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两岸融合新思路心得体会总结 两岸发展新形势心得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4:16:52 页码:10
两岸融合新思路心得体会总结 两岸发展新形势心得体会(8篇)
2023-01-12 14:16:52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两岸融合新思路心得体会总结一

(一)金融监督管理

双方同意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就两岸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分别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确保对互设机构实施有效监管。

双方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得依行业惯例,就合作事宜作出具体安排。

(二)货币管理

双方同意先由商业银行等适当机构,通过适当方式办理现钞兑换、供应及回流业务,并在现钞防伪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加强两岸货币管理合作。

(三)其他合作事项

双方同意就两岸金融机构准入及开展业务等事宜进行磋商。

双方同意鼓励两岸金融机构增进合作,创造条件,共同加强对双方企业金融服务。 交换资讯

双方同意为维护金融稳定,相互提供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资讯。对于可能影响金融机构健全经营或金融市场安定的重大事项,双方尽速提供。

提供资讯的方式与范围由双方商定。

保密义务

双方同意对于所获资讯,仅为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目的使用,并遵守保密要求。 有关第三方请求提供资讯之处理方式,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互设机构

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生效后,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考量互惠原则、市场特性及竞争秩序,尽快推动双方商业性金融机构互设机构。

有关金融机构赴对方设立机构或参股的资格条件以及在对方经营业务的范围,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

双方同意对于金融机构赴对方设立机构或参股的申请,相互征求意见。

检查方式

双方同意依行业惯例与特性,采取多种方式对互设金融机构实施检查。检查方式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

业务交流

双方同意通过人员互访、培训、技术合作及会议等方式,加强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合作。

文书格式

双方资讯交换、征询意见等业务联系,使用双方商定的文书格式。

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双方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货币管理机构指定的联络人相互联系实施。必要时,经双方同意得指定其他单位进行联系。

(二)本协议其他相关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联系。 协议履行及变更

双方应遵守协议。

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争议解决

因执行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十一、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得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十二、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各自完成相关准备后生效,最迟不超过六十日。

本协议于四月二十六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推荐两岸融合新思路心得体会总结二

双方同意相互协助履行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职责,加强金融领域广泛合作,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一)金融监督管理

双方同意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就两岸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分别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确保对互设机构实施有效监管。

双方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得依行业惯例,就合作事宜作出具体安排。

(二)货币管理

双方同意先由商业银行等适当机构,通过适当方式办理现钞兑换、供应及回流业务,并在现钞防伪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加强两岸货币管理合作。

(三)其他合作事项

双方同意就两岸金融机构准入及开展业务等事宜进行磋商。

双方同意鼓励两岸金融机构增进合作,创造条件,共同加强对双方企业金融服务。 交换资讯

双方同意为维护金融稳定,相互提供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资讯。对于可能影响金融机构健全经营或金融市场安定的重大事项,双方尽速提供。

提供资讯的方式与范围由双方商定。

保密义务

双方同意对于所获资讯,仅为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目的使用,并遵守保密要求。 有关第三方请求提供资讯之处理方式,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互设机构

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生效后,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考量互惠原则、市场特性及竞争秩序,尽快推动双方商业性金融机构互设机构。

有关金融机构赴对方设立机构或参股的资格条件以及在对方经营业务的范围,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

双方同意对于金融机构赴对方设立机构或参股的申请,相互征求意见。

检查方式

双方同意依行业惯例与特性,采取多种方式对互设金融机构实施检查。检查方式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

业务交流

双方同意通过人员互访、培训、技术合作及会议等方式,加强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合作。

文书格式

双方资讯交换、征询意见等业务联系,使用双方商定的文书格式。

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双方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货币管理机构指定的联络人相互联系实施。必要时,经双方同意得指定其他单位进行联系。

(二)本协议其他相关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联系。 协议履行及变更

双方应遵守协议。

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争议解决

因执行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十一、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得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十二、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各自完成相关准备后生效,最迟不超过六十日。

