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心得体会(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3:20:06 页码:13
2023年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心得体会(精选8篇)
2023-11-23 13:20:06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将学到的东西更好地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安排内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思路和观点。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先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扩展思路。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心得体会篇一

《道德纲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作为被称为儒家经典的《大学》的注解,它提供了对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深入理解。经过学习和思考,我意识到《道德纲要》不仅包含丰富的道德哲学理论,而且指导人们如何行善修身。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讨论道德纲要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段落2:个人修身。

《道德纲要》在个人修身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它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它教导我们如何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并通过持之以恒地修行,提升自我。个人修身不仅仅是关于道德行为的执行,还包括了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提升道德感知能力。只有通过个人修身,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实践道德。

段落3:家庭和社会。

《道德纲要》还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即家庭和社会是个人修身的基础和延伸。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坚守亲情,尊重父母和长辈,培养孝顺的品质。在社会上,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行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他人并帮助弱者。只有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才能让道德价值观融入整个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段落4:教育与公共管理。

《道德纲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在教育领域,它提出了博学、审问、慎思和明辨四个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强调了培养真知灼见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此外,公共管理也是《道德纲要》所关注的。它强调公共管理者的诚信和勤政,为公众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在教育和公共管理方面,执行道德纲要的原则可以提高社会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

段落5:《道德纲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纲要》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教会我们如何相互尊重、关心他人、勤政为民和培养自己。这些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公共管理领域仍然适用。仅仅追求经济利益和个人发展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将道德价值观融入现代社会,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结:

通过学习和思考《道德纲要》,我认识到道德价值观是个人修身、家庭和社会进步以及教育与公共管理的基石。执行道德纲要的原则可以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提供意义深远的指导。这部古代经典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历史的,而是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应该坚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并将道德价值观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心得体会篇二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师生“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伴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自己的时代风尚,努力达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建设“道德讲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搭建师生道德建设新载体,促进所有师生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提供思想道德保障。

二、“学校道德讲堂”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宣讲活动及开设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三、“道德讲堂”对象。

全体师生。

四、“学校道德讲堂”的组织实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具体分工如下:

“学校道德讲堂”组长:刘友声。

副组长:陈鲁文。

核心成员:陈琛郭妍程心天徐希雨李均萍方婷郑崇华杨颖刘若岚朱亨麟卓志鹏陈世钦。

组员:全体师生。

(二)设立固定“道德讲堂”。教师道德讲堂利用周会国旗下讲话,建立一个固定专门的“学校道德讲堂”场所。场所正面制作专门背景、标识,两侧利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学生可利用现有教室与校广播台建立专门的道德讲堂,定期开展相关活动。

(三)活动版块:活动将根据学校特有的群体,分成两大版块开展相关活动,教师将着重开展“师德讲堂”活动,学生将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第一版块:教师“师德讲堂”

1、选树师德典型。紧密结合本学校实际,以师德标兵、师德模范、师德先进个人、师德建设先进团队等评选为载体,重点选树、培育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和先进团队典型代表,在我校形成学习师德典型、崇尚师德典型、关爱师德典型、争当师德典型的良好风尚。

2、培育宣讲队伍。按照“自身素养强、道德素质高、文化修养好”的标准,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德讲堂”宣讲队伍,党员干部要带头宣讲,组织宣讲人员讲、师德典型讲、身边老师讲,通过讲他人、讲自己、讲身边的师德故事,使人人都成为“师德讲堂”的实践主体。

3、创设多样载体。充分利用学习日、中心组学习等载体,定期不定期的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宣讲、观看影片、网上学习等形式,大力建设“师德讲堂”,每个单周三下午为集中宣讲日,各阶段轮流安排教师讲自己或身边的师德事例。在学期结束时,我校将收集、编写关于教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的典型案例,使提升师德素养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

4、体现实践特色。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充分尊重一线教师的首创精神,设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成效显著的宣讲形式、手段和方法,引导教师亲身参与师德实践,在师德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提升。

5、定期交流研讨。开展“师德讲堂”建设交流研讨活动,通过听取其他“行业道德讲堂”的先进经验,与兄弟学校单位现场交流观摩,及时通报建设进展、吸收借鉴成功经验、共同分享建设成果,进一步开阔建设思路,提升建设成效。

