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9:45:35 页码:12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精选19篇)
2023-11-21 19:45:35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分享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可以帮助他人借鉴和学习。那么,如何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心得体会的目的和主题,分析自己在这段经历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和思考。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回顾整个过程,思考自己在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并结合实际案例和个人体验进行阐述和分析。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语言的表达清晰、准确,而且要真实、实事求是,不夸大和缩小自己的成绩,以保持客观和真实性。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给予自己一些建议和反思,提出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方向,以促进个人进步和成长。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参与校外劳动。这项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加社会经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我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分享我对校外劳动的心得体会。

首先,校外劳动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在校内学习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教室里听课,但这不能完全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而校外劳动则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劳动的累、苦和乐。尽管工作可能有时候辛苦、单调,但劳动带给人的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通过校外劳动,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校外劳动让我学会了与人合作。校外劳动通常是在一个团队中进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在校外劳动中,我遇到了许多不同性格的人,有的文静内向,有的活泼开朗。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也明白了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道理。这些经验让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校外劳动让我培养了自信心。在参与校外劳动之初,我可能会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工作,是否会出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只有给自己一个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才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并取得进步。校外劳动让我不断挑战自己,战胜困难,这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校外劳动,我学到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也增强了在其他方面发挥自信的勇气。

第四,校外劳动让我关注社会问题。在校内学习中,我们经常关注自己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而对于社会问题则很少关注。然而,通过参与校外劳动,我逐渐意识到社会问题的重要性。例如,当我在社区清洁活动中,看到垃圾遍地、环境污染时,我深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也应该关心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校外劳动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亲身参与社会生活,我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让我明白,追求个人利益并不是唯一目标,与他人和谐相处、秉持公平正义才是更重要的。校外劳动让我学会了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我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校外劳动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了合作精神,还培养了自信心,关注社会问题,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校外劳动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座桥梁,它为我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使我们得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我相信,通过参与校外劳动,我们将收获更多,也会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二

校外劳动教育课是一门开放式课程,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参加了一次校外劳动教育课程,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收获。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校外劳动教育课程是一种实践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书本知识的灌输来获取知识。而校外劳动教育课程则提供了一个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活动,亲手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一次校外劳动教育课中,我参与了一个社区服务项目,为社区建设做出了一些贡献。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参与社区服务,亲身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通过亲身实践,我不仅增加了对社区建设的了解,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校外劳动教育课程培养了我的劳动意识。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觉得劳动是一种苦差事,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获得好成绩。然而,在校外劳动教育课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劳动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从一开始的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到最后逐渐理解到劳动是一种价值的体现,我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亲身实践,我明白了劳动可以让我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培养耐心和坚持的品质,也能够锻炼我的体力和意志力。

再次,校外劳动教育课程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社区服务项目中,我和我的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了一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相互合作,互相协调,共同解决各种问题。通过每一次的努力,我们渐渐找到了默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特别是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更加团结一心,互相鼓励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还收获了一些珍贵的友谊。

最后,校外劳动教育课程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视野。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于自己的学习和成绩,而对于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往往不太关心。而通过参与校外劳动教育课程,我开始关注社区的发展,关心他人的需求。我逐渐认识到自己不能只是个体,而是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关注社会的发展,关心他人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校外劳动教育课程,我懂得了劳动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完成自己的成就的同时,也要为他人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校外劳动教育课程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增加了对社区建设的了解,培养了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120字左右)。

校外劳动是指学生在校外参加体力或智力劳动活动,既是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延伸,也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通过校外劳动,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培养工作技能,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并且取得一定的收获与体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校外劳动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破题(240字左右)。

校外劳动是锻炼身心的过程。在我的校外劳动中,我参与了一家快递公司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快递业务不熟悉,我经常出错,错过了送货的时间。但是在同事的指导和鼓励下,我逐渐熟悉了流程和技巧。通过每天的徒步送货,我的体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不仅让我增强了耐力,还让我明白了“付出就会有回报”的道理。

第三段:分享心得(240字左右)。

校外劳动是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的机会。在快递公司,我承担了团队的一员,与同事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个任务。我们要相互配合、互帮互助,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让我学会了与人沟通、协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校外劳动也加强了我与客户的互动,每次与客户交流,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不断提高。

