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写心得体会时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请看下面的心得体会范文,它们或许能够激发你的灵感。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一
夕阳已落下,窗外只剩一抹浅红的云霞,匆匆忙忙又是一天,今天上了四节课,没有闲暇读书,只是早晨读了几页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写几句,算是对这一天读书的交代吧。
杜威首先阐释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他说:我相信——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他不断的发展个人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
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所在的社会情景及各种要求所引起的。
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他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个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便随之而来。这两者,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
因此,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地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如果他碰巧能与儿童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拘束了儿童的天性。
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他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这些能力、兴趣和习惯必须不断地加以阐明——我们必须明白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必须用和他们相当的社会事物的用语来加以解释——用他们在社会事务中能做些什么的用语来加以解释。
我认为,杜威对教育的理解是辩证的,他提出教育过程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社会学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两方面是有机的联系着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二
名著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名著,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以及人类思想的发展。在我读完一些经典名著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名著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第二段:精神内涵的启迪。
名著教育给予我最深的体会是精神内涵的启迪。通过读名著,我了解到伟大作家们的思想和追求,感受到他们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思考。例如,读到《红与黑》时,我不仅仅见识到主人公字里行间的智慧与独立思考,更深刻地理解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阶级困境。这些名著中的思考方式和境界不仅仅开阔了我的眼界,也引导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坚定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段:道德准则的塑造。
另一个重要的体会是,名著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道德准则。通过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我学会了如何区分是非、善恶。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凭借聪明才智和坚持自我,帮助我意识到选择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是多么重要。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成为我的榜样,引导我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坚持正义、忠诚和友善。
第四段:文化素养的提升。
名著教育还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通过阅读名著,我深入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比如,《鲁滨逊漂流记》中描绘的孤岛生活使我了解了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极限生存挑战,而《奥维德变形记》则使我对古罗马神话和文学更加感兴趣。这些名著让我更加欣赏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演变。
第五段:人生态度的塑造。
最后,名著教育对于塑造我们的人生态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名著,我看到了菲戈洛预示着人类的悲剧,伏尔泰对人类的崇高理想的追求,狄更斯对社会不公正的揭示等等。这些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给予我们勇气和智慧,告诉我们在人生中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结尾:
通过名著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名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我们的知识,更是为了启迪精神、塑造道德准则、提升文化素养和塑造人生态度。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读名著,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修养,让名著的智慧与价值观指引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三
我过得充实而快乐,因为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好多教育专著为我新学期的工作充电。我读了《我是一名好教师》后,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四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回想以前经常跟学生说,“这个单词以后用得到”,其实,更加重要的是告诉学生这个单词你们现在用得到,并且正在用。比如进行水果词汇拓展的时候,有一位学生问椰子怎么讲,”coconut”一词已在嘴边,但终究还是收了回去。我反问这名学生,你喝过椰子汁吗?哪里有卖?椰汁的瓶子上是否写着它的英文?这个学生先是满脸疑惑地看着我,然后豁然开朗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有的!放学后去超市找,明天告诉你。教育与生活必不可分,教育就在生活中。
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我一直都认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从生活中摄取知识,从实践中掌握知识才是硬道理。从大的方面讲:教育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从我个人出发:辅导工作是因材施教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引导。
二、“五步”教学方法。
杜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赢得众人赞誉的“五步”教学方法。其大致为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情境,接下来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然后利用推断,推理等进一步解决问题,最后是检验设想,直到问题解决。
设置的熟悉情境中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养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那么,学生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学校教的不是知识,而是怎么学、怎么解决。
三、“生本思想”与“儿童中心论”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和现代教育倡导的“生本思想”是相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儿童(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教师不可以采取对儿童放任的态度,放弃指导他们的责任。
强加于人和放任自流是两个极端。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四、作业的主动科学性。
杜威在“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中提到“近代心理学已经把复杂的本能的和冲动的倾向代替了旧理论关于普通的和现成的心能的主张。”经验表明,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身体活动时,上学便是件乐事,儿童管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了。
在我观察的学生作业中发现学生不喜欢做一些死板的、学术性很强的作业,作业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应该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长期难以解决的一个大难题。出现此原因是多种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作业缺乏“科学性”。这就忽略了教育教学中的根本目的。
为了增强作业的科学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把“我的作业,我做主”提上了班。
级一周目标。首先,我为同学们设定一个范围,请同学们来出英语翻译题。其次,准备一本专门的出题本,在第一页写好出题的要求:(1)书写端正、认真。(2)内容为学过的句型,要求句子有一定的难度,有创意更佳,中英文对照。(3)写好出题者的姓名。这一下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同学们一个个把收举得很高,都很乐于出题。才两天,出题本上就有二十几道题目了。接下来,全班同学每天做5题,首先自己思考,实在不会,可以求助出题人。作为老师,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们聚在一起讨论怎么出好题,看到学生把出好的题目用最漂流的字体写在出题本上,还看到出题者辅导后进生完成作业。学生们好思、乐学的氛围就这么营造出来了。此时,上学便是件乐事,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了。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19世纪末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而产生的,,当前我国社会同样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积极借鉴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肯定成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新思路,对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五
