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知行八谈深刻心得体会怎么写 知行合一的感悟800字(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2:05:19 页码:7
知行八谈深刻心得体会怎么写 知行合一的感悟800字(九篇)
2023-01-02 02:05:1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知行八谈深刻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7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体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并开展交流研讨。常委会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杨振武主持并讲话。机关党组成员出席会议,信春鹰、沈春耀、史耀斌、任建华作重点发言,古小玉、胡晓犁作交流发言。机关各直属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代表列席旁听。

杨振武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杨振武强调,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机关党组成员必须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一要深入系统学。机关党组成员要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不断提升政治站位、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真正做到学深悟透、真信笃行。二要带动提高机关学习成效。机关党组在抓好自身理论武装的同时,要督促指导机关各基层党组织抓好学习,促进机关各单位提高学习实效,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机关党组成员要积极参加分管单位、基层联系点、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学习活动,督促指导组织好学习。机关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列席机关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发挥好机关党组理论中心组示范带头、领学促学作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学习、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机关(含机关党校)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加列入学习培训计划,推动形成学习贯彻的良好氛围。三要在深化和转化上下更大功夫。要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通过自觉主动、持续深入的学习思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加强政治机关意识,走好“第一方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体现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破解难题的本领,紧密结合人大机关职责和人大工作实践,把学习创新理论的成果融入到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中,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信春鹰作重点发言时谈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一是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党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领导地位。二是我们党在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治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是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我国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保持根本性、权威性、适应性的同时,根据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做出新规范,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沈春耀作重点发言时谈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一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的最新成果,集中展示了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画面。二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各方面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遵循。结合立法工作的具体事例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受教育。三是理论武装要从自身做起,要带头学习。要学懂弄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要紧扣着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做思考,进行历史性的梳理和总结,不断形成新的理性的认识。

史耀斌作重点发言时谈了两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体系。深入学习领会、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做好新时代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七个坚持”,进一步结合预算工委工作谈了学习体会。

任建华作重点发言时谈了两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一是深刻认识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体现,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自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为实践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二是深刻认识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要坚定不移开展正风肃纪反腐,巩固党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坚持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古小玉在交流发言时谈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研读原文,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过程的贯彻体现到工作中和各个环节,带头贯彻新发展理念。

胡晓犁在交流发言时谈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发行必将在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学习时要重点聚焦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要重点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要重点聚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核心要义和精神,切实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推荐知行八谈深刻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广泛凝聚共识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强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等,都体现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把握和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多次提到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特别是强调“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十三届全国政协着力把凝聚共识工作做在人心上、落到实际处,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国政协系统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召开全国政协系统理论研讨会,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取得积极成果。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等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建立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制度,创设委员讲堂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努力把凝聚共识融入履行职能全过程。我们要牢牢扭住中心环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组织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切实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履职为民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比如,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关于党的初心使命,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关于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等等。

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届全国政协连续三年把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工作重点,锚定“三区三州”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接力建言、跟踪推进。在抗疫斗争中,全国政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疫情防控等议政建言。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医卫界委员身先士卒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救助患者,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组织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同自己很亲,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提高建言资政质量上下功夫

抓社会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工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也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全国政协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展协商议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白色污染防治等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围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谋划、来展开。要适应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形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格局、规范协商程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等的更高要求作出贡献。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同时,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中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全国政协重要工作制度建设任务落实方案》,提出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10个方面制度,目前已制定或修订包括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专门委员会通则等62项制度,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界别协商的办法等。我们要进一步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统筹规划,薄弱的就加强,不足的就改进,缺失的就制定,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创新政协工作上下功夫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我们党历来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果。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人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实践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比如,既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方略,又对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提出明确要求;既阐明了新发展理念,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阐述,又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政策指导,充分体现知行合一、实践第一的内在品格。

