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9:42:42 页码:14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优秀14篇)
2023-11-19 19:42:42    小编:ZTFB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深化思考并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写心得体会时可适当添加一些个人观点和想法,增加文章的独特性。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1、实习单位简介:

别具一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家以新媒体运营和移动互联网产品研发为主要业务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旗下产品微西安(vxa。me)为西安超过2000家企业提供微营销技术服务。公司成立于20xx年,截止目前合作客户超过500家,其中深度服务的本地客户包括:贾平凹研究院、陕西省委党校、户太葡萄、米旗、陕西交通广播916等;品牌客户:雪花啤酒、roboo、爱早教等;本地自媒体:陕癫侠、西安扑通、我爱西安、西安妈妈网、西安帮等。

2、实习岗位简介:

(1)岗位职责。

我所在的岗位是公司运营部的新媒体运营岗位,担任新媒体运营一职。运营部下面有我爱西安、家在西安、西安同城、西安范儿姐、西安亲子趴、惠游陕西、西安聚实惠等几个自有本地媒体,还同时托管十数个其它企业或者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我负责的是自有的“惠游陕西”公众号以及托管的“老回坊”公众号,主要负责两个公众号的微信文章编排、活动策划、数据统计以及与托管方对接等。除了这些本职工作,还负责“家在西安”的社群管理以及其它客户对接洽谈。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新闻、热点敏敢性,有较强的文案功底。

3、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工作主动,有责任感,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在这次实习之前,曾做过新媒体方面的工作,但主要限于微信文章的编排工作。为了提高我的新媒体运营的综合能力,除了深化文案写作能力,再学习运营方面的知识,我加入了别具一格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新媒体运营一职。

1、本职工作。

(1)工作内容介绍。

实习伊始,我的本职工作就已经展开。在这里,先说一下我的本职工作吧,就是运营“惠游陕西”和“老回坊”两个公众号。

“惠游陕西”是公司新搭建的一个本地旅游类公众平台,和公司其它本地类公众平台,形成本地新媒体矩阵。“惠游陕西”由于是新开号,老板要求只发原创文章,不着重吸粉、引粉,直到开通原创标识,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评论,然后了再做活动吸粉,积累一定粉丝量后,进行商业化运作。

“老回坊”公众号是以莲湖区旅游局为认证主体的公众号,由莲湖区旅游局托管给我们公司,为半政府性质的公众号,所以商业化程度不高,发文主要以回坊的风俗、美食、景点、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其它和回坊、回民相关的内容为主。

由于“惠游陕西”要拿下原创标识,所以规定每天发文一篇,所发文章均为纯原创文章,不得转载外部资源;“老回坊”要求一周发三篇,对于原创度没有要求,在我任职期间,此公众号发文的原创比例占50%左右。

实习期间,“惠游陕西”和“老回坊”所涉及的整个工作流程都是由我负责(除了公司技术部门第三方平台的接入),包括所发文章的素材收集整理文案编写、图片编辑、文章排版、发文,还有数据的统计分析,简单的报表的制作(“老回坊”要求制作周报和月报给莲湖区旅游局)以及与莲湖区旅游局对接的其它事项。

实习刚开始时,事情不多,所以自己就把已经半年多没做了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各个板块再熟悉了一下,比如后台的留言管理、数据分析板块等。然后又继续熟悉了一下135编辑器,构思编辑器等一些排版,基本上也是边做公众号的同时就慢慢熟悉了。公司规模不大,业务体系不多,技术部的基本不需要怎么了解,我就大致了解了我们公司运营部的一些业务体系,由于我们公司是做本地类公众号的,所以在实习前期,对于西安本地类尤其以“西安扑通”“西安帮”“我爱西安”“在西安”等本地生活类公众号有了个初步的窥探。公司运营部除了我和老板(指别具一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主管运营部),其它全是90后,相处就非常融洽。实习前期,因为自己在以前做过新媒体,手不生,而且公司氛围很好,所以障碍不多,融入很快。

(2)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两个微信公众号的继续运营,我也遇见了更多的问题。

不过问题总要面对和解决。首先我是大量的搜资料,上网查,后来就干脆从图书馆借了一本陕西旅游的书,然后参照着内容,结合当下的时间段或者热点来写。后来我想到其实不必要总是写景点,也可以写一些和旅游相关的,比如当时写过《蓝瘦,香菇。旅游途中遇到这些事儿,太尴尬》、《丈母娘让我从西安带回去特产,怎么办》等一些跟非景点的文章。其实还有就是,深度挖掘景点的故事,或者旅游的故事,但这个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由于实习期间工作较多,这种深度挖掘景点故事的做得不多,比如做过《一脚踏三省,最美青木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贵圈真乱》、《秦川自古出帝王,黄土处处埋宝藏》等7—8篇文章。

再了说下“老回坊”公众号遇到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外地汉族人,对于西安回坊的文化、宗教、美食、习俗等真的是知之甚少。又一次因为不知道“板油”是猪油,将之写在了文章里。后来文章被旅游局方面打回来,还被批评一顿,因为猪是回民的禁忌之一嘛。

不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只有一个,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增加相关的知识储备,发掘能出文章的点子。比如做过《羊羹美味尝,唯属同盛祥》、《回坊里的小日子》、《你好,我叫回坊,这是我小时候》等文章。

其实,“产能不足”这个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我把它戏称为“公众号运营初期的基本矛盾”,即:日益增长的产能需要与知识储备不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我实习的前两个月是一直存在的,知识深度深浅不一而已,随着对于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的增加,这个矛盾才渐渐不太突出。

以上就是我本职工作的一些概况。当然,新媒体运营肯定不止是微信文章的编排了,所以,我在实习期间也接触了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比如第三方后台、一点代码知识、社群管理、活动组织策划、客户洽谈与对接等等,这都对我的新媒体运营整体的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学习第三方后台。

进入公司半个月后,我开始接触一些第三方后台方面的知识。我们公司技术部有自己的第三方后台管理工具,有门店管理、微网站、关键词回复、以及开发各种微信小游戏、抽奖活动等。运营部一般用到微信游戏以及抽奖活动比较多。我当时就试着用我们公司的第三方后台,设置了一个其它公众号的拼图游戏和摇一摇抽奖,并将它运用于“惠游陕西”一次活动中。

以前做公众平台,只做过微信文章的编排、微信后台数据整理分析等,不过到了我们公司技术部了解学习之后,更觉得微信第三方后台运用得好,也是吸粉引流的一大利器,而且更加方面快捷,效率更好,比如对活动效果的分析、名单的统计等。

3、社群管理。

20xx年被称为“社群经济元年”,因为在微信公众平台颓势凸显,发力愈难得情况下,用社群来与粉丝互动,增强粉丝黏性,留存粉丝,便成为微信公众平台引粉引流的另一个突破口。

有点遗憾我在今年才具体地接触了社群运营。因为“惠游陕西”和“老回坊”都不需要组建社群,我在实习期间组建了另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家在西安”的社群。社群学问也挺大的,比如刚刚开始运营,了解到的游戏设置、奖惩制度、第三方平台的接入、社群机器人的设置等这些浅层的东西。继续运营的话,就是更深层一点的东西,比如管理员的选用、话题引导以及怎样协调时间,因为,社群运营也是件比较累人的活儿,需要经常去群里查看。老板甚至都给我们讲了怎么防止管理员架空群主。社群管理让我见识到很多,虽然研究不深,但也算打开了那道门。

4、策划线上活动。

策划组织线上活动是新媒体运营必须要做的啊,本来公司没有啥线上活动,但是我跟老板请示了一下,想给“惠游陕西”公众号和“老回坊”公众号做个线上活动,涨涨粉!

