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人家正道开新篇心得体会及收获 《人间正道开新篇》心得(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5:18:42 页码:10
人家正道开新篇心得体会及收获 《人间正道开新篇》心得(八篇)
2022-12-28 05:18:42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人家正道开新篇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2、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5、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9、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0、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1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4、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17、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8、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

19、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

2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过故人庄》

2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3、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2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李煜《清平乐》

2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28、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杜牧《归家》

3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度大庾岭》

3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

3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33、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赠别》

34、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3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3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7、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8、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39、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40、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4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之章《回乡偶书》

42、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

43、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袁凯《京师得家书》

4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45、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4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8、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49、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5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51、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5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53、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白居易《望驿台》

5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56、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5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58、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5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60、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6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6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6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64、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曲》

65、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6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6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有关人家正道开新篇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到三峡人家来做客,我叫×××,非常荣幸,能担任大家本次行程的导游,同时我将全程陪伴你们,为你们的游览提供热诚的服务,有服务不到之处尽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胡金滩码头,是我们景区的始发站,我们将乘坐渡船到达对岸的三峡人家风景区。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南岸,是长江三峡最美丽的景区,也是环坝集团历经十多年精心打造的创新型景区。

三峡人家一肩挑两坝(一个是世界第一大坝的三峡大坝,另一个是亚洲第一大坝的葛洲坝),一江携两溪(分别是可以体验军事漂流的杨家溪和美丽胜景龙进溪),保留着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三峡唯一的三峡原始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石(灯影石、石令牌)、瀑(黄龙瀑、琴鹰瀑)、洞(灯影洞)、泉(天下第四泉)等多种自然元素在四平方公里内完美组合;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壮丽,石有石的气质。极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这里有洪荒之美、这里有苍凉之美、这里有阴柔之美、这里更有雄浑之美。

它又是大型三峡文化主题公园,古老的地质文化、巴人文化、楚国文化、土家文化、码头文化、军事文化构成三峡的历史人文景观;走进三峡人家您将经受一次烟雨迷蒙的文化梦幻洗礼。三峡人家融合三峡文化之精髓,巴风楚韵,峡江今昔,一览无余。壮伟的长江哺育了三峡文化,它是巴楚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繁衍、发展。当博大与神秘结缘,辉煌与厚重联姻,三峡人家就注定是新三峡旅游的古老传奇。

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吊脚楼,枯藤老树喜鹊窝,机枪碉堡旧战壕,奇石溶洞古城堡,当您进入景区的一刹那,您的心注定将永远留在这里,徜徉在仙境般的梦幻景致,这里的美让你心悸,这里的美更让人窒息。

三峡人家,一网打尽三峡的自然元素和文化旧梦。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体验一场充满梦幻色彩的大型生态文化之旅吧!

二、长江三峡与灯影峡简介

(胡金滩候船或上船时讲解)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长江三峡的灯影峡,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过南津关西行约17公里,就到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如夜间经过时,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棚、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坐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称皮影戏为灯影戏,所以这里得名灯影峡。在灯影峡下便是5a级景区“三峡人家风景区”,在这里除了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还可以感受土家风情给你带来的无限乐趣。

有关人家正道开新篇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1)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

2)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过故人庄》

3)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4)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5)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6)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8)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9)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10)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1)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曲》

12)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1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4)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15)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16)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瑕《江楼感怀》

17) 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

18)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李煜《清平乐》

1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0)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2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2) 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2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5)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2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7)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28)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9)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赠别》

30)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3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3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3) 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4)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35)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36)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37)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之章《回乡偶书》

38)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

39)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袁凯《京师得家书》

40)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41)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2)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43)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4)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4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46)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4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8)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9)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50)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51)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52)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5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4)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6)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57)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杜牧《归家》

58)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度大庾岭》

59)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

60)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61)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62)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63)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64)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6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66)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67)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白居易《望驿台》

