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9:19:01 页码:7
2023年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优质13篇)
2023-11-20 09:19:0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深思熟虑的结果,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请教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丰富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以下范文是根据实际经验总结而成,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启示。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源的稀缺,绿色发展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改善环境、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强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传统观念认为,发展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现在我们必须摒弃这种思维方式。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需要我们认识到环境和经济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充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我们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改变我们的观念,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到绿色发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其次,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我们需要改善环境。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条件。例如,我们可以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提高环保意识,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并鼓励人们采取绿色发展的方式生活和工作。

第三,优化经济结构是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经济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提高环境效率。对于重污染、高能耗和高排放的行业,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推动其转型升级,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绿色经济。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其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

第四,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关键。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投入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最后,要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绿色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

总之,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转变观念、改善环境、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强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我们的环境将更加宜居,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在当今社会,绿色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追求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资源的大国,中国更加需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参与并见证了我国绿色发展进程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绿色发展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并为此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绿色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经济的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关注人民的需求和福祉。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以人民的生活质量为核心,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收入分配的改善、教育医疗条件的提升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和环境的互利共赢。

其次,绿色发展需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环境是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而环境的保护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不能只顾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应该从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入手,推动绿色发展。

第三,绿色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引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于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通过创新,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加环保、高效的生产技术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可以为绿色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例如智能化管理系统、清洁能源技术等,可以让绿色发展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第四,绿色发展需要全球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绿色发展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在技术、金融和政策方面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形成全球绿色发展的合力。

最后,绿色发展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和主动性。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推动。我国的绿色发展,既需要政府出台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法规,也需要广大民众自觉保护环境,改变不良的环境行为习惯。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才能够真正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

综上所述,绿色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是我们的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以人为本,顺应自然规律,依靠技术创新,加强全球合作,广泛动员民众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希望未来的日子,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能深刻理解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任重道远,当对应以“更高素质,更有干劲,更加清正、更有远见,更为谨慎”的五“更”要求做好准备,力促五“更”发展。

发展要更高质量,我们当更高素质。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再到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一个概念——“新发展”。可见,当前政策优化不断提速,想要紧跟党中央不断更新的决策部署,基层干部一定要不断学懂弄通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提升综合素质,方能保障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到位。同时更要不断更新为民服务的本领,“新发展”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发展”下,为民服务绝对不是老的“三板斧”,而应是与时俱进的,要让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新发展部署,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发展要更有效率,我们当更有干劲。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让“新发展”保质提速,离不开每位干部的干劲十足。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相应“新发展”效率要求也水涨船高。要想在“新发展”中提高干劲与效率,基层干部一是要牢记初心使命,点燃工作激情,把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二是根据发展大规划,做好自身小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知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制定改进规划。要掌握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在新发展下的新局面,才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三是全身投入百舸争流的工作氛围,只有切身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集体之中,将国家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上,方能在新征程中迸发无穷的力量。

发展要更加公平,我们当更加清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见,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开了,意味着产生的利益会更多,如何避免发展中产生利益勾结,保证干部清正无疑为一良方。百代兴盛依清正,就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新发展”要做到公平,要真正将好处落在群众上,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划出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落实廉政教育,让公平公正成为干部的自觉行为。

发展要更可持续,我们当更有远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再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更可持续的发展将是“十四五”的重要任务。其一是靠保护环境,二是着力创新,两者大部分都不是短期能出巨大收益的工程,尤其是基础科研,前期资金投入大,收效延迟高。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曾经中国目光短视,输掉了海洋。今天中国不能在诸如环保、航空、量子等未来潜在价值巨大的领域再输一次。这就更需要干部具备耐心与远见。尤其是基层视野的局限性会导致干部难以像中央一样高瞻远瞩,会对一些政策产生不解。诸如“蓝天保卫战”“研发投入保障”等,很多项目短期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且不会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但却是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每一小步,这更需要基层干部向远看,重落实。

发展要更为安全,我们当更为谨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因为当前且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低迷,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进入动荡变革期。这是从国家角度,保证国家的发展安全。而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则需更为谨慎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开展例如“直播带货”等特色措施,鼓励国货,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另外,国内大循环不代表封闭,国家会借助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的东风,更多参与世界经济。基层干部就需配合引导本土企业创造更多能够走向世界的产品,同时,要谨慎防范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引导群众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向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进。

2019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盘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20xx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发展方位,着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关键期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总部署,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产业是经济之本,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

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让数字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大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要实现2021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就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

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沿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核心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过去以“跟跑”为主,逐步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且“并跑”特征日趋明显,个别领域开始显现“领跑”态势。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时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方向,补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氛围方面的短板,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协同性发展为目。

标,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经过多年努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已经稳固搭建起来,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改革的进一步破冰攻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均衡、更加充分、更加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谋求更大发展。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我们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增。

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推进经贸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为抓手,走向国际开放合作最前沿,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影响显著增强。但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客观上需要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培育和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以高质量营商环境“稳外资”,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整体上来判断,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应当充分发挥“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尽早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质量发展具有针对性,是一个项目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工程部门要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在实际施工中坚持问题导向,剖析困境查找短板,以发现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勇于正视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1)在项目经理、总工、副经理的领导下,认真执行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和项目质量计划中的各项目标和指标,负责好项目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

(2)认真做好对工程产品及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评定和记录工作。及时向项目部领导汇报项目工程的质量状况,提出质量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3)参与本单位质量事故及不合格产品的分析研究会。

(4)及时收集和报签各项工程的开工报告及质检资料。

(5)对各项在建工程进行严格检查、监督,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要求督促、指导施工,及时指出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6)配合驻地监理工程师对各种申请检验的隐蔽工程进行及时、认真、准确地检测,确保下道工序的施工,与监理联系办理有关检验签证工作。

(7)协助项目部领导开展质量教育工作和工程创优活动,负责收集、整理、编制质量检验评定资料,参加竣工文件的编制和工程交会。

(8)检查施工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整齐;是否与工程进度同步,技术保证措施是否建立。

