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9:22:51 页码:12
2023年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7篇)
2023-11-20 09:22:5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几个建议供参考。阅读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从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踩坑。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近年来,我国“新希望工程”项目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改善贫困山区学校条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我参观参与“新希望工程”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项目的伟大意义与社会影响。通过此次经历,我对“新希望工程”产生了深刻的心得体会与总结。

“新希望工程”为我国农村贫困山区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参观了一所得到“新希望工程”支持的学校,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感到震撼和感动。学校的教室整洁明亮,桌椅和教学设备齐全。学生们穿着整洁的校服,认真听课,他们踏实勤奋的上进精神令我萌生了敬仰之情。

“新希望工程”不仅提供了优质的学校设施,更是给予了贫困家庭学生经济上的资助。在学校看到许多学生身上都戴着“新希望工程”領的奖学金,这正是他们可以安心学习的保障。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过去在学习中的坎坷经历,意识到了贫困是如何限制一个人的发展,所以我对这个项目非常认同。

参与“新希望工程”支持的学生们也充满了感恩之情。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深深被他们的热情和乐观所打动。他们把这份支持看作是一份希望的财富,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推动力。正是这份希望让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看到他们这样努力奋斗的样子,我非常欣慰也从中得到了启发。

通过参与“新希望工程”,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应该仅仅集中在城市,我们应该积极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深信只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的来说,参与“新希望工程”让我了解到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困难和需要,并认识到了教育改善的重要性。通过积极支持这项工程,我们能够为贫困学生带来希望,并推动全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入这一事业,我将继续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希望工程是一个以助学为主要目标的公益项目,自2002年创立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关注。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有幸参与了今年的新希望工程活动,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感悟。

首先,新希望工程活动是一次宝贵的奉献机会。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参与公益活动是实践这一价值观的一种方式。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把自己的时间和力量投入到希望工程中,帮助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实现他们的教育梦想。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积极参与社会提升的一种方式。

其次,新希望工程活动是一次感恩的机会。在参与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贫困地区孩子们对学习的执着和渴望。他们没有我们享受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却依然努力学习,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这让我反思自己曾经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我应该珍惜所拥有的资源,并感恩父母对我付出的一切。

第三,新希望工程活动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和贫困地区的孩子相处和交流。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懂得了尊重和关心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如何倾听他人的需要和期望。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第四,新希望工程活动是一次感动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我见证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例如,一个小女孩因为家境贫困而差点辍学,但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她得到了资助,继续上学。她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感谢希望工程,让我的女儿有了读书的机会,我们会倍加珍惜。”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工程成功的见证者。

最后,新希望工程活动是一次思考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教育的力量是如此重要和强大。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没有公平的教育机会,这造成了他们的不公平竞争环境,也让他们更加容易陷入贫困的循环。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教育更加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新希望工程活动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将一直坚持奉献精神,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会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断成长和进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希望工程,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新希望工程是我国自2000年启动的一个公益教育项目,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实现教育梦想。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希望工程已经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孩子完成学业,并成为改变他们人生轨迹的重要平台。在我参与其中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切体会到了新希望工程的意义和影响力,引发了我对公益事业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段:感受与收获(200字)。

通过参与新希望工程的活动,我亲身见证了贫困地区孩子们困境和努力。他们生活环境艰苦,但却有着十分坚强的求学意愿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与这些孩子们交流,与他们一起上课,我被他们的勇气和坚持所感染。同样,新希望工程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学习到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让我收获了关于教育和公益的宝贵经验。

第三段:新希望工程的意义与影响(300字)。

新希望工程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改变了贫困孩子们的命运,更在于推动了中国教育公平的进程。通过提供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新希望工程扩大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权益,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加了他们改变生活的机会。同时,新希望工程也唤起了整个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和重视,推动了社会各界的参与。这种积极的社会氛围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四段:对公益教育事业的思考(300字)。

通过参与新希望工程,我不禁深思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身处一个物质条件不断发展,但社会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的时代。作为年轻人,我们有责任为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仅仅是通过捐款或参与志愿活动,更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和公正的教育机会。我相信,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革,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新希望工程的参与,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公益事业的意义。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和公益的知识和经验,也拓宽了自己的眼界。我将继续在新希望工程和其他公益教育项目中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推动中国教育公平的进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才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田野,这片被土地与阳光养育的土地,给予我们自然和生命的滋养。每当我踏足田野,我总能感受到它独特的氛围和能量。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人们常常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情感,在田野中,我们能够寻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以下将从与大自然的融合、劳动和收获、与生命共舞、拥抱希望和成长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在田野上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与大自然的融合。

田野是自然的写照,而我在田野上的每一刻,都是与大自然的融合。走进田野,我能看到一排排翠绿的庄稼,它们如同沐浴在阳光下的孩子,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微风轻拂面庞,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它们似乎在述说着生命的无限奇迹。站在田野里,我不再感到自己是与大自然分离的个体,而是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第三段:劳动和收获。

田野上的劳动让我感受到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曾经,我与农民们一同劳作,或耕地、或撒种、或除草,他们的汗水滴落在土地上,融入庄稼中。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回报,收获了一季又一季的丰美庄稼,我领悟到付出的真谛。生活中每一个付出都是有意义的,当我们为一份事业、一份热情努力奋斗时,我们终将会从中获得意义和收获。

第四段:与生命共舞。

田野以它独特的生命力吸引着我,每一粒种子的发芽都充满着奇迹。它们经过青春的某个时刻奋勇向上,通过无数日夜的付出,最终绽放成一片片金黄色的麦浪,宛如生命的舞蹈。我与这舞蹈共舞,给予它们耕耘和呵护,也收获了自己对生命无穷的尊重。在田野上,我体验到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奋斗的力量。

第五段:拥抱希望与成长。

希望是田野上最灿烂的花朵,也是人们永不放弃的理想和追求。不论是劳动的农民,还是乡村的孩子,他们都在田野中寄托了自己的希望。田野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让他们不断地努力和奋斗。在田野中,我学会了拥抱希望,将希望融入自己的生活,相信未来的美好。我也理解到,只有通过努力和成长,我们才能不断迈向成功。

结尾段:总结和展望未来。

在田野中,我从与大自然的融合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在劳动和收获中理解到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与生命共舞,我明白了生命的奋斗和尊重;而希望与成长则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田野给予我宁静与力量,让我学会感恩和珍惜。未来,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会保持对田野和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将它们的精神带入自己的生活,与之共同成长。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田野是大自然的恩赐,这里拥有清新的气息、广阔的空间和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走进田野,仿佛进入了一个轻松愉悦的世界,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在这里,人们不仅会得到身体的放松,也可能会得到心灵的治愈。今天,我要分享我在田野上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田野的美好。

田野是一处可以让人们忘却忧愁的地方。站在田野中,我们能听到自然的呼吸、感受阳光的温暖,还能看到远处的山峦和河流。在这里,人们能感受到被自然包围的感觉,仿佛一切的烦恼都与我们无关了。田野中还有大片的绿色,这些绿色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蓬勃,是一种生命之美的显现。

第三段:田野对身体的好处。

走在田野中是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田野上的地形不平坦,需要人们不断地爬坡、下坡,这种运动能够锻炼到腿部肌肉,并促进新陈代谢。此外,走在田野上时我们需要不断地注视着地面,这种视觉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的眼睛,避免出现近视、眼疲劳等问题。在田野上,还可以有足够的空气,让我们感受到身体恢复的速度快。

第四段:田野对心灵的好处。

田野能够带给我们的好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走在田野上,我们能听到鸟儿的歌声、感受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田野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鲜花,这些花朵的美丽也可以带给我们愉悦和舒适感。此外,田野还可以是一个人与自己沉淀思考的地方,让我们有机会摆脱城市的喧嚣和杂乱,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人生。

第五段:结语。

田野是一个赋予我们很多的地方,不仅可以让我们丰富身体和心灵上的感受,更能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精彩和美好。每到一次田野,我们都会获得新的心灵体验和收获。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多走进田野,认识大自然,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喜悦。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雨果曾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诚然,绝境更是人生的缔造者。倘若将绝望比作一方荒凉的土地,那么希望则是灌养的源泉。绝境固然可怕,但对怀有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的人而言,只不过是一次人生的醒悟和升华。没有全无希望的绝境,唯有沉沦于绝望的心灵,借希望的翅膀,遨游心灵的天空。

谁曾仗剑将栏杆拍遍?