第四段:思考与感悟(240字左右)。

校外劳动是培养责任心的重要方式。在校外劳动中,我体验到了每一个岗位的重要性和责任。作为快递员,每个环节都需要细心和耐心。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不辜负同事的付出和客户的期望。通过校外劳动,我明白了责任并非负担,而是一种能够推动自己进步、赋予自己成长的动力。

第五段:总结(240字左右)。

校外劳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外劳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身心,培养工作技能,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培养责任心与品质。通过这次校外劳动,我不仅充实了暑假生活,还获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我相信这些经验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总结:

校外劳动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校外劳动中,学生通过身体锻炼,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责任经验的积累,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因此,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校外劳动,将其视为一次宝贵的机会,学以致用,从中汲取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四

劳动教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动心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劳动教育的课标也在不断改进,以更好地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劳动教育课标的独特之处,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劳动教育课标注重实践操作,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是一门能够增进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课标中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基本工具、材料和技能,并通过实战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在我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我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从中学会了使用锤子、螺丝刀等工具,并体验到了操作失误所带来的后果。这种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过程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劳动教育课标注重创新思维,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单一的技能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标中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思考创新方案。举个例子,我在一次制作小手工的实践中,遇到了自己设计的部分无法完成的难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角度,最终找到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个过程,我的动脑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且更加理解到创新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第三,劳动教育课标注重情感体验,注重动心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课标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情感认同。在我的实践中,我独自完成了一个手工小作品,为班级装饰。当我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班级里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情感体验不仅让我更加热爱劳动,也激发了我对未来更多学习和实践的动力。

第四,劳动教育课标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劳动教育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尊重他人意见,懂得如何取舍和妥协。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互相帮助,我们共同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在学习和工作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劳动教育课标注重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劳动教育课标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注意安全,学会使用工具和材料时,要遵守安全规则,妥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这在我实践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戴好安全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受伤。这种安全意识的培养让我明白,在实践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总结起来,劳动教育课标通过实践操作、创新思维、情感体验、团队合作和安全意识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动心能力。这些特点使劳动教育成为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环境。通过学习劳动教育课标,我不仅仅学到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五

《意见》开始便指出劳动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由之路。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并创新性的将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可以更好的培养我们灵感创造的思维能力以及团结踏实的优秀品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劳动教育实则开启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贯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个人、家庭,大到集体、社会,都伴随着人类始终,这也无疑是体现个人价值最本质的形式。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在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劳动不仅可以让我们提升体能,更能让我们在劳动中感悟生活之艰辛,健全灵魂,提升心志,劳动本身也是一种磨炼人格的过程。

参加社会实践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建设,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作为当今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时时刻刻牢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六

2020年十二月五日下午,西沟小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一次“清扫马路、清洁卫生死角”社会劳动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实践相结合,精心组织,亲自体验,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此次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

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十分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安排相关老师、班级具体组织实施。制定了活动计划、方案。安排到每位老师,每个班级各负其责。针对不同年级、劳动区间不同,进行合理分工,按统一要求,统一与分散相结合,把活动落到实处。保证了各年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了安全教育,保证了活动正常进行。

为保证学生走出校园的安全,防止劳动意外事故的发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工具使用方法技巧。初步掌握劳动技能。第二强调交通安全,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听从领队教师指挥,各领队教师认真负责好本班组学生,防止出现意外。劳动期间,严禁学生打闹、争抢工具,防止劳动事故发生。第三,注意过往车辆及交通安全。主要路口、站台有专人把守、警戒。这样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

三、活动开展过程。

学生生活在这个大社会里,需要爱护我们的家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二年级同学用他们一双小手拣起操场上一片片纸屑、果皮,清扫一堆堆垃圾。

三年级同学认真清扫公路垃圾,清理公路排水沟杂物等。

四年级同学任务重,区域大,卫生状况“脏、乱、差”。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分组清扫公路,清除水沟杂污等。清除村级垃圾池内垃圾,校门口建筑垃圾。个人满头大汗,汗流浃背。

五、六年级同学,劳动路线长,他们不仅完成了区间任务外,正值路边人家过喜事,放过的烟药、炮竹零乱,撒落满地,同学们仍清洁堆放好这些垃圾。受到当地群众家长的好评。

四、主要问题。

我校综合社会实践劳动课程开展。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活动的安全性始终是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隐患,活动的风险性比其它在校活动大得多。由于活动分散,个体活动时间长,单凭任课教师一个人无法掌握。所以,需要全面组织领导好实践活动。

