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关于河南雨雪天气心得体会总结(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1:21:35 页码:11
关于河南雨雪天气心得体会总结(4篇)
2022-12-31 11:21:35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河南雨雪天气心得体会总结一

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我们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我们就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苑。

现在,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可能大家都知道,古时呢,把天下分为九州,河南为豫州,独具九州之中,故称“中州”。而现在许多河南人喜欢把行、可以等词汇说成是中就来源于这里了。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行的必经之地。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处于全国交通辐辏的中心地位。

此外,河南还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就建都在阳城镇,也就是现在的登封告成镇,还有距今八千多年的新政裴里岗化,三千多年的隞都以及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大河村遗址等。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殷开封、殷商国都安阳、郑州。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

游客朋友们,景区马上就要到了,现在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景区的概况。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挖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20xx年,商朝的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的“奄”迁到了“殷”,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所以就叫“殷墟”了。

现在景区就要到了,等师傅把车停好以后,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关好车窗,记清我们的出牌号,随我一起下车游览!

殷墟景点

各位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殷墟博物馆,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朋友们,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的甲骨文的发现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甲骨文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表明我国至少在距今3320xx年前就已经具备了完备的文字体系,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从此揭开了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

我们现在来到了甲骨文的碑林,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里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下面,我把碑林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扬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放大而成石碑,共三十通。

朋友们,我们先来看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门框上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门额苑名有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诀,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成为古都安阳的的象征。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二个原因。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原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整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显得宏伟庄严。

在建国以后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时,妇好墓的发现,也让所有考古者振奋。妇好墓在宫殿区西边,各位面前的这个建筑是妇好享堂,而这尊汉白玉雕像就是妇好了。那么妇好是何许人也?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的宠爱,多次参与国家大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家看,这就是妇好墓了,墓深7.5米,在这里出土大批随葬品共计1928件,在这些随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以外,我们还看到了壁龛里的尺骨,这就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我们仅从这个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隶社会的缩影。

好了,朋友们,因时间关系,今天的讲解就到此结束,接下来,大家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再在这里集合,谢谢各位的支持!

关于河南雨雪天气心得体会总结二

尧山(原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石人山古称尧山,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的名,至此刘姓起源。战国时,伟大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墨翟降世于尧山脚下,现有墨子故里遗址。主峰玉皇顶(蛤蟆石)海拔2153.1米。石人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分为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龙潭、半仙居、石人、鸡冠石、白牛城、秘洞、温泉十大部分。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大山壁立,异峰如塑,怪石纷呈,是石人山自然风光的一大特色。站立主峰玉皇顶上,千岩万壑,飞龙走凤,远近高低,景色迥异,构成了一幅幅美不尽收的图画。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两次登上石人山,并为石人山的秀色所陶醉,欣然留下了“中原独秀”的墨宝。

石人山古称尧山、大龙山,是尧的裔孙刘累立尧祠纪念先祖的地方,为天下刘姓发源地,又因山上众多石峰酷似人形,后史称之为石人垛、石人山。

尧山(原石人山)的奇峰怪石、山花、红叶、飞瀑、温泉、湖面、云海、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现已命名的景观有240多处;60-200米高的瀑布17处,高的石柱40多处,石人、将军峰、千丈岩、和合峰、白牛城口、王母轿、通天河、九曲瀑布、鬼门关、南天门、 报晓峰、猴子拜观音等景点遍布景区。

尧山(原石人山)地处亚热带与暖湿带分界线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尧山(原石人山)四季风光别致,春天鸟语花香,绿映溪吟;秋日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林海雪原。初夏时节使人领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清新景象。盛夏,当平原大地上赤日炎炎似火烧,气温达35-38度,这里只有23-26度,凉爽宜人。

整个尧山(原石人山),几乎全部被绿林浓荫所覆盖。春风荡漾,团团簇簇的杜鹃花点缀于绿叶林莽之中,把山色妆扮得更加俏丽。夏日炎炎,时而碧天晴空,瞬间云遮雾障,忽而荡入云海,忽而托入蓝天。秋高气爽,枫叶满山遍野,核桃、猕猴桃、柿子、山梨、山葡萄等山果,串串累累,信手可取。冬雪降临,石人山银装素裹,48尊将军石,身披皑皑征袍;苍松翠竹,根根冰柱悬挂。尧山(原石人山)真可谓四季皆佳景,无时不诱人。

尤其迷人的是那些山泉、溪流、瀑布与深潭。石人山的山泉,活泼俏皮,似呵似闹,如泣如诉,善于变化,富有生机。数百山泉汇成清澈的溪流,像山魂的精灵,淙淙潺潺,叮叮咚咚,一边与行人对歌,一边充当向导。沿着溪流从深山幽谷腾跳而出,遇到悬崖绝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轻盈飞泻者有,磅礴萧洒者有,丈二八尺者有,高悬数十丈者也有。滴水穿石,积水成潭。黑龙潭、白龙潭、百尺潭……藏身于陡涧,隐形于山林。在众多瀑布中,白龙潭瀑布最为壮观。水从山顶直泻而下,奔腾飞流如白龙降临,激越水声似虎吼雷鸣,声传数里之外。低处,水珠飘洒,浪花飞溅;高处,云水烟雾,弥漫凌。潭中游鱼,忽隐忽现,忽聚忽散,没浮自若。

尧山(原石人山)还是禽兽的乐园。金钱豹、艾叶豹、金雕、大鲵、糜鹿、羚羊、水獭、獐子等二十余种珍贵动物,在这里怡然自乐。近年来,八方游人络绎不绝,无不为她的天然景色所倾倒。她是画,是诗,是歌。她幽得天然,奇得自然,险得飘然,雄得浑然,秀得怡然。她不染红尘,甘于寂寞。

