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四川宜宾美食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黑竹沟有野人之说,也是个谜。据说1974年10月勒乌乡村民冉千布干曾亲眼见到高约2米,脸部与人无二,浑身长满黄褐色绒毛的雄性巨物---野人,后来,当地群众曾发现野人的踪迹,当地人对“野人”的敬畏超过对山神的敬畏,称之为“诺神罗阿普”,意为“山神的爷爷”,许多人至今说到野人,仍然心怀余悸。而黑竹沟风有一个地名就叫“野人谷”。
金字塔
黑竹沟所处的纬度和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神奇无比的埃及金字塔相近(北纬30度)这是探险家称为的“死亡纬度线”,学术界也一直未能解开此谜。黑竹沟的最高峰一马鞍山主峰东侧,有一座海拔3998米的山峰,其上部成三棱形,酷似埃及金字塔,在红光照耀下,金光四射,形成一个神奇无比的梦幻世界,成为一座以假乱真的耀眼金山,“金字塔”是黑竹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发源于北面的三岔河与南面的罗索依达河,就象“金字塔”伸出的两条玉臂,把整个黑竹沟区域的腹心地带紧紧环抱。
黑竹沟“金字塔”不仅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而且是极为难得的观景台,旅游者站在金字塔之上,近可将古冰川遗迹,冰斗、角峰、v型谷等景观一览无遗;远可望日出、云海、佛光奇景,黑竹沟全貌尽收眼底,“金字塔”脚下的万亩杜鹃花,白色、淡红、黄色,花团锦簇,应有尽有,成为黑竹沟又一奇观。杜鹃花的种类极为丰富,花期长,色彩艳丽,把黑竹沟装扮得五彩缤纷。
人畜失踪之谜
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出现失踪和死亡事件,早有所闻,很多媒体也都披露过,人进去后是怎样失踪的,很多原因至今还是个谜。据不完全统计,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部队测绘队和彝族同胞曾多次在黑竹沟遇险,其中三死三伤,二人失踪。据当地的彝族长者介绍,1950年,国民党胡宗南残部30余人,仗着武器精良,穿越黑竹沟,入沟后无一人生还,因此,这里留下了“恐怖死亡谷”之说。
神秘浓雾
黑竹沟由于地形独特,植被茂盛,再加之雨量充沛,湿度大,山雾是这里的特色。沟内经常是迷雾缭绕,浓雾紧锁,阴气沉沉,更显神秘莫测。此处的山雾千姿百态,清晨紫雾滚滚,傍晚烟雾满天,时近时远,时静时动,忽明忽暗,变幻无穷。据当地彝胞讲,进沟不得高声喧哗,否则将惊动山神,山神发怒会吐出青雾,将人畜卷走,考察者分析,人畜入沟死亡失踪原因,迷雾造成的可能性很大,人进入这深山野谷的奇雾之中,地形又不熟,很难逃脱这死亡谷的陷井。当地人和考察者总结出这样一个顺口溜“石门关,石门关,迷雾暗沟伴保潭;猿猴至此愁攀援,英雄难过这一关。”彝族同胞自豪地告诉我们:黑竹沟是一个金山银地,连雾也舍不得离,这里“盛产”的雾,扑朔离奇得象软绵绵的飘布,一旦深入其中,会把你包围,把你吞没,这里的雾为什么这样变幻莫测?为什么会导致伤亡?雾气会不会含有其它成分?都有待人们去研究。
迪庆香格里拉导游词 ·蜀南竹海导游词 ·九寨沟(五彩池站到长海)导游词 ·海螺沟导游词
彝族祖籍之谜
现在斯合镇原名叫斯豁,彝语为"打摆子而死"之意。当地彝族同胞广为流传:在死亡谷最险地段--石门关其上部开阔的谷地便是他们祖先住过的地方,"祖训"不能入内,否则会遭灾。石门关是黑竹沟的腹地,曾有不少探险队历尽艰辛,最终也未能深入石门关这块险恶地带。当地有"猎户入内无踪影,壮士一去不回头"的传说。
推荐四川宜宾美食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索道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人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月城湖到了。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
我们过湖乘索道缆车直达上清宫。从高处往下走,比步行登山省时省力,也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游览了。索道全长980米,采用安全舒适的循环式吊椅载客,游人凌空观景,眼界开阔,别有情趣。
上清宫
下索道,已是上清宫景区的四望观。
上清宫位于高台山之阳,是青城山现存38处宫观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观,宫门上有门楼,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手书,两旁联文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说青城山的草木都得到了道家仙气的沾染,自古这座名山就等待各位朋友的光临。另一副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撰书的称颂道教的对联,字体恭整好认,我就不逐字念读了。殿的右侧南楼前有两井并列,称为鸳鸯八封井。两井—方一圆,其泉源相通,但一浑一清,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国画大师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字。殿右侧厅有楠木板壁刻《道德经》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配殿,内祀孔子和关羽,取名文武殿,两旁有张大千所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文武殿右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长年不竭不溢。