实践既包括常规实践,也包括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作为更高层次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十三届全国政协坚持继承发展创新,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建立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制度,建设参政议政人才库,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中央对政协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使政协工作更好跟上时代发展。重视理论创新,紧扣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制度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性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上升为制度规范。重视工作创新,围绕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信息化发展等,推进工作载体、手段和形式创新,使政协工作与时俱进、常做常新,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推荐知行八谈深刻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今天这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目的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围绕全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学习。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学习材料,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本次学习,我谈三点体会,同大家交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着力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一要全面系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我们市级领导,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认认真真逐篇研读、深入领会,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内在联系,并要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做到融会贯通、学深悟透。

二要深入思考学。在学习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对策答案,做到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比如,如何深刻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如何坚持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等,都是十分重大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要在学习中多思考、多研究、多领悟,努力寻求顿悟之道。

三要联系实际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好“六保”任务;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尽快扭转被动落后局面;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要营造氛围学。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抓牢“关键少数”,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宣传部门要认真开展学习宣传阐释工作,并组织开展好对基层党员和群众干部的宣讲活动;市委党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分层分类推动学习全覆盖;融媒体中心和各类网络学xxx台要创新推动党的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确保在全市上下营造学习宣传贯彻的浓厚氛围。

到2020年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一项十分严肃的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也单独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划分为一个专题,再次强调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把责任担当牢牢扛在肩上,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聚焦。

一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尽管目前我市“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它具有动态性,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必须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确保“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全保障。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做到政治站位再提高,进一步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对标对表上级各项要求,集中力量加以推进;思想认识再深化,坚决防止松劲懈怠、撤摊子、歇歇脚等现象,坚决杜绝转移重心、更换频道等做法;工作措施要再优化,聚焦已脱贫、未脱贫、临界户三类群众,进一步排查突出问题,精准到村到户到人,逐项逐户对账销号;政策落实要再细化,精准落实国家基本标准和政策要求,既不拔高标准,也不降低标准,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

二要聚焦“防贫防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目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做好脱贫攻坚、保证如期脱贫以外,防止返贫同样重要。各级各部门要持续完善“114”防贫防返贫保障体系,全面提升脱贫成效。同时,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等加强监测,扶上马送一程。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做好防贫防返贫监测工作,确保线上线下各项数据统一,并充分发挥防贫防返贫平台作用,该预警的及时预警、该启动救助措施的及时启动、该向上级请示的及时请示,绝不能出现本级解决不了,又不及时上报的情况。

三要聚焦“新起点”,进一步推动全民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后,就要与乡村振兴工作同步推进、有效衔接。各级各部门要针对形势发展和矛盾变化,着力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的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精准”理念向乡村振兴“精准”路径转变,最大限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要把全民增收、尤其是农民增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各乡镇办要结合我市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具体举措,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途径。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具体工作,我们已经召开多次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这里特别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需要,希望大家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主要论述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污染防治是党中央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而打赢蓝天保卫战则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号工程”。抓不好大气污染防治,就是政治意识不强、规矩纪律不严的具体表现。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决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痛下决心、铁腕治污,壮士断腕、刮骨疗毒,该限的限、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切实打好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人民战争。

二是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推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希望大家坚定治污信心、狠抓工作落实,共同努力渡过阵痛期,迎来高质量发展。大气污染防治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以良好的环境和形象,吸引、聚集更多的优质生产要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如果做不好,不但极大地影响我们干部抓经济、抓发展的精力,更难以有效吸引和聚集优质要素,再好的项目也落不了地,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端正发展观,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打好“组合拳”,念好“生态经”,加快补齐各项短板和缺口,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确保全市人民幸福安康的需要,希望大家能够推己及人,像爱护自己家人那样,爱护父老乡亲,真正抓好抓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上级要求,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大气污染防治事关人民切身利益,是硬指标、硬任务、硬约束,是一场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以后子孙后代还要生活在这方土地,大气污染问题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基本,空气质量下去了,何谈幸福感,何谈美好未来?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我们的宗旨所在、使命所在、责任所在。这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打赢,决不能让辛勤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发展成果蒙上灰尘。

