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7:41:58 页码:13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精选11篇)
2023-11-20 17:41:58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价值观、态度和观念的反思和确认。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逻辑分析、对比对照等方式进行组织和展示。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国产、翻拍、犯罪”,近几年贴着这些标签的电影屡见不鲜,卖相看着都不错,但到最后,没有谁真能博得一个叫好叫座的结果。

《误杀》算是突破了这层无形“界限”,它或许不如原版《误杀瞒天计》那样精巧、凌厉、畅快,但它在原故事基础上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挣扎、譬如社会缩影。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初次执导长片的柯汶利,居然能使用那么多技法去实现那么多想法,且不说完成度有多少,光是此能力就足以另眼相看了——比如让观众绝对无法忽略的“羊”。

能做到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份对“电影”的热爱,而“热爱电影”恰恰也是《误杀》的看点之一……于观众们而言,这样用心的创作者越多越好。

故事发生在有些“架空”意味的泰国村镇,男主角李维杰是个不算移民的移民,父母早年死于暴乱,他从小以孤儿的身份长大,成家立业后守着妻子阿玉和两个女儿,过着清贫拮据、知足常乐的小日子。

李维杰和万千男人一样,有着大同小异的“中年危机”,尤其是上高中的女儿平平与自己日渐疏远,他察觉到了这份生疏,却总是无可奈何,无法改变。

此外,李维杰还是个妙人,力所能及惠利旁人之余,平时没什么不良嗜好,唯独酷爱看电影,小学都没毕业的他,通过多年观影延展了自己灵魂的宽度和深度——近一年观影量达800多部,李维杰绝对是超级资深影迷。

然而,李维杰又是“听过许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典范,他自认没什么本事,最后能做的,就是依靠自己仅有的“经验”挡在妻女面前。

和李维杰棋逢对手的警察局长拉韫,一定程度上与他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信奉破过上千个案件的经验,同样会为了孩子不顾一切,又同样在愤怒、仇恨、愧疚中迷失。

《误杀》把“麦高芬”(指电影中推展剧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标)玩到了极致,据我统计,电影中先后出现了8次与羊相关的场景或线索,把它们贯串起来,也就理解了主题和角色。

影片的英文名叫《sheepwithoutashepherd》,直译为“没有牧羊人的羊群”,意译为“群龙无首,乌合之众”,刚开场就是黑暗中的一声羊叫,这也为整部片子打下了基调。

第二次出现羊,是李维杰去寺庙里祈福布施——李维杰信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乐善好施,僧人背后的羊意喻着他良善的本性。

第三次出现羊,则是在李维杰沉车灭迹的时候——羊群和牧羊人意味着目击者,李维杰恐惧地躲避,象征着他本性的抽离。

第四次更明显,李维杰正盘算换地抛尸,碰上了恶警桑坤前来报复生意伙伴,一番争执后,暴怒的桑坤打死了身边的羊,李维杰也借保护妻女之名,彻底踏入了“恶”的领域。

第五次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羊是种群居动物,视力极差,当它们单独行动时,很容易被肉食动物捕食。”此时李维杰已经千叮万嘱,确保家人们别在警察审讯时成为“独羊”。

接下去有一段插曲,虽然没有出现羊,但性质同样重要——素察被埋时并没有死(和倒地拳手一样都是闭气假死),李维杰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为了永绝后患,他默许让素察闷死在了棺材里,之后还用羊尸调了包——恐惧、内疚的李维杰再次去寺庙布施,被僧人拒绝了。

因为僧人说只接受“无相布施”:先前李维杰没有欲望和诉求的“善”才称得上无相,而此时他与许多追求名利、渴望卸下负罪感的俗人一样着了相,自然无法成行。这场布施完全对标了前一场,僧人背后的羊也不见了。

第六次出现羊就是大雨中开棺查尸的关键戏份,这次更像是对前几次的补充,羊尸曝光、众怒难平、骚乱横生,李维杰作的恶、造的孽,也像那具羊尸一样示于众人且无法控制了。

第七次,李维杰又一次回到了寺庙,此时他已决定向都彭和拉韫坦白,认罪悔过,面对僧人他问心无愧,羊也又一次现身。

再结合“乌合之众”这个英文片名:羊一直是羊,也始终是羊。

除了花式把玩“羊”这个麦高芬外,《误杀》在许多细节和镜头上,都彰显了自身细致的考量和不俗的技巧。

《误杀》中的慢镜头让人过目难忘,特别是大雨里开棺的的高潮戏,几乎全程使用慢镜头,进一步放大了浓郁的戏剧张力。

所有角色都汇聚在了这个看似宽阔实则狭小的空间里,焦虑、急迫、跋扈、愤怒、恐惧、惊惶、悲怆等无数心绪都混杂在湿润的空气中,配合高曝光度的灰暗画面和循序渐进的音乐渲染,众生百态轮番出现,情绪叙事一气呵成。

