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方略世界共赢心得体会和方法 国际战略心得(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4:04:28 页码:13
中国方略世界共赢心得体会和方法 国际战略心得(5篇)
2023-01-08 04:04:28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中国方略世界共赢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完成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7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砥砺奋进的70年

根本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衰落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成功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引领改革开放航船驶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开启新纪元到开辟新时期,从进入新世纪到开创新时代,70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取得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创造奇迹的7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30年筚路蓝缕,40年接续奋斗,“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了主人,真正掌握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在经济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从1978年开始,40多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发展,产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

以经济发展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2018年的900309亿元;1952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2017年提高到15%左右,1978—2018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2%,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奇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地感叹:中国是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汽车也不能造,飞机也不能造,大炮也不能造,坦克也不能造,许多东西我们都不能造。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所以,全国各界都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探索道路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的命运从此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历经70年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强国史。7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勇于解放思想、冲破旧的思想束缚,不断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变革,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70年来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是中国人民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的结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壮丽、最华彩的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必然趋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领导人民“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改天换地的70年

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改天换地7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如,“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再比如,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依靠自力更生,不靠殖民掠夺,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速并率先回升。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这个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居首位。中国经济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70年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又比如,中国以全人类福祉为目标,彰显国际主义情怀,团结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模式冲突、社会制度矛盾,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从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提出“一国两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倡议“一带一路”等,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家统一、区域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国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扮演了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推荐中国方略世界共赢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八年五班张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强道德修养追逐我们的中国梦》。

在英国最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犹太思想家的墓碑,上面刻着一段非常著名的文字:“我这一生,有很多梦想,梦想改造世界,改造国家,改造家庭。然而到了垂暮之年,回首往事,我却发现自己一事无成,我终于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先改变自己,接着我就能依次改变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励下,我或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能知道?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能改变!”

贤人的道理,总是存在惊人的巧合。在万里之外的中土大地,有这样一段话代代流传。“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是流传千古的四书之一《大学》里的一段话,是儒家经典铭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追逐我们的中国梦,要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从自身做起——便是要修身,先贤的话里明确指出——修身的前提是正心,用今天的话来解释,是摆正自己的心,是以道德的力量修持己身!

在追逐中国梦的征途中,在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号召里,道德修养是根本所在,道德的力量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

明灯在前,天下有德!

君可见“草鞋书记”杨善洲!甘弃晚年清闲乐,为国造林不酬劳!

君可见“最美女孩”孟佩杰!独力支起破碎家,带母上学书孝义!

君可见“新时代雷锋”郭明义!二十年来为表率,家中苦寒无人知!

君可见“索道医生”邓前堆,溜索行医轻己命,妙手仁心济苍生!

新时代的青年们,要以时代先锋为榜样,以道德模范为旗帜,来追逐我们的中国梦!

追逐中国梦,要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不断鞭策自己,奋发有为,以崭新的面貌,吹响时代的号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的路依旧很长,未来的路布满荆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有一颗坚定的心,不畏艰难,不惧流言,相信心中的信仰,来迎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将来。在追逐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要以道德为集结号,发出新时代青年的最强音,为自己代言!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精选(十二篇)

我的中国梦演讲稿范文精选

我的中国梦演讲稿1000字范文



推荐中国方略世界共赢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摘要

近三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发展迅猛,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使我国汽车产业面临重组和整合压力,企业利润不断下降。这就迫使汽车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来讲,现实的可行之路就是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自主品牌、选择适合的销售模式,才可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自身的发展。我国汽车市场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自1953年开始起步以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20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44万辆和439万辆,同比增长率为35.2%和34.2%,这是继加入wto以来,国内汽车工业连续第二年实现高速增长,但大并不代表强,发达国家汽车行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左右,而我国却不到3%。汽车行业要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任重而道远。

一、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

1.1、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近期,我国轿车消费正在不断升温,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相应的汽车贷款业务。那么,消费者是否愿意贷款买车?什么样的贷款是他们能够接受的?近日,上海一调查公司就汽车贷款的一些相关问题,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

推荐中国方略世界共赢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女儿跪在板凳上

专心致志地

写老师教的两个字

中国

她边写边念

中、中,中国的中

国、国,中国的国

四笔写成“中”

八笔写成“国”

中国,中国

一笔也不能少

女儿写得稚气、乖巧

念的声音也很响亮

生怕全世界的人听不见

她一遍又一遍地写

她说非得把“中国”这两个字写好不可

晚上,女儿睡着了

还在梦里念

生怕把中国给忘了

中、中,中国的中

国、国,中国的国

我给女儿掖了掖被角

轻轻地说,睡吧,女儿

明天是个好天气

太阳升起来

先照亮咱中国

你就在太阳的光芒里

好好写中国

推荐中国方略世界共赢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户籍制度是一种人口管理制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商代人将这种管理方式称之为“登人”。

