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某一问题或主题的思考和理解。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原创性。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例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居家养老服务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我县老年人基本情况。
县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436个村委会,86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数139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28.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6%。其中:80~89周岁老年人3.2746万人;90~99周岁老年人0.4719万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108人。按照老龄社会标准,我县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购买服务对象、标准及内容。
(一)服务对象。60周岁以上的散居特困人员;60周岁以上的居家养老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伤残、独居老人;60周岁以上的居家养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城乡低收入家庭中80周岁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
(二)服务人数及标准。2018年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为49624人,服务标准每人每年300元。2019年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以实际申请且符合条件的人数为准。
(三)服务内容。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导则》的通知文件要求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服务。
三、加强对《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标准的实施。
2019年12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正式批准gb38600-2019《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予以公布。这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也是落实党***、国务院养老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顺应人们对养老服务的新期待,该标准编制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要总结实践经验,目的是老百姓能够看得懂、养老机构经过努力能够达得到、养老院的服务人员能够操作、监管部门的监管有依据,明确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红线”将有利于防范、排查和整治养老服务中心的安全隐患,建立养老机构服务安全提升的长效机。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制,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本地承接服务社会组织少。我县能够承接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很少,且服务能力偏弱,服务供应商多为外地机构。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工资待遇低,且受社会偏见影响,使得具有专业能力的人不愿意从事此方面的工作,往往都是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不高的人群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大多都是中年妇女,只能做一些普通的家政服务和简单护理。
(二)服务形式单一,未注重精神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单一,多半是家政服务,清洁卫生等,忽视老年人精神需求。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也需要精神上的慰藉,需要一个能够解闷,舒缓心情的渠道。如果老年人精神上出现问题,很可能影响到其身心健康。
(三)确定服务对象不精准,受惠群体较小。由于老年人对居家养老项目知晓度不高,本人主动申请不多,基本上由村干部摸底上报,部分不远接受服务的人员也列入服务名单,也有少数符合条件的对象因本人未申请没有纳入名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主要限于生活困难的老人,很多经济情况一般的老人并不能享受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长此以往,会造成这部分老人对政府失去信心,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居家养老服务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情况,我参与了一次居家养老服务模拟活动。这次模拟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将从体验感受、技能培养、效果评价、改进建议以及个人成长等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
首先,这次居家养老服务模拟活动真实地模拟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生理需求,更多的是心理需求。只有关爱老年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
其次,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得到了很多有益的技能培养。比如,我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医护知识,可以随时给老年人一些基本的健康指导和照顾;我学会了日常生活照料,如如何帮助老年人洗澡、更换衣物等等;我还学习了一些心理疏导技巧,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孤独和焦虑。这些技能对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宝贵和实用的,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亲人,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派上用场。
第三,这次模拟活动还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效果做了评价。通过观察老年人的反馈和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拟效果是非常好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也有所改善。同时,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安抚和宽慰。这也验证了居家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可以给予他们更好的生活保障和关爱。
