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作文(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6 10:47:40 页码:9
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作文(3篇)
2022-12-26 10:47:40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各位朋友,大小洞天风景区以其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号称琼崖第一山水名胜。风景区内至今仍有小洞天、钓台、海山奇观、仙人足、试剑峰等历代诗文摩崖石刻。山、海、林、泉是构成一个旅游名胜必不可少的条件。这里,崖州湾绵延百里,碧波万顷;鳌山云深林翠,岩奇洞幽;海岸遍布鬼斧神工,肖形状物之大小石群;山海之间宛如一幅古朴雄壮的长卷画图。

自宋代开始,大小洞天就以崖州八景闻名海南,这些都是摄影镜头下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于此采风。每年大小洞天都会举办各种摄影大赛。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南山,这是座吉祥的山,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南山与长寿密切相关,是真正意义上的寿山。南山是中国最南部的山,是名副其实的南山。南山大小洞天被视为南海的“洞天福地”;中国第三次、第四次人中普查结果显示:海南的人口平均寿命最高,而三亚市的人口平均寿命为海南之首,南山又为三亚之最,现存86岁以上的老人达几百人之多,可见这里是实实在在的福泽之地、长寿之乡。南山大小洞天一带集中分布有能成活数千年的长寿树——被美誉为“南山不老松”的龙血树。龙血树属龙舌兰科常绿植物,白垩纪恐龙时代就已出现,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世界科教文组织列为保护树种。中国亦定其为珍稀濒危植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今,此树种在其他地区已濒临灭迹,但在三亚南山一带却生长着三万株之多,主要集中于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树龄逾千年的有两千多株,最长的有六千年以上。福泽之地,养育千年古树;神足之山,孕育万古精灵。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南山是长寿之乡,“寿比南山”在这里当之无愧。

各位请看,这块石头名为“仙翁寿石”。此“寿”字为陈抟所书,高2.15米。陈抟善书五尺大字,此“寿”字由“人”“寿”“年”“丰’^四字构成,在此昭立,喻意寿比南山。

各位请看,这组群雕为纪念鉴真东渡日本这一历史壮举而兴建。鉴真(公元688—763年),扬州人,本姓淳于,唐代高僧。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应日本天皇之请赴日本传经,六次渡海,前五次失败。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六月,鉴真师徒等35人,从扬州启程第五次渡海时遇飓风,漂流万里到振州(三亚市)宁远河口(今大小洞天风景区)一带登岸。在振州居住一年,修造大云寺,传播佛教文化。鉴真赴日本弘法的决心不变,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六次东渡成功。在日本十年,为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历史壮举,特兴建此巨型群雕。群雕取材鉴真一行第五次渡海漂船着陆的史迹,表现了他们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济破沧海的必胜信心和劫后余生的喜悦心情。

各位请看,这是九九归一景点,它由九只大石龟和一只小石龟组成,是为纪念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而建,寓指合家团圆,其乐融融,“龟”在道家文化里象征着长寿,这里取“龟”的谐音。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眼前的景致名为“海山奇观。”鳌山云深林翠,岩奇洞幽;海岸遍布鬼斧神工,肖形状物之大小石群;山海之间宛如一幅古朴雄壮的长卷画图。1962年,郭沫若游览南山大小洞天,对景区的山光海色赞叹不已,在《游崖县鳌山》一诗中誉之为“南溟奇甸”。1993年4月17日,视察南山大小洞天时,兴之所至,为景区题写“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佳句。

推荐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亚龙湾是中国最南端的滨海旅游度假区,与“天涯海角”齐名,并享有“天下第一湾”之美誉。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唯一具有热带风情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亚龙湾属低纠度热带季候风海洋性气候,全年长夏无冬,阳光充足,冬可避寒,夏可消暑。集休闲旅游五大要素:海洋、沙滩、空气、阳光和绿色于一体。亚龙湾的开发不仅是海南省旅游业的重点项目,而且是促进海南经济腾飞的重要一环,因此受到海内外的热切关注。

