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01-01 05:15:26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散文文学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一
文学一直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的吸引着我;在学玩一篇好文章或是看到一个优美的文学语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时,那感觉真可配的上“惬意”这个词!特别地,是在自己写完一篇优秀的作文后,即使没有那些大手笔作文作的好,但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心中仍是一种美滋滋的味道,似乎是一种蜜一般的甜……我想,这对我来说,便是文学独特的魅力,也就是她吸引我的道理……我酷爱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不读书就要落后。
读书,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会使人有素质,有修养,有文化;我一直把书当作我的挚友,只要是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我都会反复品赏,斟酌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不论是朱自清优美的散文也好,徐志摩精悍的诗歌也罢,还是鲁迅精彩的小说,都能让我从中受益匪浅。在书中,我就好似吸水的海绵一样,留其精华,舍其无用;渐渐地,经过阅历的加深书本给我介绍了更多的作家,他们又把我领如了一个新的文学境界――幽默中带有讽刺的马克?吐温;诗情画意的泰戈尔;诗如其人一样奔放的普希金;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的凡尔纳……
不论读谁的书,无论赏谁的文,我都有一种身历其境的感觉;文学给我的,是一种身心的放松,是一种精神的放松,是一种思想的放松……文学给了我无穷的智慧,无穷的知识,开发了我无穷的潜能;文学使我聪明,使我快乐。虽然我现在还到不了“下笔如神”的文学境界,但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也至少能够做到每篇文章都比较深刻。这正是文学的艺术。
文学是美妙的,文学是传神的,文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正因为有了文学对我们的语言的衡量,才让我门感到了什么叫高雅,什么叫动听,什么叫粗俗,什么叫无聊;文学之所以叫“文学”,是因为她包含有一种学问――因此,白话,无聊的话,便不是文学;只有那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话语,才足以称的上文学。
想把一种意思平淡的说出来容易,难得使用高尚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文学在我心目中也是如同走路吃饭一样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我爱文学――爱其美妙,爱其博奥,爱其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学中考满分作文600字2当文字融入生活,文学便从历史的长河诞生了。文学,在经过岁月的淘洗后,越发像酒一样醇香,每次品味,总能感觉到一种被月华笼罩一般的境界。那么,我们要如何品味文学?
有时候,我们会手不释卷地拿着一本好的作品,静静地品味,我们好像进入了书中所描绘的世界,开始完全沉浸在其中。我们时而忧伤不语,时而慷慨悲愤,时而欢快雀跃。与文字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其实就是品味的一个过程。正如一位作家读《唐吉柯德》那样,那是在一个阴霾的日子,还是少年的他坐在长长的石板凳上,不断为心中的“英雄”叹息不已!
因此,品味不一定要刻意表现在动作行为上,譬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到的私塾先生,就有些引人发笑——只见他随手拿起一本书,开始慢慢念起来,脑袋从前面摆到后面,声音也有节奏地拉长。这不过是迂腐的人的品味方式,实际上应称作玩味,就好像闲得无聊的人逗鸟一样。
另外,品味是需要酝酿的,许多作品如果要彻底领悟当中的内涵,就要经过时间的酝酿,直到有一天它们逐渐变得清晰透明,在回味当中我们会领悟很多我们以前不可能理解的东西。回味,是品味的延续与加深,也是另一个品味的起点。
品味论语,孔老夫子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品味到时间匆匆不可挽留;品味史书典籍,我们仿佛站在广阔的时间坐标上,看历史沉浮,繁华与衰败交替;品味小说,社会文化与风貌开始在我们眼前一页页展开。
品味文学作品,不仅是品味它的内容,也要品味到它的意义与局限性。面对众多的文学作品,评论也是一种品味,那么怎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呢?杜甫认为,“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因此唐代文人也曾提出“文以载道”。可知,只有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学,否则只能成为文字垃圾。
如今的社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批“80后”的作家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然而面对这种现象,我觉得我们既需要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好的作家,也需要一些理性品味文学的读者。
文学,需要在品味中才能延续其生命与光彩!