然而,通过这次模拟活动,我也发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资源有限,很多老年人无法得到及时和足够的服务。此外,现有的服务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我认为应该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内容,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最后,通过这次模拟活动,我个人也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在与老年人的交流和互动中,我接触到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老年人,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我也学会了更加耐心和关心他人,学会了换位思考和关注他人的需求。这些都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通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模拟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这次模拟活动让我获得了实用的技能培训,也认识到了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希望未来可以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关注和投入,做到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关怀。同时,我也将以这次参与为契机,更加关心和关爱周围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居家养老服务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一是各县(市)区之间呈现不均衡发展。二是各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缺乏市级层面的政策支撑,各职能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涉及规划、土地、住建、专业人员培训、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工作,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协同推进。
(三)工作开展过程中“三难”问题突出。一是“中心”用房选址难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是各级配套资金落实有困难。三是运营难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四)服务项目有待扩充,充分发“中心”养老服务功能挥。由于“中心”的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中心”建设的基本功能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另外,一些“中心”由于缺乏宣传,虽然具有较为齐备的设施和配置,但呈现出服务量不饱和的状况,“中心”难以真正发挥养老服务的功能。
(五)社区功能不健全,社区内资源整合利用率不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撑在社区、根基在社区、服务对象在社区,需要社区内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家庭的参与协作,需要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纳入整个社区的发展建设统一规划之中。但调研中了解到,许多现有社区资源还处于“分离”状态。一是社区内的基层组织未能实现有效联动。二是“中心”与小区物管没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社区内公共单位、组织拥有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引入不够。
(六)“中心”责任主体要不够明确,助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中心”责任主体不够明确。二是助老服务队伍力量薄弱,专业养老护理员紧缺。
居家养老服务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探索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我参加了一次居家养老服务模拟体验活动,亲身感受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挑战。在这次模拟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居家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活的积极影响,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下面将通过对我所经历的五个关键环节,总结一下我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居家养老服务的入户评估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环节中,专业的评估师为老年人全面、详细地评估了生活能力、身体状况、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以确定需要提供哪些服务和支持。通过这一评估,我认识到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需求多样化,因此服务提供者需要具备全面、专业的评估能力。同时,评估中的人性化和温暖也给老人带来了安全感和舒适感,这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健康管理环节让我认识到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在模拟中,保健专家为老年人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案,并进行了定期的身体检查和康复训练。通过这一环节,我意识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只有积极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才能让老年人有更好的身体状况和更美好的生活。
第三,居家养老服务的心理照料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在这一环节中,心理专家与老人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老人缓解了心理压力和孤独感。在模拟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老人内心对于关爱和陪伴的渴望。因此,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在心理照料中需要更多地关注老人的情绪和心理需求,进行情感支持和心理抚慰。
第四,居家养老服务的居家环境改造环节让我认识到了无障碍环境对老人生活的重要性。在这一环节中,专业的改造师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进行了合理的居家环境改造,包括安装扶手、增加除滑设施等。通过这一环节,我意识到老年人生活环境的舒适和安全对于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独立性至关重要。只有提供了无障碍的居家环境,老人才能更好地进行自理和活动。
最后,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交关爱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环节中,专业的社工与老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陪伴,组织了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帮助老人重新建立社交网络和朋友圈。通过这一环节,我认识到老年人的社交关爱对于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性。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应该注重培养老年人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社区。
通过这次居家养老服务模拟体验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挑战。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需要具备全面、专业的评估能力,注重健康管理和心理照料,提供无障碍的居家环境,同时注重老年人的社交关爱。只有通过综合的养老服务,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希望将来居家养老服务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贴心、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xx省自20xx年启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以来,全省居家养老服务持续深入发展。截至20xx年底,全省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xxx多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xxxx多个。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笔者近期进行了调研。