按照《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本人认真研读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容,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农村工作的有关论述。越是学习就越是深刻感受到总书记的远见卓识、厚爱关怀,越是深感必须不负重托、扛起重担,精准施策、协调推进,全力以赴、抓好抓实。

推荐知行八谈深刻心得体会怎么写四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广泛凝聚共识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强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等,都体现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把握和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多次提到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特别是强调“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十三届全国政协着力把凝聚共识工作做在人心上、落到实际处,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国政协系统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召开全国政协系统理论研讨会,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取得积极成果。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等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建立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制度,创设委员讲堂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努力把凝聚共识融入履行职能全过程。我们要牢牢扭住中心环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组织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切实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履职为民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比如,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关于党的初心使命,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关于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等等。

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届全国政协连续三年把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工作重点,锚定“三区三州”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接力建言、跟踪推进。在抗疫斗争中,全国政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疫情防控等议政建言。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医卫界委员身先士卒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救助患者,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组织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同自己很亲,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提高建言资政质量上下功夫

抓社会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工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也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全国政协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展协商议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白色污染防治等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围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谋划、来展开。要适应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形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格局、规范协商程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等的更高要求作出贡献。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同时,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中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全国政协重要工作制度建设任务落实方案》,提出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10个方面制度,目前已制定或修订包括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专门委员会通则等62项制度,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界别协商的办法等。我们要进一步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统筹规划,薄弱的就加强,不足的就改进,缺失的就制定,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创新政协工作上下功夫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我们党历来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果。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人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实践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比如,既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方略,又对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提出明确要求;既阐明了新发展理念,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阐述,又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政策指导,充分体现知行合一、实践第一的内在品格。

实践既包括常规实践,也包括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作为更高层次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十三届全国政协坚持继承发展创新,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建立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制度,建设参政议政人才库,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中央对政协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使政协工作更好跟上时代发展。重视理论创新,紧扣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制度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性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上升为制度规范。重视工作创新,围绕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信息化发展等,推进工作载体、手段和形式创新,使政协工作与时俱进、常做常新,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作者:张庆黎)

推荐知行八谈深刻心得体会怎么写五

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杨振武强调,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机关党组成员必须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一要深入系统学。机关党组成员要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不断提升政治站位、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真正做到学深悟透、真信笃行。二要带动提高机关学习成效。机关党组在抓好自身理论武装的同时,要督促指导机关各基层党组织抓好学习,促进机关各单位提高学习实效,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机关党组成员要积极参加分管单位、基层联系点、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学习活动,督促指导组织好学习。机关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列席机关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发挥好机关党组理论中心组示范带头、领学促学作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学习、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机关(含机关党校)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加列入学习培训计划,推动形成学习贯彻的良好氛围。三要在深化和转化上下更大功夫。要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通过自觉主动、持续深入的学习思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加强政治机关意识,走好“第一方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体现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破解难题的本领,紧密结合人大机关职责和人大工作实践,把学习创新理论的成果融入到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中,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信春鹰作重点发言时谈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一是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党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领导地位。二是我们党在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治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是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我国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保持根本性、权威性、适应性的同时,根据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做出新规范,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沈春耀作重点发言时谈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一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的最新成果,集中展示了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画面。二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各方面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遵循。结合立法工作的具体事例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受教育。三是理论武装要从自身做起,要带头学习。要学懂弄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要紧扣着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做思考,进行历史性的梳理和总结,不断形成新的理性的认识。

史耀斌作重点发言时谈了两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体系。深入学习领会、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做好新时代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七个坚持”,进一步结合预算工委工作谈了学习体会。

任建华作重点发言时谈了两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一是深刻认识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体现,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自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为实践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二是深刻认识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要坚定不移开展正风肃纪反腐,巩固党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坚持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古小玉在交流发言时谈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研读原文,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过程的贯彻体现到工作中和各个环节,带头贯彻新发展理念。

胡晓犁在交流发言时谈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发行必将在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学习时要重点聚焦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要重点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要重点聚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核心要义和精神,切实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推荐知行八谈深刻心得体会怎么写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着眼国际国内新形势新特点,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将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79篇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8个专题精辑成书,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比较系统的重要文献。细读此书,三点感受尤其深刻。