此外,学校家长要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全面理解和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活动总结与评价。

学校对本次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对在本次劳动中,表现良好、劳动积极、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从中感受劳动无尚光荣与喜悦。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一名中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和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外,参与社会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期,我们班进行了一次校外劳动教育课程,参与其中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这次劳动教育课程,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增强了我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劳动教育让我更加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我一直将劳动和辛苦联系在一起,对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然而,通过这次劳动教育,我意识到劳动不仅是为了赚钱和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更是一种体验和实践。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我们也能够通过劳动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培养自己的耐力和毅力。经过一天的辛勤努力,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劳动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对劳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次,劳动教育课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的本质和需要。在我们每天享受着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同时,我意识到原来这一切都离不开劳动和付出的努力。通过亲身参与到劳动中,我才真正了解到家庭和社区的劳动者们的辛劳和付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社会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在我目睹了那些默默付出的工人和农民们后,我更加尊重他们,也产生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这次劳动教育课程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对我们的需要和依赖,也鼓舞着我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劳动教育课程让我更加认识到劳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植树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正确的植树方法,还注意到了土壤的湿度,让树苗能够更好地生长。这些实际的操作和思考让我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相信,这些在劳动中培养的能力和品质将会对我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劳动教育课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在这次劳动教育中,我去了农村地区,亲自体验了农民的生活。这让我更加真实地看到了我所处的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的差距,并深感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不公平。在农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我看到了那些勤劳而又贫穷的农民对改善生活的不懈奋斗,也看到了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他们提供的帮助。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关注社会事务,激发了我为改善社会不公平现象做出贡献的愿望。

总的来说,校外劳动教育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通过这次课程的参与,我更加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深入了解了社会的本质和需要,认识到了劳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我相信,这次劳动教育的经历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激发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八

近日,六年级三个班的全体师生分别走进餐厅,进行劳动体验活动。看似简单的擦餐十一月的风还有些刺骨,清晨的风更是如此,当一队又一队的学子踏着晨露走向为期一周劳动的地方,他们的脸上没有不满,没有懈怠,有的只是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的认真负责与对劳动的满腔热忱。带着这样的朝气,他们开始了属于他们的义务劳动。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我的实践机会,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回顾一周来的工作还是有很多感悟的。听老师在班委群说这个事情的时候,说实在话,大家都还是有些畏难情绪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家里也基本上是接触不到这样的工作的。

这项传统活动在天津科技大学从1999年至今,已经持续开展了近二十年。期间获得了新闻联播,人民网等的'报道,也获得了无数领导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如同恩格斯所说,数万科大学子在这项活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学会了理解他人的辛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这是财管实验班同学们大学实践的第一课,相信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九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接受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和启示。本文将从劳动教育的课程宗旨、课程内容、评价方式和改进方向等四个方面,谈一下我对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首先,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宗旨,即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课程中,我参与了农田耕作、木工制作、电工实验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真切地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同时也培养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其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包括农田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工艺品制作、实用电路实验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涵盖了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播种、育苗、灌溉等农田作业的技巧,掌握了制作简单木工制品的方法,还学习了电路连接和测量的技能。这些实践内容在我今后的生活中将起到重要作用,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第三,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劳动教育的评价应该以过程评价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基于任务的综合评价模式,通过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实践能力和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我的劳动教育课程中,老师对我们的评价主要来自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例如我在制作木工制品的过程中,老师会评价我选择的材料、使用的工具和工艺的合理性等方面。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学生的真实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尽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已经明确了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目前劳动教育课程在一些学校的教学时间和资源配置方面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有的学校可能无法提供充足的劳动教育资源和设备。此外,劳动教育课程也需要进一步与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实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需要。

总之,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获取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劳动教育很好地培养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我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需要。希望未来我们的劳动教育课程能够更加完善和优化,为培养更多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十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我想,新课标的研制是为了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提出了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仅要求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习惯与品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更是体现了劳动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新课标提出了学段课程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比如,在烹饪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3。新课标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避免了之前将劳动教育仅仅认为是上课的问题。新课标强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技能和知识,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们深信,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十一