卢董事长在中交一公局集团机关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上提到,“既然在同一条船上,就得一条心、一个号、一个调,只要有本事,可以在集团公司这个新平台上尽展风骚。既然在同一条船上,就要在思想上忘记你过去的经历、你的职级、固守的经验,今天的思想要符合中国交建的整体要求、符合改革的要求、符合新集团的实践要求。”

20xx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8月24日,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能深刻理解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任重道远,当对应以“更高素质,更有干劲,更加清正、更有远见,更为谨慎”的五“更”要求做好准备,力促五“更”发展。

发展要更高质量,我们当更高素质。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再到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xxx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一个概念——“新发展”。可见,当前政策优化不断提速,想要紧跟党中央不断更新的决策部署,基层干部一定要不断学懂弄通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提升综合素质,方能保障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到位。同时更要不断更新为民服务的本领,“新发展”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发展”下,为民服务绝对不是老的“三板斧”,而应是与时俱进的,要让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新发展部署,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发展要更有效率,我们当更有干劲。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让“新发展”保质提速,离不开每位干部的干劲十足。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相应“新发展”效率要求也水涨船高。要想在“新发展”中提高干劲与效率,基层干部一是要牢记初心使命,点燃工作激情,把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二是根据发展大规划,做好自身小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知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制定改进规划。要掌握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在新发展下的新局面,才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三是全身投入百舸争流的工作氛围,只有切身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集体之中,将国家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上,方能在新征程中迸发无穷的力量。

发展要更加公平,我们当更加清正。总书记指出,新发展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见,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开了,意味着产生的利益会更多,如何避免发展中产生利益勾结,保证干部清正无疑为一良方。百代兴盛依清正,就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新发展”要做到公平,要真正将好处落在群众上,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划出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落实廉政教育,让公平公正成为干部的自觉行为。

发展要更可持续,我们当更有远见。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再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更可持续的发展将是“十四五”的重要任务。其一是靠保护环境,二是着力创新,两者大部分都不是短期能出巨大收益的工程,尤其是基础科研,前期资金投入大,收效延迟高。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曾经中国目光短视,输掉了海洋。今天中国不能在诸如环保、航空、量子等未来潜在价值巨大的领域再输一次。这就更需要干部具备耐心与远见。尤其是基层视野的局限性会导致干部难以像中央一样高瞻远瞩,会对一些政策产生不解。诸如“蓝天保卫战”“研发投入保障”等,很多项目短期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且不会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但却是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每一小步,这更需要基层干部向远看,重落实。

发展要更为安全,我们当更为谨慎。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因为当前且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低迷,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进入动荡变革期。这是从国家角度,保证国家的发展安全。而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则需更为谨慎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开展例如“直播带货”等特色措施,鼓励国货,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另外,国内大循环不代表封闭,国家会借助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的东风,更多参与世界经济。基层干部就需配合引导本土企业创造更多能够走向世界的产品,同时,要谨慎防范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引导群众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向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懂弄通并贯彻好这一思想,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讲,系统阐述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主要围绕第十三讲内容分享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经济思想的一点学习体会。

一、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规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经济发展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巨大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经济发展新常态三大特征: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干的问题。广东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一的大省,也与全国一样进入经济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作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推动跨越式发展,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高质量发展,把过去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注真正转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中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调结构、转方式的关口期,要突破这个关口,必须调动起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为转型升级提供或创造体制机制保障。要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快改革,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上取得突破,如国企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努力解决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解决好这些问题,也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多年调整,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6%,分季度看,增速连续16个季度运行在6.4%-7.0%区间,经济运行稳定性和韧性明显增强。6.6%的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从今后一个时期看,国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内在传统产业产能调整或市场出清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下行的空间并不大,经济在潜在增长率附近保持稳定运行的可能性较大。中国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有非常好的基础条件和保障,要抓住有利时机,突破转型升级的关口,进一步解决一些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结构性难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是构建高质量统计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统计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奋力改革创新,尽快建成高质量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反映经济建设的指标偏多,而反映社会发展、文化发展、自然资源的指标少;反应总量的指标偏多,而反映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标少;反应传统经济的指标较多,而反映新经济新动能成长和质量效益方面的指标还不完善,要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增加反映产业、行业、地区等各方面结构协调性方面的指标、质量效益指标和新动能发展指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统计保障,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出台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树立地方政府与高质量要求相适应的政绩观,扭转过去唯gdp论的衡量标准。

从衣食住行到健康医疗,从社会交往到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我们感受着“十三五”时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而道远。立足“十四五”新“风口”,党员干部需要做的不仅是追寻风口,而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带着周边的人一起飞起来,当如此!

当好“头雁”,模范立起“中国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一场场战役中,鲜红的党旗始终插在斗争最前线。中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立起“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奋斗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让10多万山区群众摆脱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亲自挂帅,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至上”“我将无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诠释了“头雁”要义,在“风口”立起了催人奋进的“风向标”,让涉险滩、夺隘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民群众梦想和希望的火种。

带上“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唯有当好“追光者”“守护者”,敢于做梦、勇于试错,才能愈加让乡村焕发新光彩。从讲述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和拼搏图景的影片《中国合伙人》到《一点就到家》,从“走出去”到“走回来”,乡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守护神”。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从衣食住行到医疗保健,从社交到文化娱乐,我们感受到了十三五期间的历史性变化。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结束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道远。以十四五新风口为基础,党员干部不仅要追求风口,还要努力把自己变成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和周围的人一起飞,就这样!

做头雁,模范树立中国标杆。教师,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鲜红的党旗总是插在斗争的前线。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加快.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设定了振兴中华,是我辈之责的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许多技术空白;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坚持了35年,让10多万山区人民摆脱了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攻坚,亲自指挥,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头雁的要义,在风口中树立了鼓舞人心的风向标,使涉险滩、夺关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和希望的火种。

带着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人生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期党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不仅面临着难得的人生机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只有做好追光者和守护者,敢于做梦,敢于试错,才能让农村焕发青春。由讲述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与拼搏图景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到《一点》,从走出去到回来,农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守护神。

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从衣食住行到健康医疗,从社会交往到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我们感受着“十三五”时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而道远。立足“十四五”新“风口”,党员干部需要做的不仅是追寻风口,而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带着周边的人一起飞起来,当如此!