上清官主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的教祖老子。由文武殿前长廊再前行到皇经楼,出院门至圣灯亭。旁有小路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上有亭叫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现在改建成一个接待点,又在其更高处新修了“老君阁”。
三层楼的罩式高阁里面供奉着道教教主李老君骑青牛的巨大铜像。请大家上阁去看。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拱伏眼界,山风横过,翠浪起伏,那份清心爽目的舒适和快意,真是难以形容。再远看,岷山隐隐,岷江如带,婉蜒飘逸。成都平原如千里锦绣,历历在目。如果夜宿上清宫,那么还可赏神灯、观日出、看云海,这是青城山的三大奇观,各有奇趣。
沿路下山,前面要经过一段崎毗陡峭的山路,虽有扶手铁链,也请大家小心,经过大小朝阳洞,到“访宁桥”路就好走了。
祖师殿
访宁桥往左约二里到祖师殿。此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祖师殿面对的山谷叫白云溪,背后是轩辕峰,林岚掩映,环境清幽。古迹有唐代高道杜光庭读书的“读书台”。
1982年被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殿右那条小道可去青城后山。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住祖师殿。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在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快到天师洞了,这里叫古龙桥,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说是山缝,实际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景色奇险,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
天师殿
这里是天师殿,我们通常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这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清光绪十年重建。
上层洞窟里面供的张天师,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请看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掌直伸,现出掌中“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旁边是他的第30代孙、宋代虚靖天师的塑像,和气文雅,一副济世救人的形象。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往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神座前有唐代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十分宝贵,世代传为镇山之宝。其它碑刻有张大千先生的“天师像”和《龙门派碧洞宗道脉渊源碑》等,都是值得观赏的文物。
黄帝祠在正殿“三清殿”后,我们从上清宫下来,是从后向前看,所以先看天师殿,再进黄帝祠,最后再游三清殿。黄帝祠是供奉的轩辕黄帝。殿宇重檐回廊,古朴静雅,横额上有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洞碑”刻的是冯玉样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词:“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三清殿
现在我们游览三清殿。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近年又进行过维修。殿前通廊以九级石阶接托,前檐以六根大石圆柱支撑,石柱又分别立于高1.2米、精雕奇兽图案的石础上面,显得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殿堂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4.4米高的整石圆雕大柱28根,石柱上端撑弓、弯门全系镂空花刻,有飞禽走兽,人物花草,色调素雅,与建筑配合和谐协调。楼上是“无极殿”,楼正中有八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去游人压抑之感,正中悬有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居于玉清化境(在清微天)的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居于上清化境(在禹余天)的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居于太清仙境(在大赤天)的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称“三清”,所以这里叫“三清殿”。