68)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69)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有关人家正道开新篇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美丽的宜昌参观游览!我姓黄,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黄就可以了,今天我们游览是美丽的三峡人家。一路上如果大家有什么要求,请尽管提出,我一定会竭诚为大家服务,最后预祝大家玩的开心、玩的愉快。

现在我们的游船已经行驶在灯影峡中,驶向龙进溪码头。现在,我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以其“一肩挑两坝,一江携两溪”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及原汁原味的西陵百里画廊,融合地质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峡江码头文化,抗战军事文化,是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走进三峡人家您将经受一次烟雨迷蒙的文化洗礼。

好啦,我们的游船现在已经到达了龙进溪码头,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准备下船。

看!咱们的溪边人家正在举行“娶亲”仪式,咱们也一起去凑凑热闹吧!听!咱们土家姑娘正在吊脚楼上哭嫁呢!我想一时半会也出不来。借此机会,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土家婚俗。

说到哭嫁,那么有谁知道什么是哭嫁呢?对。咱们三峡人家的土家姑娘在出嫁时是一定要会哭,这个就叫做哭嫁。哭要哭得动听,哭要哭得感人。关于哭嫁还有专门的“哭嫁歌”,这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时就要开始学习哭嫁。哭嫁是土家人婚礼的序曲,他们认为“不哭不热闹,不哭不好看”。亲朋好友前来送别,哭是一种友好,哭是一种礼貌。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亦悲亦喜,爱恨交织,可以说哭嫁是丰富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种特有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

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就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就开始哭的。娘家人边为她置办嫁妆,边倾诉离别之情。会哭的姑娘一个月内不哭重复,要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其中哭嫁的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土家姑娘用“哭”这一形式倾诉心中的情感,当然,也有真伤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乱点鸳鸯谱,害了姑娘的一生。

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的前一天,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和哭别。新娘家要邀请九位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陪十姊妹”。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无论她们的家是近还是远,无论是风雨还是阴晴,新娘家都要打轿派专人去接。十姊妹聚齐之后,新娘家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的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坐在上方,与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在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的中间。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 哭到半夜,新娘家里摆上夜宵让十姐妹吃,新娘以此为题还要哭一段,以感谢九姐妹的相陪。

在父母之合,媒约之言的婚配年代里,媒人包办婚姻很普遍,因此新娘常借哭嫁骂媒人,表达对旧式婚姻的不满。

除了哭嫁以外,咱们三峡人家的“娶亲”也是别具一格的哦。

当新郎来迎亲的时候,媒人走在最前面,一队人敲锣,一队人拿铳,先向舅家送上厚礼一份,这叫做“代还骨种”。另外咱们土家人的拦门礼也是独有特色的,男女双方各请一位能说会道的人当总管,男方的总管率领迎亲队伍到女方门口,女方则在大门前摆放一张桌子,双方总管对歌,如果男方总管赢便可进门迎亲,如果是女方总管赢,则只从桌子底下爬过去了。

在新娘出嫁的时候,凤冠霞帔,百花裥裙,大红绣鞋,由娘家的兄长就用七尺红棱作“背亲带”,拦腰将新娘背起;嫂嫂打开新郎送来的红伞,将新娘遮住送上花轿,这就叫“遮露水”;亲兄弟要站在轿子两旁,意为“守护”;娘家的总管则提着两壶美酒,在周围洒酒,意为“辞行酒”。这时新娘还要唱“哭上轿”。等新娘上路以后,如果遇到了别家的迎亲队伍,两位新娘就要互换一只露水鞋,以此来表示姊妹的友谊;新娘进新房要猛踩一下门槛,拜天地后要抢坐新床,俗称“守床”,关于守床的坐床习惯是,以床的中线为界,男的坐在左边,女的坐在右边,而有心计的新娘呢,常常抢坐在床的中线上,以象征日后新娘在婆家的地位,尽管如此,新郎也不甘示弱,彼此互不相让,直到揭开盖头,新娘才嫣然一笑。

哭嫁”、“娶亲”是三峡人家繁衍生命的仪式,是对生命的向往、对生命的重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各位朋友,锣鼓已经敲响,娶亲仪式即将开始了,新娘有许多嫁妆,需要人手去挑去扛,让我们也过一把瘾,去扛嫁妆,加入到娶亲队伍中去吧!

