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心得体会
科举博物馆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 科举博物馆一日游作文400字(6篇)
  • 时间:2023-01-06 07:01:02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下载文章
一键复制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家整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有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给大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有关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广东凉茶文化的心得体会如何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描写公司员工禁毒培训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
科举博物馆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 科举博物馆一日游作文400字(6篇)
2023-01-06 07:01:02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科举博物馆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你们向往已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欢迎各位的到来资中文庙。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距今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位于县城大东街。不过前后经过三次搬迁后,于清道光九年(1829)将文庙迁于此地,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迁到此处呢?是因为呀在南宋时期资中的这条街上出一个叫赵逵的状元,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文庙座落的这条街叫状元街的原因。因为赵逵是一名文状元,而文庙则是来弘扬儒家文化的地方,在封建社会中他们两者之间有着相似之处。所以我们的先辈们就把文庙迁移道了此处。

大家首先请看这个巨大的月池,它的名字叫做“洗墨池”。传说是状元赵逵读书时期洗笔荡墨的地方,旁边的高墙是“万仞高墙”。我们都知道,像皇宫这样高贵的地方,它的宫墙也仅仅被称为“数仞宫墙”。但是孔子庙里的宫墙为什么会被称为“万仞宫墙”呢?这是因为先人们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由此可见孔子在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大家再看这2个华表,众所周知,华表是庄严肃穆的象征,一般出现在皇宫附近,全国各地一般的文庙里也是没有的哦,但为何我们资中的文庙里会出现2个高高矗立的华表呢?这是由于孔子曾被封为“文宣王”,古时候在人们心中享受着帝王的待遇。而这里的2个特别的华表也充分的显示出了当时这里的人们对孔子的万分尊敬和仰慕。所以说跟全国其他的文庙比起来,这2个华表也就显得分外的独特和珍贵了!

当然了,古人认为对孔子光是心中的尊敬是远远不够的,行为上也得充分的体现出 来,大家请看这块碑:“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也就是说在踏入此庙之后,哪怕你是当朝宰相、三军统帅、皇亲国戚,到了这里都得规规矩矩,毕恭毕敬徒步而行的穿过我们前面的这道“礼门”去里面祭拜孔夫子,因为这里是万世师表孔大圣人的神圣殿堂!

大家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这里是不能随便进出的。它不像其他的庙宇,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烧香拜佛,求神许愿;这里就不行,平时的大门是关着的,只在春天和秋天的祭祀之日或全县学生大考的张榜拜孔之时才把大门打开,让官员、举人、考上了秀才和社会上颇有身份的绅士们才能进去,一般的小民百姓是不许进去的。今天来到这里游览的朋友们我想如果在那个时候至少都能算是秀才了,个个都是有功名的,绝对有资格进去朝拜孔圣人,请! 我们资中文庙总占地面积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43平方米,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式布局,布局格调以山东曲阜的孔庙为原型,但规模要小一点。这个文庙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别的庙门都是向南而开,这里却是东西二门,东边叫“礼门”,西边叫“义路”,这个根据孟子的“以礼为门,以义为路”而得来的。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资中的文庙里有“五绝一奇”。首先让我们来先看看这其中的一绝——照壁。这个照壁修建于清光绪年间(1857),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川内所有文庙中设有照壁者只有这里一处,在全国文庙、孔庙也是极为鲜见。照壁中七孔镂空壁塑图案精美、寓意深刻,表现了精深的儒家文化内涵。七孔镂空壁塑的砖骨灰塑的工艺手法,极为少见。整个照壁长19.5米,高6米,雄奇瑰丽。

这七孔照壁主要表现的就是“鱼跃龙门”。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鱼跃龙门”里的“鱼”指的主要是鲤鱼,但是请大家仔细看,这照壁上的鲜活的鱼儿扁脑壳、大嘴巴、长胡子。不是鲤鱼,而是我们资中三绝之一的鲶鱼。资中的鲶鱼在清代就被刻上了照壁,这说明资中的鲶鱼并不是美名于现代,而是早在清代就已经赫赫有名了。这也使得这块照壁极具资中的特色和代表性!第一孔照壁主要传达出的寓意是比喻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之前好比河中之鱼,然后大家请看第二孔,在第二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龙头鱼身的“怪物”,但其实它是要表示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的过程中不停蜕变,更加精进的过程,树立一个要向“龙”转化的这么一个理念也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照壁上榜题文字“龙文炳跃”寓意苦读寒窗,鱼跃龙门,彪炳千秋。而第三孔讲的就是有了理想之后要把理想付出于行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孔壁周围有一圈梅花,表示“梅花香至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高楼下的螃蟹,它比喻的是人心中的私心杂念,表示出,只有抛弃了心中一切的私心杂念,才可以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纵观这七孔照壁,主要的就是向大家告之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的付之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好了,大家现在请往后面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文庙的建筑布局是一个完全对称的建筑布局,它的中轴线就是我们的第四孔照壁和正前方大成殿里的孔子像这两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青石牌坊,正中为“灵星门”,左边是“贤关”,右边是“圣域”,表明这里是灵天宝地、圣贤之区。为什么要在这里立这么一个青石牌坊呢?这个在古时候是有讲究的,当人们来到文庙祭拜孔子的时候,要从这三道门进去。但是古人们在祭拜孔子的时候,他们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不同等级的人要从不同的门进去,正中的“灵星门”在古时候是只有皇帝或者是皇帝钦点的状元才可以走的,左边的贤门是那时候被认为是有贤之士走的,而右边的圣域则是给得圣之人准备的。不过今天大家来到这里地位都是一样的,所以大伙儿也不必拘礼,请跟我来吧!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我们资中文庙的又一绝——“泮池”。为什么叫“泮池”呢?原来呀,在古代学校被称为“泮宫”。是由鲁德公在泮水之滨建立学宫而统一命名的。“泮池”的意思即是学校门前的水池,传说能振兴学业。在科举时代,童生考中秀才之后,都要到这里来绕池游走,庆贺入学,古人称为“游泮”,是相当体面的光宗耀祖之事。那么它被称为绝的原因是因为别的文庙的只有一个“内月池”即“泮池”,而我们的文庙不仅拥有“内月池”还拥有一个“外月池”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洗墨池”。两池两两相称,相得益彰。再有就是我们这个泮池本身,大家请看,横跨池面的一座刻有龙形的桥,叫做“状元桥”。跟全国别的文庙不同的之处在于,其他文庙的桥都是一桥一孔,而我们的状元桥是一桥三孔。是不是十分的特别呢?而且在其他各地的有些文庙里它的状元桥是封闭的,不过呀,因为资中在历史上一共出了2个状元,一个是南宋的赵逵,一个则是清朝的光绪年间的骆成骧,所以呀我们文庙里的状元桥是可以向游客开放的,大家不妨在这泮池边和状元桥上尽兴的游走一番,体检一下古时候读书郎升入学官和高中状元的喜悦之情!

我们先来到泮池的左边,现在我们看到这块高大的石碑便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在他40岁的时候,也就是康熙33年手书的《四书.大学》碑,距今300多年的历史,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康熙也下令全国,凡是有文庙的地方也就必须要立这块碑,现在有些文庙里已经没有了,而我们这里的文庙却至今仍旧保存了下来,这是十分难得和珍贵的。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虽然是一位满洲皇帝,但是他对汉族的儒家文化确是十分的喜欢。这块碑的内容主要是《大学》里经一章的内容,简单的说来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写这块碑的时候康熙正当盛年,其书法刚劲豪放,颇具唐人气韵,从这块碑里的书法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满洲皇帝的深厚的汉文化功底。这块碑与它正对面的石碑并称为资中文庙的另一绝,对面的石碑是明成化四年明宪宗皇帝书《御制重修孔子文庙碑记》碑。两块碑均高4米,宽1.9米,两两对称而立,两道碑文,碑体高大,尤显风采,均以帝王万乘之尊御书,堪称资中文庙之精品。

两座碑的旁边都各有一座祠堂,也是对称而立的。首先我们来看位于左边的名宦祠,名宦祠供祀的是外地人从隋到清在资州做官而政绩卓著的官员,如唐代的节度使韦皋、刺使羊谔、宋代的范祖禹等,一共二十八人。因为我们资中在历史上曾是州郡属的所在地,为州时间长达900多年,所以这里面的最高官就是州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委书记。现在我们来到了与刚才名宦祠对称而建的另一个祠堂,叫做乡贤祠,乡贤祠供祀的是资中人在外地作官而名扬青史的杰出人物,如西汉的词赋家王褒,南宋状元赵逵、南宋宰相赵雄等,一共二十四人。其中宰相赵雄为这里供祀的最高官员。乡贤祠的旁边有关于张大千所作的资中八景的介绍, 我们知道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虽为内江人,但却与资中有着很深的情谊。因为他的亲戚很多都在资中,小时候他经常跟着他的二个来到资中玩,所以从小就对这里很了解。1956年张大千离开大陆移居法国的时候,出于对家乡的思念,他便凭小时候自己的记忆,画了这资中八景图,送给自己的资中亲戚。大家不妨来欣赏一下国画大师张大千印象中的资中8景。

位于两座祠堂中间的这一排殿堂式的建筑叫大成门,又叫“戟门”。这道门同外面的大门一样,从前只逢祭祀大典之时才会开放,主要的作用是供文武官员休息整装的地方,平时只能从两边小门进出,左边的小门叫“金声”,右边的小门叫“玉振”。

现在我们穿过了大成门,来到了又一个圣洁的天地。这座院落叫崇圣祠,它与前面的大成殿错落有序,颇具匠心,布局是相当合理、巧妙的。资中的文庙的面积很小,但是他的结构确实十分的紧凑,我们可以看到左右两边的钟鼓楼也都完好的保存下来了!两座楼也是对称而建的,用一句成语就叫做晨钟暮鼓。

好了,游客们,我们现在处于的位置是西庑,在正对面同样与它也是对称而建的是东庑。西庑和东庑在古时候又叫做“厢房”。它们在文庙里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陈列孔子和72贤人(也就是他的72位弟子)牌位的地方。但由于我们的文庙博物馆也在文庙内,所以这里变成了我们陈列我们文庙内珍贵文物的地方。那么我们首先来欣赏这块石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幽兰赋》。这组碑刻一共七块,每块长2米,宽1.2米,是质坚粒细的巫峡石刻制的。话说在清朝的咸丰年间,资中人李福州靠一手熬糖的好手艺,成了当地八大首富之一,就在县城外牛寨溪修起了“李家花园”。李福州读书不多,却天资聪慧,发财后不惜重金购买名人字画装点花园,有一次他在宜宾做生意的时候,发现了黄庭坚的这幅字,他非常的喜欢,并派人专程从巫峡开采到了上好的巫峡石,又花重金请了一位成都的匠高手,在自己的家里面把黄庭坚的这幅《幽兰赋》给刻了下来并用他来装饰自己的书房。不过十分可惜的是,待到这位商人死去了之后,后辈式微,字画散尽。而这7块石碑每个就重达1吨多,无人搬动。新中国成立之初,土改时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分到了这堆石头,将它们砌成灶房外墙和猪圈。建房时嫌有字的一面不光滑碍事,就将无字的背面放在外面当猪圈墙,有字的一面是自家灶房糊上了泥巴。谁知这样就完好地保护了石碑,还使它“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74年,当时我们文庙的老馆长杨祖垲老先生才意外的发现了这块珍贵的石碑,经过细心的清理、保管之后,这才让此碑重见天日,也让大家一饱眼福!

这块碑我们又把它称为“三绝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在文、书法、雕刻这三方面都是可以堪称“三绝”的石刻。首先是它的文章此文是唐代的韩伯庸所作,大家请看:“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彼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意在说吸收了天地精华,有国香之资的兰花却因出生不好“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而无人知晓只能孤芳自赏。然后文章说了三个故事来赞美兰花,第一个便是“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今”。这里的夫子便是孔子,说孔子发现的兰花之后很是喜欢,便弹琴给兰花听,以此来赞美兰花的高洁。第二个便是“燕姞梦兰”的故事,说燕姞只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女子,一日梦见他的祖先给她一棵兰花,告诉她这兰花将来会是你的儿子,你现在收下她之后,别人就会像爱兰花一般的来爱你,而后当时的国君郑文公爱上了这位叫燕姞的女子,并以兰花作为定情之物娶了她,果然婚后为郑文公生下一子,取名为兰,也就是后来的郑穆公。第三个讲的便是屈原也喜欢兰花,赞美兰花,我们可以看到,碑里提到的“骚人,楚客”指的就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兰花的确是有国色之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寄愿移根于上苑”,即搬到了皇宫受大家的赏识。介绍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难想到其实孔子的遭遇就像兰花一样,一开始周游列国,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被赏识,而后才被人们认可,受到大家的尊敬。因此把这篇《幽兰赋》放在祭拜孔子的文庙里,也是十分适合的。我们再看他的雕刻,说它绝是因为这位工匠的刻工了得,他把黄庭坚每个字的虚笔都刻得近乎完美,栩栩如生,十分难得。当然了,三绝”中最绝的还属黄庭坚书法,全文396个字,平均手掌大小,写得气韵横生,是50多岁的黄庭坚第一次被贬后奉召回京时书写的。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跌宕开阔、沉着刚劲的手法,来表现受冤平反后的心情及对兰花品格的向往。碑文中的字体奔放壮美,章法连绵,是黄书的代表作之一。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这块碑很值得一观呢,欣赏完我们文庙的石刻精华之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馆内的木刻精华,我们文庙的镇馆之宝,也是我们文庙的第4绝——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这块牌位是在明代嘉靖九年(1530)时制作的,已经有480多年的沧桑岁月了。根据史书的记载明世宗嘉靖九年,礼部议奏:“人以圣人为圣,圣人以孔子为至”。孔子是至贤,但毕竟是人臣,因而应当去掉“文宣王”的王号,改称“至圣先师”,准奏后,嘉靖帝就诏令全国,“去塑橡、设木主、罢封爵”,意思是说文庙以后都不准在供奉孔子像了,把孔子像换成孔子的牌位进行拜祭久可以了。而且嘉靖皇帝还颁布了各地制作孔子牌位的统一规格和标准。按照规定,孔子牌位必须是“高二尺三寸七分,厚七分,阔四寸,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不能大,也不能小,规矩是相当严格的。以至于现在山东曲阜孔子庙内保持着的一块嘉靖九年制作的孔子牌位,其长宽高厚完全按照朝庭规定的尺寸而作。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我们资中文庙内的孔子牌位却忤逆了“天威”,光是通高就有八尺八寸六分,超出当时规定的3倍,它的宽是四尺二寸,厚度七寸五分,可以说是远远超出了嘉靖皇帝所颁布的孔子牌位的规格大小。其二便是按规定,牌位必须“朱地金书”,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位却是金底黑字,正中的“至圣先师孔子牌位”是用黑漆写在金榜上的。可以说,这块牌位无论是从尺寸大小还是字体颜色上都没有按照当时皇帝的要求来制作,我们都很清楚在封建专制社会里,是最为忠君守道的。但是当时的这里的人们为什么偏偏如此大胆的顶风违命,抗旨不尊,公然的忤逆天威,炮制出了这么一块欺君之物呢?有人说或许是对资中文庙的一个特许,因为我们资中文庙的孔子像都是站着的。。。。。但事实上至今仍然没有人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这也成为了我们华夏神州所有文庙中永远的未解之谜。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此牌四周缕空雕刻着九条龙,二条凤,外围是以花瓣和海涛、龙凤缠绕其间,栩栩如生、呼之欲飞……可以说此牌构思巧妙,形态生动,技术精湛,气势恢宏,是不是令大家叹为观止呢?其实现在在山东的孔子庙里也有这么一块一般大的牌位,只不过那个牌位是清代才立的,而我们这块是明代就有了的,相比起来,我们文庙里的这块牌位不仅大,而且历史更悠久。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它如此完好的保存下来,是十分不易和珍贵的。怪不得此牌被人们誉为“中华第一牌下面我们来到的是东庑,这里同样也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馆藏文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拓画,是从我们资中南宋时候出的宰相赵雄的墓里拓画下来的,这幅图的名字叫做“宰相出行图”当时发现的时候,墓里的图画都是彩色的,非常的漂亮。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资中清朝光绪年间的状元骆成骧的照片。他17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这块“经魁”匾就是他中举人的时候,送给他的外公的报喜之物。31岁时被光绪皇帝钦点,成为清朝唯一的川籍状元。这块“状元”匾就是在他中状元之时候,送给他的舅舅的报喜之物。这个“状元”匾上的“钦点”二字便指的是光绪皇帝的钦点,那么为什么光绪帝会钦点他为状元呢?我们可以开看看下面的文章,这是骆成骧在当时殿试的时候手写的《殿试策》。单从这篇字来讲就写的十分工整,如同现在的印刷一般,由此可见骆成骧的书法功底。据说当时光绪皇帝临轩侧问当下应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并要求大家畅所欲言,于是骆成骧就在这篇文章中写下了4个点来回答光绪皇帝所提出的问题,这4点分别是:整军练兵、兴修水利、例行节俭、惩治贪污。可以说这4点建议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受用的,光绪皇帝看后十分喜欢,便钦点了骆成骧为状元。由于其出身于贫寒农家,中状元后骆成骧并没有做官,而投身教育事业,大力的兴办学堂。他在当时的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做过首席提调,后来回川以后创办了四川高等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大学,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份《殿试策》的原件就保留在了现在四川大学里。

