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怎样提高军人素养心得体会及收获 如何提高军人素质(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6:47:42 页码:8
怎样提高军人素养心得体会及收获 如何提高军人素质(7篇)
2023-01-12 16:47:42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怎样提高军人素养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储备一桶新鲜的“活水”,服务于学生,浇开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老师的我首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勤思考,常总结,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要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和情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导入语是开启新课,引导学生登堂入室的钥匙;是承前启后的桥梁,能使学生“循”故而知新;精彩的导入语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氛围更加优化,教学活动更加顺畅。第二要抓过程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入情感,积极点拨,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转化为理性思考,使学生在激情中明理,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是抓住结束环节。

我认为要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我觉得要讲得清楚;第三步要学生听懂;第四步要让学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会发现学生产生讨厌、纪律散乱、不注意听讲等不良行为。我也曾采用种种措施,有时甚至使用强制性手段,力求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利用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语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目标;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生的成功增加困难。因此,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比如说: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经过重复或练习形成自动的行为动作,要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学会学习,懂得怎样合理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受益终身。

xx班学生优生少,中等生和差生都比较多,而作为老师的我,不应该对他们有歧视,更应该利用一些课余的时间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那么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都会跟着提高的。因此,如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做好家校联系等等,这些看似细碎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很重要的环节。

所以,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做好这每一个环节,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能紧扣住了齿轮上的每一个齿,才能发挥其效应。

关于怎样提高军人素养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豪斯顿研究人际关系发现,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没有足够社会支持的人就会感到孤独,这是由于他们感到孤立无助,或是因为人际交往过程得不到足够的自我暴露的机会。所以当代的大学生要培养足够的潜力,妥善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动性交际中缺乏主动性往往跟我们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的性格有关。从环境来说,对陌生的环境,人总会有距离感甚至恐惧感。另外生活条件的艰苦也常会造成人的一些焦虑、不满情绪,使人没心思主动去与本来陌生人沟通了。从个人性格来说,对陌生环境和生活艰苦产生焦虑不满情绪的人,往往是那些遇事爱斤斤计较的人,对于那些豁达、开朗或者容易满足的人来说,一般不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另外,有的人比较内向,一向不爱主动跟别人交往;有的人从小到大都是佼佼者,交朋友从来都是别人先靠近他,所以习惯了。这些都是影响交际缺乏主动性的原因。

(二)率性而为,不顾他人的感受

率性而为不能说是缺点,因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这样表现的话,别人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坦率、不作做。但是在人际交往中率性而为,却常常会搞僵人际关系。比如做事情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管别人的意见,就会让人觉得你刚愎自用不谦虚;在行为方面率性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注意时间、场合,别人就会觉得你无组织无纪律;经常改变主意,没有经过周密计划或事先请示就行事,让人觉得你做事卤莽,缺乏诚意等。

(三)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你的言行举止会给交际对象留下或良好或不良的印象。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果言行举止不庄重、不检点,就会给我们的交际对象留下不好印象。别人见到你只会退避三舍,哪里还愿跟你交往。

人际关系的改善

每一个人都期望与他人友好相处,都期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活中始终是一个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与人交往和相处的问题并不是大学中独有的,但这一问题在大学生中的表现却有其特殊性。首先,大学生与人交往的经验相对较少,而且只是在进入大学以后这一问题才突显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必须的压力。要在短期内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很多的技巧,而同学们往往只感受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压力,却缺少必要的经验和技巧。

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校园与人友好相处,为将来步人社会做一个充分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准备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充分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

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只是友谊或亲密关系的一种拓展。此外,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例如,我们能够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能够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不仅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持续友好的关系。这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所以,对大学生而言,了解这一特点并建立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大环境的要求,也是每个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走入社会必要条件。如果我们不能够从一开始就对这种特点有充分的认识,还按照以前的方式行事,就很容易发生人际关系方面的不适应问题。

另外,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新特点还表此刻不能仅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理解和不喜欢的。因而,在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就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大学生务必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逐渐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协调的新的人际关系。

(2)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潜力的培养。

常听到有同学讲:“那人性格好,懂得多,所以喜欢同他交流”.的确,一个品质好或具有某些特长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潜力、才华不断提高。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厌恶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在同学中选取朋友,首先思考的是个性品质,与成熟、热情、坦率、有职责感的人多交往。

另外,人际交往在心理上总是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等情绪反映为特征的。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真诚评价自己的人具有好感。自己一旦受到某人喜爱,得到好的评价,就会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为良好的人际交往带给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太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别人的长处,举会给自身带来益处。

(3)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要与周围的人持续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具备宽宏豁达的心理品质,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以诚相待。

在生活中,我们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了误会,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不为人接纳时,你必须会为之焦虑和烦恼,也必须会影响你的学习、生活及社交关系。如果我们做到宽宏豁达,也许就会心平气和些,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会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感受,误会、委屈就常常会烟消云散,别人也将欣然理解你。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必须要注重这种品质的培养,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而此刻的大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交往倾向。只注意自己目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等。他们常常不顾场合和对方情绪,一味由自己的性子去交往,致使在交往中出现尴尬的局面。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到达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4)掌握必须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够帮忙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

很多同学都说,他们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能表现得很自如,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畏缩,不知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很多同学由于缺乏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往往容易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并造成在人际交往的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应采取主动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

事实上,社交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强人际吸引力、幽默、语言艺术等等。对大学生来说,在树立了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宏豁达等等。语言艺术的运用包括准确表达,有效倾听,礼貌礼貌等等。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

当然人无完人,我们当然都有会犯错的时候。只是在我们犯错的同时我们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始终处于平静,这样有利于和别人沟通,取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优化了自己的社交关系。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潜力,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做准备。

关于怎样提高军人素养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细致分析 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经验的关系如此密切,如果可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人们的日常社交生活也会得到改善。人们不单可以减少与别人发生冲突,亦可以令自己和别人有更愉快的交往经验。

有些人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或属性。譬如,一个社交能力高的人天生较外向、善于交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人际交往能力实比移山更为艰难。多数的心理学家并不赞同这种看法。反之,他们认为只要能辨认出可以预测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便可以设计一些课程来培训这种能力。

要有效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二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达到社交目标,便要因应情势而作出相应的行为。社交环境瞬息万变,交往的对象亦有不同的特质,要适应不同社交环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锐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不可。

对环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

这种"因时制宜"的说法,并非只是近代西方心理学所提倡。

其实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亦常被提到。例如《中庸》说:"国有道,共言足以兴国;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这便说明了进谏及保持缄默都是合宜的处事方法,但朝臣采取哪种方法才可产生较理想的后果,却取决于他们身处的国家是有道还是无道之国。

又以本章开头提及的杨修为例,他是个机智的才子,但他所服侍的主公曹操是个性格多疑的人。杨修自恃聪明而多次道破曹操的心意,故招来杀身之祸。若他的主公是个宽宏大量,知人善用的人,杨修不但不会被杀,反而会被委以重任。虽然有人会慨叹杨修生不逢时,但若以"因时制宜"的说法,杨修似乎只顾一时言语之快,却忽略对方(曹操)的思想性格,

因而说出一些合乎事实但不合对方心意的话,白白地把性命断送了。由此可见,要成功地达成社交目标,便要审裁客观情势的变化,因时变通,以适应各种各类的社交情境。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些虚构的处境,然后问受测者在这些处境中会有什么反应。其中两个处境是:

(一)你很怕见牙医,但现在却要到牙医那里修补牙齿。

(二)你被一群持械的恐怖分子胁持在一所公共大楼内。

人们在这两种情境中,均可以选择细心地观察周遭的危险讯号。譬如,在第二个处境中,可以留心恐怖分子有什么武器。他们也可以尽量分散注意力,不去注意一些会令自己紧张的危险信号。当然,在见牙医的处境中,

主动地监察危险信号只会令自己更紧张,肌肉收得更紧,痛苦愈多。但在被胁持的处境中,留心危险信号可以提高逃生的机会。接受测试的人当中,有些人较能辨析两种情境的不同,在见牙医的处境中选择分散注意力,在被胁持的处境中选择观察环境。有些人的辨析能力则明显较低,在不同的情境中也选择观察环境。

我们的研究也显示:辨析能力愈高的人,社交能力也愈高。他们在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时,较能完成交往目标,并较能改进双方的交情。 亦有证据显示,辨析能力高的人,他们会遇上较多愉快的交生经验,而他们也较少出现抑郁的情绪。需要强调的是,"因时制宜"并非指盲目跟随形势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亦不是指盲目顺应对方的旨意。

辨析能力高的人不一定是社交变色龙,只懂得盲目附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而这些目标也可以是一些利他的目标(例如替某医院筹款)。辨析能力高的人,在追求这些目标时,懂得审时度势,既能够完成自己起初不愿捐款的人解囊相助,并让他们觉得捐款后心情愉快,这便是辨析才能的应用目标了。

对别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

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我们的研究中,曾向受测者描述一个人的行为,然后请他们将这个人的资料转述给另一位受测者听。在转述过程中,有些人自发地加入了一些对故事人物的性格和道德判断(例如"他是一个贱人"),而有些人则主动地对故事人的的内心世界加入剖析(例如"因为他想取得律师资格,所以对有权势的人所做的坏事视若无睹")。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也测量了受测者与父母、师长、朋友和不喜欢的人交往的成果,发现越倾向性格道德判断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便越差。反之,越倾向作内心剖析的人,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就越高。

既然主动地作性格判断和道德评价对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碍,而尝试了解虽人的内心感受对社交能力有利,那么如何可以降低前一种倾向而加强后一种倾向呢?

