西大街。鼓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比钟楼要早四年,与钟楼是姊妹楼。在鼓楼的第一层北面有一面巨鼓,与钟楼上的晨钟形成暮鼓,所以称为鼓楼。鼓楼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积1804平方米。楼体呈长方形,总高33米,基座高8米。基座的门洞高与宽均为6米,洞深38米。鼓楼建筑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顶,重檐三滴水。楼分上、下两层。南北檐下各有一块匾,每块匾重约3吨。南边的匾额是:“文武盛地”,为清乾隆皇帝御笔刻书。北面的匾额为“声闻于天”,是咸宁县书生李允宽书写。在鼓楼的外檐都饰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在鼓楼的三楼有14根红色显柱,24根隐柱交叉立。里面挂有3只大宫灯,12盏中宫灯,16盏小宫灯。天花板上油漆彩绘云形图案,古色古香,十分美丽。1953年,国家拨款对鼓楼进行了大修,设立了文管所,精心保护,使鼓楼更加秀丽巍峨。现在,钟鼓楼交相辉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壮观。
好了,钟鼓楼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最新西安市打黑除恶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华清池位于西安市城东30公里处的临潼区内,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内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于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更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沐浴游览胜地,并且享有“天下第一温泉”的美誉。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已有6020xx年的温泉使用史和3020xx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早在3020xx年前的西周时,周幽王就在此修有“骊宫”,周以后经历了秦始皇的“骊山汤”、汉武帝的“汉骊宫”、唐太宗的“汤泉宫”、唐高宗的“温泉宫”,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在以前宫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上的优势,大兴土木,并修有登山的夹道和通往长安的复道,把这里同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连为一体,李隆基赐名华清宫,后因宫内多温泉浴池,又名“华清池”,并一直沿用至今。修有玄宗皇帝专用的“御汤九龙殿”、杨贵妃沫浴的“海棠汤”及供百官公卿沐浴的“尚食汤”、“少阳汤”等。除此之外,还修有专供唐玄宗与杨贵妃寻欢作乐的“斗鸡殿”、“大小马球汤”、“舞马台”等。至此,华清池达到了它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的壮观景象。
华清池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罗曼史的历史见证。杨贵妃原名杨玉环,从小随叔父在河南长大。她天资聪颖、通音律、善歌舞,与西施、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去世,玄宗悼惜不已,整日闷闷不乐,后宫美女数千,竟无一人中意,洞知玄宗心思的高力士便暗搜外宫,于是就发现了寿王妃,即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妃杨玉环,并被玄宗看中,为避人耳目,将寿王妃召入道观,赐道号太真,这样一来就解除了李瑁与杨贵妃的夫妻关系。公元745年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因唐玄宗通音律,而杨玉环善歌舞,两人在感情志趣上情投意合,使得玄宗对杨玉环宠爱有加,宫中呼为“娘子”,礼仪皆如皇后,真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据史载,公元750年,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半山腰的长生殿前相依而立,他仰望星空,因羡慕牛郎织女的多情,伤感人世间的多变,便双双跪地对天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妻。《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是对此情景的描写。
“门外千宫罢早朝,三郎沉醉不知晓”,从公元747年至公元755年,每年十月,玄宗便携贵妃姊妹及亲信大臣,从京都长安来华清宫淋浴温泉,号称“避寒”,直到第二年暮春三月才返回京师长安。他们在这里度七夕,避夏暑,处理朝政并接受万国使臣的朝拜。所以华清宫又有“第二都城”、“第二长安”之称。他们整日饮酒作乐,由梨园弟子奏乐助兴,打马球、观斗鸡、看舞马。由于唐玄宗在执政后期整日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朝”的奢靡生活,终于导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士兵们杀了宰相杨国忠,并逼玄宗赐缔杨贵妃于马嵬坡 (今陕西兴平)。从此,华清宫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好了,请各位跟随我一同去领略这座千年皇家园林的魁力。
飞霜殿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以九龙湖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映人眼帘的这座宏伟的仿古建筑,便是飞霜殿。唐时的飞霜殿,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幸骊山使用的寝殿。相传此殿落成之时,正适冬季,雪花漫天飞舞,还没落及地面就被大殿四周温泉的热气蒸腾到空中,落雪为霜,故称 "飞霜殿"。现在已成为华清池的贵宾接待室。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海棠汤”又名“芙蓉汤”,俗称“贵妃汤”。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唐人的构思超俗,设计新颖,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腆的形体。汤池的池壁由四块墨玉拼砌而成,东西两侧分别设有一组踏步便于上下,充分体现出唐代建筑艺术中对称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径为10厘米的进水口,进水口上装莲花喷头,寓意为海棠花的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而出,喷出的形式与喷泉相似,而洒下来的形质,不正是今天生活中的淋浴吗?当是,唐人沐浴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洁净圣身体,而是生清净之心,修心养性的的物质享受,更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特殊身份的标志。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熏无颜色”的杨贵妃在海棠汤中淋浴了近八个春秋。淋浴时为增加情趣,池中洒有鲜花的花瓣和具有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药材及价值昂贵的香料,享受香汤沐浴。她沐浴时宛如海棠初睡的娇媚姿态不仅深受玄宗皇帝的宠爱,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素材,创作出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对此情景的绝妙写照。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当您第一眼看到它,一定会为它的气势所震撼。宫殿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有内外殿之分,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
