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推进农旅融合心得体会总结 推进农旅融合心得体会总结范文(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12:22:53 页码:12
推进农旅融合心得体会总结 推进农旅融合心得体会总结范文(二篇)
2023-01-10 12:22:53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推进农旅融合心得体会总结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味,从写字教育活动入手,以“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为主旨,培养学生的耐力、毅力和审美情趣等,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个性,建立有写字特色的教师队伍,早就学生的书法特长,打造精品项目。以写字为突破口,彰显学校育人魅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硬笔书法

本学期二年级合格率为90%,三-六年级合格率为95%,优秀率:二年级为20%、三四年级为30%、五六年级为40%

毛笔书法

兴趣小组

合格率:100% 优秀率:60%

各班级

合格率:三年级40%、四年级45%、五年级60% 优秀率:三年级20%、四年级25%、五年级30%

(注:以上指标为本学期末指标,第一次考核可降低10%,以后逐步提高。)

合格的标准是:字迹工整、间架匀称、整体优美;优秀的标准时:在合格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用笔,写出笔锋,明显看出练字的痕迹。

1、建立写字特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各语文教师

2、实施“小步走”战略,从细处抓起,坚持天天练字,逐步提高。

3、为写字特色的创建提供充足的时间:每天下午活动课40分钟和每周的写字课为练字时间。

4、硬笔书法练习量为二三年级每周150个字,四五年级每周200个字,可选生字表中的字,毛笔书法练习量为每周12-15个字。

5、凡练字时间,教师必须进行指导,并在辅导时写好范字,对写字姿势、握笔方法以及写字的笔画、间架结构和结体进行有序指导,练字时间不得完成其他的写字任务。

6、强化监督力度,对每天下午的40分钟和每周一节写字课进行不定时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定时验收。每两周对各班的写字进行一次验收,要求合格率和优秀率必须逐步提高。

8、师生同练。50岁以下的教师每周必须交两幅硬笔书法作品,一幅毛笔书法作品。硬笔书法字数不少于50字,每周公布优秀教师名单。

9、将写字特色纳入教师考核方案,即在镇考核的基础上,另加5分特色考核分,根据教师写字优秀率均值和辅导学生合格率、优秀率均值分别排名,积5、4、3、2、1分,参加兴趣小组辅导的老师,经考核合格后另加1分。50岁以上的老师得保底分3.5分。有一次不写扣0.5分,扣分不封顶。

10、组建考核组:zz

最新推进农旅融合心得体会总结二

在宝鸡渭水流域,有寄居、生活着一支以农耕生产为主的氏族——姜炎族。其首领炎帝,号神农氏,为开创中华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统一奠定了基础。虽然岁月的风蚀使遗留在这里的炎帝踪迹一部分已经消失了,但是,还有一些历史足迹和传说至今留存。

一湾姜水千古炎帝

姜水今“清姜河”。《国语·晋语四》载 :“炎帝以姜水成。”这是最早记载炎帝的史料,说明炎帝是从宝鸡渭水流域起源的。“姜水”,在历史文献中有两处记载:一是郦道元在《水经注·渭水》里所说:“吱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即姜水在今岐山、扶风境内,为今渭河北边的湋水。

而第二种说法出现在明嘉靖《陕西通志》、清顺治年间到民国十一年所修的《宝鸡县志》上:“姜水”和“姜氏城”在今宝鸡市区渭河南边。“姜水”即今“清姜河”,“姜氏城”即今“姜城堡”。明嘉靖《陕西通志》载:“姜氏城:在宝鸡县南七里,城南有姜水。《帝王世纪》载:神农氏母有娇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感神龙首而生炎帝,长于姜水。”

姜炎部落 昌于“宝”地

民国《宝鸡县志》引《一统志》:“凤翔府宝鸡县南五里,有姜氏城,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这两处地方,均有渊源,都曾是姜炎族定居、生活的地方。

考古学界研究,姜炎族最早是以宝鸡市区为中心而活动的。随后,姜炎族从宝鸡一带向东推进,因而,岐山、扶风境内亦出现了姜炎文化(刘家文化)的遗址。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说:“姜城堡附近都有很好的彩陶遗址,在我国历史的黎明时期就有人居住,毫无疑问,姜城堡和清姜河的名字以及很特别的神农庙,全是渊源有自,并非后人的臆造。虽说《宝鸡县志》牵强附会的说法靠不住,可是两地相距并不太远,全像是姜姓所居旧地,可能性也很大。”徐先生所说的“全是姜姓所居旧地”是以考古学文化为依据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渭水河畔 耕医琴织

在宝鸡这块古老而肥沃的黄土地上,自五六千年以来,就一直就传颂着人文始祖炎帝的千秋功德。炎帝修火之利、以火德王,教民稼耕,遍尝百草、始作衣裳,融合华夏、凝聚四方。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开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统一奠定了基础。炎帝的发明和创造,表现了敢为人先、百折不挠、造福于民、自强不息的创业和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之魂。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开拓奋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