凭栏远眺的身影,凝重一回历史,丰润不尽的时光。辛弃疾将一颗赤诚之心,尽数撒落在千千万万铁骑恣意践踏在沙场时,他只得将所有的梦呓,托付于那一首首词章。本该是征战沙场的血气男儿,可现实却活生生地将他逼成文人。他并没有就此将那金戟抛下,而是将戟化成浓重的水墨随着黄沙而去。

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辛弃疾便是在这个绝望的时代中的呐喊者,纵然无法寻找到实现梦的道路,却仍然心系故土,以笔为戟,奔赴沙场。

谁曾于绝望中咀嚼生命?

史铁生时常于苦难的无常之中,咀嚼着灵魂的新生,他曾于信仰的本站https:///废墟上重建了理想,在虚无的命运中超越宿命。经过痛苦的失落和彷徨,最后逃离混沌的现实探寻生活的真理,进而用顽强的诠释死生的意义。

以虚无为背景,又超越了虚无。他就像一个高僧,顿悟了生死。就像他在《好运设计》中写到的那样:“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创造意义。”他曾在绝望中绝望,而后在绝望寻找希望,终超脱命运,咀嚼灵魂。

谁曾将绝望延至死亡?

海子揣着《圣经》,踏着铁轨进入天堂;顾城杀妻,自缢于数归回梦中王国;梵高持枪于麦田,自毙奔向死亡。

假如他们能在绝境中窥探自己心灵希翼的道路,怀揣着希望去对待,自己认为已毫无希望的世界,那么一切前方的未知的道路还在等待着被挖掘。每一次心灵的窥探,都是挖掘生命的认知。

只要心灵不曾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人生时常有着绝境,从未有了无希望的绝境,如若绝境中悲悯之人,那么一切都是一潭死水。拥有希望在于你如何看待绝望。

心灵的天空需借希望的翅膀才得以遨游。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田野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的楼下。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还可以锻炼身体、释放压力。在田野上,我因为一次意外的经历,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希望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我在田野上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经历剖析。

那天我去田野上来散步。走了一段路后,我看见了一个小河,感觉对我来说有一点难度。当时,我还在努力寻找一条可以安全地通过河流的路线,可一不留神,我就滑了一跤,整个人落入了河中。我被冰冷的水浸湿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逐渐变差。在这寒冷孤立的情况下,我仍然不断地寻找,寻找一线希望,其中希望就在我的身边。我抬起头,对着不远处的一棵大树大喊:“请帮帮我,救救我!”大树没有回答,但我的心境却随之释然了。我意识到,希望就在内心深处,永不抛弃,永不言弃。

第三段:希望意义。

在田野上的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希望的力量。希望是我们正念的体现,是人类坚持自身信念的基石。希望不仅可以带给我们生活的光明,还可以鼓舞我们战胜困难,积极面对挑战。

第四段:希望的实现。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如何让希望指引我们的内心。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积极行动,尽力克服难关。我们不能依赖别人给予我们希望,而是要从自身内心找到冲刺的力量。对我而言,希望就像在寒冷孤立中的那株大树,代表着内心深处不断生长并扩散下去的阳光。

第五段:结论。

总的来说,在田野上体验到希望的力量是一个非常充满意义的经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希望的珍贵和不可替代性。相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体验,但我们都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勇敢地朝向自己的目标前进。正如地球无论遭受多少风雨,依然需要我们用沉着、坚定的心态去面对,在积极欣赏、把握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期待着自己内心渐渐涌现的美好希望。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20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在_镇党委、政府和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在_村“两委”的紧密配合下,按照《_县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实施办法》要求,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出列为目标,坚持真情扶贫,办好实事,注重实效,强化服务,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和加快了驻村帮扶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步伐,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今年以来,科技局精准扶贫驻村和帮扶工作从建章立制入手,重点建立了四项工作制度:

一是例会制度。规定每周一为例会日,要求工作队员对上周开展的工作进行汇报,讨论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安排部署本周工作。

二是学习制度。每周四下午为学习日,学习有关扶贫方面的理论、方针、政策,以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

三是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县委和镇党委的统一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坚持吃住在村,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制度,帮扶干部每月走访贫困户至少2次,同时,坚决做到不吃请、不扰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四是请假制度。切实做到有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

二、吃透村情,制定规划。

通过反复深入农户座谈,真实了解村民意愿,通过多次召开村民议事会,联系村情、立足村情,结合建卡贫困户的现状。

一是制定了_村全域扶贫规划,根据县全域规划修编工作方案要求,从精准脱贫、收入增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制定了村级全域扶贫规划。

二是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年度减贫计划,_村20_年脱贫42户172人,20_年脱贫28户116人,20_年拟脱贫33户131人,20_年初步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的工作目标。

三是修订了户脱贫规划。根据致贫原因,政策享受情况,修订了户脱贫规划,因病致贫60户(196人),因残致贫7户(27人)因学致贫24户(110人),缺资金致贫14户(52人),缺技术致贫22户(78人),缺劳力致贫15户(46人)。

三、真抓实干,深化帮扶。

为进一步搞好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队重点抓好了基础资料提档升级,建立和完善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台帐,包括建档立卡系统导出的《贫困信息表》和每月《国网疑点数据整改情况汇总表》等资料。并按照“户户过关、村村过关”要求,完善基础资料;按照村册“十六有”和户档“九进八出”的要件,做到真实准确、填写规范、要素齐全、进出有序、全程留痕。

创新村册户档管理,将村册户档全部录入电子档,实行电脑管理。雨露计划按时间节点完成网上申报4人,易扶对象入住3户(3人),做到应住尽住,入住对象程序资料完善。4月24日,重点村_村顺利迎接市精准扶贫督查。

同时,还组织结对帮扶干部分9批次进村入户,通过“三话一会”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教育扶贫、雨露计划、医疗保障政策等,让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熟悉了解政策。6月7日,_村代表_县迎接了民政部“关爱三留守”调研活动。

另外,我们驻村队员每月25日都准时参加_村“支部主题党日”,进一步宣传扶贫政策。主动帮助村“两委”规划、实施、验收扶贫项目,加快政策落实落地,切实将好事办好,事实办实。

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大扶贫项目争取力度,让更多的项目、资金进入村。

二是突出增收产业培育,将规划变成现实,让百姓见到效益。

三是着力抓典型示范,广泛吸纳创业人士回村创业,引领、带动、辐射产业发展,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助推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四是强化全民素质教育,大力全面开展依法治村,努力提高全民素质。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金秋九月,我们来到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郊的.三坪农场,展现在眼的的是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营农场:农田林网化,耕作机械化,场部建设城镇化水平高,交通便捷,工商业、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文教卫生协调发展,基础服务设施齐全.这里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也是乌鲁木齐市三大副食品基地之一.

作者:明月作者单位:刊名:西部英文刊名:west年,卷(期):“”(10)分类号:关键词: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更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吉林省委、省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有长足发展,广大农村到处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鼓励下,广大农民干劲十足,粮食生产总产量和农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吉林省粮食总产达到634.2亿斤,比上年增产65.7亿斤,连续两年保持每年60亿斤以上增量,占全国增量13.3%。亩产实现930.2斤,比上年增加86.6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42.7斤,位居全国第一。粮食人均占有量2309.5斤,粮食商品率达到84.2%,位居全国首位。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增量最多、增速最快、增幅最大,人均达到75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4%。创造了自以来的“十一连增”。在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上,吉林省受到了表彰。

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在总结吉林省“三农”工作时指出:“吉林省农业农村工作政策落实力度大、措施推进力度大、工作创新力度大,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也正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才谱写出吉林省“三农”工作的交响乐章。

第一章:政策篇。

主旋律:政策到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2011年收获的季节,在吉林省广袤的黑土地上,农民们挥汗如雨,收割机轰鸣欢畅,各种车辆往来穿梭,把丰收的喜悦从田间带回家。

2011年的吉林农业,将在吉林省乃至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丰收、丰收、特大丰收!全省各地无一处不增产,无一处不增收。这是吉林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和千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工程,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丰硕的成果,来自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来自于全省270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三农”工作在国家大局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曾经指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看,抓好粮食生产是我们所应承担的重大政治责任;从吉林振兴发展的大局看,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从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看,促进农民增收意义十分重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看,推动农村社会进步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工作总结)“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吉林‘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任务。”省委书记孙政才一再强调,全省上下一定要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以加快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为重点,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吉林农业第一要务,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了18个县标准粮田项目,现已建成35万亩标准粮田。实施国家增产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30个产粮大县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成高产稳产田88.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403.5万亩,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2亿斤。同时,实施千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工程,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自国务院批准吉林省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有关市(州)、县(市、区)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积极推进,随着十大工程和四个示范区建设的全面陆续见效,吉林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

