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安阳狗伤老人心得体会和感想 狗绊倒老人的心得体会(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8:41:57 页码:12
安阳狗伤老人心得体会和感想 狗绊倒老人的心得体会(九篇)
2023-01-06 18:41:57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安阳狗伤老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杨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内容涉达125个,记载了大将与两方国即土方和工口方的战争。

自1899年王懿荣认定甲骨文以后,甲骨文就受到金石学家的重视,多方收购,古董商为获取更大的利润对甲骨文的出土地秘而不宣、封锁消息。1911年,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派他的弟弟罗振常来到安阳调查,不仅弄清了甲骨文了出土殷墟的准确位置,带收购到大量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其中就有这块甲骨王,一块完整的龟板。听说出卖这片甲骨的人,用赚来的钱,买了20亩土地呢。

咱们再看这块碑,它主要记载了天象情况,从时间和窨上准确地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出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这块碑记录的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交通事故,是商王出行打猎时遇到车祸的情况。

下面请同志们认真看一看,您能辨认几个字,从义和形上云研究琢磨,充分发挥您的想象,看看是什么字,如果想验证一下,甲骨文碑刻的背后是现代文字,可以对照一下,看看是否猜对了。

现在我们来到殷商车马坑殿厅。我们知道,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距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的分阶段了。据文献记载夏代就发明了车,但至今没有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夏古现畜力车最早的

实物标本。这里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是中国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文物工作队分别于1999年3月----20__年5月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是航空运动学校南地发掘的。这几具车马,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每坑葬车一辆,其中五坑殉葬两匹马,4坑殉葬各一人。

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很大,而大规模有组织地掘是从1928年开始的。考古学家们在1928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这几次挖掘永远载入了考古学史册,开创之功,功不可没。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殷墟的发气被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掘工作才继续进行。

关于安阳狗伤老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殷墟,是中国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公里,《史记》、《括地志》均有关于殷墟的记载。下面是求学网带来的安阳殷墟景区导游词,欢迎查看。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旅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站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我们俩很荣幸为大家服务,有需要的地方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解决,你们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预祝本次旅途愉快!

各位朋友,今天我带领大家参观的是安阳殷墟,我们由郑州出发,向北行驶途径新乡、鹤壁、安阳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殷墟。

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1961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首,20__.7.3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车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安阳殷墟了,此刻围绕在我们四周的是郑州市市区,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郑州:郑州古属豫州,公元1020__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此地成为管城,现在还有管城区的称号,直到隋文帝天皇三年,才有郑州的称号,并沿用至今。1920__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后,郑州成为“二七名城”。我们马上要经过的绿色双塔就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纪念塔。1954年河南省的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没有使人们失望,现已引领着河南的经济发展并是中崛起的领头军,郑州因良好的绿化和发达的商贸素有“绿城”和“商城”之称。

郑州今日的辉煌也得益于四通八达的交通,它是东西陇海线,南北京广线的交江点,并且是东西310国道和南北207国道的交汇点。我们正行驶在107国道上。速度可真快!我们马上要经过的是新乡市,新乡有个著名的县叫做原阳县,原阳县的大米全国有名,另外原阳县还有中国的比萨斜塔——玲珑塔。建于宋朝初年,塔的中轴线与地面垂直成13度角,无论远观还是近看明显看出塔向东北倾斜,像要随时倒塌。但是大家不用担心,既然它已经斜着矗立于此几千年必定有其科学而严谨的设计原理。登上玲珑塔据说可南望黄河波涛,北眺太行峰峦,东见浩瀚云海,西览万顷碧禾。可谓妙趣横生蔚为壮观。大家有机会可去体验一下!

殷都百花开,友朋远方来。安阳的大门已向我们敞开。安阳市河南北大门,位于冀鲁豫交界处,素有豫北咽喉之称。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是我国第一个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长期稳定的都城。安阳文化灿烂其中最具代表性和魅力的还是我们要参观的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

好了,各位朋友,安阳殷墟到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参观龙门石窟!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途径新乡、鹤壁,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到达了本次行程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苑。

既然大家来到我们河南,就要对河南有所了解。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的矿产资源、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中国已确定的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殷商古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商城遗址郑州。郑州的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大量名胜古迹,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著名旅游景观。河南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思想家老子和庄子、科学家张衡、文学家韩愈.等千余名载入青史的杰出人物。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百家姓》中100个姓氏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随着寻根旅游的兴起,到河南寻根祭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行驶在黄河大桥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呢又是一条灾难河。自打上古时期的大禹就已经和黄河做斗争。在中国有史可载的3020__年来,黄河中下游决口泛滥达1600次,大的改道达26次,吞噬了无数的生命财产,留下了无数的悲惨凄凉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便立即着手治理黄河工作,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在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电站,中游大规模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下游修建、加固千里黄河大堤。经过大规模的治理,50多年来,黄河从未泛滥,并且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流。古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甘”,我们大家可以在汽车上观赏母亲河的风采。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车已经驶入了新乡卫辉市境内,在这里我主要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比干庙”。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忠臣——商朝名臣比干老丞相,商朝纣王淫虐无度,朝臣屡谏不听,比干以死力谏,纣王恼羞成怒,听信妲乙谗言,剖开比干心脏欲看七窍之心,比干被害后,纣王并未罢休,还要满门抄斩,当时正妃陈氏有孕,被四个婢女护送逃离朝歌城,来到了荒野一片树林中,生下一个男孩,后来殷兵追到,并包围了树林,捉住陈氏问这孩子姓什么,陈氏急中生智,指树林为姓,说“姓林”,比干就是天下姓林的始祖了。