老板还是很好说话很大方的,让我自己去弄吧!然后给了我一批“行游天下旅游护照”作为活动奖品。因为这个活动没那么复杂,就没有写策划案,直接跟技术部的人沟通了一下,让他们做了一个抽奖页面,然后再接入公众号。

“惠游陕西”做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但是吸粉效果不佳。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一个是粉丝基数太小,另一个则是奖品不够吸引人(虽说市场价值100元,但是粉丝需求不强烈)。

不过有些意外的是,“老回坊”公众号的托管方没有允许此次活动。大概因为他们是半政府性质的吧,觉得靠做活动来引粉不好吧,不多做评价了。

5、洽谈客户。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学一学跟客户的洽谈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实习期间老板先带着我跟客户洽谈了两次。

那两次我只是在“旁听”,基本上不说话,老板偶尔会问我一两个问题,事后老板会再跟我讲解一下洽谈的技巧,比如“如何引导话题”“如何让客户更加信服自己”“如何在洽谈时保持自己利益最大化”等等,感觉跟客户洽谈就如一场小型的心理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后来老板派我出去谈过三位客户(两个广告客户,一个托管客户)。其实这三个客户的订单都已经基本确定了,知识剩下的一些较细的事项和具体地款项由我来谈判交接一下。

我发现广告客户是比较好说话的,洽谈也比较顺利,他们要求不多,大致问一下平台的基本情况、活动预期效果,再讨价还价就差不多了。托管客户就比较复杂了,他们会问你各种问题,简单一点的就如粉丝量、转发量、活跃度以及粉丝主体等,复杂一点的就是一些详细的数据了,比如以前的案例数据、预期增长量等。我也更加认识到谈判的复杂性,以后要为每一次谈判做详尽的准备!

我们公司要打造本地媒体矩阵,所以新媒体编辑们对于本地号的一些写作啊、运营的常识以及技巧都要知道。所以在实习期间接触了比较多的本地号运营知识。

我首先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嗅觉好,本地的一些新闻事件要第一时间发在公众号上。比如停电公告等,发得越早越好,这其实也考验了你获取信息渠道的能力,不然等到别的本地号都发遍了,你才知道这件事,那岂不很尴尬。

要善于抓热点,本地发生的一些较大的新闻事件,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攀热点、抱大腿,比如在10月初在体育场进行的国足和叙利亚的比赛。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这个年底,媒体的行业人写年终总结时大部分会很沮丧,20xx年基本上被定为媒体大倾颓的一年。前一年还风生水起的媒体新秀,转眼就开始裁员或者被新媒体侵吞。

新的盈利模式没有一点出来的迹象;

没有完整的闭环;

一句话,除了烧钱,别无他法。显然,这不是一个投资人乐见的局面,更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

前些时候,从自媒体的微信公号开始,因为版权问题,道歉几乎成为一种时髦。道歉成为一种推广,成为一种姿态,成为一种向别人问责的手段,成为表明道德优越性的方式?但自媒体的公号,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法外容情”,所以在某种畸形的时刻,道歉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力。

版权问题把这个事说小了。从表面来看,无论是新旧媒体,大家其实还是在乎生产内容。区别是,有些内容拿去印成了铅字,有些内容发送到了手机或者pad上,然后这两边再抄来抄去,再扯皮。所以有媒体人开始自我安慰:没事,无论新媒体旧媒体,只要是媒体,就还需要内容,我们的价值就还在。

首先,媒体所代表的资讯传递和观点表达的一统天下,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编辑主导,在某种程度上也走下了神坛,“新闻专业主义”的威权已经因资讯的传播方式而被动摇。另外,ugc(用户产生内容)、微信“朋友圈广告位”的出现……这都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内容生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沾上新媒体能卖出大价钱的原因所在。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很难想象这是一次技术引发的媒体行业革命,或者是一次革媒体命的技术变化。而整个媒体行业,也不至于震动和幻灭。竹简、纸、印刷机、手机阅读端?这些对阅读的改变程度是不一样的。时至今日,之前可能是对阅读方式的改变,而现在,更多的是阅读本身的改变。

传统意义的阅读,现在渐渐演变成新的含义:打发时间。地铁里的白领们拿着手机“阅读”,和他们切换界面玩一个手机游戏,之间他的状态是不需要任何过渡的。对这样的事情,你无法视而不见并自圆其说地认为:只要阅读还在,我们的价值就在。

一个喜欢e·b·怀特的作家说:媒体以前是资讯和观点的'提供者,而现在它的角色则更像文学,是需要你一个人耐心读进去。而之前我们在地铁上、咖啡馆里读报的时间和心情,现在则被手机占据和替代,用手机刷朋友圈,上微博客户端,在那里你不是一个人,你置身于一个热闹的、喧嚣的、虚拟的社区内——而这些,之前是当大家一起聊新闻、交换观点和想法时才有的体验。但现在,你再拾起一本杂志、翻开一叠报纸这样所谓的传统媒体时,更多的潜台词则是:我要暂时放下手机,让我一个人清静会儿!

过去,这样的功能则是由书本化的阅读所带给我们的。至于在互联网时代,书籍的命运如何,出版业又将去向何方?那则是另外一则悲伤的故事。

悲伤是无法控制的。但这一年过去,我听过的比较豁达的一句话却是:就算传统媒体全部死掉,也应该有人留至最后,无论是作为陪葬人或守墓人。这和新闻一样,有点悲壮,但我们应该有勇气这么想,否则,又何来勇气面对正在发生的变化?更何况,事情可能并不会那么糟糕。

此致

敬礼!

述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时光总是无声无息的从指缝中溜走,还没有来得及说一句再见,转瞬就已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为期三天的局团委新媒体培训落下帷幕,当袁书记宣布结束的那一刻,你是否眼中泛着泪光依依不舍,离别总是伤感的,不知道下一次相聚是何时。

第一次感受这个暖和的大家庭是报到当晚的自我介绍,来自全局66名新媒体工使出浑身解数呈现自己的才华,随着大家的互相了解,本来静默寡言不擅长表达的我也渐渐融入这个集体。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直到十点才结束,但我照旧不愿离去,心潮彭拜,我多想再停留一会儿好好看看他们,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相聚是一种缘分,或许从今会交上一生的良师益友。

不会遗忘历奇破冰训练中你们每一个人的笑脸,团队凝聚力建设中每一个精彩瞬间,从新闻写作技巧到摄像摄影技术,从微信平台编辑到微信营销策划,三天六节课井然有序的充实着我的学习和生活,晚上的课题研讨更是让我有了一种回到高中时代挑灯夜读的感觉,用废寝忘食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以至于每天晚上都是被宿管阿姨逼着才离开教室。

老师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全方面立体的了解所学的学问。一流的讲师团队,先进的教学设施,人性化的服务管理更加坚决了我要努力学习的决心,出勤率高,教学形式新颖,同学互助友爱,正是这样比学赶超的气氛让我深深的感觉自己的能力缺乏,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开班典礼上路局团委武书记作了简短的讲话,虽然内容不多但句句简明扼要。我依旧记得书记说的学与做的意义,用学问武装头脑并在实践中指导我们的工作。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懂得一方面的学问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新媒体工的技能,更好的服务于大家,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找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和完善。不擅长学习的人注定被新媒体大浪潮所淘汰,如何才能适应新媒体的进展方向,新媒体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答案就是学习。

话说回来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新媒体,三天的学习虽然不能很系统很全面的学习新媒体学问,但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网络时代飞速进展,新媒体孕育而生,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受众群体之多,悄然转变着人们生活方式。作为企业来说,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企业理念文化,展示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打造企业品牌价值,这既是新媒体的'意义所在也是每一位新媒体工思索的问题。