莲花汤造型奇特,上下两层台阶造型不同,上平面四角有一定的曲线变化,呈写实的莲花状;下平面为规则的八边形,“八边”代表着大地的八个方位,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而莲花设计在大地八极之上,完全合乎于根植于大地土壤之中而花浮于水的特殊生长规律;水、土、花三者紧密关联不可分割,这是自然与宗教观念的整合,是将沐浴看作是与自然的沟通,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也就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李隆基是狂热的道教徒,他希望通过淋浴与天相连,在清泉、莲花的护佑下,达到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目的。细心的游客还可以注意到,它的池底安装了双莲花底座,并且有双进出水口,它就寓意了唐玄宗对杨贵妃忠贞的爱情,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意愿。这座汤池无疑是唐代礼制宫设计师煞费苦心的创作,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著。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唐代的第三个汤池前,也就是星辰汤,它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原名“御汤”,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它当时建造的时候是上无,整个汤池的设计是阎立德根据唐代礼制规定,再结合天空星象、二十四节气,即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理念设计建造的。很显然,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苍天北斗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当然也有企求皇天赐福,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内心秘密。星辰汤离温泉水源最近,水质最好,地理位置最优越。泉水因自然漫溢涌入汤池,形成了现代的自流水的沐浴方式,水从一边进入后冲击硬壁,来回返,形成冲浪浴的沐浴方式,只不过是唐人没有命名而已。在修复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又考证在星辰汤的底部叠压着秦始皇的"骊山汤"和汉武帝的“汉离宫”文化遗存,为研究秦代汉淋浴文化提供了佐证材料。
尚食汤,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曾有人解释:尚食汤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然而根据考古学家多年的考证,只定位尚食官员不太准确。古文献记载,“尚”字还包括“赏赐、给予”的含义,而唐代除尚食局外,随皇帝出行的还有尚药、尚衣、尚社、尚乘、尚擎五局官员。就汤池的整体结构分析,汤池中间设有石隔墙,东、南、北三面修砌有入池石台阶,池中并无固定的坐向位置,充分说明尚食汤面积虽小,但在此沫浴的人较多,使用率较高,身份也较复杂。所以推断得出,尚食汤在华清宫可解释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侍官员的沐浴场所,在此沐浴常沐皇恩,知圣心之苦衷,为唐王朝的江山社稷效忠。由于史记记载较少,有关此汤池的诸多疑问(如:台阶下的百坑以及石隔墙的用途),还有待于考古专家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证。 “西安事变”旧址——环园
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我们现在就来到了“西安事变”旧址——环园。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园内风貌既具有江南园林优雅别致的风格,又有北方园林殿宇宏伟的特色。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曾驻于此,蒋介石两次来陕督战,都以环园为临时行辕。1936年12月12日,这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五间厅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下榻之处,由西向东依次为:秘书室、蒋介石卧室、办公室、会议室、侍从室。
“西安事变”爆发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历史上也称“双十二事变”。它是由国民党内部主张抗日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
1936年12月,蒋介石乘专列第二次来西安,以华清池为临时行辕,下榻于五间厅,准备在此布置实施“剿共”事宜。张学良赴临潼晋见蒋介石并和其“诤谏”,他至诚大义地规劝蒋介石放弃“剿共”内战,却遭到蒋介石的严词训斥。接着,张、杨两位将军大义凛然地苦谏,声泪俱下地哭谏,都无济于事。12月10日,张学良、杨虎城决心对蒋介石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蒋介石听到枪声,因不知敌情,未及穿衣,便和侍卫官及随从仓皇而逃,在翻越后门时,不小心摔伤了脊梁,还丢了一只鞋子,由随从扶掖向山上逃去。党卫队冲人五间厅,闯进蒋介石卧室时,发现室内空无一人,而蒋介石的衣帽、斗篷、假牙尚在,伸手摸摸被窝仍有余温,推测蒋介石并未逃远,于是开始大规模搜山。最后一个建筑就是兵谏亭,就是蒋介石当年的藏身之所。
华清池五间厅的墙壁上、玻璃窗上的累累弹痕将永远铭记着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华清池也因承载着这一段历史而名载史册。
昔日的皇宫禁苑,天子御汤,今日已成为融风景园林、文物遗址、温泉沫浴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旅游胜地。华清池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全国风景名胜区,、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名园”,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冬奥会开闭幕式心得体会实用(三篇)
-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心得体会及收获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过程(6篇)
- 2023年第五期榜样的心得体会如何写(模板11篇)
- 指挥中心内务条令心得体会如何写 公安内务条令心得体会2000字(3篇)
- 2023年业务员工作及心得体会如何写(大全18篇)
- 2023年家庭教育第十六集心得体会报告(汇总15篇)
- 最新新时代价值观团课心得体会(大全9篇)
- 联系实际谈大局观心得体会总结 大局观感悟(九篇)
- 新教师之旅第9章心得体会精选 新教师心得体会10篇(2篇)
- 2023年政法工作六大问题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4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可反问面试官的问题(实用14篇)
34下载数 375阅读数
-
2023年社区科普活动方案范文(模板9篇)
26下载数 694阅读数
-
最新演讲稿:假如我是家长(优质6篇)
24下载数 207阅读数
-
2023年党建结对共建工作亮点特色汇报(汇总15篇)
43下载数 306阅读数
-
有关学习“两会”精神的主题班会策划(汇总14篇)
14下载数 651阅读数
-
勇敢章争章范文范本 勇敢章内容(三篇)
24下载数 198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