现在汽车已过鹤壁,到了安阳境内,安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1899年,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献在世人面前。安阳又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旅游胜地,有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人工天河——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建成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好了,各位游客,殷墟博物苑景区停车场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请记好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5632,我的手机号是,随我下车参观吧。

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两岸,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商代文化遗址,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周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进苑的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门”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此苑门和仿殷大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游客朋友们这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殷都以冶铜工业最为著名。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气势向亿万人展示了手工业的“绝活”。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其中铜、铅锡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比照原件放大一倍的复制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从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展柜,这是著名的yh127甲骨片堆积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中北地一个大窖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最多的一次,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龟甲组成,上面记载商朝的天象、历法、农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这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递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唤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当时的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遗憾,不知多少人把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里了,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现在我们来到了---甲骨文碑林。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扬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内容涉达125个,它不仅记载了大将与两方国的战争,而且还记载了天气情况,准确的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土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

最后,我们来到了妇好墓。专家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断定,妇好墓是武丁法定配偶。她能征善战,曾统帅大军出征打仗,是武丁的宠妃。甲骨文记载,妇好有一次率军征伐巴方,由于她运筹帷幄,事先在一个地方设下埋伏,配合正面进攻,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妇好由于连年征战,终因积劳成疾,先行武丁而亡,武丁很伤心,破例讲他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铸享堂,以示纪念。

好了,游客朋友们殷墟博物苑景区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的时间大家自由参观,请大家注意安全,半小时后在停车场集合,请记好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5632,我的手机号是,

朋友们,我们已经进入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殷墟。

你可知道它为什么叫做殷墟?“殷”,是商朝的古称,“墟”就是废墟的意思。公元前1320__年商代第二十代君王盘庚为缓和阶级矛盾,把都城迁到殷,即今天的安阳小屯村,后来经历了8代12王,建都255年这里一直是殷商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商政权倒塌,这里有繁荣的都市逐渐荒芜,成为一片废墟,历史上就称为殷墟。

那么它又是怎么被确认的呢?自从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先生确认“龙骨”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后,1928—1937年经过15次大规模的科学挖掘,出土了许多的意志和珍贵文物,确定了史书上记载的“殷墟”的具体位置。兴建殷墟博物院正是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十七不受破坏。

殷墟之所以如此出名和重要,是因为它至少有2种东西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一是甲骨文一是青铜器。甲骨文即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载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天文、历法和祭祀等各种活动,是研究商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可形象地称甲骨窟穴为“世界最早的图书馆”、“中国最早的档案库”。甲骨文的发现白哦名我国至少在3320__年前就已具备了完备的文字体系,有兴趣的朋友待会儿可研究一下,看看自己能认识几个我们祖先写下的文字。

第二个介绍的是青铜器,当时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进入青铜时代,1939年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可谓世界青铜器之冠。它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掘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早在3000多年前的冶炼技术已是何等的高潮,鼎最开始的作用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演变成为一种王权的象征,“楚王问鼎”的故事就是个证明。我们现在看到的司母戊方鼎的仿制品,比原件大一倍,原件出土后远嫁北京历史博物馆,仅在20__年9月驶回娘家四个月,为你娘家申办“世界遗产”做巨大贡献。

我们感受万甲骨文、青铜器的辉煌历史之后,再认识一下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大家请看这就是她的墓葬。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善武深受屋顶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据甲骨文记载他多次率兵东征西战,最多一次竟带兵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归她指挥。这也是甲骨文记载的战争中动用人数最多的一次。由于连年征战她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建精美享堂以示纪念。妇好墓中出土大量青铜玉器骨器等。简直是商代文物博览会。这些随葬品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文艺、埋葬制度及殷王室的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时间关系,就先讲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来感受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体味中华先祖的巧夺天工!谢谢!

关于安阳狗伤老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安阳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安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她西依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发源于太行山东麓的一道洹水从市区流过。地球仪上,安阳在东经113°37′至114°58′、北纬35°12′和36°22′之间,面积7354.11平方公里,与日本的东京、横滨和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纬度十分相近。

安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集中,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气压1001.5毫巴。全年降雨量为606.1毫米。安阳辖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滑县、林州市五县(市)以及文峰、北关、铁西、郊区四区,现有人口518万。其中,建城区面积6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74万。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殷墟遥遥相对应、位于城市东南隅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也是24平方公里。

约公元前1300年,中国商代的第20位国王盘庚已经在此建都,至今安阳建城已有3300年的历史。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就横跨在刚刚发现的商代古城之中。在3000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的农耕经济,建成了雄踞世界东方的大都市。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有包括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市建设在内的殷商文化,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为人们所熟知的人文景观,诸如:两万五千年前的原始人洞穴、上古时代的二帝王陵、周易发祥地的里古城、建安风骨的邺城文化、西门豹治邺的古河道、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故里等。安阳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小南海风景区、珍珠泉风景区和旖旎的太行风光,令中外游客留恋忘返。独具特色的航空运动基地,因其鬼斧神工的天然地势而深得跳伞、滑翔运动爱好者的青睐。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同时又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景观。 安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四省毗邻处。从中国版图上看,它正居于中心部位。