当好“头雁”,模范立起“中国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一场场战役中,鲜红的党旗始终插在斗争最前线。中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立起“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奋斗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让10多万山区群众摆脱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亲自挂帅,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至上”“我将无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诠释了“头雁”要义,在“风口”立起了催人奋进的“风向标”,让涉险滩、夺隘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民群众梦想和希望的火种。

带上“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唯有当好“追光者”“守护者”,敢于做梦、勇于试错,才能愈加让乡村焕发新光彩。从讲述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和拼搏图景的影片《中国合伙人》到《一点就到家》,从“走出去”到“走回来”,乡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守护神”。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即将启航之际,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打好科技创新三场“战役”。

一要尊重规律,保持定力,打好科技创新“持久战”。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尊重实际、循序渐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不能简单地以是否能快速出成果、出成绩为标准评价科创工作成效,过分求快求成果只会导致“画大饼”“放卫星”,损害的将是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全社会要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包容心”来对待科研。唯有坚持实事求是,认清客观差距,把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苦干实干精神,一颗钉子接着一颗钉子敲、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走,才能让一个个小创新、小进步变为改造世界的无限伟力。

二要勇攀高峰,集智聚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就要求我们聚焦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突出短板,汇群智集群力,突出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科研攻坚清单”。支持鼓励跨区域、多行业交叉融合发展,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原始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努力实现更多零突破。同样,也要加快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全力解决好科研人才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优秀科研人员专心于研究、安心于学术。

三要健全机制,完善服务,打好科技创新“转化战”。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效率、造福人类,一切科技创新成果都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法律法规保护力度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厘清利益分配机制,做到让科研人才(团体)放心将成果投放市场。其次,要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改变过去科研团体与市场主体“两头说两头都不算”的尴尬局面,让更多主体多维度参与到科研成果质量评价全过程,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推力和市场经济的拉力作用。最后,要简化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支付流程,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激励,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核心领域成果转化落地。

从衣食住行到健康医疗,从社会交往到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我们感受着“十三五”时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而道远。立足“十四五”新“风口”,党员干部需要做的不仅是追寻风口,而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带着周边的人一起飞起来,当如此!

当好“头雁”,模范立起“中国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一场场战役中,鲜红的党旗始终插在斗争最前线。中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立起“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奋斗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让10多万山区群众摆脱世代贫困;xxx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亲自挂帅,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至上”“我将无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诠释了“头雁”要义,在“风口”立起了催人奋进的“风向标”,让涉险滩、夺隘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民群众梦想和希望的火种。

带上“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唯有当好“追光者”“守护者”,敢于做梦、勇于试错,才能愈加让乡村焕发新光彩。从讲述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和拼搏图景的影片《中国合伙人》到《一点就到家》,从“走出去”到“走回来”,乡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守护神”。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2021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绿色发展旨在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然而,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为更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深化改革是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推动绿色发展需要改革的力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绿色、低碳、环保型经济的转变。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改革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制约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为更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其次,加强创新是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和创新体制机制,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在我国,绿色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基础。绿色发展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保护环境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评估、管理和治理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同时,还需要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绿色发展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间的经济、环境等问题密切关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加强跨国企业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的国际合作交流,形成合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跨国监管和环境合作等机制的建设,为更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国际合作的平台和机会。

综上所述,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深化改革、加强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和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关键。同时,各级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动员全市干部群众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动能转换上紧紧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

一是对高端产业进行精准扶持。

编制完善十大产业规划,按照一个重点产业、一名责任领导、一套工作机制、一个工作团队、一打扶持政策,整合各类扶持资源,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综合施策、统筹推进。

二是对重点企业进行梯度培育。

一手抓领军型大企业打造,一手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实施企业成长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个产业培育3--5家行业领军企业、10家骨干企业、50家产业延伸配套的中小企业。

三是对产业进行换挡升级。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生产由“制造”向“智造”的方向升级。

不断拓展数字消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三、把推动发展的切入点放在加快推进。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中共xx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将带领中国奔向全面小康社会,奔向共和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具体说来,“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绿色发展”让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开放发展”要求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共享发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一句话,这些着眼于未来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发展理念,在我们憧憬的幸福之路上,必不可少。

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才能不断发展;违背规律、逆势而动,不仅难以发展,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曾经有过大跃进之类的历史教训,也有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那么,如何让经济发展不偏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么一个发展轨迹?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规律不饶人,规律教训人,规律惩罚人,规律也奖励人,无论是创新发展、还是协调发展,无论是绿色发展、还是开放发展,要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必须遵循规律,做到顺势而为。

当前,在遵循经济规律、实现创新发展上,许多同志对规律的研究不深、认识不足,经济工作中存在大量不尊重、不顺应规律的现象。比如,近年来,有的地方“饥不择食”,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投资商来者不拒。对项目不作环保评价和论证,明知是污染和落后项目也照常引进;或绕开环保审批关,等“生米煮成了熟饭”才去走过场;或降低环保门槛并以此作为优惠政策等。如此招商引资,不仅损害了环境,伤了群众的心,更给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此种现象之所以频繁发生,就是决策程序缺乏科学设计、决策偏离地方发展规律、决策后果没有责任追溯密切相关。君不见,有的领导上任伊始,便要拼政绩、树形象,抓招商引资常走“捷径”。尤其是一些“三拍型”(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领导干部,将个人的主观意愿凌驾于组织之上,不懂规划,不懂经济,不遵循发展规律,盲目仓促上项目,导致不少引进的企业“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甚至是“幼年夭折”“中年退休”。为了片面追求gdp,而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为了追求所谓招商引资的“政绩”,而不惜违背规律、逆势而动,甚至冲破政策红线;为了短期利益,而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等弊政着实令人心疼。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如果一些地方还在“速度情结”驱动下,“搞强刺激、踩大油门、换挡不调速”,就难免出“事故”,它所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刺激出来的“高速度”也会昙花一现。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尊重经济步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既理性面对增速换挡,坚持区间调控,保持“平常心”,又顺应新常态下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坚持定向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持“进取心”,才能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民生改善、就业充分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发展。一句话,我们要的发展,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速度+质量=效益”的发展结果。

