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湖北应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简短 湖北省安全条例心得体会(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0 09:46:28 页码:9
湖北应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简短 湖北省安全条例心得体会(四篇)
2023-01-10 09:46:28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湖北应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简短一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正在崛起的中部新兴城市——麻城,是一座红色古城、杜鹃花城、交通新城、特产名城。它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全市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多万。麻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隋开皇十八年设县治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代的麻城是全国文化中心之一,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寓居麻城著书讲学16载,有136名文武进士入朝为官,史称“麻城现象”;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麻城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集散地之一,麻城“孝感乡”为明清移民圣地;近代的麻城是“黄麻起义”策源地,中国红军之源,诞生了红四军、红二十八军两支中国红军主力部队;当代的麻城是武汉城市圈旅游服务基地和大别山旅游门户城市,20xx年4月,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从此“红杜鹃,美麻城”红动春天,天下闻名;麻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麻城地跨鄂豫皖,背靠大别山,面向大武汉。一市跨三省,枢纽通天下。其中纵跨大江南北的京九铁路、大广高速与横贯神州东西的沪汉蓉快速铁路、沪蓉高速四条国家高等级主干干道在麻城呈“井”字交汇,麻城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麻城资源富集,物产驰名,已形成汽车配件、旅游服务、商贸物流、优质农产品加工、高素质劳动力培训“五大基地”,全市特色农业形成了“中国菊花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油茶之乡”、蔬菜产业、畜牧产业、桑茶药产业等“三乡三业”。麻城可谓享天时之惠,占地利之优,得人和之盛。近年来,麻城经济社会迈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省县域经济进位最快的县市之一。

近年来,麻城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事业的高度重视,逐步在全市形成“三山一村一线一大片”的旅游板块,已成功打造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龟峰山、麻城烈士陵园,国家森林公园—五脑山,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中华巨龙—明山水库等经典景区,今年四月又一张靓丽的名片“中国映山红第一城”花落麻城。作为全市旅游事业的龙头—龟峰山,已走出湖北,叫响全国,面向世界。一路上我们不知不觉已来到了龟峰山风景区。景区自20xx年开发建设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aaa级景区、国家aaaa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先进旅游景区、省级优秀旅游景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面积最大的古杜鹃—映山红群落、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这些成绩的取得,被众多媒体称为“龟峰山速度”、“龟峰山现象”。

龟峰山是长寿之山,杜鹃之山。它位于麻城东部山区,距离武汉市区120公里,麻城市区27公里。主要由神奇的龟峰、雄伟的龟背以及形象逼真的龟尾等九座山峰组成,最高海拔1320米,规划总面积73.6平方公里,从龟峰到龟尾全长16公里,宽7公里,人称“天下第一龟”。因其地形山势酷似一只昂首问天的巨型神龟而得名龟峰山。龟峰山禹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他的位置恰好处在大别山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北坡是南温带针叶与落叶混交林景观,而南坡则是北亚热带绿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7月份最好气温为23℃,盛夏时节是避暑纳凉的休闲胜地。景区以奇、险、峻、秀的自然景观和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景色吸引八方游客。春天,看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看龟峰旭日、踏青;夏日,休闲避暑,品岩绿新茶、看民俗风情表演;金秋,山上万紫千红、层林尽染,赏红叶、登高、采野果儿,其乐无穷;冬季,在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里踏雪寻梅。景区主要景点有神奇龟峰、万亩杜鹃花海、杜鹃花王、千年古寺—能仁寺、抗日石刻、唐王龙床、迎客松、升子井、春秋古战场—雁门寨、世界杜鹃盆景园等三十多处,有大小宾馆70多家,日接待游客6000多人。