此外,肖央和陈冲两位主演的演技也值得吹一下:

年近40的肖央在展现中年小男人“油腻感”方面,算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他懂得情绪上的“收”,更显出了李维杰的小心谨慎和口是心非;陈冲抓住了母亲“老来得子”的溺爱心态,用拉韫专业干练的一面,反哺她关心则乱、冲动盲目的另一面,使这个角色成为“误杀”中的补充注解。

相比之下,谭卓的阿玉就没太多发挥,像是又一个典型的“谭氏人妻”,许文姗的平平就更一言难尽了,反倒是小女孩安安看着很有灵气。

值得一提的是,《误杀》还加入了许多罪案之外的元素和思辨(前文中的“羊”其实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倘若父亲都彭不疏于管教素察,母亲拉韫不过分溺爱素察,倘若李维杰平时不乐于助人,没给大家留下个好印象,倘若桑坤平时不欺压平民,没惹得街坊邻居怨声载道……故事不会走到最终一步。

这番留白,以及上述所有影片的成绩,无不彰显着《误杀》监制陈思诚以及导演柯汶利的野心。

对陈思诚来说,《误杀》是他在“唐探系列”外的又一次豪赌,对柯汶利来说,《误杀》是他走向更远的敲门砖。

虽然前面说了很多优点,但此片终归还是差了口气:柯汶利像是一个刷题无数的小学霸,熟悉并抓住了所有得分点,可在最终卷面上,仍然缺乏一些“浑然天成”的顺畅和从容,这是“好学生”与“优等生”之间的距离,也是《误杀》距离优秀电影之间的距离。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电影《误杀》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的法律题材电影,该片以缜密的剧情和真实的镜头展现了一个过程中心主义的律师在一起误杀案中的种种陷阱和辩护的心路历程。观看《误杀》这部电影,我深入思考人性与法律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对合法辩护与道德选择之间的冲突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第一段:电影剧情介绍与人性的普遍弱点。

电影《误杀》以精彩的开篇引起我的兴趣。律师贺东导演的才华和聪明才智使得观众对他对待案件的态度充满期待。当他回到家中看到刚刚犯下罪行的妻子时,整个剧情顿时发生转折。通过这个情节,电影展现了人性的普遍弱点。我们面临选择时,总是会受到情感和道德的影响。贺东虽然明知道妻子是罪犯,但出于情感和道义,他选择隐瞒真相,这不仅展现了他的家庭责任感,也凸显了人性的复杂性。

第二段:对法律理念的质疑与道德监守自盗的悲剧。

《误杀》通过对律师贺东案例的深入揭示,展现了一个合法辩护与道德选择之间的冲突。当贺东在辩护新案件时强调合法性时,他对他人的道德选择却存在矛盾。他对自己妻子杀人的隐瞒,暴露了法律界在人性面前的机制性弱点。这引发了我对法律理念的质疑,让我深入思考它是否可以真正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法律应该是人性化的,法律得以执行才有意义,因此,对于律师来说,如何在求证真相与保护人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

第三段:角色形象的塑造与内心挣扎的独特表现。

电影《误杀》的成功之处之一是角色形象的塑造。贺东这个人物涵盖了律师群体中眼花缭乱的个性特点。他的智慧和执着让人佩服,但他的内心挣扎也值得关注。电影通过细节的描绘,将贺东的痛苦和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为了保护妻子而背负了沉重的罪责,内心的挣扎让观众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共鸣。他从一个从容不迫的律师变成了一个爱妻至死不渝的丈夫,这种转变让观众感到震撼和感动。

第四段:法律与人性的冲突与辩护策略的探讨。

电影《误杀》让我更加关注法律与人性的冲突。电影中律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取舍都与人性的复杂性紧密相关。合法辩护是律师的职责,但道义上的角力无疑给予了辩护策略的制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律师在保护被告权益的过程中,如何在道义和法律之间找到平衡,向人性敞开心扉,成为了我思考的焦点。电影中贺东通过制造间接证据试图让背负罪责的妻子免于法办,引发了我对合法辩护与人性复杂性的更深层次思考。

第五段:对人性光明面的信任与对法律公正性的呼唤。

《误杀》让我对人性光明面的信任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贺东在电影中的无私奉献和保护妻子的信念让我对人性的善良产生了更大的信任。而对于法律公正性的呼唤也是不可忽视的。电影《误杀》在律师的选择上展现了一种对法律公正性的渴望,虽然贺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他一直坚信自己可以通过辩护制度将真相还给社会,这种对正义的追求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总结:

电影《误杀》通过描绘律师贺东在一个误杀案中的种种内心挣扎,出色地展示了法律与人性的复杂关系。观看这部电影,我从中学到了对人性与道德的思考,让我对法律辩护和道德选择之间的挣扎、对法律理念和人性的界限产生了深刻的体会。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相信这部电影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我们思考法律与人性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法律公正性与人性的复杂性。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音乐和剧情来展现故事和价值观。每当我们观看一部电影后,总会有一些感悟和思考。然而,将这些感受和思考写出来并表达出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下面将介绍一种连贯的五段式写作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出电影心得体会。

首先,写作引言。在写作开始之前,我们需要简要介绍电影的主题和背景。引言部分应该具有吸引力和引人注目的内容,以便吸引读者的兴趣。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用影片中的经典台词或介绍一些电影以外的相关背景信息来引发读者的兴趣。

接下来,写作概述。在概述部分,我们可以对电影剧情进行简要描述,包括主要角色和故事发展。在这一部分,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剧透,以便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悬念和想象的空间。这样读者在阅读心得体会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表达和观点。

第三,写作观点。观点部分是整篇心得体会的核心。我们可以从电影的主题、道德观念、社会问题等方面展开,表达我们对电影的评价和看法。这一部分需要有详细的论述和有力的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可以引用电影中的对话、剧情发展和角色形象等来具体说明我们的观点。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其他类似题材的电影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增加论据的说服力。

第四,写作个人感受。个人感受是写作心得体会中值得关注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分享电影对我们个人的影响和启发。无论是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启示还是对某个场景或角色的思考,我们都可以在这里表达出来。这一部分的写作要真实、自然,尽量避免流于表面的肤浅感受。

最后,写作结论。结论是整篇心得体会的总结和升华。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再次总结电影的主题和我们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电影对我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同时,我们也可以对电影进行一些评价和推荐,给读者一些建议和启示。

总之,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一个连贯的五段式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对电影的观点和感悟。从引言、概述、观点、个人感受到结论,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目的。写作时我们需要清晰地结构化我们的思路,用具体的例子和有力的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写作应该真实、自然,体现出我们在电影中的思考和感受。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与读者分享我们对电影的理解和体验。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30多年前,中国女排创造的体育奇迹激励了一代人,奏响了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强音。这不仅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更是中华民族锐意进取、走向复兴的豪迈宣言。而今年的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时隔十二年再次夺金,比赛历程千辛万苦,而女排姑娘们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成功。

在奥运赛场沉寂了20xx年的女排精神复活了,又见女排精神,王者归来,不仅为中国奥运军团注入一剂“强心针”,还将鼓舞亿万国人以洪荒之力砥砺前行,去追寻中国梦。

中国女排在小组赛排名第4的不利情况下,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屡克强手,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展示出高超的运动技能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充分继承和发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中国女排精神,完美地诠释了以为国争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海内外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世界的高度赞扬。

永远不会忘记那最后一球扣杀,猝不及防,却又在情理之中,在紧咬的比分中结束了比赛。整个赛场都沸腾了,女排姑娘们一个个激动落泪。多么振奋人心的时刻!中国女排在教练郎平的带领下夺得金牌!

“致敬!”“她们配得上所有的赞美”“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从深夜的里约到午间的北京,从电视机前到网络空间,融为一片欢乐的海洋。13亿中国人分享着胜利的荣光,感动于拼搏的精神。从小组赛2负3胜的坎坷磨难,到强敌环伺下的背水一战,女排姑娘们以荡气回肠的逆袭征程,不但为中国代表团增添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激荡起无数中国人深埋心底的爱国情怀,奏响了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时代强音。

岁月沧桑,历史积淀。中国女排与中国女乒一样,一“大”一“小”,在国际体坛上旋转、闪烁、发光,一个是舍我其谁的王者之气,一个是不畏强敌的亮剑精神,同样让中国人为之骄傲。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之崛起,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投入改革开放;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的胜利,将再度激发中国人的精神动力,自信地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近日,电影《少年的你》将校园暴力这一问题再次拉进公众视野。有观众感叹:“我逃离了校园暴力,却陷入了更深的职场暴力。”每每爆出发生校园暴力事件,都会备受社会各界瞩目,而职场暴力却少有人提及。

实际上,校园和职场都是丛林法则的受害场所。当施暴者带着校园里的处事法则走入社会,校园暴力便成为了职场暴力,咒骂与拳头变成了暗搓搓的“手段”,明枪变成了暗箭。笔者认为,我们需要防范校园暴力延伸到职场。

与校园里的“小霸王”相似,职场的小圈子中也存在着很多“领头羊”,他们往往会在周围人对自己的崇拜、认同中找到自我价值。殊不知,真正的自我价值是从为社会作贡献中得到的。那些从欺凌同学中寻找快感和存在感的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通过教育尚有修正三观的机会,然而成年后还以做小圈子里的“老大”为荣的人,更加需要被教育,更加需要反思。这些“老大”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极有可能出现暴力的延续。