作别溪边人家,魂儿却丢在了吊楼里。置身这一方弥漫着风情的山水间,无须说话,就象溪谷里点缀的一条渔船,一个棒棰,甚或一只鸭,那种融合,只须用心体会。返回龙溪楼,依依不舍的感觉逐渐浸染了整个身心,潜意识里的那种骚动与渴望,在这条风情的溪谷里得到满足,那段渐已逝去的岁月,在这里重拾起。漫步溪边人家,既是心灵的放松,更是风情的体验,是令人魂牵梦绕的生命灵魂之旅。

好了,我们今天的行程到此就要结束了。今天游览了三峡人家的: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亲身体验了一下三峡人家的的特色。感谢大家今天对我工作的配合和给予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在这次旅游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包涵,希望这次美好的三峡之旅能够在你们的记忆中留下美丽的一幅梦幻的山水图。

有关人家正道开新篇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走进三峡人家风景区。我叫x x x,是各位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相遇相识。在此我衷心祝愿峡江的青山绿水能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峡人家能给大家一种别样的风情体验!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现在是航行在灯影峡中,正在驶向龙进溪码头。借此时间,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

到三峡人家石牌旅游,主要有八大看点:

绝版峡江风情——三峡人家

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蓬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致如画,千百年流传不衰的习俗风情更是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

三峡宜昌第一漂——杨家溪漂流

杨家溪因宋朝杨家将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神秘的杨家溪漂流以军事漂流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军训色彩,它分为动水漂流和静水漂流。在这里漂流,游人坐军车,穿军服,唱军歌,划皮艇,仿佛水上军训,一路搏激流,过险滩,既可领略冲浪闯滩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荡舟的悠闲。

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

据《东湖县志》载:江南芯奘?崃?呤?桑?缗品ぃ?拭钆疲频孛?从纱硕?础j?钆聘?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远观之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五代后周时期,峡州州治一度设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间,峡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复旧”,在石牌设治六、七年。

长江第一石——灯影石

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曾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

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三峡第一湾”。

船过明月湾,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西陵第一洞——灯影洞

灯影洞幽深狭长,长约1500米,洞内岩溶地貌景观奇特,洞道地形多变。洞内的“五色奇音石”是灯影洞最绝妙的景观,它色彩丰富,呈黑、白、黄、灰、绿五色交织,用手敲击,可闻鸣锣击鼓之声,令人叹为观止,洞内一条落差达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缓缓无声,或状如洪钟,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鸣,行走在这梦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抗战第一馆——石牌抗战纪念馆

公元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15万中国军队围绕石牌与10万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胜利,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成功地阻截了日寇进犯大西南的铁蹄。此战是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场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

石牌抗战纪念馆是三峡地区第一个综合性抗战纪念馆,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馆舍面积440平方米,由凭吊缅怀大厅、多媒体展览厅、图文展览厅、实物展览厅四部分组成,收藏珍贵实物200余件,珍贵图片近100幅。公元xx年3月,宜昌市政府将石牌抗战纪念馆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张口吐舌、睁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后的一股泉水四季长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茶圣”唐代陆羽品尽天下名泉后,誉之为“天下第四”,陆游亦有诗赞其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陆之外,苏辙、黄庭坚、王士祯、张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咏泉诗文。

神奇的石牌是长江三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画卷,是两坝之间风景最为奇秀、风情最为淳朴的地方。xx年6月三峡大坝下闸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画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峡风光,这颗明珠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今天,各位朋友离开城市的喧嚣,忘却工作的烦恼,一头扎进三峡石牌的神奇山水之间,到天然氧吧里作一次绿色深呼吸,去三峡人家里感受一段厚重的峡江风情,您会真切地感受生命与自然贴近的意义,体味感悟自然、关爱生命的无穷乐趣。