我们的研究指出,一个人对性格和道德的看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些人觉得性格和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个人素质,相信每个人也有固定不变的道德水平和性格。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他们的注意力便集中于从别人的言行举止,来推断对方具备哪种性格。也有些人相信性格和道德都是变数,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和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这些人在社交场合中,并不急于判断别人的性格和道德水平。反之,他们会较留心于一些可变的因素和行为的关系。譬如,他们会较留心环境因素的改变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的改变,又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问受测者一些很简单的问题。譬如,"甲旅行时给同事买了些纪念品,那很可能是因为--"。或"乙将一盒橙汁倒在同学的图画上,那很可能是因为--"。那些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乙则是一个无赖"等解释。反之,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较多提出"甲想取悦他的同事,而乙则嫉妒他的同学"等解释。

由此可见,相信性格不可改变的人较重视评估别人的性格和道德,而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则较留心别人的行为动机和做事的情绪状态。

也有研究显示,和相信性格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觉得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较喜欢评鉴别人的行为。他们看到别人做了一件事情后,便有较大的倾向马上评价这行为是好还是坏。由于他们专注于评估行为本身的好与坏,便较容易忽略行为发生的背景和行事者的心理状态了。

这种倾向判断行为的好坏和别人的道德性格的人,不但容易忽略别人的心理状态,也较容易因为对人多作以偏概全的评价而产生偏执和成见。已有研究证据证明,在美国相信性格是不可改变的人,比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对社会上的少数族群成见较深。

在香港地区,我们也发现相信道德是不可改变的人,和相信道德是可以改变的人相比,较歧视内地人士。譬如,他们会觉得内地的人有较多负面特征,较少正面特征,他们也觉得内地的人在香港犯了法,应该受到较严厉的处分。

由此可见,对性格道德的看法,不单与社交能力有关,它也关系到社会上族群能否得到公平平等的待遇。

总括而言,要增进个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对自己及别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细心观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强对千变万化的社交环境的掌握。虽然心理学家认为社交能力是可以训练提高的,但要真正的提高社交能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动机、决心、努力与恒心。

关于怎样提高军人素养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关键词:主体意识 教育规律 创设思维情境

摘要:新的课改理念要求历史课堂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要任务;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到开放式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观念的大转变,我们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多年实践的过程看,则要做到如下三点。

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其次,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虽然历史讲得是过去的事,但它和现实关系密切,故事性较强,贯穿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可以再设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学好历史可以得到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增强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改革后的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这些都有利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针对发展水平和特点各自不同、但却有巨大潜力的学生,必须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用爱心、责任感,开发“差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史动机,并使之内化成学史动力。区别对待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如知识掌握多或少的量关系上,而且体现在知识钻研的深与浅、思维能力的高与低上。如小字部分、方框中的原始资料,都可以有弹性地增减;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例,如果说差生只需掌握时、地、人、事、议,而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则可要求在背景、影响或作用等问题的分析上多下些工夫。区别对待不是降低对差生的要求,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他们引入正轨后,逐渐对其加码,促其赶上其他学生,使全体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再次,注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历史发展过程的因果联系,偶然性和必然性、多样性与统一性、曲折性与规律性等,无不反映着辩证思维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能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评价能力,这是人们较一致的看法。传统的历史教学把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作为宗旨,从一个方面讲,这里有宝贵的经验。因为学生学习、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必须以坚实的历史知识为根基,但是没有重视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包括分析历史的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加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训练、无疑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五项能力要求中的第五项侧重在创造性的历史思维能力上,强调历史地、客观地认识社会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是逻辑的、辩证的、理论的思维能力,这既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也是历史学科最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历史学科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吸收摄取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作为最佳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落实。

首先是学会阅读。历史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最基本的是要学会读教材,读相关的史料、图画、图表等。可以从教材入手,历史事件的论述是多方面的,但概括精要,揭示本质,最关键的表述往往只一句或几句话。要善于引导摄取、加工教材中最有断语意义的语言(即最主要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设置问题,是使学生注意集中在所提问题有密切相关内容上的主要手段。对低年级学生,可由教师先提出问题(问题前置),如“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么?”问题一提出就把“秦末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内在联系,沟通起来了。对需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才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一般在阅读后(问题后置)提出效果更好。如比较汉唐对外关系的异同点,说明唐朝比汉更强盛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提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在阅读中探索提取、加工等思维,逐步得出结论。阅读过程中不提问题、单纯阅读的方法不可取,问题是设置悬念,给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阅读有利思维发展。阅读中应提倡多问、大胆质疑、人人参与。可引导学生对教材或史料中不理解、不明确的问题质疑,对教材不同论点质疑,对尖子生还可引导能质疑又能释疑,充分开发潜能。

其次学会讨论。讨论是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学生参与讨论历史问题,它的益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占有材料,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争鸣,达到解决问题、深入学习、发展自我的目的。例如布置了“应该怎样认识殖民侵略的两重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充分的分析、综合、比较,课本没有现成答案(只限于结论),但与现实联系密切,同学们热切希望了解这个热点问题。课堂上学生争论激烈、形成两种不同观点,(史学家也有不同看法),但通过唇枪舌剑,统一了认识,得出:侵略造成殖民地的贫穷和灾难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化是以殖民地化为前提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目的是要把殖民地变成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劳动市场,并不是要把殖民地半殖民地推进资本主义社会,变成发达国家。在侵略过程中产生资本主义只是客观后果,不能把功劳记在殖民者身上。讨论使学生理解了历史的要义,训练了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的理论观点,又解决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学会了历史思维,从而达到提高素质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国栋,吕达主编,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版

[2]郑金洲主编,中学教育科研指导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9月版

[3]赵亚夫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历史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版

关于怎样提高军人素养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我到党校、干部学院讲授机关文稿写作课,比较注重案例教学,所举的文稿实例几乎都出自自己笔下。前段时间,连着3次讲课,我都举了新近撰写的一篇调研报告为例。尽管授课对象各不相同,每次我在课堂上念到调研报告的精彩片段,学员们都不约而同地报以掌声,自发且热烈。

参加工作25年来,我独立或牵头撰写的调研报告,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加起来怎么也有个三五十篇,其中获奖的不少,得到领导批示肯定的更多。前面所说的这篇调研报告,同样得到了好几位领导的批示肯定。

在我的课堂上,“材料念出来、掌声响起来”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是,调研报告这类理性十足的文稿也能让学员自发鼓掌、多次鼓掌,在我的印象中,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那么,这个调研报告为什么能获得阵阵掌声呢?

回过头来看,首先得益于调研做得好,其次是报告写得好——这样的自我评价,虽有王婆卖瓜之嫌,但如果连“工作自信”“材料自信”都没有,这堂课也就不必讲了。当然,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这两个“好”到底成不成立,留待读者评说。

下面,我把这个报告择要推送出来,并对写作过程进行回放和分析。

在我省以决战决胜之势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冲锋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相关部署要求,确保未摘帽贫困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并以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为样本,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脱贫成色、巩固已有成果、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促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问题,今年4月以来,我部组建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调研指导组,深入×个县开展工作。调研指导组一是自觉转变作风,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直面群众的“四不三直”工作方式,把双休日都用上了,尽量为基层减负。二是力求摸透实情,历经20天,深入××个乡镇、××个行政村、×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访贫困户×××户,与×个县的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和×××名乡村干部进行访谈交流,努力做到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乡镇、位置最偏远的村屯、生活最困难的农户“三必到”。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既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点上的问题,又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研究解决面上问题、共性问题。通过把所见所闻与所做所思相印证、相贯通,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调研中,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有这么4点:一是贫困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了“一股绳”,对如期摘下贫困帽子充满信心。二是广大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屯和家庭的新变化心里都有“一本账”,对党和政府充满感激。很多群众自发地在家门口挂着感党恩的对联。不少村部或村里的学校在“七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日举行升国旗仪式,老百姓都会主动参加,用村干部的话来说,“过去是赶集的时候最热闹,现在是升旗的时候最热闹。”三是脱贫攻坚让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与贫困群众“一块干”,广大群众对党组织充满信任。有干部说,“脱贫攻坚攻下的不仅是贫困的堡垒,还有党群干群关系的壁垒。城里人现在不怎么串门了,左邻右舍住的是什么人都不一定知道;贫困户家里几乎天天都有干部上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名字连村里的小孩都叫得出。”四是越过越红火的好日子在广大农民群众心里点燃了“一把火”,大家对乡村振兴充满期待。有群众说:“过去村里没路没水没产业,这山头那山头、左看右看是个愁;现在路通了、水有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这门路那门路、条条都是致富路。”