走出东庑,我们现在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资中文庙的核心部分——大成殿。大家请跟我来,这片宽大的平台是祭孔之时举行八佾盛典的地方。所谓“八佾”,是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排列成行,纵横都是八人,一共六十四人。诸侯只能纵横六人,叫“六佾”;大夫纵横四人,叫“四佾”。孔子是文宣之王,连皇上都要对他顶礼膜拜,当然要享受八佾之舞的最高待遇了。站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大家还可以看到对面的一座黄色的琉璃瓦建筑,那就是我们的资中“武庙”。现在现存的文庙是全国有29座,现存的武庙在全国有10座。文武庙并存且相距如此之近的在全国已经十分少见了,所以20xx年的时候,国务院就把这两座庙一并归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曾讲到我们资中文庙有5绝1奇,我们先前已经欣赏完了4绝了,那么剩下的一绝和一奇便是在我们的这做大成殿里面。请!首先大家看到的便是我们大成殿中心的孔子站像!这尊孔子站像高3.85米,底座1.2米,石像净重7吨。站像姿取的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绘的“至圣先师图”。它便是我们文庙里的一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全国的29座文庙里的孔子像全都是冠冕庄严的帝王坐像,原因我们刚才有讲到是由于孔子被封为“文宣王”,要享受帝王的待遇。而我们这里的孔子却塑得是站着的布衣像。很多人曾对此表示不解,为何我们资中文庙的孔子像是站像而且还是布衣的呢?我们都知道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学乐于苌弘”。即是说向师襄此人学了琴,而后又向苌弘学了音乐。而苌弘又是我们资中人,根据孔子一直强调的“尊师重道”的思想,那么在老师的故乡孔子他便要站而不坐,以表示他对自己老师的尊重。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恭身而立,双手前伸上举,作“天揖之势”,生动地再现了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彬彬有礼,尊师重教而平易近人的圣洁丰姿。其实呀,在南京的夫子庙里也有一座孔子站像,不过那尊站像仅立在门口不受祭拜,而我们资中文庙里的布衣孔子站像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要接受祭拜的孔子站像,这也便使他成为中华一奇。

现在大家抬头看到的这10块匾,便是我们资中文庙的第五绝了。这10块匾里面有8块都是清代从康熙到光绪8个皇帝为孔子题写的。因为呀,当时康熙皇帝规定凡是要做皇帝的人都必须为孔子题匾,这样才能有资格,所以康熙帝便带头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写下了正中最高一块“万世师表”匾,意思是说千秋万世都要以孔子为师,以孔子为表率;第2块是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公元1720xx年)题写的“生民未有”,意思是说至从世间有了生灵以来都没有再出现过像孔子这样的人物了;第3块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年(1732年)题写的“与天地参”,这里的“参”是第三的意思,就是说天为一,地为二,孔子为三;门口上面是嘉庆皇帝于嘉庆七年(公元1820xx年)题写的“圣集大成”,意思是说孔子是圣人,是集大成于一体的;然后依次是道光皇帝题写的“圣协时中”,意思时说孔子是圣人,他讲的中庸很能教育人;咸丰皇帝题写的“德齐帱载”,意思说孔子的道德学识用布都写不完,用车也载不完,以此来表现孔子的学富五车;同治皇帝题写的“圣神天纵”,意思是说孔子是圣人是神人,他的行为是天都要放纵的,表示孔子不受天地之约束;光绪皇帝题写的“斯文在兹”,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要谈文化的话,只有孔子才能算得上有资格。这便是清朝8位皇帝为孔子提的匾,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八皇匾”。这些全都是万岁爷们的亲笔题词另外还有两块是国min党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德配天地”、国min党总裁蒋中正题写的“道冠古今”。提起林蒋二位题字的匾额,“文革”开始后,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极左思潮冲激下,难逃厄运,红卫兵准备砸烂此二块匾额。 这紧急关头,原县文管所所长杨祖垲急中生智,将二块匾额当着文庙大门安上,真乃天意,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刚刚合适。杨在上面涂上了红漆,并在大门正面写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在大门背面写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革命口号,才躲过了这场灾难。在打倒“四人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把这两块匾恢复原状,理直气壮地挂在文庙大成殿内。好了,对于文庙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这一次的游览中感到高兴。

主题科举博物馆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

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

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天安门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是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的,以青铜铸造,重约6吨。钟身为三格,最顶端蹲有蒲牢,钟身分别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凤凰、狮、牛、鹤等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书的骈体铭文292字,是李旦书法仅遗于世的绝少手笔。景云钟的钟声悦耳动听,浑厚悠扬,咱们每年除夕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钟声就是用景云钟录制的。

我左手边是另一件国宝级文物,大夏石马。大夏是少数民族匈奴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大夏王朝只有短短的20xx年,由于当时的战乱,大夏国遗留下来的文物极其稀少。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巨石马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现在请大家看远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大家眼前屹立的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便是《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陈放的《开成石经》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而得名。《开成石经》包括了《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论语》;《尔雅》等12部儒家经典作品。。《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在唐代印刷术还部是很发达,为了避免传抄的错误,唐文宗就下令将它们刻在了石碑上,供人们校对。

在阅读了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一部巨作之后,我们将进入第二陈列室进行参观。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1620xx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基督教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颜真卿书写的《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纪念他的父亲而立的家庙碑,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的世袭与功业。仅从文中“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到颜氏家族的兴盛和荣耀,《多宝塔碑》是颜体早期的代表,《颜氏家庙碑》则是颜体不如辉煌与成熟的杰作。 还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里陈列着汉魏至唐宋的各种书体名碑,其中包括篆,隶,行,草等5种书体,如汉代《曹全碑》《仙人唐公房碑》唐代张旭和怀素草书的《千字文》,唐徽宗的《大观圣作之碑》等。《曹全碑》是我国现存汉碑中汉隶的精品,为国家级文物,碑石刻于东汉晚期,是百姓和官吏为纪念东汉灵帝时陕西合阳县令曹全而集资修建。碑文记载曹全曾随军征战,战功显赫,主政合阳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在碑石上还刻有捐钱的花名册。《曹全碑》的书法扁平匀整,清丽流畅,自然典雅,秀美飞动,不仅是汉隶中婉约的代表,更是汉碑中的精妙之品。

第四展示主要成列史料名碑,这些碑石记述了明清两代陕西人名的苦难生活和奋起反战的历史事实,并保存了地理绘画等材料,其中有《黄庭坚诗碑》、《太极全图》、《达摩东渡图》、《达摩面壁》、《集字魁星点斗图》等等。《集字魁星点斗图》是清代陕西巡按马德昭所画,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以五品取士,每经首选一成为“魁”。“魁”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所以古代很对学府多筑有魁星楼,来供奉魁星,以求金榜提名。碑上刻的形象是鬼一脚翘起托着“斗”字,一脚独立于鳌字之上,一手拿着毛笔直点“斗”字,唐宋时期,皇宫大殿前置有石板,上雕龙和鳌的图案,考中进士站在台阶下迎榜,而状元则站在鳌头之上,取“独占鳌头” 之意,同时“鬼字”又由儒家修养的八个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组成,意思是只有按照儒家这个修养标准去努力才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朋友们,由于时间问题,第五第六展厅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石刻艺术。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他征战时骑的六匹骏马,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主持设计并于唐贞观年间十年完成。唐太宗亲自为每匹马写出赞语,遗憾的是“飒露紫”和“卷毛踻”1920xx年被美国文物贩子盗走,现存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特勒骠”、“青雕”、“什伐赤”、“白蹄乌”也在1920xx年的一个夜晚被切割成块,准备装箱盗运,幸好被拦截了下来,所以我们才有幸看到这四匹真品。四骏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它们身上,即记载着历史的辉煌,也记载着历史的耻辱。

参观了陵墓石刻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宗教石刻。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而佛教也是随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从而开始了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漫长阶段,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佛教风行,也就推动了佛教造像艺术水平的不断精进。最后我们看到的这件雕像是唐代雕刻的老君像,是当年安禄山为讨好玄宗李隆基特命人在幽州范阳以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汉白玉雕像,它原立于骊山华清宫的老君殿里,是盛唐时期顶礼膜拜的道教造像,老君身穿开领道袍,正襟危坐于石台上,神情庄严雍容,面相丰颐恬静。底座三层,上面刻有变形的牡丹花和莲花图案,老君像的塑造不仅是统治者政治目的的需求,同时也体现出盛唐时期恢弘的气势。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主题科举博物馆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组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仿唐建筑群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了,它竖家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建成开放。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设计的,在建筑造型上继承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为陕西古代史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我们主要参观的是陕西古代史陈列展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3000多件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珍品,按历史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部分。参观完陕西古代史陈列这部分展览大约需要走1.5公里的路程,那么现在请大家作好准备随我一起出发吧!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序言大厅,墙上的巨幅照片展示的是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广阔的黄土高原,这是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国最早的华夏文化,奔腾咆哮的黄河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及不断进步的动力。大家来看大厅中央的这头巨狮,它最早是立于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母亲的顺陵前,是一个有庄严气度的走狮的形象,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被成为“东方第一狮”,我国古代石狮及狮子雕刻艺术是由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巨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合壁的见证。

了解完了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来让我们看看在陕西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是什么样的。现在我们处于史前时期,这一时期的跨度为距今约115万年至公元前21世纪。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蓝田猿人的头骨化石复制品和发现的石器,是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猿人是目前已知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所以陕西也是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继蓝田猿人之后,这块于1978年在我省发现的距今约20~18万年的大荔人头骨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8000~7020xx年的老官台文化是我省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里最著名的就是距今约7000~5020xx年的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因为最早在河南仰韶发现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最著名的代表要属西安半坡遗址了,这个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在物质发展的同时,人们开始了精神的追求,这是半坡出土的陶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吹奏乐器,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早期文字的萌芽。大家看到的这把石斧能充分反映出半坡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事物的规律性,能够利用简单的工具改造自然。到了距今约5020xx年前,我们踏入了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晚期,这时的人类进入了父系公社时期,这个时期的陶器以灰陶为主并取代了仰韶时期的彩陶。生活在距今约4700多年前的杰出的父系氏族部落首领黄帝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父系社会里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奴隶社会的形成。

我们从原始社会进化到了奴隶社会,这个展厅展示的是陕西古代历史的第二部分——周。这里介绍的周,包括从公元前21世纪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国和西周王朝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周族是龙山文化后期由生活在泾、渭河流域的若干部落融合而成,以善于农耕而闻名,这里展出的炭化的高粱是在我省长武县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高粱,这是陕西农业悠久历史的证明。考古学家把周族时期的文化遗存称为先周文化。到了公元前16世纪,周族为了躲避一些游牧部落的侵扰,迁移到了扶风、歧山一带建立都城,设立官制,并得到了商王朝的承认,被封为“方国”,其都城就是今天著名的周原。到了公元前11世纪,商王朝灭亡,西周王朝取而代之。众所周知,我国的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而周代是我国青铜时代繁荣兴盛的顶峰。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仅这座博物馆中就收藏了20xx多件,在这里展出的不过是其中很小一部分精品,包括有礼乐器,生产、生活用具,也有实战兵器。青铜器在当时是礼器更是权利与等级的象征。大家现在看到的狮胸虎足圆鼎,逝代的一种炊具,用来烹煮肉类,就象现在的锅,但在夏商周三代,铜鼎不仅仅是炊具,更大的意义是作为礼器,在奴隶主贵族祭祀、饮宴等活动中才使用,而且只能用与主人身份级别相符的青铜礼器。在当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这里展出的一套五鼎四簋是属于卿大夫一级的,这些鼎造型庄重,纹饰精美,有些还铸有文字。我国还流传下来了很多与鼎有关的成语,比如说:一言九鼎、三足鼎立、楚王问鼎、鼎鼎大名、钟鸣鼎池等等,足以看出古人对鼎的喜爱和推崇了。来看这件牛尊,它通体作牛形,膘肥体壮,蹄腿柱立,造型别致,纹饰生动,它显示了西周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这里还有西周时期使用的贝币、玉器、车马器等,用以说明西周商品交换,制玉和造车手工业及交通的发达。

西周末年,由于周幽王的昏庸导致了西周的灭亡,秦襄公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在今陕西风翔县建立雍城,秦人逐渐在陕西兴起。秦国的社会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这里展出的大量铁农具可以证明。这件金釭是迄今发现我国最早用于连接房屋木构架的金属建筑构件。再来看这个墓的模型,是秦公一号大墓的模型,考古学家推测墓主可能是秦景公。秦国经过几代的发展,不断强大起来,秦穆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再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用十年的时间灭了其它六国,结束了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他不仅统一了国土,还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大家看到的这个圆形方孔钱就是秦半两,这是秦统一后全国通行的货币,外圆内方的形状使钱币不易磨损又能穿起来便于携带,以后历代的铜钱都仿照秦朝的式样,一直到清末沿袭了20xx多年。这件是两诏铜椭量是秦二世胡亥时的量具,为什么要叫两诏呢?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已经规定了这样的量具,到胡亥即位又重新下诏改了这样的量具标准,在它的内壁上镶嵌有两次诏书的内容,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内容。

秦代末年,民不聊生,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在起义中,又有一位人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就是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他所建立的汉朝从公元前220xx年至公元220xx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而我们汉族也是这时正式形成的。汉朝自建立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汉长安城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汉代除了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之外,在冶铁、纺织、造纸等手工业的规模和技巧上都超过了前代。大家请先来看这件国宝级的文物——皇后玉玺,它是在距刘邦和吕后的长陵一公里处发现的,印文是“皇后之玺”四个字,极可能是吕雉生前所用。这件茂陵出土的华丽的竹节熏炉是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的陪葬品。现在大家看到的雁鱼灯可称的上是我国最早的环保灯了,这件灯整体呈鸿雁回首衔鱼形,灯盘圆形,一侧有直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灯罩可左右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的亮度,灯点燃后,烟尘通过雁颈导入盛满清水的雁腹,使烟尘得到了净化,灯就不会冒黑烟了。再来看这些1957年在灞桥出土的西汉纸,别看它是残片可又是一件国宝哟,它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20xx年,它的发现将我国的造纸时间向前推进了200多年呢。大家都知道,汉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展出的丝绸残片就是在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汉武帝当年开通“丝绸之路”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西域良马,当找到“天马”后,汉武帝下令铸造的“马蹄金”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纪念币”了。还有这些在咸阳杨家湾出土的彩绘俑和在汉阳陵出土的裸体陶俑,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比较一下汉代兵马俑和秦代的兵马俑有什么不同。