调研发现,不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有居室保洁、生活料理、精神陪护、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家政服务需求。然而,目前xx省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发展相对滞后,还没有专门的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机构,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因此,加快发展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应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是发展规模小,呈现零散化、碎片化特征。现有的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内容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xx省各地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涉及的服务项目较多,其中也包括家政服务,但真正能够向老年人提供的项目很少且较单一。调研中笔者感到,因服务人员思想认识、专业水平不高与服务对象经济支持能力较弱等因素,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在实施中容易发生与预先设计脱节的问题,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特征,没有达到预期服务效果。
二是行业缺乏规范,服务质量监管制度不健全。一套健全而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规范,是做好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政府必须对服务对象、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守则和服务人员的职责、道德规范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使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作。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服务规范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对服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岗位技能、行为规范等缺乏明确规定,一些从业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岗前培训与实操训练即上岗从事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加之服务人员流动性大和从业规范的非强制性,目前的居家养老家政服务难以达到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的目标。此外,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制度,部分地方存在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形式重于内容”的倾向。
三是服务人员市场供需不平衡,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现有服务人员的数量、素质和服务质量,都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笔者在调研中发现,xx省居家养老家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缺乏,相应的人才培训机制也未完全建立。专业化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服务项目的拓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是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缺少信息平台,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搭建信息沟通渠道并促使服务供需实现平衡,无疑是做好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工作的关键。但目前xx省缺少这样的信息平台。家政服务机构或家政服务人员如何获得寻求家政服务的老年人的信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如何将寻求家政服务的老年人的信息传递给家政服务机构或家政服务人员,成为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发展的现实难题。
五是与居家老年人实际需求相比,家政服务的供给仍显不足。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受资金、场地等限制,硬件设施等条件有限,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家政服务相对较少、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未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比较迫切的服务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为加快发展xx省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着力构建符合xx发展实际的居家养老家政服务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构建推进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工作的合力。有关职能部门要增强做好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工作的责任感,主抓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的牵头单位要积极协调、主动引导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发展居家养老家政服务。要克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养老机构化倾向,着力将其建成政府与家庭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整合服务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他们所需的家政服务。同时,注重吸收和培育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格局。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入机制。建议把现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政策进行清理与整合,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同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服务人员劳务补助、服务企业一次性开办和运营补助以及税费减免优惠等有效做法,扶持具备条件且真正从事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的各类服务机构或服务人员。同时,完善居家养老家政服务企业或产业的投融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三是加强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的软硬件建设。建设一定数量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做好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工作的支撑。要按照《xx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xx—2021年)》明确的发展目标,抓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可以提供家政服务的其他服务站点的选点建设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后再逐步实现站点的信息化、规范化。在此基础上,注重将辖区内的服务资源与老年人家政服务需求联系起来,逐步拓展家政服务项目,丰富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管,通过制定和完善符合地区实际的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相关政策及管理制度,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家政服务规范与质量标准、考核体系等,对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实行全程的制度化、规范化监管。。
