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来自一线的战疫心得体会总结 疫情支援一线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0:18:59 页码:14
来自一线的战疫心得体会总结 疫情支援一线心得体会(五篇)
2023-01-13 10:18:5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来自一线的战疫心得体会总结一

您们好!

很高兴能写封感谢信。因为信里的一字一句都代表我们贫困生的心声,深表我对您们的感谢及敬意。

本人,汉族,。在我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改嫁,回来我跟着姑姑生活,姑姑家一共五口人,均为农民,且均以务农为生,家中经济来源主要靠几亩田地。爷爷也在前几年去世了,再加上这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家中收入严重减少,而且我在上大学,每年又需两万多元的费用,这使本来贫困的家庭变得更加贫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去在今年暑假郑州慈善总会联合郑州日产汽车公司把5000元的助学金发给了我。这在经济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借此我真诚的感谢你们的帮助,感谢各位领导及所有帮助我的人。

当然金钱意味着我家里可以少给我一点生活费,减轻家里的负担。同时可以把以前一些挤挤的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钱去买一些学习及相关的一些物品。助学金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帮助,更多的是给予我信心与勇气!我不是被遗忘在学校角落的垃圾,我也是学校整体的一员。

现在,我还是个在校的学生,我没有更好的办法甚至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对我的帮助。但是如今我在学校不甘落后,利用课余的的时间自力更生,出去打工,解决我的部分生活费,这样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学会了一些书本上不曾有的知识。另外在大学时光中,我不忘国家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我认真的学习,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没有早退,旷课逃课的现象。我希望能尽我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上我会全心全意的做一名成绩优秀、品行端优的学生,以此做为我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和对同学们的回报。今后,我会像你们关心我一样去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让他们知道,其实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背后有很多人和你站在一起。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能有机会走出农村来到城市里上学一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是我最大的学习动力和努力的来源;二是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是我得以继续学习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三是我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这是我得以坐进大学教室里信念支柱!

此时此刻,我唯一能用的言语就是感谢,感谢一年多来关心、爱护我成长的国家、学校、院领导和老师们,感谢生活上给过我莫大帮助的同学们。多年后的我,成功之后一定不会忘记大学的艰辛岁月,不会忘记大学期间大公无私的默默资助自己的人们,你们是我的支柱,是我一生无法忘记的亲人。

鉴于以前的学习生活,我不是幸运的,但又是万幸的,得到了老师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对于之后的生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追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打下基础,使自己变得更成熟。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青团员的先进思想,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好准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新人做好准备。

再次感谢领导对我们的关怀和高度重视。我一定会时刻铭记你们的关怀,坚决履行自己的诺言,走好未来路是我的勇气和自信的见证,有你们的帮助我向你们郑重保证: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对人们有益的人,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发挥自己一切的努力来回报社会!

最后,请接受我最真诚的谢意。谢谢!

x年xx月xx日

2022来自一线的战疫心得体会总结二

青岛地区大小山峰几十座, 崂山则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 446 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 87.3 公里,主峰高 1133 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 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旅游的丰富内涵.

崂山旅游分南线,北线,东线,每条线如同一颗珍珠项链,串连着无数个景观.我将按照"崂山一日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南线上几处主要景观.

基本旅游线路(南线):太清宫--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 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 素称"北国小江南".太清宫占地 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2500 平方米.庙宇共 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 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 农","轩辕"三帝.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 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 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 院.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 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烟尘远隔,空气清新, 再加坡上坡下苍松翠绿,修竹滴翠,清泉飞鸟,奇石屹立,不但怡静,而且特别 清幽.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 "上清", "下清", "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 "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 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 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 500 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 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 30 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 合成一道长约 30 米,宽约 5 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 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 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 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 1981 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 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青岛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家园.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辉映出青岛多彩的身姿,赤礁,细浪,彩帆,金沙构成青岛靓丽的海滨风景线,史文,宗教,民俗,乡情,节日庆典赋予青岛旅游丰富 的内涵.浓缩近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多国建筑,形成了 青岛中西合璧的都市风情.今日的青岛如此多娇,明天的青岛将更加美好.

"青山碧海映红楼,仿佛人在画中游,天上人间无觅处,岛城美景胜瀛洲".

2022来自一线的战疫心得体会总结三

在20世纪中国工业发展史上,从1964年到1980年的三线建设是一个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战略。除了巨额的投资,还有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无数的民工建设者,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来到内地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参加建设。

这些建设者,很大一部分后来扎下根来,在三线地区安家生活。上世纪90年代从学校毕业后,张鸿春在攀枝花一个矿务局的学校教书,去家访的时候就常常遇到这个群体,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东北的,上海的,江浙的,等等。

浙江嘉兴人李身钊是其中之一。82岁的他如今在攀枝花安享晚年,这里阳光充沛,他已经离开不了这种“即便冬天也温暖如春”的气候了。

当年来参加三线建设的时候,他们吃了不少苦头,住的是席棚子,“若是在大城市,我们就像要饭的”。连政府办公楼都是“干打垒”,那是用泥巴建造的一种土建筑。

那批知识分子住得如此破旧,研究的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要建成攀钢,首先要突破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世界性难题,李身钊和同事们干的就是这个。

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李身钊坦言当时确实苦,但他紧接着补充说,大家并不觉得苦。

他记得,当年厂里的干部和年轻人都是同吃同住。他所在研究院的书记和院长,一个参加过解放战争,一个参加过抗日战争,“我们住平房,他们也住平房;我们吃食堂,他们也吃食堂”。