上面这两段文字,第二段是我在讲课时获得掌声最多、最热烈的地方。学员为什么会不吝掌声?我觉得,应该是内容比较鲜活,文字比较出彩,在文风上做到了“短实新”——

短,整段话连同标点符号在内,只有463个字;

实,4点感受是实打实的,是实地调研出来的,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

新,“四个一”的概括比较新颖、鲜活,其中有故事、有细节、有思想,还运用了“第三方说话”的技法,运用了一些“冒着热气、沾着露珠、带着泥土芬芳”的群众语言。

这样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当时我是这么想的:

这个调研报告,应该突出问题导向,但也不能不写成绩。

突出问题导向,这是由调研目的决定的,也与行文方向密切相关。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现在已经到了发起总攻、发起最后冲锋的阶段。在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场攻坚战打赢不是问题,关键是打好,打出高质量、好成色,还要把来之不易的战果保卫好、巩固好,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越是胜利在望,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注意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个调研报告应该少写成绩和经验,少写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把目光的聚焦点、行文的着力点放在问题上,放在很多人关注不够、了解不多、思考不深的问题上。

既然成绩不应多写、不宜详写,那就需要运用大写意的笔法,寥寥数笔,写出最见神韵的地方。所以,我没有按常规的笔法来写,而是采用“四个一+四个充满”的“双眼法”来立观点,然后举一两个鲜活、典型的例子,或是用一两句群众语言来证明观点。所立的观点有新意,所举的例子、所用的语言也有新意,新话最有魅力。

为确保文稿质量,成稿后我在一定范围征求了意见。在此过程中,有同志建议把“城里人现在不怎么串门了,左邻右舍住的是什么人都不一定知道”一句删掉;也有同志建议把“这山头那山头、左看右看是个愁”,改为“这山头那山头、左看右看都是愁”。这两条建议我都没有接受,倒不是因为敝帚自珍,而是如果像他们建议的那样改,文章的味道就差了很多——没有“城里人”一句作为对比和反衬,“贫困户家里几乎天天都有干部上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名字连村里的小孩都叫得出”,表达效果就弱了很多;“是个愁”是群众语言,多鲜活啊!改成“都是愁”,那就等于把山泉水换成了城里的自来水,明显是暴殄天物。

大家再接着往下看。

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近则影响脱贫成色和成果巩固,远则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效果,主要有6个方面:

第一,思想脱贫任重道远。访谈中,问及影响脱贫攻坚成色的主要因素,8名县委书记不约而同地谈到少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好几位县委书记都用到了一个词——好吃懒做。这种情况,不仅脱贫前存在,脱贫后依然存在,在通过低保兜底的脱贫户中尤为突出。××县××村贫困户××说:“我们家光低保一个月就有2450元,日子过得挺好,没必要出去打工。”兜底脱贫的群众,主要是因病因学因年龄大和缺乏劳动能力而致贫的,也有一小部分是好吃懒做的,或是孩子生得多、家庭负担重的。在××、××等地的高山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县××村30%的育龄妇女都生了×个以上,最多的生了××个。该村贫困户×××说:“现在有低保,日子不愁了。村里人都生五六个,我才有两个,没有三四个哪抬得起头。”扶贫数据库和调研统计显示,在全省2019年底尚未脱贫的贫困户中,生育有3个(含,下同)以上子女的家庭占××%,8个未摘帽贫困县这一比例高达××%……(此处省略部分内容)。生育观念落后是导致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理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解决思想贫困的问题,需要党和政府综合施策,与贫苦群众一起努力。帮助贫困群众转变生育观念,阻断代际传递,教育必须紧紧跟上。据统计,全省贫困户子女初中毕业后继续读高中的约有××%,继续就读技校或中专的约有×%,直接进入社会的约占××%。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同时,着力提高贫困户子女的升学率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比例。

第二,扶贫产业后劲不足。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扶贫产业竞争力弱、附加值低、可持续性差等老问题仍有待解决。一是扶贫车间发展面临挑战。大石山区的扶贫车间主要是搞来料加工,原材料需要运进来,产品销售要拉出去,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增加了物流成本。有的企业主表示,到这里来投资办厂,主要是响应支持扶贫的号召,加上地方有产业补贴,厂子不盈利也能保本。这些靠乡情亲情引进来、靠优惠政策撑起来的扶贫车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力稳定性不强,市场竞争力也不强,“留下来”“活下来”不容易,“做起来”“强起来”就更难。二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地方把扶贫产业、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交给龙头企业或政府投资平台运营,贫困户参与不够,甚至不用投钱也不用投劳就可以拿“分红”。三是产业尚未形成链条。有干部说,“贫困地区是人分散、地破碎,发展产业先天不足。”农业产业以“种”和“养”居多,“加”和“销”短板突出,加上贫困地区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滞后,很难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从了解的情况看,8个未摘帽贫困县现有的“5+2”特色产业全部是种养方面的;2019年全省扶贫成效最显著的6个产业,分别是……(具体略),也全部是种养方面的。截至今年6月23日,全省共有×××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其中仅有××万户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示范基地(园)带动,散种散养占了近七成。这样的产业结构,支撑脱贫已经很不容易,要实现产业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易地安置存在“三难”。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共有××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了“穷窝”,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占贫困人口总数的××%。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以后,一定程度存在“三难”:一是稳定就业难。搬迁群众大多属于“无土安置”,要“稳得住”,关键要“有就业”。目前,这部分群众主要靠组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吸纳、扶持创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就业,其中劳务输出仍占大头。据主管部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搬迁群众已实现就业××万人,其中单位就业占××%,灵活就业占××%,农业经营生产占××%,公益性岗位占××%,自主创业占××%;同期我省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万人,其中省外务工占××%,县外省内务工占××%,县内务工占××%。这些数据说明,搬迁群众“有就业”已经不是大问题,但就近就业、稳定就业还需努力。二是后续管理难。全省现有×××个安置点,每个点平均有1400多人,多的有1—2万人。对安置点如何管理,各地正在积极探索,有成立管委会的,也有成立街道办事处、小区居委会的;有发安家补助的,也有给物业补贴的,具体做法不一。对万人以上的安置点,全省正在统一实施便民利民“××××”服务工程,但规模较小的安置点,主要还是靠县里自筹资金、自定标准来配套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范,配套设施有的跟不上,有的则比较“高大上”,甚至没有充分考虑功能整合,一定程度存在浪费现象。总体上看,搬迁群众的户籍关系、土地关系以及享受城镇化待遇等方面还有待深层次改革完善。三是生活融入难。搬迁群众来自不同的乡镇村屯,人员结构复杂,民族成分多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之前多数人习惯了宗亲式的“小聚居”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耕生活,一下子成了“城里人”,生活环境完全变了样,左邻右舍也不认识,普遍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融入过程。有干部说,“安置点的建设和管理是个新问题,也是个大问题。做好了,那是一座座丰碑;做不好,就是一个个火药桶。”

第四,人才缺乏仍然是贫困地区的最大短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资金投入轻人才投入的现象,义务教育教师和医务人员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虽有缓解,仍不容忽视。目前,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占××%,美术、音乐、英语等科目教师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全省的乡村医生中,具有执业和助理医师资格的只占××%,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占××%,55岁以上的占××%。此外,有的贫困县还缺乏农、林、水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干部和人才流失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近3年来,××县科级及以下干部调出县外的就有近100人。

第五,县领导普遍存在脱贫的后顾之忧。最让他们担心的,是现行的资金投入、产业扶持、教育扶贫、医疗保障、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扶贫政策还能“保多久”。多数贫困县都是靠转移支付“吃饭”,靠专项扶贫资金“撑台”,如果没有国家和省里的资金倾斜,保基本、保运转都会出现困难。××县的领导反映,该县承担易地扶贫搬迁的资金比例达××%,县财政面临着巨大的还贷压力。全省××万多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普遍担心如果这支生力军撤了,现有的农村工作力量特别是村“两委”班子还能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第六,基层干部对乡村振兴普遍缺乏准备。有些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认为要等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才开始考虑乡村振兴战略,没有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及早谋划、早作打算。问到对乡村振兴有什么想法时,很多基层干部一头雾水,甚至反问:“什么是乡村振兴?怎么个振兴法?”这说明他们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准备还很不足,更不用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了。