各位朋友,我们航行的这段峡谷叫灯影峡,又叫明月峡,北宋时期称作石牌峡。船行江中,两岸的岩石色彩斑斓,黄、灰、褚等颜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银白色,明净可人,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唐宋以来的诗人,对此多有吟咏,李白的“春水月峡来”,欧阳修的“江上挂帆明月峡”等,都是对它极为生动而特有的描绘。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已到龙进溪码头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船。

[龙进溪景区]

朋友们,我们的游船靠岸了,咚咚的鼓声敲响了三峡人家的热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请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这条清溪叫龙进溪,她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最具风情的景区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长廊石桥,掩映在摇曳的枝叶中,衬托出一种古朴幽深的意境。桥下一湾清水,清澈见底,波平纹静,目之所视,温顺如处。正对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条带状石岭从山顶蜿蜒而下,快临江时向上高高翘起,活象一条巨龙,而看那龙头所向,似要跳进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龙进溪因此而得名。

龙进溪里,溪水碧绿,波光粼粼,林木苍翠,枝繁叶茂。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相闻;古帆船静泊水中,吊脚楼掩映竹林,水车“咿咿呀呀”在水中转动,山民们怡然自得,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过着原始古朴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朴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峡江号子。舞蹈还是那么野性,菜肴还是那么地道,山民的热情还是那么如酒般浓烈醇厚。走进这条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种“步入桃源不知归”的醉意。

水上人家

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渔网,初峡亭精巧别致,在近溪的一边,一道水坝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龙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渔民的家了。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现在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年轻一代仍然撒网捕鱼,风里来雨里去,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

大家请看前面的几艘古帆船,过去它是峡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三峡地区古老沧桑的历史见证。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每条帆船上都装有两个乌蓬,比较矮的那个乌蓬里面是卧室,供主人睡觉休息之用,立于船头比较高的另一个乌蓬是为主人推桡、摇橹时遮风挡雨之用。过去,峡江一带滩多水险,暗礁密布,航道险恶,加之没有现代化的动力设备,在江上行船则极其艰难。为此三峡人充分利用聪明才智,设计了风帆,巧借自然之力,利用风力推动船只前行。顺水顺风时,升起风帆,利用风力鼓动风帆带动船只前进,则可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成语“一帆风顺”即由此而来;逆水行船时则要降下风帆,利用人力拉动船只前进。一边用人在船上推桡,一边用人在江边拉纤,两方齐心协力,才能让船只前进。由此船工拉纤便应运而生,成为三峡地区独具特色的风景线。留意一下峡江两岸的峭壁,和江滩的礁石,你就会发现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纤夫们拉纤时的纤索勒刻下来的,那是一代一代峡江人留下来的生活的痕迹。“可怜牵船人,水湿半头裤,一步千滴汗,双手攀石路。”“三尺白布四两麻,脚蹬石头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泪,恨得要把天地砸。”这是流传在三峡地区的歌谣,是峡江纤夫自己的呐喊。长长的纤绳勒在纤夫赤裸的背,拉动着飘摇在波涛中的木船,江帆拉断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橹也折断了,船却依旧在滩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时乘船的旅人不得不舍舟登岸,踏上遥远而坎坷的纤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纤绳……没有人考究这历史有多长,有了长江,有了舟楫,拉纤也许就相伴而生了,这劳动的习俗就沿袭下来。峡江人那执着顽强的抗争精神足可与高山峡谷媲美。

船工们在拉纤时,为协调用力和减轻疲劳,便喊起了船工号子,高亢激昂的峡江号子,回荡在高山峡谷之间,时而雄浑高昂,时而苍凉悲壮,仿佛生命的呐喊,显示了船工与大自然抗争的伟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船工们在拉纤时,凄苦而悲凉,偏偏两岸又时时传来啾啾不住,哀啭不绝的青猿啼叫,犹如重伤口上撒把盐,越发激起纤夫们的无限凄苦哀愁,使纤夫们禁不住摧肝裂胆,泪湿衣襟。北魏郦道元《巴东渔者歌》写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宋代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也留下:“万树苍烟山峡暗,满江明月一猿哀”的诗句,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峡江渔船