殿前的石栏上,刻有许多人像,光头露背,翻腾扑跃,嬉闹戏耍,头光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未平,有的还有“毛根儿”,穿开挡裤,若婴孩形象,是为“赤子”。按《道德经》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认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还设计了一些乐器,那海螺遇到山风,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叫“天籁”。这组石雕就天簌婴灵图,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殿前还有一株古银杏,高约30米,树冠直径36米,传为张天师手植。
下山
走出古常道观的山门,天师洞景区的游览告一段落,请大家再看一下这宫观的位置,当初的选址人是何等的高明!
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推荐四川宜宾美食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各位女士、先生,您们好!欢迎家游览蜀南竹海。相信各位在这广阔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绿色海洋里,一定会被她那幽深、清丽、秀雅的自然之美所吸引,留下难忘的深刻印象。现在,我们就乘车启程,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蜀南竹海的简况。
蜀南竹海位于宜宾市管辖的长宁、江安两县相连的连天山余脉,距宜宾市区60公里,是一个以竹景为主要特色,兼有文物古迹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竹林密布,碧浪接天,1986年列为四川省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近20xx年来,蜀南竹海的开发建设有了很的进步,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国家和省上重点推出的旅游线路之一,并列为四川省4个优先开发的旅游景区之一。
蜀南竹海又名万岭箐。万岭形容山乡之广阔,箐就是巨的竹林。相传北宋诗人黄庭坚被贬官到戎州(今宜宾)时,来此寻幽访古,面对翠秀无边的竹海,连声赞叹:"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姊妹耳!"乡人敬酒请题辞,黄推开酒碗说:"秀色使吾醉矣",就用竹扫帚作笔在百壁上书"万岭箐"三个巨字。而今字迹虽已风化,万岭箐之名却洞用至今。
竹海怎样形成呢?说法很多,有说太古时候女娲炼五色百补天,将剩下的红石堆放于此,成了万山红岭。后来,仙女瑶箐因犯天条被玉帝贬下凡间,来到这里,见一片赤土实在可惜,就营造了万顷竹海。又一种传说是:诸葛亮南征班师回朝经过这里,当时万山裸露,赤日流火,山道生烟,熔了蜀军的马蹄,20万战马倒毙,战士们狼狈退走,弃于山壑的马鞭意长成了成片竹林。如今,竹海内溪河很多马蹄形的水幽,就因河沟正是当年的石路,是马走过留下的痕迹。这些传说,不过是人们臆造的神话,反映了人们对竹海美得神奇超凡的一种赞誉。其实,竹海的来历,应该是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条件太好。家知道吗?这里虽然山峦起伏,海拔只有400—1180米,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5.5度,无霜期345天,常年降雨量有1250毫米,空气湿度常正85%左右,肥沃的土壤,暖湿的气候,十分适合竹的生长。再加上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培植和茨呵护,才造就和保留下今天这浩淼万顷的竹的海洋。所以应当说蜀南竹海既是自然的赐予,也是竹乡人民世代劳动的成果。一句话:竹海是天人结合的产物。
竹海风光,四季不同,晴晦各异。春天,新笋齐发,花开鸟鸣,处处生机一片;盛夏,新竹添翠,林风送爽,满目清凉世界;金秋,修篁如黛,红叶逞娇;隆冬,峰峦铺银,翡翠披纱。晴天,万顷竹浪筛金溢彩,令人心神如醉;雾,竹海笼烟,景物迷离,如人梦幻仙境。总之,无论何时,只要您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会在这景象万千的竹海领略到无穷的妙趣。
现在,我们从宜宾驱车过金沙江桥,出陈塘关,经长宁县城,就到了清澈的清江。秀丽的清江为竹海的外围景区,象一条玉带,连系着长宁、江安、兴文、珙县的一座座城镇山村。清澈的江水,夹岸的竹林,富绕的田野,点缀些村舍人家,你们如果乘船或竹排而下,真的会有"人在画游"的感受。
现在我们已到达蜀南竹海的西门,门外石刻的"竹海" 两个字是张爱萍将军的手笔。西门是一座用楠竹建造的碑坊,巧妙的设计,突显出这里是竹的天下。过牌坊行一公里,豁然开朗,桥到了。
桥是长宁万岭镇政府和竹海管理的所在地,也是蜀南竹海西景区的食宿娱乐和购物心。镇上有西结合、古典幽雅的二星级酒店、竹海宾馆,现代建筑的蜀南宾馆,以及巧、别致的农家楼。
请随我进入景区! 博物馆墨溪河忘忧谷
从桥河上行,过了龙潭,一条用整石铺成的石板桥,桥长 5米,宽1米,石板厚0.75米。这么沉重的石板如何运来了可见竹乡人民对力学早有研究,此桥原是两块石板,现已断了一块在沟里。传说是清军被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领军击败,追逃至此,想断桥阻挡追兵,石板太厚打不断,就用桐油硫磺来烧,右边一块石板刚炸裂,太平军已经追来,清军望风而逃,石达开的队伍扑灭火焰,救下半边石桥,又用条石补好断桥,竹农感激,称它为翼王桥。