本协议于四月二十六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推荐两岸融合新思路心得体会总结三

摘要。

随着去年以来两会咨询和处理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取得一系列进展,两岸关系后续发展的问题备受关注和讨论。着名的胡六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等方面提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提出我们再次呼吁,根据中国原则,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为了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安排彼此的交往,两岸可以就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进行政治关系的实际探讨。

关键词:精准认识大陆与台湾关系形势。

从总体格局来看,祖国大陆紧抓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保持两岸关系基本稳定。这主要表现为:

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时,提出了和平发展应该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奋斗的目标的重要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建设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继续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继续发表,实行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影响。

3.进一步创造了有利于控制台独的外部环境。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的认识。国际社会承认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结构。

2005年胡连会标志着大陆两岸同属一中的政策思想成熟,成为具体的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20年左右围绕中国原则进行的事实上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初步的一致。具体来说,一是在九二共识上放置争论,大陆不公开否认对方的一中各表,二是在共同愿景中明确记载:恢复协议后,优先讨论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问题。这在两岸最敏感的涉外问题上,向台湾人民展示了合理解决的前景,也就是说,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相互表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取得了一致和平衡。

由此可见,近年来两岸关系转折进展的根本原因是大陆从胡四点到胡六点的一系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策调整。特别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史阶段的确立,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和如何坚持中国的思想,在大陆对台工作中,邓小平当时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明确了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地位,整个对台工作的全局对未来的统一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中国原则的基本法理内涵体现了国际法的一般原则,也体现了两岸各自宪法的基本精神。

但它的反映和规范,基本上是双方处于汉贼不双立,彼此以军事政治上完全消灭对方为目标的两岸关系状态。事实上,自1979年大陆建立和平统一目标以来,双方如何相互定位,如何适当定义台湾当局在国际法律上的地位问题,成为古今中外无例可循的独特案例,国际法律上交战集团、政府认可、继承理论等无法有效正确处理。显然,这个问题已经超过了简单的法律范畴,成为法律和政治的交织,双方都需要发挥高度的政治智慧。

理的问题。回顾4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促成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提出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对台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这一重要思想孕育于反“台独”斗争尖锐之

时,形成于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关头。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30年来在邓小平同志确立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指引下两岸关系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30年来对台工作的基本经验,在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基础上,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张,为在历史新起点上推动两岸关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方针。随着对台工作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将日益显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推动力,这是因为:首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反映了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总揽全局的战略思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其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论断,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当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强大动力,把继续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作为必要条件,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怎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对两岸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第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打开了奋力开拓两岸关系的前进道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提出的政策主张,从政治基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人民往来、协商涉外事务和解决政治军事问题等六个方面,指明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努力方向,符合推进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既展现了大陆方面的诚意和善意,又回应了台湾方面的合理诉求。第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突出了两岸同胞的主人翁地位,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推动,成果要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明确了以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为宗旨,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基本理念。最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我们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明确宣示要坚持和平发展战略,下决心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兴衰不同的强国之路。其核心是以发展的成果增强维护和平的能力,又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这一理念同样体现在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实践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成果将不断为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推进增添新的内涵。

面对台湾局势的复杂变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祖国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首要任务,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是突出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这既显示大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复兴伟大前景的充分信心,也体现出正视现实、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与务实精神。显然,这赋予双方在统一前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政治关系”上的平等性基础。对此,笔者几年前曾作过这样的描述:“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不仅是指两岸在主权上、地理上、血缘上、文化上同属于一个中国,同时也包含现阶段分别存在于两岸的政治现实以及台湾在国际社会一定范围内代表中国的现实”。

参考文献:

[1] 肖杨.“陆生三法”修正案:两岸文教交流的新机遇[j].台湾工作通讯,2010

[2] 解德道.中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历史对照[j].职业时空,2011

[3] 林若红.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体制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推荐两岸融合新思路心得体会总结四