刚才大家对帆船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说古帆船勾起了大家的沧桑回忆,那么,峡江渔船则会带您找回至真至淳的渔家之乐。峡江渔船,风情独具。它既是渔民的“家”,又是古老三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历数千年而不衰,有如活跃在峡江一带的黑精灵。峡江渔船形如绍兴乌逢船,大者可载一二十人,小者可载三四人。构造分为上下两部,下为木舟,上为竹篷,篷有若干扇,形呈半圆,由竹丝夹竹箸编成,外表涂以煤烟和桐油,成黑色。每扇皆可随意移动,合拢,可挡日晒雨侵,推开可采光透气。篷内为舱,大者舱内人可直立,备有客座,小者人虽不可直立,但舱底铺席,可枕席坐靠或卧躺。其动力装置,大船为橹,小船为桨,现在大多已装有发动机,行船已十分容易了,但龙进溪的渔船仍需摇橹划桨,保持着古老的样式。坐渔船则更是一种至乐。推开半扇船篷,江上清风,泠然而来,凭眩远眺,明月山水,帧帧丹青,联翩而至,令人目不暇接。仰靠船舱、闭目养神,身心俱随船体轻摇,飘然悠悠,如登太虚之境,胸中了无世情;平卧舱板上,船底流水潺湲,汩汩有声,如琴如筝,至于在舱内围桌把盏,品茗谈笑,更是其乐融融,走遍世界,没有比这更美的氛围了。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拈棹舞,拥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这是古人对渔船的讴歌和向往。而今,我们也禁不住它的诱惑了。有机会的话朋友们可登上乌蓬船,亲自摇橹划桨,体验渔家之乐。

峡谷幽幽

各位朋友,今年是猪年,在龙进溪就生活着成群的猴子。两岸山坡林木葱笼,藤蔓交杂,两百多只猿猴,分成几个部落,它们往来嬉戏,猿声阵阵,欢迎我们这些稀客的到来,给清幽的溪谷增添了几分生机。桥下碧波荡漾,溪水清澈见底,登上原始古朴的豌豆角或竹排筏,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流,好似在画中游。几只小渔船安静的泊在溪边,船头晾晒着破衣服、旧渔网,船尾飘起了袅袅炊烟,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不觉恍入梦中,祥和而又宁静。

摇橹荡舟间,渔船就轻轻的拐了个弯,穿过了古朴的石拱桥。清幽的溪边撑开了一张大渔网,斑驳的渔船,陈旧的木杆,破旧的渔网,令人不禁生出几许沧桑感来。原来这是峡江一带捕鱼用的大渔网,俗名“扳罾”。它别具风情,是三峡人不可缺少的劳作用具,凝聚着三峡人的勤劳和智慧,现已难觅其踪影了。

各位朋友,游完色彩斑斓的溶洞世界,今天的游览活动到此就结束了,相信神奇瑰丽的峡江风光,淳朴沧桑的三峡人家风情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有服务不周的地方请多多原谅。中国有句古话叫“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我们衷心期待着与大家再次相逢,欢迎大家再到三峡人家来作客,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

有关人家正道开新篇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到三峡人家来做客,我叫×××,非常荣幸,能担任大家本次行程的导游,同时我将全程陪伴你们,为你们的游览提供热诚的服务,有服务不到之处尽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胡金滩码头,是我们景区的始发站,我们将乘坐渡船到达对岸的三峡人家风景区。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南岸,是长江三峡最美丽的景区,也是环坝集团历经十多年精心打造的创新型景区。

三峡人家一肩挑两坝(一个是世界第一大坝的三峡大坝,另一个是亚洲第一大坝的葛洲坝),一江携两溪(分别是可以体验军事漂流的杨家溪和美丽胜景龙进溪),保留着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三峡唯一的三峡原始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石(灯影石、石令牌)、瀑(黄龙瀑、琴鹰瀑)、洞(灯影洞)、泉(天下第四泉)等多种自然元素在四平方公里内完美组合;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壮丽,石有石的气质。极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这里有洪荒之美、这里有苍凉之美、这里有阴柔之美、这里更有雄浑之美。