翼王桥旁,是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长宁竹海博物馆",以陈列展出竹类资源、竹文化发展,以及竹类工艺品为主,现已征集实物资料800多件,内容丰富,很长见识,请家进去参观(博物馆有专门解说)。
过桥左走,一条溪流黝黑如墨,就是墨溪河。传说这溪水泛黑的原因,是当年黄庭坚题罢"万岭箐"三字笔一甩,落入溪,染黑了一溪山水,染黑两岸兰花,连溪的动物也染黑了。其实,捧起溪水,清亮透明,那来黑色?原来是因为溪流的百河床长满深绿的青苔,在两岸竹林密拥、天光暗淡的相映下,造成这眼前奇景。溪上几座竹桥、石板桥朴素无华,把墨溪装点得更幽深了。上一里处是九叠泉,每叠一米左右,从山顶叠泻而下,半掩于竹林,很有韵味,由于水岩高,撒落成一片烟雨,笼罩在山壁之上,又因壁石像一个龙头,人们称这一景叫"烟雨龙宫"。峭壁右边有一山洞叫"猴子洞",原来水帘挂在洞口,也算一景,曾有诗人咏它 "洞门开凿自何年?深谷高陵江变迁。唯有水帘流不去,至今常挂翠岩边。"可惜而今也?"常挂"了。
在墨溪门右侧有竹海索道,全长2700余米,乘索道缆车而上,可达竹海心景区的观海楼、翡翠长廊等景点。从索道上看竹海,眼界更宽,景观更壮,另有一番情趣。
过翼王桥向右,穿慈竹林,走绵竹溪,前面竹林密,光线隐暗,林风拂来,凉意浸人,溪乱石杂陈,有的长满青苔,有的披着汀兰,有的却长出树,偶尔会看见在溪面上跳跃的水鸟,使人顿生远离红尘的宁静感觉,这就是忘忧谷。说起忘忧谷,还有一段美的故事呢?相传当年竹海外面居住着曾姓和杜姓的家族,两家因山林地界之争而世代为仇。后来曾家有一子叫曾男,而杜家有一女名杜鹃。曾男自幼聪明能千,杜鹃心灵手巧,他俩深深爱恋着世代相仇的对方,这就遭到双方家族的反对,软禁严守,棍棒相逼,但二人矢志不移,毫不屈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支白额猛虎咆哮着冲进曾家院,吓退家丁,抓破牢门,驮起曾男越墙而去。也在同一夜晚,杜家也发现软禁在秀楼上的杜鹃突然失踪。据说是两人的苦恋,感动了瑶箐仙子,派使者把他们接到竹海里来了。多年以后,人们发现这条谷长出一种高伟岸的常青树,与之相依的是一种开着一簇簇粉红花的清艳娇柔的灌木,人们都说那就是他二人的化身。于是就叫树为桢楠,称这种花树为杜鹃。这谷还常有翠色鸟儿唱着歌儿赞美这一对永世相伴的情侣,仔细听来仿佛是叫"忘忧忘忧,有情人终成眷属"。按这个故事的说法,这忘忧谷的得名原来是鸟儿叫出来的。
天生桥是忘忧谷的主要景点,它是水力的杰作,溪水从巨石猛挤出来,飞冲直下,冲出一个天然拱洞,正像一座桥。请看桥旁这个高4米,宽5米,长6米的巨石,刀斩斧劈般切开一道约60公分宽的石缝,周身挂满藤萝,却从石缝冲出一排玉柱似的楠竹,好象是竹子凿开石崖,刺向天空,故名"石破天惊"。啊,是什么雷声贯耳!请抬头看,原来此地三面高峰耸峙,迎面一条高瀑布从云雾坠落,就地溅起一片蒙蒙水雾,直奔谷口而去。瀑布里那个凹进的岩腔被水帘掩荫,显得有些神秘,人?"飞帘琼宫"。观云亭翡翠长廊观海楼
沿桥公路上行三公里,观云亭高耸于山丘之上。这里原名轿子石,传说清同治元年,翼王石达开在山下的官兴败清兵,清兵主将唐友耕重伤无法骑马,坐轿到此,听说追兵来了,吓得丢下轿子跑了。路的石就是当年的轿子。观云亭临岩而立,远山隐隐,凉风习习,山下块块梯田,秋后像重重排列的明镜,入夏似层层叠放的绿毯,一派恬静的山乡秀色。若遇阴天,又是另一番景象,但见满壑云雾滚滚,远山近景变得若有若无,自身也似乎化于云雾之了。
从观云亭前行,地势逐渐平缓,竹林更显得苍郁和幽深,这里两旁绿竹齐向路拥来,遮天蔽日,人们穿行于林红砂路上,就象走进碧红相间的玉石隧道一般,但觉林风阵阵,竹涛萧萧,身心一片清凉,此处就是著名的翡翠长廊了。今天正好天晴,请看这一道道的阳光,透过枝间叶缝,筛下点点金色光斑,这时的长廊色泽多而明快,简直变成了一条美丽的画廊了,家慢步走着,一定会对"心旷神怡"四个字有更深的体会。
推荐四川宜宾美食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人们很难想像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身旁会有杳无人烟的原始林海。而距成都市区仅95公里的大邑西岭雪山恰是这样一处自然风景名胜区。她是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天府之国”的西边——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5364米。自1987年开放以来,就以她崭新的丰姿问世,人们倾心于她的天生丽质,古朴原始,神秘莫测,浓郁野趣和往来便捷。1989年9月,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1月10日,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由于景区地域宽广,地势高差大,气温迥异,因而有“宝地占四时之”的优势。从低山区到高山区,在同一时间不同的高差地带,可以观赏到四季风光。
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绚烂多彩,气象万千。那终年积雪的群峰,云蒸霞蔚的云海日出,变幻莫测的高山气景,月宫播下的千亩古桂,神工鬼斧的元古谷,莽莽苍苍的原始林,多姿多采的飞流瀑布,翩翩飞舞的各色彩蝶,以及那熊猫的家,金猴的峰,天然石门,怪百迷宫……套萃此间,组成了一幅福雄奇壮丽的风景画。特别是那海拔5364米的大雪山,令人神往。那里常年积雪,雪峰绵延起伏,恰似一条游行天际的玉龙。每当晴空万里,成都市区内即可看到那横直西天洁白晶莹的大雪山,好像就近在咫尺。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寓居草堂时,观此美景,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名句。