双方同意相互协助履行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职责,加强金融领域广泛合作,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一)金融监督管理

双方同意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就两岸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分别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确保对互设机构实施有效监管。

双方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得依行业惯例,就合作事宜作出具体安排。

(二)货币管理

双方同意先由商业银行等适当机构,通过适当方式办理现钞兑换、供应及回流业务,并在现钞防伪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加强两岸货币管理合作。

(三)其他合作事项

双方同意就两岸金融机构准入及开展业务等事宜进行磋商。

双方同意鼓励两岸金融机构增进合作,创造条件,共同加强对双方企业金融服务。 交换资讯

双方同意为维护金融稳定,相互提供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资讯。对于可能影响金融机构健全经营或金融市场安定的重大事项,双方尽速提供。

提供资讯的方式与范围由双方商定。

保密义务

双方同意对于所获资讯,仅为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目的使用,并遵守保密要求。 有关第三方请求提供资讯之处理方式,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 互设机构

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生效后,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考量互惠原则、市场特性及竞争秩序,尽快推动双方商业性金融机构互设机构。

有关金融机构赴对方设立机构或参股的资格条件以及在对方经营业务的范围,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

双方同意对于金融机构赴对方设立机构或参股的申请,相互征求意见。

检查方式

双方同意依行业惯例与特性,采取多种方式对互设金融机构实施检查。检查方式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

业务交流

双方同意通过人员互访、培训、技术合作及会议等方式,加强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合作。

文书格式

双方资讯交换、征询意见等业务联系,使用双方商定的文书格式。

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双方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货币管理机构指定的联络人相互联系实施。必要时,经双方同意得指定其他单位进行联系。

(二)本协议其他相关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联系。 协议履行及变更

双方应遵守协议。

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争议解决

因执行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十一、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得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十二、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各自完成相关准备后生效,最迟不超过六十日。

本协议于四月二十六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推荐两岸融合新思路心得体会总结五

双方同意相互协助履行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职责,加强金融领域广泛合作,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一)金融监督管理

双方同意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就两岸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分别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确保对互设机构实施有效监管。

双方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得依行业惯例,就合作事宜作出具体安排。

(二)货币管理

双方同意先由商业银行等适当机构,通过适当方式办理现钞兑换、供应及回流业务,并在现钞防伪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加强两岸货币管理合作。

(三)其他合作事项

双方同意就两岸金融机构准入及开展业务等事宜进行磋商。

双方同意鼓励两岸金融机构增进合作,创造条件,共同加强对双方企业金融服务。 交换资讯

双方同意为维护金融稳定,相互提供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资讯。对于可能影响金融机构健全经营或金融市场安定的重大事项,双方尽速提供。

提供资讯的方式与范围由双方商定。

保密义务

双方同意对于所获资讯,仅为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目的使用,并遵守保密要求。 有关第三方请求提供资讯之处理方式,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互设机构

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生效后,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考量互惠原则、市场特性及竞争秩序,尽快推动双方商业性金融机构互设机构。

有关金融机构赴对方设立机构或参股的资格条件以及在对方经营业务的范围,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

双方同意对于金融机构赴对方设立机构或参股的申请,相互征求意见。

检查方式

双方同意依行业惯例与特性,采取多种方式对互设金融机构实施检查。检查方式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

业务交流

双方同意通过人员互访、培训、技术合作及会议等方式,加强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合作。

文书格式

双方资讯交换、征询意见等业务联系,使用双方商定的文书格式。

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双方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货币管理机构指定的联络人相互联系实施。必要时,经双方同意得指定其他单位进行联系。

(二)本协议其他相关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联系。 协议履行及变更

双方应遵守协议。

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争议解决

因执行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十一、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得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十二、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各自完成相关准备后生效,最迟不超过六十日。