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在经历了秦、汉时代的大一统,到了公元220xx年至公元581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我们可以从在歧山五丈原古战场上发现的铁锅和这件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铁蒺藜上依稀看到古代战争的影子。南北朝时期的关中属于北朝,这一时期先后有前赵、前秦、后秦、大夏等少数民族在陕西建立,这一时期的陶俑、武士俑数量相当多,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及浓郁的军事气氛。从展厅中间的这几尊佛像可以看出宗教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兴盛,因为人民在这期间饱受战乱之苦,希望能在求神拜佛中得到解脱,长安也是西来佛教和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心。当然在大动荡中,也有民族的大融合。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这张《少数民族姓氏演化表》上看看自己姓氏的族源,现在陕西许多汉姓实际都是由少数民族姓氏演化来的。现在请大家来看这件多面体煤精组印,这是个有意思的艺术珍品,这个印的主人的身份更奇特,他叫独孤信,鲜卑族人,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的明帝(鲜卑族),隋文帝(汉族)和唐高祖的父亲李昞(汉族,唐高祖曾尊他的父亲为世祖,元皇帝),三个女婿分别是三个朝代的皇帝,这样尊贵的老丈人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样的事情也只能发生在那个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年代。

天下分久必合,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古代历史的黄金时代。唐代的鼎盛与繁荣我们不仅可以从唐代疆域版图中看出来,还可以从各个文物来反映。展出的这些瓷器说明唐代瓷器制造业非常发达,并远销国外,使中国开始有“瓷器之国”的美誉。再来看这件鸳鸯莲瓣金碗,是属于国宝级的文物,于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的,它运用了多种工艺手段,反映了唐代金银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五马衔杯银壶也是一件文物珍品。这里展出的这么多的金银制的日常生活用具,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生活的富庶和国家的富强。这些铜钱是“开元通宝”,它不仅在流通中起货币作用,还可以做为重量和长度的单位,一个开元通宝重一钱,十个就是一两,十个开元通宝排成一排是唐代的一小尺,十二个排起来就是一大尺,“开元通宝”四个字出自欧阳询之手,有些人把这几个字念做“开通元宝”,元宝这个词也是由这里得来的。由于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生活丰富,对外交流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服饰色彩斑斓,样式众多。这一组三彩女俑的衣着非常开放,是受到胡服的影响,当时长安城的妇女以穿胡服为时尚,这体现了大唐王朝的开放性和世界性。唐代的音乐舞蹈和体育活动也丰富多彩,我们可以从这件三彩驼载乐舞俑和打马球图中看出。打马球是当时最时髦的体育活动,相传杨贵妃与唐玄宗都是打马球的高手,这幅壁画出土于乾陵的章怀太子墓,有二十多米长。这幅《客使图》反映的是其他国家的使者出使唐朝的情况,可见唐朝的对外交流也是十分广泛的。这是兽首玛瑙杯,是利用玛瑙的天然纹理加工,呈牛角状,一端雕以牛头,牛头上又雕出两只羚羊角,牛嘴部镶以金帽,取下金帽后,杯中的液体就可以流出,这件文物从造型和工艺上都具有典型的中亚风格。

安史之乱后唐代逐步走向衰败,到朱温胁迫唐昭宗到洛阳,整个中国的重心东移,从宋代以后陕西失去了京都的地位但仍然是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的中心。最后这个展室系统地展出了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的文物精品。这是宋代铜质的象棋子,数量和名称与我们现在的象棋完全相同。从我省甘泉县出土的宋代秧歌画像砖说明,在宋代就有了扭秧歌这样的活动。这件交钞铜版是金代用来印刷纸币的,使用纸币是货币发展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元代在陕西设立中书省,陕西就是由这是开始称省的。大家来看这件铁板幻方,是1957年元代安西王府遗址发现的,上面铸着36个阿拉伯数字,这36个数字排列成方阵,横、竖、对角的6个数字之和是111,古人认为奇妙莫测,所以称幻方,压在房子的地基下,作为辟邪、防灾的物品,这件文物是我国数学上应用阿拉伯数字最早的实物资料。公元1369年,明朝攻占陕西,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是西安得名的开始。这件万历九年的鱼鳞册,是明代的一份土地丈量记录,这是目前见到的年代最早的鱼鳞册实物。想必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科举制度,可有谁见过真的科举试卷呢?来看这件光绪年间陕西的一份乡试题,清朝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但有特殊情况有额外开恩加试的,叫“恩科”,这份试题上有恩科的字样,是为了庆祝光绪皇帝登基大典而举行的加试。大家再来看这些宋代至明代的陶俑,它们的服饰造型各异,具有各个不同时代的特征。而这边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俑群,是明代秦王朱樉的陪葬品,这个俑群的发现填补了明代陶俑艺术的空白。我们中国以瓷器闻名,宋代至清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八大窑也是这时形成的,我们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宋代最为兴盛,这件青釉提梁倒流壶是北宋耀州瓷的代表,它的盖子是象征性的,不能打开,提梁为一凤凰,壶嘴上是一对母子狮,壶的四周雕刻的是牡丹花,壶底中心有一孔,灌水时将壶倒持,当水从壶嘴流出时表示水已灌满,再翻过来后壶嘴可正常出水而壶底不漏,它是利用连通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制成的,而这个壶的装饰上采用了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的图案也说明它的等级和档次之高。

我们走出展厅的这扇门,就从古代又回到了现代,我们也结束了陕西古代史的参观,谢谢大家。

主题科举博物馆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你们向往已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欢迎各位的到来资中文庙。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距今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位于县城大东街。不过前后经过三次搬迁后,于清道光九年(1829)将文庙迁于此地,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迁到此处呢?是因为呀在南宋时期资中的这条街上出一个叫赵逵的状元,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文庙座落的这条街叫状元街的原因。因为赵逵是一名文状元,而文庙则是来弘扬儒家文化的地方,在封建社会中他们两者之间有着相似之处。所以我们的先辈们就把文庙迁移道了此处。

大家首先请看这个巨大的月池,它的名字叫做“洗墨池”。传说是状元赵逵读书时期洗笔荡墨的地方,旁边的高墙是“万仞高墙”。我们都知道,像皇宫这样高贵的地方,它的宫墙也仅仅被称为“数仞宫墙”。但是孔子庙里的宫墙为什么会被称为“万仞宫墙”呢?这是因为先人们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由此可见孔子在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大家再看这2个华表,众所周知,华表是庄严肃穆的象征,一般出现在皇宫附近,全国各地一般的文庙里也是没有的哦,但为何我们资中的文庙里会出现2个高高矗立的华表呢?这是由于孔子曾被封为“文宣王”,古时候在人们心中享受着帝王的待遇。而这里的2个特别的华表也充分的显示出了当时这里的人们对孔子的万分尊敬和仰慕。所以说跟全国其他的文庙比起来,这2个华表也就显得分外的独特和珍贵了!

当然了,古人认为对孔子光是心中的尊敬是远远不够的,行为上也得充分的体现出 来,大家请看这块碑:“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也就是说在踏入此庙之后,哪怕你是当朝宰相、三军统帅、皇亲国戚,到了这里都得规规矩矩,毕恭毕敬徒步而行的穿过我们前面的这道“礼门”去里面祭拜孔夫子,因为这里是万世师表孔大圣人的神圣殿堂!

大家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这里是不能随便进出的。它不像其他的庙宇,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烧香拜佛,求神许愿;这里就不行,平时的大门是关着的,只在春天和秋天的祭祀之日或全县学生大考的张榜拜孔之时才把大门打开,让官员、举人、考上了秀才和社会上颇有身份的绅士们才能进去,一般的小民百姓是不许进去的。今天来到这里游览的朋友们我想如果在那个时候至少都能算是秀才了,个个都是有功名的,绝对有资格进去朝拜孔圣人,请! 我们资中文庙总占地面积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43平方米,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式布局,布局格调以山东曲阜的孔庙为原型,但规模要小一点。这个文庙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别的庙门都是向南而开,这里却是东西二门,东边叫“礼门”,西边叫“义路”,这个根据孟子的“以礼为门,以义为路”而得来的。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资中的文庙里有“五绝一奇”。首先让我们来先看看这其中的一绝——照壁。这个照壁修建于清光绪年间(1857),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川内所有文庙中设有照壁者只有这里一处,在全国文庙、孔庙也是极为鲜见。照壁中七孔镂空壁塑图案精美、寓意深刻,表现了精深的儒家文化内涵。七孔镂空壁塑的砖骨灰塑的工艺手法,极为少见。整个照壁长19.5米,高6米,雄奇瑰丽。

这七孔照壁主要表现的就是“鱼跃龙门”。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鱼跃龙门”里的“鱼”指的主要是鲤鱼,但是请大家仔细看,这照壁上的鲜活的鱼儿扁脑壳、大嘴巴、长胡子。不是鲤鱼,而是我们资中三绝之一的鲶鱼。资中的鲶鱼在清代就被刻上了照壁,这说明资中的鲶鱼并不是美名于现代,而是早在清代就已经赫赫有名了。这也使得这块照壁极具资中的特色和代表性!第一孔照壁主要传达出的寓意是比喻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之前好比河中之鱼,然后大家请看第二孔,在第二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龙头鱼身的“怪物”,但其实它是要表示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的过程中不停蜕变,更加精进的过程,树立一个要向“龙”转化的这么一个理念也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照壁上榜题文字“龙文炳跃”寓意苦读寒窗,鱼跃龙门,彪炳千秋。而第三孔讲的就是有了理想之后要把理想付出于行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孔壁周围有一圈梅花,表示“梅花香至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高楼下的螃蟹,它比喻的是人心中的私心杂念,表示出,只有抛弃了心中一切的私心杂念,才可以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纵观这七孔照壁,主要的就是向大家告之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的付之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好了,大家现在请往后面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文庙的建筑布局是一个完全对称的建筑布局,它的中轴线就是我们的第四孔照壁和正前方大成殿里的孔子像这两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青石牌坊,正中为“灵星门”,左边是“贤关”,右边是“圣域”,表明这里是灵天宝地、圣贤之区。为什么要在这里立这么一个青石牌坊呢?这个在古时候是有讲究的,当人们来到文庙祭拜孔子的时候,要从这三道门进去。但是古人们在祭拜孔子的时候,他们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不同等级的人要从不同的门进去,正中的“灵星门”在古时候是只有皇帝或者是皇帝钦点的状元才可以走的,左边的贤门是那时候被认为是有贤之士走的,而右边的圣域则是给得圣之人准备的。不过今天大家来到这里地位都是一样的,所以大伙儿也不必拘礼,请跟我来吧!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我们资中文庙的又一绝——“泮池”。为什么叫“泮池”呢?原来呀,在古代学校被称为“泮宫”。是由鲁德公在泮水之滨建立学宫而统一命名的。“泮池”的意思即是学校门前的水池,传说能振兴学业。在科举时代,童生考中秀才之后,都要到这里来绕池游走,庆贺入学,古人称为“游泮”,是相当体面的光宗耀祖之事。那么它被称为绝的原因是因为别的文庙的只有一个“内月池”即“泮池”,而我们的文庙不仅拥有“内月池”还拥有一个“外月池”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洗墨池”。两池两两相称,相得益彰。再有就是我们这个泮池本身,大家请看,横跨池面的一座刻有龙形的桥,叫做“状元桥”。跟全国别的文庙不同的之处在于,其他文庙的桥都是一桥一孔,而我们的状元桥是一桥三孔。是不是十分的特别呢?而且在其他各地的有些文庙里它的状元桥是封闭的,不过呀,因为资中在历史上一共出了2个状元,一个是南宋的赵逵,一个则是清朝的光绪年间的骆成骧,所以呀我们文庙里的状元桥是可以向游客开放的,大家不妨在这泮池边和状元桥上尽兴的游走一番,体检一下古时候读书郎升入学官和高中状元的喜悦之情!

我们先来到泮池的左边,现在我们看到这块高大的石碑便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在他40岁的时候,也就是康熙33年手书的《四书.大学》碑,距今300多年的历史,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康熙也下令全国,凡是有文庙的地方也就必须要立这块碑,现在有些文庙里已经没有了,而我们这里的文庙却至今仍旧保存了下来,这是十分难得和珍贵的。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虽然是一位满洲皇帝,但是他对汉族的儒家文化确是十分的喜欢。这块碑的内容主要是《大学》里经一章的内容,简单的说来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写这块碑的时候康熙正当盛年,其书法刚劲豪放,颇具唐人气韵,从这块碑里的书法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满洲皇帝的深厚的汉文化功底。这块碑与它正对面的石碑并称为资中文庙的另一绝,对面的石碑是明成化四年明宪宗皇帝书《御制重修孔子文庙碑记》碑。两块碑均高4米,宽1.9米,两两对称而立,两道碑文,碑体高大,尤显风采,均以帝王万乘之尊御书,堪称资中文庙之精品。

两座碑的旁边都各有一座祠堂,也是对称而立的。首先我们来看位于左边的名宦祠,名宦祠供祀的是外地人从隋到清在资州做官而政绩卓著的官员,如唐代的节度使韦皋、刺使羊谔、宋代的范祖禹等,一共二十八人。因为我们资中在历史上曾是州郡属的所在地,为州时间长达900多年,所以这里面的最高官就是州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委书记。现在我们来到了与刚才名宦祠对称而建的另一个祠堂,叫做乡贤祠,乡贤祠供祀的是资中人在外地作官而名扬青史的杰出人物,如西汉的词赋家王褒,南宋状元赵逵、南宋宰相赵雄等,一共二十四人。其中宰相赵雄为这里供祀的最高官员。乡贤祠的旁边有关于张大千所作的资中八景的介绍, 我们知道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虽为内江人,但却与资中有着很深的情谊。因为他的亲戚很多都在资中,小时候他经常跟着他的二个来到资中玩,所以从小就对这里很了解。1956年张大千离开大陆移居法国的时候,出于对家乡的思念,他便凭小时候自己的记忆,画了这资中八景图,送给自己的资中亲戚。大家不妨来欣赏一下国画大师张大千印象中的资中8景。

位于两座祠堂中间的这一排殿堂式的建筑叫大成门,又叫“戟门”。这道门同外面的大门一样,从前只逢祭祀大典之时才会开放,主要的作用是供文武官员休息整装的地方,平时只能从两边小门进出,左边的小门叫“金声”,右边的小门叫“玉振”。

现在我们穿过了大成门,来到了又一个圣洁的天地。这座院落叫崇圣祠,它与前面的大成殿错落有序,颇具匠心,布局是相当合理、巧妙的。资中的文庙的面积很小,但是他的结构确实十分的紧凑,我们可以看到左右两边的钟鼓楼也都完好的保存下来了!两座楼也是对称而建的,用一句成语就叫做晨钟暮鼓。

好了,游客们,我们现在处于的位置是西庑,在正对面同样与它也是对称而建的是东庑。西庑和东庑在古时候又叫做“厢房”。它们在文庙里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陈列孔子和72贤人(也就是他的72位弟子)牌位的地方。但由于我们的文庙博物馆也在文庙内,所以这里变成了我们陈列我们文庙内珍贵文物的地方。那么我们首先来欣赏这块石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幽兰赋》。这组碑刻一共七块,每块长2米,宽1.2米,是质坚粒细的巫峡石刻制的。话说在清朝的咸丰年间,资中人李福州靠一手熬糖的好手艺,成了当地八大首富之一,就在县城外牛寨溪修起了“李家花园”。李福州读书不多,却天资聪慧,发财后不惜重金购买名人字画装点花园,有一次他在宜宾做生意的时候,发现了黄庭坚的这幅字,他非常的喜欢,并派人专程从巫峡开采到了上好的巫峡石,又花重金请了一位成都的匠高手,在自己的家里面把黄庭坚的这幅《幽兰赋》给刻了下来并用他来装饰自己的书房。不过十分可惜的是,待到这位商人死去了之后,后辈式微,字画散尽。而这7块石碑每个就重达1吨多,无人搬动。新中国成立之初,土改时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分到了这堆石头,将它们砌成灶房外墙和猪圈。建房时嫌有字的一面不光滑碍事,就将无字的背面放在外面当猪圈墙,有字的一面是自家灶房糊上了泥巴。谁知这样就完好地保护了石碑,还使它“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74年,当时我们文庙的老馆长杨祖垲老先生才意外的发现了这块珍贵的石碑,经过细心的清理、保管之后,这才让此碑重见天日,也让大家一饱眼福!