文学中考满分作文600字3最早接触外国文学,是小时候爸爸妈妈给我讲的睡前故事,当时仅仅是觉得好奇、好玩,里面“公主”“王子”等角色,不禁让我产生梦幻。长大后上幼儿园时,渐渐接触到了绘本,绘本里的童话故事大都是外国文学。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逐渐接触到了有深度的外国课文。
那些原本可以笑着学会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让孩子哭着学会呢?倘若把五大洲的孩子们因为写错别字流下的眼泪统统收集起来,恐怕可以形成一条瀑布用来发电了。但在我看来,这其中的代价太过高昂。“在生活中,犯错误也是必要的,错误可以像面包一样有用,也可以像造歪了的比萨斜塔那样美好。”贾尼?罗大里的这句话我至今还记得那样清楚……
《假话国历险记》就是贾尼·罗大里的代表作。这本书我在三年级时就接触了。小茉莉的形象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贾尼·罗大里有着终岁不改的童心,他笔下的人物有趣、生动,我特别喜欢他。
上五年级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短篇小说《穷人》,在我自己独自领略了这篇课文意思后,就感受到其中的悲剧色彩,在后面的学习中,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契诃夫写的《凡卡》里,都充分展现了他们悲惨的童年生活。令我感触颇深的就是那些具有悲剧色彩的文章,让我不禁流出了怜悯之泪。
但是,我最喜欢《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它是一本有趣的成长小说。它的作者是马克?吐温,来自加拿大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其中,主人公安妮的想象力丰富得惊人,时不时会不自主地跌入到幻想的世界中;她拥有了对生活无穷的惊奇感,有乐观丰富的想象力。对安妮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有新的期望,生活在她的.努力下变得多姿多彩。她还会不断闯祸,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却又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安妮的内心是充满阳光的,她对生活和大自然中的一切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与感激之心,值得我学习。
文学中考满分作文600字4拿到这篇文章,说句实话,不知该如何下笔。今天,我且谈一谈文学对自己的启迪吧。
文学对一个人的启迪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在我看来。有认识:“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是的,在我看来不同的人,对书有不同的选择,就像有人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假期开始看博客以来,我观察到三班有位同学,应该是对文言文十分热衷了,我感觉他的作文里常带有一点古文的色彩。而我有一位朋友,很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总觉得她的思维十分谨慎,分析问题也十分全面。因此,每个人对书有不同的选择,而书对每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可能说你今天读了《海底两万里》,明天你就能像凡尔纳一般,对环境描写有十足的把握,生动形象又恰到好处。换而言之,如果你只读一本书,那便毫无意义,不如不读。当然,这仅限于只读一遍,如果你选择多读几遍,总是有好处的。
再一点,文学对人的启迪,是各个方面都有的。从《傅雷家书》中,我在了解到一些乐理知识同时,又感受着傅雷对于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从《海底两万里》中,我不仅了解了一些地理知识,欣赏凡尔纳笔下环境描写的那种流淌在文字中的优美。从《隋唐英雄》中,不仅感受一个朝代的,兴盛与衰亡,也感受着国家的动荡,有志之士的爱国之情。所以,文学的启迪,真的是对人的一种很有力的影响。也许,这种启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以上,我只想证明一点,文学是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史中缓缓流淌的一条河流,文学对人的启迪,就好比河水对人的滋润和养育,是默默无闻潜移默化的。这种东西只能自己去体会,当你真正的走进书中,你会为书中人物的不幸遭遇,所悲伤,也会为书中人物的爱国之情所而自豪,你会为书中人物的善良而动容,为他的邪恶而感羞耻。
我想,若论如何去感受文学的启迪,也许就在于提升写作水平,丰富文化底蕴。
文学中考满分作文600字5文学最大的魅力,在于可以给人一种在脑海中,自主想象的朦胧感,这种奇特的感受是电影所给不了的,它给人的启迪也不相同但只要带着真心,便会有所启迪。
《百年孤独》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它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加西亚马尔克斯以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世界这种喧闹而又可悲的现实,在时间的作用下轮回,一个家族七代成员,都是用着五个相同的名字,不断的做着同样的事来和孤独坐着无声的抗争。每天做两条金鱼,坐满二十五条就熔化重做的上校,感到着实可悲。每个人都在清醒或混沌中对抗着孤独,或许是我的资历尚浅,仍不能领会其中那些微妙的感受,但就在自己的思考里,我突然间顿悟出一种力量,对抗孤独的力量,便给了我在迷茫中抬起头的力量,不再为了合群去做和别人相同的事,只是做好自己,不在迎合他人的目光。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也是我几年前所钟爱的一本书,瓦尔纳再次用他那丰富的想象,和渊博的知识刷新了我的认知。主人公菲利亚。福格严谨,智慧,也富有爱心,战胜了许多困难,并最终完成环球航行,还收获到了一份珍贵的爱情。他身上的冒险精神让我折服,在面对危险时处事不惊的冷静态度,让我万分佩服。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让我十分受益。
泰戈尔的诗集是极富哲理的,最喜欢的有一句“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这句话仿佛道尽所有选择的真正内涵,每个人都想选择更好的,而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才可以选到呢,这便是自己的原因,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有了资格,够努力,不服输,才会有机会这世界的成功都不是必然事件,是一个人独立的排除一个个不确定因素后的结果,只有努力才有希望成功。
文学是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窗口,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让我们为他探索,寻觅真知,挑战危险,做最美好的自己。
主题散文文学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二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经过了一年级两个学期的教育教学,无论从教材还是对学生的把握,我自认为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在新学期开始之际,为了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课程发展计划如下,本计划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情分析,三是教学目标和要求,四是教学具体措施,五是教学进度安排。
1、内容及编排
本教材从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专题;多彩的秋天;学校生活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组课文包括导语、识字、4-5篇课文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
2、教材特点
⑴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
⑵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有的描写秋天美丽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的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有讲思想方法、给人启迪的成语,有提倡团结合作的,有教学生怎样做人的对联,还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拍手歌。
⑶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与九年义务教育同册教材相比,大幅度地更新了课文,更新率达50%。课文体裁多样。童话、寓言、诗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记等应有尽有,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⑷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⑸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亲和力。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服务于学生的学。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
⑹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本册教材规定了识字量认识450个,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同学22人,女同学26人。大部分同学有责任心,在学习过程中能努力向上,认真完成作业。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和阅读能力,但也有一些学生识字能力欠佳,有待加强,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有待改进。班里国彤彤、国泽龙、杭玉洁、国雪曼、田佩琪、何永帅等同学学习认真,成绩优良,国彤彤等朗读较好。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断。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这册教科书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各项训练也都围绕专题设计的,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我们领会“语文首先是一种文化”这种编排理念,要在通读全册的基础上,一组一组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有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在体现自主、合作学习上有哪些措施,什么时候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1、采用多种形式的见面活动,增加学生与生字的接触机会,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2、在写字教学中力求做到指导要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应把培养兴趣与提高书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3、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主题散文文学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三
我和俞大纲老师的认识是颇为戏剧性的,那是八年以前,我去听他演讲,活动是季曼瑰老师办的,地点在中国话剧欣赏委员会,地方小,到会的人也少,大家听完了也就零零落落地散去了。
但对我而言,那是个截然不同的晚上,也不管夜深了,我走上台去找他,连自我介绍都省了,就留在李老师那套破旧的椅子上继续向他请教。
俞老师是一个谈起话来就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我们愈谈愈晚,后来他忽然问了一句:
"你在什么学校?"