杜威教育,也被称为“体验式教育”,是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他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认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获取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在杜威的教育理念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杜威的教育名篇后,我深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杜威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杜威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他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杜威提出了“学习者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发现和探索。我深深认同他的观点,因为在我的学习经历中,当我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时,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杜威主张将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教育往往与现实生活中的需求相脱离,学到的知识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然而,杜威提出的教育理念却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此外,在杜威的教育名篇中,他还提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决策者和策划者,而不是完全依赖老师的指导。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来组织教学活动。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以更高的积极性去学习。在我的学习中,我也深切体会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好处。当我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我不仅会更加有兴趣,也会更加有动力去学习。
最后,杜威强调了教育的终生价值。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学校里的一段经历,而是需要贯穿整个人的一生。这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所不同,在传统的观念中,教育仅仅是一个在特定时期的过程。然而,教育才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它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思维和态度的过程。我深信,只有把教育看作是终身的事业,才能够更好地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通过阅读杜威教育的名篇,我对杜威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育的终生价值。这些观点不仅为当前教育提供了指导,也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杜威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六
长大了,老师教我读论语,背古文。就这样,这些充满阳光、温暖我心的好文章伴我长到了10岁。我读过一篇非常喜欢的文章,它是《鲁宾逊漂流记》,作者是丹尼尔middot;笛福。他是一位英国人,这是一个关于冒险的故事,一个关于智慧和勇敢的故事。
英国青年水手鲁宾逊由于所乘的货船在海上沉没,孤身一人流落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为生存而奋斗的艰辛旅程:做木筏、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在整整28年的自救过程中,这座无人的荒岛被鲁宾逊建成一个世外桃源。这种乐观向上,百折不回的开拓精神和可贵的坚强品质,留给人们挑战自然的信心和勇气。
还有一篇小说也不错,它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不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少儿读物,还被认为是一步人生成长必读书,令全世界亿万读者感动不已,全书通过安利柯写的日记讲述了众多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爱。这些爱的故事将真诚、友爱、坚强、善良、高尚的真情注入孩子们心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让我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带我遨游绚丽多姿的童话王国;《木偶奇遇记》让我和匹诺曹一起体验成长的喜怒哀乐;《克雷洛夫寓言》让我明白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生道理这些经典作品无一不将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到极点,开阔了视野,感染了心灵今后,我将继续与好书为伴,让阳光温暖我心,让好书随我快乐地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七
这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明白了教师要具备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潜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务必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忙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但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必须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一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之后,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忙,相互提高。学会帮忙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
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
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代替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首先,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由此,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八
名著教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多年的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受到名著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下面将从激发兴趣、培养品格、拓宽视野、提高语言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五个方面,谈谈我对名著教育的体会和感受。
首先,名著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学生对课本上的名著抱有排斥和厌恶的态度,认为它们过于沉闷枯燥。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解读,学生逐渐发现名著的魅力,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我曾经读过《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起初并不感兴趣,但随着老师的讲解和班级的讨论,我渐渐被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吸引,对于每一次读书都是期待非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名著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其次,名著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品格。名著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往往都是一些具有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的人物形象。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乐观豁达,却被情感困扰;《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侠义心胸广阔,却对权势痛恨不已。通过学习这些名著,学生会被这些人物的良好品质和伟大精神所感染,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品格,做一个有健康价值观和正确行为方式的人。
再次,名著教育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名著往往是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它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文化和社会,拓宽视野,培养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学生可以了解到荒岛生活的艰辛和无助,从中体会到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学会关注环境问题,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名著教育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帮助他们形成更广阔和深刻的认识。
此外,名著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名著中的句子往往优美、精炼,学生通过模仿和领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名著教育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敏捷和灵活。