我主笔的这篇调研报告,全文4900多字,问题分析部分占了2800多字,是绝对的重头戏。在具体写法上,我注意了这么几点:

一是集中火力,不求全面。在调研中看到了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写什么问题。

二是高度概括,笔法洗练。每一个问题之后,三言两语作出简要说明,紧接着就举例子、摆事实。

三是素材典型,点面结合。写材料,点是个别,面是一般。有点无面,说服力不强;有面无点,不深入,也不生动;有点有面,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就这个调研报告来说,我所选用的素材,既有点上的鲜活事例,又有面上的统计分析;既有县领导的实话、基层干部的妙语,又有企业主的告白、贫困群众的心声。因为素材典型、类型多样,主体多元、视角多维,很能说明问题。

四是语言生动,夹叙夹议。这个调研报告递上去,省里的主要领导不仅作了批示,还在很多地方画了“杠杠”。所画的地方,往往也是我自鸣得意、自觉出彩之笔。实际上,文中的很多精言妙语,不是我包装出来的,而是在调研中听到的,我只是精选并且转述,原汁原味,无需加工。因为真实,所以生动;因为典型,所以深刻。有些措辞,包括叙笔和议笔,本来更“猛”一些,但考虑到有关部门的接受度,适当作了柔化处理。

最后是对策建议。这一部分,除了紧扣主题,除了对症下药,我也注意不搞面面俱到,着重针对不容回避的问题来写,聚焦本部门的主责主业来写,突出有见地、有建设性的内容。

结合调研掌握的情况,我们对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有以下建议和考虑。一是科学设置政策过渡期。编制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争取中央支持,将整个“十四五”时期作为总体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坚持精准方略,综合考量导致贫困、影响振兴的关键因素,研究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和退出机制;区别不同群体、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的“加减乘除”。二是着力做好产业和就业两篇文章。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也是乡村振兴“五个振兴”的“当头炮”。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也是确保农民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的主要途径。要始终把就业和产业牢牢抓在手上,以就业推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既要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又要通过输出劳务扩大就业。特别是要推动广大农村地区从发展“农业产业”向发展“农村产业”转变,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引导多元经营、打造特色品牌、促进产业融合,真正实现产业兴旺。三是深化拓展易地搬迁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强化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保障,让搬迁群众身心皆安。同时,对那些就地勉强脱贫、生产资料缺乏的农村群众,适应于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需要,继续有序组织搬迁。四是打造“三保障”的“升级版”。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核心指标。达标只是“底线”,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后脱贫时代”应当在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上拉高标准、持续发力,推动摘帽地区、脱贫群众从“有保障”向“有质量”提升。五是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促乡村振兴“连抓联促”。我省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要总结提升、拓展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形成连着抓、联动促的生动局面。从组织部门来说,重点要抓好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并注意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深度融合。在人才振兴方面,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工程、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引育,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制定实施“归雁”计划,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在组织振兴方面,着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县乡创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基层党组织,实施“头雁”工程,加大党员发展力度,按需适量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建立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支持乡村振兴的机制;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推动乡镇财权和事权相匹配,促进乡村管理与基层治理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对策建议这部分,我写了1000字多一点。加上问题分析,相当于全文近80%的篇幅是针对问题来写的,重点比较突出。

这篇调研报告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层次简明。全文采用的是“块中有条”的结构方式,但各块没有用小标题“物理隔离”,块与块之间是自然承转。这样写,可以说是眉清目秀,条目、观点鲜明凸显,避免了叠床架屋之感。

看完全文,也许有的读者会问:这样一篇调研报告,你写了多久?事实是:1天!写了整整1天,全文就基本定型。之后,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了意见,改了6稿,都是小修小补。连写带改,满打满算也就两三天时间。

但我想说明的是:鸿文从来磨砺成,成如容易却艰辛。调研报告的鲜活度与调查研究的深入度是成正比的。我个人1天时间的恣意纵笔背后,是领导对调研活动的全程参与、悉心指导、严格把关,是整个调研组长达20天的“三必到”,还有之前之后花的大量时间、做的扎实功课。根据我的经验,调研报告的用力分配,起码得是“五分调查,三分研究,两分写作”。我所说的“起码”,重心在前,在调查和研究。

关于怎样提高军人素养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这些天,我总冷漠地穿越这个熟悉的城市,在这片曾经欢畅淋漓地放肆过的土地上,无声地和若干个互不相干的人群擦肩而过。我透过他们空洞的双眸,看到了自己无奈颓废的脸,还有那些凌乱不堪的头发。

我相信,我们都是茫然四顾、不知所措的人。各自背负着各自的悲哀,为了各自的目的,奋不顾身地喧腾着,亢奋着。

我上高二了,这像一句宣言。这也意味着,我离高考终于又近了一步。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用“终于”,然而这个词在我心里流浪了很久,逗留到累了,所以,我毫不违心地写了下来。其实,我不是很讨厌学校,我怀恋很多学校里发生过的东西。我怀恋自己曾经落寞的样子,怀恋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日子,更怀恋我一路摇晃着买来的红茶,还有那些澄澈得近乎透明的笑容。可是,它们都一点点,一天天地离我而去,成了一种很遥远的东西,成了潜沉在我内心最深不可测地方的苍白记忆。

高二,我跟着大流来到了物化班,为了高考奋力砍杀。我们将轰轰烈烈地经历江苏省最后一届的高考,所以我们无路可退。我也空前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肩上沉重的负担。我要上东南大学以上的名校,所以我必须用勤奋来弥补天资上的不足,来拉近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落差。

那些日月,我总顶着倦意,在人来人往中呼啸而过;然后面无表情地穿过霓虹纷杂的剪影,在黑黑夜幕下,踽踽独行。最后一次次告别我的每一天。高二的空气有点沉郁,让人窒息,总会有做不完的事情。单词、试卷、练习、笔记总会哗啦啦地从你身后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然后,我们面无表情的低头,做题。

此刻的我也变得安分,那些曾经分明的棱角,出挑的风格,在压力围拢下终于和我分道扬镳,从此陌生,最后行同陌路。我不再“两袖清风”般回家,不再“压哨”到校,不再踩着放学铃声,第一个弹出教室。每天夜晚,我把房间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独自对着镜子,看看眼前陌生的自己,以一种虔诚的心情,寻取慰安。所有的,曾经生动过的爱与恨、悲与喜都在我们相视一笑的千分之一秒,以光速扑向死亡。我成了一个安分的优秀理工人才。

我高二了高二作文2

“我上高二了”,一句如此慷慨激昂的话却被我说的毫无生气。难道人的`豪情壮志竟与年龄成反比不成?可是神告诉我这是一个不成立的假设。呵呵,我到是真的希望假设不成立,因为相信的话会比较幸福。

我竟然高二了,不可思议。我反复地问自己我的高一是怎么过来的,没想到这个问题却让我死一般迷茫。隐隐约约地记得,自己的大脑在两个球的碰撞之间迷失方向,脑细胞在以极大的加速度冲向死亡。生活被泡在了浓硝酸里,散发出被腐蚀了的浓郁的金属气息。倒是每天都在以2兀为周期的函数曲线上不断地重复着夙兴夜寐的生活。因此同学们得出个很一致的结论:“我们的高一注定要围绕牛顿他老人家做圆周运动。”

高一已经过去,高二仍在继续。不过人生的轨迹会在此刻发生一些变化,成为开启六芒星阵的前奏。

师父说过:“蝴蝶是飞不过沧海的。”但我希望神会将我变成一只孤鸿,飞跃高考这片海洋。我此时此刻的话语正在等待一年之后被季风扩大成响亮的呼喊。作为一名理科生,能够弄明白季风的来时,对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师父还说:“相信的话你会比较幸福。”所以我相信神。

当然师父是文科生,说话也很有水准。当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交汇时,我便对文科班那种安逸的生活产生了好感,可是对我而言,就算死也要死在理科班,而同我一起坚守理科阵地的便是好蒙。

同为理科生,便有如此之多的共同语言。常和好蒙在qicq上狂侃,一起谈论着理科生活。一起畅想美好的未来。恰巧的是,我们同时选择了上海,发誓两年之后一定要去负旦。与其说我们壮志雄心,到不如说我们都是好高务远,不过那也不一定是绝对的。