xx届五中全会落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引领“十三五”发展的最大亮点,接下来就需要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做好“落实”这篇大文章了。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发展方位,着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关键期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总部署,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产业是经济之本,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让数字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沿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核心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过去以“跟跑”为主,逐步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且“并跑”特征日趋明显,个别领域开始显现“领跑”态势。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时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方向,补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氛围方面的短板,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协同性发展为目标,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经过多年努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已经稳固搭建起来,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改革的进一步破冰攻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均衡、更加充分、更加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谋求更大发展。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我们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增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推进经贸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为抓手,走向国际开放合作最前沿,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影响显著增强。但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客观上需要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培育和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以高质量营商环境“稳外资”,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党的xx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就是要深刻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按照“大地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努力构筑安全的生态屏障、高效的生态经济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三大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好的生态支持和保障。结合全县党政领导干部研讨班的学习体会和我县林业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是要在造林绿化上发力,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面貌。金塔地处荒漠边缘,干旱缺水、风大沙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和防沙治沙重点区域。

要立足县情,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遵循工程建设和自然修复并重的原则,持之以恒地开展绿洲外围封滩育林育草、绿洲内部植树造林、风沙沿线重点治理工作。组织实施好城镇乡村防护林、绿色通道、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沙化土地封禁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面义务植树活动,构筑较为完善的安全绿色生态屏障体系,保障金塔绿洲生态安全,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在促农增收上发力,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要立足金塔土地、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品牌为思路,以建基地、抓园区、树品牌、重培训、活机制为抓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建设专业乡、村、组和示范园区,做大做强优势葡萄、香梨、红枣、枸杞、苁蓉等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特色林果、中药材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加强农商、农企、农超对接,推动“互联网+”行动,建设高效的林业生态产业,促进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要在胡杨品牌上发力,精心打造生态文化基地。金塔是汉简的故乡、航天的摇篮,“胡杨”精神传承不息。要围绕“四湖一溪一渠”、“四路一区一村”文化旅游综合提升和潮湖胡杨森林公园、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拦河湾国家沙漠公园建设,深入开展“共植胡杨、共享绿色”为主题的胡杨认栽认领活动,丰富“胡杨”精神,传承“胡杨”文化,以建设戈壁明珠城,酒嘉后花园为目标,建设“胡杨”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基地,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四是要在深化改革上发力,完善林业发展机制体制。围绕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大胆改革不利于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陈规陋习。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林业事业,着力构建智慧林业及大数据平台,完善扶持、服务林业发展的政策、金融、保险、技术等保障体系,激活林业生产要素,挖掘林业发展潜力,建立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五是在依法治林上发力,切实保障林业成果安全。依法治林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要坚定不移的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利用法律武器,加大护林管林力度,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乱垦滥占林地等林政案件的查处。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森林资源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确保林业建设成果安全。

六是在加强宣传上发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要创新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文化、生态道德,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引导全民、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营造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浓厚社会氛围。要利用万亩胡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文化园区、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推广绿色生活理念和方式,引导全面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向节俭、低碳、文明、健康转变,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金塔。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从衣食住行到健康医疗,从社会交往到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我们感受着“十三五”时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而道远。立足“十四五”新“风口”,党员干部需要做的不仅是追寻风口,而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带着周边的人一起飞起来,当如此!

当好“头雁”,模范立起“中国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一场场战役中,鲜红的党旗始终插在斗争最前线。中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立起“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奋斗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让10多万山区群众摆脱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亲自挂帅,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至上”“我将无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诠释了“头雁”要义,在“风口”立起了催人奋进的“风向标”,让涉险滩、夺隘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民群众梦想和希望的火种。

带上“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唯有当好“追光者”“守护者”,敢于做梦、勇于试错,才能愈加让乡村焕发新光彩。从讲述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和拼搏图景的影片《中国合伙人》到《一点就到家》,从“走出去”到“走回来”,乡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守护神”。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20xx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盘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20xx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从衣食住行到医疗保健,从社交到文化娱乐,我们感受到了十三五期间的历史性变化。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结束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道远。以十四五新风口为基础,党员干部不仅要追求风口,还要努力把自己变成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和周围的人一起飞,就这样!

做头雁,模范树立中国标杆。教师,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鲜红的党旗总是插在斗争的前线。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加快.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设定了振兴中华,是我辈之责的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许多技术空白;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坚持了35年,让10多万山区人民摆脱了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攻坚,亲自指挥,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头雁的要义,在风口中树立了鼓舞人心的风向标,使涉险滩、夺关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和希望的火种。

带着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人生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期党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不仅面临着难得的人生机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只有做好追光者和守护者,敢于做梦,敢于试错,才能让农村焕发青春。由讲述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与拼搏图景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到《一点》,从走出去到回来,农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守护神。

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20xx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20xx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8月24日,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能深刻理解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任重道远,当对应以“更高素质,更有干劲,更加清正、更有远见,更为谨慎”的五“更”要求做好准备,力促五“更”发展。

发展要更高质量,我们当更高素质。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再到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一个概念——“新发展”。可见,当前政策优化不断提速,想要紧跟党中央不断更新的决策部署,基层干部一定要不断学懂弄通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提升综合素质,方能保障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到位。同时更要不断更新为民服务的本领,“新发展”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发展”下,为民服务绝对不是老的“三板斧”,而应是与时俱进的,要让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新发展部署,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发展要更有效率,我们当更有干劲。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让“新发展”保质提速,离不开每位干部的干劲十足。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相应“新发展”效率要求也水涨船高。要想在“新发展”中提高干劲与效率,基层干部一是要牢记初心使命,点燃工作激情,把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二是根据发展大规划,做好自身小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知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制定改进规划。要掌握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在新发展下的新局面,才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三是全身投入百舸争流的工作氛围,只有切身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集体之中,将国家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上,方能在新征程中迸发无穷的力量。

发展要更加公平,我们当更加清正。总书记指出,新发展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见,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开了,意味着产生的利益会更多,如何避免发展中产生利益勾结,保证干部清正无疑为一良方。百代兴盛依清正,就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新发展”要做到公平,要真正将好处落在群众上,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划出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落实廉政教育,让公平公正成为干部的自觉行为。