由青春武铁联想到xx新媒体,两者虽有差异但也不乏诸多共性。作为xx新媒体工作室的主编之一,我有幸见证了它的成长,从今年7月成立至今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里,平台先后开拓了“xx资讯”、“xx科普”、“美图(美文)鉴赏”、“夜话读书”、“xxvr”等诸多粉丝喜闻乐见的栏目,牢牢把握服务广大职工、旅客和货主这一宗旨,受到一线职工和路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取得这样的成果实属不易。

但我也深知其工作任重道远,从最初充满活力干劲到如今迷茫不知所措,好像陷入了瓶颈期,内容质量不高、形式较单一、缺乏粉丝互动,兼职开展工作合理支配作息时间等问题慢慢成为进展路上的绊脚石。下一步宜车新媒体的工作该如何开展,怎样在同类单位的栏目,牢牢把握服务广大职工、旅客和货主这一宗旨,受到一线职工和路外人士的一致好评,取得这样的成果实属不易。

但我也深知其工作任重道远,从最初充满活力干劲到如今迷茫不知所措,好像陷入了瓶颈期,内容质量不高、形式较单一、缺乏粉丝互动,兼职开展工作合理支配作息时间等问题慢慢成为进展路上的绊脚石。下一步宜车新媒体的工作该如何开展,怎样在同类单位新媒体中脱颖而出成为铁路风向标,我想我在培训中上找到了答案。

一个胜利的新媒体平台,需要的是倾听,创新,互动,培育和坚持。

首先是倾听,工作不能盲目,要有的放矢。倾听即对平台的定位分析,了解用户的个人爱好和兴趣,从用户本身出发,有针对性的对我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良。学会倾听满足用户的需要依据对用户需求的收集所输出的内容才能对用户产生影响。

其次是创新,内容上和形式上要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一个好的新媒体平台并不是在内容上做到面面俱到,而是从某一个角度为切入点打造精品,创造属于自己的专属品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的关注,获得的口碑。同时好的内容离不开好的表达形式,充分利用动图,视频,语音和直播,这样更直观生动,传播的价值也就越大。此外需要特殊留意,虽然新媒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内容要主动向上,坚持“内容+服务”,把握导向,避开低俗,传播正能量。

再次是互动,只有互动才能了解用户的需求,增加吸粉的概率。一个细心策划的栏目假如大多数只是阅读和点赞,而评论几乎为零,那么就没有互动,作为媒体人也就不清晰用户的想法,而和用户活跃互动的话就能带动平台其他用户活跃,形成一种良好的参加气氛,间接的提高了吸粉概率和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

然后是培育,培育更多志同道合的新媒体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用户。目前宜车新媒体还缺乏这样的精英,离专业的新媒体团队还存在肯定差距。段管内青年职工众多,有才华的自然不在少数,只有深入挖掘新媒体人才,不断注入新奇活力,才能建设强大的宜车新媒体宣扬阵地。同时必需要培训人才,人才不是万能的,学问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持续不断的开展人才培训,才能保持学问常新,思维常新,意识常新。

最终是坚持,尽管当前宜车新媒体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我们的初衷不会转变,为职工,旅客和货主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每一个宜车新媒体工身上肩负的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传播宜车声影”,我们有责任去“讲好宜车故事”,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假如累了,请不要放弃,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人,传播正能量。因为革命尚未胜利,同志仍需努力。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新媒体的进展才刚刚开始。作为一名新媒体工,我很荣幸也很自豪参加其中,这个平台不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让我认识到新媒体对于宜车更深远的意义。时代的进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工作任重道远,期盼在将来的日子里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宜车新媒体这个大家庭,竭尽所能为宜昌车务段的进展添砖加瓦!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

xx工程系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从上学年近1500人增长至2140人,共增长600余人次,发布系部新闻近百条。在本学年中xx系新媒体全体工作成员将加强对栏目的创新,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做好每一项宣传工作,提高每个成员的拍照、文案、剪辑等各项技能的水平。同时,推进xx系新媒体工作室活动的举办。

新媒体工作室对于过去两个月工作进行总结:

我们于大一新生开学之际就开始筹备策划纳新活动,在大家的讨论、探讨之后设计好了纳新总工作流程,并确定纳新的大致规模。然后对新媒体大二成员分配各项任务,同时做好纳新多需要的资料、物品的准备。纳新于x月x日正式开始,在全体成员的协作之下,做好了部门的宣传工作,让大家都了解到新媒体工作室,同时对加入新媒体的学生们进行面试,给他们分配一些小任务进行筛选,留下最适合的一批新成员,整个过程中新生们了解到新媒体工作室的工作,加强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同时增进了新老成员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9月x日至10月末,对系部的多项活动进行宣传,从迎新到刚刚结束的合唱比赛,共发布系部新闻系部新闻x条,人物采访x条。

每周对系部的团会工作进行报道,挑选出开展较好的几个班级进行公开公布,及时的让各个团支部之间进行交流与了解,加强团会主题的学习。

跟进系部的各项活动,以视频、微信等方式进行宣传。让每一位受众都能了解到系部的每一项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

新媒体工作室开展“走出校园,公益摄影进乡村”、“校园公益摄影”、“免费证件照拍摄”等公益活动。并推出人物采访专栏、视频专栏等。

1、大力宣传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在当前覆盖系部90%的同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覆盖率,加强平台与受众的互动与交流,开展更多同学们喜闻见乐的线上活动,吸引更多同学的关注,让更多的同学们加入进来。鼓励同学们踊跃展示自己与身边同学的青春魅力,科普同学们的知识,向同学们传递积极的审美情趣,传递阳关正能量。

2、发掘新媒体平台信息收集的能力,通过在微信与网站上开展收集信息,调研“对团总支、学生会活动的普及程度与满意评分的调查”、“你期待的团总支学生会的活动与服务”等为xx系团总支、学生会更好的开展提供信息。实施幸运抽奖等方式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3、进一步加强新媒体平台推送消息质量。图文编辑做到既突出内容,又注重形式。针对微信平台推送内容阅读人次所占总关注者比例偏低这一现状,根据广大同学所熟悉的语言环境与社会热词,使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撰写推送文案,利于同学们产生共鸣,更加“接地气”。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多的以读者的角度来思考,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与同学们互动与交流,做到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继续跟进新媒体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和提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了解媒体发展趋势,敢于尝试不同的技术与形式,给予受众更好的阅读体验。

4、加强与系部部门、社团的合作。我们将把更多的线上活动与部门、社团合作展开,在活动前可以共同讨论策划,集思广益,碰撞出更闪光的创意,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交流,共同成长。

此致

敬礼!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新媒体运营则是企业进行宣传、推广和交流的关键手段。作为一名新媒体运营从业者,我不仅在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新媒体运营中的五个收获心得。

首先,与受众建立紧密连接是成功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已经成为了新媒体运营的中心。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有效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和反馈,是建立紧密联系的关键。我学会了通过发布有趣、有用的内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通过与受众的互动,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从而优化我的工作策略,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数据分析是决策的重要依据。新媒体运营的特点之一就是数据的海量。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用户的行为和喜好,掌握他们的需求和趋势。运用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方法,我能够直观地了解我的运营策略的有效性,哪些内容受到了受众的喜爱,那些方式并不奏效。并且,我也可以利用数据预测用户行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运营计划,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第三,创新是新媒体运营的灵魂。新媒体平台一直在不断涌现和变化,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我发现,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赢得受众的眼球和心,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我尝试运用新的方式和形式,创造独特的内容,提供独特的服务。同时,我也积极关注行业和技术的新动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和眼界,并将其应用于我的运营工作中。