大手笔、大担当、大情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带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谋划长远发展,一往无前全面深化改革,锲而不舍狠抓作风建设,不畏风险掀起反腐风暴,各项事业开新局、展新貌。这样的大手笔,让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倍感振奋,也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

大手笔源于大担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国建设和改革走的是独具特色的道路,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不亚于革命战争年代。然而,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习近平同志执政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当前,我国正值各种社会矛盾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唯有具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方能涉险扬帆。品读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篇篇都传承着革命先辈勇于抛头颅、洒热血、救中国的红色基因,折射出老一辈革命家胸怀天下、救世图强的担当精神。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有担当。他还特别把“敢于担当”作为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之一。“大事难事看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处于重大历史关头,民族复兴进入形势路径最复杂、各种压力空前加大的重要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果断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领袖和统帅所具有的恢弘气度和坚强意志。

大担当定有大情怀。这种大情怀,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和对党的大忠大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开篇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会见记者时的讲话,即是他郑重的“施政宣言”,其中充满了对民族、对人民和对党的热爱。这篇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讲话,以朴实的语言、亲切的态度、坚定的立场,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决心。此后,习近平同志多次深入浅出地阐述和描绘了能使亿万中国人民凝心聚力的中国梦。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强调:“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他深知,我们党要成就民族复兴伟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这种爱民为民的大情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大目标、大运筹、大哲学

大手笔、大担当与大情怀必由大目标、大运筹来体现,而这一切又必以大哲学来支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和生动展开。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务实精神,融汇交织和贯穿体现在习近平同志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谋划之中。

视野宏阔,谋划深远。习近平同志说,治国理政“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他强调,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促进事业顺利发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新问题的严峻挑战,习近平同志总揽全局、谋篇布局,明确提出事关党、国家和军队发展的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提出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和引领人民共同奋斗;外交纵横捭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经略周边,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整肃党风,重拳反腐;深化改革,普惠民生;依法治国,民主协商;强军精武,加强战备;等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深谙老一辈革命家治党治国治军精要又有鲜明个性风格的雄韬伟略。

总揽全局,系统运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治理国家和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整体性、系统性。习近平同志既胸怀全局、总揽各方、运筹帷幄,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勾勒出一幅治国理政方略图;又注重抓龙头、抓大事、抓枢纽、抓关键,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他特别强调,要提高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知古鉴今,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破除迷信、打破陈规、因时制宜、开拓前进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底线思维能力。人们由衷赞叹:十个指头弹钢琴不错音符、不乱节奏,错综纷繁中有条不紊,非有系统运筹的高超能力不能为之。

定力如山,坚若磐石。不因“泰山崩于前”失神改色,不以“麋鹿兴于左”乱意分心,才可谓有定力。面对内外压力,面对众声喧哗,习近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战略定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三个自信”,坚守“两个不能否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强调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而不能改的什么时候也不改。习近平同志居安思危、举重若轻,“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的风范,让我们领略到他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和高超艺术。

务实朴素,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有一段时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削弱了这一传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汇集了习近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必须务实的一系列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接地气、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抓工作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兴伪事,不采华名;等等。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知行合一,带头厉行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带头发扬清新朴实的话风、文风、会风,为全党树立了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统一的标杆。