四是培育居家养老家政服务专业人才。建议制定居家养老家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机构中不同类型从业人员岗位内容、服务要求,确定管理人员与一线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从而供社会从业者与相关机构参照与落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同时,协调教育、人社等部门,推动各类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并增加为老家政服务的专业设置,培育居家养老家政服务专业人才。
五是加大对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由于老年人较难改变自己数十年养成的节俭习惯,加上老年人经济状况普遍不佳,居家养老家政服务业又属微利行业,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的发展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对此,建议各级政府制定更多优惠与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在出台优惠与扶持政策时应注重平衡性,既要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又要能切实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各类企业积极主动参与。通过政府的扶助,让承办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的机构或个人能够切实满足老年人的配餐送餐、居室保洁、医疗陪护等基本需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成为区域性或跨区域的居家养老家政服务连锁企业。同时,对愿意长期从事居家养老家政服务的企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考核验收后予以挂牌认定,对其加强扶持和监管。此外,各地还需在系统、准确把握本地老年人家政服务需求、需求变化趋势和消费习惯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不断探索推出符合地区特点的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扶持政策,更好地实现服务的供需平衡。
居家养老服务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按照国际标准,一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年底全国老年人口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我市1991年有老年人口36.25万,占总人口比例的10.09%,标志着我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年底,我市户籍老年人口达87.264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6.06%,较1991年增长了1.4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32%。目前我市有空巢老人2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6.36%;失能老人19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1.77%。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我市老龄化程度排第9位,在云南16个州(市)中排第1位,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具有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我市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中心4所,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19所,总计拥有床位数1.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8张,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个,市级层面成立了市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协会、市养老产业协会,全市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农村社区(村)均成立了老年人协会。
根据省、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我市于20年启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当年省下达我市建设任务为60个,20年为80个,到目前为止已有72个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设方式及规模。
我市因建盖较早的城市老旧小区难以找到800平米的场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扩建、租赁场地整合资源等方式进行建设,有的中心功能较为齐全,有的采取多点建设弥补或达到功能相对齐全。
服务内容。
目前根据我市不同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在个别“中心”四项基本服务已得到拓展,如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情感关怀、养老机构外展、小家庭结对等服务。
服务对象及方式。
服务对象为本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具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分为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无偿服务的对象为具有本辖区户籍的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低偿服务对象为具有本辖区户籍老年群体中的高龄老年人、特殊群体的老年人;有偿服务对象为有经济来源并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
我市积极探索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式,按管理主体和经费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由政府全额负担运营经费的,如区长寿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年,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合用,结合“405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招聘工作人员,成立至今已为12.9万人次提供服务,每年投入65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二是由集体经济承担运营经费的,如区中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年3月,新建小区预留用地建盖,每天为150余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务、为80余人提供康体娱乐活动。三是社会力量兴办、民营经济补贴。区916社区养老示范基地,成立于20年4月,由爱心企业家免费提供场地,成立至今已为3.6万人次提供服务,爱心企业每年提供运营经费120万元。四是大型工矿社区,由单位与社区共建的,如市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年,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合用,与单位离退休人员工作相结合,成立至今已为3万人次提供服务,至今投入运营经费7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五是市妇联探索的“三工”协作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市由妇女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义务工作者三者结合,由市妇联组织牵头,引入南鑫家政服务公司提供社会工作者服务,招募志愿者参与,共同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和帮助。