从成都乘车到景区,只需三个小时。境内游山道、休息亭和食宿站已具规模,是身居闹市的人们旅游的理想去处。
今天朋友们有幸登临,我相信你们将要得到的美好感受,会是久久难忘的。
现在我们在景区口的茶地坪下车,莽莽青山就屹立在眼前,密林掩映,郁郁葱葱,枝叶一尘不染,苍翠欲滴,好似一幅极大的绿色锦锻披风,华贵又典雅,自然又神秘。迎面送来高山的凉风,夹杂着野花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这里分五大景区,各有特色。请随我逐一游览。
花石峪春天的诗
从茶地坪至两溪口,是低山区的“花石峪景区”。这是一条纵贯3.7公里的曲折而幽深的溪谷,是一幅山水画廊,一首春天的诗。看,两岸青山,峭壁对峙,这一带有成片的翠竹、山杨、野葡萄、山核桃、七里香、迎春花、映山红和无数不知名的奇葩异草,交替怒放,姹紫嫣红,香气袭人,沁人心脾。秋来红叶满山,层林尽染,疑是“春风二月人画图”。你沿溪慢行,跨越十多道小桥,山溪淙淙,泉水叮咚,送你一路欢歌。这一带集上游数十个泉源,顺无数山岩而下,形成50余处跌水、飞泉和深潭。溪中遍布五彩石,光艳晶莹。游人至此,宛如穿行于诗画之中。
来到茶地坪右侧的岩缝沟,这里沟深谷狭,有“雨洗青山鸟猿啼”的意境。举目仰望,天开一线,九道飞瀑从天而降,飘然若仙姬下凡,这里叫“九瀑一线天”。
旁边这条山溪叫做花石溪,往上约半公里,便是“雨丝岩”。岩腔深约丈余,宽九尺许,可容数十人避雨。若遇雨天在此观景,但见山上浓云滚滚,林涛阵阵,山风随雷电呼啸而来,把山雨撒在你的眼前,雨脚虽然密集,却如线如丝,别有情趣。
离开雨丝岩上行、是三磊关和蛙潭。溪水在此被巨石所阻,怒不可遏,使出浑身解数,咆哮着冲越巨石陡跌下来,激起朵朵白莲,形成一个深潭,潭边屹立着“品”字形的三块巨石,其一形似青蛙,雄踞二石之上,面对深潭,跃跃欲跳。这就是有趣的“蛙潭”。下边二石间,有一缝隙,能容一人擦身而过。登上蛙石,岩边翠竹、绿树、野花、怪石、潭中清流,尽收眼底。传说,在那深潭的水晶宫里,住着美丽的蛙女,每当月色朦胧之时,她会浮出水面,跳在蛙百上载歌载舞。蛙潭不远处的下游,却是一片浅水滩,水清见底,彩石粒粒,玲珑剔透,惹人喜爱,青年男女到此,禁不住要脱鞋淌水、采石、击水、嬉戏,给出一幅青春戏水图。看到这里。各位朋友不要认为景区的瀑布不过如此。不是的,更奇趣、壮观的瀑布还在前面,让我们继续游览吧。
多姿多彩瀑布群
我们由两溪口沿竹溪登獐子崖,一路上就进入了“瀑布群景区”。这里“千峰叠翠,万水竞流。”溪流源头十余支,形成重叠的跌瀑流泉30处,瀑布高30至70余米,大都隐藏在夏云缭绕的幽谷密林之中,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有声,组成了山水林泉的优美图画,谱写了扣人心弦的交响乐曲。
请先欣赏“豹啸泉”。它形如雪豹,飞吼而下。一里之外,就能听见它的吼声,在山谷中回荡;近看恰是一条银龙,带着野性,从78米高的山凹处飞扑下来,气势汹汹,望而生畏。飞泉跌下山涧,卷起朵朵雪花,寒气袭人,不敢在此久留。
披竹觅路,行至竹溪尽头,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丽多姿的“凤尾瀑”。如果说豹啸泉是一头凶猛的野兽,那凤尾瀑却是一个温柔的姑娘了。她身高35米余,从弧形的花岗岩绝壁上姗娜而下,上小下大,婀娜轻盈,如穿白色披风,又似凤尾开屏。更有一丛凤尾竹巧生悬崖,飞瀑飘过,潇洒摇曳,真是“水漂漂,竹摇摇,一泓碧水似春潮。”沿凤尾瀑上行,可见“七叠飞瀑,如七幅白绫,或横或竖,飘飘扬扬。啊,莫不是七仙女飘然下界,这么白皙,这么俊俏!
推荐四川宜宾美食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现在踏上了游览泸沽湖的漫漫旅途,这次旅行,大家都为了亲历一番今世难找的"女儿国"风情,一睹那深藏在山乡水国的母系社会。但是,由于旅游的时间有限,大家都不可能长住下来详细了解。而且,出于对当地摩梭人的尊重,也不能贸然去提问人家的独特习俗。尤其是我们有些人听到的是一些并不准确的情况,比如走婚是不是乱婚?男人有劳力为什么没有地位?儿女都不知道父亲是谁吗?这一类的怪问题,我相信大家到摩梭人家中作客,初次见面也不可能就这样不礼貌的提问。因此,我想利用行车途中的时间,为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便大家到了那里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体会,获得实在的解答。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的左所和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永宁交界的群山之中,是一座非常美丽的高山湖泊。湖区居民主要是摩梭人。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他们是纳西族的一支,另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蒙古族,但是摩梭人则认为自己就是摩梭族。摩梭人世世代代就住在这群山阻隔的泸沽湖畔,以农耕和渔猎为主要生存手段,以母系社会的婚姻家庭繁衍生息,和平友爱,与世无争,过着简朴安宁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
旅游业发展以来,这个有"东方女儿国"之称的泸沽湖声名远播,探访、旅游的人们接踵而来,泸沽湖秀丽的原始美景,摩梭人纯朴友爱的习俗,总是令这些饱经现代文明薰陶的游客们羡慕不已。