6、注重考核评估。把“师德讲堂”建设情况与团队评比、年度考核等结合起来。定期择优表彰“师德讲堂”建设先进团队和“优秀师德讲堂宣讲员”。

第二板块:学生“道德讲堂“。

1、我选——通过前期报名,再组织学生选择一批道德践行的先进学生,固定一批专业道德宣讲员,不断充实有讲述愿望的人员,营造一种神圣清正、融洽热烈的环境氛围。

2、我听——组织全体学生共同聆听道德故事宣讲活动。利用班会课、周会课、国旗下讲话等一系列的主阵地,让学生细心听取身边人的道德故事,用身边的榜样感动自己。

3、我讲——利用道德讲堂的阵地,在班会课、周会课、国旗下讲话、校广播台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并根据道德讲堂的主题内容,选择一批主题鲜明、情真意切的故事,分学生和教师篇分别汇编成册。

4、我议——听完道德故事后,评议身边好人好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5、我唱——学唱一首道德、文明方面的歌曲。学习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或公民道德“三字经“。

6、我行——深入开展党员、团员帮困助学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展示一阶段的讲堂成果。

7、我看——围绕主题,组织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

活动中形成一套内容详实、规范有序的资料(包括电子资料及纸质资料)。体现每次活动要有计划、有方案、有活动记载、有总结,活动中注意收集照片、录像等影像资料,体现活动成效。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心得体会篇三

11月5日,我与xx市第一二三中学全校同仁在xxx校长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纲要》)。在会议室聆听校长讲读后,我与同事们又利用授课后的休息时间再次细读了《纲要》。关于这份指明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文件,我在阅读中联系学校目前具体工作,对以下几方面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保证育人为本。

《纲要》的总体战略部分明确指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读到这段话后,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我校的办学理念: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与责任的教育。我们的办学理念不正是契合“育人为本”的大方向吗?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生命,是万物之灵长——“人”,而他们有着万千差别,有着成长的规律与独特的个性。

孔子早在千年前就曾说过因材施教,《纲要》中所说“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则进一步具体地指出了,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联想到我们日常的班级管理与教育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那么能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也是教育的成功,育人先立德确实功在千秋。

二、加快信息化发展。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方面工作来实施完成。到20xx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放眼未来教育发展方向,信息化势在必行,而眼下教育行业信息化发展已经稳步开展。

以我校为例,作为“智慧课堂”试点校、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样本校之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在稳步建设中。而从开始时对“智慧课堂”的陌生到如今使用的渐渐熟练,在学校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们新进教师的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都得以提高,这对我们创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度,都有着莫大的'帮助。

同时,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又何尝不是在推动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呢?毕竟二十一世纪,甚至说未来的二十二世纪,信息化的高度发展程度将会决定一个国家与民族在世界发展的地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纲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日子里教师队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但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才能应实至名归配得上所得到的待遇。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一线教师自我发展的难得契机。于教育发展的大方面来说,加强教师队伍的各方面建设是教育百年大计之本;于教师的自我实现来说,能够有机会聆听教育箴言、提高育人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灵魂工程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作为一名新晋中学一线教师,阅读学习《纲要》,使我进一步明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站稳讲台”出发,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做到不断提升、不断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微薄之力!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心得体会篇四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是我国社会主义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我认为,遵循社会主义道德纲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它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社会价值观,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是对全体公民道德行为的规范和要求,它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如何处世。社会主义道德纲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为指导,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自觉尊重他人的权益,尽量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只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的道德纲要,才能够为社会的和谐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导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和普遍价值追求。这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十六个字。这些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并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基础上总结而来。这些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共同的道德追求。在实践中,我们要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以此引导个人、家庭和组织在不同层面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素质提升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有效地引导了社会公民的行为准则,加强了社交和公民道德的课程教育,提高了社会和谐程度,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社会主义道德纲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今,网络文化和新媒体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不良价值观和消极行为开始渗透到社会中,对社会主义道德纲要的理解和实践提出新的挑战。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道德认识等途径,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纲要的实施。