3.取得的工作成效。
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至今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的“星光计划”,即20之后的2-3年,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金,约40-50亿元用于资助城市社区的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的建设;第二阶段是20年的“163”计划,即给予每个社区5万元启动资金,建立“1个”老年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内的特困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患病老人,开展温情、援助、医疗、教育、康乐和维权“6项”服务,实行领导、标准和标识“3个”统一;第三阶段是当前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即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城市社区和2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目前已逐步探索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资源为依托,社会力量参与的新路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西南地区处于中上水平。通过实地走访与了解,截止20年3月,我市72个建成投入运营的“中心”,获得省、市、区三级财政拨付建设补助资金累计达4900万元(具体补助标准见表五),其中申请省级财政补助2300多万元、市级财政配套投入1600多万元、县(市)区级财政配套投入1000万元左右,为近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了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是挺多的,其中主要的一种是老年化,这个是我们该去关注的一个问题,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老龄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3亿,超过总人口的12%,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xx镇社会事务管理科在镇域内进行了居家养老服务情况的调研,如下:
调研方:甘肃省的村子。
调研地区:29个村、5个社区。
调研时间:2012年12月。
研究目的:
1、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2、理清政策思路与具体要求。
3、了解目前居家养老政策对老年人的帮助程度。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抽样调查、重点访谈。
特殊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解读。
抽样调查:本次调研运用了分层抽样方法对xx镇47个村、5个社区全部享受居家养老补贴进行抽样,最后选取了总数的80%作为调研样本。
重点访谈:对镇与村(社区)负责居家养老的工作人员和服务商等,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研结果:
一、居家养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范围逐步扩大。
2、各级行政体系很完善。
3、目标人群多样化。
4、服务种类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目前居家养老的中心任务主要是由政府出资为80岁以上老人购买服务。
三、符合条件的老人获得的是由与政府签约的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而非现金。
四、行政执行程序。
由村(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到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再到区老龄委,分级上报审批。
五、资金的结算程序。
老年人到服务商处消费后登记,服务商将每月消费总数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然后逐级上报,由市老龄办审核批准后,再分级下拨资金。最后由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服务商按季度结算。
六、老年人基本情况及需求。
1、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目前本镇享受居家养老补贴的老年人有1000多位,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1%,其中不能完全自理的约占72%。
3、老人有服务券可享受的服务情况。
目前提供的服务主要有老年餐桌、家政清洁、理发、洗浴、家电维修、生活照料、老年用品换购等。老年人普遍认为目前的服务项目较少,服务范围较窄。
4、老年人可享受的服务补贴金额。
5、服务券对老年人的帮助程度。
老年人认为目前的补贴额度偏低一些,认为不太够与太少的老年人占67%左右。
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政策的整体评价是比较满意的,其中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老人约占13%。
七、服务商情况介绍。
老年餐桌13家、理发店4家、浴池3家、康爱乐家政等。
八、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服务商主要由家政公司、饭店、理发店、浴池等商家承担。这些服务商通常不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引发以下几个细节问题:
(1)服务不能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与需求。如:老年餐桌的饭菜偏咸、偏油,不适合老年人清淡的口味需求。家政公司的服务员更换频繁,老年人适应不了。
(2)对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由于资金是一季度一结算,非现金及时支付,周转起来不划算,大部分企业会觉的麻烦不愿意承担这项工作。
(3)没有意识到居家养老服务是由国家为老年人提供的一项特殊福利,只有老年人才能消费并登记,往往老年人的子女或亲戚以老人名义消费时他们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没有尽到监督的责任。
2、服务商的数量少、涉及范围小,老人使用起来不方便。引发的细节问题有:(1)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农村与城市老人的生活仍有一定差距,本地大部分老人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在使用养老券过程中最迫切需要的还是换购物品和医疗服务,他们认为这样比较经济实惠,对日常生活有很大帮助,其他服务相比之下就不是很重要了。
(2)老人安全问题及经济问题。
目前提供的这些服务都是老人欠缺的,但由于受服务商的局限性,老人在享受服务的时候不方便。例如:拿50元服务券让老人自己去餐桌就餐,那么他可以吃三到四天,若是叫服务员送餐价钱就比较高了,50元最多只能吃2-3顿。由于居住地距离老年餐桌较远,出于经济考虑就只能自己到餐桌去就餐,非常不方便。
3、服务商受政府控制,服务成本高,收费比同行业也高,老人使用起来不经济实惠。存在的问题是:
(1)对于特困老人来说,目前的补贴标准仍然不够,并且服务收费标准过高,所以每月100元的养老券对于家庭困难的老人帮助不大.。
4、老年人家庭生活环境不容乐观。