发展要更可持续,我们当更有远见。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再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更可持续的发展将是“十四五”的重要任务。其一是靠保护环境,二是着力创新,两者大部分都不是短期能出巨大收益的工程,尤其是基础科研,前期资金投入大,收效延迟高。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曾经中国目光短视,输掉了海洋。今天中国不能在诸如环保、航空、量子等未来潜在价值巨大的领域再输一次。这就更需要干部具备耐心与远见。尤其是基层视野的局限性会导致干部难以像中央一样高瞻远瞩,会对一些政策产生不解。诸如“蓝天保卫战”“研发投入保障”等,很多项目短期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且不会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但却是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每一小步,这更需要基层干部向远看,重落实。

发展要更为安全,我们当更为谨慎。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因为当前且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低迷,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进入动荡变革期。这是从国家角度,保证国家的发展安全。而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则需更为谨慎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开展例如“直播带货”等特色措施,鼓励国货,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另外,国内大循环不代表封闭,国家会借助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的东风,更多参与世界经济。基层干部就需配合引导本土企业创造更多能够走向世界的产品,同时,要谨慎防范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引导群众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向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进。

近日,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听了一次以农业改革发展现状与重点任务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报告会,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总结了一下当下我国农业改革所要进行的重点任务。

第一、了解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全国农村从总体上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由过去主要是资源约束变为资源、需求和环境约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混合经济趋势显现,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农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产量,走向产量和质量、效益并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创汇率的产业和产品的新阶段转变,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由主要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向根据市场调整结构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

第二、了解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中国,农民是农业技巧的直接应用者和受益者,对农业技巧的利用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农业劳动的人大多还是农民,中国农民素质较低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是一个制约我国农村全面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还是相当缺乏,难以满足现在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产业化水平欠佳,与现代农业相比,支撑中国生态农业的科技基础相对单薄,科技动力不足,很多还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科技基础单薄是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大技巧研发力度是有效推动中国生态农业的有效道路,;农产品质量也不高,难以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最后,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的内容,我总结了一下当下我国农业改革的重点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完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核心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土地有序流转,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二是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核心是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三是健全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核心是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健全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生产区的利益补偿制度;四是加强农村的金融保险支持,核心是创新农业的抵押担保体系,引导规范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完善农业的保险制度;五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系机制,核心是推进城乡之间平等交流,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六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是节地节水,治理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这方面进行机制创新;七是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开放,核心是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农业也要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即将启航之际,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打好科技创新三场“战役”。

一要尊重规律,保持定力,打好科技创新“持久战”。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尊重实际、循序渐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不能简单地以是否能快速出成果、出成绩为标准评价科创工作成效,过分求快求成果只会导致“画大饼”“放卫星”,损害的将是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全社会要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包容心”来对待科研。唯有坚持实事求是,认清客观差距,把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苦干实干精神,一颗钉子接着一颗钉子敲、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走,才能让一个个小创新、小进步变为改造世界的无限伟力。

二要勇攀高峰,集智聚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就要求我们聚焦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突出短板,汇群智集群力,突出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科研攻坚清单”。支持鼓励跨区域、多行业交叉融合发展,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原始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努力实现更多零突破。同样,也要加快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全力解决好科研人才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优秀科研人员专心于研究、安心于学术。

三要健全机制,完善服务,打好科技创新“转化战”。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效率、造福人类,一切科技创新成果都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法律法规保护力度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厘清利益分配机制,做到让科研人才(团体)放心将成果投放市场。其次,要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改变过去科研团体与市场主体“两头说两头都不算”的尴尬局面,让更多主体多维度参与到科研成果质量评价全过程,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推力和市场经济的拉力作用。最后,要简化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支付流程,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激励,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核心领域成果转化落地。

从衣食住行到健康医疗,从社会交往到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我们感受着“十三五”时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而道远。立足“十四五”新“风口”,党员干部需要做的不仅是追寻风口,而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带着周边的人一起飞起来,当如此!

当好“头雁”,模范立起“中国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一场场战役中,鲜红的党旗始终插在斗争最前线。中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立起“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奋斗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让10多万山区群众摆脱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亲自挂帅,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至上”“我将无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诠释了“头雁”要义,在“风口”立起了催人奋进的“风向标”,让涉险滩、夺隘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民群众梦想和希望的火种。

带上“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唯有当好“追光者”“守护者”,敢于做梦、勇于试错,才能愈加让乡村焕发新光彩。从讲述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和拼搏图景的影片《中国合伙人》到《一点就到家》,从“走出去”到“走回来”,乡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守护神”。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20xx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8月24日,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能深刻理解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任重道远,当对应以“更高素质,更有干劲,更加清正、更有远见,更为谨慎”的五“更”要求做好准备,力促五“更”发展。

发展要更高质量,我们当更高素质。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再到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xxx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一个概念——“新发展”。可见,当前政策优化不断提速,想要紧跟党中央不断更新的决策部署,基层干部一定要不断学懂弄通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提升综合素质,方能保障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到位。同时更要不断更新为民服务的本领,“新发展”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发展”下,为民服务绝对不是老的“三板斧”,而应是与时俱进的,要让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新发展部署,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发展要更有效率,我们当更有干劲。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让“新发展”保质提速,离不开每位干部的干劲十足。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相应“新发展”效率要求也水涨船高。要想在“新发展”中提高干劲与效率,基层干部一是要牢记初心使命,点燃工作激情,把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二是根据发展大规划,做好自身小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知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制定改进规划。要掌握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在新发展下的新局面,才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三是全身投入百舸争流的工作氛围,只有切身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集体之中,将国家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上,方能在新征程中迸发无穷的力量。

发展要更加公平,我们当更加清正。总书记指出,新发展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见,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开了,意味着产生的利益会更多,如何避免发展中产生利益勾结,保证干部清正无疑为一良方。百代兴盛依清正,就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新发展”要做到公平,要真正将好处落在群众上,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划出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落实廉政教育,让公平公正成为干部的自觉行为。