这块碑我们又把它称为“三绝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在文、书法、雕刻这三方面都是可以堪称“三绝”的石刻。首先是它的文章此文是唐代的韩伯庸所作,大家请看:“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彼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意在说吸收了天地精华,有国香之资的兰花却因出生不好“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而无人知晓只能孤芳自赏。然后文章说了三个故事来赞美兰花,第一个便是“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今”。这里的夫子便是孔子,说孔子发现的兰花之后很是喜欢,便弹琴给兰花听,以此来赞美兰花的高洁。第二个便是“燕姞梦兰”的故事,说燕姞只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女子,一日梦见他的祖先给她一棵兰花,告诉她这兰花将来会是你的儿子,你现在收下她之后,别人就会像爱兰花一般的来爱你,而后当时的国君郑文公爱上了这位叫燕姞的女子,并以兰花作为定情之物娶了她,果然婚后为郑文公生下一子,取名为兰,也就是后来的郑穆公。第三个讲的便是屈原也喜欢兰花,赞美兰花,我们可以看到,碑里提到的“骚人,楚客”指的就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兰花的确是有国色之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寄愿移根于上苑”,即搬到了皇宫受大家的赏识。介绍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难想到其实孔子的遭遇就像兰花一样,一开始周游列国,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被赏识,而后才被人们认可,受到大家的尊敬。因此把这篇《幽兰赋》放在祭拜孔子的文庙里,也是十分适合的。我们再看他的雕刻,说它绝是因为这位工匠的刻工了得,他把黄庭坚每个字的虚笔都刻得近乎完美,栩栩如生,十分难得。当然了,三绝”中最绝的还属黄庭坚书法,全文396个字,平均手掌大小,写得气韵横生,是50多岁的黄庭坚第一次被贬后奉召回京时书写的。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跌宕开阔、沉着刚劲的手法,来表现受冤平反后的心情及对兰花品格的向往。碑文中的字体奔放壮美,章法连绵,是黄书的代表作之一。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这块碑很值得一观呢,欣赏完我们文庙的石刻精华之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馆内的木刻精华,我们文庙的镇馆之宝,也是我们文庙的第4绝——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这块牌位是在明代嘉靖九年(1530)时制作的,已经有480多年的沧桑岁月了。根据史书的记载明世宗嘉靖九年,礼部议奏:“人以圣人为圣,圣人以孔子为至”。孔子是至贤,但毕竟是人臣,因而应当去掉“文宣王”的王号,改称“至圣先师”,准奏后,嘉靖帝就诏令全国,“去塑橡、设木主、罢封爵”,意思是说文庙以后都不准在供奉孔子像了,把孔子像换成孔子的牌位进行拜祭久可以了。而且嘉靖皇帝还颁布了各地制作孔子牌位的统一规格和标准。按照规定,孔子牌位必须是“高二尺三寸七分,厚七分,阔四寸,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不能大,也不能小,规矩是相当严格的。以至于现在山东曲阜孔子庙内保持着的一块嘉靖九年制作的孔子牌位,其长宽高厚完全按照朝庭规定的尺寸而作。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我们资中文庙内的孔子牌位却忤逆了“天威”,光是通高就有八尺八寸六分,超出当时规定的3倍,它的宽是四尺二寸,厚度七寸五分,可以说是远远超出了嘉靖皇帝所颁布的孔子牌位的规格大小。其二便是按规定,牌位必须“朱地金书”,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位却是金底黑字,正中的“至圣先师孔子牌位”是用黑漆写在金榜上的。可以说,这块牌位无论是从尺寸大小还是字体颜色上都没有按照当时皇帝的要求来制作,我们都很清楚在封建专制社会里,是最为忠君守道的。但是当时的这里的人们为什么偏偏如此大胆的顶风违命,抗旨不尊,公然的忤逆天威,炮制出了这么一块欺君之物呢?有人说或许是对资中文庙的一个特许,因为我们资中文庙的孔子像都是站着的。。。。。但事实上至今仍然没有人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这也成为了我们华夏神州所有文庙中永远的未解之谜。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此牌四周缕空雕刻着九条龙,二条凤,外围是以花瓣和海涛、龙凤缠绕其间,栩栩如生、呼之欲飞……可以说此牌构思巧妙,形态生动,技术精湛,气势恢宏,是不是令大家叹为观止呢?其实现在在山东的孔子庙里也有这么一块一般大的牌位,只不过那个牌位是清代才立的,而我们这块是明代就有了的,相比起来,我们文庙里的这块牌位不仅大,而且历史更悠久。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它如此完好的保存下来,是十分不易和珍贵的。怪不得此牌被人们誉为“中华第一牌下面我们来到的是东庑,这里同样也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馆藏文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拓画,是从我们资中南宋时候出的宰相赵雄的墓里拓画下来的,这幅图的名字叫做“宰相出行图”当时发现的时候,墓里的图画都是彩色的,非常的漂亮。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资中清朝光绪年间的状元骆成骧的照片。他17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这块“经魁”匾就是他中举人的时候,送给他的外公的报喜之物。31岁时被光绪皇帝钦点,成为清朝唯一的川籍状元。这块“状元”匾就是在他中状元之时候,送给他的舅舅的报喜之物。这个“状元”匾上的“钦点”二字便指的是光绪皇帝的钦点,那么为什么光绪帝会钦点他为状元呢?我们可以开看看下面的文章,这是骆成骧在当时殿试的时候手写的《殿试策》。单从这篇字来讲就写的十分工整,如同现在的印刷一般,由此可见骆成骧的书法功底。据说当时光绪皇帝临轩侧问当下应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并要求大家畅所欲言,于是骆成骧就在这篇文章中写下了4个点来回答光绪皇帝所提出的问题,这4点分别是:整军练兵、兴修水利、例行节俭、惩治贪污。可以说这4点建议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受用的,光绪皇帝看后十分喜欢,便钦点了骆成骧为状元。由于其出身于贫寒农家,中状元后骆成骧并没有做官,而投身教育事业,大力的兴办学堂。他在当时的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做过首席提调,后来回川以后创办了四川高等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大学,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份《殿试策》的原件就保留在了现在四川大学里。

走出东庑,我们现在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资中文庙的核心部分——大成殿。大家请跟我来,这片宽大的平台是祭孔之时举行八佾盛典的地方。所谓“八佾”,是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排列成行,纵横都是八人,一共六十四人。诸侯只能纵横六人,叫“六佾”;大夫纵横四人,叫“四佾”。孔子是文宣之王,连皇上都要对他顶礼膜拜,当然要享受八佾之舞的最高待遇了。站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大家还可以看到对面的一座黄色的琉璃瓦建筑,那就是我们的资中“武庙”。现在现存的文庙是全国有29座,现存的武庙在全国有10座。文武庙并存且相距如此之近的在全国已经十分少见了,所以20__年的时候,国务院就把这两座庙一并归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曾讲到我们资中文庙有5绝1奇,我们先前已经欣赏完了4绝了,那么剩下的一绝和一奇便是在我们的这做大成殿里面。请!首先大家看到的便是我们大成殿中心的孔子站像!这尊孔子站像高3.85米,底座1.2米,石像净重7吨。站像姿取的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绘的“至圣先师图”。它便是我们文庙里的一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全国的29座文庙里的孔子像全都是冠冕庄严的帝王坐像,原因我们刚才有讲到是由于孔子被封为“文宣王”,要享受帝王的待遇。而我们这里的孔子却塑得是站着的布衣像。很多人曾对此表示不解,为何我们资中文庙的孔子像是站像而且还是布衣的呢?我们都知道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学乐于苌弘”。即是说向师襄此人学了琴,而后又向苌弘学了音乐。而苌弘又是我们资中人,根据孔子一直强调的“尊师重道”的思想,那么在老师的故乡孔子他便要站而不坐,以表示他对自己老师的尊重。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恭身而立,双手前伸上举,作“天揖之势”,生动地再现了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彬彬有礼,尊师重教而平易近人的圣洁丰姿。其实呀,在南京的夫子庙里也有一座孔子站像,不过那尊站像仅立在门口不受祭拜,而我们资中文庙里的布衣孔子站像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要接受祭拜的孔子站像,这也便使他成为中华一奇。

现在大家抬头看到的这10块匾,便是我们资中文庙的第五绝了。这10块匾里面有8块都是清代从康熙到光绪8个皇帝为孔子题写的。因为呀,当时康熙皇帝规定凡是要做皇帝的人都必须为孔子题匾,这样才能有资格,所以康熙帝便带头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写下了正中最高一块“万世师表”匾,意思是说千秋万世都要以孔子为师,以孔子为表率;第2块是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公元1720__年)题写的“生民未有”,意思是说至从世间有了生灵以来都没有再出现过像孔子这样的人物了;第3块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年(1732年)题写的“与天地参”,这里的“参”是第三的意思,就是说天为一,地为二,孔子为三;门口上面是嘉庆皇帝于嘉庆七年(公元1820__年)题写的“圣集大成”,意思是说孔子是圣人,是集大成于一体的;然后依次是道光皇帝题写的“圣协时中”,意思时说孔子是圣人,他讲的中庸很能教育人;咸丰皇帝题写的“德齐帱载”,意思说孔子的道德学识用布都写不完,用车也载不完,以此来表现孔子的学富五车;同治皇帝题写的“圣神天纵”,意思是说孔子是圣人是神人,他的行为是天都要放纵的,表示孔子不受天地之约束;光绪皇帝题写的“斯文在兹”,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要谈文化的话,只有孔子才能算得上有资格。这便是清朝8位皇帝为孔子提的匾,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八皇匾”。这些全都是万岁爷们的亲笔题词另外还有两块是国min党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德配天地”、国min党总裁蒋中正题写的“道冠古今”。提起林蒋二位题字的匾额,“wenge”开始后,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极左思潮冲激下,难逃厄运,红卫兵准备砸烂此二块匾额。 这紧急关头,原县文管所所长杨祖垲急中生智,将二块匾额当着文庙大门安上,真乃天意,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刚刚合适。杨在上面涂上了红漆,并在大门正面写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在大门背面写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革命口号,才躲过了这场灾难。在打倒“sirenbang”。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把这两块匾恢复原状,理直气壮地挂在文庙大成殿内。好了,对于文庙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这一次的游览中感到高兴。

主题科举博物馆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各位游客、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游览!

就在西安市的三学街,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博物馆,它就是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它利用西安文庙扩建而成,苍松翠柏掩映着它,巍巍城墙护卫着它。千百年来,它经历了重重的硝烟战火,跨越了慢慢的岁月长河,3万多平方米的深深庭院中,已有藏品1万多件,碑刻3千多方,更有国家级文物134件,它以萃为经典的东方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东方石刻艺术,成为我国最大的碑石博物馆和最为丰富的艺术宝库。

西安文庙

来到碑林博物馆,你会被这恢宏壮观的文化丛林所感染,更会被一座座精美绝伦的书法名碑所吸引,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丰富的碑石和动人的雕刻,是怎样穿过历史的云烟,与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呢?那就让我们从碑林的形成说起吧。

公元874年,爆发了黄巢起义。战火的硝烟,国力的衰弱,使大唐帝京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战争的灾难也殃及到文化。矗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开成石经》濒临战争的毁坏。公元920xx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此时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为了便于防守,将长安城区缩小到皇城之内,国子监便处在了城外,《开城石经》等碑石就被遗弃在露天荒野之中。在许多文人学士、政府官员的竭力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鄩在公元920xx年,陆续将《开城石经》等碑石搬移到城内唐尚书省的西隅,位置在今天西大街广场一带。可是这里地势低洼潮湿,经常受到雨水侵蚀,碑石容易陷落倾倒。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在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的精心组织下,又将《开城石经》迁徒到府学的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当然与《开城石经》一同迁入的还有《石台孝经》等一批著名的唐代碑石。所以,当我们说到碑林的形成时,就会想到《开城石经》,它是碑林的基础,因为它才形成西安碑林今天蔚为大观的3000多方碑石。

了解了碑林这些曲折而艰辛的迁移过程后,我们再看看这里的孔庙旧址。

孔庙,是封建社会祭祀孔子的专门地方。古人的心中,孔子是圣人,祭孔是天下大事,各地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孔庙。

西安的孔庙,则是唐代武德二年(619),在国家诏令之下所设立,位置在尚书省西隅的国子监附近。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曾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孔庙又称文庙。西安孔庙经历了五代、北宋的几次迁徒,在宋崇宁二年(1103)最终将孔庙和府学迁于现址--西安碑林博物馆所在地,从而使孔庙、府学和碑林融为一体。今天的西安孔庙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时的建筑,它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群中轴贯穿、左右对称的原则,整体和谐统一,布局严谨大方,庭院重重,古雅深邃。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斗拱繁复、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太和,是指阴阳会合;元气,指人的精神,生命力的本源。这里既有祈求万福的意思,又是对孔子地位受到人们敬重和尊崇的体现,它是在明万历年间由皇族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而成。

牌坊的南面是照壁,也称"塞门"。塞门外有清朝末年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题写的"孔庙"二字,字体醒目,结构稳健,运笔舒展。孔庙没有南门,因为南面正对明代城墙,所以只能在东西门两侧开门,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义路,其意是指供君子出入之门。

牌坊之下则是明净清澈的泮池,它形如半璧,中间以泮桥连接。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为泮宫。泮宫是学校的前身,春秋时孔子在鲁国讲学,地点就在泮水之滨,后来在这里建立学校,所以叫泮宫。并且成为后世学府的代称,科举时代称生员入学为入泮。

与牌坊相对而呼应的是棂星门。棂星为天田星,主稼穑,凡是古代君王祭天,都先祭棂星,有祈年报功之义。宋代开始将棂星门设于文庙中,棂星成为"主管取士"之神,喻意祭孔如同祭天。元代为两门,清代为三门,中门额刻"文庙"二字,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额刻"道冠古今",用以形容孔子才华学识和道德品行与天地齐平,古今永辉。门头两端雕刻的蹲兽叫做麒麟,神圣威严,寓意福瑞吉祥。

走过棂星门,便可看到处在中轴线上出檐翘角、肃穆庄重的戟门,为典型的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因为古代祭孔时门两侧陈列仪仗性的兵器而得名。按照礼仪制度,古时宗庙、陵墓门前设立戟门及列戟的多少是衡量主人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

穿过戟门,就是东西两庑和相互对称的六座清代碑亭。两庑过去陈列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塑像。碑亭为八角攒尖顶,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评定一些边患叛乱的战争记录碑石。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是一座最雄伟、最典型的庑殿式建筑,它位于孔庙最后一重庭院中,里面供奉着孔子像。《孟子·万章下》曰:"孔子之谓集大成"。古乐中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成,称为大成。这里的大成就指孔子能够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孔子曾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然而遗憾的是西安孔庙的大成殿已在1959年9月毁于雷火之中,如今这里已成为碑林广场。

大夏石马

屹立戟门西北处的是"大夏石马"。大夏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匈奴人建立的国家,他们拥有陕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公元420xx年,大夏国的创立者赫连勃勃率军攻占了长安,任命他的长子赫连璝为大将军,镇守在长安,石马就是在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发现的。

石马采用圆雕的技法,线条简洁自然,风格粗犷古朴,我们至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前腿刻有"大夏真兴六年"、"大将军"等字样。大夏国仅有20xx年的历史,而这匹石马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大夏纪年的文物。石马体态匀称,四蹄健壮,为承担马身的巨大重量,马的两前足与两后足各组之间均未镂空,显得坚实有力。马的双耳已不在,只留下两个插耳的圆孔。这些丝毫没有影响石马那凝重的神情和矫健的姿态,使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在那金戈铁马的时代,它驰骋疆场的飒飒身影。