老年人多与子女同住,但高龄老人的子女也都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照顾老人越来越乏力。有些空巢或是独居的老人就更加难过了,子女都不在身边,基本生活和安全都是问题。
5、老年人服务多元化问题。
有些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的老人,不愿意使用这项服务,觉得局限性太多、资金额度也不大,使用反而影响他正常的生活。例如:他家本身有子女或是保姆照顾,且离老年餐桌、购物等服务网点都较远,最方便使用的还是自己子女和保姆。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会认为自己本身不需要服务,为了迎合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每月还得考虑要接受什么服务,影响了原来正常的生活,还不如不享受这项服务。
九、建议。
1、强化专业队伍培育,提高服务水平。政府鼓励与支持专业性连锁性的的居家养老服务商产生。
2、打破由政府主导的模式,扩大社会参与热情。适当引入一些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进而使服务快速覆盖到更多老年人。
3、增加服务商,扩大服务范围,使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4、鼓励和扶持本地区开发属于自己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如:培养居家养老护理员、社区医院等。
5、加强社会公德宣传,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
6、对特困老人适当提高资助额度,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质量。
7、简化现在的一些行政执行程序,让一线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去发展服务商和监督服务质量。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对居家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工作作为全镇的民生工作来抓,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居家养老服务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离休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宝贵财富,他们满怀理想踏上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他们把年富力强奉献给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们用宝贵的经验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几十年的光辉历程弹指一挥间,他们从青春年少转眼变成了耄耋老人,目前已是进入“后双高期”的特殊群体。就当下他们的身心状况而言,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服务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近年来,苏州市委老干部局利用社会资源为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提供了多种新模式。笔者是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一名管理员,为更精准地做好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通过走访和电话沟通,结合平时工作积累,发现自己服务的离休干部在居家养老需求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粗浅的想法和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离休两个支部的基本情况。
中心离休第*、第*党支部是以原化工建材、机械工业的离休干部组成,截止今年*月份,两个支部共有离休干部*人,其中党员干部*人,年龄最大的*岁,最小的*岁,平均年龄*岁,*人选择居家养老,占总人数*%,其中空巢老人又占*%。随着时间的推移,离休干部的年龄普遍已达高龄化,他们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就医次数也逐年增加,需要人全天候照顾的情况越来越多,但多数老干部传统观念比较强,认为养儿防老,主张亲情照顾,对长年居住的环境、融洽的邻里关系的留恋,社会上集中养老中出现个别负面事件的影响无形中对社会化集中养老有排斥的想法。另外,近年来老干部局开展的“适老化”改造、每月提供离休干部居家一次服务,老干部对组织有信任感,对享受的待遇有满足感,因此绝大部分老干部仍然选择居家养老。
二、离休干部相对突出的需求。
另一方面老干部的家属子女从外出风险考虑也不愿意他们出门。但居家的老干部仍然在政治上需要学习、生活上需要照顾、医疗上需要帮助,满足多方面的关心照顾显得尤为突出。从现实的工作中发现,离休干部居家养老相对突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心理抚慰需求。随着老干部普遍进入“后双高期”,大多数离休干部外出范围变小,社会交往减少,生理上出现记忆力差、耳背等现象,心理上孤独感、寂寞感倍增,迫切希望有人看望聊天,得到心理安慰。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离休干部喜欢聊天,愿意把心里想的倾诉出来,比如子女家庭情况、自己被照顾的情况、身体情况等等,每次都会说上半个多小时,老干部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能看出他们内心的快乐。离休*支部就有一位离休干部,子女不在身边,一个人独居,每次“居家乐”阿姨上门,她要求家务干完要陪聊,这不是笑话,可以想象,老干部心中的寂寞。
例如住在虎丘附近的一位离休干部,他在家中不慎摔倒,头破血流。后来在看望他时,他回忆自己摔倒后只感觉头昏昏的,没有注意到头已经磕破,后来钟点工阿姨上门,才通知子女拨打了*救护车,医生说流了好多血要是晚一点就麻烦了。因此,老干部的居家安全必须重视,除了提高自身安全行为外,如何更精准地使用电子保姆,采取应急措施来保障老干部的安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医疗医护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高,患老年常见疾病已经是普遍现象。近年来,省市开展离休干部看病就医“三有一落实”工作要求,对我市离休干部提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遍得到了老干部的认可。但还需在细致上下功夫。就拿住在桐泾路上的老干部为例,他向单位服务人员反映,最近几个月一直没有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经过了解,得知每次家庭医生上门前会电话联系,他有老年性耳背,家中来电他都听不到,导致服务遗漏。定期和不定期医疗咨询服务是保障老干部身心健康的有力措施。
四是家政服务需求。离休干部空巢独居、年老体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在居家生活不光光是有一般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家政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已显得比较突出,购物、购书,代购药物,聊天、读书读报等多方面需求。同时还会遇到一系列突发的问题,比如:家电产品的突然故障需要维修、排污堵漏需要及时抢修等,对于这些情况老干部已经力不从心,都需要有由外来的服务才能得到妥善的处置。因此,对个性化的家政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涉及的面越来越广,服务项目要求也越来越多。
他们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希望能和时代同步;
他们虽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准时参加集体活动,但发挥自己正能量的愿望一点也没有减弱;
他们愿意与外界沟通交流,继续得到尊重;
他们愿意通过乐于奉献,来体现自我价值。就拿这次疫情而言他们一方面得到组织的关怀;
另一方面又主动踊跃捐款,即得到慰藉又弘扬了闪光精神。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党组织赋予每个老干部工作者的使命。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老干部的关心,特别是老干部进入“后双高期”后要定期上门看望,主动了解老干部的需求,把这项工作常态化,再充实老干部个性化服务项目,使工作更贴近老干部生活,更贴近老干部实际,更贴近老干部的想法。