截至2011年末,规划建设的十大工程,累计到位资金216.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83.2%。其中,中央投资93亿元,省级投资70.6亿元,市县自筹39.2亿元,银行贷款13.4亿元。2011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91.8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73.7%,其中,中央投资78.9亿元,省级投资60.6亿元,市县自筹39亿元,银行贷款13.3亿元。十大工程中,重大引水、标准粮田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病虫草鼠害预防等工程已完成规划投资的80%以上,其它工程也在按照规划顺利推进。

吉林省委、省政府对粮食生产不但在政策上给予高度关注,而且主要领导还深入到田间地头。这是2011年备耕生产时节,省委书记孙政才、省长王儒林分别深入主要产粮大县,进村入户到田间,调查研究,听取意见,指导工作。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副省长王守臣,分别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到20多个县(市、区)进行督导,要求各地把粮食生产作为农村工作中心任务,全力以赴抓实抓好。为推动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备春耕生产,省政府加强了对各地督导服务力度,成立了省政府备春耕生产6个指导服务组,分3个阶段深入到各地指导和督查备春耕生产。

为了抓好2011年的备耕生产,涉农部门提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极大地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省上下加大了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教育,让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采取提前预拨的办法,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于当年2月底前全部下拨到县(市、区),3月10日前将69亿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全部兑现到农户。同时,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五项重大技术补贴、增施有机肥补贴等政策都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并下发到市、县,各地都按方案要求组织落实到田间和农户。

由于农业大丰收,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走高,粮食销售进度快,农民持币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加之银信部门放贷资金比较充足,全省政策性补贴兑现到农民手中早,2011年全省春耕生产资金充足,广大农民增加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高。这也是因为农民尝到了种粮的甜头,看到了粮食增产带来的希望。但在几年前,情况还不是这样。

吉林省粮食库存积压竟达850亿斤农民卖粮难、增收慢一度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当时许多农民觉得“土里刨食”没出息粮食成了致富的“包袱”。随着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困扰吉林省多年的卖粮难问题迎刃而解。中央对农业和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更是连年加大市场粮食价格也是逐渐上涨。吉林人越来越发现粮食不是包袱而是财富。而直接带给农民的则是丰收的喜悦。

打井改水修自来水国家给补贴,种地养猪给补贴,买育秧塑料大棚给补贴,盖房子也给补贴。农民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过去做梦都没想到。”

“我现在承包了10公顷耕地,几年来,政府给我的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款项就有7万多元。现在,粮食能卖上好价钱,个人赚钱,国家还给补贴,难得有这等好事。”榆树市刘家镇刘家村村民付兴俊的话,说出了农民的心声。

公主岭市环岭街道高家岗村村民齐永生,原来只是一个拥有2公顷土地、一辆拖拉机的普通农民。从开始,齐永生享受购买农机具政策补贴,开始大面积承包土地,到现在已经承包耕地170公顷,拥有数十辆农机,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2011年,齐永生种地又获得了大丰收,他的腰包更鼓了。几年来,齐永生和妻子张颖的土地承包面积在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也在不断攀升,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115万公斤,成为公主岭市名副其实的“粮王”,全省十大玉米生产状元之一。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前不久,夫妇俩又到磐石县承包下50公顷的耕地。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再加上多年的种粮经验,齐永生夫妻俩干劲更足了。聊起种粮的经验,朴实的齐永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挣钱就挣在咱国家农机补贴这一块上了,购买农机国家给40%或50%补贴,所以我购买农机,都是机械化,人工少,就花点油钱,我一公顷地比别人少花块钱。是国家的惠农政策让我种地走上了富裕路,国家这个政策对我们农民种地相当给力了!”望着堆满金灿灿玉米的院子,齐永生高兴地说。

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说:“吉林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0%以上,占全国总产的15%左右,其单产、商品量、人均占有量、调出量连续多年列全国前列。吉林粮食取得特大丰收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种粮也能发大财。”近年来,吉林省撂荒的土地得到复垦,农民纷纷扩大种植面积。2011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96.8万亩,比上年增加370万亩。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达到6647.5万亩,比上年增加341.6万亩。推广重大增产技术面积1.9亿亩次,比上年增加7500多万亩次。

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吉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2011年取得了历史上空前的大丰收。省委书记孙政才信心十足地表示:“虽然粮食产量今后可能还会有反复,但吉林省向国家、人民作出的粮食增产承诺永远不会变。吉林这个‘天下粮仓’的潜力正逐渐挖掘出来。”

第二章:科技篇。

主旋律:新技术新农民新成果。

初冬时节,双辽市王奔镇秋收后的农田一望无垠,一台台挖掘机正在翻土挖沟,一个个红顶白墙的机井房矗立在田间地头。吉林省实施的旱地节水灌溉工程正在这里施工,通过打井、通渠、架管,保证“旱能浇、涝能排”。

为了解决干旱对吉林省农业和粮食生产造成的严重威胁,吉林省委、省政府于20启动实施了西部干旱地区膜下滴灌节水高产高效试验项目,对适宜品种、配套技术和耕作机具进行了具体研究。在此基础上,20在乾安、通榆、洮南三个县(市)开展了3万亩玉米膜下滴灌试点,收到了较好效果。在技术试验和大面积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旱田节水灌溉农业。

2011年初,按照省政府专题会议、工作会议、常务会议和现场会议的一系列部署,省水利部门以“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十六字”方针,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春季项目以大面积试点的方式实施60万亩,滴灌系统采取地表铺设的方式进行安装,亩均投资556元,共落实15个县(市、区)、185个乡(镇)、829个村,玉米亩增加保苗株数近2万株,由于水肥供应及时,增温保墒作用明显,玉米长得快、长得好。尽管2011年雨水条件好,但膜下滴灌增产效果仍然十分明显。据抽样测产,亩增产700-1000斤,平均在850斤左右,总增产5亿斤。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农民总增收5.5亿元,同时节水节肥的效果也十分明显,项目建设实现预期目标。秋季项目采取滴灌系统主干管地埋方式实施50万亩,亩均投资730元,共落实到洮南、通榆、镇赉、大安、洮北、乾安、长岭、宁江、农安、双辽、辽河垦区11个县(市、区)、113个乡镇。在千万亩节水灌溉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推动有力,相关部门配合密切,企业运作优势明显,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特别是西部地区常年旱情较重的县份,农民认识程度较高,主动参与项目建设,主体作用发挥较好。

白城市通榆县双岗镇村民李向阳说:“有政府免费配的膜下滴灌这套宝贝,多旱的天咱也不怕。”通榆县水利局局长王东秀说:“膜下滴灌能比大水漫灌省水75%,肥料也可以随水流均匀地被庄稼吸收,还能提高地温,使作物的成熟品质提高,成熟周期缩短。”

乾安县开通镇红旗村农民刘义文算过一笔账,以玉米为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每公顷保苗6.5万株,比传统播种增加2万株,由于水肥和温度条件明显改善,玉米成熟度好、品质高、含水量低,平均每公顷产量2.5万斤以上,比传统耕种增产1.2万斤,按每斤玉米0.8元计算,每公顷增收9600元。

在实施膜下滴灌工程的同时,有些地方还实行了高效节水灌溉。在九台市龙嘉镇腰围村,以往需要车辆运输浇灌的农田里,如今矗立着一台台体型庞大的指针式喷灌机,借助电子系统,它不仅能够在田间移动喷水,还能随时监控土壤含水量。有了这台机器,农民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指针式喷灌机可以均匀地浇灌,使粮食稳产、高产。”腰围村村民路荣顺说。

在我国产粮状元县吉林省农安县,每到夏季玉米成长期,一套套指针式节水灌溉设备便严阵以待。“自从有了这套设备,庄稼的长势非常好,有了这些节水灌溉的大家伙,农民种地再也不用靠‘天气’了。”合隆镇陈家店村农民毕务顺笑着说。在吉林省中西部干旱地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给种粮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省水利厅厅长宿政说:“实施玉米膜下滴灌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后,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都比原来增加了一倍。”

如果说,膜下滴灌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让农民的种地模式发生转变,那么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则让农业发展踏上“快速列车”。记者从省农委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正不断应用到吉林省的粮食生产领域,粮食产量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在30个产粮大县,实施了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总投资达10.3亿元,新增建设面积300万亩。目前,“人拉牛耕”已一去不复返。全省农机总动力已达到2000万千瓦,特别是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环节机具如水稻插秧机、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等都有了长足发展,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九台、榆树等现代农业农机化示范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80%。