第四,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新媒体运营往往需要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岗位的协同工作。作为一名新媒体运营从业者,我学会了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运营策略。我们相互协作,互相扶持,共同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通过团队合作,我发现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长,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能取得最好的运营效果。

最后,坚持学习和持续改进是不可或缺的。新媒体运营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作为一名从业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持续改进,我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我也尝试接触和学习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经验和智慧,以拓宽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总之,新媒体运营是一项既具有挑战又充满机遇的工作。通过与受众建立紧密连接,利用数据分析进行决策,不断创新和改进,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坚持学习和持续改进,我在新媒体运营中不断提升自己,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收获。我相信,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媒体运营将会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期待着未来的发展和成长,继续在这个领域中前行。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

这个年底,媒体的行业人写年终总结时大部分会很沮丧,基本上被定为媒体大倾颓的一年。前一年还风生水起的媒体新秀,转眼就开始裁员或者被新媒体侵吞。

但在生物链的另一端,所谓的新媒体也未见多乐观,他们同样面临着一份难以下笔的年终总结。在拿到投资后,除了花钱的速度不同外,少有做出令人信服的新媒体产品;新的盈利模式没有一点出来的迹象;没有完整的闭环;一句话,除了烧钱,别无他法。显然,这不是一个投资人乐见的局面,更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

同时无数的流言、悼词和怀疑也随之而起。传统媒体一定该死吗?手机阅读时代,媒体的功能是什么?媒体的本质又是什么?前些时候,从自媒体的微信公号开始,因为版权问题,道歉几乎成为一种时髦。道歉成为一种推广,成为一种姿态,成为一种向别人问责的手段,成为表明道德优越性的方式?但自媒体的公号,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法外容情”,所以在某种畸形的时刻,道歉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力。

版权问题把这个事说小了。从表面来看,无论是新旧媒体,大家其实还是在乎生产内容。区别是,有些内容拿去印成了铅字,有些内容发送到了手机或者pad上,然后这两边再抄来抄去,再扯皮。所以有媒体人开始自我安慰:没事,无论新媒体旧媒体,只要是媒体,就还需要内容,我们的价值就还在。

首先,媒体所代表的资讯传递和观点表达的一统天下,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编辑主导,在某种程度上也走下了神坛,“新闻专业主义”的威权已经因资讯的传播方式而被动摇。另外,ugc(用户产生内容)、微信“朋友圈广告位”的出现……这都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内容生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沾上新媒体能卖出大价钱的原因所在。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很难想象这是一次技术引发的媒体行业革命,或者是一次革媒体命的技术变化。而整个媒体行业,也不至于震动和幻灭。竹简、纸、印刷机、手机阅读端?这些对阅读的改变程度是不一样的。时至今日,之前可能是对阅读方式的`改变,而现在,更多的是阅读本身的。改变。

传统意义的阅读,现在渐渐演变成新的含义:打发时间。地铁里的白领们拿着手机“阅读”,和他们切换界面玩一个手机游戏,之间他的状态是不需要任何过渡的。对这样的事情,你无法视而不见并自圆其说地认为:只要阅读还在,我们的价值就在。

一个喜欢e·b·怀特的作家说:媒体以前是资讯和观点的提供者,而现在它的角色则更像文学,是需要你一个人耐心读进去。而之前我们在地铁上、咖啡馆里读报的时间和心情,现在则被手机占据和替代,用手机刷朋友圈,上微博客户端,在那里你不是一个人,你置身于一个热闹的、喧嚣的、虚拟的社区内——而这些,之前是当大家一起聊新闻、交换观点和想法时才有的体验。但现在,你再拾起一本杂志、翻开一叠报纸这样所谓的传统媒体时,更多的潜台词则是:我要暂时放下手机,让我一个人清静会儿!

过去,这样的功能则是由书本化的阅读所带给我们的。至于在互联网时代,书籍的命运如何,出版业又将去向何方?那则是另外一则悲伤的故事。

悲伤是无法控制的。但这一年过去,我听过的比较豁达的一句话却是:就算传统媒体全部死掉,也应该有人留至最后,无论是作为陪葬人或守墓人。这和新闻一样,有点悲壮,但我们应该有勇气这么想,否则,又何来勇气面对正在发生的变化?更何况,事情可能并不会那么糟糕。

此致

敬礼!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五月的花海,分外迷香。在这一年中承上启下关键性的季节,我们相约武局党校,集中培训网络新媒体相关知识,过去工作,学习当下先进媒体知识,把握未来宣传工作要领,助力铁路媒体宣传工作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为服务铁路发展营造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口碑。

xx月31日至xx月2日,我有幸参与了局党校举办的20xx年全局网络新媒体工作培训班。此次集中学习,汇聚了来自我局69个单位100多个优秀通讯骨干,大家齐聚一堂,集中充电,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近距离聆听新浪微博、腾讯大楚网等资深媒体人的精彩授课,感受一次思想的洗礼。培训过程中各位领导及媒体专家的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养着我的心田。讲师们丰富的网络案例,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受益匪浅。

在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下,微博、微信无疑是市场份额最多,关注度,运用最广泛的媒体形式。

首先,微博依然是突发事件集中爆发平台、第一信源。是公众知情权和表达意愿的重要诉求通道;是政府、企业形象宣传、危机管理不可替代的平台。铁路身肩公益,决定了其微博的政务属性。铁路微博突出面向百姓贴心服务,及时发布信息、加强与民众的互动性,已成为铁路做好网络舆论正面引导,提升公信力,树立良好社会口碑的重要抓手。运营好铁路微博平台需要设立专项管理制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面对广大网民,要端正服务态度,勤思考,多互动,善总结。

其次,微信已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自宜车新媒体成立以来,微信运营开始步入正轨,《视频直播》、《乘着火车去踏青》、《企业宣传片》、《vr全景》、《夜话读书》等栏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作品均受到用户一致好评,有效的传播了宜车声影。虽然成绩显著,但问题也不少。目前平台涨粉遭遇瓶颈、缺乏粉丝互动、关注群体不均衡男女比例达7/3等问题突出。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变传统的“5w”文字表述方式,以贴近用户、通俗化、短句式的方式加以改造,降低用户的抵触心理,提高作品传播率。二是创新利用媒体形式,实现媒介交互融合,例如全景视频直播、全景趣味动图、线上直播等,以丰富平台内容,增强吸粉能力。三是研究用户心理,参考用户先知需求、价值需求、忌难求简需求。四是及时回复粉丝评论,把用户当伙伴、当朋友,虚心听取粉丝意见建议,同时适当开展活动征集粉丝意见,吸引新用户,留住老用户。

网络是把双刃剑,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面对互联网资本构成日趋复杂化及网络交互性日益增强的局面,网络舆论异军突起,形势严峻。一般而论,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型舆论环境,铁路部门往往处于寡不敌众的劣势,而观众“天然地”具有善良、同情、公正等道德优势,加之新信息传播技术带来的诸如匿名、暗示、传染等适合“起哄嫁秧”的集合心里机制,舆情处理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成立舆情监督机构,完善舆情考核机制,建立舆情应对机制,及时的发现舆情、研判舆情、处理舆情;二是坚持诚实为本、及时发声、依法依规的舆情处理原则。处理舆情反映要快,应对要灵活,回复要准确,处理过程要细致;三是处理舆情要有前瞻性,未发声、先研制,错了态度要诚恳,遭遇诬陷坚决斗争,误解误传巧妙解释,特殊情况下可以向相关媒体寻求帮助。力避“化危为险”、力求“化危为安”、力争“化危为机”。

网络评论是网络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引导作用。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社会监督越来越严苛,群众的各种呼声接踵而来,如何答疑解惑、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免传播误区成为铁路舆情处置的重要使命和严峻考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铁路网评提质上量。