首先要加强老干部工作人员“老年心理学”的学习和掌握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运用,对提高和解决老干部的需求有很多帮助。要强化主动服务,抽时间多和老干部保持电话联系,多关心他们心理健康和身体状况,同时还要保持与子女的经常联系,更准确的了解老干部家庭情况。笔者认为服务水平决定服务质量,可以邀请心理专家或老一辈工作人员来给老干部工作者定期上老年心理课程和介绍丰富的经验,帮助老干部工作者强化服务,对解决老干部心理问题和家属沟通有很大帮助。其次,需要亲情化服务,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急老干部所急,想老干部所想,要始终坚持“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宗旨,像亲人一样的关爱服务老干部,让离休干部的晚年生活过的幸福温暖。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满足不同需求。
离休干部进入“后双高期”后,在生活和身体上逐渐出现各种问题,个性化服务需求也随之不断的变化。这需要我们在与老干部接触谈话时多了解多关心,要把老干部反映的困难放在心上,尽心尽力帮助解决,使老干部晚年生活在服务上有保障。
近年来,离休干部普遍处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状况,但绝大部分老干部不愿服老,参加组织活动的愿望不减,仍然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过去,支部为单位每两个月集中来服务中心学习一次,现在结合实际情况必须做出适当的改变,可以把集体学习改为居家学习,工作人员送学上门为主,对会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的老干部,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转发相关学习材料和通知,及时推送和更新学习内容,助力老干部居家学习。对身体健康的老干部可以结合各种重大节日和活动引导老干部参与,对具备书法、绘画、摄影、唱歌等兴趣爱好的老干部提供条件纳入兴趣志愿服务团队活动,为他们的兴趣爱好提供特殊保障服务,发挥他们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正能量。
三是加强协调配合,提升生活质量。
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所属单位的经常性关心,也需要主管单位与各方的协调配合,加强与老干部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和老干部家庭的联系,在落实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服务。
再次在家政服务方面积极与“居家乐”服务机构保持联系,特别是从过去一月一次服务到现在的一月四次服务后的情况变化,做好老干部的满意度调查。另外,做好与离休干部子女沟通,加强沟通力度,增强沟通频率,提升沟通水平,鼓励他们不管工作多忙都要常回家看看老人,不能因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不断完善,而忽略亲情陪伴,需要时常陪他们聊聊天,替他们做做家务事,尽到小辈照顾长辈的义务,倡导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尽最大努力多方位地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提升老干部的生活质量。
居家养老服务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一种越来越受重视的养老模式。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我参加了一个居家养老服务模拟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挑战,并体会到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居家养老服务模拟让我意识到了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难度和复杂性。在活动中,我被分配到了一个老年人家庭,负责提供各种日常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服务。刚开始时,我觉得干这份工作应该不难,但很快我就发现,养老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照顾和照料,还需要全方位的关怀和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千差万别,有些需要特殊的饮食和护理,有些需要协助进行日常活动,还有些需要精神慰藉和陪伴。这要求服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要拥有良好的沟通和应变能力。
其次,这次模拟活动让我意识到了居家养老服务对服务人员的心理和体力的要求。长时间的照料工作和应付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对服务人员的体力和耐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经常需要帮助老人起床、上下楼梯、洗澡、进食等,这些工作既繁重又需要谨慎和细心。同时,服务人员需要面对老年人不时发生的情绪波动和心理疾病,例如失忆、焦虑、抑郁等。这要求服务人员具备高度的耐心和同理心,能够与老人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抚。
第三,通过模拟活动,我认识到了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的意义和影响。在活动中,我与老人家人交流并了解到,他们十分感激和依赖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由于工作繁忙和其他原因,老人子女无法全天候地照顾父母,而居家养老服务的到来,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老人家人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和生活,同时还能够时刻了解老人的情况和健康状况,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关心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需求。这让我认识到,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是一项服务,更是一种对整个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这次模拟活动还给我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经验。首先,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该建立专业的团队,拥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和要求。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和投入,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这样能够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使更多的老年人受益。最后,家庭成员也应该重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为老人提供更多的关心和陪伴。无论是身在家庭还是身在养老机构,关爱和陪伴是老年人最需要的。
通过参加居家养老服务模拟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挑战。这项服务不仅需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还需要他们充分的关爱和关注。同时,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来说也具有极大的意义。政府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加安康和幸福。
居家养老服务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
总结。
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26.79%,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