唐景云钟

与大夏石马相对的是悬挂在戟门东南处的景云钟。它因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距今有近1320xx年的历史。景云钟原挂在唐长安城景龙观的钟楼上,后历经沧桑,数次变迁,明朝时悬挂在全城报时的钟楼上,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中。

景云钟由26块青铜模板一次浇铸而成,重约6吨。钟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井然有序的排列着龙、凤、鹤,、狮牛、飞天、彩云、蔓草等,32枚突起的乳钉起到强固钟体和协调音律的作用,由于铜锡比例科学合理,所以音质清纯、悠扬。钟身上铸有铭文,18行292字,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是李旦少有的传世佳作。

铭文宣扬了道教的玄妙与神奇,即可以报晓时辰,更可以祈福祥瑞。而蹲于铜钟顶端的怪兽称做蒲牢,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生性活泼,爱鸣嘶吼叫,于是投其所好,设置成钟钮用来装饰。景云钟以优美的声音,精美的纹饰、华美的书法而成为世界名钟。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经过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现有大型碑室7座,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这里有享有盛誉的名家精品,有文化交流的历史丰碑,有生动详实的石刻文献,更有精湛娴熟的线刻图案。当你漫步碑林广场,伫立在高大的碑亭之下,你一定会被这绝妙的书法华章所感动,一定会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陶醉。

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制最特别、雕刻最华丽的碑石。它刻于唐天宝四年(745),由于整座碑身立在三层石台之上,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并加以注释的"孝经",故称《石台孝经》。碑石通高6米,由35方巨石组合而成,碑首上满雕灵芝云朵,三层石台均雕有瑞兽及蔓草纹饰。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主张"孝悌"的思想,"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推崇《孝经》正是将孝敬父母和忠于君主帝王、国家社稷相联系,希望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来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政权。天宝四年(745)玄宗李隆基大力提倡,曾诏令"天下民间家藏《孝经》一本。玄宗亲自用隶书作序、抄录、注解,使我们看到了一代天子丰腴华丽、端庄大方的书法神韵,更充分展示出大唐盛世的气度与风范。碑额由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用篆书题写"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

《石台孝经》以奇特的形制、深刻的内涵、帝王的书法而成为碑林中的"迎客第一碑"。

第一展室

开成石经

如果说《石台孝经》是封建帝王维护统治的需要,那么陈列在第一展室的《开成石经》又是刻于什么时候?为什么而刻呢?

早在西汉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必读之书。将儒家经典镌刻在石头上既便于学习和流传,又避免了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在中国历史上,刊刻儒家经典的活动有七次,即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代《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的《嘉佑石经》、南宋《绍兴石经》、清代《乾隆石经》。今天除清代的《乾隆石经》因刊刻年代较晚保存在北京国子监旧址外,唯有唐代《开成石经》历经千年的风雨,依然完整地耸立在西安碑林中。

《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城二年(837),它的内容包括儒家经典的《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部,共刻114石,每石高2米多,均两面刻字,总计228面,160卷,65万多字,被称为最大最重的一部石刻图书,号称"石质图书馆"。《开成石经》改变了过去刻经排列中一行直下的特点,每卷的卷首都在右上方,这样不仅便于装订成册,而且成为唐代的一大创举。《开成石经》由国子监祭酒郑覃主持,刊刻由陈介、艾居晦等用楷书完成。

在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发生的陕西关中地震,使《开成石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40多通石碑断裂倒塌。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碑石,明万历十六年对碑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和补刻,并且将补刻小石立在原碑旁,共计96石113面,约53000多字。《开成石经》作为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它厚重的积淀和精深的内涵而被世人珍重。

第二展室

当你为唐代的石经而自豪时,眼前第二展室的座座名碑又会让你产生强烈的震撼。这里以唐代名碑为主,有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梵汉合文陀罗尼经幢》等,有书法名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史唯则的《大智禅师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李阳冰的《三坟记》、和《拪先坟记》等传世杰作。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徳宗建中二年(781)。大秦是唐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派别--聂斯脱里派--碑额的上方刻有一个十字架。

碑文记载,景教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由阿罗本传到长安,当时的唐太宗派使臣房玄龄列仪仗到西郊迎接。碑文还记述了景教的教旨、教义、教规,大秦国的疆域、产物,以及在唐代截止立碑时一百五十多年的传播情况和政治活动,同时在碑石的下方还刻有古叙利亚文。

公元845年,碑石受到唐武宗废佛运动的影响而埋于地下,明代天启年间出土。1641年写入葡萄牙文的《中国通史》中,译成拉丁文,从而引起世界轰动,现在世界上有6座"景教碑",而唯一的真碑在西安碑林。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是欧阳询为隋代的大官僚皇甫诞书写。欧阳询是初唐四大家中最早的一位,他经历了陈、隋、唐三代,书法风格结合北碑的纯朴和南帖的柔美,下笔自然随意,字体峻利圆润,法度平整规范,以清秀而独树一帜。

欧阳询少年好学勤奋,与李渊交往十分密切。唐太宗时大兴文教,为了提高书家素质,振奋社会风气,设立弘文馆,选召学士入馆工书,欧阳询任大学士,由他亲自执教。他的书法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名扬海外。他写的片纸数字都被人们争着收藏,作为习书的范本,时人称他的字为"欧体"。

道因法师碑

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记述了道因法师出家求法和曾在大慈恩寺协助玄奘翻译佛经的经历。

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书法造诣也很深,与其父并称"大小欧阳"。欧阳通从小丧父,在母亲徐氏的不断教诲下,临摹父书,仔细认真,从不懈怠。他的字笔力险峻劲挺,棱角分明,字体严谨规矩,一丝不苟。传说欧阳通对自己的书法特别珍惜,必须在具备象牙或犀牛角的笔管,狸毛或兔毛的笔头,松烟和麝香的黑墨时才肯动笔写字,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而《道因法师》碑就显得弥足珍贵。

多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是楷书巨匠,他身历4朝。碑林中保存他的碑石有7座,是全国保存颜真卿书法最多的地方。

《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40多岁书写,内容叙述了佛教天台宗和尚楚金禅师修建多宝塔的经过,以及唐玄宗资助修塔和派使者吊唁并监护楚金丧事的情况。此时,正处中年的颜真卿书法端庄隽秀,朴实谨慎,规范整齐,无一懈笔,历来是学习颜体的范本。

颜氏家庙碑

《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他的父亲所立,叙述了颜氏家族的家史和仕宦经历,碑文中"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足以显示出家族的兴盛。此时的颜真卿已有"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风采,书体浑厚圆润,饱满遒劲。俗话说"字如其人",而颜真卿真正做到了这四个字,成为书法界的典范和楷模。

唐代李希烈发动叛乱,颜真卿前去招抚却遭到了囚禁。当李希烈的弟弟在军中被人杀死,李希烈十分恼怒,决意杀死颜真卿。于是假借皇帝之诏,派人用绳子勒死颜真卿,颜真卿终年77岁。颜真卿以他苍劲老辣的书法和刚正不阿的人品,成为"楷书第一人"。

唐三藏圣教序碑

《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代怀仁和尚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遗墨中选辑集字而成,所以碑石称作《集王圣教序》。

王羲之的行书称绝一时,在我国书法史上以"书圣"著称。南朝梁武帝评价"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唐太宗更是称赞"尽善尽美"。太宗李世民十分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传说他藏有王羲之墨迹三千余纸,并且是朝夕观赏。当太宗为玄奘翻译的佛经亲自写好序文后,唐僧的弟子怀仁决心将文章用王羲之的行书集凑而成。公元672年,怀仁和尚殚心竭虑,整整花了20xx年的时间,细细拼集,慢慢寻找,甚至不惜千金,购买求得,所以称为"千金碑"。碑石不仅体现了唐初那浓厚的"崇王风气",更凝结着唐朝人对王羲之书法的钟爱之情。

玄秘塔碑

到了晚唐,更有一位久负盛名、闻名海外的楷书巨匠--柳公权。《玄秘塔碑》正是柳公权60多岁为大达法师所写,刻于唐会昌元年(841),碑文记述了唐长安城中安国寺寺主大达法师的生平以及受到徳宗、顺宗、宪宗等几代皇帝恩宠的事迹。碑文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融圆厚于清刚之内,结体疏朗,法度森严,是柳书的主要代表作。

柳公权身居高官,廉洁刚直,敢于直言,人品、书品皆为君臣世人所敬仰。据说,一次皇帝与六学士对坐于便殿,说话间,文宗称赞汉文帝恭俭,又掀起自己的衣角来说:"这衣服已洗过三次了"。众学士对皇帝作贺词,只有柳公权一言不发,文宗问他,回答道:"人主当退不肖而进贤,纳净谏,明赏罚,至于穿着洗过了的衣服,乃小节耳,对于治国有益不大"。柳公权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美谈佳话。

当你缓步走出第二展室,当你还沉浸在"颜筋柳骨"的神采气韵中,当你还回味着"大欧小欧"的隽永峻利时,眼前这幽静的回廊下,那一方方规整的青石,又会让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墓志

这些方形青石称为墓志,埋放在墓穴中。上面刻着死者的生卒年月、籍贯、系谱、履历、官职、生平事迹和赞颂文辞,它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陵谷变迁。

墓志在我国汉代已有雏型。到了魏晋时,由于天下盛行厚葬风气,官方严禁在地面竖立墓碑,因此埋入地下墓中的墓志便随之大量出现。而这些墓志大多是二十世纪前半叶在洛阳出土的,被于右任先生收藏,于1938年捐藏到西安碑林。其中以皇室宗亲及贵族官僚的墓志居多,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独特的书法价值。

第三展室

穿过回廊,进入第三展室,又会将你带入一个五体书法异彩纷呈的世界。这里陈列着汉魏至唐宋的不同书体、不同内容的碑石,不仅可以看到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的艺术特点,如梦英《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汉代《曹全碑》及《熹平石经》、唐代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千字文》、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宋徽宗的《大观圣作之碑》等,还可以通过汉代《仓颉庙碑》、《仙人唐公房碑》和西晋《司马芳残碑》等了解碑石的起源以及碑石形制的演变过程。

我们知道,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远古之时就有了关于汉字创造的美丽传说。伏羲画卦说,神龙结绳说,仓颉造字说,到以后殷商的甲骨文,西周的钟鼎文及春秋的石鼓文。秦始皇统一天下,进行"书同文"的举措,李斯将籀文简化为秦篆,使小篆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的文字。小篆字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俊逸。

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

梦英的《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就是典型的小篆字体,内容是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540个部首偏旁用篆书书写,每个篆书之下用楷书注音。这座碑石字体端庄典雅、古朴凝重,为我们提供了古代构字法的典型范例。

当小篆在完成了统一文字的使命后,向着容易书写便于认识的方向发展。秦朝末年有一个狱吏叫程邈,他在囚狱中工作的十年时间里,对篆书的笔画和字体的结构进行变革,由于将字体的圆笔改为方笔,繁复变为简洁,于是这种新的书体被称作隶书,到了汉代隶书达到成熟的时期。

曹全碑

《曹全碑》是汉隶中的精品,文字不仅清晰流畅而且宛转妍美。碑石刻于东汉晚期,是百姓和官吏为纪念东汉灵帝时的合阳县令曹全而集资修建的。碑文记载曹全为敦煌人,曾随军征战疏勒,战功显赫。他任合阳县令更是政绩清廉,造福一方,碑背阴还刻有捐资人的名单。《曹全碑》的书法扁平匀整,清丽流畅,自然雅典,秀美飞动,不仅是汉隶中婉约书风的代表。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的书法是汉隶成熟时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据说书写者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以这块《周易》残石为例,结体方正,字字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完全体现出了蔡邕所主张的"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的规范。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不过,对照流传下来的《熹平石经》残石,书法差异很大,不像一个人所书写。我们推测是因为当时这项工程是由蔡邕所主持,加上汉代刻碑不留名的传统,所以流传下来的只有他一人的名字。

《熹平石经》共刻石46块,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约3万多字。石经刻好后被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学子们校对和传抄。据《后汉书》记载,石经刻立后,前来参观摹写的人将街道都堵塞了,可见当时的盛况。但遗憾的是,石经刻立不久,就遇到董卓之乱,后来又遭遇晋永嘉之难,碑石全部残毁,保存到今天的数量更加少了。碑林收藏的这块,上刻《周易》的内容,两面刻字,共有400多字。这块残石是1920xx年在洛阳出土,于右任先生花费4000两银元从古董商手中买下,后来与"鸳鸯七志斋"藏石一同捐赠给碑林博物馆收藏。

在每一种书体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新的书体也会随即出现。当隶书一步步完善成熟时,新的书体楷书、草书、行书也在逐渐形成。

西汉时已有章草,它的出现是在生活实际的需要中,为了加快公文的处理,开始将方折的隶书简化、草化以处理官牒文书。东汉时张芝在章草的基础上发展为今草,它的出现无疑更能自由而充分地表现人类情感的变化。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的草书称为今草,笔势连绵飞舞,潇洒灵动。

张旭断千字文

《断千字文》是唐代书法家张旭所写,他是将各字上下相连,首尾相接,字体大小错落,粗细相间,浓淡相宜。他曾对颜真卿说:"创变适度,不可妄变"。由于他的字体极为奔放、洒脱,自然舒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难以辨认,一般称为"狂草"。张旭为人豪爽豁达,性格狂放不羁,更是嗜酒如命,每逢喝得酩酊大醉时,就呼叫奔走,在极端兴奋的状态下,手拿毛笔疾书,一下数行。有时不尽兴,竟丢掉毛笔,解开发髻,用头发蘸墨写字,酒醒之后连自己都觉得神妙,所以人们都称他"张颠"。他和李白、贺知章等8位文人墨客,并称"饮中八仙"。

唐人爱酒,是时代的产物。在一个高亢、激越的社会情调中,在一个开明、张扬的文化氛围中,酒成为激活和调动人们强烈生命和文化意识的重要媒介。在豪爽奔放的酒文化中,唐人倾注了生命的无限热情,更融进了五光十色的个性追求,张旭的草书正是这个盛世文化艺术的缩影。

千字文产生于南朝梁武帝时,由周兴嗣在一夜之间将一千字组成了有韵律的文章,为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包括天文、地理、礼仪、法制、技艺及励学等,具有启蒙教育的作用。所以一经颁布,便成为少儿必读必写的教科书,至今流传一千多年,人们依然在传颂吟咏。

怀素千字文

怀素是唐代一位名僧,他是张旭之后以狂继颠的又一位草书巨匠。他因为家境贫寒,自小便出家做和尚,与张旭相同的是怀素虽为和尚,但喜欢喝酒吃肉,并乘着酒兴挥笔作书。因此,人们把张旭和怀素合称为"颠张醉素"。

怀素的字如骤雨旋风一般,随手万变,却又法度俱备。当年怀素练字也十分不易,他没有钱买纸,于是就在房前屋后种了很多芭蕉树,以芭蕉叶子为纸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在院子里都堆成了堆,他称之为"笔冢"。后来为了学习书法的精华,千里迢迢从家乡湖南来到长安,向张旭以及张旭的弟子邬彤请教,最终成为了与张旭齐名的草书大家。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千字文》都是刻于横置的长方形石块上,它们的形制与我们刚才所见的碑有些不一样。其实我们眼前这种刻石叫做"帖",它与"碑"是有一定区别的。