“老革命都这样,我们年轻人有什么资格叫苦?”李身钊还记得,同样的级别,共产党员的工资比普通群众要低2元钱。“钱差得不多,但体现的是共产党员要带头。”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这是对三线精神的高度概括。张鸿春现在是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副馆长,在他看来,只有三线建设者才能让那段历史和三线精神血肉丰满,精华四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博物馆参观时,路过一尊雕像,张鸿春突然把记者叫住,说这个人物你一定要了解一下。

亓伟,山东莱芜县人,得知中央决定开发攀枝花后,时任云南省煤炭工业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的他主动请求到攀枝花开发宝鼎煤田。他带领职工取得了多场夺煤保电、夺煤保铁大会战的胜利,后因劳累过度而病倒,已是肺癌晚期。

躺在病床上,他在笔记本里写道:“活着建设攀枝花,死了埋在攀枝花。”亓伟去世后,葬在了宝鼎山上,圆了“日日夜夜看见攀枝花出煤、出铁、出钢”的梦。

张鸿春后来编写了一本《攀枝花100问》,特意把亓伟的故事作为其中一“问”编了进去。他说,亓伟身上传递着一种令人敬佩的三线精神,应该让后人记住。

但是上世纪90年代当教师做家访时的所见所闻,一度让张鸿春感到失落。那时三线建设处在调整期,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一些三线企业陷入了困境。

张鸿春看到,有的工人家庭是“半边户”,一个人的工资要养一大家人,子女教育搞不好,家庭关系处不好,“生活得没有尊严”。

这成了他参与筹建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其中一个动因,为了“还三线建设者一个尊严”。

张鸿春说,策划攀枝花建设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时,很多人想定位于工业遗产保护,后来经过反复走访调研,大家才有了共识。“在攀枝花建博物馆,为什么不聚焦三线呢?”

现在,博物馆开馆已经6个年头了,接待了近200万人次的参观者。张鸿春希望博物馆成为“三线建设者的精神家园”,让能够达到攀枝花的攀西高速、成昆铁路等成为三线精神的朝圣之路。

2022来自一线的战疫心得体会总结四

尊敬的领导和老师:

你们好!

首先,我非常感谢国家和学校的各位领导及老师对我们贫困生的关注,并给予我们以实际的帮助与支持。由于你们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可以更专心、更放心的学习,一样 可以积极洒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此,我代表我们这些贫困生在这里表示深深的感谢, 向国家、向学校的各位领导老师还有同学深致谢意。

对于我来说,一个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深知求学之不易,对于自身而言,这点艰辛不算什么,最为不易的是在身后默默付出的父母。从递交国家助学金申请书到助学金的下发,我心中始终怀着虔诚与感激,内心感受无以言表。

千言万语归结为催我上进的动力,鼓舞我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更加激进。 从读书求学到此刻伸出大学,对于我们每一个学生而言,这期间的过程是相当的不容易的,当然,再苦莫若我们的父母亲。此前,有这样一个可以进一步减轻父母负担 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珍之惜之。促成此种大好形势与机会的,都是归家助学政 策使然,是国家与学校对我们贫困生照顾与关怀,能得到国家助学金,我深感荣幸与感激。

国家助学金让我获益颇多,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轻了父母的负担。面对上学的巨额开支,我心中惶恐,父母亦是担若千斤。幸好,在入大学之前,我就有成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加上自己假期工作的工资,勉强能保证学年的学杂费。如今,又有国 家助学金作为支援,对我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此,我再次感谢那些帮助我的人,谢谢!

国家助学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政策,关系着我们青年人的未来。实行这一举措最重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制度性的保障,从起点上为我们青年学生的未来发展赢得了机会和时间。国家助学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我会合理运用这些钱,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了国家助学金的相伴,我们远行的道路更加宽广,我的心灵不再寂寞与无助。

再次深深感谢国家、学校以及各位关心与支持我们贫困生的领导、师友,因为有了你们的关心与帮助,让我的大学锦城更加顺利;因为有了你们的相伴与扶持,让我们的 前路依然光明。

自此以后,我自当更加刻苦,生活中自我克制,节约为先;学习生活中,依旧坚持学习第一的原则,努力奋斗,不辜负你们的支持与帮助。

此致

敬礼!

20xx年x月x日

2022来自一线的战疫心得体会总结五

太清宫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据《太清宫志》记载: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0公元前140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明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宫发生了一起僧道之争。僧人憨山大师与道人耿义兰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銮殿,历时十多年,终以道人胜诉而告结束。现太清宫前“海邱夺遗址”碑刻的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邱寺于宫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毁寺复宫,就是记的这件事。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一棵红牡丹和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

《胶澳志》载,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巅“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处机所书。名道孙紫阳曾潜修于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孙紫阳疏》载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侧建有“斗母宫”,奉佛教。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重修时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观音殿”一座。据说,这里曾有过僧、道交替的历史。

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烟尘远隔,空气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苍松翠绿,修竹滴翠,清泉飞鸟,奇石屹立,不但怡静,而且特别清幽。

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上清宫创建于宋初,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至宋末已废圮。元代大德元年,通玄弘教洞徽大师李志明,鸠工重修了上清宫。

上清宫有前后两处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二十八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旧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

上清宫内古树参天,其中一棵银杏胸径2.53米,横出粗枝上有三个乳状树瘤,极为罕见,据说一千年方能长出一个。大殿之东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与道山石斜对的石崮上,刻有邱处机的《青玉案》词一首。宫西有一块圆丘形弧石,名“熬山上清宫”,还刻有邱处机咏崂山七绝十首,石下有一口清泉,名“圣水泉”,为崂山名泉之一。

龙潭瀑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