而每次都是以好蒙的一句话结尾:“兄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其实我们都在努力着,因为我们都觉得如果高二不放手一搏的话,今后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有谁曾说过:“只有经历两次高考的人生才完美。”我想这样的完美我们不需要太多,还是残缺点好。

我上高二了,故事仍在继续,生活仍在演绎。

我高二了高二作文3

有人说有出息就是学习好,也有人说有出息就是追求自己的梦想,更有人说有出息就是组建美满的家庭幸福地生活。无可厚非,这都是有出息的表现。我自己有出息的表现就是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

我可能觉悟高可并不会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于是,考进了一所不理想的学校。学校里有一个模拟联合国社团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虽然有面试等考核,可这难不倒我,因为更困难的在后面呢!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的确是这样的。

第一次写立场文件,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因为自知写作文不好,历史不好,收集梳理信息的我,如何才能挤出来啊,还不可以胡编乱造。这事顿时让我想得焦头烂额,通宵达旦都没有任何进展。无奈之下只能厚着脸皮去询问有经验的同学。于是我知道了格式和会影响我所代表的国家的立场因素等等。这一份简简单单的立场文件已让我费尽心思,所以已料到后面重重困难。

第一次发言,作为所代表的国家必须发言表明自己的立场,要表明立场就必然要发言。跟这么多陌生的同学待在一起早已浑身不自在,更别说在这些人面前发言,那时感觉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现在这种情形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当时爸爸跟我说:“这并不是有特殊天赋才能做到的事,你为什么就做不到呢。”看着上面大部分陌生的面孔气宇轩昂地发言,我立即鼓起勇气写下笼统的几句发言词。举起了手申请了发言。期间我并没有敢与台下任何一双眼睛对视,甚至没有从我的演讲稿中移开过目光。然而结果不管怎样,我己经踏出了向梦想前进的第二步。

也许刚开始时我的梦想是模糊的,可是在这一次次微不足道的突破中,我清晰了自己的梦想——在模联里占一席之地。

“世上无难事,只怕肯攀登。”一次次面对困难并且勇于面对,我收获了学术、友谊,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闯了无数关卡,我最终被选上了执行秘书长一职。

是的,路上坎坷不断,一波未平二波又起,可是我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梦想圆满了,我有出息了!

我高二了高二作文4

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父母语重心长的叮嘱,我再次回归了校园生活。校园一如往常,风景依旧,阳光正好,只不过多了陌生的面孔,只不过我高二了。

心中无数遍地感慨着时间的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我高二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过一个暑假的沉淀,突然发现自己很是多愁善感。高二的学习,也许远比想象中的要繁重,更沉闷,时间的安排也更为紧迫,但是既然选择了前方,便风雨兼程,认定的,就要去坚守,自己选择的路,即使荆棘丛生,也要咬着牙走完。

高二,是一场蜕变,褪去了青涩,脱去了稚气,脚步更加坚定,目标更加明确,对梦想更加执着。我高二了,可以说离梦想又进了一步,即使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却早已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描绘着未来的蓝图。那颗被埋于心间的名叫希望的种子在一天天的浇灌与精心照料下也已萌芽,在悄然生长。

我想人生就是一道卑微的选择题,如果不能逆流而上,那么只有顺流而下。高二了,也许我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也许我会感到压力山大,也许我会被困难阻拦,但这都不是我可以停止前进的理由,更不是我可以半途而废的借口。因为我有自己的目标,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敢保证以后的每一天都会过得很充实,但我会努力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高二,是一次成长,因为时间会带走年少轻狂,也会沉淀冷暖自知。高二了,心智理应会变得更成熟。回想那些年的坚持与奋斗,那些有泪水与汗水交织的日子,会发现那是一段如羽毛般轻飘而美好的青春岁月,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也是我们在亲手铺设自己人生路的过程。高二了,我很清楚自己的现状,我知道自己该努力的方向,我明白改变要从一点点开始,进步要从一颗不甘现状的心开始,惴惴不安的未来,曾让自己恐慌,但也有无数次的期待。就算所选的路途荆棘满布,看不清前方的路,也要倔强地不回头,因为一个人最悲哀的,不是看不见该努力的终点,而是把自己所在的咫尺,当成以为的远方,而我不愿成为那样的人。

生活在悄然流逝,年华在匆匆而过,时光无限荏苒,光阴不再重复。而我,高二了,想用努力去照亮前路,用汗水诠释青春。

关于怎样提高军人素养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根据我本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理解,结合前期在中央党校两个月的学习以及中国移动的实际情况,我今天围绕“坚持政治站位提升三种能力 履行三大责任”这个题目,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

在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要从“意识、格局、方法、效果”这四个维度来分析、思考所从事的工作。“意识”重点是解决我们的认识问题,也是思想的内生动力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而工作?“格局”就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乃至全球局势着眼,分析我们作为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方位和格局。意识清楚了,格局明确了,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要有科学的方法。意识提高了,格局清晰了,方法科学了,就自然会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达到我们所要实现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从集团公司直属党委到各单位党委、总部各支部都在持续、系统地学习,这是很好的起点。但是只学习还远远不够,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既要全面学、系统学,充分地了解、把握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和走向,更重要的是学思践悟、学以致用,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解决本单位、本领域的实际问题对应起来、统一起来。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带着实践学、带着问题学,这样学的东西才能记得住、才能用得好,必须要防止从学习这个源头开始就存在“两张皮”。不能一说支部活动,就到会议室念文件、念本本,学完了回去到本岗位上还是老一套、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如果从源头开始就是“两张皮”,那么我们后续的一系列工作都容易走形式,都容易继续停留在“两张皮”的状态上。所以一定要带着实践学、带着问题学,真正做到边学边思考,同时能够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上,这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逻辑。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要真正实现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也就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这八个字具有丰富的内涵,绝不只是挂在墙上、讲在口号上。

国有企业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大格局当中呢?这里的几个关键词是“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以人民为中心”“美好生活需要”“以十九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些关键词,我们也往往不自觉地容易停留在口号上,一定要与我们自己的工作实际去对接。

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和党员干部,都身处这个格局,必须在本岗位、本职工作当中,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要求,把各项工作落实好,这就是“两个维护”“四个意识”的具体表现。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实践中产生了“四个自信”,也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工作中怎么进一步理解呢?就是要在有可比性、可对照的方面充分地了解彼此,建立更好的发展优势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样就可以真正持续生发出“四个自信”。

以人民为中心,既是立党宗旨,也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很大变化。与此同时,我们还有“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是我们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实实在在的格局和方位。中国移动作为服务于超过10亿用户的中央企业、特大型信息通信企业,如何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实现更新更大的作为,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认真思考的内容。

多年来,我们为保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大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是大家和中国移动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上级领导在听取汇报和来公司调研时指出,中国移动是央企名副其实的排头兵,在保增长做贡献、信息通信产业发展中都是领军企业。可见,并不仅是因为我们服务用户的规模大,我们在央企当中的地位乃至在全球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

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业中,我们也践行了央企的责任。比如我们的扶贫工作。据统计,近年来我们累计投资了超过500亿,实现了16万个自然村和行政村的通话通宽带,其中又投了4.7亿用于我们五省八县的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这就是我们在扶贫方面作出的贡献。扶贫工作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十三五”期间要解决超过7000万人的贫困问题,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也是中国对于世界、对于全人类的巨大贡献。再比如污染防治工作。我们连续两年作为唯一的内地企业入选全球碳排放组织,也就是cdp最高级的a级名单。我们为200多个地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有效支撑,这也是我们所作的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正视、分析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习惯于延续以往一些战略和原则,这是有必要的,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这些战略和原则要有新标准、新内涵。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如何看待“客户为根、服务为本”这一中国移动的立身之本,又如何赋予其在新时代新的内涵,需要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

比如在传统业务领域,我们依然在做低水平、高强度的竞争。再比如,我们“四轮驱动”中的另三轮还未能足以承担现实的收入利润要求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都是我们的现状。从这次国务院大督查工作和集团公司内部巡视情况来看,我们也还存在侵害客户利益的行为,包括不知情定制、新老客户不同权,也包括一些没有给予客户足够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方案、营销案。在传统业务高饱和的市场条件下,这种低水平、高强度竞争带来的问题有必然性,也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集团公司总部对此就要深入思考,面对新时代新气象、新标准新市场,再继续沿用原有的方法可能行不通了。原有的方式方法虽有可继承的方面,但是进入新时代一定要有更新、重塑,要赋予“客户为根、服务为本”新时代的内涵和新时代的标准。