碑一般是竖长置放,有额有座,立碑的目的是传于后世,所以碑文内容一般都是对碑主人或者对事件的歌颂,有一定的格式,字体以庄重严谨的篆书、楷书、隶书为主。比如《曹全碑》、《颜勤礼碑》就属这一类。而帖是专门为学习书法者提供前代名人书法而刊刻的,以字体的优胜为选择的标准,内容庞杂、形式不一、长短不限,而且帖一般是横方形的石板,比碑稍小,无额、无座,也没有侧面,大多在正、反两面刻字。同样内容的碑一般只刻一座,而同一个人同一内容的帖可能会刻好几块。不同时代,依据不同蓝本所刻的帖也是有好坏之分的。碑林收藏的这几块怀素《千字文》是明代成化年间所刻。

当唐代那飘逸飞动的草书神韵在我们的脑海中流下深深的印迹时,第四展室的碑石又将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四展室

这里陈列着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一些著名书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等的诗文书迹,以及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明《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清刻《太华山图》、《太白山图》、《关中八景》、《关帝诗竹》、《魁星点斗》等丰富多彩的线刻画,内容生动有趣,耐人回味。还有反映古代社会历史的明代《感时伤悲记》、清代《荒岁歌碑》,在那些战乱与灾荒之年,人们颠沛流离、痛苦悲惨的生活在碑石上都有详细的记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黄庭坚诗碑

进入碑林第四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侧碑墙上宋代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的巨幅行书作品。黄庭坚擅长写诗,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极深。他的书法清圆妙丽、气贯脉通,运笔则圆劲苍老,结构中宫紧收,四出放纵而神凝之,颇似他豁达磊落的为人。他以画竹之法作书,其风枝雨叶,气高古雅,所以书法达到了风韵最旺的境界。而他的诗词对后人也颇具影响,成为宋代诗坛巨匠,开创江西诗派。这首诗描写的是长安皇城的景致,主要写汉代长安城的皇室宫苑,崇高的建筑,盛美的仪仗,优雅的景色,庄严的宫廷,都是普通人所不能见到,甚至不能想象的。全诗如下:

翠盖龙旂出建章,莺啼百转柳初黄。昆池冰泮三山近,阿阁花深九陌香。径转虹梁通紫极,庭含玉树隐霓裳。侍臣缓步随銮辂,冈上应看集凤皇。小苑平临太液池,金铺约户锁蟠螭。云中帝座飞华盖,城上钩陈绕翠旗。紫气旋回双凤阙,青松还有万年枝,从来清跸深严地,开尽碧桃人未知。

苏东坡诗碑

旁边这方碑石为北宋四大家中苏轼的作品。内容是苏东坡《集归去来辞诗》六首。

苏轼,号东坡,是宋代著名大的诗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精力,用在了很多方面,不仅文学艺术造诣很高,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但政治上的波折却影响着他的生活,他曾被几次贬官,晚年甚至远赴海南。我们看这块碑刻的落款是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就是苏东坡谪居贵州后所作。被贬贵州后,垦荒筑屋,耕食其间,使苏轼对陶渊明《归去来辞》中那种隐避的内涵有了特殊的理解和共鸣,借集陶诗字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与他在元丰五年(1082)所书的《寒食贴》风格略似。而这座碑石也是碑林仅见的一通东坡名诗刻石,被推为苏贴刻石的较佳者。

米芾四条屏诗

清刻《米芾四条屏诗碑》,是一首反映初春景色的五言诗。"皇都出度腊,凤辇出深宫,高凭楼台上,遥瞻灞浐中。仗凝霜彩白,袍映日花红,柳眼方开冻,莺声渐转风。御沟穿断霭,骊岫照斜空,时见宸游游,因观稼穑功"。

米芾,宋代四大家之一,才华横溢,狂放不羁,他喜唐服,爱怪石,擅收藏,好临摹,由于举止不凡,言行怪僻,素有"米颠"之称。他的书法得苏东坡的指点,变化多端,章法自然,顿挫分明,气韵酣畅。他一生酷爱钟鼎、文竹简碑刻,是无所不晓,无所不学。他曾任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关帝诗竹图

这是一方奇妙有趣的碑石,将文字与绘画融为一体,刻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在中国家喻户晓,其中描写由于三国之争,关羽同刘备的两位夫人在下邳被曹兵困于土山上,关羽为保护两位嫂嫂被曹操俘虏。关羽的文采武略备受曹操青睐,曹操惜才爱将,赐以高官厚禄并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而关羽对着这一切淡然处之,最后还是挂印而走。后人赞赏关羽的品行,故产生了这幅关帝诗竹。这幅图由风竹、雨竹构成一幅秀竹画图。风竹的叶子向一边飘动,就好像有清风吹过;而雨竹的叶子则向下低垂,好似有细雨在击打。竹叶恰好组成一首五言绝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这首诗表达了当时关羽身在曹营身在汉的特殊心情。有人说这首诗是关羽写给刘备的,据史书记载关羽其人既不善写诗,也不善作画,这座碑是清代韩宰附会之作。

魁星点斗图

《魁星点斗图》是清代陕西巡抚马德昭所画,字体复杂华丽,内容独特新颖,寓意深刻。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以五经取士,特别是明清,每经首选一人称为"魁",而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第一星,所以古代很多学府和学宫多筑有魁星楼,来供奉魁星,以希望金榜题名。碑上魁星的形象是个"鬼"字,它一脚翘起托着"斗"字,一脚独立在"鳌"字之上,一手拿着毛笔直点"斗"字。古代,皇宫金銮殿前置有石陛,上面雕刻有鳌的图案,考中的进士要站在台阶下接迎金榜,状元有资格站在鳌头之上,取"独占鳌头"之意。同时"鬼"字又由儒家修养的八个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组成,既形象生动,有独具匠心,即构思巧妙,又寓意深刻。

第五展室

当你离开第四展室,绕过墓志廊,来到了第五展室。这里陈列着宋、元、明、清各代的碑石,许多是涉及拨田、瞻学、修渠补城等内容,为研究当时社会史和地方史,甚至为研究碑林与文庙的发展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宋代重刻的秦《峄山刻石》、清代重刻的汉代《敦煌太守裴岑记功碑》、清注释《岣嵝碑》以及清代帝王与将相的书法碑石,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尤其是《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不仅指出了为官之道,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第六展室

第六展室陈列的碑石除少数是元、明两代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为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游天冠山诗碑》、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秣陵旅舍送公稽章生诗》以及清代康熙的"赐吴赫书"、雍正的"赐岳钟琪书"、林则徐的《游华山诗》和康有为的《曾贡生裕汉碑》等,还有一些为人处事的格言碑,这些都能使我们全面认识碑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七展室

誉为"法帖之祖"的《淳化阁帖》陈列在第七展室,它是在宋太宗淳化二年(992)命翰林侍讲学士王著,将宫中所藏历代帝王、名臣及书法名家的墨迹,摹刻在枣木板上并存于宫中,将拓印墨本颁赐给中书省、枢秘院的官员及有功的大臣,因为刻于淳化年间,又是在宫里刻成,所以又称作《淳化秘阁帖》。但是原帖在刻成后毁于战火中,碑林的《淳化阁帖》是清顺治三年(1646),陕西金石家费甲铸用"兰州本"复刻的,共145石,两面刻字,共分10卷,现存多种版本,唯陕西本刻石最全。

走在第七展室,我们仿佛穿越千年的时空阻隔,再次重温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真草隶篆,名家荟萃,书法艺术的长河竟是如此波澜壮美。

当我们徜徉在亭廊殿庑之中,驻足于座座丰碑之间,那赏心悦目、摄人心魂的书法艺术,宛如无声之乐,无色之画,无韵之诗,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石刻艺术室

走出碑林第七展室后,建于1963年石刻艺术室又会以一件件精美的石刻造像吸引着你,打动着你,让你叹为观止。

"西安石刻艺术室"的匾额由陈毅书写,整座展室精选汉--唐近一百件的代表性作品,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部分展出。有的生动活泼,有的威武凶猛,有的肃穆端庄,有的慈祥可爱,无论东汉双兽、画像石刻、李寿石椁、昭陵六骏,还是菩萨残像、皇兴造像、九层石灯、老君石像,都以精练的风格,简洁的刀法,高超的技艺,动人的线条,成为古代石刻艺术的精品之作。它们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和进取向上的风貌,不仅在我国雕刻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陵墓石

陵墓石刻分为地上和地下石刻,是随着陵寝制度和丧葬习俗的发展而形成的。地下石刻为墓室内实用型和装饰性石刻,它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东汉画像石

陕北东汉画像石为地下石刻,出土于绥德和米脂一带,用来加固墓室、装饰墓室。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少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外,大多则取材于现实生活,如车马出行、农耕放牧、歌舞杂技、狩猎射杀、宴饮迎宾等等,将汉代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的情况,生动形相地再现出来,成为汉代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

画像石多采用减地平雕的技法,使物象浮起,轮廓用粗劲的阴线来勾勒,眉眼须发等细小部分则用墨线来勾勒。画像石将雕刻与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线条简洁,轮廓清晰,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汉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的艺术瑰宝。

李寿石椁

李寿字神通,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因在反隋征战的过程中立有功勋,死后陪葬唐高祖的献陵。

李寿石椁,由二十八块青石组成,前面正中有两扇可以开合的石门,外部四周雕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文臣、武将、卫士、飞天等。石椁内部四周线刻乐伎、舞伎、侍女等画面;顶端则线刻星宿分布图,这些图案再现了唐代贵族的生活豪奢浮华以及宫廷乐舞的柔美多姿,也表现了人们期盼吉祥的美好愿望。

李寿墓志

他的墓志与众不同,为龟型。龟的四足趴伏在长方形的底座之上。龟甲为墓志盖,上刻篆书"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国淮安靖王墓志铭"十六字。龟身为墓志铭,用楷书写成,共1071字,记录了李寿的平生事迹,墓志雕成龟形,那是高贵地位的象征,也是长久保存的象征。

地上石刻,主要是陵园墓葬前的仪卫性和纪念性石刻,具有强大的震慑作用。仪卫性石刻是在陵墓前神道两侧置放的石人,石兽等;纪念性石刻则是为了纪念某个事件而精雕细刻,昭陵六骏就是纪念性石刻最为突出的代表作。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典型的地上石刻,是置放在唐太宗李世民陵寝北司马道上的六匹战马。它们分别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经骑乘过并且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六骏的最高纪念,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将六骏雕刻在整块岩石上。浮雕高约171厘米,宽205厘米,由大画家阎立本主持设计,雕刻家阎立德于唐贞观十年(636)完成。唐太宗李世民是马上皇帝,更是爱马的皇帝,他亲自为每匹马写出赞语,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在每件浮雕德右上角。六骏无论站立、行走、飞奔,都是他们在战场上的真实写照,不仅反映出人与马生死与共的深厚情义,更展现大唐创业的艰辛不易。然而遗憾的是"飒露紫"和"卷毛騧"早在1920xx年流失美国,其余四骏"特勤骠"、"青雕"、"什伐赤"、"白蹄乌"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依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它们在默默等待着六骏重逢相聚的时刻。

如果说昭陵六骏将你的思绪带入火热的战争岁月,而佛教雕像会引领您走进一个宁静祥和的菩提世界。

宗教石刻

佛教最早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两汉之际佛教逐渐传入我国。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连年,百姓生活流离失所,政治统治极不稳定。到南北朝时佛教广为流传,佛教艺术也随之兴起。

皇兴造像

北魏《皇兴造像》为两面浮雕,正面刻交脚弥勒佛像,由于受印度键陀罗雕刻艺术的影响,还保留着高鼻、深目、宽额的特点,造像的背光是火焰缭绕的舟形背光,充满了浪漫色彩。造像的背面及底座用减地平雕的手法刻画佛教本生故事,背面下方有一段铭文,"遂于大代皇兴五年岁次辛亥为亡父母并"字样,由此断定造像的建造年代和为谁而造。铭文字体刚劲豪放,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佛教在隋唐两代达到鼎盛时期,艺术风格也走出了魏晋的肃穆庄重、秀骨清相,形成完美成熟、温厚可亲的艺术风格。

唐代菩萨像

唐代菩萨像,残高110厘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它以汉白玉雕刻而成,质地细腻,晶莹柔润,再加上那微微突起的胸部和富有质感的腹部,以及那斜披的轻纱、前倾的身躯,使人联想到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此时的宗教形象不再令人望而生畏,而成为人间真情的坦诚流露,这不仅是大唐艺术的大胆创新,更是对盛世文化的讴歌赞扬。

这里的每一尊佛像,菩萨、力士、佛陀,无论高大、低小,还是完整、残缺,它们不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庄严肃穆,那眉宇间透出的是超凡脱俗的宁静和智慧,唇齿间流露的是亲切和蔼的关怀和期待。

唐代老君像

在唐代更为兴盛的是道教,老君像就是当时信仰道教的产物。

老君像,高190厘米,这尊雕像是华清宫朝元阁的遗物。老君即老子李耳,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地位,推崇道教,尊称老子为祖先,发起尊老运动,开展各项活动,并在科举考试中增加《老子策》。据说这尊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从幽州范阳令名工巧匠用汉白玉采用圆雕手法雕刻而成的。老君正襟危坐,褒衣博带,表情严肃端庄,神态气宇轩昂,底座又以丰腴华丽的牡丹花为题材,显得吉祥富贵。老君像不仅是封建帝王政治统治的需要,更是大唐盛世艺术繁荣的象征。

朋友们,今天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愿西安碑林给大家的这次金石之旅留下美好的记忆。祝大家参观愉快,真诚地欢迎你们再次光临西安碑林。再见!

主题科举博物馆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各位游客、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游览!

就在西安市的三学街,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博物馆,它就是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它利用西安文庙扩建而成,苍松翠柏掩映着它,巍巍城墙护卫着它。千百年来,它经历了重重的硝烟战火,跨越了慢慢的岁月长河,3万多平方米的深深庭院中,已有藏品1万多件,碑刻3千多方,更有国家级文物134件,它以萃为经典的东方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东方石刻艺术,成为我国最大的碑石博物馆和最为丰富的艺术宝库。

西安文庙

来到碑林博物馆,你会被这恢宏壮观的文化丛林所感染,更会被一座座精美绝伦的书法名碑所吸引,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丰富的碑石和动人的雕刻,是怎样穿过历史的云烟,与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呢?那就让我们从碑林的形成说起吧。

公元874年,爆发了黄巢起义。战火的硝烟,国力的衰弱,使大唐帝京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战争的灾难也殃及到文化。矗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开成石经》濒临战争的毁坏。公元920xx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此时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为了便于防守,将长安城区缩小到皇城之内,国子监便处在了城外,《开城石经》等碑石就被遗弃在露天荒野之中。在许多文人学士、政府官员的竭力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鄩在公元920xx年,陆续将《开城石经》等碑石搬移到城内唐尚书省的西隅,位置在今天西大街广场一带。可是这里地势低洼潮湿,经常受到雨水侵蚀,碑石容易陷落倾倒。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在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的精心组织下,又将《开城石经》迁徒到府学的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当然与《开城石经》一同迁入的还有《石台孝经》等一批著名的唐代碑石。所以,当我们说到碑林的形成时,就会想到《开城石经》,它是碑林的基础,因为它才形成西安碑林今天蔚为大观的3000多方碑石。

了解了碑林这些曲折而艰辛的迁移过程后,我们再看看这里的孔庙旧址。

孔庙,是封建社会祭祀孔子的专门地方。古人的心中,孔子是圣人,祭孔是天下大事,各地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孔庙。

西安的孔庙,则是唐代武德二年(619),在国家诏令之下所设立,位置在尚书省西隅的国子监附近。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曾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孔庙又称文庙。西安孔庙经历了五代、北宋的几次迁徒,在宋崇宁二年(1103)最终将孔庙和府学迁于现址--西安碑林博物馆所在地,从而使孔庙、府学和碑林融为一体。今天的西安孔庙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时的建筑,它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群中轴贯穿、左右对称的原则,整体和谐统一,布局严谨大方,庭院重重,古雅深邃。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斗拱繁复、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太和,是指阴阳会合;元气,指人的精神,生命力的本源。这里既有祈求万福的意思,又是对孔子地位受到人们敬重和尊崇的体现,它是在明万历年间由皇族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而成。