3、提升评论的文字功底。文理通畅的文章才能赢得更多的关注。相反,平淡无味或过于艰涩的行文,必然会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

所以,要写好评论,除了有独特的观点触角,更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四是增加标题的含金量。一个好标题是一篇成功文章的一半。级别越高的媒体,稿件来源越发是供远过于求,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是稿件能否步入编辑“法眼”的敲门砖。同时,标题中要能够直观表达笔者不同寻常的思想和高度,要在芸芸众生中给人标新立异的感官。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开放的体制之下才能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阔景象。在新媒体建设的道路上唯有不拘一格,开放舞台,才能广纳人才,实现创新突破。未来的宜车新媒体,需要集大家之智慧,只有坚持公平、公正、开放、共享的运营理念,发扬媒体成员创新、勤劳、协作的优良品质,才能真正实现讲好宜车故事,传播宜车声影的目的。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1、实习单位简介:

别具一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家以新媒体运营和移动互联网产品研发为主要业务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旗下产品微西安(v_a、me)为西安超过20__家企业提供微营销技术服务。公司成立于20__年,截止目前合作客户超过500家,其中深度服务的本地客户包括:贾平凹研究院、陕西省委党校、户太葡萄、米旗、陕西交通广播916等;品牌客户:雪花啤酒、roboo、爱早教等;本地自媒体:陕癫侠、西安扑通、我爱西安、西安妈妈网、西安帮等。

2、实习岗位简介:

(1)岗位职责。

我所在的岗位是公司运营部的新媒体运营岗位,担任新媒体运营一职。运营部下面有我爱西安、家在西安、西安同城、西安范儿姐、西安亲子趴、惠游陕西、西安聚实惠等几个自有本地媒体,还同时托管十数个其它企业或者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我负责的是自有的“惠游陕西”公众号以及托管的“老回坊”公众号,主要负责两个公众号的微信文章编排、活动策划、数据统计以及与托管方对接等。除了这些本职工作,还负责“家在西安”的社群管理以及其它客户对接洽谈。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新闻、热点敏敢性,有较强的文案功底。

3、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工作主动,有责任感,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二、实习目的。

在这次实习之前,曾做过新媒体方面的工作,但主要限于微信文章的编排工作。为了提高我的新媒体运营的综合能力,除了深化文案写作能力,再学习运营方面的知识,我加入了别具一格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新媒体运营一职。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1、本职工作。

(1)工作内容介绍。

实习伊始,我的本职工作就已经展开。在这里,先说一下我的本职工作吧,就是运营“惠游陕西”和“老回坊”两个公众号。

“惠游陕西”是公司新搭建的一个本地旅游类公众平台,和公司其它本地类公众平台,形成本地新媒体矩阵。“惠游陕西”由于是新开号,老板要求只发原创文章,不着重吸粉、引粉,直到开通原创标识,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评论,然后了再做活动吸粉,积累一定粉丝量后,进行商业化运作。

“老回坊”公众号是以莲湖区旅游局为认证主体的公众号,由莲湖区旅游局托管给我们公司,为半政府性质的公众号,所以商业化程度不高,发文主要以回坊的风俗、美食、景点、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其它和回坊、回民相关的内容为主。

由于“惠游陕西”要拿下原创标识,所以规定每天发文一篇,所发文章均为纯原创文章,不得转载外部资源;“老回坊”要求一周发三篇,对于原创度没有要求,在我任职期间,此公众号发文的原创比例占50%左右。

实习期间,“惠游陕西”和“老回坊”所涉及的整个工作流程都是由我负责(除了公司技术部门第三方平台的接入),包括所发文章的素材收集整理文案编写、图片编辑、文章排版、发文,还有数据的统计分析,简单的报表的制作(“老回坊”要求制作周报和月报给莲湖区旅游局)以及与莲湖区旅游局对接的其它事项。

实习刚开始时,事情不多,所以自己就把已经半年多没做了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各个板块再熟悉了一下,比如后台的留言管理、数据分析板块等。然后又继续熟悉了一下135编辑器,构思编辑器等一些排版,基本上也是边做公众号的同时就慢慢熟悉了。公司规模不大,业务体系不多,技术部的基本不需要怎么了解,我就大致了解了我们公司运营部的一些业务体系,由于我们公司是做本地类公众号的,所以在实习前期,对于西安本地类尤其以“西安扑通”“西安帮”“我爱西安”“在西安”等本地生活类公众号有了个初步的窥探。公司运营部除了我和老板(指别具一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主管运营部),其它全是90后,相处就非常融洽。实习前期,因为自己在以前做过新媒体,手不生,而且公司氛围很好,所以障碍不多,融入很快。

(2)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两个微信公众号的继续运营,我也遇见了更多的问题。

不过问题总要面对和解决。首先我是大量的搜资料,上网查,后来就干脆从图书馆借了一本陕西旅游的书,然后参照着内容,结合当下的时间段或者热点来写。后来我想到其实不必要总是写景点,也可以写一些和旅游相关的,比如当时写过《蓝瘦,香菇。旅游途中遇到这些事儿,太尴尬》、《丈母娘让我从西安带回去特产,怎么办》等一些跟非景点的文章。其实还有就是,深度挖掘景点的故事,或者旅游的故事,但这个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由于实习期间工作较多,这种深度挖掘景点故事的做得不多,比如做过《一脚踏三省,最美青木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贵圈真乱》、《秦川自古出帝王,黄土处处埋宝藏》等7—8篇文章。

再了说下“老回坊”公众号遇到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外地汉族人,对于西安回坊的文化、宗教、美食、习俗等真的是知之甚少。又一次因为不知道“板油”是猪油,将之写在了文章里。后来文章被旅游局方面打回来,还被批评一顿,因为猪是回民的禁忌之一嘛。

不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只有一个,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增加相关的知识储备,发掘能出文章的点子。比如做过《羊羹美味尝,唯属同盛祥》、《回坊里的小日子》、《你好,我叫回坊,这是我小时候》等文章。

其实,“产能不足”这个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我把它戏称为“公众号运营初期的基本矛盾”,即:日益增长的产能需要与知识储备不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我实习的前两个月是一直存在的,知识深度深浅不一而已,随着对于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的增加,这个矛盾才渐渐不太突出。

以上就是我本职工作的一些概况。当然,新媒体运营肯定不止是微信文章的编排了,所以,我在实习期间也接触了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比如第三方后台、一点代码知识、社群管理、活动组织策划、客户洽谈与对接等等,这都对我的新媒体运营整体的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学习第三方后台。

进入公司半个月后,我开始接触一些第三方后台方面的知识。我们公司技术部有自己的第三方后台管理工具,有门店管理、微网站、关键词回复、以及开发各种微信小游戏、抽奖活动等。运营部一般用到微信游戏以及抽奖活动比较多。我当时就试着用我们公司的第三方后台,设置了一个其它公众号的拼图游戏和摇一摇抽奖,并将它运用于“惠游陕西”一次活动中。

以前做公众平台,只做过微信文章的编排、微信后台数据整理分析等,不过到了我们公司技术部了解学习之后,更觉得微信第三方后台运用得好,也是吸粉引流的一大利器,而且更加方面快捷,效率更好,比如对活动效果的分析、名单的统计等。

3、社群管理。

20__年被称为“社群经济元年”,因为在微信公众平台颓势凸显,发力愈难得情况下,用社群来与粉丝互动,增强粉丝黏性,留存粉丝,便成为微信公众平台引粉引流的另一个突破口。

有点遗憾我在今年才具体地接触了社群运营。因为“惠游陕西”和“老回坊”都不需要组建社群,我在实习期间组建了另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家在西安”的社群。社群学问也挺大的,比如刚刚开始运营,了解到的游戏设置、奖惩制度、第三方平台的接入、社群机器人的设置等这些浅层的东西。继续运营的话,就是更深层一点的东西,比如管理员的选用、话题引导以及怎样协调时间,因为,社群运营也是件比较累人的活儿,需要经常去群里查看。老板甚至都给我们讲了怎么防止管理员架空群主。社群管理让我见识到很多,虽然研究不深,但也算打开了那道门。

4、策划线上活动。

策划组织线上活动是新媒体运营必须要做的啊,本来公司没有啥线上活动,但是我跟老板请示了一下,想给“惠游陕西”公众号和“老回坊”公众号做个线上活动,涨涨粉!