春节刚过,年仅41岁的薛耀辉,就忙着准备春耕。作为公主岭万欣农机合作社的董事长,他喜滋滋地说,他正在对49台套农机具进行检修,他今年将对公主岭市刘房子镇、黑林子镇、双榆树镇、范家屯镇、朝阳坡镇、永发乡等6个乡镇3000多公顷耕地进行机械化耕种。

薛耀辉于20投资100多万元组建农机合作社,年,借助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薛耀辉又购买了包括拖拉机、玉米收获机等在内的29台套大、中型农机具,当年就挣了50多万元。从2011年开始已将农机合作社会员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公主岭市拥有农机最多的专业合作社,并在吉林省率先实现了农机的信息化、档案化和微机化管理。薛耀辉告诉记者,他印制了1000多张vip卡,这些卡都给农户,他承包的土地资料也存到电脑里,对农民哪天种的地,哪天秋收,打开电脑随时都能看到。这些农机具仅2011年就纯收入100多万元,20将有更大的收获。“秋翻深一寸,顶上一茬粪”,近年来,吉林省全面推广“春耕秋备”深松整地工作,给土地舒筋活血,增强地力。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宽窄行休闲种植……一系列科学耕作技术已成为农民保丰收的“法宝”;生物防螟、农田灭鼠、测土配方施肥、等离子种子处理、地膜覆盖玉米5项重点集成技术的实施,更为粮食作物增产安上了“发动机”。

为了进一步扩大增产增效技术推广面积,从年10月上旬开始,吉林省广泛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组织了34个省级农业科研、大中专院校和农技推广等单位,分别对全省60个县(市、区)实行农业科技培训包保。2010年冬至2011年春,全省共举办培训班9期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7447名、农业科技示范户52261户、骨干专业农民48万人、农业技术明白人356万人次。2011年,省财政又安排5项重大农业增产技术推广补贴8000万元,比2010年增加4500万元。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400万亩,生物防螟3500万亩,农田灭鼠1400万亩,种子等离子处理600万亩,玉米地膜覆盖100万亩。

”老黄这几年每年都进省城“赶”农博会:买新品种、学新技术,了解现代农业最新趋势。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梁琦感慨道:“30多年前,我下乡推广农业科技,农民见了你都绕着走,现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一点都不马虎。”

为了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发展,近年来,吉林省各地还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更新农民观念,推广实用科技,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有提高。

这不,龙年正月还没过,九台市卡伦镇任家村文化活动室里,每天都坐满了听课的村民,与以往“专家埋头讲,农民坐着听”不同,农技师没有设固定的课题,农民想了解什么,他就讲什么。由于提前预约的村屯太多,九台市卡伦镇农业站站长魏庆生的课时已经排到了3月。

在磐石市烟筒山镇城南村,农家书屋变成了农民增产大课堂,县科技局的农业新技术流动服务队,已经在这里办了4天班,村里主要劳力全部轮训了一遍。科技春风也吹到了农民的炕头上。通榆县农广校的农技师们进村入户,挨家挨户解难题,还利用手提电脑现场演示最新的科技信息,摆满炕头的农作物样本,让年准备调整种植结构的农民心里有了谱。榆树、德惠等地的“科技一帮一”活动开展两年来,变平行传授的大课培训,为立体交叉的传帮联动,500多名科技人员与近万名农民科技带头人结成帮扶对子,近40项实用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民20多万人。

如今,全省农业科技推广已经形成了政府、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三条线,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加大研发投入,粮食作物品种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单位增产可达20%以上;培育出优质“超级稻1号”,水稻单产提高15%以上。2011年全省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500万亩,占全省水田种植面积的50%。全省还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30个,扩大了生物防螟、农田灭鼠、测土施肥、等离子种子处理、地膜玉米等5项重点技术推广面积,并扩大了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的推广覆盖面,亩产增加20%左右。同时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2011年,全省培训9000名基层农技人员、40多万名农民科技骨干,培训农民375万人次。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品种实现一次性更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畜禽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吉林省在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引起了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栏目的关注。2012年2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聚焦吉林省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焦点访谈》栏目这样评价吉林省的农业发展情况:“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力度大、成效好,取得的成功经验十分重要和宝贵,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连年增加,不断巩固提升了农业大省的战略地位,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好形势背后的好经验,对于全国来说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在这期节目中,《焦点访谈》栏目组深入吉林省四平、公主岭、梨树的农村,访问农户,跟踪科技特派员,详细记录了吉林省农业发展经验成就。通过介绍吉林省农业科技特派员模式以及农业科技推广所产生的巨大效益等方面内容,展示了吉林省科技兴农的创新实践和成就,并以吉林省的经验为蓝本深入诠释解读了中央1号文件精神。

从田间地头百姓的切身感受,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现身说法,从白山松水间洋溢的丰收喜悦,到吉林农业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通过几天的采访,《焦点访谈》栏目组对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感触颇深。《焦点访谈》栏目的记者沈锐说:“通过农民发自内心的赞许和吉林农业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数字,的确看到了科技兴农的独特魅力。”沈锐说:“印象最深的是吉林农业科技特派员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业科技基层推广的瓶颈。”而参加采访报道的中央电视台驻吉林记者站站长万灵则表示:“吉林省委提出的‘三化’‘三动’战略非常重要,使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也使‘三农’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吉林实际的独特道路,经验十分宝贵,成绩来之不易,的确值得总结和推介。”

农业科技创新,打开的不仅是农业发展的瓶颈,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扇大门。正如节目中所讲述的公主岭市大房身村村民宰令安家受益于科技特派员政策、实现增产增收的故事一样,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吉林兴农、强农、惠农的一个美好缩影。

2012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部署,省委、省政府就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总体思路。省委书记孙政才强调:“‘三农’问题事关全局,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吉林省农业发展的辉煌前景,让我们对今年吉林省农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今年,全省将继续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民生改善的基本任务,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农业科研攻关,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着力抓好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振兴、重大技术推广及高产创建等十大工程,实现“推广一批新技术、转化一批新成果、攻克一批新课题、培训一批新农民、提升一批新产业”的目标任务。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而吉林省公主岭市却呈现出备耕资金足、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备耕新气象。公主岭市科协积极组织和发动涉农部门、农技协、各农口学会,组织由12人组成的4支“科技备耕”小分队,深入全市乡村户为农民“送科技、送信息、送项目”,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公主岭市科协主席李玉华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以来,公主岭市科协充分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动,紧紧抓住‘培养新型农民乡下行’活动这个契机,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共组织12人的小分队、4台专车,从去年冬天到现在跑遍了全市60%的乡镇村屯,受训农民达2万多人,讲解化肥、农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既提高了农民科学素质,又培养了示范户,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科技人员在双城堡镇不仅现场向农民群众讲解如何识别真假化肥、农药等知识,还向农民群众讲解如何正确、适量、高效使用、储存化肥、农药等知识,现场解答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农民张连富高兴地说:“科协送科技下乡,为我们送来了知识,也送来了财富,要是没有科协小分队的指导,我们真不会识别真假种子、化肥和农药。今年买种子、化肥和农药已经放心了。”

事实证明,吉林省农业的每一个进步,都伴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普及,在“科技”这个“助推器”的作用下,越走越有活力,越走越有希望。前不久,全省农技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安排部署2012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任务。2012年,全省农技推广系统将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重点,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大力推广普及农作物增产保产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病虫监控和农药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着力提高农业科技的到位率和贡献率,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大背景下,吉林省的实践无疑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示范。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着吉林省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把吉林省“三农”工作引向了良性循环的高速高效发展轨道,把吉林省的农业发展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的层次。

第三章:创新篇。

主旋律:规模化集约化合作化。

张训安是前郭县王府站镇那拉嘎村农民,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他家所在的前郭县地处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位于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区域内,在全国产粮县市排行榜上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尽管如此,由于气候干旱和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当地农业生产能力一直未得到有效释放。

2010年年底,前郭县与甘肃农垦集团联手打造松嫩平原万亩现代化滴灌项目,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土地流转,打破原有一家一户的分散耕作、分户经营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使有限的土地释放出最大能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王府站镇4个行政村1300余户农民4000多人将2.25万亩土地以每公顷7500元的价格流转给项目区,同时,每公顷1700元的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留给农民。流转价格5年一定,流转合同一年一签。