大时代、大实践、大作为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征程。充分发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引领实践的巨大威力,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的事业就会走得好、行得远,我们就能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切实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武装头脑。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当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是要确立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地位,坚持用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搞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就是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铸魂固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行动,就是要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聚意志,形成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特别是坚持标本兼治,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纯洁党的队伍,一系列重大举措深得党心军心民心,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越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越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方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治国理政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要抓实、再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言必信、行必果,招招指要害,件件有落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照之下,一些地方还存在“干打雷不下雨”的假把式;有的单位和部门表态的调门越喊越高,只重形式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实际都是在走过场;还有的领导干部等待观望,为官不为,无所作为。这种状况亟须彻底改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习近平同志为我们确立了宏伟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坚信,伟大的理论一经被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必将变成推动伟大事业的巨大力量。只要我们真正学好用好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理论,融汇先贤追求和今人期盼的壮丽中国梦一定会在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推荐知行八谈深刻心得体会怎么写七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广泛凝聚共识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强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等,都体现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把握和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多次提到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特别是强调“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十三届全国政协着力把凝聚共识工作做在人心上、落到实际处,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国政协系统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召开全国政协系统理论研讨会,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取得积极成果。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等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建立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制度,创设委员讲堂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努力把凝聚共识融入履行职能全过程。我们要牢牢扭住中心环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组织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切实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履职为民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比如,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关于党的初心使命,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关于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等等。

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届全国政协连续三年把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工作重点,锚定“三区三州”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接力建言、跟踪推进。在抗疫斗争中,全国政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疫情防控等议政建言。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医卫界委员身先士卒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救助患者,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组织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同自己很亲,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提高建言资政质量上下功夫

抓社会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工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也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全国政协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展协商议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白色污染防治等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围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谋划、来展开。要适应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形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格局、规范协商程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等的更高要求作出贡献。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同时,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中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全国政协重要工作制度建设任务落实方案》,提出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10个方面制度,目前已制定或修订包括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专门委员会通则等62项制度,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界别协商的办法等。我们要进一步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统筹规划,薄弱的就加强,不足的就改进,缺失的就制定,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创新政协工作上下功夫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我们党历来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果。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人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实践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比如,既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方略,又对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提出明确要求;既阐明了新发展理念,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阐述,又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政策指导,充分体现知行合一、实践第一的内在品格。

实践既包括常规实践,也包括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作为更高层次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十三届全国政协坚持继承发展创新,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建立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制度,建设参政议政人才库,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中央对政协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使政协工作更好跟上时代发展。重视理论创新,紧扣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制度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性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上升为制度规范。重视工作创新,围绕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信息化发展等,推进工作载体、手段和形式创新,使政协工作与时俱进、常做常新,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作者:张庆黎)

推荐知行八谈深刻心得体会怎么写八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吗?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知行八谈深刻心得体会怎么写九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广泛凝聚共识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强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等,都体现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把握和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多次提到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特别是强调“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十三届全国政协着力把凝聚共识工作做在人心上、落到实际处,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国政协系统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召开全国政协系统理论研讨会,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取得积极成果。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等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建立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制度,创设委员讲堂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努力把凝聚共识融入履行职能全过程。我们要牢牢扭住中心环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组织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切实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履职为民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比如,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关于党的初心使命,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关于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等等。

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届全国政协连续三年把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工作重点,锚定“三区三州”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接力建言、跟踪推进。在抗疫斗争中,全国政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疫情防控等议政建言。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医卫界委员身先士卒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救助患者,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组织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同自己很亲,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提高建言资政质量上下功夫

抓社会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工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也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全国政协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展协商议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白色污染防治等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围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谋划、来展开。要适应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形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格局、规范协商程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等的更高要求作出贡献。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同时,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中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全国政协重要工作制度建设任务落实方案》,提出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10个方面制度,目前已制定或修订包括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专门委员会通则等62项制度,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界别协商的办法等。我们要进一步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统筹规划,薄弱的就加强,不足的就改进,缺失的就制定,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创新政协工作上下功夫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我们党历来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果。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人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实践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比如,既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方略,又对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提出明确要求;既阐明了新发展理念,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阐述,又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政策指导,充分体现知行合一、实践第一的内在品格。

实践既包括常规实践,也包括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作为更高层次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十三届全国政协坚持继承发展创新,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建立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制度,建设参政议政人才库,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中央对政协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使政协工作更好跟上时代发展。重视理论创新,紧扣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制度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性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上升为制度规范。重视工作创新,围绕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信息化发展等,推进工作载体、手段和形式创新,使政协工作与时俱进、常做常新,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