劳动是什么?在《5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是美德,劳动为人称赞;在列夫托尔斯泰心中,劳动是生活,劳动是幸福……古今中外从古至今,劳动对于人类生活生产都至关重要。而作为一代青年的我们更应当肯劳动,爱劳动,敬劳动。

劳动形美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层次明晰的菱、稻、荷,明亮整洁的房屋,干净透明的玻璃窗……是劳动美给我的直观感受。说到我国的传统年俗,打扫卫生定不可少。春节前夕,想必家家户户都会有大扫除的活动,为的是除旧迎新,为的是有一个向阳生长,朝气蓬勃的视觉体验和心里感受。一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也拿起了扫把、抹布和水桶清扫了我们学习的教室和通往教室的路。打扫完成后焕然一新的教室给了我“新鲜洁净世间稀,隔尘劳是非”的感觉,优质的环境不仅更加卫生,让学习都变得更加神圣了,简直让人惊觉劳动的造化之功。

劳动心美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在大机器,大生产的现代生活中,耕种、织布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诚然,社会不断进步,科技强大的力量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然的,我们便不用被劳动琐事日日烦扰,但当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插禾秧、耕田地、收稻谷、锯竹木、扛粮袋、制家具、缝刺绣、织衣裳,掌大勺的田园生活短视频收获了全世界的注目和点赞时,我们也由心感叹“劳动之美永不过时”,劳动过程所带给我们的满足是机器无法传递的,我们需要劳动。农活厨艺样样精通,重活累活丝毫不畏,这样的李子柒,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使名副其实。许多网友也在其视频弹幕中留言“想要娶回家”“太美了,太棒了”等来表示对她的喜爱、佩服。视频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李子柒与其婆婆脸上幸福的微笑,可见劳动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富足。这便是劳动幸福的内涵!

劳动能美

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有1。2个小时,而中国孩子平均每天只劳动12分钟!不得不说我们在劳动方面的缺失是十分严重的,这不仅是因为孩子的懒惰,还有家长对劳动之于孩子发展重要性的不肯定,显然更多家长会希望孩子将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由此造成的高智低能、巨婴、啃老等问题近年来频频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似乎也显示出劳动是作为一种能力而不仅是一种活动存在的了。长期不进行劳动学习,或许会丧失生活的能力?俗话说“要想抓住一个人的心,得先抓住她的胃”,“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见劳动能力强的人是会闪闪发光的。

如今,我国对于传统美德的弘扬正在一步步加强,。而作为“德智体美劳”一员的“劳”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劳动教育的开展如火如荼,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实行卫生包干方案、奖评文明寝室……是大学针对大学生实行劳动教育的常规办法,如此种种,便将劳动带到学生们的生活中了,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动手劳动了,更让大家从中慢慢感受劳动的快乐,体味劳动的魅力。

人生在勤,不劳何获?在新的时代,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借劳动之笔,绘祖国蓝图!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十二

上周我们高二(1)班完成了作为值周班级的值周任务,我也完成了我作为学生校长助理的`校内社会实践任务,对此我颇有感悟。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本次校内社会实践,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我能够真真正正的仔细思考人生的价值及学习的意义。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在社会实践中奉献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本次校内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校长助理,职责就在于替校长分忧,收集值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反映到各个部门。

上岗第一天,我们便来到办公室向校长报到。校长指导我们:要学会自主管理、主动服务,在职期间要热情地收集同学们的问题,文明地制止各种不文明行为,工作时要讲究方法,沟通时要注重情感交流,完成自我锻炼。这席话使我受益匪浅。

本次校内社会实践,我按照校长的指导,在行政楼内热情地为同学和老师们服务,并纪律下了每周的值周情况,协调各值周部门的工作。

在这期间,我学习到了许多。我渐渐明白,学习的意义,就在于知道如何去学习,而并非只是学习本身。此次校内社会实践,在沟通的过程中,我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在收集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运用于实践,但却能以另一种方式影响到我们的实践活动,即处理问题的方式角度以及归纳技能的方法。

同时,我也认识到,我们的快乐总是伴随着奉献的。在社会实践服务的过程中,我感到很快乐,不懂得奉献的人,就很难体会到奉献的快乐。而这种奉献精神必会伴随着我,让我越行越远。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十三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准确理解劳动课程标准,提升教师劳动课程的研发力,推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14日,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举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讨会。会议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主持,全体教师参与。