发展要更可持续,我们当更有远见。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再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更可持续的发展将是“十四五”的重要任务。其一是靠保护环境,二是着力创新,两者大部分都不是短期能出巨大收益的工程,尤其是基础科研,前期资金投入大,收效延迟高。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曾经中国目光短视,输掉了海洋。今天中国不能在诸如环保、航空、量子等未来潜在价值巨大的领域再输一次。这就更需要干部具备耐心与远见。尤其是基层视野的局限性会导致干部难以像中央一样高瞻远瞩,会对一些政策产生不解。诸如“蓝天保卫战”“研发投入保障”等,很多项目短期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且不会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但却是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每一小步,这更需要基层干部向远看,重落实。

发展要更为安全,我们当更为谨慎。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因为当前且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低迷,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进入动荡变革期。这是从国家角度,保证国家的发展安全。而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则需更为谨慎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开展例如“直播带货”等特色措施,鼓励国货,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另外,国内大循环不代表封闭,国家会借助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的东风,更多参与世界经济。基层干部就需配合引导本土企业创造更多能够走向世界的产品,同时,要谨慎防范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引导群众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向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进。

2021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盘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能深刻理解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任重道远,当对应以“更高素质,更有干劲,更加清正、更有远见,更为谨慎”的五“更”要求做好准备,力促五“更”发展。

发展要更高质量,我们当更高素质。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再到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一个概念——“新发展”。可见,当前政策优化不断提速,想要紧跟党中央不断更新的决策部署,基层干部一定要不断学懂弄通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提升综合素质,方能保障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到位。同时更要不断更新为民服务的本领,“新发展”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发展”下,为民服务绝对不是老的“三板斧”,而应是与时俱进的,要让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新发展部署,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发展要更有效率,我们当更有干劲。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让“新发展”保质提速,离不开每位干部的干劲十足。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相应“新发展”效率要求也水涨船高。要想在“新发展”中提高干劲与效率,基层干部一是要牢记初心使命,点燃工作激情,把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二是根据发展大规划,做好自身小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知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制定改进规划。要掌握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在新发展下的新局面,才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三是全身投入百舸争流的工作氛围,只有切身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集体之中,将国家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上,方能在新征程中迸发无穷的力量。

发展要更加公平,我们当更加清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见,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开了,意味着产生的利益会更多,如何避免发展中产生利益勾结,保证干部清正无疑为一良方。百代兴盛依清正,就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新发展”要做到公平,要真正将好处落在群众上,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划出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落实廉政教育,让公平公正成为干部的自觉行为。

发展要更可持续,我们当更有远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再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更可持续的发展将是“十四五”的重要任务。其一是靠保护环境,二是着力创新,两者大部分都不是短期能出巨大收益的工程,尤其是基础科研,前期资金投入大,收效延迟高。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曾经中国目光短视,输掉了海洋。今天中国不能在诸如环保、航空、量子等未来潜在价值巨大的领域再输一次。这就更需要干部具备耐心与远见。尤其是基层视野的局限性会导致干部难以像中央一样高瞻远瞩,会对一些政策产生不解。诸如“蓝天保卫战”“研发投入保障”等,很多项目短期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且不会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但却是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每一小步,这更需要基层干部向远看,重落实。

发展要更为安全,我们当更为谨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因为当前且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低迷,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进入动荡变革期。这是从国家角度,保证国家的发展安全。而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则需更为谨慎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开展例如“直播带货”等特色措施,鼓励国货,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另外,国内大循环不代表封闭,国家会借助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的东风,更多参与世界经济。基层干部就需配合引导本土企业创造更多能够走向世界的产品,同时,要谨慎防范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引导群众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向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进。

2021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而为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坚实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4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33.6元,而到了2017年,前者增长到36396元,后者增长到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加了15.7倍、17.2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必然导致需求的层次、需求的质量显著提升。我国消费结构正经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从物质型向精神型的转变、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居民的食品越来越讲究营养和绿色、服装追求个性和时尚、耐用品日趋高档化和多功能化、住宅越来越注重格调和舒适,对旅游、休闲、娱乐、文化等精神生活方面需求越来越多,在教育、医疗、保健等发展资料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随着富裕程度越来越高,消费结构越来越高级化,我国居民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进行质量变革已经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优先解决的迫切任务。

质量变革是适应我国需求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进行质量变革,重点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需要。质量变革要向国际先进质量标准看齐,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使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成为高质量的标志。当前,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的供给力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二是加快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使其尽快达到排放标准,满足人们对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蔚蓝的天空的渴求;三是加大各行业中高端产品的供给力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档商品的需求;四是加快对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绿色化、智能化产品的需求。

在1978—2017年的4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加9.59%,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是一个奇迹。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为82.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2.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的16.5%,过去一年经济增量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2万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排在全球第14位国家的经济总量。但在高速增长阶段,伴随着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是投入产出的较低效率,突出表现是资金利用效率下降,国内生产总值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导致杠杆率大幅提高,低效甚至无效投资和产出的比重上升,金融风险随之不断积累。可以说,我国的经济体量已经如此庞大,想再持续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率是非常困难的,原先的那种靠增加要素投入、拼资源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资源的压力、能源的压力、环境的压力迫切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方式,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和资源消耗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的经济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从世界范围看,我国能耗强度与世界平均水平及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能源利用效率还是比较低,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比较大,不进行效率变革,就难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投入产出比较的竞争、效率高低的竞争。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所提供的产品的质量高,还体现在生产的效益好、效率高、消耗低、污染少。经济效益的好坏既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健康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准。效率变革,就是要改变以往投入产出率低、能源资源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的状况,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一个效率和竞争力的稳固基础。效率变革是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不断降低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量,不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对于那些产能仍然过剩、竞争仍然过于激烈、经济效益普遍不好的行业,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的工作仍然要常抓不放,不断改善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此外,要加快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改造,不断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和资源消耗量;必须加大教育和培训的投资,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动力变革,就是要在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逐步减弱后,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的转换。我国经济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后,增长动力已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去,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产品在国际市场极具价格优势,出口长期以两倍于gdp增长率的速度高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我国很长时间一直是短缺经济,投资回报率高,投资需求空间巨大,投资长期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关键性的拉动作用。现在,我国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加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一直低迷,我国出口乏力,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非常微弱;经过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投资后,传统产业和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很多行业已经产能严重过剩,依靠大规模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已不大可能。

增长的动力从哪里来?创新是动力变革的根本途径,而科技创新又是实现动力转换的关键。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以创新为支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必须以创新为前提。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科技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能力的高低,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为此,我们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企业创新,不断研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打造新业态、形成新产业,把科技实力转化为经济实力,促使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首先,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其次,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龙头,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第三,要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使我国科技水平实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第四,要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支持分享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使它们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第五,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那些需求非常旺盛、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广、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及时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使其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从衣食住行到医疗保健,从社交到文化娱乐,我们感受到了十三五期间的历史性变化。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结束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道远。以十四五新风口为基础,党员干部不仅要追求风口,还要努力把自己变成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和周围的人一起飞,就这样!