它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太行山是中国少有的几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之一。八百里太行神秘而美丽,它隐藏着无数古老的神奇故事。由太行山麓发源的一条河流经市区,这就是古老的甲骨文中已有记载的洹水。安阳是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大干线上的一个重要车站,从安阳至首都北京,铁路里程为508公里。安阳也是西高东低。大致以穿越市区的京广铁路为界,西部重恋叠嶂、丘陵起伏,属于太行山之东麓,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西部最高处海拔1667米,而东部最低处海拔仅50米,显而易见地呈阶梯状。

安阳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煤、铁、矿石、大理石、石英砂、水泥灰岩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是河南省的主要棉产区。红枣、蜂蜜、山楂、核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好,游客朋友们,安阳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关于安阳狗伤老人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相聚是缘,大家有缘在这里相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一路走来,大家都辛苦了!首先我代表青年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员胡新帅,大家可以叫我小胡、小帅或者帅导,感觉怎么顺口就怎么叫吧!不过呢我建议大家叫我帅导,这是以前的游客送我的称号,我很喜欢,同时呢我也希望送大家一段很帅的旅游行程。坐在我身旁的这位是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是位驾驶经验很丰富、驾驶技术很娴熟的司机,所以,安全问题大家尽可放心,直观尽情地欣赏沿途的美景吧。

我们都非常高兴为大家服务,如果有什么要求,就直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满足大家的要求,当然,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是意见的话也尽管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的接受。我们的宗旨是为你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让你们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刻。总之,我们会共同努力,让大家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殷墟博物院位于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尚商代文化遗址。自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商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周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

它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20__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安阳的概况。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河南省的北大门,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安阳是中华文明古老文化的的发祥地之一。自甲骨文被发现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知道安阳。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既是国家历代文化名城,又是甲骨文的故乡,以及《周易》,岳飞故里,红旗渠精神等的发源地。

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司母戊大方鼎,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墓——袁林。当然,作为一个卖国贼的袁世凯的确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但毕竟是一个文物景点。另外,安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字和文物考证的都城,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绎,妇好请缨苏秦拜相,岳母刺字等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这里。

朋友们,殷墟已经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一同下车,另外,请大家记好我们的车牌号码是豫a1234,我的手机号的码是我的手机号码是。。。下午三点我们在停车场集合。最后提醒大家的是,从进入景区的那刻起,我们就是这里的观光者和守护者,在注意好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请大家保护好环境。你我的一点一滴,塑造美好的心情。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沿途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是景点讲解。

游客朋友们,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殷墟博物院的大门,它是由北京著名的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仿照甲骨文“门”字的写法而建,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也是人类早期画的雏形,显示了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庄严大方,古色古香。

殷墟之所以闻名于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青铜器、甲骨文和都城。您看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真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是1939年出土的,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875公斤,司是禁忌的意思,母是指母亲,戊是人名。整个意思就是商王文丁纪念他的母亲。大家可能会想到这么大的青铜器是怎么铸造的呢?据说呀,这大鼎的铸造非常的困难,在当时需要130人同时施工才可以完成。更让人惊奇的是该青铜器中金属的比例和现代比例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当时的冶铁技术是多么的高超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是多么的智慧了。

它最初只是一口猪肉用的锅,后来成了权力的象征。我们都知道有个典故叫做问鼎中原。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庄王见了前来慰问的王孙满就问:“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于德义,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周室虽衰,但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问。问鼎中原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

好了,游客朋友们,继续往前走,现在大殿陈列的就是甲骨文了,所谓甲骨文,就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一片甲骨惊天下,自甲骨文被发现后,便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地上,当年的村名挖出一些骨片,但不知道是什么就给扔掉了。后来一个剃头匠,他在给别人剃头时经常划破头皮出血,因为没钱买药,就把骨片磨碎涂在伤口上,竟然发现可以止血,便知道这是一种中药,唤作龙骨,之后就开始卖到药店。因为当时药店只收不带字的龙骨,所以农民就把字挂掉再卖。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文被卖到京津两地,才被王懿荣发现,这才确定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妇好墓,妇好是我国第一位女将军,她带兵打仗,很多男性将领都听她指挥。大家请看这么多的随葬品简直是一个商代文物博物馆。可能有游客问,为什么妇好墓保存的这么完整呢?原来呀,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宠妃,又为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她死后武丁非常的悲痛,就破例将她安葬在宫殿区内。这样她的墓葬才保存的这么完整,为后世的考古工作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游行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很期待再次与你们合作。再见!

各位评委老师,红旗渠景点讲解到此结束,请点评,谢谢!