王安石曾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寡。而天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石人山深林野蔓,即使奇葩深藏也名不世传。然三十六处名胜,七十二个景点,处处绮丽如画,每处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和奇妙的神话传说。

大自然钟情于尧山(原石人山),赋予她优美的风景和无尽的魅力。1980年后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20_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_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级4a级旅游区(4a级景区)。

关于河南雨雪天气心得体会总结三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20xx年,全省耕地面积11889万亩,人均耕地1.21亩。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时,全年无霜期189~24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现有林业用地7053.03万亩,森林覆盖率17.32%,林木覆盖率23.77%。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1135.4万亩。湿地面积166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6%。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夏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和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山川壮美,风光秀丽,融南秀北雄于一体。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23处。郑州的嵩山,洛阳的龙门山、白云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济源的王屋山,平顶山的石人山,安阳的太行大峡谷,南阳的宝天曼、老界岭,鹤壁的云梦山,驻马店的嵖岈山等均属山水奇观;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出三门峡后经小浪底流入黄淮平原,郑州至开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的独特自然景观。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南太行景区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全省共有红色旅游景区26家,拥有驻马店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南阳桐柏英雄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堂等4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开发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项目,也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xx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17个省辖市、济源市1个省直管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464个街道办事处,3404个社区居委会,47556个村委会。

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58.0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比上年增长14.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xx美元,比上年增长13.8%,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4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实际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双双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得到较多实惠。

经济发展的后劲更加充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电子等河南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526.66亿元,农业、水利、环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明显加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建成或开工,进一步夯实了河南经济发展基础。

关于河南雨雪天气心得体会总结四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其地山势奇伟,林木葱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刹灵山寺旁依少华山,唐朝起寺院改为“灵山”。该寺地处豫鄂两省之间,是官营建的寺院之一。信阳灵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20xx年)皇姑故后,圣上前往降香,封为“国庙”。相传唐朝有一县令弃官出家,长途跋涉,到印度学习佛法,学成后返回灵山寺传经讲法。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北宋·仁宗年间,有灵然禅师上奏圣上,国母信仰佛教,批该寺三年公粮(每年两万七千两银子)重新进行修建,宋元祐二年(1087年)复修,明朝人张仲简有碑记。元朝仁宗,延佑二年(1320xx年)又建。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增建佛殿及钟鼓楼台。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塑造白石佛像三尊、罗汉一堂,至武宗正德二年冬(1520xx年)落成。

据有关资料记载,灵山寺僧属临济正宗支派。这座寺院由金鼎(又名少华山)、大寺、中、南、北、马放沟等六部分组成,原有殿宇一百六十多间。朝拜、降香鼎盛之年可达三十多万人。灵山寺建筑布局结构严整,六座大殿依山势呈梯形由低到高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现有六间前大殿、三间祖师殿、五间大佛殿、三间法堂、五间祭仙宫、五间五星殿、共计三十间。六座大殿分别供有各种仙佛造像:欢乐殿供关公,祖师殿供达摩,大佛殿供释迦,法堂供罗汉,祭仙宫供上、下八仙,五星殿供玉皇大帝和魁星。显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xx年(1920xx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

“文革”期间,各种佛像砸毁贻尽,金鼎殿宇全部拆毁,唯“圣寿禅寺”四字保存至今。山门匾额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所写。1995年有僧尼35人。“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

灵山寺佛缘

位于信阳市罗山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共有七寺三庵,包括灵山寺、金顶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龙牙寺、险石寺、圆通庵、福全庵、延寿庵。灵山寺是一座颇为奇特的寺院,院内既有僧又有尼,唐代的建宁公主就曾在灵山寺出家为尼,这一制度也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奇观。到了宋、明两代,皇帝曾多次亲临灵山,足见灵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其中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灵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名播海外。千百年来,“灵山三奇”——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

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

朱元璋与灵山寺的渊源——3上灵山寺

灵山寺至正八年元朝仁宗,延佑二年(1320xx年)又重建。1349年由陈大用任主持。公元1320xx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风阳县东北)太平乡孤庄村一个佃户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继辞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亏邻居汪大娘认识皇觉寺的高彬长老,便把他介绍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个光干活儿不念经的小行童。时隔不久,寺里断粮,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阳)一带云游乞讨,成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气异常炎热,朱元璋来到灵山寺,行至距寺院不远的狮象口,因饥饿、炎热交加,昏倒路旁。灵山寺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将其救回寺院。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寺。朱元璋自结识灵山寺僧陈大用,在他的帮助下,文化知识日益丰富,思想日趋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以灵山为据点,四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罗山县尹李思齐(元代末年群雄之一后降明)派元兵包围了灵山寺,前来捉拿朱元璋。紧急之中,陈大用打通竹竿,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院内深井,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二上灵山寺。

现如今灵山寺还有一口井,取名叫藏龙井,这是朱元璋曾经躲过的井。前来朝拜的人们,都会取井中水,用来冲洗一下自已的双手。把自已的霉运冲掉,留下好运连连。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该寺降香,此为第3次上灵山寺,敕封住僧为金碧禅师,改名“圣寿禅寺”,并亲题匾额。同时还赐给这座寺院“半副銮驾”、金瓜、钺斧等仪杖,寺脊上装有龙头凤尾,称为“皇庙”。

清康熙51年(公元1720xx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罗汉造像等,并对该寺再次重修。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灵山寺杲英墓。[2]灵山寺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中颇有声望。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期间,曾提出往该寺瞻仰,因当时交通不便,末能成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