"东吴--"
"东吴有一个人,"他很起劲地说,"你去找她谈谈,她叫张晓风。"
我一下愣住了,原来俞老师竟知道我而器重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也会留心当代文学,我当时的心情简直兴奋得要轰然一声烧起来,可惜我不是那种深藏不露的人,我立刻就忍不住告诉他我就是张晓风。
然后他告诉我他喜欢的我的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认为深得中国文学中的阴柔之美,我其实对自己早期的作品很羞于启齿,由于年轻和浮浅,我把许多好东西写得糟极了,但被俞老师在这种情形下无心地盛赞一番,仍使我窃喜不己。接着又谈了一些话,他忽然说:
"白先勇你认识吗?"
"认识。"那时候他刚好约我在他的晨钟出版社出书。
"他的《游园惊梦》里有一点小错,"他很认真的说,"吹腔,不等于昆曲,下回告诉他改过来。"
我真的惊讶于他的细腻。
后来,我就和其他年轻人一样,理直气壮的穿过怡太旅行社业务部而直趋他的办公室里聊起天来。
"办公室"设在馆前街,天晓得俞老师用什么时间办"正务",总之那间属于怡太旅行社的办公室,时而是戏剧研究所的教室,时而又似乎是振兴国剧委员地的兔费会议厅,有时是某个杂志的顾问室……总之,印象是满屋子全是人,有的人来晚了,到外面再搬张椅子将自己塞挤进来,有的人有事便径自先行离去,前前后后,川流不息,仿佛开着流水席,反正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做学术上的或艺术上的打尖。
也许是缘于我的自入,我自己虽也多次从这类当面的和电话聊天中得到许多好处,但我却不赞成俞老师如此无日无夜的来者不拒。我固执的认为,不留下文字,其他都是不可信赖的,即使是嫡传弟子,复述自己言论的时候也难免有失实之处,这话不好直说,我只能间接催老师。
"老师,您的平剧剧本应该抽点时间整理出来发表。"
"我也是这样想呀!"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每次一想到发表,就觉得到处都是缺点,几乎想整个重新写过--可是,心里不免又想,唉,既然要花那么多功夫,不如干脆写一本新的……"
"好啊,那就写一个新的!"
"可是,想想旧的还没有修整好,何必又弄新的?"
唉,这真是可怕的循环。我常想,世间一流的人才往往由于求全心切反而没有写下什么,大概执着笔的,多半是二流以下的角色。
老师去世后,我忍不住有几分生气,世间有些胡乱出版的人是"造孽",但惜墨如金,竟至不立文字则对晚辈而言近乎"残忍",对"造孽"的人历史还有办法,不多久,他们的油墨污染便成陈迹,但不勤事写作的人连历史也对他们无可奈何。倒是一本《戏剧纵横谈》在编辑的半逼半催下以写随笔心情反而写出来了,算是不幸中的小幸。
有一天和尉素秋先生淡起,她也和我持一样的看法,她说:"唉,每天看讣闻都有一些朋友是带着满肚子学问死的--可惜了。"
老师在世时,我和他虽每有会意深契之处,但也有不少时候,老师坚持他的看法,我则坚持我的。如果老师今日复生,我第一件急于和他辩驳的事便是坚持他至少要写二部书,一部是关于戏剧理论,另一部则应该至少包括十个平剧剧本,他不应该只做我们这一代的老师,他应该做以后很多代年轻人的老师……
可是老师已不在了,深夜里我打电话和谁争论去呢?
对于我的戏剧演出,老师的意见也甚多,不论是"灯光"、"表演"、"舞台设计"、"舞蹈"他都"有意见",事实上俞老师是个连对自己都"有意见"的人,他的可爱正在他的"有意见"。他的意见有的我同意,有的我不同意,但无论如何,我十分感动于每次演戏他必然来看的关切,而且还让怡太旅行社为我们的演出特别赞助一个广告。
老师说对说错表情都极强烈,认为正确时,他会一叠声地说:"对--对--对--对--……"
每一个对字都说得清晰、缓慢、悠长,而且几乎等节拍,认为不正确时,他会嘿嘿而笑,摇头,说:"完全不对,完全不对……"
令我惊讶的是老师完全不赞同比较文学,记得我第一次试着和他谈谈一位学者所写的关于元杂剧的悲剧观,他立刻拒绝了,并且说:
"晓风,你要知道,中国和西洋是完全不同的,完全不同的,一点相同的都没有!"
"好,"我不服气,"就算比出来的结果是'一无可比',也是一种比较研究啊!"
可是老师不为所动,他仍坚持中国的戏就是中国的戏,没有比较的必要,也没有比较的可能。
"举例而言,"好多次以后我仍不死心,"莎士比亚和中国的悲剧里在最严肃最正经的时候,却常常冒出一段科浑--而且,常常还是黄色的,这不是十分相似的吗?"