最后,名著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名著中的作品和人物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1984》中的智能监控系统,激发了无数科学家和作家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思考;《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内特,激励了无数女性追求自由与独立。这些作品和人物让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总之,名著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激发兴趣、培养品格、拓宽视野、提高语言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这五个方面,名著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广。我深信,在名著教育的引领下,学生们必将成为有思想、有修养、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九
名著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眼界,提高审美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格,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名著教育是一种传递智慧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吸取前辈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对未来的人生进行更加明智的选择。
名著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通过读名著,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短语,拓展自己的词汇量。同时,名著中的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名著中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情节也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名著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例如,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形象让人产生深深的敬意,他的胆识、智慧和正直深深地影响着读者。通过学习这些名著,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的导向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四、名著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通过名著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名著作品通常涉及到人性的善恶、社会的公义等问题,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能够通过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人生起伏和思想冲突,培养出正确的判断力和审视问题的能力。
名著教育在培养学生个人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读名著,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与自己的共通之处,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社会。名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调整。
总结。
通过名著教育,学生可以提升阅读能力、塑造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名著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教育,更是一种关于生活、人性和价值的启蒙教育。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名著教育的机会,引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和智慧,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名著教育是一种终身的学习过程,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名著的力量。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十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教科书的更换”等技术层面的革新,而是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深化。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所以课程改革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理论。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是在“教学合一”的教学观念上发展形成的。”这是我国近代新教育产生以来,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一个重大变革。在今天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为课程改革提供多方面的理论养分,更有助于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和认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
陶行知说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作个书架子,字纸篓。”“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他所注意的中心点,从书本上移在学生身上来了。”把学生需要的知识给学生,这比前一种好,但先生仍以教为中心,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学生仍然是在“被动的地位”,接受教师传授现成的知识。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的奥妙为学生一一发明?”所以,“教学”的本质即“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
三是要重视教学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作为师生合作的一个学习共同体,其核心应是一个探究真知的过程,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心与心交融的过程。
陶行知批评教学分离的教师“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其结果造成“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他深刻批判了“教授法”,极力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他说 :“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他提出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生学的法子。”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不需要思考,只要学会就行。在课堂上,只有少数受欢迎的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大多数的学生安静地听讲,从小坐到大,生命在不断重复中过去。这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失去了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这种课堂教学,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主体价值,忽视了学生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这就“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而真正有价值的课堂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刺激和兴奋的东西,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下,进行着正确或错误的尝试,经历着新鲜和刺激的东西,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教师的尊重赏识下,体验着获得新识的喜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奋;同时,也体验着面临问题的困惑,遭遇挫折与失败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陶行知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好的先生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实际上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有“源头活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教师在某些方面“后学”甚至不如学生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手段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有较深文化底蕴的智者。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注重教师的教育智慧,因为课堂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但“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课堂教学的活力所在。而教育智慧取决于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教师应该过有智慧的生活。课堂上,当教师所讲的是脑中思考的、心中流淌的,才会有滋有味,才会真正享受到教学的快乐。