关于安阳狗伤老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商代的建筑,殷墟作为商朝的都城,它那庞大的建筑群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大家看这里,通过这里展示的商代出土的残墙,一幅景观画和建筑实物、生活用具来表现当时商朝的生活情况。西边是太行山,河流的源头,商朝的宫殿就建在这个河湾里。这里有制作的实景和画在墙上的房子,都是四合院式的,这是经过考证的。商朝高等级的房子都是四合院,这应该是被商人广泛采用的。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一节用来排水的三通,它是用灰陶烧制而成的。从它的制作就可窥见当时的地下排水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了。我们再来看一下他们建筑房屋时的夯土墙,墙壁是用两块木块作盒,夹泥土夯实而成,叫板筑墙,商朝的房屋台基是以黄土夯实而成,房子的骨架是以木柱和木梁为主的。那时还没有出现砖瓦,一根根立起的柱子再架上梁,形成房子的骨干,它浑然一体,严谨结实,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以后历代建筑基本沿用这种结构,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遥遥领先的。接着引导看生活用具:陶器(不同用途),再看青铜柱上的人像。

气候:3000年前的年降水量要比现在的多,年平均温度比现在的要高3度左右。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商人迁到殷墟。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吃什么呢?

食物:羊、猪、切刀、小麦。

饮酒:除了吃以外商人还得喝。商人喝酒在文献上是有记载的。周人认为商朝亡国的原因:饮酒过度。展示一壶酒。

装饰:骨笄。使用示意图。

商朝社会生产很发达,那么他们之间怎么样交换物品,那他们需要钱,需要货币,商朝人的货币就是钱。大量随葬海贝表示有钱,生前荣华富贵,死后也要享受。

文化交流:原始瓷,硬陶是长江中下游的,可能是当时由长江中游生产通过交流到殷墟。右边的两件陶器可能是山西陕西那边生产的。

青铜甗:大家看这里面放着两个人头。先讲它的作用。蒸人头是非常残忍的,只有在安阳殷墟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标本。为什么说人头被蒸过,这种头骨掰开后是齐的,一般的头骨掰开是锯齿状的。这有可能是当时敌对国家首领的人头,商王朝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用很有地位的方国首领的人头来祭祀神灵告庙祖先。在殷墟出土的近17万片甲骨中,有两片是头骨,上面刻的内容几乎是一样的,都是有关战争的,比如:“祖乙伐方国”。

除了人头,还有祭祀用的狗,他们当时很喜欢狗。也会把狗殉葬,放在墓葬底部的腰坑里。至于为什么这样,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清楚。但在中国唐朝时提到,他们会在墓葬下放铁牛……也许是为了防止地下鬼神的滋扰。

商朝是奴隶社会,大规模的祭祀是商文化的特征。这种祭祀在商王朝灭亡之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绝迹。西周人认为太残忍。

面具:用安阳话讲:我的名字叫子商……人面范是商朝人用艺术的方式对自己形象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描述。他们的形象应该代表商朝人的形象。

(过渡)

农业:据学者们研究,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较好,动物资源丰富。在殷墟发现的生产工具上斧、凿、铲、锛、镰、刀、钻、磨石、纺轮、网坠和杵等。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出土的青铜农具很少,从这个意义上看,石器在当时的生产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青铜则主要服务于统治阶层。

畜牧业:在商朝大量的发现牛。

制骨业:同学们,商朝的人们也是很爱美的,原本无多大用处的兽骨,被商朝的工匠们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器物,兽骨的作用可以说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与利用。从获得的甲骨刻辞看,商人的狩猎活动非常频繁,猎获量也很大,其中有一次记载仅猎获的鹿就有500头之多,获得的骨制品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饰物。殷墟甲骨文中还有一次捕到7头大象的记载,发掘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记载。自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已出土了大约25000件以上的各类骨器,丰富了人们对这方面情况的了解和认识。与之相对应的是,考古工作者还在殷墟范围内发现了几处殷人制作骨器的手工作坊,出土了大量的骨料,骨器的半成品、成品和生产骨器的青铜工具,如铜锯,铜刀,铜钻等,还有蚌刀、蚌镰;另外还有石刀、石钻、磨石等物,表明殷代当时已经存在着专门制作骨器的作坊,因此骨器的大量使用已经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时尚了。

青铜铸造业:铜是人类在自然界中认识最早的金属之一,最初人们将自然界铜矿石作为一般石料去打制磨制,做成器物,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铜矿石不易破碎、不易剥落,可以锤薄拉长,有良好的延展性,制造出来的器物具有漂亮的光泽。后来人们又发现铜可以在高温下熔化成液态,有很好的可塑性,在这些实践中又发现了只要在铜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另一种金属,比如锡,就可以降低铜的熔点,提高硬度和增加光泽度。于是一种新的金属就出现在历史的画卷中。这种铜锡合金制成的器皿,就是——青铜器。青铜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掀开了极其重要的一页,它使人类历史由石器时代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青铜时代”。青铜器,由于它的硬度高,刃口锋利以及耐磨性强和装饰性好等优点,渐渐就代替了石器,并且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商朝铸铜是用“块范”法铸造。大家看这件铜觚的铸造方法,就是先用泥做成一个模子,然后再做外范,中间留有空隙用来浇铸铜液,待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取出内模就会出来一个一模一样的铜觚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离不开陶模与陶范,从这个意义上看,“模范”一词也许就是从古代铸造技术中诞生出来的也未可知。许多大的青铜器采用的是合范的铸造方法,也叫分铸法。即先铸出主体,然后浇铸附件,或先铸好附件,嵌入主体铸形中,在浇铸主体时连接在一起。范要分内范和外范,铸一件青铜器需要多少范,那就要看这件青铜器的形制复杂与否。比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它的鼎身和四足就是一次性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它的上面安模、翻范、浇铸而成的。而殷商晚期的一只铜爵,最多的时候就需要16块范才行。正是运用了这种简单易行的分铸工艺手法,相当出色的解决了复杂的工艺合成技术问题,使许多形制精美的青铜器皿流传至今,不能不说这是殷商工匠们的杰出创造。