得知成立示范区消息后,张训安马上就与项目区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自家的一垧多地“租”给了甘肃农垦集团。张训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村一垧地的承包价格是5000元左右,但甘肃农垦给的是7500元,而且粮食直补等各项优惠还发到农民手中。不管地是否有收成,我都能从农垦拿到1万多元,而且是没种地时钱就到手了,不用等到秋收后算账。我还可以倒出时间出去打工赚更多的钱。”老张笑着说。

土地流转为吉林省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一个新探索。甘肃农垦集团总经理何宗仁说:“通过采用现代技术进行大规模、集约化、专业化耕种,可实现增产40%,节肥50%,节水60%。”

那拉嘎村村民翟宝瑛家的1.2公顷土地也全部流转。

给项目区,没有土地“拴”着,翟大姐这一年反倒更忙了:到项目区打零工,在家里搞庭院经济,还喂养了几头母牛。“现在每年总收入能达到5万多元。把土地流转出去比自己种地强,农民自个儿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收成、收入都不稳定。”翟大姐说。

土地流转后农民可以通过政府组织外出务工创业。目前在劳动力资源市场,技术工种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普通劳动力月工资也能达到1500元左右。通过外出务工平均每人年收入至少能够达到2万元。不愿外出务工的男劳动力和在家留守的妇女,政府组织他们参与手工编织、发展棚膜经济等,每人年收入也可达到1万元以上。

“土地租出去后,我就忙着在自家园子的大棚内种蔬菜,我算了一下,要是种蒜能出两茬,蒜种完之后还可以种白菜和萝卜,一年下来靠种菜就能挣6000多元,再加上土地租金和粮食直补的1万多元,总共收入能达到两万元。”前郭县王府站镇农民刘玉宝说。“一年实践,效果好于预期。示范区比全县平均单产高出40%左右。而且,规模经营比小农经营更容易规避市场、天气的风险。未来5年,要将示范区扩大到10万—18万亩。”甘肃农垦集团项目区总经理万尊新说。据了解,土地流转前,按照正常年景,王府站镇地区粮食产量为每公顷16000斤左右,按前3年的平均粮价,每斤湿粮价格为0.73元左右,毛收入为每公顷11680元左右,扣除种子、化肥、油费等生产成本每公顷5200元(不含劳动力和机械折旧成本),每公顷纯收入6480元左右。现代农业示范区成立后,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生产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的土地流转价格为每公顷7500元,比农民自己耕种所得纯利润还多出1020元。同时,每公顷1700元的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还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土地流转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好处。

甘肃农垦集团还计划扩大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面积,同时打算在县内其它符合条件的地块建设示范项目。

不光是前郭县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取得成效,在2011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得到整体推进。在生态农业示范区方面,累计到位资金2.43亿元,完成投资1.64亿元。其中,镇赉示范区土地整理、生态林建设、农村道路、全程机械化、养殖小区、新能源建设等6项工程已相继开工建设;大安示范区土地整理、水田示范建设、盐碱地生态治理、生态林建设、全程机械化建设、新能源建设、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水稻新品种养育、农村道路等9项工程已开工建设,膜下滴灌工程已经竣工。在节水农业示范区方面,累计到位资金2.38亿元,完成投资2亿元。水田示范区完成渠道衬砌281公里,建筑物1291座,旱田示范区全部完成。在全程农机化示范区方面,到位并完成投资1.43亿元。在榆树建设8000公顷玉米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在九台建设6000公顷水稻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同时,在两个市建设了16个农业机械化示范点。在农业科技示范区方面,到位资金1.39亿元,完成投资1.39亿元。在公主岭市陶家屯建设了30公顷农业科技示范综合展示园区。

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整体推进过程中,各地还结合当地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去年3月,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开始推行土地集体统筹、公司化经营、集约化耕种方式。目前已有1300多公顷地与村集体签了土地流转合同,村里的农场首先对土地进行了整修和规范,仅明渠埋在地下一项,就让土地耕作面积增加了2%—5%。村里拥有的70台各种大型田间作业机械有了用武之地,几十公顷耕地,一台大型农机具一天便可耕种完毕。

大荒地村党委副书记管树新说:“如果说当年小岗村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是一场革命的话,我们大荒地村的集约耕种则是一场新的革命。在一家一户单干的情况下,一公顷地农民能打到2万斤左右的粮食可以算撑破天了,实行规模经济集约经营是又一轮释放农业生产力的探索之举。”

一家一户、零碎地块、小打小闹,一直让农民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吉林省委、省政府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作经济新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使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全省农副产品生产的专业屯、专业村、专业乡遍地开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为吉林省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早春的一场大雪覆盖着黑油油的土地,吉林省榆树市的农民们带着粮食产量又攀新高的喜悦,正在紧张地收拾雪地里的秸秆,为2012年的丰收做准备。已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七连冠”、成就“天下第一粮仓”美名的榆树市,不断探索产粮大县发展新途径,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以农为主”的发展路径。

在五棵树镇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经理陈卓说:“农民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负责整地、播种、管理、收获、销售全过程,整个生产过程全部是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社员一分钱不投入,到年底一样有账算。”在榆树市,不少乡村成立了专业的农机合作社,并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土地整合起来,充分使用大型农机具,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的目的。“托管到我们这里的土地,每公顷玉米可降低成本800元,增加产量1000公斤,批量销售每公斤还能多卖0.04元,算总账每公顷至少增收2500元。”五棵树镇合发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经理谢大林说。在刘家镇刘家村的村部里,一排排大中型农机具整齐地排列在车库里,村党支部书记李铁汉说:“我们村成立了禹舜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全程农业机械化,合作社连片耕种的300公顷土地,现在只用原来劳动力的20%,剩余劳动力都可另走生财之路。”

在梨树县夏家农民合作社,社员们唱得最多的歌叫做《合作社之歌》,这是我国第一首由农民合作社创作的歌曲。

更令人称奇的是公主岭的农民合作社。过去听说过存钱的银行,可没听说过有存粮食的“银行”。在公主岭市就有这么一家“粮食银行”,这就是恒昌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正是这个“粮食银行”,解决了合作社17家乡镇分社200多个村级服务站6000多户社员储存粮食的难题。

据了解,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08年,以粮食收储为主营业务。2011年9月,他们更名为吉林省恒昌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在自愿的前提下,农民可将承包田出租给合作社,租赁款可结算成粮食,由合作社返给农民,不要粮食的可以支付现金。农民不用种田就可以得到土地的净利润,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承包田自主经营的社员,可由合作社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及粮食生产全程或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农户向合作社缴纳相应的服务费,收获的粮食全部归农户所有。

这里的“粮食银行”,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粮食经营业态,“粮食银行”采取市场化运作,吸收合作成员手中余粮“储蓄”,“储户”可凭“存折”随时提取、购粮、折现。走进“粮食银行”,就好像走进了商业银行的储蓄所,只不过存取的内容从现金变成了粮食。而“粮食银行”所承担的,则是代农户储粮、加工和品种兑换的功能。

“粮食银行”坚持“储粮于民、存粮自愿、取粮自由、为储户保密、粮权不变、时间不限、落价保底、涨价顺价”的原则,为社员提供服务。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存取自由。“粮食银行”存取时间通常为一年,期间粮权不变,可以随时提取存粮或兑现。二是保值增值。社员存粮后可以直接提取现金,也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随时进行结算。如果市场价格上涨,就按上涨价格结算,粮价下跌时可按照保底价结算,不让农民吃亏。与此同时,他们对社员同意直接出售给“粮食银行”的粮食,以每市斤高于市场一分钱的价格进行结算,既减少了储粮掉秤损失,又降低了倒运成本,还可以解决粮源问题,一举三得。目前“粮食银行”已在桑树台、玻璃城子、双城堡、秦家屯、朝阳坡等乡镇和市区建立了9个代储库。一年来,仅秦家屯、朝阳坡等3个代储库,就为社员代储了5000多吨玉米,其中80%都顺价销售给了“粮食银行”。