体育安防法制教研组组长庞丽瑜老师作《劳动研学周设想》主题发言,她提出了以劳动为主线,通过梳理校内课程、整合校外资源,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研学周设计和思考。

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副校长黄岳明对四位教师的精彩发言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把握好教育的“高度”,追求教育的“深度”,提升教育的“温度”,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将不断践行“立德启智,实践育人”办学理念,实施“洋”到底、“土”到家的办学特色,紧扣《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研教学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艰辛,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十四

校外劳动是许多学校师生参与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校外劳动,学生能够锻炼身体、培养实践能力,同时也有机会与社会接轨,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参与了一次为期两周的校外劳动,以下是我在这次经历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校外劳动增强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校外劳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按时完成任务,并且遵守规章制度。比如,每天早上需要提前起床,并且保持整齐的仪容仪表。这样的要求,使我在活动期间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和自律意识。同时,在参与劳动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这对于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其次,校外劳动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与经验。校外劳动让我们接触到了平时很少接触到的工作内容,比如农田耕作、工厂流水线作业等。在这些劳动中,我们会亲身去感受劳动的艰辛,也能够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此外,参与校外劳动还能够结交很多朋友,学习到他们的经验和技巧。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通过亲身参与劳动,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社会的真实情况。

第三,校外劳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校外劳动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分工和任务。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明确任务目标,协调各个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只有团队成员之间默契地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决策,同时也学会了为集体利益而努力。

第四,校外劳动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动力。劳动锻炼不仅让我们明白了劳动的价值,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在劳动中,即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下去,最终必能取得成功。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也激发了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校外劳动促进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提升。在劳动中,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也关系到整个团队的效益。一旦有了时间和任务的约束,我们就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责任感的培养对于我们今后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校外劳动是一次极其有益的生活体验。通过参与校外劳动,我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经历,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珍视这次劳动的经历,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十五

劳动素养应该有怎样的教育定位和课程目标,应该如何进行体系化的课程设计并积极拓展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在长期实践中,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施的角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以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学会并爱上劳动为重点,设计了专门化、融合化、项目化、综合化四类课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劳动经历,获得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专门化课程,开展系统性劳动教育

学校设置劳动教育专门化课程,每周一课时集中开展。课程以学校为主要劳动场所,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和校园劳动,帮助学生习得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

除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还设立劳动周,每学期结合特色节日,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实施。学生在经历日常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在参与跨学科主题实践、开展合作探究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关于了解自我、社会、自然奥秘的真实体验。

从以“晒秋”为主题的秋季开学第一周,到以“生肖”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春季开学周,再到立夏时节各年级主题周展示活动,劳动周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将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融入课程,既有劳动实践,又有文化的传承,劳动以一种更加固定的形式融入学生生活。学校还积极探索校外劳动实践形式,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形成兼具学校特色与育人意义的劳动周课程体系。

校外劳动周包括农耕活动日、职业体验日、技能竞赛日、成果评价日等社会实践活动。农耕活动日让学生去田野找寻田间劳作的趣味,与农户一起交流,体验动手生火、合作炒菜做饭等劳动;职业体验日的主题是体验社会的三百六十行,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明白获得美好生活需要艰苦奋斗的道理;技能竞赛日中,学生出力流汗,比拼集体智慧,完成一个个与劳动有关的竞赛任务;成果评价日中,学校设计“劳动章”争章计划表、评价表,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评分标准,通过多元评价、评优树先等方式,让学生的劳动成果获得欣赏与肯定。

融合化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载体。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也是普遍形式,是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举措。

学校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分类梳理各个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并提出劳动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比如,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渗透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等内容;数学、科学学科,教师可以加强对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的培养。每门学科的课程安排中都有跨学科综合实践主题的内容,学校鼓励教师选择与劳动相关的主题进行设计,以跨学科的视野开展主题性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无痕融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

以“语文+劳动”课程为例,教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资源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渗透,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课文隐藏着劳动元素,比如歌颂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的课文《纸的发明》《千年梦圆在今朝》,学习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千人糕》《清贫》,赞美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劳动精神的《刷子李》《纪昌学射》,等等。劳动教育资源还散落在语文教材各处,通过课文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插图等板块,教师可以合理穿插、链接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内容。学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及语文教学学段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较完整、可操作的“学科+劳动”教育体系,探寻有机渗透策略。