司母辛:商朝晚期有一个叫武丁的国王,他的妻子妇好死后,这是她的儿子为祭祀她而铸造的。我们可以看到鼎上的乳钉纹很大气。在商朝只有地位非常高的贵族才会使用方鼎。这又一次证明鼎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兵器:有的兵器上带有木头,这是告诉我们它的安装方式。戈真正打仗时用的高度只达到人耳朵的高度。带箭头的头骨有四处伤,可能当时未死,从战场上回来。 圆鼎:一般贵族墓中都会有,成对陪葬。但像这样的大圆鼎没有成对的。

接下来的展柜基本上是一个墓葬中出土的,体现一个完整的青铜器的组合,觚爵数量的多少体现墓主身份的高低。

小方鼎:在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方鼎中花纹是最漂亮的,乳钉纹做的比较高,凤鸟纹纹饰精美。觚、角九套,角与爵的不同,爵是一个流一个尾,而角是两个流。 斝:这对斝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一对。花纹主要是饕餮纹,但还有一种蕉叶纹,象芭蕉的叶子,有一种流动向上的升腾感。

商周时期是礼制的定形时期,礼制如果离开乐器就不成了。

鼓:木鼓是参考长江流域出土的青铜鼓和甲骨文中的鼓字复原的。安丰乡渔洋村(22公里)一个叫龙振山的老先生捡到了一块陶片,上面刻的图案就和这个木鼓是一样的。

玉器厅:对于中国来说,用玉的历史已有七千年,堪称是世界上的玉器之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到:“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中国人把玉上升到了无以再上升的高度:君子比德于玉,天子权力的象征——玉玺,“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等等。在政治上严格规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的用玉要求,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器。在这样的玉崇拜之下,我们推测殷商时期的人们使用玉器,也是十分可观的。殷墟从古到今,出土了有多少件玉器,已是难以考证了,据现在的不完全统计,在此出土的玉器已有数千件。由于玉器大部分出土在大中型墓中,而这些墓在殷墟多遭盗掘,因此,损失的玉器数量难以估量。

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商朝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阶段。玉器五类:仪仗类、装饰类、玩耍类、兵器、祭祀(柄形器)。1976年发现的妇好墓,保存完好,未遭盗掘。虽然墓葬仅是一座中型贵族墓,面积也就区区22平方米,但其中却一下子出土了各种玉器达750余件之多。关于殷墟玉料的来源,考古学家曾请有关单位对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抽取了300件进行鉴定,认为绝大多数为新疆和阗玉,3件辽宁岫岩玉,1件河南独山玉。

有人认为是经过多次转移或通过层层商品交换运至安阳的。另外,一些诸侯和方国的进贡,也是可能的途径之一。尽管有种.种猜测和解释,新疆距安阳毕竟路途遥远,当时人们使用何种工具,通过什么路线,把玉料从新疆长途跋涉运到安阳,至今仍然是一个尚未清楚明了的历史之谜。妇好墓的和阗玉,是否有助于揭开这个谜呢?为什么在长城的西端有一个关要起名叫做玉门关呢?我们希望它可以间接的证明, 3000多年前从新疆的和田到安阳已经有了一条玉石之路了,比我们了解的丝绸之路还要早1200多年。

文字厅:甲骨文是殷墟文化的一个最核心的内容。这里展出的甲骨,是世界上最好的甲骨。展览方式也是比较先进的。在殷墟的地下有一座内容十分丰富的“档案馆”,这就是埋藏在地下的甲骨文,凭借它所保存的大量资料,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殷代社会真实的状况。甲骨文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了,它的造字方法已是六书具备,而且文法也和今天的文法相去不远。我们来看这几种主要的造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

另外,甲骨文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文字之一,是唯一发展演变使用至今的文字,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好,让我们来看一下甲骨的主要选材和制作方法,这就是牛的肩胛骨和龟腹甲。甲骨有正反两面,它主要是商王占卜用的。商朝的生产力比较低下,对于很多的自然现象不能够解释,所以凡事依赖于鬼神,经常占卜,所用的材料是龟腹甲和牛的肩胛骨。他们在龟甲的背面凿上很多圆孔和长槽,把燃烧的木炭放到其中进行灼烧,龟甲的正面就会产生裂纹,商人根据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吉凶,然后把结果刻上去。所以我们说: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称为甲骨文。这些刻词有一定的先后顺序,首先刻叙辞,就是交待一下占卜的时间和贞人名字;接下来命辞,就是说明占卜什么样的内容;紧接着刻占辞,就是商王根据裂纹所判断的吉凶。占卜过去一段时间以后,他们要刻上验辞。纪录占卜是否灵验。把结果刻上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了