全方位的网络服务。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1331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和带动农户分别达到70万户和89万户,分别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7.5%和22.3%,无论是组织数量,还是带户功能,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梨树县、农安县的合作社已经发展到千个以上。全省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带户功能进一步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合作社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回顾吉林省合作社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出经历了5个转变。由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年,全省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只有96家,到2011年末达到21331家,突破2万家。由起伏发展到稳步发展。合作社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之前,发展的规模小、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处于起伏不定、断断续续状态。如今,稳定性以及数量、规模和层次日益提升,基本上是办一家、成一家、稳定一家、壮大一家,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由松散发展到规范发展。现在,各地合作社的经营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逐步走上了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由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前些年办合作社很多农民想拉都拉不进来,现在是主动要求加入,一些曾经退社的农户又纷纷回到社里。农民的内在要求之高涨、愿望之强烈是从来也没有过的,呈现出一呼百应、跨地区寻求合作发展的好势头。由放松发展到重视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越来越重视农民合作社,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和社会有关阶层也纷纷加入进来,合作社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各类金融机构投放贷款近4亿元,对合作社扶持力度之大,在吉林省历史上是空前的。有专家总结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民主管理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加快了土地流转,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还可以减少矛盾纠纷,充实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第二,提高了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使生产、加工、运销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产业化经营,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留在农业内部,从而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011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达到43亿元,年终盈余8.6亿元,分红5.2亿元。第三,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合作社通过与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校开展联合或合作,统一进行疫病防治、技术培训与推广、检验检测等,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更新步伐,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组织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改变了乡风习俗,树立了良好的文明风尚和道德风尚。第四,统一组织力量搞建设,改变了农村面貌。许多合作社和社员共同出资对现有村落进行重新规划改造,使村容村貌得以改善。第五,完善了乡村治理结构,加快农村民主管理进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既弥补了家庭经营的不足,又承担了集体经济“统”的功能,有效地解决了集体经营和家庭经营相互脱节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治理结构,推动了农村基层加强和改进民主管理。

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协会引领、传授技术、提供销售和利益联盟等形式,形成了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农民学会了“抱团儿”打市场。梨树县榆树台镇供销社创办了养猪专业协会,培育并注册了“梨北”牌瘦肉型生猪,每年销售生猪150多万头,在销售旺季,每天有上百名经纪人和上千辆贩运、配货的车辆活跃在小镇上,将生猪卖到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每年为养殖户实现利润2亿多元。

前郭县抓示范、抓龙头、抓服务,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产业化格局。通过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提高了广大农民农产品规模经营的水平。前郭县八郎乡瓜菜专业合作社坚持用品牌带动瓜菜产业发展,每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2亿元。

合作组织创造就业机会,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发就业岗位,输送技术人才,一直是各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任务。吉林市农协通过开发生产项目和引导农民生产,每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多人。榆树市光明乡农协输出的劳务人员遍布全国85个大中城市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8个国家,年劳务收入达到50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据悉,吉林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还将结合实际推进土地向大场大户集中,实现土地经营集约化;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实现居住社区化;产业经营向合作社集中,实现组织合作化,积极探索粮食不断增产增效、农民不断增收致富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如今,合作社在吉林省已经遍地开花。这个农民的伟大创举在政府的有力引导下,正逐步走上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第四章:水利篇。

主旋律:财政投入五大工程饮水安全。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吉林人民战胜2010年特大洪水、努力完成灾后重建的关键之年。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春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吉林大地掀起了大兴水利的建设热潮。

按照省委、省政府灾后重建的总体要求,全省水利系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百余项水毁堤防、水库进行了规划建设。同时,结合国家批复的9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8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34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任务,开展了15个县(市、区)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目前已完成灌溉面积135万亩,其中,玉米膜下滴灌建成110万亩。与此同时,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地方水电、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水产及水利经济,都取得了可喜成效,特别是五大水利枢纽骨干工程建设,标志着吉林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大发展、大繁荣历史时期。

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投资60亿元,再创吉林省水利建设投资历史新高。

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是吉林省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大型跨区域引水工程,解决省会长春市和四平、辽源2个地级市及所辖8个县(市、区)、26个乡镇的生态、农业、生活和工业用水短缺问题。自204月正式批准立项以来,到去年10月,分水枢纽工程开工,同时超前谋划了各项临建工程,为总干工程开工做好了准备。

大安灌区利用嫩江宝贵的水资源和大安古河道丰富的土地资源,从嫩江引水实施灌溉,将盐碱荒地开发成水田,恢复重建草原和苇田,并在嫩江丰水期为月亮泡补水。灌区建成后,年可生产优质稻米40万吨,产鱼1150吨,产芦苇4万吨,产草8万吨,年收入可达2.1亿元,可安置农村劳动力4万多人。同时,在水源涵养、补充地下水、调节区域气候、防治沙漠化等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于8月开工建设,2010年开始向土地整理项目一区供水。2011年共灌溉稻田6000亩,平均每公顷产水稻1.5万斤。到2012年4月份,将完全具备向整个项目区供水的能力,提前一年实现供水目标。届时,昔日的盐碱地将变成稻花飘香的塞北江南。

10月,引嫩入白建设拉开了序幕。2011年,在引水工程中,引嫩入白工程主要工程已全部完工。截至目前,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湿地补水三大功能全部实现,工程综合效益持续发挥。2011年初以来,引嫩入白供水工程共提水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2亿立方米,湿地补水4500万立方米,城市供水120万立方米,洋沙泡水库蓄水及放水洗库5480万立方米。2011年工程已全部发挥效益,实现粮食增产1.5亿斤。2012年2月23日,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验收,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珲春市珲春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和发电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之一,是吉林省“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工程。该工程于209月开工,历时7年,现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珲春市防洪能力由不足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标准,有效保护下游珲春市60.83万人、11.91万亩耕地的安全。同时,每年可提供城市用水2.83亿立方米,发电5千万度,提高了下游农田灌溉用水保证率。对加快珲春、延边州乃至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1年年底实现并网发电,2012年工程将全面竣工。

“我家现有水田1垧多,等灌溉项目完成后,我家还能开发出3垧水田,面积多了3倍,收入也能翻两三番……”家在松原市吉拉吐乡七家子村的白向军提及正在建设中的松原灌区项目,满眼的憧憬和期待。该工程作为哈达山水利枢纽的重点配套工程,主要任务是兴建农业灌溉设施,并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以前,1垧地承包30年只需200元,如今有了灌溉项目,1垧地承包30年最少8000元,项目完工,至少再涨5000元。”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副局长李绍军说,原灌区分为前郭县、乾安县、大安市龙海区3个灌片及12个子灌片,涉及30个乡(镇)、3个农场,总控制土地面积511.2万亩。新灌区建成后,预计增产粮食17.7亿斤,项目区内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现在种水田,靠抽地下水灌溉,一垧地1160元水电费,等灌溉工程完成后,700元就够了,还有防病改水,那可是千家万户、几十万人的健康啊。”松原市吉拉吐乡七家子村冯小辉说:“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也好、松原灌溉项目也好,这都是松原老百姓盼了几十年的希望。”每次勘测、每次围堰,附近的老百姓都会赶到坝边围观,就等着工程的竣工。据了解,松原灌区项目将有效解决松原市区和前郭县、乾安县等7个县(区)城市生活供水,并通过防病改水使37个乡镇、380个村、49.87万人免除氟病威胁,同时为吉林油田服务,为新民、新木、乾安等采油厂提供工业用水,从而大幅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加快松原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水已同石油和粮食被联合国列为21世纪的三大战略性资源。在吉林省,水利为保障粮食安全、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满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及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吉林省是北方缺水省份。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量和水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好水的问题,对吉林省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吉林省省长王儒林认为,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最大软肋。今后要把解决增粮与缺水的矛盾作为全省水利建设的重头戏,突出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幅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十二五”期末,全省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0万亩以上,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50亿公斤。

天帮忙不稳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水利基础条件,改变靠天吃饭现状,打牢粮食稳产高产的坚实基础。在2011年9月底召开的吉林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孙政才说,到,吉林省要基本建成基础牢固、洪排旱灌、节水增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尽管已经连续多年丰收,但吉林省各地干部群众依然没有忘记灾年粮食产量波动达百亿斤的现实,兴修水利、普及科技、培训农民……方方面面的资源在向肥沃的黑土地汇集。相信未来更大的丰收不是梦想。

在加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也被列入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吉林省广大农村,饮用水氟、砷超标及苦咸水问题比较普遍。地方性氟中毒,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涉及面广,危害深远,在当地形成病、贫恶性循环。长期饮用苦咸水,还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在吉林省西部,苦咸水往往与氟病区交叉。在农安县华家镇边岗村,这里的人因常年饮用高氟水,氟骨症很普遍。外面世界的精彩常常出现在电视里,带来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冲击,他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位叫李淑华的农民,在捆绑苞米秆时,用膝盖去压,竟然造成膝盖骨骨折。最让农民放心不下的'是下一代,他们不想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活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直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防氟改水不曾间断。尤其从“十一五”开始,吉林省委、省政府把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问题的惠民实事,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4.3亿元,550万农村群众及36万学校师生由此喝上了放心水。2011年,省政府继续把解决农村1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问题的十件惠民实事之一,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2011年全省共建水源工程1804处,受益人口122万人,其中,居民98万人,农村学校师生24万人。全省各地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也都采取了有效措施。