牌坊的南面是照壁,也称"塞门"。塞门外有清朝末年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题写的"孔庙"二字,字体醒目,结构稳健,运笔舒展。孔庙没有南门,因为南面正对明代城墙,所以只能在东西门两侧开门,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义路,其意是指供君子出入之门。

牌坊之下则是明净清澈的泮池,它形如半璧,中间以泮桥连接。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为泮宫。泮宫是学校的前身,春秋时孔子在鲁国讲学,地点就在泮水之滨,后来在这里建立学校,所以叫泮宫。并且成为后世学府的代称,科举时代称生员入学为入泮。

与牌坊相对而呼应的是棂星门。棂星为天田星,主稼穑,凡是古代君王祭天,都先祭棂星,有祈年报功之义。宋代开始将棂星门设于文庙中,棂星成为"主管取士"之神,喻意祭孔如同祭天。元代为两门,清代为三门,中门额刻"文庙"二字,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额刻"道冠古今",用以形容孔子才华学识和道德品行与天地齐平,古今永辉。门头两端雕刻的蹲兽叫做麒麟,神圣威严,寓意福瑞吉祥。

走过棂星门,便可看到处在中轴线上出檐翘角、肃穆庄重的戟门,为典型的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因为古代祭孔时门两侧陈列仪仗性的兵器而得名。按照礼仪制度,古时宗庙、陵墓门前设立戟门及列戟的多少是衡量主人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

穿过戟门,就是东西两庑和相互对称的六座清代碑亭。两庑过去陈列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塑像。碑亭为八角攒尖顶,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评定一些边患叛乱的战争记录碑石。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是一座最雄伟、最典型的庑殿式建筑,它位于孔庙最后一重庭院中,里面供奉着孔子像。《孟子·万章下》曰:"孔子之谓集大成"。古乐中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成,称为大成。这里的大成就指孔子能够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孔子曾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然而遗憾的是西安孔庙的大成殿已在1959年9月毁于雷火之中,如今这里已成为碑林广场。

大夏石马

屹立戟门西北处的是"大夏石马"。大夏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匈奴人建立的国家,他们拥有陕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公元420xx年,大夏国的创立者赫连勃勃率军攻占了长安,任命他的长子赫连璝为大将军,镇守在长安,石马就是在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发现的。

石马采用圆雕的技法,线条简洁自然,风格粗犷古朴,我们至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前腿刻有"大夏真兴六年"、"大将军"等字样。大夏国仅有20xx年的历史,而这匹石马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大夏纪年的文物。石马体态匀称,四蹄健壮,为承担马身的巨大重量,马的两前足与两后足各组之间均未镂空,显得坚实有力。马的双耳已不在,只留下两个插耳的圆孔。这些丝毫没有影响石马那凝重的神情和矫健的姿态,使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在那金戈铁马的时代,它驰骋疆场的飒飒身影。

唐景云钟

与大夏石马相对的是悬挂在戟门东南处的景云钟。它因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距今有近1320xx年的历史。景云钟原挂在唐长安城景龙观的钟楼上,后历经沧桑,数次变迁,明朝时悬挂在全城报时的钟楼上,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中。

景云钟由26块青铜模板一次浇铸而成,重约6吨。钟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井然有序的排列着龙、凤、鹤,、狮牛、飞天、彩云、蔓草等,32枚突起的乳钉起到强固钟体和协调音律的作用,由于铜锡比例科学合理,所以音质清纯、悠扬。钟身上铸有铭文,18行292字,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是李旦少有的传世佳作。

铭文宣扬了道教的玄妙与神奇,即可以报晓时辰,更可以祈福祥瑞。而蹲于铜钟顶端的怪兽称做蒲牢,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生性活泼,爱鸣嘶吼叫,于是投其所好,设置成钟钮用来装饰。景云钟以优美的声音,精美的纹饰、华美的书法而成为世界名钟。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经过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现有大型碑室7座,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这里有享有盛誉的名家精品,有文化交流的历史丰碑,有生动详实的石刻文献,更有精湛娴熟的线刻图案。当你漫步碑林广场,伫立在高大的碑亭之下,你一定会被这绝妙的书法华章所感动,一定会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陶醉。

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制最特别、雕刻最华丽的碑石。它刻于唐天宝四年(745),由于整座碑身立在三层石台之上,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并加以注释的"孝经",故称《石台孝经》。碑石通高6米,由35方巨石组合而成,碑首上满雕灵芝云朵,三层石台均雕有瑞兽及蔓草纹饰。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主张"孝悌"的思想,"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推崇《孝经》正是将孝敬父母和忠于君主帝王、国家社稷相联系,希望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来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政权。天宝四年(745)玄宗李隆基大力提倡,曾诏令"天下民间家藏《孝经》一本。玄宗亲自用隶书作序、抄录、注解,使我们看到了一代天子丰腴华丽、端庄大方的书法神韵,更充分展示出大唐盛世的气度与风范。碑额由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用篆书题写"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

《石台孝经》以奇特的形制、深刻的内涵、帝王的书法而成为碑林中的"迎客第一碑"。

第一展室

开成石经

如果说《石台孝经》是封建帝王维护统治的需要,那么陈列在第一展室的《开成石经》又是刻于什么时候?为什么而刻呢?

早在西汉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必读之书。将儒家经典镌刻在石头上既便于学习和流传,又避免了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在中国历史上,刊刻儒家经典的活动有七次,即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代《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的《嘉佑石经》、南宋《绍兴石经》、清代《乾隆石经》。今天除清代的《乾隆石经》因刊刻年代较晚保存在北京国子监旧址外,唯有唐代《开成石经》历经千年的风雨,依然完整地耸立在西安碑林中。

《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城二年(837),它的内容包括儒家经典的《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部,共刻114石,每石高2米多,均两面刻字,总计228面,160卷,65万多字,被称为最大最重的一部石刻图书,号称"石质图书馆"。《开成石经》改变了过去刻经排列中一行直下的特点,每卷的卷首都在右上方,这样不仅便于装订成册,而且成为唐代的一大创举。《开成石经》由国子监祭酒郑覃主持,刊刻由陈介、艾居晦等用楷书完成。

在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发生的陕西关中地震,使《开成石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40多通石碑断裂倒塌。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碑石,明万历十六年对碑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和补刻,并且将补刻小石立在原碑旁,共计96石113面,约53000多字。《开成石经》作为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它厚重的积淀和精深的内涵而被世人珍重。

第二展室

当你为唐代的石经而自豪时,眼前第二展室的座座名碑又会让你产生强烈的震撼。这里以唐代名碑为主,有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梵汉合文陀罗尼经幢》等,有书法名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史唯则的《大智禅师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李阳冰的《三坟记》、和《拪先坟记》等传世杰作。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徳宗建中二年(781)。大秦是唐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派别--聂斯脱里派--碑额的上方刻有一个十字架。

碑文记载,景教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由阿罗本传到长安,当时的唐太宗派使臣房玄龄列仪仗到西郊迎接。碑文还记述了景教的教旨、教义、教规,大秦国的疆域、产物,以及在唐代截止立碑时一百五十多年的传播情况和政治活动,同时在碑石的下方还刻有古叙利亚文。

公元845年,碑石受到唐武宗废佛运动的影响而埋于地下,明代天启年间出土。1641年写入葡萄牙文的《中国通史》中,译成拉丁文,从而引起世界轰动,现在世界上有6座"景教碑",而唯一的真碑在西安碑林。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是欧阳询为隋代的大官僚皇甫诞书写。欧阳询是初唐四大家中最早的一位,他经历了陈、隋、唐三代,书法风格结合北碑的纯朴和南帖的柔美,下笔自然随意,字体峻利圆润,法度平整规范,以清秀而独树一帜。

欧阳询少年好学勤奋,与李渊交往十分密切。唐太宗时大兴文教,为了提高书家素质,振奋社会风气,设立弘文馆,选召学士入馆工书,欧阳询任大学士,由他亲自执教。他的书法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名扬海外。他写的片纸数字都被人们争着收藏,作为习书的范本,时人称他的字为"欧体"。

道因法师碑

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记述了道因法师出家求法和曾在大慈恩寺协助玄奘翻译佛经的经历。

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书法造诣也很深,与其父并称"大小欧阳"。欧阳通从小丧父,在母亲徐氏的不断教诲下,临摹父书,仔细认真,从不懈怠。他的字笔力险峻劲挺,棱角分明,字体严谨规矩,一丝不苟。传说欧阳通对自己的书法特别珍惜,必须在具备象牙或犀牛角的笔管,狸毛或兔毛的笔头,松烟和麝香的黑墨时才肯动笔写字,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而《道因法师》碑就显得弥足珍贵。

多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是楷书巨匠,他身历4朝。碑林中保存他的碑石有7座,是全国保存颜真卿书法最多的地方。

《多宝塔感应碑》是颜真卿40多岁书写,内容叙述了佛教天台宗和尚楚金禅师修建多宝塔的经过,以及唐玄宗资助修塔和派使者吊唁并监护楚金丧事的情况。此时,正处中年的颜真卿书法端庄隽秀,朴实谨慎,规范整齐,无一懈笔,历来是学习颜体的范本。

颜氏家庙碑

《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他的父亲所立,叙述了颜氏家族的家史和仕宦经历,碑文中"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足以显示出家族的兴盛。此时的颜真卿已有"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风采,书体浑厚圆润,饱满遒劲。俗话说"字如其人",而颜真卿真正做到了这四个字,成为书法界的典范和楷模。

唐代李希烈发动叛乱,颜真卿前去招抚却遭到了囚禁。当李希烈的弟弟在军中被人杀死,李希烈十分恼怒,决意杀死颜真卿。于是假借皇帝之诏,派人用绳子勒死颜真卿,颜真卿终年77岁。颜真卿以他苍劲老辣的书法和刚正不阿的人品,成为"楷书第一人"。

唐三藏圣教序碑

《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代怀仁和尚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遗墨中选辑集字而成,所以碑石称作《集王圣教序》。

王羲之的行书称绝一时,在我国书法史上以"书圣"著称。南朝梁武帝评价"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唐太宗更是称赞"尽善尽美"。太宗李世民十分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传说他藏有王羲之墨迹三千余纸,并且是朝夕观赏。当太宗为玄奘翻译的佛经亲自写好序文后,唐僧的弟子怀仁决心将文章用王羲之的行书集凑而成。公元672年,怀仁和尚殚心竭虑,整整花了20xx年的时间,细细拼集,慢慢寻找,甚至不惜千金,购买求得,所以称为"千金碑"。碑石不仅体现了唐初那浓厚的"崇王风气",更凝结着唐朝人对王羲之书法的钟爱之情。

玄秘塔碑

到了晚唐,更有一位久负盛名、闻名海外的楷书巨匠--柳公权。《玄秘塔碑》正是柳公权60多岁为大达法师所写,刻于唐会昌元年(841),碑文记述了唐长安城中安国寺寺主大达法师的生平以及受到徳宗、顺宗、宪宗等几代皇帝恩宠的事迹。碑文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融圆厚于清刚之内,结体疏朗,法度森严,是柳书的主要代表作。

柳公权身居高官,廉洁刚直,敢于直言,人品、书品皆为君臣世人所敬仰。据说,一次皇帝与六学士对坐于便殿,说话间,文宗称赞汉文帝恭俭,又掀起自己的衣角来说:"这衣服已洗过三次了"。众学士对皇帝作贺词,只有柳公权一言不发,文宗问他,回答道:"人主当退不肖而进贤,纳净谏,明赏罚,至于穿着洗过了的衣服,乃小节耳,对于治国有益不大"。柳公权的故事,成为千古流传的美谈佳话。

当你缓步走出第二展室,当你还沉浸在"颜筋柳骨"的神采气韵中,当你还回味着"大欧小欧"的隽永峻利时,眼前这幽静的回廊下,那一方方规整的青石,又会让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墓志

这些方形青石称为墓志,埋放在墓穴中。上面刻着死者的生卒年月、籍贯、系谱、履历、官职、生平事迹和赞颂文辞,它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陵谷变迁。

墓志在我国汉代已有雏型。到了魏晋时,由于天下盛行厚葬风气,官方严禁在地面竖立墓碑,因此埋入地下墓中的墓志便随之大量出现。而这些墓志大多是二十世纪前半叶在洛阳出土的,被于右任先生收藏,于1938年捐藏到西安碑林。其中以皇室宗亲及贵族官僚的墓志居多,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独特的书法价值。

第三展室

穿过回廊,进入第三展室,又会将你带入一个五体书法异彩纷呈的世界。这里陈列着汉魏至唐宋的不同书体、不同内容的碑石,不仅可以看到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的艺术特点,如梦英《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汉代《曹全碑》及《熹平石经》、唐代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千字文》、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宋徽宗的《大观圣作之碑》等,还可以通过汉代《仓颉庙碑》、《仙人唐公房碑》和西晋《司马芳残碑》等了解碑石的起源以及碑石形制的演变过程。

我们知道,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远古之时就有了关于汉字创造的美丽传说。伏羲画卦说,神龙结绳说,仓颉造字说,到以后殷商的甲骨文,西周的钟鼎文及春秋的石鼓文。秦始皇统一天下,进行"书同文"的举措,李斯将籀文简化为秦篆,使小篆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的文字。小篆字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俊逸。

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

梦英的《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就是典型的小篆字体,内容是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540个部首偏旁用篆书书写,每个篆书之下用楷书注音。这座碑石字体端庄典雅、古朴凝重,为我们提供了古代构字法的典型范例。

当小篆在完成了统一文字的使命后,向着容易书写便于认识的方向发展。秦朝末年有一个狱吏叫程邈,他在囚狱中工作的十年时间里,对篆书的笔画和字体的结构进行变革,由于将字体的圆笔改为方笔,繁复变为简洁,于是这种新的书体被称作隶书,到了汉代隶书达到成熟的时期。

曹全碑

《曹全碑》是汉隶中的精品,文字不仅清晰流畅而且宛转妍美。碑石刻于东汉晚期,是百姓和官吏为纪念东汉灵帝时的合阳县令曹全而集资修建的。碑文记载曹全为敦煌人,曾随军征战疏勒,战功显赫。他任合阳县令更是政绩清廉,造福一方,碑背阴还刻有捐资人的名单。《曹全碑》的书法扁平匀整,清丽流畅,自然雅典,秀美飞动,不仅是汉隶中婉约书风的代表。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的书法是汉隶成熟时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据说书写者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以这块《周易》残石为例,结体方正,字字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完全体现出了蔡邕所主张的"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的规范。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石经是两汉书法的总结。"不过,对照流传下来的《熹平石经》残石,书法差异很大,不像一个人所书写。我们推测是因为当时这项工程是由蔡邕所主持,加上汉代刻碑不留名的传统,所以流传下来的只有他一人的名字。

《熹平石经》共刻石46块,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约3万多字。石经刻好后被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供学子们校对和传抄。据《后汉书》记载,石经刻立后,前来参观摹写的人将街道都堵塞了,可见当时的盛况。但遗憾的是,石经刻立不久,就遇到董卓之乱,后来又遭遇晋永嘉之难,碑石全部残毁,保存到今天的数量更加少了。碑林收藏的这块,上刻《周易》的内容,两面刻字,共有400多字。这块残石是1920xx年在洛阳出土,于右任先生花费4000两银元从古董商手中买下,后来与"鸳鸯七志斋"藏石一同捐赠给碑林博物馆收藏。

在每一种书体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新的书体也会随即出现。当隶书一步步完善成熟时,新的书体楷书、草书、行书也在逐渐形成。

西汉时已有章草,它的出现是在生活实际的需要中,为了加快公文的处理,开始将方折的隶书简化、草化以处理官牒文书。东汉时张芝在章草的基础上发展为今草,它的出现无疑更能自由而充分地表现人类情感的变化。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的草书称为今草,笔势连绵飞舞,潇洒灵动。