在家庭宽带领域,经过我们两三年的努力拼搏,在规模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这样的规模实属不易。但是按照新时代、新气象、新标准要求,我们还不能只着眼于规模,我们要讲高质量。什么是家庭宽带的高价值高质量呢?在座的同志们都比我更有研究。反观我们的同行,为了应对我们的冲击,他们在保有它的原有高价值客户,同时攻坚我们的高价值客户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拥有固定宽带入口,我们还要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去拓展,在家庭组网、智能硬件、千兆宽带、人工智能等方面都依然存在很大的空间,这就是新时代的新需求、是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在充分给予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方面,我们也大有文章可做。低水平高强度的竞争形势下,基层的市场拓展就会出现一些动作变形,动作变形就会导致一些侵犯客户权益的事件发生。究其原因,其中有考核的问题,也有任务的问题。作为一个企业,没有考核没有任务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使我们的考核与任务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能够抓住未来的蓝海市场,依然还可以探索更多新的有效的方法。

比如,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营销案主要是为了还击和应对竞争对手,并没有完全站在客户的感知层面上来设计,所以就会出现有的客户自然受益,有的客户可能被“绑架”,有的客户可能还会吃亏。反过来讲,作为拥有超过10亿用户的大型国有企业,我们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最有机会、最有条件,也最有责任把这个任务担当好、服务好。对比之下,我们中的不少人还在用十九大之前的一些惯性思维和思路开展工作,这就不符合十九大精神的要求。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一定要结合本领域、本单位,甚至是本岗位具体的工作来对应。进入新时代,我们数以亿计的广大用户也正在由感性消费向理性消费转变,用户的感知要求更加鲜明。在学习的时候要全面学,但是在落地点上一定要聚焦,聚焦到与你的职责、与你的岗位有关联的地方、对得上号的地方去思考和研究问题。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还有一个标志,就是我们不能再延续过去“一头沉”的工作方法。过去领导交办的任务、上级的考核指标下来了,我们集中精力去完成,成功率是很高的,这是我们中国移动执行力强的重要特征。但是我们往往忽略在做成这一件事情的同时,会直接、间接地带来一些其他问题。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和大量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我们一方面在不断地做成事情,一方面也在不断地积累问题。当问题积累到了一定阶段、一定程度,如果导火线出现,哪怕是个外部因素,问题都会被激活,甚至爆发,从而大大折损我们的成绩。前些年我们的规模、效益都很不错,但是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集团公司党组管理的干部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近几年,集团公司党组管理的干部中这些问题不是十分突出了,反而我们基层的一些低岗级员工、关键岗位员工的问题暴露却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内部很多人就讲“风险下沉”了,实际上“风险下沉”是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但并不准确。因为基层的风险一直就存在,只是我们过去没有关注到。“风险下沉”应该换为“关注度下沉”。所以,在干成一件事的同时,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一头沉”的工作方法,不能忽略跟这件事情直接、间接相关的其他因素。这就是全面高质量的标志,也是我们企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真正提升的标志,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中央企业提出的要求,我们就是要按这种思路结合中国移动的实际去深入学习、去认真思考。

2016年10月10日,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对国企党建工作作出了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根”和“魂”的课题,对国有企业的使命、功能、作用、地位以及未来发展,都提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要求。对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20字标准,就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这20字标准实际上和“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有党的执政使命,绝不仅是一般的市场主体、一般的职业经理人。

对党忠诚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落脚点,中间过程里我们要体现出我们的创新创制能力,对企业的治理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能力,还有自身的清正廉洁。对党忠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党章忠诚、对党的事业忠诚、对党的组织忠诚、对我们的客户忠诚、对我们的干部员工忠诚,这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对党忠诚在我们的工作实践当中、在我们思想意识的树立当中,都有很多的对应点。作为一个企业,我们还必须拥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同时也涵盖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战略、品牌战略创新。为了持续保持我们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我们管企治企要有水平,要有方法,该做出的动作不仅要做出来,还要追求实效,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绝不仅是流于形式。由此可见,这20字标准与“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是内在统一的。中央企业要坚决落实好、鲜明体现好,这也是落实“两个维护”,树立“四个意识”的具体表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宣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动实践证明,我们这条路子是正确的,给社会主义的中国带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两个百年”的目标和“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新发展理念”。这既是我们要落实好的任务,也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和经验。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开展我们中国移动的工作,对于提速降费等重要任务,虽然对我们的收入、利润和成本会构成一定的影响,薄利多销可能也会有一个过程,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的社会价值,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成本,这是我们中国移动作为央企,对社会的贡献,对党和国家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我们就要有这样的思想境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之后,党和国家各个机关、职能部门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指引,这既引领了我们企业的战略方向,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市场机会。前不久我去黑龙江扶贫点调研,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刚去黑龙江省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对东北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六条要求,其中第六条就重点讲到了宽带建设。对于我们在东北的省公司来说,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同时过程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们政治体制的优势。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引领、党和国家机关部门的政策配套和各地方的政策响应,构成了央企发展的大环境和大格局。我们在这样的格局当中,既落实了上级的要求,又是与我们的市场机会、发展空间相统一的。

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国家的一些重大研发项目交给央企,还有很多的专项任务、专项工作交给央企,我们在其中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这也是我们站稳格局方位的具体体现。进入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作出哪些努力呢?首选需要的就是认真理性的分析,把我们自身放在全球视野当中分析。世界一流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准是什么,这些标准我们又如何去一一对应?哪里对得上哪里又对不上,我们都要深入分析,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上。前面提到的市场能力、研发能力、可持续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体制机制能力等方面,既有创新,又有创制,实事求是地说,对照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我们仍然存在不少的短板和欠缺。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我们最大的政治格局,这也是大党建格局。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我们的大监督格局。我们党的监督条例明确了五大监督的角色,我们就要把这个大监督格局建立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基本制度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的基本经济格局。以上要素决定了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中央企业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要从这些要素上来分析、思考,去抓好我们的工作。在这种格局之下,我们国有企业就要有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这“三个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国有企业区别于一般市场主体的政治属性,共同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综合能力为政治能力、发展能力、治理能力,这是国有企业发展之基、责任之要。这三种能力既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只有统一起来共同作用,才能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才能使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真正成为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和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才能使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锻造成为党领导下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政治能力可以概括为,是国有企业铸牢政治属性、履行政治责任的条件,是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能力,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集中体现。

发展能力可以理解为,是国有企业科学配置、有效运用资源,持续创新,在全球市场中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和持续成长性的能力。

治理能力,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治理能力已有定义,这里我们通过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来研究国有企业的治理能力,可以理解为,国有企业的治理是党的领导、党的总体任务目标的一致性与各治理主体依法行权的专业性相统一的,授权与监督、激励与约束、运行与管控相对应的制度性安排。

以上三个定义是我们通过学习、思考,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总结的,大家可以共同研究、共同探讨。这三个定义可以说是我们未来提升各项工作水平的重要遵循。在纪检监察领域,也可以根据这“三个责任”和“三种能力”来开展,我们也在思考纪检监察工作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很多同志过去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对这个领域不是十分了解,认为纪检工作就是办理一些案件、处理一些人,这是比较简单或者狭义上的认识。实际上,进入新时代对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能力水平与综合效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党和国家的事业格局中,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通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统一,办理案件与综合治理相统一,举一反三与完善体制机制相统一,强化责任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相统一,政治效果与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从而发挥出政治能力的重要保障、发展能力的重要促进、治理能力的重要功能等作用。

这里要重点与大家交流“两个强于高于”的内容。前面讲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会上对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作出的指示要求。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强于、高于一般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要强于、高于一般职业经理人,这就是“两个强于高于”的要求。反过来看,从目前的监督执纪和内部巡视工作中,也包括从我们总部各条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来看,我们不仅没有完全做到“两个强于高于”,用一般市场主体、一般职业经理人的标准来衡量,我们也还依然存在短板。当然,前面讲到我们做了大量强于、高于一般市场主体的工作,也做了很多强于、高于一般职业经理人的工作,但是短板和欠缺尚存,依然有很大的思想空间、作为空间。

比如,我们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文山会海部门壁垒严重,服务基层意识淡薄等问题。有的单位跨部门协同推进工作难度大,基层单位很多问题请示后转一圈,谁发球出去,绕一圈后还是回到谁那儿,导致请示也没有作用,最后问题还得自己解决。有的单位会议多、陪会多、会议时间长、内容重叠,基层负担就会很重。

再比如,不担当不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个别经理人员存在着明显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一些基层员工自称“表哥表姐”,就是因为这些男同志女同志整天填报上级布置的各种表格,成了“表哥表姐”。下一步我们还会组织深度调研,通过一定比例的样本来分析我们的业务和管理,看看到底哪些是必须填的,哪些是可填可不填的,哪些是完全没必要填的。我们一些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只善于做加法,不善于做减法。做加法不容易犯错误,做减法就要担责任,于是都在做加法,不去做减法,就必然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这是不符合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