老板还是很好说话很大方的,让我自己去弄吧!然后给了我一批“行游天下旅游护照”作为活动奖品。因为这个活动没那么复杂,就没有写策划案,直接跟技术部的人沟通了一下,让他们做了一个抽奖页面,然后再接入公众号。

“惠游陕西”做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但是吸粉效果不佳。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一个是粉丝基数太小,另一个则是奖品不够吸引人(虽说市场价值100元,但是粉丝需求不强烈)。

不过有些意外的是,“老回坊”公众号的托管方没有允许此次活动。大概因为他们是半政府性质的吧,觉得靠做活动来引粉不好吧,不多做评价了。

5、洽谈客户。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学一学跟客户的洽谈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实习期间老板先带着我跟客户洽谈了两次。

那两次我只是在“旁听”,基本上不说话,老板偶尔会问我一两个问题,事后老板会再跟我讲解一下洽谈的技巧,比如“如何引导话题”“如何让客户更加信服自己”“如何在洽谈时保持自己利益最大化”等等,感觉跟客户洽谈就如一场小型的心理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后来老板派我出去谈过三位客户(两个广告客户,一个托管客户)。其实这三个客户的订单都已经基本确定了,知识剩下的一些较细的事项和具体地款项由我来谈判交接一下。

我发现广告客户是比较好说话的,洽谈也比较顺利,他们要求不多,大致问一下平台的基本情况、活动预期效果,再讨价还价就差不多了。托管客户就比较复杂了,他们会问你各种问题,简单一点的就如粉丝量、转发量、活跃度以及粉丝主体等,复杂一点的就是一些详细的数据了,比如以前的案例数据、预期增长量等。我也更加认识到谈判的复杂性,以后要为每一次谈判做详尽的准备!

我们公司要打造本地媒体矩阵,所以新媒体编辑们对于本地号的一些写作啊、运营的常识以及技巧都要知道。所以在实习期间接触了比较多的本地号运营知识。

我首先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嗅觉好,本地的一些新闻事件要第一时间发在公众号上。比如停电公告等,发得越早越好,这其实也考验了你获取信息渠道的能力,不然等到别的本地号都发遍了,你才知道这件事,那岂不很尴尬。

要善于抓热点,本地发生的一些较大的新闻事件,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攀热点、抱大腿,比如在10月初在体育场进行的国足和叙利亚的比赛。然后就是文章风格了,比如我们公司有个“掌上临潼”,一次老板说我写不了掌上临潼的文章,因为我写的不够“土”,因为我调性有点高了。掌上临潼确实要写的非常非常通俗一点,甚至“土”!

再了,就是选题了。选什么样的话题,让本地号的受众爱看甚至爱转发,这个说难不难,说简单实则一点也不简单!比如类似于“西安将要发生的十件大事”,每个月都有很多本地类公众号写,我们这些做新媒体的看烦了、写烦了,但阅读量依然不减。

其实,我觉得对我提升最高的,是“格局意识”。了解了本地类的公众号的合纵连横、互为敌友,也意识到打造本地媒体矩阵不仅仅是建一些公众号这么简单,多方位的资源整合,也是重要的一环。

以上就是我在西安别具一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做新媒体运营工作的大概实习内容了,有一些比较细的、琐碎的内容(比如学一点点代码)就不多提了。在公司实习期间,学到挺多的,尤其是有关运营本地类公众号的方面的东西,认识更为深刻些。总之,挺忙的,挺开心的!

四、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收货还是蛮多的。首先在个人专业知识上,写作和编排都有了很大进步;学习了一些社群运营方面的知识,虽然刚刚入门,不过还是打开了一片天;初窥第三方后台,也是刚入门,以后会继续深入学习的;和客户的一些谈判,也锻炼了自己,其实更多的是发现自己说话的不足,今后一定会勤加锻炼自己的说话水平,尤其是在逻辑语言上,它确实是门学问。

除了这些能看得见的,我收获最多的就是本地类公众号运营方面的知识,和我的“格局意识”。尤其是“格局意识”,它对我影响是最深的。我觉得一个好的新媒体运营者,会写文案,会排版,会运营社群,会这个岗位所需的一些技能和知识,即使这样,也不能称之为最好的新媒体运营,因为我们要有“格局”,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岗位上,只做自己的事。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更高的格局,去想问题,比如媒体矩阵的打造,比如行业资源的整合,虽然现在不一定会用到,但这种意识的培养是伴随我们职业终身的。所以也比较庆幸自己老板经常跟我们聊一些“战略层次”的问题,让我能看得更远一些。

当然,肯定会有遗憾或不足的地方的。就是我还是没有在实习期间把某一项专业技能或专业本领练精,更不能说炉火垂青。这让我多少有些焦虑,我希望能在毕业之前,真正地精化一项本领。虽然现在讲全能型人才,但如果没有一项看家本领,是站不住脚的。

五、实习建议:

实习结束后,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我的专业知识与行业优秀人才的巨大差距,经过很认真的思考后,现谨从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为我们学院提一些建议。

1、行业前瞻性。

我觉得设置实践课程,一定要有一些非常具有行业前瞻性的实践课程,而且实践课程一定要深入,如果只是浅层的入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作用不大。比如我们在更早些时候进行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实践课程并深入,那我们院现在会不会有几个学生或者毕业生坐拥十几万几十万的粉丝,因为以前的微信号,确实很好做的。或者到今年,我们可不可以对当下火热的短视频和直播行业进行相关实践课程的可行性分析,如果可以的话用最快的速度着手去做,在今年寒假或者明年暑假就能培养出一批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生,然后引荐到一些公司实习。新兴行业对人才需求比较迫切,而且要求不会太高,所以有着相关知识学生们就有可能进入更好的企业或者拿更高的工资。

2、专业方向进修班。

其实,文化传媒学院的学生们好多都会说:我们院的课程设置得很杂,学得也比较浅。这也是一个矛盾吧,行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要与学生抱怨课程设置繁杂的矛盾。所以,我们有了暑期实践,有了小学期,有了毕业实习,我觉得我们可以在毕业实习之前就把东西学得更深一些的。

我给学院的建议是可以设置一个可以很深入地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的实践课程或者培训课程,我姑且称之为“专业方向进修班”。比如我们在设置一个“新媒体运营进修班”,满足利用晚自习、周末等时间深入学习新媒体运营知识,从基本的编排到后台管理、数据分析、粉丝增长,再到社群管理、活动策划等一系列知识。这样,学院的学生既样样通,又有一样精,更容易找到一个优秀的实习单位。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进过参加这次的学习,是我受益匪浅,是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事也为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处事等方面指明了方向,在这次学习之中,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针对性的课堂交流,提高了我的知识水平,和今后在工作中的工作能力。,是我更深刻的明确了以后工作中要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以及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加强只是的学习,我是一名学生,而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专业只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只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注重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会主动分析问题,迅速反应,工作严密,大胆创新。对于各项工作,尽量的安排好时间,有计划的完成,避免忙乱中出错,并在务实的基础上用于创新,开拓思路,放开手脚,敢想敢做。