神奇龟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然瑰宝,也是景区标志性的奇特景观,它是由一块巨大的裸露花岗岩石形成的山体,俊俏挺拔、气势宏伟,海波1260米,堪称世界地质奇迹。说到龟峰山的来历,相传在远古时代,龟峰山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海里有一只龟经潜心修炼千年终成正果,神龟用它修来的千年道行为人间疾苦的人们行善,一次不小心得罪了玉帝之子—太阳,被贬落人间化成一座大山,就是今天的龟峰山,从此神龟就在这里日日夜夜守护着这一方的人们。大家请往我手指的地方看去,神龟昂首问天,好像正在张大嘴要吞掉天上的太阳一样。神奇的传说为龟峰山涂抹了神奇的色彩,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不仅有天然神龟,还可以颂龟、观龟、赏龟、品龟、饮龟、食龟等以龟为文化核心的长寿文化。

龟峰山是长寿山:一是从龟峰到龟尾全场16公里,宽7公里,方圆100多公里,人称“天下第一龟”;二是龟是动物界寿命最长的动物,自古作为长寿、健康、吉祥的象征;三是龟峰山有“天然氧吧”、“绿色宝库”之称,景区森林覆盖率95%,生态环境一流、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四是游客来这里可以吃山野菜、喝山泉水、饮岩绿茶,白天登山旅游,晚上看民俗演出,心情愉悦,延年益寿;四是龟峰山民风淳朴、勤劳善良,有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这里您能看到老人们即使年老体迈,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轻微的农活,看到他们那种乐观的情绪、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态及浓厚的爱心,您会想要和他们一起去生活、去劳作、去运动、去锻炼当地还流传一句顺口溜:“经常运动,百病不碰”。到了冬家家户户,烤兜子火、喝老米酒,享受着“兜子火,老米酒,除了皇帝就是我”的自由自在神仙般的生活。智者寿,仁者寿,这就是龟峰长寿的奥秘吧!

我们赏完龟峰胜景,接下来前往千年古寺—能仁禅寺。能仁禅寺,原名普化寺。始建于汉桓帝年间,是我国佛教最早的寺院之一,解放前毁于兵火之中。相传曹操曾朝拜能仁寺,并亲笔撰写了“名山名刹名僧此日名传原是龟峰名胜境,古寺古人古圣当时古迹俨然天竺古能仁”这一千古传颂的楹联,既赞美了龟峰山仙景,又表明了对能仁禅寺的景仰推崇之情,充分证明佛教圣地能仁寺在当时已颇具名气。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征战中原,也曾游幸龟峰山,并在能仁禅寺留下千古佳句。其鼎盛时期,寺内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及寮房等近百间,僧众达千余人。东晋仁法禅师、唐代真应禅师、虚应禅师、灵应禅师、宋代圆喜禅师、明代道一禅师、修一禅师等高僧大德先后在此住持,香火一直旺盛。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能仁寺第一期工程——玉佛殿!这座殿是20xx年4月动工兴建,采用仿唐式二重檐古代建筑。一楼是念佛堂,是供僧人和信众念佛修行之用。中间供奉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左边的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她们协助阿弥陀佛弘扬西方净土的修行方法。二楼是玉佛殿,因为殿中供奉的是由缅甸白玉精雕而成的释迦牟尼佛像而得名,这尊佛像高达4米,重达15吨左右,是我们华中地区第一大玉佛!大家可以进来礼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释迦牟尼佛的左右的是“苦行第一”的迦叶尊者,右边的是“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他们侍奉释迦牟尼佛的两边。在殿内的左边是“普贤菩萨”,她象征是真理,她的座骑是大象,寓意吉祥、谨慎、稳重!在殿内的左上角是“文殊菩萨”,她象征的是大智慧,她的座骑是狮子,寓意佛法的威严,如果我们的香客是学生的 或者家里有读书或要考大学的一定要来拜拜文殊菩萨 心诚则灵 确保金榜题名!