语文学科《女娲补天》一课,虽然是神话故事,但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类而不辞辛苦、无私忘我的劳动与创造,其内涵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所倡导的大力培养青少年积极奋斗、甘于奉献、勤劳勇敢的劳动精神相一致。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种精神作为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充分想象女娲在寻找五色石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以及女娲如何炼石、如何补天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剧本创作,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形式将神话故事搬上舞台。学生不仅锻炼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而且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会到不懈努力、甘于奉献的精神。

项目化课程,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劳作,而是要在劳动过程中贯穿研究、创新、创造,提升劳动的价值。根据学生需求和已有的课程基础,学校规范了项目化学习的一般模式,从项目的选择到研究性内容的设计,从多方式、多角度的实施到成果展评与反思调整,以及项目成果的提炼与拓展迁移,构建了开放且多元的项目化课程,比如一年级的蚕豆课程、三年级的种桑养蚕课程、六年级的小动物养殖课程等。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回归学习与生活的本质,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劳动素养。

以四年级课程“油菜花开金灿灿”为例,学生在200天的时间里,跟着节气经历种养、记录、探究、实践的全过程。

课程启动,种植仪式。学校会在立冬节气进行油菜种植课程的启动仪式,内容包括了解立冬节气物候特点及农谚民俗,科学教师介绍油菜移栽技巧,五年级学生分享自己去年参与学习的趣事以及观察日记、自然笔记,项目负责教师介绍课程相关内容……学生接过校长手中的油菜苗,油菜种植课程正式开启。

合作探究,制订方案。拿到油菜苗后,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网络搜索以及向长辈和高年级同学请教等途径,了解节气与油菜的知识、油菜的种植和养护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交流,提出自己最想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整理,最后确定研究方向并形成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思维导图,教师选择可操作、有价值的内容提炼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深入探究。有的学生对油菜的生长速度感兴趣,计划通过测量记录制作条形统计图,研究油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有的学生打算研究油菜花与青菜花的区别,对油菜花进行解剖从而了解其结构;有的学生利用科学课的知识,分析土壤的ph值和湿度等条件,设计制作土壤温度湿度监测仪。

随着节气,观察养护。学生在观察记录中发现油菜的生长变化,了解油菜种植与节气、环境的关系。在油菜种植、照料、生长、收获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油菜一起成长,写下大量的观察日记、研究报告、科学小论文等。学生吴子涵在观察日记中写道:“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我在惊蛰到来之时也有一个重大发现:3号油菜花盆栽里有一朵花已经谢了,隐隐约约能看到细小圆圆的一粒粒小果实。”跟随不同的节气,吴子涵陆续写下7000多字的油菜观察系列日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收获成功,拓展知识。收割分工、合作搬运、晒干脱粒……油菜籽脱籽以后,就要探讨油菜籽怎样变成油,计算收获的油菜籽能榨出多少菜油。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教室进行产量和出油率的计算,然后走出教室来到榨油厂,体验正规的榨油过程,直观感受油菜籽的出油率。

油菜种植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应用知识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不断解决劳动中的各种问题。从立冬种植到小满收获,学生从一颗油菜籽的成长中体会了生命的意义,真正领悟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刻内涵。

综合化课程,开展拓展性劳动教育

综合化课程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如宣传社区垃圾分类,参与敬老院慰问等服务,参与社区或村组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化课程包括收获节课程、成长课程等。

成长课程主要面向四年级学生,这个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回顾10年的生命成长,学生能感受自己在身体和能力等方面的明显变化。学校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力量和奇迹:走进农场,通过农事劳动丰富生活经历;离开父母,在与同龄人的相处中学会自立;爱心义卖,体验劳动的价值,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服务于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成长课程主要分为4个模块开展:

美食制作分享。传统美食不仅传递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而且蕴含“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理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共同商讨主题,打造班级创意餐厅;与家长一起制作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讲述自己的美食制作过程及心得,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及文化;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对劳动成果进行点评。这样一份美食已经远远超出食物本身的价值。

操场露营。以班级为单位,两人合作搭一个帐篷用于夜晚露营,学生一起学习、起居、游戏,一起度过一个特殊的夜晚。这样的经历让学生不仅体验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且明白了合作劳动的力量,知道与人相处需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周岁成长礼。与家长携手走过“成长拱门”,以“成长”为主题表演节目;分享生日蛋糕,阅读父母给孩子的一封信并写回信;看一场露天电影,体验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明白10岁生日的纪念意义,体验生活的美好,明白生命成长离不开亲人的关怀。