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或“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或“以事为中心”。“所有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发出来的。从生活中发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因此,“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育面对的是人,教育之中的人,是处在生活世界之中的。“生活世界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生活对人而言是最大的概念。学习、工作都是在生活,在生活之外别再找什么来肢解生活。传统教育教学的最大弊病就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脱离社会实际问题需要,死记硬背,死读书,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不突出甚至不问学以致用和创新。而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重视课堂教学生活,强调教育教学要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所以,教育教学必须建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照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沟通,与学生的成长沟通,与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沟通,使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鲜活的生活色彩和生动的生命色彩。
陶行知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今天不仅没有过时,相反,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仍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和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爱就像氧气,布满在生活的四周,布满了人的内心;爱也是生活的点点滴滴,爱是一种亲情,爱更是一种平坦。爱之所以伟大,是由于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对整个社会、整个民族而言永不过时的话题。《爱的教育》一书中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父母的话和每月故事里一篇篇富有哲理的文章,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也使我受益匪浅。“父亲要我在假期里每日都邀请一位同学到家里来玩,或者我去看他们……”不失为一种引导孩子社交的有益活动。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杜威认为教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和由各种教材为基础所组成的学科课程,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杜威批评这种“早已准备好了的教材”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做法,它会阻碍儿童的生长。杜威认为教材的源泉应该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应当从“儿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针对我国,针对当前,教师手头有的是系统的汇编教材,如语文教材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如果对教材的处理变“学教材”为“用教材”,也不失为是对杜威关于教材这一观点的变通。所谓“用教材”我认为本质是挖掘出它呈现知识点的方法,用它来指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每次上公开课,我们又都有这样的体会,思想上重视了,钻研教材的时间长了,发现可教点很多,远不止教参上所给予的。
因此也就有了同课题评优课比赛中“八仙过海”的精彩演绎。如初中语文第七册《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作者把紫藤萝花描写得极其辉煌,通过推敲文字得出原因:首先,文章抓住了花的“盛”这一特点;其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再者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最后由“一树花”——“一穗花”——“一朵花”看出,写景中还有一定的顺序。再如《春》里面描写“春花”还写了蜜蜂、蝴蝶,还想象出“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样的虚景。这样,“如何写景”这一知识点就被挖掘出来了: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运用修辞、注意顺序、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而如何赏析句子的方法也呈现出来了:抓住几个词语、说出修辞、写作手法及其作用,表达作者什么情感。这是教参上所没有的。
二、研究教法。
杜威把活动(“做”)作为教学的基本方法。他反对学生坐在固定的教室里“静听”和死读书的方法。他认为以儿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活动既是教材也是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中应着重解决的是儿童怎样学。杜威根据自己提出的思维“五形态”理论,设计了教学的五个具体步骤:
(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即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
(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3)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
(4)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杜威指出,能否“引起思维”是传统教学方法与他的方法的根本区别。
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只要是能调动学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换言之就是要加强学生主体性教学的研究。尽管我们知道其重要性,但是教师真正能在平时研究学生主体需要,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创新教法的又有几许?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每年各级各类评优课、观摩课、汇报课、公开课还不多吗?他们难道不是在演绎新的教法吗?是的,不管这堂课成功与否,我们都得肯定你,因为你是做了研究,你是在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但是即使你得到了特等奖,那也只是对你这一堂课的评价,我要问的是,你平时也能做到如此研究教法吗?我们的学生的能力决不可能只通过一学期一两节公开课上的学习得到提高的。所以,我认为创新教法不仅仅是个观念问题,更是一个坚持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是作些探究的,效果还不错。下面列举几种操作性较强的做法:
1、加强学科综合。
教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一诗时,我尝试着让学生跟我学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一歌(其歌词与诗歌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在婉转动听的旋律之中,学生情趣盎然,在歌声中感悟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意蕴。课后则采用歌唱的形式替代枯燥的背诵,学生对这种教法喜欢极了。
2、引导学生体验。
作文教学时,老师即使为学生讲遍写作技巧,读遍美文佳品,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捉襟见肘。学生写作需要的是感受,不是概念。令教师苦恼的是学生圈囿于课堂学习,生活经验少,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就要从现有条件出发,研究对策,寻找、安排一切可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直接体验如跳绳、踢毽、拔河、喝茶、煮茶叶蛋、挖荠菜包馄饨、实验基地制作茶壶、运动会开幕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思考,然后写作;间接体验如国内外各领域发生的大事:经济危机、环境问题、“神六”升天、奥运会、兽首拍卖、感动中国人物等等,让学生上网、看报、找图片、作讲座,然后写作。这样有了体验,再加上一定的技巧,相对而言,学生的作文就鲜活多了。
3、坚持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时,教师如果一味“述而不作”,高高在上,他就没有多少信服力。一学期一次和学生一起完成“三规”作文。即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规定的题目。师生当堂面对面地完成,师生间交流作文感受,交流作文得失。这是一种很有效果的作文教学研究。说实话,有时学生在语言表达和行文构思胜我一筹。孔子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很公正地作评价,学生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慢慢地学生对写作惧怕心理减少了,对写作的热情增加了,如何写好作文的悟性提高了。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教育所影响和塑造。而杜威教育理论作为教育领域里的重要思想,对于教育者和学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杜威教育名篇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杜威教育的魅力和教育的力量,也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我看到了教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培养人们具备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他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健康地生活和发展。这一点让我深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在教育中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我发现了“体验教育”的重要性。杜威认为学生通过经验来学习,而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他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和经历来获取知识,并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也能够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深觉这种教育方式的独特之处,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和实用。
然后,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我意识到了教育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杜威提出了“个别教育”的思想,即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而优秀的教育者应该能够认识和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其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这种个体差异的关注对于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才能够给予他们最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指导。