"那是因为观众都是新兴的小市民的缘故。"
奇怪,老师肯承认它们相似,但他仍反对比较文学。后来,我发觉俞老师和其他年轻人在各方面的看法也每有不同,到头来各人还是保持了各人的看法,而师生,也仍然是师生。
有一阵,报上猛骂一个人,简直像打落水狗,我打电话请教他的意见,其实说"请教"是太严肃了些,俞老师自己反正只是和人聊天(他真的聊一辈子天,很有深度而又很活泼的天),他绝口不提那人的"人",却盛赞那人的文章,说:
"自有白话文以来,能把旧的诗词套用得那么好,能把固有的东西用得那么高明,此人当数第一!"
"是'才子之笔'对吗?"
"对,对,对。"
他又赞美他取譬喻取得婉委贴切。放下电话,我感到什么很温暖的东西,我并不赞成老师说他是白话文的第一高手,但我喜欢他那种论事从宽的胸襟。
我又提到一个骂那人的人。
"我告诉你,"他忽然说,"大凡骂人的人,自己已经就受了影响了,骂人的人就是受影响最深的人。"
我几乎被这种怪论吓了一跳,一时之间也分辨不出自己同不同意这种看法,但细细推想,也不是毫无道理。俞老师凡事愿意退一步想,所以海阔天空竟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最后一次见老师是在国军文艺中心,那晚演上本《白蛇传》,休息的时候才看到老师和师母原来也来了。
师母穿一件枣红色的曳地长裙,衬着银发发亮,师母一向清丽绝俗,那晚看起来比平常更为出尘。
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老师脸色不好。
"救风尘写了没?"我趁机上前去催问老师。
老师曾告诉我他极喜欢元杂剧《救风尘》,很想将之改编为平剧。其实这话说了也有好几年了。"
"大家都说《救风尘》是喜剧,"他曾感叹地说,"实在是悲剧啊!"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总要提醒俞老师一次"救风尘"的事,我自己极喜欢那个戏。
"唉--难啊--"
俞老师的脸色真的很不好。
"从前有位赵先生给我打谱--打谱太重要了,后来赵先生死了,现在要写,难啊,平剧--"
我心里不禁悲伤起来,作词的人失去了谱曲的人固然悲痛,但作词的人自己也不是永恒的啊!
"这戏写得好,"他把话题拉回《白蛇传》,"是田汉写的。后来的《海瑞罢官》也是他写的--就是给批斗了的那一本。"
"明天我不来了!"老师又说。
"明天下半本比较好啊!"
"这戏看了太多遍了。"老师说话中透露出显然的疲倦。
我不再说什么。
后来,就在报上看到老师的死。老师患先天性心脏肥大症多年,原来也就是随时可以撒手的,前不久他甚至在计程车上突然失去记忆,不知道回家的路。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看,老师的心脏病突发倒是我们所可能预期的最幸福的死了。
悲伤的是留下来的,师母,和一切承受过他关切和期望的年轻人,我们有多长的一段路要走啊!
老师生前喜欢提及明代的一位女伶楚生,说她"孤意在眉,深情在睫","孤意"和"深情"原是矛盾的,却又很微妙地是一个艺术家必要的一种矛盾。
老师死后我忽然觉得老师自己也是一个有其"孤意"有其"深情"的人,他执着于一个绵邈温馨的中国,他的孤意是一个中国读书人对传统的悲痛的拥姿,而他的深情,使他容纳接受每一股昂扬冲激的生命,因而使自己更其波澜壮阔,浩瀚森森……
主题散文文学讲座心得体会总结四
寒天羽是偏爱雪的,他喜欢学的洁白,雪的冰冷,雪那轻盈而有深邃的身影,喜欢他的宁静。
“今年,雪似乎来的有些晚啊。”寒天羽伸出手,似是接着几篇雪花一般,随即倾吐一口气,白色的雾气迅速散去,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远处北方的洋槐落尽了枯叶,露出可光秃秃的树杈,冷风吹过,发出呼呼的响声,已经入冬很久了,却还没有下过一场雪,可寒天羽却不急,因为她知道,总要有一场雪的,何必着急呢?
“又在发花痴呢?”秦韵走到寒天羽面前,带一点戏谑地说,她知道他这是在盼雪,却不知道它不仅在盼雪,而是盼望可以与一些人分享这份宁静而轻盈的洁白。
“我跟你说多少次了,女孩子想男孩子才叫花痴,没脑子吧你?”寒天羽收回手,对秦韵吐了口气,说道,秦韵赶紧挥着手做出一副厌恶的脸色,狠狠地说道:我没脑子?你个脑残还好意思说我没脑子?”“谁脑残?你在说一遍。”“我就说,我就说,嘿嘿”
不知不觉间,彼此心中也给对方留下了一个位置吧,今年到现在还没有下过一场雪,寒天羽心中有些说不出的感觉,患得患失,生怕会错过一些事。
“错过?呵,或许吧。”寒天羽名嘴苦笑,喃喃的道。未来的事情谁又知道呢。
上课了。在外面跑的人也回到了教室,这是一节自习课,没有老师在,学生自然是乐的自在,玩的不亦乐乎。寒天羽拿出几本书,是关于散文写法的,也没人会看什么所谓的解析,只是看其中的例文而已。
刚翻开还没来得及看其句话,秦韵便碰了碰他的胳膊,轻声说:“我可能要走了。”寒天羽楞了一下,诧异的问道:“什么意思?去哪?”“转校”“转去哪?”“别的学校。”“呃,别敷衍我好么,快说!”“说了你也不知道,脑残。”“行,服了。我脑残,不跟你争,你倒是说话啊,为什么走啊?”“不知道啊……”
最后一句话,她说的很轻,更像是说给自己听。
“那什么时候走呢?下学期?”寒天羽问道。
“不知道,也许下星期,也许,下个月。”秦韵摇摇头,尽管他加了个也许,但寒天羽还是能够听出来,或许,下星期他就要走了吧。
两人都沉默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原本欢乐的自习课也变得沉闷,寒天羽不停翻动着书本,却一个字也看不进眼里,翻着翻着,看见一段话:“错过的世界,错过的言语,我们一错再错,时而擦肩……”
看完短短的几行,寒天羽已经不想再往下读,嘴角泛起一抹苦笑。
“错过么?呵,或许吧……或许吧!”喃喃的说着几句他曾经说过无数遍的话语,只是,却想要在或许后面加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确实在找不到。
“希望这几天,会下雪吧。”他从未曾如此迫切的期望看到下雪。
主题散文文学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五
如果孩子的语文成绩差,家长不要急着去到处寻找学习语文的方法,而是先认认真真的看一遍孩子的语文试卷,去找到孩子出错的题目和学习语文的难点。