张旭断千字文

《断千字文》是唐代书法家张旭所写,他是将各字上下相连,首尾相接,字体大小错落,粗细相间,浓淡相宜。他曾对颜真卿说:"创变适度,不可妄变"。由于他的字体极为奔放、洒脱,自然舒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难以辨认,一般称为"狂草"。张旭为人豪爽豁达,性格狂放不羁,更是嗜酒如命,每逢喝得酩酊大醉时,就呼叫奔走,在极端兴奋的状态下,手拿毛笔疾书,一下数行。有时不尽兴,竟丢掉毛笔,解开发髻,用头发蘸墨写字,酒醒之后连自己都觉得神妙,所以人们都称他"张颠"。他和李白、贺知章等8位文人墨客,并称"饮中八仙"。

唐人爱酒,是时代的产物。在一个高亢、激越的社会情调中,在一个开明、张扬的文化氛围中,酒成为激活和调动人们强烈生命和文化意识的重要媒介。在豪爽奔放的酒文化中,唐人倾注了生命的无限热情,更融进了五光十色的个性追求,张旭的草书正是这个盛世文化艺术的缩影。

千字文产生于南朝梁武帝时,由周兴嗣在一夜之间将一千字组成了有韵律的文章,为四字一句,两句一韵,包括天文、地理、礼仪、法制、技艺及励学等,具有启蒙教育的作用。所以一经颁布,便成为少儿必读必写的教科书,至今流传一千多年,人们依然在传颂吟咏。

怀素千字文

怀素是唐代一位名僧,他是张旭之后以狂继颠的又一位草书巨匠。他因为家境贫寒,自小便出家做和尚,与张旭相同的是怀素虽为和尚,但喜欢喝酒吃肉,并乘着酒兴挥笔作书。因此,人们把张旭和怀素合称为"颠张醉素"。

怀素的字如骤雨旋风一般,随手万变,却又法度俱备。当年怀素练字也十分不易,他没有钱买纸,于是就在房前屋后种了很多芭蕉树,以芭蕉叶子为纸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在院子里都堆成了堆,他称之为"笔冢"。后来为了学习书法的精华,千里迢迢从家乡湖南来到长安,向张旭以及张旭的弟子邬彤请教,最终成为了与张旭齐名的草书大家。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千字文》都是刻于横置的长方形石块上,它们的形制与我们刚才所见的碑有些不一样。其实我们眼前这种刻石叫做"帖",它与"碑"是有一定区别的。

碑一般是竖长置放,有额有座,立碑的目的是传于后世,所以碑文内容一般都是对碑主人或者对事件的歌颂,有一定的格式,字体以庄重严谨的篆书、楷书、隶书为主。比如《曹全碑》、《颜勤礼碑》就属这一类。而帖是专门为学习书法者提供前代名人书法而刊刻的,以字体的优胜为选择的标准,内容庞杂、形式不一、长短不限,而且帖一般是横方形的石板,比碑稍小,无额、无座,也没有侧面,大多在正、反两面刻字。同样内容的碑一般只刻一座,而同一个人同一内容的帖可能会刻好几块。不同时代,依据不同蓝本所刻的帖也是有好坏之分的。碑林收藏的这几块怀素《千字文》是明代成化年间所刻。

当唐代那飘逸飞动的草书神韵在我们的脑海中流下深深的印迹时,第四展室的碑石又将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四展室

这里陈列着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一些著名书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等的诗文书迹,以及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明《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清刻《太华山图》、《太白山图》、《关中八景》、《关帝诗竹》、《魁星点斗》等丰富多彩的线刻画,内容生动有趣,耐人回味。还有反映古代社会历史的明代《感时伤悲记》、清代《荒岁歌碑》,在那些战乱与灾荒之年,人们颠沛流离、痛苦悲惨的生活在碑石上都有详细的记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黄庭坚诗碑

进入碑林第四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侧碑墙上宋代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的巨幅行书作品。黄庭坚擅长写诗,在书法上的造诣也极深。他的书法清圆妙丽、气贯脉通,运笔则圆劲苍老,结构中宫紧收,四出放纵而神凝之,颇似他豁达磊落的为人。他以画竹之法作书,其风枝雨叶,气高古雅,所以书法达到了风韵最旺的境界。而他的诗词对后人也颇具影响,成为宋代诗坛巨匠,开创江西诗派。这首诗描写的是长安皇城的景致,主要写汉代长安城的皇室宫苑,崇高的建筑,盛美的仪仗,优雅的景色,庄严的宫廷,都是普通人所不能见到,甚至不能想象的。全诗如下:

翠盖龙旂出建章,莺啼百转柳初黄。昆池冰泮三山近,阿阁花深九陌香。径转虹梁通紫极,庭含玉树隐霓裳。侍臣缓步随銮辂,冈上应看集凤皇。小苑平临太液池,金铺约户锁蟠螭。云中帝座飞华盖,城上钩陈绕翠旗。紫气旋回双凤阙,青松还有万年枝,从来清跸深严地,开尽碧桃人未知。

苏东坡诗碑

旁边这方碑石为北宋四大家中苏轼的作品。内容是苏东坡《集归去来辞诗》六首。

苏轼,号东坡,是宋代著名大的诗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精力,用在了很多方面,不仅文学艺术造诣很高,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但政治上的波折却影响着他的生活,他曾被几次贬官,晚年甚至远赴海南。我们看这块碑刻的落款是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就是苏东坡谪居贵州后所作。被贬贵州后,垦荒筑屋,耕食其间,使苏轼对陶渊明《归去来辞》中那种隐避的内涵有了特殊的理解和共鸣,借集陶诗字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与他在元丰五年(1082)所书的《寒食贴》风格略似。而这座碑石也是碑林仅见的一通东坡名诗刻石,被推为苏贴刻石的较佳者。

米芾四条屏诗

清刻《米芾四条屏诗碑》,是一首反映初春景色的五言诗。"皇都出度腊,凤辇出深宫,高凭楼台上,遥瞻灞浐中。仗凝霜彩白,袍映日花红,柳眼方开冻,莺声渐转风。御沟穿断霭,骊岫照斜空,时见宸游游,因观稼穑功"。

米芾,宋代四大家之一,才华横溢,狂放不羁,他喜唐服,爱怪石,擅收藏,好临摹,由于举止不凡,言行怪僻,素有"米颠"之称。他的书法得苏东坡的指点,变化多端,章法自然,顿挫分明,气韵酣畅。他一生酷爱钟鼎、文竹简碑刻,是无所不晓,无所不学。他曾任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关帝诗竹图

这是一方奇妙有趣的碑石,将文字与绘画融为一体,刻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在中国家喻户晓,其中描写由于三国之争,关羽同刘备的两位夫人在下邳被曹兵困于土山上,关羽为保护两位嫂嫂被曹操俘虏。关羽的文采武略备受曹操青睐,曹操惜才爱将,赐以高官厚禄并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而关羽对着这一切淡然处之,最后还是挂印而走。后人赞赏关羽的品行,故产生了这幅关帝诗竹。这幅图由风竹、雨竹构成一幅秀竹画图。风竹的叶子向一边飘动,就好像有清风吹过;而雨竹的叶子则向下低垂,好似有细雨在击打。竹叶恰好组成一首五言绝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这首诗表达了当时关羽身在曹营身在汉的特殊心情。有人说这首诗是关羽写给刘备的,据史书记载关羽其人既不善写诗,也不善作画,这座碑是清代韩宰附会之作。

魁星点斗图

《魁星点斗图》是清代陕西巡抚马德昭所画,字体复杂华丽,内容独特新颖,寓意深刻。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以五经取士,特别是明清,每经首选一人称为"魁",而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第一星,所以古代很多学府和学宫多筑有魁星楼,来供奉魁星,以希望金榜题名。碑上魁星的形象是个"鬼"字,它一脚翘起托着"斗"字,一脚独立在"鳌"字之上,一手拿着毛笔直点"斗"字。古代,皇宫金銮殿前置有石陛,上面雕刻有鳌的图案,考中的进士要站在台阶下接迎金榜,状元有资格站在鳌头之上,取"独占鳌头"之意。同时"鬼"字又由儒家修养的八个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组成,既形象生动,有独具匠心,即构思巧妙,又寓意深刻。

第五展室

当你离开第四展室,绕过墓志廊,来到了第五展室。这里陈列着宋、元、明、清各代的碑石,许多是涉及拨田、瞻学、修渠补城等内容,为研究当时社会史和地方史,甚至为研究碑林与文庙的发展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宋代重刻的秦《峄山刻石》、清代重刻的汉代《敦煌太守裴岑记功碑》、清注释《岣嵝碑》以及清代帝王与将相的书法碑石,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尤其是《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不仅指出了为官之道,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第六展室

第六展室陈列的碑石除少数是元、明两代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为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游天冠山诗碑》、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秣陵旅舍送公稽章生诗》以及清代康熙的"赐吴赫书"、雍正的"赐岳钟琪书"、林则徐的《游华山诗》和康有为的《曾贡生裕汉碑》等,还有一些为人处事的格言碑,这些都能使我们全面认识碑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七展室

誉为"法帖之祖"的《淳化阁帖》陈列在第七展室,它是在宋太宗淳化二年(992)命翰林侍讲学士王著,将宫中所藏历代帝王、名臣及书法名家的墨迹,摹刻在枣木板上并存于宫中,将拓印墨本颁赐给中书省、枢秘院的官员及有功的大臣,因为刻于淳化年间,又是在宫里刻成,所以又称作《淳化秘阁帖》。但是原帖在刻成后毁于战火中,碑林的《淳化阁帖》是清顺治三年(1646),陕西金石家费甲铸用"兰州本"复刻的,共145石,两面刻字,共分10卷,现存多种版本,唯陕西本刻石最全。

走在第七展室,我们仿佛穿越千年的时空阻隔,再次重温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真草隶篆,名家荟萃,书法艺术的长河竟是如此波澜壮美。

当我们徜徉在亭廊殿庑之中,驻足于座座丰碑之间,那赏心悦目、摄人心魂的书法艺术,宛如无声之乐,无色之画,无韵之诗,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石刻艺术室

走出碑林第七展室后,建于1963年石刻艺术室又会以一件件精美的石刻造像吸引着你,打动着你,让你叹为观止。

"西安石刻艺术室"的匾额由陈毅书写,整座展室精选汉--唐近一百件的代表性作品,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部分展出。有的生动活泼,有的威武凶猛,有的肃穆端庄,有的慈祥可爱,无论东汉双兽、画像石刻、李寿石椁、昭陵六骏,还是菩萨残像、皇兴造像、九层石灯、老君石像,都以精练的风格,简洁的刀法,高超的技艺,动人的线条,成为古代石刻艺术的精品之作。它们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和进取向上的风貌,不仅在我国雕刻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陵墓石

陵墓石刻分为地上和地下石刻,是随着陵寝制度和丧葬习俗的发展而形成的。地下石刻为墓室内实用型和装饰性石刻,它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东汉画像石

陕北东汉画像石为地下石刻,出土于绥德和米脂一带,用来加固墓室、装饰墓室。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少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外,大多则取材于现实生活,如车马出行、农耕放牧、歌舞杂技、狩猎射杀、宴饮迎宾等等,将汉代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的情况,生动形相地再现出来,成为汉代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

画像石多采用减地平雕的技法,使物象浮起,轮廓用粗劲的阴线来勾勒,眉眼须发等细小部分则用墨线来勾勒。画像石将雕刻与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线条简洁,轮廓清晰,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汉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的艺术瑰宝。

李寿石椁

李寿字神通,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因在反隋征战的过程中立有功勋,死后陪葬唐高祖的献陵。

李寿石椁,由二十八块青石组成,前面正中有两扇可以开合的石门,外部四周雕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文臣、武将、卫士、飞天等。石椁内部四周线刻乐伎、舞伎、侍女等画面;顶端则线刻星宿分布图,这些图案再现了唐代贵族的生活豪奢浮华以及宫廷乐舞的柔美多姿,也表现了人们期盼吉祥的美好愿望。

李寿墓志

他的墓志与众不同,为龟型。龟的四足趴伏在长方形的底座之上。龟甲为墓志盖,上刻篆书"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国淮安靖王墓志铭"十六字。龟身为墓志铭,用楷书写成,共1071字,记录了李寿的平生事迹,墓志雕成龟形,那是高贵地位的象征,也是长久保存的象征。

地上石刻,主要是陵园墓葬前的仪卫性和纪念性石刻,具有强大的震慑作用。仪卫性石刻是在陵墓前神道两侧置放的石人,石兽等;纪念性石刻则是为了纪念某个事件而精雕细刻,昭陵六骏就是纪念性石刻最为突出的代表作。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典型的地上石刻,是置放在唐太宗李世民陵寝北司马道上的六匹战马。它们分别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经骑乘过并且壮烈牺牲的坐骑。唐太宗为了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六骏的最高纪念,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将六骏雕刻在整块岩石上。浮雕高约171厘米,宽205厘米,由大画家阎立本主持设计,雕刻家阎立德于唐贞观十年(636)完成。唐太宗李世民是马上皇帝,更是爱马的皇帝,他亲自为每匹马写出赞语,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在每件浮雕德右上角。六骏无论站立、行走、飞奔,都是他们在战场上的真实写照,不仅反映出人与马生死与共的深厚情义,更展现大唐创业的艰辛不易。然而遗憾的是"飒露紫"和"卷毛騧"早在1920xx年流失美国,其余四骏"特勤骠"、"青雕"、"什伐赤"、"白蹄乌"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依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它们在默默等待着六骏重逢相聚的时刻。

如果说昭陵六骏将你的思绪带入火热的战争岁月,而佛教雕像会引领您走进一个宁静祥和的菩提世界。

宗教石刻

佛教最早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两汉之际佛教逐渐传入我国。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连年,百姓生活流离失所,政治统治极不稳定。到南北朝时佛教广为流传,佛教艺术也随之兴起。

皇兴造像

北魏《皇兴造像》为两面浮雕,正面刻交脚弥勒佛像,由于受印度键陀罗雕刻艺术的影响,还保留着高鼻、深目、宽额的特点,造像的背光是火焰缭绕的舟形背光,充满了浪漫色彩。造像的背面及底座用减地平雕的手法刻画佛教本生故事,背面下方有一段铭文,"遂于大代皇兴五年岁次辛亥为亡父母并"字样,由此断定造像的建造年代和为谁而造。铭文字体刚劲豪放,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佛教在隋唐两代达到鼎盛时期,艺术风格也走出了魏晋的肃穆庄重、秀骨清相,形成完美成熟、温厚可亲的艺术风格。

唐代菩萨像

唐代菩萨像,残高110厘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它以汉白玉雕刻而成,质地细腻,晶莹柔润,再加上那微微突起的胸部和富有质感的腹部,以及那斜披的轻纱、前倾的身躯,使人联想到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此时的宗教形象不再令人望而生畏,而成为人间真情的坦诚流露,这不仅是大唐艺术的大胆创新,更是对盛世文化的讴歌赞扬。

这里的每一尊佛像,菩萨、力士、佛陀,无论高大、低小,还是完整、残缺,它们不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庄严肃穆,那眉宇间透出的是超凡脱俗的宁静和智慧,唇齿间流露的是亲切和蔼的关怀和期待。

唐代老君像

在唐代更为兴盛的是道教,老君像就是当时信仰道教的产物。

老君像,高190厘米,这尊雕像是华清宫朝元阁的遗物。老君即老子李耳,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地位,推崇道教,尊称老子为祖先,发起尊老运动,开展各项活动,并在科举考试中增加《老子策》。据说这尊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从幽州范阳令名工巧匠用汉白玉采用圆雕手法雕刻而成的。老君正襟危坐,褒衣博带,表情严肃端庄,神态气宇轩昂,底座又以丰腴华丽的牡丹花为题材,显得吉祥富贵。老君像不仅是封建帝王政治统治的需要,更是大唐盛世艺术繁荣的象征。

朋友们,今天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愿西安碑林给大家的这次金石之旅留下美好的记忆。祝大家参观愉快,真诚地欢迎你们再次光临西安碑林。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