最后,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我看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杜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他主张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合作,通过互相帮助和批评,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的掌握。我深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更加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综上所述,杜威教育理论对于教育者和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杜威教育名篇中,我深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通过体验教育、关注个体差异和合作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展并取得成功。我相信只有将杜威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杜威教育作为现代教育领域的巨人,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民主与教育》中的名篇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翘首以待的“圣经”。通过阅读和研究杜威教育名篇,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找到了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杜威教育名篇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品质。这一观点深深触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段:学生中心的教育方法。
杜威提出了学生中心的教育方法,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他主张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索,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意义。这种教育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深度。对于我来说,这一方法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第三段: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在杜威教育名篇中,他强调教育和社会的密切关系。教育应该与社会紧密结合,关注社会问题和需求。他提出了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来学习和成长。这种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我深深认同这种教育理念,教育应该服务社会,培养有担当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四段: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
杜威教育名篇中,他提出了个体差异教育的理念。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教育应该尊重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这一理念让我深刻反思了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特长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第五段:为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杜威教育名篇作为教育领域的经典之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贯穿于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通过研究和实践杜威教育名篇,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需要引入更多的实践教育和学生中心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教育更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的需求。
总结:杜威教育名篇是一部教育领域的经典之作,它以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掌握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并为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杜威教育名篇的理念与实践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中,为培养有担当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努力。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一直都非常关注教育界的最新动向和教育理论,其中一种就是杜威教育理论。通过深入阅读和探究,我认为杜威教育理论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也为我和我的学生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收获。
一、杜威教育理论是人本主义教育的代表,着重强调尊重个体差异,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也始终秉持着这个理念。我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这些做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能力。
二、杜威教育理论强调学习应该与生活和实践相结合,学生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非常注重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比如,我会安排一些文学阅读任务,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风物人情和社会问题;我会让学生写一些生活中的感受和经历,促进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会组织一些讨论和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杜威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其中。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我会提供一些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文本,并进行深入思考、讨论和分析。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四、杜威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注重为学生提供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的思维和探索性的实践。比如,我会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文学鉴赏,深入探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风格等方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我会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些做法都能够帮助学生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五、杜威教育理论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养成。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比如,我会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我会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关键议题,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我会让学生探讨一些充满人性关怀和道德启示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美和道德,培养他们的人格养成。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情感和人格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杜威教育理论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为我的教学实践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收获。我认为,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载体、以实践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这也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坚持的理念。通过采用杜威教育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一直很喜欢杜威的一些思想。所以,便买了一本《杜威教育名篇》放在床头。常常在夜深人静轻轻捧起,细细地品着他的话语。虽常有晦涩难懂之时,但也不乏共鸣之处。每每读到快意之处,我便在笔记上记下自己的感想,权当是和大师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下面是我的读书札记,因字数有限,只摘了几段如下: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他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她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世界上最具形式的、最专门的教育确实是离不开这个普遍的过程。教育只能按照某个特定的方向,把这个过程组织起来或者区分出来。孩子从出生就开始了接受这种熏染,然而,熏染他的人和环境是怎样的呢?这是值得我们成人好好思考的问题!成人作为人类智慧和道德财富传承链条上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我们具有怎样的智慧和道德?我们有没有资格传承给孩子?我们传承给孩子什么?是高尚?还是猥琐?是博大?还是狭隘?是爱?还是冷漠?是胸怀天下?还是鼠目寸光?是利己利人?还是损人利己??.一切一切,都需要我们去思考!父母要思考,祖辈要思考!作为孩子没有血缘的“亲人”-----幼儿老师更要好好的思考!