我们还要进一步反思,简单地给下属布置工作、统计报表等传统工作方式有效性已经大打折扣,我们一定要开展深度的调查研究。通过内部巡视、监督执纪,还有我们的审计等工作,可以看出填报表方式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存在问题的,也就是说我们按照传统方式布置工作下去,基层应对的时候搞形式的成分比较多,很难反映真实的、全面的情况。与开展深度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式相比,效果会差很多。对于某单位,该你掌握的情况本就应该掌握,而不要单纯依赖基层单位的报表。当然,如果有it系统进行支撑,效果就更好。但实际情况往往是,集团公司的要求下去,省公司为了显示对集团公司要求的重视还要再加一码,集团公司布置10项,省公司可能布置15项,地市分公司可能布置25项,基层负担很重,确实吃不消。所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不得,下一步大家一定要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的部署加大治理力度,我们不求大不求全,要求精、求准、求实,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解决问题。

过去一些年,我们该提的思想意识没有提上去,该沉的行动措施又没有沉下来。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里要提示一点,把意识提上去、把行动沉下来之后,还有个两者连接的问题,要能连接、会连接、精准有效连接。如果连接不好,就容易出现“两张皮”和形式主义。

过去我们不少领导干部觉得讲政治是党政机关的事,是高级干部的事。今天我们怎样思考这个问题?过去之所以有那样的认识,是因为这些干部把党的事业、党的工作狭义地理解成了党务工作部门的具体职能。这个认识需要转变,应该由“做业务的不熟悉党的工作”向“做好党的事业需要业务本领”转变。在座的大家无论在哪一个岗位,都是在从事党的事业,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是市场主体,必须具备充分的市场本领。党建工作做得再好、留痕再多,经济上搞不上去,国有企业没有竞争能力,党的事业、党的工作就是空的。作为国有企业,搞研发的不能持续创新,搞管理的漏洞一大堆,搞市场的在竞争压力面前束手无策,这都是党的事业缺失,是党的事业在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领域的缺失。看似党建做得不错,但企业都快倒闭了,员工都无法安置了,那是党的事业的目标吗?显然不是,那是党的事业没做好。

什么是政治与业务?中央领导曾经指出,政治与业务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从中国移动的角度来看,我们搞计划建设、业务市场、技术管理,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移动的业务。我们服务于10亿用户,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带领50万员工,使他们与企业共同成长,这些就是我们中国移动的政治。往上提高一步,通过我们的工作,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这就是更大的政治。再往上提高一步,能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这就是最大的政治。所以,政治与业务要按这个视角来理解,不要觉得政治离我们很远。我们讲要提高政治站位,就是要把意识放到制高点上,再聚光来看具体行为、具体事情,这样才能方向准、措施明,才能符合中央对于国有企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才能让中国移动扎根历史方位格局中持续健康地发展。

思想认识上,我们要向军工企业学习。他们干部员工的政治意识、政治站位、格局意识、国家荣誉比我们强,但待遇并不比我们高。管控措施上,我们要向银行学习。在银行,有业务必有管控,没有管控的业务不能叫业务,更不能出台业务。我们电信企业有一个好的传统,特别注重端到端地跑通业务,这是渗透到我们骨髓中的价值共识。但跑通业务之后,管控措施滞后、制度网格过大、制度有效性不足的情况却比较普遍。当然,我们客观上有业务风险点、出血点数量众多且高度分散,管理成本比较高的实际情况。但是,银行坚持了严格的管控。我们去银行办业务,当办事人员权限不够,后面的主管就过来给他盖一个章、刷一下卡,这就是上提一级授权。我们基层在这方面的缺失依然很多,盲区、盲点大量存在。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就是我们没有真正关心爱护一线工作者,他们为中国移动的事业在奋斗、在拼搏,虽然有些犯错误的同志存在主观上的问题,但组织上并没有帮他一把,并没有拦住他,让他在错误甚至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此,组织上、管理上都是有责任的。

近年来,全集团上下做了很多提升工作,有了明显进步,我们在一些地市公司调研的时候,经常听到、看到不少生动鲜活的实践,使我们很受感动和触动。落实中央的精神绝不能靠喊口号,一定要结合本领域、本单位、本岗位的具体工作,找到相互之间的对应和连接关系,通过生动鲜活的实践来落实中央的要求。但调研也发现,个别单位汇报工作的材料都是中央要求,有的还一字不差。我觉得这种做法首先要肯定,因为过去没有,但是又远远不够。肯定的是,你把中央的要求都写全了,不够的是,你应该把这一页纸划分两半,把中央的要求列到左半部,右半部要展现出你的生动鲜活的实践来实现中央的要求。这就需要咱们的基层组织工作做深做透,真正抓好自己单位自身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只有左半部,没有右半部,就是“上下一般粗”,就是形式主义。

“上下一般粗”“两张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大祸害。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组织成本,但都是做的无用功。上级领导有一句话讲得很深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工作能力与水平低下的表现。试想,上级有部署、工作要留痕、定期要交卷,你不具备把中央的要求、上级的部署在本领域本单位做生动做鲜活的能力和水平,你就只能形式主义。我们有的地市公司做的确实不错,但有的也确实是“上下一边粗”,甚至已经形成了习惯,他们或许有自己生动鲜活的实践,但一看上级领导来调研,他们就认为你喜欢听这些跟中央文件都一样的内容。上次我在一个县公司召开座谈会时,就打断了县公司经理的发言,我说你讲的都是对的,但我觉得你讲的和集团公司领导讲的都差不多,希望你多讲讲你们县公司具体的做法。他悟性很强,一下就明白了,当他丢下套路,按照自己的实践和逻辑讲出来,那真的是既生动鲜活还有具体内容。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要体现在存在、作用、先进性上。有些单位连存在感都没有,何谈作用呢?没有存在和作用,更何谈先进性呢?有的群众在接受访谈时说,党员还不如他们干得好。党员跟一般群众一样,甚至表现还比不上一般群众,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就失去了载体。比如戴党徽,在一些重大活动等特定的场合是应该戴的,增强庄严感和仪式感。在服务窗口、在服务岗位戴党徽会增强用户信赖感。但更重要的是党徽要戴在党员心中、戴在群众的感受中。通过先进的思想和率先垂范的行动展现出党员的形象。任何一个组织从事任何一项行动,都需要骨干作用,何况我们是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更应该把这个政治优势发挥出来,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但集团公司党组也明确提出,我们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仍然处在基础性、补课性、恢复性阶段。在履行主体责任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短板,这些短板在中央企业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各级党组织班子副职在履行分管领域的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上存在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专项巡视之后,对一把手的触动和触感都已经比较强,他们自身的意识、责任都已经培养起来,但是一把手是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并不是唯一责任人,这个责任要靠班子成员共同分担。由于我们组织体系的客观情况,我们的副职上面有一把手顶着,下边有操作的部门具体开展工作,空间就比较大。责任空间比较大同时也意味着责任点就不是太清晰。我们现在各级党组织班子副职的职责,有些是明确的,但是总体上不太清晰。基本上用一句话进行了描述,就是“协助主要领导分管或联系某某部门、某某单位”,这几年又加了一句话,“履行分管领域的‘一岗双责’”,但再细的描述就很少见到。这样一来,年度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做得好做得不好如何判定、怎么考核?这是较为普遍的短板。

以上率下很重要,虽然有的问题在下面,一定程度上讲责任都在上边。党的十九大之后我们第一轮巡视发现的很多问题都是比较具体的,甚至是比较基层的,都是在业务经营管理链条当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按照政治巡视的标准进行定性评价后,有些单位的班子成员一开始就不太容易理解,说问题太小,定性太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因为责任没有履行到位。比如,业务经营管理领域的具体问题,作为分管条线的领导知道还是不知道?如果回答是不知道,你分管的部门出了问题,为什么不知道?如果回答是知道了,为什么没有采取管控措施?如果你采取措施了,为什么没能有效管用?就要这样一步一步地询问他,这就是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没有履行到位,所以定性是准确的,这也体现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我们过去的工作大都在“果”上下功夫,没有从“因”上花心思,今后一定要找准因果关系,从源头发力。当然,前些年没有高压反腐的态势,也不太可能找准因果关系。如今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就不能只就事论事。就事论事必须搞清楚,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准因果关系,从“因”上发力。事情都是人做的,人是受思想支配的。过去我们的各级班子副职往往认为我们就是管业务,不管人的事,管人是一把手和人力部门的事,这也不符合履行分管领域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分管领导也要从“因”上发力,要关注和了解分管领域干部的思想状况、班子建设状况、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状况。出了问题,不管你对下面的情况知晓还是不知晓,都要追溯上一级的管理者责任。作为管理者,这就是没有履行好分管领域“一岗双责”,没有履行好分管领域嵌入式风险防控责任。一边在做嵌入式防控,另一边你分管的对象却不断出问题,这样的嵌入式风险防控就是假的,就是在走形式,没有真正挡住风险,照搬照套了。进一步讲,分管领域的副职主体责任没有履行好,正职责任也没有履行到位,存在政治站位、政治意识不够的问题。所以,业务跟政治远吗?看似具体的业务管理问题,其实跟履行“一岗双责”的政治责任一点都不远,只是我们还没学会连接,没有学会把政治责任与业务问题相连接。将政治责任与业务问题相连接,是被巡视单位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应有的意识和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才能跟得上中央的要求。