语文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哪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孩子语文的学习。
今天我们分享一份针对大多数孩子都适用的语文学习规划,既囊括了考试需要掌握的各种能力,又包括了如何真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一二年级是以拼音字词句子为主,在这个阶段,主要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整洁书写、按时完成作业、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等。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一个能力,就是:朗读,鼓励孩子大声得朗读课文,能带有感情朗读更好。朗读对培养孩子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语感都非常有好处。
一二年级不要太看重孩子的成绩,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致,只要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好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越来越轻松自信。
不建议在这个阶段给孩子太大的语文学习压力。
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整个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奠定期。这一时期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将直接决定孩子将会更加亲近或远离语文学科。
这一阶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不怕写作文,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甚至是喜欢写作文,这将对他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需要做到的:
1、这个时期是孩子的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孩子多背古诗名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背诵所谓的好词好句上。
2、三、四年级最应着重和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写作,而不是阅读。不要让孩子跟着模板式的写作老师学作文,得不偿失。不要着急三、四年级解决阅读丢分问题,那样只会事倍功半
3、这个阶段注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
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不应该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作为家长,要转变角色,学会和孩子分享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和话题,你将发现他们会给出非常积极的回应。
1、阅读能力方面,这个阶段应重在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同时要兼顾对抒情性散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练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做同步练习题和训练字、词、拼音的阅读题上。
2、五六年级的作文学习,重点在于解决主题鲜明(最好略带深刻)、立意新颖、重点突出、语言生动等问题。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建议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征文比赛活动,通常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除了孩子能学好写作外,我们无法忘记小升初面试时的考题,其实是在考孩子的现场口头作文能力,因此作文课堂训练除了以写为主,听和说的训练也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
4、这个阶段,只要时间允许,仍可让孩子适当多背多记一些古诗文和现代经典文章。但提醒一点,作文书不要多看,看一本还行,多了并无益处,不建议孩子背诵现代文优美句子。
主题散文文学讲座心得体会总结六
初冬,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不期而至。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侵占着我的心灵。瞧,她飘飘袅袅的舞姿,冰清玉洁,在风的呼啸中拉开帷幕。伸展,逐渐弥漫整个天空,静谧唯美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纯净着人们世俗的灵魂。静静地倚在窗边,痴痴的望着,不想出声,我怕一不小心搅碎了这世俗少有的安宁。
喜欢雪是一种心灵的流淌。喜欢她的轻盈而不张扬,痴迷于她的典雅而不做作,犹如一个天外飞仙,飘动着霓裳羽衣,凌空而来。雪是冬的意象,是这个季节的风景,雪如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那简直就是一种超然,亿万精灵的嬉闹是她世界里的游戏。雪带着她特有的雅致,慢悠悠地跳着属于自己的华尔兹,从天而降,优雅地象振翅飞舞的蝶蝶。
在宁静的冬日,人们期待着一场雪的飘落,仿佛没有雪那就不叫冬天。雪是最初的水给冬日的圣洁,那是和雪一样洁白的心灵期盼。每次下雪,都剥开我紧锁的心窗,给我一次生命的冼礼,找回最初的感动,让灵魂轻松,透彻!