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亚龙湾开发股份(香港)有限公司控股,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其最大股东为香港鹏利集团。公司以经营土地综合开发、旅游娱乐业为主,同时兼营房地产开发、旅游产品生产及销售等业务。

亚龙湾公司由政府授权对度假区进行“统一开发、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招商、统一建设”。首先开发用地18.6平方公里,其规划项目有:海滨浴场、豪华别墅、会议中心、星级宾馆、度假村、主题娱乐园、海上活动中心、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等。

亚龙湾位于三亚市东南约25公里处,距海南省首府海口市约326公里。亚龙湾东、北、西三面环山,显月牙形南抱中国南海。总面积为1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8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66平方公里。度假区地处亚龙湾中心地带,其面积为18.6平方公里。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交通主干线与海口至三亚的环岛高速公路相接,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34公里。两临相邻三亚榆林港,是海南省货运、客运的重要水上通道,交通方便,海、陆、空四通八达。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具有优越的热带海洋气候和典型的热带风光。区内沙滩绵延伸展逾8公里,沙粒洁白细腻,海水能见度深达7-9米,清彻透明,极富梦幻色彩的海底世界,是中国最佳潜水胜地。度假区内拥有国家级天然珊瑚保护区及热带观赏鱼群等海洋生态景观、滨海植物群“红树林”和珍稀树种龙雪树以及覆盖面大、发育良好的热带自然植物。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景观资源为亚龙湾旅游开发的系列化,立体化创造了条件。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首期开发已竣工投入使用,包括拥有20xx套客房的豪华度假酒店和公寓、水上活动中心、蝴蝶谷、贝壳馆、中心广场、网球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滨海浴场等一系列集游览、-、科普观赏、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配套设施。

亚龙湾公司还将推出该区旅游业的主题项目--亚龙湾海洋公园,并将使之成为亚洲独一无二的旅游。亚龙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基本设施是按照国际标准设计,以满足开发建设的双重目的。主要包括: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燃气、公共绿化、公共建设及环境工程等设施,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亚龙湾具备的良好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条件。

亚龙湾最终将被建成兼具休闲度假、特色风光、文体娱乐及会议展览等多功能的综合设施群体,在与国际化标准接连的同时,更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色彩,富有独一无二的亚龙湾风格。

推荐海南援沪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海口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 、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形成一组文物古迹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蔚为"瀛海人文"之壮观。这里,树木蓊郁,流水潺潺,环境清雅,饶有幽趣,好一派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五公祠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以来,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习惯上把这组古迹群称之为“五公祠”。它包括: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

五公祠近千年的历史,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名胜古迹。

观稼堂

原名为观稼亭。椐《琼山县志》记载:观稼亭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是一座六角飞檐大亭,它为纪念苏东坡指凿双泉,造福桑梓乡里的丰功伟绩而建。“观稼”两字,寓意为:观浮粟泉水旺盛,灌溉金穗千亩之意。该亭在明末清初时被毁,康熙四十三年(1704)琼州知府贾堂深感观稼亭对教化当地百姓黎民、思忆先贤丰功伟业有远深意义,便在旧址重建。道光十四年(1834)又经扩建,形成为当时海南最大的亭榭。据清人张育春撰写的《重修观稼亭记》记载:观稼“亭前为平坂,旁浥清泉,有溪流一道,自东环流而西,两旁绮丽交错,阡陌纵横,士大夫游息于此,比之裴中立绿野堂,洵城北一名胜”。

清光绪十五年(1889)朱采在修建五公祠时,又重修了观稼亭,并改名为观稼堂。在他撰写的《五公祠记》中记载:“五公祠左附观稼堂,循旧例藏琼崖历代名贤文物遗著”。自此观稼堂也就成为海南文人学子品茶赋诗与进行学术交流的地方。