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健康的心理,遇事冷静,做事要自信。合理配置时间,学会学习,工作和休息,学会协调自身的时间和精力,调整状态,以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进过这次学习,使我看的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学习,管理好自己以后的工作状态,有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讲自己的理论只是运用的实践中去,来达到效果。

非常高兴成为了公司新媒体部门的一员,部门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对我的发展却非常有意义,我因为喜欢新媒体这个岗位选择走上这条路,当真正工作后,发现原来新媒体工作那么有意思,但阻碍同样也有。

对于新事物,我接受的比较慢,这是一份全新的工作,我想在岗位上做好,就需要付出更多,我明白自己对新媒体接触的不多,虽然看过相关的一些作品,但自己并没有做过,我需要更多的锻炼,在培训时,我非常低调,因为我觉得只有把知识学到手就行,急于表现并没有什么意义,踏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才能够有更多的帮助。

所以在平时培训中,我表现一般,但当完成一些自己的工作作品时,我却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因为我选择的`是沉淀,而不是张扬,或许我能够学到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我需要不断的加强锻炼才行。一个新的人员,要了解公司,也要了解自己,快速适应岗位,做好工作或许能力不足,但是只要有那么一份心,愿意一直做好就会成长。

我们公司的新媒体部门成立时间短,所以很多都是新人,我们要在岗位上多加锻炼,就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加强,做好自己的任务,不能在工作中浪费生命时间,多一分付出才能够收获更多的成绩。与我同来的一批人中,工作经历丰富的大有人在,但是新媒体不是工作经验丰富就行,还需要动脑能够做出非常优秀的作品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用简洁的文字,把一个故事包装起来,学会了制作图片等,虽然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可是让我在新媒体中有了开始。这次培训时间不长,学的东西也不多,更多的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尤其是要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能够从容的完成任务,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经历了培训,走过了开始的艰难阶段,心中对于新媒体没有了刚开始的迷茫和彷徨,反而有了底气,自己能够从容的做好工作,因为该学的都在培训中学习了,只差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了,培训是工作的起点,为我们以后工作打下了基础,也减少了过度时间,当走上岗位发现,我已经可以做好工作,没有给部门拖后腿,虽然生涩但不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

虽然培训结束,但对我的帮助意义很大,让我走出了自己的一天路,对整个公司也有了归属感,也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为新媒体部门贡献一份力量,当然我也不会骄傲,再好的成绩也比不过老员工,继续工作学习才能让我今后继续成长。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

xx工程系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从上学年近1500人增长至2140人,共增长600余人次,发布系部新闻近百条。在本学年中xx系新媒体全体工作成员将加强对栏目的创新,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做好每一项宣传工作,提高每个成员的拍照、文案、剪辑等各项技能的水平。同时,推进xx系新媒体工作室活动的举办。

我们于大一新生开学之际就开始筹备策划纳新活动,在大家的讨论、探讨之后设计好了纳新总工作流程,并确定纳新的大致规模。然后对新媒体大二成员分配各项任务,同时做好纳新多需要的资料、物品的准备。纳新于x月x日正式开始,在全体成员的协作之下,做好了部门的宣传工作,让大家都了解到新媒体工作室,同时对加入新媒体的学生们进行面试,给他们分配一些小任务进行筛选,留下最适合的一批新成员,整个过程中新生们了解到新媒体工作室的工作,加强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同时增进了新老成员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9月x日至10月末,对系部的多项活动进行宣传,从迎新到刚刚结束的合唱比赛,共发布系部新闻系部新闻x条,人物采访x条。

每周对系部的团会工作进行报道,挑选出开展较好的几个班级进行公开公布,及时的让各个团支部之间进行交流与了解,加强团会主题的学习。

跟进系部的各项活动,以视频、微信等方式进行宣传。让每一位受众都能了解到系部的每一项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

新媒体工作室开展“走出校园,公益摄影进乡村”、“校园公益摄影”、“免费证件照拍摄”等公益活动。并推出人物采访专栏、视频专栏等。

1、大力宣传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在当前覆盖系部90%的同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覆盖率,加强平台与受众的互动与交流,开展更多同学们喜闻见乐的线上活动,吸引更多同学的关注,让更多的同学们加入进来。鼓励同学们踊跃展示自己与身边同学的青春魅力,科普同学们的知识,向同学们传递积极的审美情趣,传递阳关正能量。

2、发掘新媒体平台信息收集的能力,通过在微信与网站上开展收集信息,调研“对团总支、学生会活动的普及程度与满意评分的调查”、“你期待的团总支学生会的活动与服务”等为xx系团总支、学生会更好的开展提供信息。实施幸运抽奖等方式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3、进一步加强新媒体平台推送消息质量。图文编辑做到既突出内容,又注重形式。针对微信平台推送内容阅读人次所占总关注者比例偏低这一现状,根据广大同学所熟悉的语言环境与社会热词,使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撰写推送文案,利于同学们产生共鸣,更加“接地气”。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多的以读者的角度来思考,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与同学们互动与交流,做到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继续跟进新媒体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和提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了解媒体发展趋势,敢于尝试不同的技术与形式,给予受众更好的阅读体验。

4、加强与系部部门、社团的合作。我们将把更多的线上活动与部门、社团合作展开,在活动前可以共同讨论策划,集思广益,碰撞出更闪光的创意,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交流,共同成长。

此致

敬礼!

xx。

20xx年xx月xx日。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

不得不说时间过的真快,自己在xx公司xx部工作已有两多月了。这段时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一个在校生成为一名社会人员的转型期,在这期间我失去了,也收获了,更多的是我成长了。

走出校园我还懵懵懂懂,是电玩巴士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去学习,去适应,去调整,在这里我表示由衷地感谢!部门里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友善,无私的传授经验,工作中耐心的指导,xx部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喜欢这里。

回首自己的工作历程,一点一滴学起,每天都忙碌充实着,在这里我学到了seo推广、培训了p+css、学到了编辑最基本的操作,更切身的.感受到了团队团结是多么的重要。我想我在蜕变,这个过程也许漫长而艰苦,我相信以后的我会更有力量,面对危机,面对压力,面对各种挑战。

现在的我在工作状态以及编辑业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工作总结如下:

在工作中我本着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自觉维护形象,妥善严谨地做好编辑工作,尽量避免编辑稿件中出现纰漏。工作计划有序,第一件事查看点击量,专题百度指数和百度排名,以此为依据做好一天的编辑安排。

部门的良性发展是建立在每名员工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对工作的责任感、良好的品德这一基础上的。作为xx部的一名成员,我保持与部门同事的良好沟通,通过不断交流来融入整个部门的整体。一个好的队友会让工作事半功倍,所以我要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有能力为部门的整体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二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运营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职业之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作为一名新媒体运营人员,随着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心得。以下是我在新媒体运营领域的五个主要体会。

首先,了解受众是成功的关键。在新媒体运营中,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兴趣和行为习惯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受众的喜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例如,我发现我的受众更喜欢图像和视频内容,因此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这些方面。了解受众还可以帮助我更好地选择发布渠道和时机,以便最大程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其次,内容的质量至关重要。在新媒体运营中,内容是我最重视的部分。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我的内容必须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有价值性。我努力编写有趣、有见地和深入的文章,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时,我也会定期与受众互动,了解他们的反馈和意见,从而可以更好地优化内容。通过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我能够建立一个忠实的受众群体,提高品牌声誉。

第三,社交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我发现它们已经成为新媒体运营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我可以与受众直接互动,并快速传播信息。我会定期发布有趣的内容,如抽奖活动、有奖问答等,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社交媒体还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渠道,让受众与我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反馈,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第四,跟踪和分析数据是提高效果的关键。在新媒体运营中,数据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跟踪和分析数据,我可以评估我的营销活动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会密切关注关键指标,如点击率、转化率和用户参与度。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能够识别出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哪些是不可行的。这使得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后续的运营策略,提高整体的运营效果。