本协议于四月二十六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推荐两岸融合新思路心得体会总结六

近一段时间来,台湾局势呈现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局面,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两岸关系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它牵动着中国政治时事的神经,同时也是国民关切的国家时事。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称为中国的宝岛,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任何国家不得干涉中国的内政。近两年来两岸关系经历的曲折悲喜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两岸逐渐走向了对话与合作。近年来,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岸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走向和平发展。

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即便处于内战对峙状态。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全国人大会委员长叶剑英阐明的和平统一九条方针政策意味着对台战略创新,为1982年全国人大修宪提出“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创新作了准备。1983年以后,邓小平同志将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确定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首先应用于香港和澳门。基于这些对台战略与制度创新,当台湾方面于1991年通过“国统纲领”后,两岸才有可能由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并展开两岸事务性协商。

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有过去六十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向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愿望”,并开始建立两岸政治互信。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物性协商得以恢复。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交流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也加速推进。在社会与文化交流方面,两岸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们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转折期的话,那么2009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两岸关系既走过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10年的紧张高危期,也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疑虑重重的试探期。,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和平发展阶段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具体而言,有三个新特点十分醒目,把两岸关系“螺旋式上升”的内涵标识了出来。第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初步形成,并在两岸交往实践中得到深化。第二,两岸积累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新经验。第三,两岸通过经济合作共创双赢的态势正在形成。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两岸的政治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全面发展。尤其在经济方面两岸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是近年来两岸关系中发展最为迅速、成果最为突出的领域。2009年,大陆对台专项采购约140亿美元,并采取措施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大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分享扩大内需所带来的商机,对协助台湾提振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两岸在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合作搭桥与陆资入台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合作搭桥与陆资入台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新协商: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新探索:两岸产业合作“搭桥”;新突破:陆资入台。

同时,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有新突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亲缘、文缘相通,地缘相近,文化教育交流乃是克服政治军事障碍的重要手段。2009年7月,以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六项共同建议: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共同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合作机制;加强两岸新闻交流;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推动两岸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一是要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12·31”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主题,既符合当前推进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又反映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时也是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的必然要求。全面领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二是要全面把握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加强对话合作的重要基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是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是推进两岸协商不断向前迈进的有效途径。三是要充分认识台湾政治社会状况的复杂性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艰巨性,以及“台独”分裂势力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威胁。一些外部势力仍以各种方式插手台湾问题,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破解制约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难题,消除“台独”思想对台湾民众造成的毒害,坚决挫败台湾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这是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当前台湾当局罔顾台湾民意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四是要深刻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在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努力保持两岸关系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增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不断壮大支持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努力构建基础坚实、支撑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为两岸同胞描绘了一幅绚丽美好的图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保障。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共同繁荣,我们要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推荐两岸融合新思路心得体会总结七

双方同意相互协助履行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职责,加强金融领域广泛合作,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一)金融监督管理

双方同意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就两岸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分别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确保对互设机构实施有效监管。

双方银行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得依行业惯例,就合作事宜作出具体安排。

(二)货币管理

双方同意先由商业银行等适当机构,通过适当方式办理现钞兑换、供应及回流业务,并在现钞防伪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加强两岸货币管理合作。

(三)其他合作事项

双方同意就两岸金融机构准入及开展业务等事宜进行磋商。

双方同意鼓励两岸金融机构增进合作,创造条件,共同加强对双方企业金融服务。 交换资讯

双方同意为维护金融稳定,相互提供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资讯。对于可能影响金融机构健全经营或金融市场安定的重大事项,双方尽速提供。

提供资讯的方式与范围由双方商定。

保密义务

双方同意对于所获资讯,仅为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目的使用,并遵守保密要求。 有关第三方请求提供资讯之处理方式,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互设机构

双方同意在本协议生效后,由两岸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考量互惠原则、市场特性及竞争秩序,尽快推动双方商业性金融机构互设机构。

有关金融机构赴对方设立机构或参股的资格条件以及在对方经营业务的范围,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