现在,请听我介绍摩梭人的独特风俗。
母系家庭
母亲之神,是摩梭人崇拜的诸神中最崇高、最伟大的神。
母亲,是摩梭人生活中的轴心和靠山。摩梭人离不开母亲,离不开以母亲为户主的家庭,而且在家庭中以母为尊,以女为贵。泸沽湖的大多数摩梭人家庭,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大家庭。
在母系家庭中,男不娶、女不嫁。夜间,女在家中接待来自另一家庭的男阿肖;而男则外出与另一家庭的女阿肖偶居。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算,财产按母系继承。
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摩梭语称这人为"依杜达布"或简称"达布"。家庭成员都绝对服从达布的安排。而"达布"往往是自然产生的,不需经过任何选举和仪式。
摩梭人的母系家庭成员,如果是一女单传,自不必说。如果是几个姐妹的家庭,她们的子女按我们的说法是姨表兄弟姐妹,在他们均视如一母所出,不分彼此。家庭成员十分团结和睦,视"攒私房钱"、闹分家等为耻辱。他们共同劳动,有事共同商量,民主气氛浓厚,尊重集体意见;他们尊老爱幼,尤其对老弱残者给予特殊照顾和尊重。同时,因无嫁娶关系,家庭只有母女、兄弟姐妹关系,没有婆媳、妯娌之类的矛盾,彼此很少发生吵闹、纠纷。老年人都能得到下辈的精心照顾。
在母系家庭中,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即:抚养儿女是母亲及其姊妹兄弟的责任。如不守"古规",便是没有"良心",会受到社会的批评和谴责,甚至惩罚。
家庭中不论男女,将自己的生母、生母的姐妹,生母兄弟的女阿肖,一概视为"母亲"。再以年龄区别大小,年长于生母者称"阿咪直。年幼于生母者称为"阿咪吉";将生母的兄弟、生母及其姊妹的男阿肖,皆视为"舅舅",统称"阿乌",也有的将后者称"阿波"即叔父的。
在生产劳动中,由于过去摩梭人有三分之一的男子当喇嘛,三分之一为土司服役和从事赶马运输,所以农业生产也以女性为主,在摩梭人中,没有排斥女性从事劳作的禁忌和谚语。当你漫步在泸沽湖畔,可见山野之中,摩梭女子在辛勤的劳作,而很少见到男子的身影。妇女当家作主的"女儿国",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
走婚
人类的婚姻家庭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变迁,艰难的选择,从群婚到血缘家庭,再从对偶婚到如今的一夫一妻制。在全人类都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配偶的今天,在泸沽湖,却仍然留着古代早期对偶婚特点的"阿肖"婚姻形态。
"阿肖"是泸沽湖摩梭人中有情爱关系的男女双方的互称,彼此又称"肖波"。"阿肖"婚姻的显著特点是:亲密的伴侣之间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双方仍然属于自己原有家庭。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第二天清晨回到自己家中。因为是由男方的"走"而实现的婚姻,所以当地人又称这种关系为"走婚"。双方所生子女属于女方,采用母亲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担抚养的责任。一个男子或一个女子的"阿肖"数目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男女双方的"阿肖"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种婚姻关系不受家长、亲族的干预、强迫,也不太注重对方的门第、身份和地位,选择上避开家庭中母系血缘的关系,着重对方的人品、才干、外貌等,在结交阿肖中,女方的意愿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以女方的爱憎来取舍。
"阿肖"关系的建立较为自由,而且以感情为主要基础。在劳动中,在转山、转海等节日中,在日常生活和相互帮助的交往中,或因对方勤劳诚实的品格产生了爱慕,或因对方俏丽的容貌、活泼的性格感染了自己……便可向对方表示自己愿意结交"阿肖"的心愿。一般是男方向女方赠送诸如花头巾、衣服等礼物,如果对方乐意接受,便可建立关系。如果女方有意,也可以大胆表露,例如主动从男方身上"抢"走一支钢笔、一块手巾甚至一个空烟盒;或者主动赠送男方自己绣的腰带,做的食物。如果对方乐意,也可建立关系。起初,男阿肖在走访女阿肖时,都要回避女子的舅舅、兄弟,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可逐渐随便起来。
"阿肖"关系的建立比较自由,解除这种关系也较方便。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双方如果觉得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任何一方要结束这种关系也简单,一般情况是:假若男女不愿再维持"阿肖"关系,只要给女方说一句"我以后不来了"就行了;或者长期不走访女方,婚约自行解除。如果是女方不愿意,就可当面告诉男方"你不要来了",或者在男方走访时,面带难色或拒绝进人花房,男方自讨没趣,就该理智地退出。在结?"阿肖"期间,男女双方无论任何一方如果知道对方另找"阿肖"时,通常要给其送一个用麻布包着火炭、海椒、鸡毛的小包,以示警告或绝交。如果对方愿意改悔,就该向送包者赔礼道歉,这样就可以言归于好。