商代属于奴隶制社会,在当时的贵族奴隶主眼中,人口和牛羊之类的财产并无多大区别,牛羊需要登记,那么人口登记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身为奴隶主私有财产的奴隶,当然是不可能有迁徙的自由,如果私自逃离户籍所在地,则会遭到严酷的惩罚,有时候甚至会被处死。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许多小国对领地居民的控制也力有不逮,于是诸子百家的士人们得以周游列国,宣传各自的学说,以博取各国君主的重视。

自由的人口流动为自由的思想创造了土壤,因此,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华夏迎来了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

战国末年,秦王嬴政时代,因为韩国水工郑国的间谍事件被发觉,秦国的宗室们对秦国境内的客卿非常不信任,于是鼓动秦王驱逐客卿,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写了一篇《谏逐客书》,论述秦穆公以来“以客致强”的事实。

在文末,李斯写道: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认为,人口流动带来人才流动,各国英才入秦是秦国能强盛的根本。如果因为地域籍贯的不同,而驱逐人才,那么秦国就危险了。

秦王嬴政认为李斯说的很对,他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岂能让人才流入他国呢?于是嬴政马上做了一件事:立刻废除了驱逐客卿的命令;而孝公时,已让商鞅赶紧对秦国境内的人口进行登记。

商鞅变法,将秦国人口按五户为一伍、十户为一什的办法编制起来,每伍户之中,选一人为伍长,每什户之中选一人为什长,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为了保障编户制度的约束力,秦法实行连坐,一人犯罪,其余人都要受株连,战时若有一人逃亡,其余人都要被诛杀。

秦国广纳贤才,同时又在内部推行严酷的国家军事主义制度,致使秦军战力爆表,终于以偏隅之地,异军突起,横扫六合,混一宇内。

秦统一之后,推行郡县制,然而郡县制只是国家机器的框架,真正到政策的具体执行层面时,郡县一级是远远不够细化的,于是在编户制度的基础上又延伸出了乡亭制,即每乡设“三老”(乡村元老院),十里为一亭,每亭设亭长。亭长对方圆十里之内的居民进行户口管理,并维护基层社会治安,同时负责朝廷赋税、徭役的征收和摊派。汉高祖刘邦就是亭长出身,只是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亭长,他的日常除了赌钱,就是在村口酒馆里喝酒吹牛聊闲天。

汉随秦制,秦汉以降乃至魏晋,除非是遇到长期乱世,实在没有办法进行户籍编制,否则人口登记都是国家的基础工作之一。尽管进入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不像奴隶社会那么明显,但在统治者眼里,人民依然是国家财产,财产必须登记,严防资产流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写在教科书里的圣人语录,它就是整个中国古代史里的天条。

自西晋八王之乱以后,户籍制度曾有那么一段时期濒临瓦解,这主要是长达四百年的乱世战争所致。人口的不断迁徙与流亡,政权的不断更迭,都让户籍制度一度几乎断绝,但当政权稍稍稳定的时期,统治者都会抓紧时间修补户籍登记本。比如,在中国北方出现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重建户籍制度就是其中一条重要内容;而在中国南方,南齐萧氏在其短暂的二十多年时光里,一直把户籍修订工作当作国策来抓,并让太子主抓这项重点工作。

在更晚一点的隋唐时代里,国家实行三长制。即每五里为一保,设保长(俗称“地保”);五保为一闾,设闾正;四闾为一族,设族长。地保必须熟知自己辖区的各种家长里短,一旦地方上有事,地保就是一部活百科全书。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设保甲制,每十家为一保,选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每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一威望高的人为都保正,保正又分正副职。《水浒传》里,晁盖被称为“晁保正”,说明他也是当地有名的乡绅,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就是大宋朝的执政基石。

明清时期,户籍管理更是成熟。户籍管理又分为“黄册”和“鱼鳞册”,黄册以登记人口为主,鱼鳞册以登记土地为主,两册一对照,一户人家究竟该交多少钱粮税赋,该服多少徭役人工,都是一目了然的。晚清时期,黄册和鱼鳞册几乎都是由各地方衙门里的行房书吏们世代把持,传子不传婿,是当地吏员们的传家之宝。因为必须有这东西在手,才能收得了各种租税,所以任凭换了哪一任官老爷来,都炒不掉这些书吏。

那么,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要把户籍政策作为国策来抓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古代的中国一直是农耕社会,农业是国家的第一大产业,农业税是财政第一大税种,而税收直接关系着政权的生死存亡。农业税的根基有两条:一个是农业人口的多寡,一个是征税土地的产能,因此人口管理与土地管理一样,都是农耕社会里的基本国策。如果土地和农民都越来越多,那么国家财政的兴盛指日可待,而如果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经常迁徙的流民,则意味着国势衰微,亡国之日可期。

至于重农抑商,更是题中应有之意,因为商业税在中国古代税收体系里占比微乎其微,有它不多,没它不少,而农业税则不同,它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所在。

为了让帝王们的子孙们能够千秋万代仙福永享,帝国必须用国家机器的强制力量,来保证农民们世世代代地在那块土地上做工蚁,因此,几千年来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政权如何更迭,帝国的户籍制度都是一如既往地坚不可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