言,由于儿童就被引导到现在用语言总结起来的统一的丰富的观念和情绪中去。
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他们是平列并重的,按一个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将随之而来。这两者,心理学方面是基础的。
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
所有的教育的出发点,都要以孩子的本能和能力作为出发点。谁偏离了这个轨道,或是压制孩子的成长,或是揠苗助长,这种教育就是谋杀!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杜威教育心得体会。
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学以致用”。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和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我发展。这种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通过探究和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杜威教育的价值。在课堂上,我更多地采用了讨论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我帮助学生发展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杜威教育的意义在于将教育从单一知识的传授转化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育更贴近生活,更适应现实。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践和探究主动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在社会和人类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结论。
杜威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当今教育的趋势相吻合,对于教育改革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杜威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应用。在我职业生涯的初期,我曾经接触过许多教育理论,但最深刻的印象来自于杜威教育理论。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第一段:了解杜威教育理论。
杜威教育理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论之一。该理论的核心是“通过经验来学习”。杜威提出的教育观点非常前卫,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性的社会成员。在杜威看来,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个体,学习的过程就是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他的教育理论重视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
第二段:理解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体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把学生的实际需要、经验、感知、兴趣和能力作为教育的中心,以建立对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为目的,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体验来获得知识。杜威认为,体验教育是有效的教育方法,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
第三段:实践杜威教育理论。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运用了杜威教育理论。我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来掌握知识。例如,在教授生物课程时,我鼓励学生参观本地的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保护区。他们可以通过亲眼观察动物来了解它们的习性、生活习惯及环境适应能力等。我还使用了授课实验室、实地考察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完全融入到知识学习和探究中来,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段:杜威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
杜威教育理论不仅仅适用于普通学校的教育,也可以应用于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在社区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社区资源,通过社区活动来教育学生。例如:组织社区集体健身、书法、音乐、绘画等课程,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使社区成为一个知识获取的场所。同时,将杜威教育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能够使学生更多地获得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结论。
杜威教育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其核心思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探究、创新和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具有良好品德和品质的人。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杜威教育理论,探索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真正地把教育观念变成实际行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十九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须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可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一定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后来,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育名著杜威的心得体会篇二十
从《赏识你的学生》中,我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尊重和爱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摘录:“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含义是不同的。“爱学生”意味着喜欢、欣赏学生,保护学生的成长,给他们以帮助,促进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则意味着要把学生看成和我们自己一样的人,看成是一个自由、独立、完整,有其独特天性、人格特征和尊严的人,“尊重”更注重接纳、平视、理解和宽容地看待学生的一切所作所为。
感悟:“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可以把它看成是我们教师的座右铭。赏识资优生是锦上添花,赏识弱势群体才是雪中送炭。只有更加关爱弱势群体,才能使处于失衡状态的天平重归平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尊重孩子就是必须考虑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想,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当他离开学校的时候,对老师存有一份感激之心,对学校充满一种怀念之感,对学习保持一份自信之心,对生活更带一种热爱之情,对人生拥有一张理想之帆,赏识教育不是营造温室,让学生习惯被赏识,而是培育学生的自信,教学生学会赏识自我、赏识他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永续发展。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欣赏;少一些冷嘲热讽,多一些赞许鼓励;少一些不闻不问,多一些体贴爱护,我们都会为人父母。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做错,怎么能考第一。”“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看人家学生怎么怎么好,你们以后怎么办?”本来是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理应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心得体会实用(实用12篇)
- 2023年生物核心素养教学心得体会实用(优质15篇)
- 最新体育信息化心得体会及收获(优秀19篇)
- 制作拔丝地瓜的心得体会及感悟 制作拔丝地瓜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作文(3篇)
- 远程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和方法(优质17篇)
- 2023年家庭燃气安全知识心得体会简短(优质11篇)
- 2023年阅读课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汇总16篇)
- 团队合作心理课心得体会精选(汇总20篇)
- 2023年我为冬奥加油心得体会(通用10篇)
- 志愿活动心得体会漳州实用 对志愿活动的心得体会(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中国
教 育 名 著 读后感(优秀12篇)47下载数 502阅读数 -
研读
教 育 名 著 心得体会范文(实用8篇)23下载数 539阅读数 -
教 育 名 著 读书笔记摘抄(优秀13篇)45下载数 272阅读数 -
教 育 名 著 读书心得3000字(优质20篇)29下载数 240阅读数 -
最新
教 育 名 著 读书笔记400字(优质10篇)17下载数 959阅读数 -
教 育 名 著 读书笔记500字(精选12篇)38下载数 219阅读数 -
教 育 名 著 读后感400字(通用12篇)45下载数 752阅读数 -
最新
教 育 名 著 阅读心得(精选17篇)18下载数 138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