学圃堂和西斋

朱采当时增建学圃堂和五公精舍的目的在于兴办学堂,讲学明道,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据他撰写的《五公祠记》中记载:“右侧建学圃堂,聘海内硕儒讲学其中,又建横宅一连四间,名五公精舍,为学子研习之地,本道契五公,教兴后学之意”。民国四年(1915)琼州道尹朱为潮在《重修五公祠记》也记载:“五公精舍仿学海堂例,选全琼庠生,秀才三十名,研习经史词章之学,聘宁波郭晚香在学圃堂讲课”。郭晚香浙江宁波人,晚清著名学者,朱采在建学圃堂和公精舍后,向当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推荐聘请郭晚香来琼讲学,他来琼时带来了八千多卷古版文献书籍,置于海南第一楼上,学圃堂就是他当时讲学的地方,五公精舍和东斋分别是学生和老师的宿舍。郭晚香在学圃堂讲学不久便病逝,因后继无人,诸学生便由朱采保荐到广州的学海堂继续学业,五公精舍便用于收藏郭晚香的遗书和典册,民国六年(1917)五公精舍也因此更名为五公祠图书馆。

苏公祠

为纪念苏东坡而建。他北返后,海南学子经常在他曾借寓过的金粟庵入饮酒赋诗,进行学术交流,怀念这位“一代文宗”,久之便把该处题名为“东坡读书处”。元代在此基础上开设“东坡书院”,大书法家赵孟頫为之题匾。书院几经变迁,至明初毁废,但遗迹尚存。明万历45年(1620xx年)琼州副使戴禧在原址重建。并改书院为“苏公祠”,奉祀苏东坡与其子苏过。清顺治、乾隆年间又对该祠进行重修,光绪20xx年(1889年),朱采在修建海南第一楼时对苏公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并增建山门等建筑。现在的苏公祠基本上是光绪年间建修的规模。苏公祠山门口陈列的石雕系明代修建苏公祠时的原物,山门口悬挂明太祖朱元璋赞海南诗句“南溟奇甸”横匾。苏公祠正厅陈列着苏东坡及其子苏过和学生姜唐佐的牌位。大厅圆柱悬挂民国四年(1920xx年)由朱为潮撰联,现代著名书法家麦华三重书的“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的楹联一付。

泂酌亭

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因苏东坡“指凿双泉”而建。当时琼州郡守承议朗陆公品赏浮粟泉水后,赞其泉水甘甜,便在井泉旁甜,便在井泉旁建亭,经常邀请朋友、同僚在亭上品茗赋诗。元符三年(1100)六月苏东坡遇赦北返,再借寓金粟时,陆公邀苏东坡为亭命名和赋诗,苏东坡欣然命笔,即席写了《泂酌亭诗并叙》:“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丁丑岁六月,予南迁过琼,得双泉之甘于城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味异。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名之曰泂酌。其诗曰:“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一瓶之中,有渑有淄。以瀹以烹,众喊莫齐。自江徂海,浩然无私。岂弟君子,江海是仪。既味我泉,亦哜我诗。”明朝该亭被毁,清乾隆年间,琼州学使翁方纲在原址重建,同治八年(1869),郡守戴肇辰又整修该亭。现在的泂酌亭基本上保留了清代修建时的风格。清代海南学者王国宪重刻的《泂酌亭诗并叙》现陈列在五公祠碑廊里。

浮粟泉

苏东坡在五公祠留存遗迹及之一。北宋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来琼时,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这时间他教导当地百姓掘井之法,并亲自“指凿双泉”一泉曰金粟,一泉曰浮粟,由于泉水其味甘甜,水源旺盛,常冒小泡浮于水面很象粟米,因此“汲者常满”。民国初金粟泉被毁,余下浮粟泉。清乾隆58年(1793)琼州太守叶汝兰品饮该泉后,感觉水质甚佳便为该泉题匾名,寓意:水源旺盛,五谷丰登。清著名金石家汪垢为泉撰联:“粟飞藻思,云散清襟”,镶刻其旁。后又有人在“浮粟泉”,匾下增刻了“神龙”两字,该匾在“文革”期间被毁。

浮粟泉历经近千年沧桑,从不枯渴,不论大旱或大涝水位都保持现状不变。传说取水之人只要在井旁用脚一跺,井底下如源源不断的冒出水泡,那么来年一定会财源滚滚,生活蒸蒸日上。解放前,海府地区的财主和商人第到除夕都会到此踏上几脚,祈求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并雇用人力或牛车把该水拉回家饮用。该水经化验属矿泉水,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