游客们或许会觉得,在世界众多民族中,不乏仍处于原始状态的民族,但时至今日均无"走婚"这一特殊的风俗。而阿肖走婚为什么仍存在于泸沽湖摩梭人中间?为什么外界的影响对摩梭人母系社会的作用如此软弱?为什么摩梭人大多愿意选择走婚而不属其他形式的婚姻?对这许许多多疑问,我只能告诉你们,这至今是一道世界级的未解之谜。泸沽湖养育的摩梭女儿,个个美丽健壮、勤劳善良、情深似海。他们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花房里纺织少女梦,实现她的,清真意挚的爱。她们没有古圣先贤留下的清规戒律,没有孤寂、失落的烦恼、忧伤;她们不奢求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她们不会做金钱、物质和权力的奴隶;她们按照自己的质朴本性,遵循自己心灵的指引,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无忧无虑地劳动、生活、恋爱;在母亲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纯朴的本色;在摩梭人最隆重、最热烈、最欢乐的格母女神的庆典——转山节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尽情地享受生活。
猪槽船——湖上交通工具
说起猪槽船,摩梭人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泸沽湖不是湖,而是一块低洼的盆地。那里有着九个村寨,周围都是莽莽森林,土肥草美,粮丰物茂。西面狮子山脚偏北的山岩下,有一个涌泉之洞。一年四季,清澈的泉水从这里流出。有个放牧的哑巴每天带着餐用的粑粑,在这里放牧。渴了就在这股泉水里喝上几口。有一天,洞里不出水了,他很奇怪。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鱼堵在洞口。于是,哑巴抽出腰刀割下一块鱼肉烧着吃了。第二天,鱼身上被割去的地方又长复原了。从此,哑巴不再从家里带食物,每天以鱼肉做午饭。
时间一长,家里人见哑巴不带食物出门,仍然长得红光满面,不禁感到奇怪。问哑巴,哑巴却说不出来,便尾随他看个究竟。一见洞口那条大鱼,贪婪的人们便想拖回家中享用。于是赶去了九架十八头牛,架上抬杆,用九根绳子设法套住鱼,拼命往外拉,鱼被拖了出来,但灾难随之发生了。大水从洞口汹涌而出,顷刻间淹没了所有的村寨,也淹没了所有人畜,整个盆地成了一片汪洋,形成了今天的"谢纳咪"即泸沽湖。唯有一个正在喂猪的妇女,见大水滚滚而来,危急时刻,她急中生智,迅速跳进了猪槽,逃脱了灾难,得以幸存。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勇敢而智慧的妇女,一直沿用这种猪槽状的独木舟。
猪槽船不仅用于捕鱼、捞猪草等生产劳作,而且还是沿湖阿肖走婚的重要工具。男女青年或两船相遇,以歌为话,一唱一和;或同舟共语,无拘无束,纵情欢笑;或相偎船中,娓娓细谈,倾诉爱意;船在水上飘,人在轻舟里,其乐融融。猪槽船,成全了多少谈情说爱、结交阿肖的摩梭伴侣。转海时,在船头上燃起青松枝叶,一缕缕青烟随着缓行的独木舟轻飘;人坐船上,以舟代步,绕湖而游;猪槽船中,不以日出为早,不以日落为迟,周围的一切静悄悄,令人疑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里,蒲洒和浪漫到忘却了时间,忘却了自己。猪膘肉一摩梭风味菜
从古至今,摩梭人都喜爱制作猪膘肉,猪膘肉的多少象征着财产的多少和富裕程度。制作猪膘肉的方法是把整个猪除头骨以外的骨骼全部剔除,内腌各种调料,然后缝成琵琶状,冬季腌制,制成后可放数年而不腐,久者尚可作药用。肉味清香,肥而不腻,胜过火腿味,是待客的佳品。木摞子——摩梭人的住房
与原始的母系大家庭和以女方为主的阿肖走婚相适应,摩梭人独特的"木摞子"房屋,也处处体现与众不同的特点。木摞房是用树干砍方后垒造出来的,顶上用木板盖着,一般为四合院或三方一照壁,再配以劈柴围墙或土板围墙形成别具一格的院落。
整个院落内分正房、经房、花房和畜厩四部分。
正房,摩梭人称为"依梅",一般坐北向南或坐西向东。结构较为复杂而独特,是家庭成员集体居住、用餐、炊煮、议事、举行重大仪式和接待客人的场所。正房四壁约需200根圆木,垒成正方形。修建正房时,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仪式,如占卜吉日、砍伐木料、奠基仪式、上梁仪式、升火仪式等。正房房顶为人字坡形,其顶中心安有铁制三齿叉和一面印有祈祷经文的旗子,屋顶后侧边通常都有天窗。屋面用宽15厘米,长1米左右的杉木板盖顶,上有压石。木摞房四周距木杆垒成的壁2米宽处,均有与之相连的木架,并围之以土墙,围绕房屋的左、右和后方。
正房前面则以木板为壁,从而将正房分为正室、左室、右室、后室和前面的起廊,每室之间互相隔离。左室为卧室,右室置磨、火灶或堆放农具之类,亦可作卧室。正房前方的两层木楼房称为:"尼扎意",又称花房,是家庭中成年女性的卧室。
楼上分隔成2至4个单独的小房间,家庭中凡有性生活能力的成年女性,每人均可分得一间。每间花房内置有卧具、茶具或一个小火塘,以及该房间女主人的个人衣物用具。
夜间,拥有花房的青壮年女子总是到自己的卧室居住。因母系家庭中的男子总是到女阿肖的花房过夜,故家中没有他们的卧室。如其不外出走访女阿肖,他们便与老年舅舅居于一室,或宿于畜厩之上的草楼。
正房前上方的经堂,为两层楼房。上为经堂,下层贮存柴草或杂物。
这样的院落,房顶上升起袅袅轻烟,花房上遍布美丽的十样锦花;畜厩里散放出马粪和干草味儿;耳边响起悠悠的诵经声,远处不时传来几声鸡鸣狗吠……使人感到一种和谐、宁静和温馨。
转山转海
转山转海是摩梭人祭祖山神和水神的重要方式之一。
由于摩梭人信奉鬼神,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火等皆有神灵,并且认为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或初五和二十五,神灵们都要出来活动,此时朝拜就会得到神灵的保佑。因此,每到这些日子,当地摩梭人就要转山烧香祭祖山神,转海祭海神。八月十五还要吹海螺祭月神等。