双方同意对于金融机构赴对方设立机构或参股的申请,相互征求意见。

检查方式

双方同意依行业惯例与特性,采取多种方式对互设金融机构实施检查。检查方式由双方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商定。

业务交流

双方同意通过人员互访、培训、技术合作及会议等方式,加强金融监督管理与货币管理合作。

文书格式

双方资讯交换、征询意见等业务联系,使用双方商定的文书格式。

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双方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货币管理机构指定的联络人相互联系实施。必要时,经双方同意得指定其他单位进行联系。

(二)本协议其他相关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联系。 协议履行及变更

双方应遵守协议。

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争议解决

因执行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十一、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得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十二、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签署之日起各自完成相关准备后生效,最迟不超过六十日。

本协议于四月二十六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推荐两岸融合新思路心得体会总结八

探索两岸关系

摘要:两岸关系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热门话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关心时事,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两岸沟通合作向更广泛、更大、更高层次的发展。这是加快两岸关系新起点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关键词:两岸关系、历史问题、交流、台湾问题、新形势。

自1949年台湾问题形成以来,内地方一直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告诉台湾同胞书》是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下发表的。30年来,内地方为促进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邓先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做出了历史贡献。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丰富发展了对台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内地方对台工作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新的措施,给台政策带来了新的内涵。反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实施,将大陆方面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合法化,在表达大陆方面坚持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最大诚意的同时,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共同意志和决心。

自《告诉台湾同胞书》发布以来,在两岸同胞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离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两岸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形成互补互利的结构。1992年,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双方在此基础上首次举行了王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了历史会谈,实现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8年3月,台湾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迎来了罕见的历史机遇。自2008年5月以来,基于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寻求同存异象、共同创造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并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步伐。双方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保持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势头,推动两岸关系展现和平发展前景。今天,两岸同胞往来频繁,经济联系密切,文化交流活跃,共同利益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民维护台海和平,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国承认中国结构不断巩固和发展。

打破不必要的人为障碍、壁垒,推进教育、文化、社会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为相互促进、相互激励提供保障。

2011年4月24日,大陆着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和非常有关系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两所清华大学开始越来越紧密地交流,这是两岸大学交流的缩影和文化交流的方向。两岸清华大学这样的高中教育合作,以及台湾开放大陆的学生学习等文化合作,增进两岸的相互理解,深化两岸的高等教育合作,对提高国家民族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和共同财富,也构成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文化底蕴的核心内容。维护和强化这个核心,最重要的是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强化两岸同胞共享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提供两岸关系发展的文化动力和民意支持。

在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两岸各界大交流形成新局面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受到通过文化交流提高两岸同胞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特别重要性。两岸同胞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大陆和台湾认为是自己的共同家庭,必须保护和建设这个家庭,然后认为自己有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消除很多误解和不必要的疑问

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谐发展。文明社会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进步的社会。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应该是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

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促进两岸政治问题的解决。两岸已有共识,敏感、高层次的政治问题暂时搁置,给两岸人民特别是两岸青年带来良好、宽松、自由、共同发展的空间。在共同发展的时空环境背景下,两岸相互促进,相互理解,为达成两岸问题最终政治解决的共识创造良好条件。

现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要启发我们,把两岸和平发展引向和平统一方面,不仅要放置争论,还要站在赢得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战略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六点意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长远,提出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解决问题、开放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执行胡锦涛的六点意见已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今后,要进一步重视台湾人民,特别是基层人民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合作进程,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只有踏踏实实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我们才能有效构建基础扎实、支持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加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和统一国家的赞同,为两岸最终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细数两岸名校渊源台的众多着名出身者致力于两岸关系[n],中新网,2011-04-24。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全文)[n],新华社,2011-03-16。

【3】新闻资料:两岸经协会的来龙脉[n],中新网,2011-02-22。

【4】《中国和平发展与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前瞻》,郑必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