第五段:个人的责任与努力。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员,每个人都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可以从点滴之间开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纲要的各项要求。个人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不仅影响着自己的发展和成长,也会对周围的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要将理念付诸行动,不仅要口头宣传社会主义道德纲要,更要在实际生活中切实践行。只有每个人都为社会主义道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够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伦理的建设和发展。

总结: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基础和润滑剂。我们要深入理解、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纲要,通过培养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不断提高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应该从自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履行道德责任,共同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我国强调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道德建设纲要的发布,为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我认为,道德建设纲要的出台对于国家和社会乃至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研讨道德建设纲要的过程中,我的心得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明确价值取向、践行社会公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道德情操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深入学习道德建设纲要,我深刻认识到了道德建设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也明确了自己在道德建设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首先,道德建设纲要明确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纲要强调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实行全面发展、全民共享,不断推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这使我深刻意识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共同为社会福祉贡献力量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进步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次,道德建设纲要强调了践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在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求广大公民要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益,诚实守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给我的启示是,道德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在生活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尊重他人意见等,践行社会公德。

第三,道德建设纲要强调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纲要指出要加强国民道德教育,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道德培育,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纲要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国家和人民的精神财富。我将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传统活动,学习中华经典,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道德建设纲要强调了培养道德情操的重要性。纲要中指出,培养道德情操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要求。道德情操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情感状态,是一个人价值取向的重要体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学会善待他人,关心社会,主动参与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道德建设纲要强调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纲要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宣传,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建设和谐社会。

综上所述,道德建设纲要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道德建设纲要,我明确了个人应该发挥的作用和责任。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将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道德建设,践行社会公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推动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心得体会篇六

道德纲要是一本伟大的圣人书籍,它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诲和价值观念。通过阅读道德纲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包含的智慧和启示。以下是我对道德纲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道德纲要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在现代社会,诚实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质,而道德纲要中的“诚实守信”就是对这一价值观的最好诠释。诚实不仅仅是对他人说真话,更是对自己真实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通过诚实对待他人和自己,我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与人为善,同时也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其次,道德纲要教会了我感恩和关爱他人。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忽视了对周围的他人的关心与关爱。然而,道德纲要强调了“人伦之道”,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有谦和和尊重之心。通过认识到他人的存在和付出,我学会了对他们心怀感激之情,并愿意主动去关心与帮助他们。这使得我更加懂得与人分享快乐,也让我在他人的关心与帮助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第三,道德纲要教会了我如何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以功利心和私欲为驱动力,往往追求个人利益而放弃道德原则。然而,道德纲要中强调了“知止而后有定”,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注意积累道德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通过修身养性,我学会了放下功利心,遵循正确的道德标准,为他人和社会做出真正有意义的贡献。

第四,道德纲要教会了我理解人生的意义。很多时候,人们追逐物质利益和名利地位,却忽视了内心深处真正追求的东西。而道德纲要中的“行道济世”的思想则提醒我,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富有和成就。通过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善他人的生活,我认识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同时也获得了心灵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道德纲要教会了我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道德观念。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然而,道德纲要中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则代表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通过学习和遵循道德纲要中的教诲,我不仅仅是在修身养性,也是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道德传统。我相信,通过我个人的努力,可以让道德的光芒照耀更多的人,并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

综上所述,道德纲要是一本充满智慧和价值观念的圣人书籍。通过阅读和学习道德纲要,我从中领悟到了诚实正直、感恩关爱、追求高尚、理解人生意义和传承弘扬道德观念等重要的心得体会。这些体会不仅仅改变了我的个人行为和价值观念,也使我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了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我相信,在道德纲要的指引下,我将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做出我的贡献。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心得体会篇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我通过学习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我就深深的认识到怎样来做好一位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育中,教师往往总是把对学生真诚的爱用美好而礼貌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文明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总之,我们应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加强公民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体会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把社会公德纳入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突出出来,这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对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是可以加以普遍化的,并且是所有公民都能够做到的,它有更明显的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着,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对社会公德建设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德意识和公德水平十分重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首先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公德氛围,社会各方面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公民也要人人以身作则,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加以舆论上的监督与鞭笞。另一方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社会公德加以规范也十分重要,比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有严格的惩处规定,严重的还将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而一些地方出台的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放烟花爆竹以及建立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制度等地方性法规也是推动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举措。社会公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引领的作用,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好的职工和好家庭成员的前提,同时社会公德也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因此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加强个人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的基本功来付诸实践,使社会公德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为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这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在全民族形成共同理想至关重要。