最隆重的转山节是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是祭祖格姆女神的盛大节日。
这天一早,天空中稀稀落落的晨星刚刚隐去,玫瑰红的朝霞
才抹上山头林梢,轻纱般的薄雾还在湖面上飘浮,湖畔的村村寨寨便欢腾起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换上了新的衣裳,佩上漂亮的服饰,带着丰盛的酒菜,喜气盈盈地从木摞子房里走出来从山间林中钻出来,从猪槽船上跳上来,大家从四面八方涌向格姆神山。人们到了山脚下,先向格姆山烧香祈祷,敬献瓜果酒肉。然后以此为起点环山绕行。转山的人们一路歌舞,一路游玩。转到距山顶百米处的一个山洞,当地人称?"格姆尼柯",意思是格姆仙人洞的洞口,便将带来的青叶、松枝、鲜花敬献于此,作为对格姆女神的朝拜和礼赞。然后逐渐散去。
好了,有关摩梭风情的介绍就说到这里。
女士们、先生们,前方就是泸沽湖了。
你们看!群山之间,波光粼粼,静穆秀丽,那就是我们神思遐想的泸沽湖。这就是说,此刻,我们已经踏上"东方女儿国"这片温暖多情的土地。
母湖
泸沽湖,摩梭人称其为"谢纳咪"。"谢纳",意为一大片水;"咪",有女、母、阴性等意思;连起来即女湖、母湖之意。她宛如一颗巨大的蓝色明珠,展现在广阔的高天之下。湖水面积约51平方公里,周长近50公里,水面海拔2688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达93.6米,水中能见度12米。水容量达19.5亿立方米。湖中七岛,亭亭玉立,林木葱郁。湖内碧波荡漾,四季清澈,藻花点缀其间。湖周青山环绕,森林茂密,古树参天。
乘坐"猪槽船"游湖,是一大享受。清冽透明的湖水,经微风吹佛,泛起晶莹的细浪,不时有鱼儿跳出水面,翻动层层涟游,湖中小岛如浮在水上的盆景,兰天白云,高飞的水鸟、远山近树,烘托出一个安宁洁静的世外仙境。美丽的沪沽湖姑娘,荡起猪槽船,驶向湖心,当她们扬起沾着晶莹汗珠的笑脸,唱起高吭嘹亮的山歌,这湖光山色就更显得出奇的美丽温馨。难怪半个世纪以前曾到此考察的美国学者洛克博士,在他撰写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就由衷地赞美这里是"最漂亮的一片水,无法想象比这还更美丽的布景,笼罩这里的是安静和平的奇妙,......真是一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
草海
草海在湖的东南面,是泸沽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海全长约7公里,宽约800米。面积9000余亩,属左所管辖。其东面三分之一处,有一座300多米长的木桥,横跨南北,是草海两岸人民的交通要道。草海内盛产裂腹鱼,鲤鱼、草鱼、鲢鱼等18种鱼类,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养殖场。浅海处芦苇茂密,水草丰盛,每到冬季,各种鸟类成群结队,在此栖息。据有关专家的观察记录,泸沽湖越冬水鸟己达11目,24科,42种,有数万只以上。尤其是国家一级珍禽东方白鹳、黑鹳、白尾雕、白天鹅、鸳鸯以及世界唯一的、中国特有的高原"神鸟"黑颈鹤都在这里越冬或安家落户,真可谓水鸟王国。每当夜幕降临,蛙鸣阵阵,野趣诱人。
过去的草海,不仅是一块避难佳地,而且也是当地人民抗荒取食的宝库。当年,草海内不仅鱼虾丰盛,且花草丛中处处有野鸭蛋。即便在60年代最困难的时期,水肿病为害神州之时,当地也因有大自然的恩赐而幸免于难。天地的恩宠,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物产,使这个天然的聚宝盆,有着取之不尽的水生动植物。当地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左所是个好地方,菱角把把虾子汤,鱼满船儿蛋满筐,姑娘小伙喜洋洋。"生动地反映了当地渔业的盛景。
格姆女神山
湖西北那座山就是摩梭人最崇拜的格姆女神山,海拔3700多米,山的下部覆盖着一层风化岩石,坡长较缓,形如茶座,上部是不易风化的石灰岩山体,好象一头长鬃垂吊的雄狮,因此当地也叫它为狮子山。它坐东面北,守卫着明珠般的泸沽湖,更显神奇壮观。摩梭人把格姆女神山当作本民族的始祖女神,年年都要转山朝拜,而且是转山会的主要山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实践教育志愿活动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20篇)
- 2023年税务会计实训实验心得体会精选(实用16篇)
- 2023年组织部的风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0篇)
- 人民法官抗击疫情心得体会精选(大全13篇)
- 2023年科技与新能源的心得体会(汇总20篇)
- 最新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心得体会(通用12篇)
- 最新参加物理竞赛后的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0篇)
- 2023年警察两会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9篇)
- 最新机关党政办个人心得体会范本(汇总17篇)
- 最新教师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范本(大全16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