最后,追求创新和领先是必要的。在新媒体运营领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脱颖而出,我必须保持创新思维,并与时俱进。我不断关注最新的行业趋势和技术变化,并尝试将它们应用在我的运营策略中。例如,我开始尝试使用直播和虚拟现实技术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我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并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总结起来,新媒体运营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通过进一步了解目标受众、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利用社交媒体、跟踪和分析数据以及不断追求创新,我能够取得更好的运营效果。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我将能够在新媒体运营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

这个年底,媒体的行业人写年终总结时大部分会很沮丧,20xx年基本上被定为媒体大倾颓的一年。前一年还风生水起的媒体新秀,转眼就开始裁员或者被新媒体侵吞。

但在生物链的另一端,所谓的新媒体也未见多乐观,他们同样面临着一份难以下笔的年终总结。在拿到投资后,除了花钱的速度不同外,少有做出令人信服的新媒体产品;新的盈利模式没有一点出来的迹象;没有完整的闭环;一句话,除了烧钱,别无他法。显然,这不是一个投资人乐见的局面,更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

前些时候,从自媒体的微信公号开始,因为版权问题,道歉几乎成为一种时髦。道歉成为一种推广,成为一种姿态,成为一种向别人问责的手段,成为表明道德优越性的方式?但自媒体的公号,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法外容情”,所以在某种畸形的时刻,道歉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力。

版权问题把这个事说小了。从表面来看,无论是新旧媒体,大家其实还是在乎生产内容。区别是,有些内容拿去印成了铅字,有些内容发送到了手机或者pad上,然后这两边再抄来抄去,再扯皮。所以有媒体人开始自我安慰:没事,无论新媒体旧媒体,只要是媒体,就还需要内容,我们的价值就还在。

首先,媒体所代表的资讯传递和观点表达的一统天下,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编辑主导,在某种程度上也走下了神坛,“新闻专业主义”的威权已经因资讯的传播方式而被动摇。另外,ugc(用户产生内容)、微信“朋友圈广告位”的出现……这都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内容生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沾上新媒体能卖出大价钱的原因所在。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很难想象这是一次技术引发的媒体行业革命,或者是一次革媒体命的技术变化。而整个媒体行业,也不至于震动和幻灭。竹简、纸、印刷机、手机阅读端?这些对阅读的改变程度是不一样的。时至今日,之前可能是对阅读方式的改变,而现在,更多的是阅读本身的。改变。

传统意义的阅读,现在渐渐演变成新的含义:打发时间。地铁里的白领们拿着手机“阅读”,和他们切换界面玩一个手机游戏,之间他的状态是不需要任何过渡的。对这样的事情,你无法视而不见并自圆其说地认为:只要阅读还在,我们的价值就在。

一个喜欢e·b·怀特的'作家说:媒体以前是资讯和观点的提供者,而现在它的角色则更像文学,是需要你一个人耐心读进去。而之前我们在地铁上、咖啡馆里读报的时间和心情,现在则被手机占据和替代,用手机刷朋友圈,上微博客户端,在那里你不是一个人,你置身于一个热闹的、喧嚣的、虚拟的社区内——而这些,之前是当大家一起聊新闻、交换观点和想法时才有的体验。但现在,你再拾起一本杂志、翻开一叠报纸这样所谓的传统媒体时,更多的潜台词则是:我要暂时放下手机,让我一个人清静会儿!

过去,这样的功能则是由书本化的阅读所带给我们的。至于在互联网时代,书籍的命运如何,出版业又将去向何方?那则是另外一则悲伤的故事。

悲伤是无法控制的。但这一年过去,我听过的比较豁达的一句话却是:就算传统媒体全部死掉,也应该有人留至最后,无论是作为陪葬人或守墓人。这和新闻一样,有点悲壮,但我们应该有勇气这么想,否则,又何来勇气面对正在发生的变化?更何况,事情可能并不会那么糟糕。

此致

敬礼!

报社新媒体运营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

x月通过同学介绍进入了一家知名新媒体公司实习,为期三个月,但因为家里的事情临时推出,所以只实习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有一些心得体会是上学期间所没有经历过的。

我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善良友善的主管带我,我主要负责证券板块一个手机客户端的内容编辑,通俗一点就是证券手机早晚报。我负责泛财经的内容。刚开始的时候主管给我讲解了各个板块的风格以及内容来源。之后就直接上手了,而指导工作采用qq联系。第一天很难进入状态,因为先忙了一阵入职,有了门禁卡的那一刻觉得自己很有感觉,仿佛真的长大了一样,想尽力表现的职业一点,干练一点。什么事都很努力,同时也很着急,因为自己编排的内容总是风格诡异,不是很准确,主管很耐心,总是细致的纠正我的错误并给我有用的建议。

新媒体的同事气氛还算和谐,大家都是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多的利益纠纷。我主动找到了其他几个实习生,和她们一起吃饭,交流,向她们咨询很多业务问题。她们都是很优秀的人,年轻人谈谈学校谈谈糗事让我很快就融入了她们的圈子,这也解决了我心头一大患。这让我知道,主动伸出你的手就会有好朋友,迈出一小步也许会让你健步如飞起来,因为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中,有几个可以一起吐槽的好姐妹会让你的压力小很多,实习后我们也成为很要好的朋友,这是我的收获!

第一个星期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找到合适的内容,既要符合网络安全的标准又要贴和栏目风格,同时还要吸引人们有点击的欲望。这样的三项指标看似简单,但对于我这样一个菜鸟却是很难。每天上班在地铁上会看一些证券基础知识,熟悉各种专业词汇,提早半个小时到公司,开始大量浏览新闻,观察和总结各栏目的内容风格,查看点击量,8点的时候主管会叫我面谈,总结一下前一天的工作和反馈。闲暇时间我也会积极询问其他实习生,听取建议。三天后我已经可以掌握负责的栏目风格,找到的新闻也基本符合主管的要求。而第二个星期则进行标题的精炼,必须掌握在13个字以内,这让我痛苦了很久,因为我常常是难以取舍,都是重点,哪个都想放在标题吸引眼球,于是主管常常因为我超字数而发来修改建议,qq的头像频频闪烁,这让我挫败感很强。但经过一个月的训练,终于可以安心的坐在椅子上,淡定的工作着。

在熟练之后,就会进入疲劳期,开始有大量的时间空闲,我也庸俗的进行了小范围的看视频活动,又一次被主管看到了,就委婉的.批评了我,当时我意识到自己入职时的豪言壮志都被疲劳期磨没了,于是凡是遇到空闲时间就去看“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的博客,她会讲一些职场的故事,很有借鉴意义。疲劳期我向主管提出可以多分担一些工作,主管很友善的教授了我photoshop,让我做一些很简单的图,虽然大多数都没用过,但是让我感觉自己是在进步的,在一个月后我撑起了负责项目的半边天,主管和另一位同事就有时间制作专题,这让我有了更多的成就感,至少有一种我是主力的感觉!持续的打鸡血是克服职场疲劳的好办法,我们不可能一直热爱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工作,总是会厌烦,总是会疲倦,那么找到新的突破点,找到新的可学习的地方,找到新的成就感,就会持续的带来能量,度过疲劳期。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交到了三个好朋友,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完成了手机报二分之一的工作量,收获了工作经历;得到了上司的认可,收获了职业满足感。的遗憾是离职时太匆忙,没有完成自己的责任,也没有来得及和主管吃一顿告别餐,在这里非常感谢他的照顾,感恩!

此致

敬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