甲骨坑:这厢就是甲骨窖穴在地下埋藏的情景,透过这层层叠压、分类明确的甲骨,可以知道商人们把刻有文字的龟甲要分门别类的归类和保存。坐下可以看到甲骨文的古今对照表,可以看到播放有关殷墟的内容。

“一片甲骨惊天下”:讲述的是商王带人打猎,占卜明天会不会受到灾难。

司母戊鼎:镇国之宝,它是严禁走出国门的。它本身是个方形鼎,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戊死后,她儿子为纪念她铸造的。反映了商朝的一种家族关系,一种人情,最重要的它反映了一种社会本质。重832.34公斤。84.77%的铜、16%锡,不到3%的铅。

鼎耳有裂纹,说明这个耳朵是假的,是后来按上去的。那么我们在看它的鼎足下部也是有很多疤痕,很不协调,说明这也是后来铸造的。这只鼎这么大,那么它们当时是扣过来浇筑的,商人当时把模和范做好后,如果一锅一锅往里浇筑的话,中间会存在一个时间差,会形成“冷隔”。那么我们推测,他们当时首先先算好浇筑鼎所需要用的铜液的数量,然后应该是在地上挖了个坑和多条地沟,把地沟先加温到900度左右的时候一起往地沟浇筑,这样铜液在浇注的时候热量并不损耗。最后浇筑完后打开一看,发现当初计算错了,鼎足上还有一段没有铸完,那么怎么办呢,只好重新浇筑。所以我们现在看来它的脚是半截的,是有缺陷的。这个鼎本身有很多花纹,花纹有很多很多的谜在里面。我们首先看中间那一道叫“扉棱”,那么正面看是一个兽面,其实“扉棱”两侧是两个独立的纹饰,这个有人说是虎、有人说是龙,地下和上面的一样,只是耳朵处有不同。旁边上面是牛,中间是鹿,下面是虎。

鼎耳上看似鱼形,可现在也没有确定。侧面上有两只老虎在吃一个人头。《吕氏春秋》:饕餮食量很大,如果给它的食物不够的话,它会让你倒霉,所以人们供奉它。中国有位美学家认为它表示的是一种狰狞美。

关于安阳狗伤老人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我们现在来到了甲骨文的碑林。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下面我把碑林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杨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内容涉达125个,记载了大将与两方国即土方和工口方的战争。

自1899年王懿荣认定甲骨文以后,甲骨文就受到金石学家的重视,多方收购,古董商为获取更大的利润对甲骨文的出土地秘而不宣、封锁消息。1911年,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派他的弟弟罗振常来到安阳调查,不仅弄清了甲骨文了出土殷墟的准确位置,带收购到大量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其中就有这块甲骨王,一块完整的龟板。听说出卖这片甲骨的人,用赚来的钱,买了20亩土地呢。

咱们再看这块碑,它主要记载了天象情况,从时间和窨上准确地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出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这块碑记录的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交通事故,是商王出行打猎时遇到车祸的情况。

下面请同志们认真看一看,您能辨认几个字,从义和形上云研究琢磨,充分发挥您的想象,看看是什么字,如果想验证一下,甲骨文碑刻的背后是现代文字,可以对照一下,看看是否猜对了。

现在我们来到殷商车马坑殿厅。我们知道,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距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的分阶段了。据文献记载夏代就发明了车,但至今没有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夏古现畜力车最早的

实物标本。这里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是中国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文物工作队分别于1999年3月----20__年5月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是航空运动学校南地发掘的。这几具车马,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每坑葬车一辆,其中五坑殉葬两匹马,4坑殉葬各一人。

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很大,而大规模有组织地掘是从1928年开始的。考古学家们在1928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这几次挖掘永远载入了考古学史册,开创之功,功不可没。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殷墟的发气被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掘工作才继续进行。

关于安阳狗伤老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安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延长实施主城区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通告

根据河南省区域环境质量预报,我市还将持续重度污染天气过程,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延长一级应急管控措施时间,自20xx年11月13日至20日继续在市主城区范围内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现将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限行区域

邺城大道以南、华祥路以东、文昌大道(彰德路至华祥路段)以北、彰德路(文昌大道至长江大道段)以东、长江大道以北、光明路以西包围内的城市道路。

二、限行时间

自20xx年11月13日0时开始,至20xx年11月20日24时结束。

三、限行规定

(一)限行时间内,由我市核发号牌的机动车在限行区域实行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具体为:机动车号牌尾号为单号的(1、3、5、7、9)在单日上路行驶;机动车号牌尾号为双号的(2、4、6、8、0,车牌尾号为英文字母的机动车按双号管理)在双日上路行驶。

(二)大中型货车不分单双号严禁驶入限行区域。

(三)不受单双号行驶措施限制车辆:

1、军车(含武警车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

2、公交车、客车、出租汽车(不含租赁车辆)、邮政专用车、持有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核发的旅游客车营运证件的车辆,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定的单位班车和学校校车。

3、车身喷涂统一标识并执行公务的行政执法车辆和清障专用车辆。

4、环卫、园林、道路养护的专项作业车辆,殡仪馆的殡葬车辆。

5、外地号牌小型客车。

四、违反限行规定的机动车辆,公安交警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五、限行期间本市原规定与本通告不一致的,以本通告为准。