它又是大型三峡文化主题公园,古老的地质文化、巴人文化、楚国文化、土家文化、码头文化、军事文化构成三峡的历史人文景观;走进三峡人家您将经受一次烟雨迷蒙的文化梦幻洗礼。三峡人家融合三峡文化之精髓,巴风楚韵,峡江今昔,一览无余。壮伟的长江哺育了三峡文化,它是巴楚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繁衍、发展。当博大与神秘结缘,辉煌与厚重联姻,三峡人家就注定是新三峡旅游的古老传奇。

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吊脚楼,枯藤老树喜鹊窝,机枪碉堡旧战壕,奇石溶洞古城堡,当您进入景区的一刹那,您的心注定将永远留在这里,徜徉在仙境般的梦幻景致,这里的美让你心悸,这里的美更让人窒息。

三峡人家,一网打尽三峡的自然元素和文化旧梦。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体验一场充满梦幻色彩的大型生态文化之旅吧!

二、长江三峡与灯影峡简介

(胡金滩候船或上船时讲解)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长江三峡的灯影峡,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过南津关西行约17公里,就到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如夜间经过时,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棚、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坐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称皮影戏为灯影戏,所以这里得名灯影峡。在灯影峡下便是5a级景区“三峡人家风景区”,在这里除了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还可以感受土家风情给你带来的无限乐趣。

有关人家正道开新篇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大家好!欢迎您走进三峡人家风景区。我叫,是各位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相遇相识。在此我衷心祝愿峡江的青山绿水能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峡人家能给大家一种别样的风情体验!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现在是航行在灯影峡中,正在驶向龙进溪码头。借此时间,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

到三峡人家石牌旅游,主要有八大看点:

绝版峡江风情——三峡人家

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蓬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致如画,千百年流传不衰的习俗风情更是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

三峡宜昌第一漂——杨家溪漂流

杨家溪因宋朝杨家将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神秘的杨家溪漂流以军事漂流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军训色彩,它分为动水漂流和静水漂流。在这里漂流,游人坐军车,穿军服,唱军歌,划皮艇,仿佛水上军训,一路搏激流,过险滩,既可领略冲浪闯滩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荡舟的悠闲。

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

据《东湖县志》载: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来。石令牌高3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远观之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五代后周时期,峡州州治一度设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间,峡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复旧”,在石牌设治六、七年。

长江第一石——灯影石

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曾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

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三峡第一湾”。

船过明月湾,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西陵第一洞——灯影洞

灯影洞幽深狭长,长约1500米,洞内岩溶地貌景观奇特,洞道地形多变。洞内的“五色奇音石”是灯影洞最绝妙的景观,它色彩丰富,呈黑、白、黄、灰、绿五色交织,明晰,用手敲击,可闻鸣锣击鼓之声,令人叹为观止,洞内一条落差达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缓缓无声,或状如洪钟,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鸣,行走在这梦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抗战第一馆——石牌抗战纪念馆

公元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15万中国军队围绕石牌与10万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胜利,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成功地阻截了日寇进犯大西南的铁蹄。此战是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场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

石牌抗战纪念馆是三峡地区第一个综合性抗战纪念馆,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馆舍面积440平方米,由凭吊缅怀大厅、多媒体展览厅、图文展览厅、实物展览厅四部分组成,收藏珍贵实物200余件,珍贵图片近100幅。公元20xx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将石牌抗战纪念馆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张口吐舌、睁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后的一股泉水四季长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茶圣”唐代陆羽品尽天下名泉后,誉之为“天下第四”,陆游亦有诗赞其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陆之外,苏辙、黄庭坚、王士祯、张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咏泉诗文。