做头雁,模范树立中国标杆。教师,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鲜红的党旗总是插在斗争的前线。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加快.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设定了振兴中华,是我辈之责的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许多技术空白;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坚持了35年,让10多万山区人民摆脱了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攻坚,亲自指挥,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头雁的要义,在风口中树立了鼓舞人心的风向标,使涉险滩、夺关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和希望的火种。

带着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人生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期党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不仅面临着难得的人生机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只有做好追光者和守护者,敢于做梦,敢于试错,才能让农村焕发青春。由讲述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与拼搏图景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到《一点》,从走出去到回来,农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守护神。

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即将启航之际,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打好科技创新三场“战役”。

一要尊重规律,保持定力,打好科技创新“持久战”。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尊重实际、循序渐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不能简单地以是否能快速出成果、出成绩为标准评价科创工作成效,过分求快求成果只会导致“画大饼”“放卫星”,损害的将是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全社会要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包容心”来对待科研。唯有坚持实事求是,认清客观差距,把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苦干实干精神,一颗钉子接着一颗钉子敲、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走,才能让一个个小创新、小进步变为改造世界的无限伟力。

二要勇攀高峰,集智聚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就要求我们聚焦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突出短板,汇群智集群力,突出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科研攻坚清单”。支持鼓励跨区域、多行业交叉融合发展,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原始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努力实现更多零突破。同样,也要加快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全力解决好科研人才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优秀科研人员专心于研究、安心于学术。

三要健全机制,完善服务,打好科技创新“转化战”。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效率、造福人类,一切科技创新成果都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法律法规保护力度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厘清利益分配机制,做到让科研人才(团体)放心将成果投放市场。其次,要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改变过去科研团体与市场主体“两头说两头都不算”的尴尬局面,让更多主体多维度参与到科研成果质量评价全过程,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推力和市场经济的拉力作用。最后,要简化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支付流程,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激励,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核心领域成果转化落地。

20xx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一

绿色生态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生态文明已上升为基本国策。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进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绿色生态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纲领和行动指引。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坚持绿色发展。

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党的xx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就是要深刻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按照“大地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努力构筑安全的生态屏障、高效的生态经济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三大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好的生态支持和保障。结合全县党政领导干部研讨班的学习体会和我县林业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是要在造林绿化上发力,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面貌。金塔地处荒漠边缘,干旱缺水、风大沙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和防沙治沙重点区域。

要立足县情,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遵循工程建设和自然修复并重的原则,持之以恒地开展绿洲外围封滩育林育草、绿洲内部植树造林、风沙沿线重点治理工作。组织实施好城镇乡村防护林、绿色通道、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沙化土地封禁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面义务植树活动,构筑较为完善的安全绿色生态屏障体系,保障金塔绿洲生态安全,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在促农增收上发力,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要立足金塔土地、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品牌为思路,以建基地、抓园区、树品牌、重培训、活机制为抓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建设专业乡、村、组和示范园区,做大做强优势葡萄、香梨、红枣、枸杞、苁蓉等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特色林果、中药材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加强农商、农企、农超对接,推动“互联网+”行动,建设高效的林业生态产业,促进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要在胡杨品牌上发力,精心打造生态文化基地。金塔是汉简的故乡、航天的摇篮,“胡杨”精神传承不息。要围绕“四湖一溪一渠”、“四路一区一村”文化旅游综合提升和潮湖胡杨森林公园、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拦河湾国家沙漠公园建设,深入开展“共植胡杨、共享绿色”为主题的胡杨认栽认领活动,丰富“胡杨”精神,传承“胡杨”文化,以建设戈壁明珠城,酒嘉后花园为目标,建设“胡杨”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基地,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四是要在深化改革上发力,完善林业发展机制体制。围绕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大胆改革不利于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陈规陋习。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林业事业,着力构建智慧林业及大数据平台,完善扶持、服务林业发展的政策、金融、保险、技术等保障体系,激活林业生产要素,挖掘林业发展潜力,建立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五是在依法治林上发力,切实保障林业成果安全。依法治林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要坚定不移的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利用法律武器,加大护林管林力度,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乱垦滥占林地等林政案件的查处。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森林资源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确保林业建设成果安全。

六是在加强宣传上发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要创新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文化、生态道德,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引导全民、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营造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浓厚社会氛围。要利用万亩胡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文化园区、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推广绿色生活理念和方式,引导全面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向节俭、低碳、文明、健康转变,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金塔。

中共xx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将带领中国奔向全面小康社会,奔向共和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具体说来,“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绿色发展”让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开放发展”要求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共享发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一句话,这些着眼于未来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发展理念,在我们憧憬的幸福之路上,必不可少。

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才能不断发展;违背规律、逆势而动,不仅难以发展,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曾经有过大跃进之类的历史教训,也有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那么,如何让经济发展不偏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么一个发展轨迹?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规律不饶人,规律教训人,规律惩罚人,规律也奖励人,无论是创新发展、还是协调发展,无论是绿色发展、还是开放发展,要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必须遵循规律,做到顺势而为。