粟泉亭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为纪念苏公“双泉”造福桑梓乡里而建。该亭在清代列为八景之一的“苏亭蘸(zhàn)翠”。粟泉历代有重建修,现在的粟泉亭系民国四年(1915)重建。

因何修建粟泉亭有这样的传说:明万历四十年的一天,琼州郡守翁汝遇率郡城官民在金粟庵祷雨,祷雨事完,作稍事休息,翁汝遇便到浮粟泉中取水解渴,并赞其水甘美,突然间雷电交加,天降大雨,翁汝遇认为是浮粟神龙显灵保佑,喜降甘霖,便决定在浮粟泉北角坡上建亭以志纪念。施工时掘得一砖,上该有诗云“泄尽先天秘,再修来世身,若思逢故友,二姓草头人”。旁落“东坡行书”款,翁汝遇觉得此事甚为奇异,便把砖刻揣回收藏。据考该诗是苏东坡初到琼时,借寓金粟庵时写的,由于当时他初来乍到,面对生疏的环境和生活的困境,因而产生了佛家的思想,认为他会客死海南,于是写了这首诗,埋在该处,好让后人知道他的不幸遭遇。

琼园

民国四年(1915)扩建五公祠时增辟的一组园林古迹群。主要建筑有洗心轩与游仙洞。琼园两两字取:“南溟奇甸,琼台胜境”之意。1986年又在该园增建了五公庙和五公祠佛祖庙,供游客游览时参拜。

洗心轩

建于民国四年(1915),是一间亭榭式的古建筑,四周辟廊。正门走廊园柱悬挂朱为潮主持修建洗心轩时撰写的楹联意义深远,耐人寻味:“一水可曾将耳染,纤尘绝无上心来”。这付楹联的来源包含着一个传说。据传朱为潮修建琼园时,应如何规划,同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他对此拿下定主意,有一天他亲率同僚到实地勘察地形。众官又为此争论不休,加上正是酷热的响午时分,使得他烦躁不已,这时他走到浮粟泉边,叫随从取水止渴,并用泉水洗脸清热,突然间他感到大脑豁然一亮,琼园的规划在大脑中已清晰成形。他便决定在琼园建一中心建筑,并为之命名为“洗心轩”,以此告诉后人,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到此游一游,喝上一口清心爽口的浮粟泉水,心中所有的烦恼与杂念将远离而去。洗心轩解放后有重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民国期间的建筑风格。

游仙洞

用海南火山岩垒砌而成的人工假山,它根据民间传说而建。据说宋朝年间有一道士,自幼出家修道,修炼多年,总不能成仙得道。有一天,他在梦中见到一神仙点化说:大海中有一神龟,在你垂暮之年访得此龟,并在其首坐化,定能成仙。醒后,他苦思不解其意,便决定外出云游寻访。苦经十多年,踏遍了东南沿海,总悟不到梦境中的神龟。有一天他来到雷州,听说苏东坡被贬在海南,便决定到岛上游一游,顺便结识和请教于这位大学者。一天,当他踏上这块神奇的荒岛时,他顿然一悟,海南的地形正酷似他梦中的神龟,于是他便到儋州拜访苏东坡,请教龟首在何处,经过几个月的交往,这位道士为苏东坡的博学所折服,而苏东坡也深被这位道士的精神与决心所感动,于是便告诉他说:琼州地形似神龟,郡城琼山是龟首。道士便辞别了苏东坡来到琼山探访他梦中的龟首。几经折磨他终于发现了现在的五公祠正是他魂牵梦迥要找寻的地方,于是他便在游仙洞这地方结茅苦修,他的意志与决心感动了玉皇大帝,一天玉皇大帝派来了一位神仙把他引接到天界授予了神位。因为这位道士是在此得道成仙,神游而去,为纪念这位道士坚韧不拨的意志,民国四年朱为潮便在此建起了这座假山,并命名为“游仙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