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有坚固的精神支柱,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有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建设重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炼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要宣传好这20个字,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要实践好这20个字,使之成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主旋律;我们要通过宣传、实践这20个字,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规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就要让每一个公民都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道德建设群众性强、实践性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贵在自觉,贵在参与。只要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4.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7.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8.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9.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10.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11.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1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1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1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1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1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17.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四、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

18.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

19.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

20.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1.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道德教育。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

22.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推广群众易于接受的各种教育方式。各类市民学校、职工学校、民工学校、农民夜校、家政学校等,要通过编写和运用通俗易懂的简明教材,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3.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五、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24.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5.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26.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27.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28.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成人仪式以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29.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因势利导,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作用、先进典型和先进单位的带动作用、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使道德实践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30.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

31.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反映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要利用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要发动群众参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展开讨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32.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

散文。

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以其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要在各种文艺评论评介评奖中,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要加强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引导,提倡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坚决制止出版播映演出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依法打击反动淫秽及各种非法出版物,让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要切实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各种类型的商业性广告,要注意文化艺术品位,不得出现有损道德有伤风化的内容。要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广告,净化人们心灵,优化人文环境。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吸引群众参与,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

七、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33.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

规章制度。

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3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抓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35.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行为有着直接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既要保护和支持所有通过正当、合法手段获取个人和团体利益的行为,又要提倡和奖励多为他人和社会作奉献、道德高尚的行为,防止和避免因具体政策的不当或失误给社会带来消极后果,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

36.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基层单位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种行政规章以及道德守则和公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37.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提供有利条件,下决心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

3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教育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带动广大群众进一步做好工作。

39.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当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40.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着指导、协调、组织的具体职责。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道德建设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要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抓好若干社会影响大、示范作用强、受群众欢迎的实事,促进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

社会主义道德纲要心得体会篇八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4.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反对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7.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正当物质利益。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与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8.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把效率与公平结合起来,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9.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积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10.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要广泛进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11.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1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1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1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1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1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17.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四、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

18.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头脑之中,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

19.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

20.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1.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道德教育。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

22.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推广群众易于接受的各种教育方式。各类市民学校、职工学校、民工学校、农民夜校、家政学校等,要通过编写和运用通俗易懂的简明教材,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3.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五、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24.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每个公民既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也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5.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26.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榜样。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27.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28.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成人仪式以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29.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要因势利导,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作用、先进典型和先进单位的带动作用、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使道德实践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

六、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30.大众传媒、文学艺术以及体育活动,对公民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

31.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反映新时期道德要求的新事物、新典型。要利用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要发动群众参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展开讨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32.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积极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良好道德风貌,以其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要在各种文艺评论、评介、评奖中,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要加强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引导,提倡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坚决制止出版、播映、演出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节目,依法打击反动、淫秽及各种非法出版物,让健康的文化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要切实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各种类型的商业性广告,要注意文化艺术品位,不得出现有损道德、有伤风化的内容。要大力提倡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广告,净化人们心灵,优化人文环境。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吸引群众参与,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

七、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

33.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3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抓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35.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行为有着直接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既要保护和支持所有通过正当、合法手段获取个人和团体利益的行为,又要提倡和奖励多为他人和社会作奉献、道德高尚的行为,防止和避免因具体政策的不当或失误给社会带来消极后果,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

36.公民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基层单位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要把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种行政规章以及道德守则和公约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37.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它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提供有利条件,下决心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

3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教育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带动广大群众进一步做好工作。

39.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党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当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40.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担负着指导、协调、组织的具体职责。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道德建设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要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力量抓好若干社会影响大、示范作用强、受群众欢迎的实事,促进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