20xx年11月11日

关于安阳狗伤老人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各位团友,早上好!“一片甲骨惊天下”,热烈欢迎大家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参观,我仅代表河南青年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初次为大家服务,我感到十分高兴,我叫席营,毛主席的席,大家可以叫我小席,坐在我右手边的是司机马师傅,马师傅有丰富的驾驶经验,相信我们一路将畅通无阻,一马平川。虽然我的年纪很小,社会经验也不丰富,但大家一定要相信我,信任我,希望大家能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和马师傅将竭诚为大家服务,祝愿大家能在安阳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首先我来说一下今天的行程安排,现在是早上8点,我们将到国际饭店就餐,9点整准时从饭店出发前往景点殷墟,大约30分钟的路程,抵达景点,11点半乘车返回,下榻国际饭店,下午2点,我们将到中国最早的监狱犹里城参观游览,晚上5点返回国际饭店。

现在我们的大巴已经缓缓的驶出了安阳火车站,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安阳的公交车上都印着古代战车的图案,不错,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河南的北大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世界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毋“大方鼎,都出土于安阳。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因文字刻在甲骨,兽骨之上故名甲骨文,它主要用于殷人占卜,记事,由于武王伐纣,殷商失国埋卜,甲骨文被掩埋于地下长达3000多年,直到1899年清朝王懿荣首先发现,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竟然止住了血,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换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买到药店。当时的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幸好有些甲骨卖带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接着学者罗振玉经过10年风尘仆仆地四处探访,才弄清楚了甲骨文的出处是殷墟。殷墟位于太行山系以东,安阳盆地与华北平原接江地带的洹河河畔,处北纬36度,东经144度,行政区划属河南省安阳市。为什么叫殷墟呢?这就要上溯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商王朝立国后,都邑曾多次迁徙,大约公元前1300年前后,商王盘庚将都邑迁至今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史称殷,历经八代十二王,共254年,此后两个半世纪以上的时间内,商都不再迁徙,安阳也成为商王朝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的都邑。殷墟地下文物遗址十分丰富,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遗址内分布着宫殿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以及众多居民点和墓地,而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景点“殷墟博物院”仅是在殷墟宫殿区上兴建的。

现在我们的大巴已经到了殷墟博物院的停车场,大家都知道20__年7月13日安阳殷墟博物院成功地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大家到了景区不要随地吐痰,乱扔赃物,请大家记好我们的停车点和车牌号,11点半准时在这儿集合,现在大家带好随身贵重物品随我一同前去参观游览。

现在大家可以通过景点示意图发现,分布在中轴线上的主要景点有大门,殷墟概览,甲骨窟穴,甲骨碑林,殷代车马坑,甲十二仿殷阁楼,以及东面的殷墟博物馆和西面的妇好墓,毛主席莅此视察,而今天我讲的重点是大门和殷墟博物馆,有些朋友回好奇,为什么我们两边的道路铺满了碎石?因为经考证3000多年前道路由鹅卵石铺成,现在改成了碎石。往前走展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大门是由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根据甲骨文象形文字“门”的构型和殷商文饰设计的,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为华夏“门”的鼻祖,门额上浮雕着凤,虎,饕餮,夔和蝉等花纹,门两侧的浮雕是根据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珏放大合制而成的,这是中华最早的龙形象之一。

接着大家看到的是司母毋大方鼎,当然这不是真品,它是根据真品放大一倍制成的,原件现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在大家请向右拐,随我前去殷墟博物馆参观游览,俯瞰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洹”字,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着洹河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博物馆为地下一层建筑,建筑面积3535平方米,包括主题水院,大邑商厅,青铜器精品展厅,玉器精品展厅,甲骨文精品展厅,特展厅,馆内展列的各种珍贵历史文物是中外游客科学了解中华文化源流的最佳场所,沿着进口通道,我们来到了主题水院,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水下极像龟甲的石头上写着甲骨文。这是中国现代甲骨学家董作宾题的汉字译文为“日在林中出入墓,风来水上自成文”。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博物馆,首先我们来到大邑商厅,厅内陈列着釉陶,硬陶。翁馆,骨饰,海贝,以及祭祀活动中最残忍的人头祭祀,将人头割下来置于铜衍中蒸煮,接着我们来到了青铜厅,青铜器系以铜,铅,锡三种金属的合金熔铸而成,铜是最主要的成分,殷墟是中国境内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遗址,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水平,厅内主要陈列着铜戈,青铜箭头和铜予,青铜乐器等,然后我们到了玉器厅,主要陈列着玉兽头,玉兔,玉鱼,玉龙,玉龟,玉鸟,玉器等,各种玉器展现了商代玉工精湛的琢玉工艺,也反映了商代贵族和平民的多彩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穿过甲骨文精品展厅,我们来到了特展厅,展出的有司母戊大方鼎和妇好三连衍,司母戊鼎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大的商代青铜器,1939年春出土于安阳武官村北地,高133厘米,重875千克,司口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司鼎由四块腹范,顶范,蕊,底范以及四块烧口范组成,方鼎四周有去累纹,夔龙纹,纹饰苍劲有力,两耳上铸有饕餮纹,内壁有“司母戊”三字铭文,可能是商晚期国王武丁之子为祭祀他母亲“戊”所作,1976年发掘出的妇好三联衍高68厘米,重138.2千克,衍架作长方形,下有六足,架面开 有三个圈口,架体饰蟠龙纹,夔纹,圆涡纹,牛头纹,云纹,是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墓中的随藏品,