喜欢漫天飞雪时,融入雪中,就如雪在心中,超然宁静,心也随着雪花飘动。漫步雪中,踩在犹如棉花般的白地毯上,似乎拾起那久远的童趣,听着脚底下清脆的让人心醉的旋律,望着身后一个个属于自己的脚印,整个世界似乎都是自己的。此时,心里突然有种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惊喜,我这才明白,为啥诗人总喜欢雪,他们笔下的雪总被赋予种种灵动的诗意。
雪还在飘着,屏住呼吸,让心与雪的节奏一起舞动,心花颤颤;刺骨的寒气让我追忆起那诗意的遥远的一幕。站在徐徐飘落的雪花中张开双臂,微闭双眸,雪飘逸而缠绵亲吻着我的脸颊,仿佛看到儿时的雪人依然站在我回家的路口,我感受着雪的童话;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视野之内到处是一片纯白,漫天的雪花,柔柔的飘洒,柳絮的曼妙,樱花的弥漫,梨花的纯洁 ------ 面对如此被雪精心打扮的世界,我忽然也有种千树万树梨花开感觉,飘逸的雪迷蒙着我的心绪,一种期待在雪中弥漫,好象自己也变成了诗人,我陶醉了 ------ 把自己融入雪里,就像自己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开始谱写一个美丽的传说。
夜幂降临,窗外雪花还在柔柔的飘洒着,覆盖着小镇白日的喧哗,把这个本来就很宁静的夜晚渲染的更加宁静。我摊开了笔墨,试图描绘出这个沉睡的世界,可是任由我如何的浅描细画,却怎么也画不出心中的那份宁静与淡然。
夜深了,大地披着这圣洁的衣着已沉沉睡去。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了我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守候着慢慢长夜。我微微的闭上双眸什么都不去想,静静的聆听飘雪的声音,只想让自己烦躁的尘心得到些许的安宁。想象着把自己和雪融在一起放大成永恒的记忆,希望我的人生如雪一样的洁白,心灵与雪一样的纯净。
作者简介:姜秀丽,笔名:清雅,《悦读天下:乾坤文丛ii》、《枫叶之声》《画都意象》等文丛主编,《满江红》《虞美人》《浪淘沙(诗歌卷)(散文卷)》《且行且吟》《云中谁寄锦书来(诗歌卷)(散文卷)》《常青藤》《锦书流年(诗歌卷)(散文卷)》《墨海书韵》《流年絮语》等诗文合集执行主编,《落入时间的海》诗文合集副主编,《中国草根》《沃土》杂志编委。文学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博爱》《京民文苑》《齐鲁英才》《北京诗人》《威宁诗刊》《青海湖》《华夏诗刊》《作家导刊》《散文中国》《中国魂》《中国首部微信诗选》《家园文学》《北方文化导刊》《中国文学》《文学月刊》《大众》《散文诗刊》《当代散文诗报》《美塑》《悦读》《当代诗人》《新诗刊》《鄱阳湖文学》《燕赵散文》《华夏文坛》《中国散文诗报《华夏诗报》《青岛财经日报》《新诗刊》《紫江诗刊》《若水》《中国草根》《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日莱州》《中原风》等报刊杂志。20xx年出版个人作品集《心在水云间》,策划主编图书出版50多部。
主题散文文学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七
关键词:散文 阅读 多媒体 情感
散文是自有文明以来,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从语言色调看来,散文如素描,清淡、淡雅,它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宣泄。散文的笔法无拘无束,变化无穷,在散文的笔下,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微妙难测的内心世界。散文有时令我们愉悦,有时令我们沉思,有时令我们长叹,有时令我们柔肠百转……
笔者在执教期间,每周的学科备课活动中经常涉及大多数教师在讲解散文时出现的问题,重视体裁却淡化了散文的情感,消失了散文应有的味道。笔者深深感到教师经常重视的是问题、语法及思想内涵,缺失了散文的美感。因此,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是很有必要去探寻研究一番的,那么,为何情味深长的散文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却感觉索然无味呢?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一、揭示文章主旨,作者介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3.分小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与讨论文章有关问题。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给文章分段。
四、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逐段分析课文,加以讨论探究。
五、品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想必很多教师都这样上过散文阅读课吧!这样上的阅读课确实也有一些优点: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阅读目标,从读入手,指导学生学习散文;从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到品读文章语言,到体会作者情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从而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所以,很多时候被教师“惯性”演绎,这样一来,虽然阅读教学顺风顺水,四平八稳,但是诗意盎然的散文就被我们肢解得索然无味。这样散文阅读就变得单调、乏味,令学生听得无趣,渐渐对散文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
散文的教学包括分析散文和欣赏散文。分析散文,教师应该分析散文的情感之美和哲思之美,应挖掘作者所见所闻中的所思所感;同时理解文章的深刻底蕴。欣赏散文,欣赏文章的形式之美和语言之美。为了使我们的散文教学成为有效教学,我们教师应该这样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八年级上册中,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者设置了在家庭灾祸后父亲送儿子远行的背景,描述了父亲送子的场面,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以及“我”的几次流泪的场景。对于这些,如果我们只是冷眼旁观、漠然处之,就很难唤起我们的情感。我在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切体会一个父亲在家国两茫茫之际送子远行时的牵挂和不忍,和那种满怀希望但前景暗淡的复杂的心理感受,那么文章的情感就很容易把握了。
具有了审美意境后,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通读文章。学生自己感受语言材料,随着学生心理活动和情感的投入,学生就会被文章所感染。在朗读中,教师可以选择符合文章的、恰当的背景音乐来衬托文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我在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在前半部分的“忆花”中,作者回忆起以前和现在的不愉快的事,我让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朗读时应该用低沉且略带悲伤地语调朗读;在后半部分,作者看到生机勃勃的紫藤萝,心灵受到触动,我又引导学生应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朗读;在文章的最后“悟花”部分,我让学生反复读,细细地品味,体会课文的主旨。
在散文的有效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散文的分析,不能只停留在人、物的特征及其生活、场景等表层结构的分析上,要探索隐藏在作者背后的心理感受,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主观感受。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鲁迅的.《风筝》中,进入中年的“我”,在回忆并自责青年时代曾奉行“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而虐杀儿童天性的错误,当“我”向当年的小兄弟认错并期待原谅时,对方却早已忘却并诧异地笑着,使“我”陷入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而这种可贵的自责和宽容别人过错的品质,是建立在“我”自我解剖的基础之上的。我在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抓住亲情和自省精神来突破,通过这样的深入分析,揭示出了作品艺术构造的真谛。
所以我认为,散文文学作品的焦点,并不是为叙事而叙事、为写人而写人,它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隐藏在作品中的信息,从而体会作品的哲思之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朗读课文,认真揣摩作者的思路,从结构入手,理清脉络,使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结构之妙,感悟到作品的行文之理。例如,我在对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分析全文围绕紫藤萝花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构成,层层深入地表达主旨。看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来写,越来越体现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忆花,先写“我”沉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受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然后写花所受的苦难,最后写花历尽磨难又焕发生机;思花,作者开创理性的思考,领悟到生命的美好。我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由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体会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真理,表达了对顽强生命的赞叹。