神奇的石牌是长江三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画卷,是两坝之间风景最为奇秀、风情最为淳朴的地方。20xx年6月三峡大坝下闸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画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峡风光,这颗明珠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今天,各位朋友离开城市的喧嚣,忘却工作的烦恼,一头扎进三峡石牌的神奇山水之间,到天然氧吧里作一次绿色深呼吸,去三峡人家里感受一段厚重的峡江风情,您会真切地感受生命与自然贴近的意义,体味感悟自然、关爱生命的无穷乐趣。

各位朋友,我们航行的这段峡谷叫灯影峡,又叫明月峡,北宋时期称作石牌峡。船行江中,两岸的岩石色彩斑斓,黄、灰、褚等颜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银白色,明净可人,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唐宋以来的诗人,对此多有吟咏,李白的“春水月峡来”,欧阳修的“江上挂帆明月峡”等,都是对它极为生动而特有的描绘。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已到龙进溪码头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船。

〔龙进溪景区〕

朋友们,我们的游船靠岸了,咚咚的鼓声敲响了三峡人家的热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请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这条清溪叫龙进溪,她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最具风情的景区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长廊石桥,掩映在摇曳的枝叶中,衬托出一种古朴幽深的意境。桥下一湾清水,清澈见底,波平纹静,目之所视,温顺如处。正对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条带状石岭从山顶蜿蜒而下,快临江时向上高高翘起,活象一条巨龙,而看那龙头所向,似要跳进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龙进溪因此而得名。

龙进溪里,溪水碧绿,波光粼粼,林木苍翠,枝繁叶茂。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相闻;古帆船静泊水中,吊脚楼掩映竹林,水车“咿咿呀呀”在水中转动,山民们怡然自得,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过着原始古朴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朴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峡江号子。舞蹈还是那么野性,菜肴还是那么地道,山民的热情还是那么如酒般浓烈醇厚。走进这条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种“步入桃源不知归”的醉意。

水上人家

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渔网,初峡亭精巧别致,在近溪的一边,一道水坝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龙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渔民的家了。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现在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年轻一代仍然撒网捕鱼,风里来雨里去,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

大家请看前面的几艘古帆船,过去它是峡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三峡地区古老沧桑的历史见证。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每条帆船上都装有两个乌蓬,比较矮的那个乌蓬里面是卧室,供主人睡觉休息之用,立于船头比较高的另一个乌蓬是为主人推桡、摇橹时遮风挡雨之用。过去,峡江一带滩多水险,暗礁密布,航道险恶,加之没有现代化的动力设备,在江上行船则极其艰难。为此三峡人充分利用聪明才智,设计了风帆,巧借自然之力,利用风力推动船只前行。顺水顺风时,升起风帆,利用风力鼓动风帆带动船只前进,则可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成语“一帆风顺”即由此而来;逆水行船时则要降下风帆,利用人力拉动船只前进。一边用人在船上推桡,一边用人在江边拉纤,两方齐心协力,才能让船只前进。由此船工拉纤便应运而生,成为三峡地区独具特色的风景线。留意一下峡江两岸的峭壁,和江滩的礁石,你就会发现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纤夫们拉纤时的纤索勒刻下来的,那是一代一代峡江人留下来的生活的痕迹。“可怜牵船人,水湿半头裤,一步千滴汗,双手攀石路。”“三尺白布四两麻,脚蹬石头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泪,恨得要把天地砸。”这是流传在三峡地区的歌谣,是峡江纤夫自己的呐喊。长长的纤绳勒在纤夫赤裸的背,拉动着飘摇在波涛中的木船,江帆拉断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橹也折断了,船却依旧在滩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时乘船的旅人不得不舍舟登岸,踏上遥远而坎坷的纤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纤绳……没有人考究这历史有多长,有了长江,有了舟楫,拉纤也许就相伴而生了,这劳动的习俗就沿袭下来。峡江人那执着顽强的抗争精神足可与高山峡谷媲美。