参观完了殷墟博物馆,我们将继续参观下面的以原甲骨片形状放大的甲骨碑林,殷代车马坑,yh127甲骨窟穴,以及华夏最早的锦国英雄的墓——妇好墓。

关于安阳狗伤老人心得体会和感想九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您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参观,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关甲骨文的情况稍后再介绍)。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着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门额苑名由着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决,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古都安阳的象征。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着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的浇铸,从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燕尾服,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大殿现在陈列着甲骨文,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唤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遗憾,不知多少病人把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里,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很大,而大规模有组织地掘是从1928年开始的。考古学家们在1928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这几次挖掘永远载入了考古学史册,开创之功,功不可没。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殷墟的发气被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掘工作才继续进行。

我们先来看一个展柜,这是着名的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个窖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总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龟甲组成的,上面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家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这个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从这个档案库中我们不难看出,商王从事的占卜活动特别频繁,几乎是无日不占,无事不卜,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样占卜的。商王占卜一般是由专人来进行的,他们先在已选好的龟甲或牛肩胛骨的北面凿一些排列整齐的小圆孔,圆孔的旁边再凿一条长槽,然后把燃烧的木炭放到里面灼烧。骨头受热以后,正面就会随着“卜”的一声出现裂纹,商王就是根据这些裂纹来判断事情的吉凶。现在您看到的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祸福、判断吉凶的简单记事,因此我们也称这些文字为甲骨文卜辞。

我们现在来到了甲骨文的碑林。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下面我把碑林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着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杨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内容涉达125个,记载了大将 与两方国即土方和工口方的战争。

自1899年王懿荣认定甲骨文以后,甲骨文就受到金石学家的重视,多方收购,古董商为获取更大的利润对甲骨文的出土地秘而不宣、fengsuoxiaoxi。1911年,着名金石学家罗振玉派他的弟弟罗振常来到安阳调查,不仅弄清了甲骨文了出土殷墟的准确位置,带收购到大量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其中就有这块甲骨王,一块完整的龟板。听说出卖这片甲骨的人,用赚来的钱,买了20亩土地呢。

咱们再看这块碑,它主要记载了天象情况,从时间和窨上准确地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出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这块碑记录的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交通事故,是商王出行打猎时遇到车祸的情况。

下面请同志们认真看一看,您能辨认几个字,从义和形上云研究琢磨,充分发挥您的想象,看看是什么字,如果想验证一下,甲骨文碑刻的背后是现代文字,可以对照一下,看看是否猜对了。

现在我们来到殷商车马坑殿厅。我们知道,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距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的分阶段了。据文献记载夏代就发明了车,但至今没有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这里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是中国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文物工作队分别于1999年3月----20__年5月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是航空运动学校南地发掘的。这几具车马,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每坑葬车一辆,其中五坑殉葬两匹马,4坑殉葬各一人。经鉴定,殉人中3 人为男性,一人为少年。

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了现过车马坑遗迹。因受当时发掘水平的限制,都未能将坑中所埋木质车辆的遗迹全部清理出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这一技术难题才被考古工作者突破。后来,随着发掘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掘和清理木质车子遗迹的工作日臻完善。这里陈列的6座殷代车马坑,是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新成果,它与本苑的宫殿建筑遗存一样,是我们的镇苑之宝。在车马坑最南边的,就是殷代的道 路,这上面很清楚地显现有车辙,道路比较宽,除有两道车辙以外还有人行道。这里陈列的道 路遗存,是在航校南地发掘的,由此可见,殷商时期交通,包括车子和道 路,都 是比较发达的。

在建国以后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时,妇好墓的发现,也着实让所有考古工作者为之振奋。妇好墓在宫殿区的西边,现在让我们参观一下中国第一位将军的墓葬。各位面前的这个建筑是妇好享堂,而这尊汉白玉雕像就再现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妇好生前的英姿和风采。那么妇好是何许人也?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据甲骨文记载,她多次率兵东征西战,最多的一次竟带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归她指挥。妇好有一次率军征伐巴方,由于她运筹帷幄,事先在一个地方设下埋伏,配合正面的进攻,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妇好不仅能率兵征战,还能主持重大大的宫廷祭祀,在王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

这就是妇好墓,我们顺梯而下就到达复原后的墓坑。妇好墓深7.5米,在这里出土了大批随葬品共计1928件。计有:青铜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以及石器、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贝等,简直就是一个商代文物博览会。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不少都铸有妇好“二字的铭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妇好“的名字,学者们经过研究,得知这就是在甲骨卜辞里出现过200多次的武丁的妻子妇好。

在随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以外,我们还看到壁龛里的尺骨,这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这些尺骨共有16具人骨和6具狗殉狗。其中殉人男性4具,女性2具,儿童2具,其余的因被截肢,已经不辨男女了。我们仅从这个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盾到奴隶社会的缩影。

讲到这里,殷墟博物馆的全部内容就讲完了,如果您有机会的话,欢迎再次来殷墟博物苑叩访我们的祖先,再次感觉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