爱心义卖。每个班级代表将种植的蔬菜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一部分资助贫困学生,一部分进入学校“红领巾爱心基金”。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体验菜市场卖菜摊主的劳动,与之相关的生活要素就有各类菜品的时令价格调查、顾客的心理需求分析等;同时也让学生奉献爱心、体验劳动价值,感受其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和生活态度。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学校应联合家长和社会共同开展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利用家校社资源协同育人的策略,拓展课程实施的多元路程与方式。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行为及品质的初步养成,而且追求学生在社会责任、合作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并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十六

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那什么是劳动课程呢?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在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有关劳动科目的教学时间具体要求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均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可见,劳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劳动教育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重新将劳动课作为独立课程的意义就仅仅在于会做家务,会做菜吗?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在5-6年级,烹饪与营养方面,学生要用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法制作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午餐或晚餐的营养食谱,了解不同烹饪方法与食物营养的关系。以此看出,作为劳动课程的育人方向不仅仅是为了劳动而劳动,而是通过现代课程的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劳动场景和过程,在劳动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和锻炼综合发展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总目标是:

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比如,在烹饪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第二学段(3-4年级),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第三学段(5-6年级),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第三学段(5-6年级),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

强化育人目标导向。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让孩子们都能具有相应的文化基础、自主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担当,劳动课程应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不断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在全创景和全过程的劳动课程学习活动中真实地学习与积极地成长,成为具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能力、良好的劳动精神、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扬爱国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

更具有时代性的劳动内容设计。

除了烹饪和农业劳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从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对每个学段作出了不同的规划。

比如在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方面:第二学段(3-4年级),正确使用1-2种家庭常用小电器,如吹风机、吸尘器等,完成劳动任务;第三学段(5-6年级),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空调等的功能特点,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如空调滤网的清洗,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家用电器小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等。

在工业生产劳动方面: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等,进行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加工,初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第四学段(7-9年级),选择1-2项工业生产项目,如木工、金工、电子、服装、造纸、纺织等,进行产品设计与加工,体验工业生产劳动过程。

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方面:第三学段(5-6年级),选择1-2项新技术,如三维打印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智能控制技术(3-dprinting,lasercutting,intelligentcontroltechnique)等,初步进行劳动体验与技术应用,熟悉某项新技术的主要功能及简单的使用方法;第四学段(7-9年级),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某项新技术,制订合理的设计、加工方案或设计图样,完成应用某项新技术进行加工、组装、测试、优化的全过程。

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注重小初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我们开展的劳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更应该跳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的固有想法,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手工等课程进行了创新融合,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

强化家校协同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注重劳动思想教育,培养劳动意识。抓住教育机会,让孩子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小到吃干净碗里的米饭粒,爱惜学习用品等等,在细小的问题上教育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训练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进行简单的日常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例如从小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学,自己洗衣,饭后洗碗等习惯,孩子会形成劳动的习惯,学会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为正确的劳动观念打下基础。孩子在学会自我服务劳动的过程中还会逐步认识到,人不光是享受劳动成果,还必须从事劳动,为自己也为他人服务。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孩子做家务的兴趣不见得从小就有,很多孩子第一次帮忙摘菜时可能觉得挺有趣,时间一长,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就更难以坚持做完这件事,所以对孩子做家务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再者,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家务活作熟了就不再是难事,孩子以后也会乐于去做,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还可以传授许多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道的事情,让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下图是我校劳动教育的项目清单,针对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进行一些参考和选择。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十七

劳动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近年来,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劳动教育课标的发布更是推动了劳动教育的发展。在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同时,我深刻体会到劳动教育课标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劳动教育课标的心得体会。

首先,劳动教育课标的制定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指导。劳动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缺少具体的课程标准,以往劳动教育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如今,随着劳动教育课标的发布,不仅为劳动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了规范,还提供了明确的培养目标,使劳动教育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好地体现。例如,劳动教育课标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些目标的突出作用,感受到自己在实践中的成长和进步。