船工们在拉纤时,为协调用力和减轻疲劳,便喊起了船工号子,高亢激昂的峡江号子,回荡在高山峡谷之间,时而雄浑高昂,时而苍凉悲壮,仿佛生命的呐喊,显示了船工与大自然抗争的伟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船工们在拉纤时,凄苦而悲凉,偏偏两岸又时时传来啾啾不住,哀啭不绝的青猿啼叫,犹如重伤口上撒把盐,越发激起纤夫们的无限凄苦哀愁,使纤夫们禁不住摧肝裂胆,泪湿衣襟。北魏郦道元《巴东渔者歌》写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宋代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也留下:“万树苍烟山峡暗,满江明月一猿哀”的诗句,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有关人家正道开新篇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流水过往,一去不返,可为什么人总是在悲伤惆怅的时候,会无法抑制的怀念从前。或许是因为我们都太过平庸,经不起平淡流年日复一日的熬煮。想当初站在离别的渡口,多少人说着誓死不回头的话语。到最后,偏生是那些人需要依靠回忆渡月,将泛黄了的青春书册一遍又一遍翻出来阅读。

是啊,岁月始终是不变的,一直在变的不过是人罢了。巴金笔下的《家》,字里行间透着如初升阳关一般的曙光,却也不乏渗透着那些曾笼罩了中国五千年的旧俗。觉慧、觉新和觉民,恰似游走在曙光与旧俗之间却又难以挣脱任何一方的中国。他们身在其中意似朦胧,似乎与世隔绝,却又在无形中穿起一切,浑然不觉,悄然生长……

过去的中国,充斥着让觉慧挥之不去的旧俗。好像一直生活在其中的他恰似一股清流,但他又何尝不是一个以资本家的角色存在的呢?“高公馆的仆人高升,每逢佳节到旧主人家讨几文赏钱。之后,他走了,他无力地慢慢地走了……”这时,觉慧和觉民踏过鞭炮的余烬,走过清净和热闹的街市,他们想了很多快乐的事,但是他们却不曾想到这个叫高升的人。

快乐总是在富人之间流淌,只留穷人在黑暗的角落中慢慢地细数着旧俗种种,但快乐却终究未在黑暗中留下它的余烬。过去的中国,也充斥着让觉慧一直为之奋斗的力量。高公馆的仆人,鸣凤。而鸣凤最后不过也是旧俗的牺牲品罢了。

她的后半生在我看来似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始终站在觉慧的背后。觉慧是她的曙光,但觉慧在新文化思想的不断冲击中,也决定放弃这个可爱的姑娘。觉慧不再是她的曙光,于是她选择了逃向直达黑暗的湖水。那里没有如觉慧一般的曙光,但却让她纯洁的灵魂在黑暗的湖水中得到了重生。

觉慧和鸣凤是伴随着曙光初生的种子,然而却生长在了旧俗的泥土之中。但旧俗何尝不是一个美好的东西呢?在旧俗里。那时,砖和瓦是灰色的。临街的墙几经风化,几经修补,刷过黑灰、白灰,刷过红漆,书写过不同的内容和标语,又终于被覆盖。路旁的树木苍黑,瓦楞中芳草青青。远处,炊烟缭绕。掉了漆的棕色留声机上放着如旧俗一般不断重复、不断旋转的唱片,空气中慢慢都充斥着旧俗的味道。似乎旧俗之下的富人更是精致。姨太太们穿着自己精挑细选的布材制成的旗袍,老爷们穿着印有福字的丝绸旗袍。

街上有轨电车缓缓行驶着,亦如旧俗缓缓在人们的生活中渗透着……一切都是那样令我向往。在旧俗里。过年,把旧俗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那时的富人一如往日一样快乐,那时的穷人虽然穷得像个孙子,但也快乐得像个大爷。

旧俗折磨着穷人,但依然在十六年的时光中沉淀下来,另我心之所向,一往而深。在旧俗里,折磨着太多像高升,像觉慧这样的人,亦包括作者巴金。但却永远有一股激流动荡着,它不能够停止,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它。

高升、觉慧、巴金,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这股激流中动荡着,在那里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激流永远冲击着旧俗,克又有谁知,旧俗未变,变得不过是人罢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