散文是精致的语言艺术,因此,我在散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那些表情达意深刻的词句,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美妙之处、深刻之意。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句中,用了“挨”“ 接”“ 推”“ 挤”,四个动词,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花儿繁密、茂盛盛开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给人一种生动活泼、赏心悦目的感觉,使我们领略到紫藤萝瀑布的美景。
想象在散文阅读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理解文章,想象散文中描写的事物、描绘的景物,同时可以利用插图或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建立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在阅读《桂林山水》时,教师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视觉来体会作者的描写,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浮现“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在阅读朱自清的《春》里的语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时,教师适时播放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或音乐,结合着视觉与听觉感受,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描写,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生机勃勃的、绚丽多彩的春天。
综上所述,教师应始终将情感投入到散文教学中,因为情感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笔者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时刻注重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激发学生大胆地想象。在投入情感的同时,还要把多媒体课件适时进行播放,从而一步步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动情,最终将情感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使初中散文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主题散文文学讲座心得体会总结八
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词词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短小优美,生动有趣。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除诗歌、戏剧、小说、辞赋以外的所有散体文章,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应试中出现的散文是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而又十分注意文情并茂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作者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这里,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1、记叙性散文:
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3、议论性散文: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她的说理往往借助市里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书法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不同于议论文。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
1、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
3、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4、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对比:
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7、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是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手法结合运用,可以是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8、伏笔和铺垫
作用: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严丝合缝。
9、联想:
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
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照应。
作用:写……,与前文相照应,反复的抒发了……的情感,增加情感深度。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直接抒情:再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
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 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埋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 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 , 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 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 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 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
主题散文文学讲座心得体会总结九
第一轮(9月—3月)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3月---5月)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5月-6月)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一)第一阶段( 9月3日—10月15日)
①梳理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有关知识。②认读3500个常(次常)用字,挑出没掌握的字分散识记。③挑出易写错字和易误写的词语分散识记。④复习标点符号知识,并练习掌握。 ⑤复习实词、虚词,并练习掌握。
(二)第二阶段(10月16日—11月15日)
①复习词语(含熟语),并练习掌握。②辨析并修改病句训练。③复习语用表达相关知识。
(三)第三阶段(11月16日—12月15日)
①继续复习语用表达相关知识。②复习常用的8种修辞方法,并练习掌握。 ③诗歌鉴赏训练。(内容③的复习可结合试卷讲解进行,着重方法指导)
(四)第四阶段(12月16日—1月20日)
①着重记忆名句名篇。②现代文阅读训练(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 ③作文训练(力求有针对性和系统性)。④模拟练习。
(五)第五阶段(2月25日—3月20日)
①归纳复习18个文言虚词和200个文言实词。②文言文阅读训练(本内容的复习跨度较大,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③继续作文训练,强化热点素材积累和运用。
(一)第一阶段(3月21日—4月5日)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在语基、表达等考点的弱势环节复习。②注意在生活中为阅读与作文积累材料。③本月内30%的时间用在做题上,注意总结命题规律与特点。
(二)第二阶段(4月6日—4月16日)
①偏重阅读古文与现代文。②练习作文的写作。③多做模拟题。④关注有关考纲的信息。
(三)第三阶段(4月17日—5月1日)
①重点是作文。②检测二轮复习总体效果。
(一)第一阶段(5月1日—5月15日)
①研读考纲,命题依据。②大量做模拟题,准备纠错本,记录弱势环节,查漏补缺。③多看优秀范文。营造作文亮点。④关注新题型。
(二)第二阶段(5月16日—5月31日)
①回归真题,多做模拟题。②看纠错本,查漏补缺。
(三)第三阶段(6月1日—6月6日)
自我调节,适当看书,保持好心态。
(一)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
两点很关键——积累和留心。平时要多留心易混易错词语的读音、字形,积累下来。一常备工具书,随时查阅;二准备积累本,将常见易错字、近义词、熟语有计划地抄写下来;三要准备错题本,将每次考试中自己做错的相关试题整理出来,时常翻阅,加强记忆,避免重复错误。
高考语言表达题型较灵活,需要较强驾驭语言的能力。首先分析近两年各地高考语言运用的考查形式,从理性角度吃透各种题型的要求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特别注意新题型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种类型的语言表达题全面训练。
(二)古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紧扣《考试说明》,主要检测通过课内的学习把知识迁移到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阅读试题与课本结合紧密,必须扎扎实实地学好课本。文言文翻译要注重落实,尤其是关键词语要落实。在文言文复习中,应以文言文翻译为切入、带动和巩固点。