当前,在遵循经济规律、实现创新发展上,许多同志对规律的研究不深、认识不足,经济工作中存在大量不尊重、不顺应规律的现象。比如,近年来,有的地方“饥不择食”,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投资商来者不拒。对项目不作环保评价和论证,明知是污染和落后项目也照常引进;或绕开环保审批关,等“生米煮成了熟饭”才去走过场;或降低环保门槛并以此作为优惠政策等。如此招商引资,不仅损害了环境,伤了群众的心,更给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此种现象之所以频繁发生,就是决策程序缺乏科学设计、决策偏离地方发展规律、决策后果没有责任追溯密切相关。君不见,有的领导上任伊始,便要拼政绩、树形象,抓招商引资常走“捷径”。尤其是一些“三拍型”(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领导干部,将个人的主观意愿凌驾于组织之上,不懂规划,不懂经济,不遵循发展规律,盲目仓促上项目,导致不少引进的企业“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甚至是“幼年夭折”“中年退休”。为了片面追求gdp,而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为了追求所谓招商引资的“政绩”,而不惜违背规律、逆势而动,甚至冲破政策红线;为了短期利益,而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等弊政着实令人心疼。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如果一些地方还在“速度情结”驱动下,“搞强刺激、踩大油门、换挡不调速”,就难免出“事故”,它所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刺激出来的“高速度”也会昙花一现。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尊重经济步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既理性面对增速换挡,坚持区间调控,保持“平常心”,又顺应新常态下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坚持定向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持“进取心”,才能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民生改善、就业充分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发展。一句话,我们要的发展,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速度+质量=效益”的发展结果。

xx届五中全会落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引领“十三五”发展的最大亮点,接下来就需要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做好“落实”这篇大文章了。

xx届五中全会对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推动绿色发展,筑牢安全屏障等新要求和新任务。绿色发展理念为今后林业改革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指明了方向,将成为今后林业发展的总方针。

一、绿色发展,推动实现“美丽中国”

过去的30多年,我们国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并成为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特别是最近发生的大面积、长时间的严重雾霾,不仅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了伤害,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很多人都谈霾色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不仅仅是在宣示一种发展理念,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一个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行动纲领,勾画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绿色发展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要义和核心内容,不仅表明了我国政府坚定地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而且表明党和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回归其根本目的的明确要求,同时也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和质量总体改善战略目标的确立,凸显了生态环境保护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

我相信,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为我们描绘的美丽中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要通过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据统计,目前我国木材年消耗量近5亿立方米,国内采伐量约为2.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50%。受国内禁伐、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到20xx年,我国木材需求量约为8亿立方米,缺口将达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65%左右。

当前,我国仍然是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供应不足的国家,我国林业发展水平与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期待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为了实现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迫切需求,今后我国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按照规划,到20xx年,全国森林面积比20xx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xx年增加1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23%和151亿立方米。

“十三五”期间林业行业应该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任务,努力增绿增质增效,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林业发展水平。作为绿色发展大战略的主要实施者,我们将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二

从衣食住行到医疗保健,从社交到文化娱乐,我们感受到了十三五期间的历史性变化。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结束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道远。以十四五新风口为基础,党员干部不仅要追求风口,还要努力把自己变成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和周围的人一起飞,就这样!

做头雁,模范树立中国标杆。教师,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鲜红的党旗总是插在斗争的前线。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加快.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设定了振兴中华,是我辈之责的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许多技术空白;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坚持了35年,让10多万山区人民摆脱了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攻坚,亲自指挥,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头雁的要义,在风口中树立了鼓舞人心的风向标,使涉险滩、夺关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和希望的火种。

带着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人生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期党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不仅面临着难得的人生机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只有做好追光者和守护者,敢于做梦,敢于试错,才能让农村焕发青春。由讲述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与拼搏图景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到《一点》,从走出去到回来,农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守护神。

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更高质量绿色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三

8月24日,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能深刻理解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任重道远,当对应以“更高素质,更有干劲,更加清正、更有远见,更为谨慎”的五“更”要求做好准备,力促五“更”发展。

发展要更高质量,我们当更高素质。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再到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xxx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一个概念——“新发展”。可见,当前政策优化不断提速,想要紧跟党中央不断更新的决策部署,基层干部一定要不断学懂弄通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提升综合素质,方能保障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到位。同时更要不断更新为民服务的本领,“新发展”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发展”下,为民服务绝对不是老的“三板斧”,而应是与时俱进的,要让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新发展部署,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发展要更有效率,我们当更有干劲。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让“新发展”保质提速,离不开每位干部的干劲十足。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相应“新发展”效率要求也水涨船高。要想在“新发展”中提高干劲与效率,基层干部一是要牢记初心使命,点燃工作激情,把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二是根据发展大规划,做好自身小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知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制定改进规划。要掌握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在新发展下的新局面,才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三是全身投入百舸争流的工作氛围,只有切身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集体之中,将国家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上,方能在新征程中迸发无穷的力量。

发展要更加公平,我们当更加清正。总书记指出,新发展要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见,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开了,意味着产生的利益会更多,如何避免发展中产生利益勾结,保证干部清正无疑为一良方。百代兴盛依清正,就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新发展”要做到公平,要真正将好处落在群众上,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划出干部不可触碰的底线,落实廉政教育,让公平公正成为干部的自觉行为。

发展要更可持续,我们当更有远见。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再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见更可持续的发展将是“十四五”的重要任务。其一是靠保护环境,二是着力创新,两者大部分都不是短期能出巨大收益的工程,尤其是基础科研,前期资金投入大,收效延迟高。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曾经中国目光短视,输掉了海洋。今天中国不能在诸如环保、航空、量子等未来潜在价值巨大的领域再输一次。这就更需要干部具备耐心与远见。尤其是基层视野的局限性会导致干部难以像中央一样高瞻远瞩,会对一些政策产生不解。诸如“蓝天保卫战”“研发投入保障”等,很多项目短期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且不会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但却是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每一小步,这更需要基层干部向远看,重落实。

发展要更为安全,我们当更为谨慎。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因为当前且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低迷,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进入动荡变革期。这是从国家角度,保证国家的发展安全。而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则需更为谨慎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开展例如“直播带货”等特色措施,鼓励国货,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另外,国内大循环不代表封闭,国家会借助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的东风,更多参与世界经济。基层干部就需配合引导本土企业创造更多能够走向世界的产品,同时,要谨慎防范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引导群众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向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