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二)各种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各种老年机能问题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种辅助设备,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对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居室无障碍设施等各种辅助设备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听力有问题和行走不便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高的,所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提供提高视力和助行类设施将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但由于目前市场上有关老年人生活辅助设备不丰富,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多数老年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有偿服务。在调查中了解,多数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都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来源主要靠子女接济,而子女本身并不富裕,给老年人的生活费相当的少,只够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所以用在健康、医疗等上的开支很少,对社区提供的有偿服务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在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来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进食、烧菜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衣洗被、洗澡、起床、穿衣服、上厕所、外出活动共十项内容。在十项具体日常活动内容中,烧菜做饭、打扫卫生、外出活动、买菜购物和洗衣洗被成为主要的困难。
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项需求中医疗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一)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和老人都很为难,相反,对由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更加强烈,如果有其他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大改善。在调查中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室日托、上门做饭、日常登门巡视、代理购物、协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脚、理发、家庭修理、修电器、送货上门、邮寄等。
(二)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在走访中得知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较为普遍,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为陪同看病、家庭病床、专业护理、找办取药、急救、康复、健康讲座和指导等内容。在老年人报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务需求中,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为专业健康护理和急救服务。绝大多数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而且超过一半的老人有多种需求。所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广阔的前景。
(三)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表演展示、绘画、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读书读报等。由此可以推断,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
六、加强管理力度,组建为老服务队伍。
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关键要抓好为老服务队伍建设。我们主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者队伍。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三是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
七、今后工作打算。
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整合社区资源,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的。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已快半年,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意识不强,自愿来社区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少,要求上门服务的老年人更少。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敬老、社区助老、家庭养老的良好风气。
2、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由于服务场地有限,辖区老年人口多,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受限。我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人力、物力、财力,整合社区资源与驻辖区单位等签订为老服务协议,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3、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其次是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并开展“服务明星”的评选活动,激发为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服务意识,使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八、结语。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对居家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工作作为街道的民生工作来抓,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疫情期间参加宴请心得体会范本 疫情期间酒店宴会接待流程(9篇)
- 明朝的那些事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7篇)
- 劳动美心得体会范文(优秀9篇)
- 湖南追寻红色足迹心得体会及收获 湖南红色基地参观感悟心得(7篇)
- 最新工程领域双碳心得体会范文(大全15篇)
- 最新劳动实践打扫教室心得体会精选(实用13篇)
- 最新宿舍卡门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3篇)
- 工程算量比赛心得体会精选 工程算量实训心得体会(3篇)
- 信念红中国红心得体会精选 红色中国心得体会(九篇)
- 校园暖冬心得体会精选(优质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居 家 养 老 承诺书(汇总8篇)21下载数 147阅读数 -
最新
居 家 养 老 院服务合同(通用13篇)23下载数 307阅读数 -
2023年
居 家 养 老 工作总结报告(精选20篇)21下载数 339阅读数 -
居 家 养 老 服务工作总结报告(实用9篇)43下载数 464阅读数 -
2023年
居 家 养 老 服务管理制度(优秀19篇)25下载数 489阅读数 -
最新
居 家 养 老 服务标语口号(模板8篇)24下载数 451阅读数 -
居 家 养 老 服务站合作合同书(汇总13篇)47下载数 841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