自年通化市全面开展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以来,到2011年全市共投入资金3.88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计1538处,让75.35万农村人口喝上自来水。在这些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使用过程中,通化市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监督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喝好水”。

在农村饮水工程安全运行中,通化市级水利、卫生、环保部门联合建立健全了管护和抢修制度,特别是县、乡(镇)、村三级建立了工程管理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让用水户参与进来。明确乡(镇)、村、组应承担的责任,建立相关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制定了《通化市农村饮水水源保护规划》,全面合理具体划定各乡(镇)、村、组保护区范围,设立水源保护区标志牌和界桩,实行挂牌保护;禁止向水源保护区排放污水和废水,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展网箱养殖、旅游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通化市水利、卫生、环保部门还联合定期开展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检查、检测行动。定期对水厂和加压泵房出厂水及末梢水水质状况、各项生产安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取水水源水质状况和水源保护情况、农村居民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几年来共计整改358个农村饮水安全运行问题;按照省水利厅、省卫生厅《关于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和监测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加强对饮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定期检测,对水质检测不合格的饮水工程及时采取措施。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水源分布广、形式多、管理人员少等问题,通化市级及各县(市)、乡(镇)分别编制了《农村饮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农村饮水污染事件应急与处置机制,减少突发水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市水利部门还定期会同环保、卫生部门对县(市、区)有关部门领导、乡镇环保员及运行管理单位负责人、具体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农村饮用水处理工艺及消毒方式、饮水安全工程日常维护及管理制度、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饮用水突发事件防范等业务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具体管理人员对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并做好汛期水质消毒的技术培训和操作演练,保证汛期广大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敦化市现有农村学校87所,在校师生2.84万人。多年来,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多方投入资金,全面实施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项目,有效地保障了敦化市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健康和生活质量,使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得到改善。他们在农村学校饮水工程建设中,打破常规饮水观念,创新求变,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用最高的饮水建设标准给师生们创造最好的饮水条件。率先给学校使用纯净水机,让师生的饮用水达到纯净水标准;对规模较大学校新建水源,采用分质全自动变频供水,充分保证了学校24小时有水,并解决了室内高楼层实验室、厕所因水压不足而无法使用的问题;在规模较小的村校设置不锈钢储水罐,保证生活用水的全天供应,同时配备了高级不锈钢洗漱池,充分满足了师生需要。为保证室内用水水源的安全、卫生,将纯净水房全都进行了装修处理。在农村学校饮水工程建设中,各地像敦化市这样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学校饮水安全的号召,想尽一切办法、有效解决现有农村学校饮水安全问题的不在少数。

为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控制发病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吉林市从20开始,大规模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82.55万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水是生命之源。让更多农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早已成为吉林市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一五”期间,吉林市共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3.1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1倍,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080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5%,取得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市农村水利管理分站站长徐宪忠说:“原来地方病很普遍,什么砷、氟超标的,现在这个问题都解决了,像克山病、大骨节病,这种地方病说白了就是水的问题。昌邑区有个梨树村,水是黑色的,村民就用草灰慢慢过滤几层,冬季到枯水期时候,村旁边有条河,就喝那样水。后来我们把水给他们打出来之后,村民们欢呼雀跃。”

职,齐抓共管。整个来看,饮水安全工程进展比较顺利。”徐宪忠说:“农村饮水安全在‘十五’期间基本是解决‘有没有水的问题’,现在解决的是‘喝什么样水的问题’,必须是安全水、放心水。”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组织建设、管理等各部门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强化检查督导和资金监管,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据了解,2012年吉林市将本着“早、好、快”的原则,继续全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将完成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8704万元,新建工程266处,解决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吉林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合计90.99万人。届时,乡镇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5%,村屯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吉林市的饮水安全率将达到100%。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计划解决480.3万农村居民及64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安排解决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锰水和污染水及局部地区的严重缺水等问题。这部分村屯,人口少且居住分散,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经济落后,群众自筹能力十分有限,工程建设难度大。2011年初开始,各地认真贯彻省政府部署和要求,根据工程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科学布局,精心设计。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坚持城乡统筹同步发展,实现农村供水城镇化,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在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用户各自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省水利厅与省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省财政厅落实了省级配套资金。同时,县(市、区)及受益群众也投资或出资投劳,为工程建设提供支持。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新希望参训过程是一个有挑战性和充实的旅程,它不仅使我在专业知识上获得了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而且也给我带来了个人成长和自信的提升。在这段时间里,我跟随着优秀的导师和团队友们,共同探索了知识的海洋,下面我将以个人的角度来总结和分享我的参训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学习内容的感悟。

新希望参训涉及到了许多有丰富经验和高度专业素养的导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突出的成就和深入的见解,无私地将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努力的必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段学习中,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团队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参训过程中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在与团队成员共同工作的时候,我学会了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和平等地分配任务,这不仅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和默契。通过这段时间的参训,我在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团队合作的培养上受益匪浅。

第三段:对外界交流与拓展的见解。

参训期间,我有机会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经历。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了解了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方式。同时,我也通过实践和讨论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这一切都使我感受到,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拓展人际网络。

此外,在新希望参训期间,我们还有机会参观了一些企业和机构,深入了解他们的运作方式和成功的背后故事。这些实地考察不仅让我们在理论的学习上有了实际的应用,还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市场。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些参观活动是非常宝贵的机会,让我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关注。

第四段:个人成长与自信提升。

通过新希望参训,我不仅在专业知识上获得了新的提升,也在个人成长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一种自律的习惯,并学会了管理时间和管理压力。我学会了如何设定目标,并不断追求自我提升。这种自律和积极主动的态度也使我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沉着应对,不轻易放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在这段时间中,我还锻炼了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作为团队的一员,我在一些项目中起到了带头作用,负责协调和推动整个团队的工作。这给了我机会锻炼我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不仅改善了自己的领导能力,也帮助团队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第五段:结语。

新希望参训不仅带给我专业知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我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个性。参训经历告诉我,成长和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锻炼和拓展。通过这段时间的参训,我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更是为了更好地奉献社会和服务大众。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希望在田野上的活动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公益活动,通过义务劳动的方式,为当地农民劳动,帮助他们解决耕种难题,也促进了城乡交流。在希望家园的组织下,我参加了这次活动,收获了很多。在这篇文章中,我要分享一下我在田野上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这次参加希望在田野上的活动,其实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劳动的感觉。尽管是帮忙农民耕地、除草、收割,但当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一件件浅显的任务时,那种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以言表的。此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劳动也让我深深地体验了集体合作的乐趣。

第三段: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田野上,我不仅仅学到了劳动的乐趣,还获得了很多农业知识。比如,我知道了如何选择适宜的农具,如何掌握好耕作深度,如何了解土壤酸碱度等等。这些知识或许平时很少接触,但在希望在田野上的活动中,我们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去了解和掌握。

第四段:深刻体会到环保的意义。

在田野上的活动中,我也深刻体会到环保的意义。作为一名现代人,我们对环保、对绿色生态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而在这次活动中,我明白到每一个人都应该负有维护环境平衡的责任。我身边的伙伴们都是有环保意识的,我们的活动也是一种环保活动。通过体验,我才发现环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都应该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希望在田野上的活动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公益组织。希望在田野上的活动凝结了许多热心公益人士的力量,我认为这个组织将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将加入到这个组织中,为农村的发展和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愿意积极参加希望在田野上的活动,为家园的美好明天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结语:

在田野上的活动是一次很好的体验,不但使我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还像一棵新芽一样在我心中升起了爱护环境的意愿。我相信,在未来的很长时间,我和大家一起,都将为实现环境和谐美好的未来不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三

新希望是一项为潜在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家提供的多层次培训项目。它的目标是帮助参训者提升职业技能、拓展商业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并向他们提供创业所需的知识与资源。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新希望的培训课程,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培训中的收获和经验。

第一次参加新希望的培训课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导师们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和建议。通过与导师的互动交流,我了解到创业并不只是一个理念,更需要用实际行动去验证和实现。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模拟创业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从而提升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段:与其他参训者的交流和启发。