其次,劳动教育课标的发布促进了劳动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劳动教育一直以来都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然而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个难题。劳动教育课标的发布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启示,促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创新和改进。例如,劳动教育课标鼓励教师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答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我参与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多次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另外,劳动教育课标的发布对于学校和家庭合作育人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劳动教育作为课堂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点,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和支持。劳动教育课标的发布使得学校和家庭在劳动教育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劳动教育课标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去社区或家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关系。在我参与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更加密切,学生们在家长的指导下更有动力地参与劳动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劳动教育的效果。

最后,劳动教育课标的发布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劳动教育课标的发布更是将这一目标提到了更高的层面。劳动教育课标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课程的展开中,我感受到了这些要求对我的影响。通过参与各类劳动教育活动,我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这种全面的培养使我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总之,劳动教育课标的发布在劳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为劳动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了目标和指导,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学校和家庭的合作育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我参与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劳动教育课标的实施使我更加积极投入到劳动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成长和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劳动教育课标的全面贯彻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十八

通过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结合周菊芳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内容,我对劳动课程标准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劳动课程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所说“劳动即教育”,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它与德、智、体、美育环环紧扣,相辅相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非常紧密,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在开展道德教育。

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的核心仍是智育的培养,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此目标,学校减少了或甚至没有劳动教育的安排。在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劳动视为孩子的额外负担,极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些做法导致孩子丢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也被等同于值日扫地,缺乏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在家长和教师眼中,劳动教育被视为了智育的阻碍,所以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劳动技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依赖别人。所以,学校需开设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的劳动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培养合作共享的精神,在劳动中形成助人为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这些都是当今学生最需要的道德品质。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能端正学生的“三观”,提高社会公德,学会责任担当,学会合作和助人,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砺,且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虚化问题。

劳动教育和智育都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强盛,而且有益于人身体、思想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增强,学习起来可以“振竦精神,使心常灵活”。所以说,劳动可以“练智”“达才”,发展人的智力。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智力特点,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设置了由若干个项目组成任务群的同时,也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杜绝了让劳动课成为学生简单动动手、动动脚和放松身体、减轻学习压力的天堂的现象,明确了智育与劳动共生共长的原有之意。无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都是智力性与创造性的,它们虽然需要身体的参与,但远比此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在智力的指导下进行的,并自始至终贯穿着智力活动。一项劳动任务的出色完成,要求学生在实干的同时,学会巧干,开动脑筋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用更少的时间,将任务完成的更好。手脑并用,有效开展劳动,从而达到劳动成果和思维改进双丰收。

新时代教育,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基础之上,人们更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以劳强体,以体促劳”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逐渐相互融合,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就劳动教育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自带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既改变了生活环境等因素,又锻炼了身体。

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体能和发育的特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为每个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劳动课程。比如1~2年级的学生身高和体重会有明显的增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能出现剧烈运动和高负荷劳动,所以他们的劳动课程是完成简单的个人物品清理,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起到持续教育的效果,劳动课程贯穿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平均每周的一节劳动教育课,也是体育课后的有益补充。

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和美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二者融合遵循“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关系。

校外劳动教育课心得体会篇十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劳动课教师指导有了一些体会。

从2011版《指导纲要》和2022版《课程标准》的对比中能够发现,2022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的方面,有三处增加、三处变化和三处删除。

首先,删除的内容,分别是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而这三部分的内容是为结果的呈现做准备的,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总结方式能够提升个体经验,促进知识建构。在2022版《课程标准》中删除了这三部分的内容,说明在《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弱化了教师对学生劳动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不能只着眼于学生最后作品的完成度,教学策略不局限于一般的流程指导。

其次,新增的内容,分别是在情境创设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其目的是保证情境创设的真实性,情境性,开放性。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其目的是获得家长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在准备阶段对劳动场域的指导。其目的是事先做好劳动场所,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准备。这三部分新增内容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新增的内容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再次,变化的内容,能够看出2011版《指导纲要》更加关注的是老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指向的是活动及活动的有效达成。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

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中的表现特征是什么呢?以七彩染坊为例。劳动观念,积极愉快的参加劳动。劳动能力,掌握制作植物染料的方法和技巧,染布捆扎正确,染色图案美观大方。劳动习惯和品质是认真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能主动将锅和其他工具清理干净,保持厨房整洁。劳动精神的体现是染色失败也不退缩,分析原因继续尝试,直至做出高质量的作品。

劳动课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