这些年来,我们的紧迫感一直非常强烈,感到我们自身确实有进步,但进步的速度还追不上中央要求提高的速度。我们各领域的主责部门至少要发现50%的问题,这是在分管领域履行主体责任的起点,如果在分管领域连50%的问题都发现不了,就是失职失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向着发现95%的问题努力。为什么提这两个数字?发现的问题还不到总量的一半,作为主责部门肯定不应该。但同时又不可能发现所有的问题,我们还有审计、合规、法律、纪检巡视帮助发现问题。主责部门发现问题是解决事前事中的问题,审计与监督执纪发现问题是解决事中事后的问题,只有事前事中事后能够全流程监管了、全部实现闭环了,我们的管控链条才是完整有效的。

这里面有很多的政策工具可供使用,比如我们党的五大建设,如何把党的五大建设转换为我们企业的发展优势。也就是刚才讲到的,如何把党的政治要求、政治站位与业务经营管理的具体岗位、具体实践对应好、连接好,这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本领,也是能力水平的标志。在我们的业务运营过程中,各级党组织的书记、委员,基本上都与行政序列的经理、副经理相匹配,这是我们体制机制的天然政治优势。当我们以行政职务部署工作、指挥业务、调度系统时,还要能够以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对党员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比如,党员如何更多承担工作,哪怕早来晚走一些、为困难员工多担当一些。这样积累下来,就能够逐渐打造出党的政治建设的领导力、思想建设的引领力、组织建设的群众组织力、作风建设的社会号召力,纪律建设的员工约束力。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还没有完全用好用活,需要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去努力实践。

授权与监督是我们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明确了机构,厘清了职责,配备了人员,这就是授权。与此同时,机构运行的时候必须有监管,授权与监督必须同步建立。激励与约束也同样。有激励比较容易,有些激励的作用还相当不错,但是约束必须要有。有运营必须有管控,前面说到我们擅长端到端跑通业务,但是端到端的管控,往往比较欠缺。

效率与安全的关系也需要给予关注。过去我们有些同志把效率简单理解为办成一件事情的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这肯定有道理,但也是不全面的。应该理解为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率。就比如我们乘坐高铁、飞机速度很快,但如果不安全,再快我们也不能去坐,就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应该在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办成一件事情的时间,这是我们要建立的新型效率观。

还有公平与廉洁问题。这个道理很简单,回到一般市场主体、一般经理人都要讲公平与廉洁,更何况我们还要做到“两个强于高于”。公平和廉洁是市场经济发达水平的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我们走出去的一些企业到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就会发现这些地区公平廉洁指数往往也很低。市场不发达,现代化程度不够,行贿受贿的现象就比较普遍。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该打造出更加公平廉洁的环境和氛围。这也是一般市场主体、一般经理人的需要,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但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就更有条件把这个事情治理好,把公平廉洁的环境打造好。

在集团公司党组的直接领导和纪检组的监督推动下,我们的嵌入式防控工作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起步,主要历经了“凝聚共识、重点突破、全面覆盖和巩固优化”四个阶段,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平衡。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嵌入式防控在有些单位真是入脑入心了,这些单位还采取了很多创新的方法,切实发挥了有效作用,但同时也有些单位依然停留在照搬照套、搞形式主义上。比如,有的单位发现了上万个风险点,先不说发现这么大规模的风险点是好还是不好,客观情况是你连管控几百个风险点的能力和水平都还没有,要管控几万个风险点就难以符合实际。一些党组织没有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对a类风险点做分类审批,而是简单拼凑,这就很难发挥出作用。如果一边在推进嵌入式防控,另一边不断出现基层关键岗位员工的廉洁风险问题、腐败问题,甚至是违法问题,这个单位的嵌入式防控就等于白做了。

嵌入式防控有一个最朴素但又非常高的要求,就是力求在同领域同岗位上的同类问题不再重复出现。比如,我们的某个省公司的某地市分公司,在一个领域出现了一个违法违纪问题后,在所有地市分公司的相同领域,同类的问题就不能再出现,这就是嵌入式防控的真正内涵。嵌入式防控与企业内控及合规不同,更聚焦于关键岗位的自由裁量权导致的廉洁风险。嵌入式防控是以全面从严治党与经营发展、公司治理相统一为原则,以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与公司业务特点、管理特点、问题特点相结合为路径,将防范廉洁风险的具体措施嵌入业务经营管理各领域全流程,并一体化同步运转,力争形成从有效拦截廉洁风险到提升企业治理效能和“三不腐”一体化推进的制度性安排。嵌入式防控既是各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履行分管领域“一岗双责”的重要抓手,也是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责任的重要内容,并列入考核、巡视巡察和监督执纪问责的重点。

担当作为既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也是职责所在。我们中国移动发展到今天,有一个变化非常可喜,就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方式与几年前、与党的十八大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我们一说哪个单位存在问题,这个单位的一些领导就完全不接受,认为集团公司否定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今天我们的认识已经变化。客观地讲,有问题是正常的,我们的事业在快速发展,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解决和治理问题。现在我们大家基本能够比较坦荡地面对问题,摆在桌面上共同分析。在监督执纪工作中,有些集团公司党组管理的干部来跟我谈话,或者我找他们谈话,我们都要先把一个旗帜鲜明地举起来,就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组织上的问题,某省公司的问题也是中国移动的问题,一定要有这种大格局观,大家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企业能力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企业健康度的体现。如果企业连自身的问题都发现不了,何谈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企业发展当中就一定会出大问题。

进入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有全面发展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全面担当的能力。过去我们有一项能力或者几项能力就行了,现在只是单项能力强还不行,需要全面发展,这是很高的要求。考虑问题已经不能完全按照底线思维来考量。现在我们不光要讲底线,底线就是法律,法律之上还要讲纪律,纪律之上还要讲规矩和惯例,规矩惯例之上还要讲影响和氛围。宪法法律、党规党纪、规矩惯例、氛围影响这是四条线。我们现在有些基层干部认为我严守了底线,既不违法也不违纪,甚至也不违反规矩,这事就这么干了,事儿可能也干成了,但是我们对方式、方法、节奏的把握,包括员工的诉求感知在内的方方面面,以及思想工作,往往就没有考虑得那么全、做得那么透,在干部员工当中造成了不太好的影响。所以,新时代是对领导干部全面的考验,要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向更高标准看齐,既要有刚性约束,也要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内部氛围。

有的同志会说,现在执纪那么严格,巡视检查全都覆盖,问责那么多,我们工作没法干了,一干可能就有信访,就要出问题。几年前如果有这样的想法,是能理解的,但是党的十九大之后,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党员领导干部就不能再这么想问题了。前面提到,这是新时期的全面考验,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这种能力,也要有这种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习惯在有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我们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员工,能够在一个清晰明确的纪律边界内履职担当,能够在一个健康安全的轨道上积极作为,这是好事,是组织对大家最大的关心和爱护。要相信组织上会正确看待信访问题,要相信组织会作出全面、客观、正确的判断。现在我们在监督执纪问责中要加大告知澄清力度,并在一定范围内作适度公开,还要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用好用足“三个区分”。我们各单位特别是“一把手”都要把这些工作谋划周全、做深做实。

我们平时工作确实都很忙,但大家不要把上级提的高要求视为负担,上级要求与我们日常工作是有一致性的,要找准相互之间的关联线,把上级要求和我们的具体业务经营管理连接起来,从而有效地把政治优势转化成我们企业的治理效果。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变外在压力为内生动力,把“别人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考验,也是新时代提出的更高要求。具备了内生动力,我们就能够在自己的主管条线了解自己,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就会比依靠外部监督、依靠审计纪检要好的多、管用得多、有效得多,可以说,这样的内生动力是企业内在素质的体现。拿反腐败工作来说,我们前一阶段倡导廉洁、惩治腐败,这更多来自外部压力。通过几年的全面从严治党以及监督执纪问责的实践,我们就要由倡导廉洁变成尊崇廉洁,由惩治腐败变成鄙视腐败,这样的内生动力,将在各项工作中释放出无穷无尽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我们在未来的征途中就会走得更好、更快、更加健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