殿内释迦牟尼佛神态和善、安宁,大家可以进来礼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如果大家有心,不防为能仁禅寺的重建出份力捐款积德,不在多少,为家人祈求平安,佛曰:瑬一缕黄金,蓄财富,取之不尽,福相随;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龟峰山的核心景点—万亩杜鹃花海。在龟背岭上有分布集中、保存完好连片面积达十万多亩,生长周期上百万年得原生态古杜鹃群落,到每年四、五月份龟峰山的红杜鹃就相继争先斗艳的盛开了。一山连一山都被这犹如红地毯般杜鹃花所覆盖,整个山峦呈现一片红色的海洋,远看去就是一座火焰山。人们把这种红色的杜鹃花,叫映山红,花开的时候那种如火如荼的鲜亮光彩把整个山都给染红了。北宋诗人杨万里曾礼赞过映山红的这种质朴高雅的品质: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浓。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龟峰山地处大别山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气候、水纹和土壤的巨大差异适宜杜鹃花的生存环境。龟峰山上的杜鹃花生自天然,分布较广,是大别山自然风光的经典,她属于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是小灌木,适宜在潮湿酸性土壤中生长,她的习性是由长绿到落叶,花开的时候没有叶子,花落后才长出绿叶。这里的杜鹃除作观赏,叶子、花瓣可入药并提取芳香油,花瓣可以食用是很好的美容养颜果脯,树皮可提制烤胶,木材可做工艺品等,这种高山杜鹃树根系发达,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可见杜鹃有着很大的观赏价值、医学价值、使用价值。

在杜鹃花海里神奇的生长着一颗杜鹃树—杜鹃花王。也许是大自然对龟峰山的宠爱,偏将这一颗奇树播撒到了这里,据专家考证她已经有600多年得树龄了,她是同一个兜同一个根上长出56枝杜鹃树。“56”一个有着特殊象征意义的数字,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56种语言汇成一家—爱我中华。 20xx年龟峰山风景区对这颗奇树的高度重视和珍爱,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为其投保960万,象征在中华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同一个根同一个兜上长出56枝杜鹃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共根相系,血脉相连,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历史复兴而凝聚在一起。20xx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全世界杜鹃花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国四十多位专家,他们相聚在麻城,震撼在龟峰山,他们一致认为湖北麻城杜鹃杜鹃是他们见到过该种杜鹃分布最集中,林分结构最纯,种群面积最大,树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优美,景观最壮丽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开,堪称世界奇迹,真可谓麻城杜鹃甲天下。

在龟峰山不仅有神龟,有红杜鹃,还有原生态的民俗表演,龟峰山组建的民俗艺术团演绎麻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展现麻城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传承发扬鄂东民间艺术,让游人深入了解麻城传统民间文化。“中华长寿山,世界杜鹃园”。最后我们要游览的是龟峰山杜鹃盆景园。为了弥补只有春季看杜鹃的遗憾,实现“四季看杜鹃,麻城龟峰山”,景区在龟峰胡畔投资6000万,占地30余亩,打造世界一流的杜鹃盆景园,园区分为入口区、温室展区、户外展区、原生态餐饮等多功能区。盆景园是景区一大靓点,能满足游客对杜鹃花多样性和综合性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杜鹃花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今天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了。

谢谢大家!

推荐湖北应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简短二

各位嘉宾,大家好!

今天我们游览历史文化名城襄樊。襄樊是我们这次三国之旅的第二站,是三国时期着名的古战场。希望我的导游能进一步加深大家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也希望我的导游能使大家玩得高兴、玩得开心。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三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着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水县人)。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他“昼勤四体,夜诵经书”,躬耕自食。古隆中内有数十亩“躬耕田”,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欢咏唱《梁父吟》,以寄托志向。诸葛亮的活动,渐渐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注意。徐庶、崔州平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卧龙”,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可限量。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虽然隆中有人说“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的女儿叫黄月英,小名叫阿丑。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且聪明、貌美,是一个不可多是的才女。她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顾隆中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良策。这就是千古传名的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遗址,就在“三顾堂”上。它是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胜迹的主体部分。 刘备的“三顾”和平等、坦诚相待,使诸葛亮改变了“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初衷,当即提出了着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施政纲领。那就是取荆州,占益州,联东是,抗曹操,三分天下,进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真可谓:“未出茅庐,先分天下。” 从此,诸葛亮离开了隆中,为实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施政纲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诸葛亮过人的才智、胆略,才使刘备迅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刘备曾欣喜地对关羽、张飞说:“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壮丽,甚至带上了几分神话色彩,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崇拜,值得 注意的是,近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阵《三国演义》热,成书的专着、专辑有《三国的人际关系学》、《三国的智慧》、《三国——商业学的宝库》等等。更有一位教授,言之凿凿地说,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就善于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使松下电器公司在世界崛起。不知我们有何感想? 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于五十四岁壮年病逝,安葬在汉中定军山(现在的陕西省敏县南部)。诗圣杜甫曾写有一首诗追悼诸葛亮,其中有这样几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思念,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分辨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议。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有名。 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不少笔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