文言实词复习要重视推断训练,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会推断词义语境分析、结构分析、猜读、形训等技巧;评讲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意思”,更要给学生示范“怎样推断实词词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重在落实,从词性入手,先用法后意义。要对18个虚词进行系统整理,从课文例句入手,逐一讲解,然后归纳总结,最后选择典型语段集中训练。
2.古代诗歌鉴赏
训练的两项基本要求:一要立足课内,巩固知识,学会迁移;二要理解作品,解读内蕴,确切表达。复习的三个基本方法:一是“读”,即读典型精要的鉴赏短文;二是“写”,即写简短而完整的鉴赏文字;三是“练”,即选择适量的符合考纲要求的练习题进行训练。
(三)名句名篇的默写
要求背诵的诗文,要不折不扣背诵。对有些“名句名篇”,不仅要熟练背诵,而且要准确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学生总感到无从下手,得分较低;而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复习中要加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
答好现代文阅读试题必要前提:①明确文体特征,整体把握主旨;②掌握各种手法,构建知识体系;③指导答题技巧,总结答题模式;④分析题干内涵,明确问题指向。
(五)作文
总体要求:回归写作的本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和判断生活,用独特而充满个性的文字来表现生活。
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了解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要多读书报时文,占有鲜活材料。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才有了创新的基础。
总体原则:由整体推进到专题突破,重积累,重感悟;练思维,练规范;促升格,促个性。
一注重文体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二注重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无论是“话题”还是“材料”,审读材料都是最初的关键一步。在教学和复习中,要切实提高学生审读材料的`能力。审读能力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培养思维能力乃是关键中的关键。第三,要注重讲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次训练之后,都要将高分作文打印出来,并注上详细的评析,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还要对中等作文进行提升训练,让学生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质量要以数量为基础,作文训练必须达到相当的数量。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第一轮全面复习(纵的复习),要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二轮重点复习,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第三轮综合复习,除套题训练外,要引导学生关注历次考试中丢分的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高三复习总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临考前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要体现定量控制、定度控制的原则。所谓定量控制,就是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次不足,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量次过于频繁,学生不胜负担,同样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倡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尽量与月考错开)。练后必讲评,练习和评讲力争都安排在语文课堂上,不占用课外时间。所谓定度控制,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适时调整训练的节奏和内容,因材施教。对于语文优生和差生,各班要心中有数,加强课外辅导。
3.要有灵活性和机动性
复习备考时间安排要与各班学生学习状况结合,可根据各班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高三语文复习学习计划二
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备考环节中最主要的一环。之所以这样讲,理由有二。其一,这是最全面的、最完整的一环。在这一时间段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涉及所有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此后,再无这样全面应对的过程了。其二,这是最深入、最系统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会较为深入地探触到各个知识点、能力点,而且还会关注到它们之间彼此的内在关联,建立彼此关联的网络。同学依据以上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当结合自我实际,合理有效安排好“过程”。同时还可以请相关老师看看,提出修改意见,力求让此过程契合自我实际和班级整体安排的实际。这一阶段,用时最长,从整体的状况上,安排好个人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计划制定好,一定要付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意味着生命的延长。不要再在忙乱中苦恼,有计划地安排生活。一定要相信自己,最大化做到合理计划、充分复习、突出重点。
人生本就有限,而又有太多太多的时光在苦恼、迷茫与毫无节制的享受中荒废。人是善变的,而白纸黑字却永远不变,违反了规划,只会助长自己的惰性,使人深深的陷入后悔与自责。在茫茫大海中,人常会迷失方向。不如出海前就带好海图和罗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撞上暗礁。人性本不爱吃苦,只好给他鞭策与激励,使人生不断前进;人性本爱享乐,那就在辛勤耕耘后使他感到先苦后甜的无限乐趣并周而复始,进一步发现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快乐,学习过程带来的探求研究之乐趣。一切提前计划好,不会慌乱,不会紧张,留下的只有从容不迫与必胜的信心。
整体的规划做好了,局部细节才能跟得上。每一天的学习安排看似是独立的,又能保持与整体步骤的和谐一致。保证了过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天天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什么才最有效,这样,复习备考虽说是艰苦的,但心底却总能漾起快乐。
在处理“过程”问题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首先,课下,自己要通过努力,将“龙”备好画好;期待课堂,在课上得到老师充分的帮助,点亮龙“睛”,这样,“龙”必会破壁飞出,整个复习就会“活”起来。其次,还有可能需要依据老师点出的“睛”,去修改完善自己准备的“龙”。龙爪威猛,龙身腾跃,再配有灼灼双睛,“龙”也自会飞腾而去。
①将基础知识(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安排时,既要注意专题性,又要注意分散性。
②基础知识中许多能力点的落实需要记忆,但不能盲目记忆,只靠工夫。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经常被误写为“事”,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是”与“非”的关联,“是非”在词中是指矛盾,争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经常被误写为“喧”,仔细推究就会发现“寒”与“暄”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写误用了。
③对于病句,要着重注意用足例句。对精选出来的例句要坚持“辨(感性)一析(理性)一改(操作)”三步走战略:辨就是能从结构性和语义性两个层面辨别正误;析就是能分析错例属于六种病句中的哪一类;改就是能将错例修改正确,这一点虽然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但它非常有助于我们在正误的比照中加深对各种病句类型的理解。通过三步走战略,精耕细作,务求辨得准、析得清、改得正,从而真正做到精选精练,以一当十。只有这样,才能跳出题海战术,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实效。
④写作的改善,离不开词汇量的积累。在字词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了解词语意蕴,增强对词语的敏感力。如“水光潋滟”可以想象为描摹的是这样的一幅图景:最是那一片烟雨朦胧,轻轻荡漾在湖水中央,浅浅的暖暖的阳光温柔的抚摸着一切,轻掬一捧清湜,看阳光跳跃在手心,反着美丽光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参观郭村镇的心得体会 参观郭亮村心得体会(8篇)
- 最新农业培训行动心得体会实用(模板11篇)
- 微笑的服务心得体会护士简短(实用13篇)
- 校园扫雪劳动心得体会报告 扫雪劳动实践心得(七篇)
- 2023年学习bim有什么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11篇)
- 2023年基础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0篇)
- 新时代基层治理心得体会实用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心得体会(7篇)
- 教师自觉爱国守法心得体会总结 学生爱国守法心得体会(八篇)
- 执法不规范案例心得体会实用 不规范不文明执法心得体会(二篇)
- 2023年日常劳动教育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