在新希望的培训期间,我也有机会与其他参训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背景,每个人都带来了独特的观点和经验。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对创业的思路和方法也有了新的认识。这种交流不仅扩展了我的视野,还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网络资源,使我在创业的道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第四段:培训后的应用和成果。

新希望的培训不仅给了我理论知识,更为我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在课程结束后,我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将其应用于我目前的创业项目中。新希望的培训给予了我足够的信心和技能,让我对创业的前景更加乐观。在培训结束一段时间后,我收到了一份来自导师的反馈,他们的关心和鼓励进一步激发了我努力前行的动力。

第五段:对新希望的感谢和期望。

作为一名参训者,我深深地感激新希望为我们提供的宝贵机会和资源。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新希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创业之路的美好和挑战。对于新希望,我充满了期待,希望这个项目能为更多有梦想的创业者提供支持和帮助,让他们的创业梦想变为现实。

以上就是我对新希望参训心得体会的总结。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也提升了对创业的理解和勇气。我相信新希望会成为更多创业者的希望,为他们的梦想点亮前进的道路。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四

我爱艰辛勤苦,韧耐劳作的蜜蜂,因为它一心采撷甜蜜,酝酿幸福。

我爱行动沉缓,巍雄宏伟的巨鲸,因为它一心驰骋汪洋,放纵自如。

它们别无它求,它们一鼓作气,它们义无返顾。因为他们都有目标,有追求,有希望。

心中有希望,目标才会得以实现,追求才会付诸行动,生命才会精彩灿烂。

还记得大禹一心治水,只是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只是希望天下安定太平,只是希望,社稷繁荣昌盛。于是舍弃家人,舍弃享乐,舍弃安逸温饱。为着希望毫无顾及,毅然拼搏。

还记得项羽一心奋斗,撒一壶漂泊,携一盏离愁。只是希望续承霸业,希望兄弟无恙,希望子民安康。于是一剑洒出霸王泪,幽黑的背影飘落如尘碾作泥,犹得被一尾轻曳鸿飞的虞姬追随着。半生撕杀,英雄无悔。只因为曾为希望而奋斗。

还记得司马迁一心完成巨著,强忍着身心惨痛。夺志夺心,亦张亦弛。只是希望这恢弘历史千古传诵,希望这灿烂文化继续传承,希望这缤纷色彩永远眩目。于是为这希望跋山涉水,为这希望万寻众索,为这希望毕生呕心沥血。留得后世一片赞叹。这无比的毅志和决心。

还记得林则徐一心禁烟,毫不顾及条件艰险困厄。只是希望国泰民安,希望这万壁江山久存千古,希望中华民族傲然屹立永坚不摧。于是他展开殊死搏斗,接受倍感摧残的煎熬。他终于成就于虎门之下,销毁得潇洒自如。

还记得哥白尼一心专研。只是希望真理流传,只是希望被爱憎和信仰朦住眼睛的人们认可这不争的事实,只是希望自己毕生精力心血得以公平的认可。于是矢志不渝的拼搏奋斗,强忍着宗教的残酷和折磨。于是人们犹得明白这千百年不被发现的秘密,这万古恒不变的真理。

还记得麦哲伦一心完成使命。只是希望为人类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只是希望带回更美好的讯息,只是希望迎来更灿烂的未来。于是克服重重困难,艰难跋涉。尽管终然了于意外的非命,然而实则令人佩服其不朽的意志,不衰的精神。

心中的希望,如此魅力无限,令人义无返顾。心中有希望,就必定能成功,只因为着这心无旁骛的眷恋,成就于千百般的奋斗之中。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五

参加新希望培训课程是我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个课程为我提供了一个不断成长和学习的平台。通过参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自己和职业的重要领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并分享我参加新希望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自我认知。

新希望培训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通过各种评估和反思活动,我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种自我认知无疑是我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学会了如何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通过培养自己的技能来改善自己的不足。我现在更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且有明确的计划来实现它们。

第三段:人际关系。

在新希望培训中,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背景和行业的人。这次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个与他们交流和建立联系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合作和沟通。这对于一个在职场中发展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还学会了与不同性格和思维方式的人相处,并且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我相信这些人脉和人际关系将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段:领导力。

新希望培训着重培养我们的领导能力。在这个课程中,我学到了领导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通过学习成功的领导案例和参与领导实践项目,我明白了领导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我学会了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并协调不同的观点和目标来实现共同的目标。我意识到了作为领导者,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要有承担责任和处理挑战的勇气。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参加新希望培训,我在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领导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个课程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探索和成长的旅程。我非常感激这次培训给我带来的机会和启发。我会继续努力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并且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我将会迎来更多的职业机会和挑战。

总而言之,新希望培训课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自己和职业的重要领悟,并且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人。这个课程使我更加自信,并且为我的职业发展铺平了道路。我热切期待着将来的机会和挑战,我相信我会用新希望培训教给我的知识和技能去迎接它们。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六

田野是大自然最真实的写照,给予人们许多启迪和感悟。我有幸在田野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静心品味大自然。

人们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往往丧失了对自然的感知能力。在田野上,我有机会静心品味大自然的美好。每天早晨,我望着田野上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嗅着泥土的芬芳,聆听着鸟儿的歌唱,不禁感到心旷神怡。大自然的美景让我暂时忘却了一切烦恼,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慰藉与舒缓。

第三段:农耕的艰辛与收获。

在田野中,我亲自参与了农耕工作。刨地、撒种、浇水、除草……这些看似简单的农活,却是如此辛苦。每一天的劳动都需要付出汗水和毅力。然而,正是这些辛勤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见证生活的奇迹。当我们看到幼苗从土壤中长出、发芽、成长,一片绿意涌现,我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收获的喜悦。这也增强了我们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对农田的珍爱之情。

第四段: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在田野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农田是生态的最佳代表之一,保护农田意味着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在田野工作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农田生态的脆弱和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农田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生活的滋养,让后代子孙也能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幸福地生活。

第五段:对未来的希望和展望。

在田野上度过的日子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农田是我们的粮仓,也是经济的支撑。希望未来的农业能够蓬勃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好的食物和生活品质。希望未来的田野能够更加美丽,更加生机盎然,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憩和放松的场所。希望未来的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农田和农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我愿意为此努力奋斗,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在美丽的田野上,我不仅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景,也深刻地体会到农耕的艰辛和生活的喜悦。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珍爱农田和生态环境。在这样的体验和感悟中,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展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美丽的田野和幸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题希望的田野上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七

大家新学期好!

经过了一个平安、祥和、愉快的暑假,我们怀着对新学期的向往,又回到了熟悉而幸福的乐园。20xx年,一个孕育着美好理想、满怀希望的一年。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行政衷心的祝愿老师们、同学们新学期快乐,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可爱的孩子们,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老师们就了解了同学们寒假生活中的表现。很多孩子非常懂事,在完成寒假作业的同时,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的同学则利用这段时间在家多看有益的课外书,以此来开拓自己的视野,并写下了高质量的读书笔记。我们有许多的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提升了自我。今天,我希望在新的学期看见同学们更健康的成长,特别是学会去关爱身边每一个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下面对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和希望:第一,必须调整好精神状态和作息时间。松散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了,每位同学都应进行自我调整,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来。积极参与每一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第二,要做到仪表整洁。开学了,一切从头开始。所以,同学们要先检查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要把长长的头发和指甲修剪一下,整理好自己的衣服,配戴好红领巾,让自己显得更精神。

第三,争做文明守纪的好孩子。校长希望同学们在行为习惯上,继续发扬讲文明、懂礼仪的好风貌,跟老师和同学交谈积极使用普通话。在和同学的相处中,高年级的哥哥姐姐要爱护低年级的小同学。在课外活动时,上下楼梯主动靠右走,见到校园里的纸屑主动拾起来。要转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读有益的书、做有益的事、交有益的人。

第四,争当勤奋学习的好学生。小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目前我们正处于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需要同学们珍惜时间,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五,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要时时刻刻把“安全”两字牢记于心。不做危险的游戏,确保我们自身的生命安全。

在这里,校长还想对六年级毕业班的同学说。这个学期是你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期了,将迎来小升初考试,我真心地希望你们以新学期作为新的起点,找准方向去努力,争取在这最后的一个学期里,给老师、同学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也给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老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新的目标和任务等着我们去实现,让我们振作精神,以新的状态和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最后祝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心,祝同学们快快乐乐、学习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