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时,这场争论更达到了高潮。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平,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没有立即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

各位嘉宾,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智慧。希望各位嘉宾在参观隆中后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好了,古隆中的情况就介绍到这儿。下面请大家跟我参观隆古十二景,现场我再作讲解。谢谢大家!

推荐湖北应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简短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恐龙特急旅行社”的导游员克塞,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推荐湖北应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简短四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代表襄阳##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你们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身旁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有着5年的驾驶经验,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我们的旅游大巴,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大家带来一段美好而又愉快的旅途!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阳。按照行程,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就是天下闻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10、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襄阳古隆中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隆中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因“山有隆然而起”得名,《三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所在地,三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地。俗话说,到当阳拜关公能求得吉祥,到隆中拜孔明能增长智慧。希望各位朋友在参观完隆中后到能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智计百出。说着说着,我们的旅游大巴已到达隆中景区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依次下车。

现在各位看到的便是古隆中牌坊,它是由清朝光绪20xx年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作为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石牌坊高约6米,长约10米,正面大门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是高度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绩两朝的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平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两边柱子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句诗高度赞扬了诸葛亮接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走过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了小虹桥。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据说,刘备二顾茅庐时,在桥旁遇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曾误以为诸葛亮,闹了一场误会。从此,小虹桥和隆中一样著名于世了。桥为石拱,青石板面,桥下流水清澈,淙淙有声。当你漫步桥上,独自徘回,不由得你会不假思索刘备那种“求贤若渴的精神”。大家可以在桥上感受感受这种意境。

走过小虹桥,拾级而上,便是武侯祠。现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高一层。武侯祠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殿有诸葛亮的塑像,陈列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两侧设有配殿,西配殿名“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

武侯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顾堂,顾名思义就是人们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修建的。据说刘备三顾茅庐时在这里拴过马。后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顾堂。堂内陈列有岳飞手书的《出师表》。

离三顾堂不远处的那个六角形庐亭就是草庐,这里是诸葛亮与他的亲朋师友经常聚会的地方。唐代冯志韵草庐诗说:“卧龙人去远,此地尚名冈。所幸遗民在,凭君一劝耕。”据史书记载,他写诗的时候草庐还完好,而今草庐已无故迹可寻,留下的只有一个隆起的大山包,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六角形庐亭为后人所建。

远远看去那个最高最雄伟的建筑就是腾龙阁,腾龙阁依山取势,拔地擎天,决定巍峨,飞檐壮丽,雄伟而蕴含秀美,古雅而透出清新。腾龙阁是1999年12月建成的标志性景观建筑,阁高44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上下十层,宝形访汉建筑外形,阁内各楼层分别陈列有历代赞颂诸葛亮的诗文,诸葛亮在隆中十年的成长历程及他在襄阳的社会关系,三国主要人物雕像或画像。现在大家就随我一起登上这最高峰吧。每一层楼都能领略到孔明智慧,登上塔顶,徐徐清风拂面,远山近水尽收眼底,襄阳市区全景一览无余。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令人难忘的,我们的隆中之行到此就结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顺心,有缘我们下次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