与校园暴力不同,职场暴力通常是冷暴力,表现为孤立、排挤、冷落、讽刺、负面八卦等。因为成年人很少会血气方刚地用拳头解决问题,职场暴力显得更加“文明”。事实上,这些冷暴力可能比肉体冲突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更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工作中被无视对一个人的幸福感的伤害最大。在研究人员robinson调查的1300个案例中,那些遭受过排斥的人更容易对工作产生不满,健康方面的问题更严重。智联招聘也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职场冷暴力调查,发现近七成被调查的白领都表示自己曾经遭遇过职场冷暴力,遭遇职场冷暴力后,只有16.9%的人表示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38.1%的受害者表示自己会整日郁闷,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与孩童相比,成年人习惯了“打掉牙往肚里咽”,更加懂得隐忍和自我调解。很多人因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在职场暴力中默默投降,艰难前行。

更多时候,职场暴力是一种群体无意识的行为。《少年的你》中有句台词:“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只是那时,你不知道。”然而,成年人通常将同情给予孩童、老人、弱者,却往往会忽略同龄人。我们很难意识到,一些试探性的讨论、茶余饭后的谈资、同事朋友间的玩笑,怎么会无形中伤害了他人呢?笔者认为,归根结底是我们缺乏共情能力。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言语暴力的恶劣性,就不会觉得那些看似正常的言论非常正义、合理了。

无论是校园暴力还是职场暴力,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出现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做到“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是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通常我们在“暴力沟通”的时候,脑中诱发兴奋与刺激的因素将大量分泌,从而使得人变得容易激动,并且有产生过激行为的倾向。他认为,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点、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便于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不论是校园还是职场,有人际关系存在的地方,难免会出现暴力。当社会各界都在为避免校园暴力作出努力时,我们不能放弃对职场暴力的关注。莫让校园暴力延伸到职场,我们任重道远。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第一段:引入电影的主题和背景(200字)。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影像、音响等手段将故事呈现给观众,引起观众的思考和感受。在电影观影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本文将针对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开头这一主题展开探讨。电影作为一个具体的艺术品,一部好的电影往往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引发观众的兴趣和共鸣。在电影的开始处,通常会展示出电影的主题和背景,为观众提供一种导入感,并激发起更多的期待和好奇心。

第二段:通过情节展示主要角色(200字)。

良好的电影开头常常通过有趣的情节展示主要角色,用行动和对话来描绘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状态。例如,《触不可及》这部电影的开头通过一系列扑克游戏来介绍主要角色。这种开头创造了一个有趣的场景,同时也展示了主角的聪明才智和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共鸣。一部电影的开头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让他们对故事的发展产生兴趣,进一步提高观影的期待值。

第三段:通过镜头语言传达情感(200字)。

有些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来传达情感。例如,《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的开头运用了广阔的大海和站在船头的男女主角来表达他们的自由和期盼。通过电影的摄影、音乐等元素的配合,观众可以感受到浪漫的气氛和角色的情感世界,进而被电影所吸引和深深打动。这种方式适用于那些着重情感表达的电影,通过一种奇特的景象或高潮迅速吸引观众,让观众探寻影片的内涵。

第四段:通过快节奏和动感音乐烘托气氛(200字)。

另外一种常见的电影开头方式是通过快节奏和动感音乐来烘托气氛。这种方式适用于那些动作片、喜剧片等类型的电影。电影开头往往会以一场激烈的动作戏或幽默的情节来吸引观众。例如,《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一直以其惊险刺激的开场吸引着观众。通过高速驾驶、爆炸和酷炫的特技,电影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使观众瞬间被电影所吸引,并期待后续的故事情节。

第五段:总结电影开头重要性和个人体会(200字)。

电影的开头是整个电影的一个关键部分,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开始,更是为观众打开电影世界的大门。一个好的开头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观众的兴趣和关注。通过情节、镜头语言、快节奏和动感音乐等方式,电影的开头试图以多种方式打动观众。对于我个人来说,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会根据电影的开头判断出电影的类型、主题和质量,并进一步提高我的期待和好奇心。一个好的电影开头往往会让我对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深入欣赏电影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同行的朋友劝我:不然的话这电影要怎么演下去,你何必这么较真呢?正如肖央在片中那句已经走红的台词:“只要你看过1000部电影,就会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我也想说的是,只要你看过足够多的电影,就知道这样的设计并非只是要让电影“演下去”这么简单。

这一切要从李维杰这个人物塑造说起。从那位黄毛同事的话中,你便知道他小学都没毕业,从那位警察的报告中,你也可以知道他没有父母从小就是孤儿,正是这些经历让李维杰更加珍惜现在的家庭,也更加看重孩子的教育,然而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三观也正在形成当中的大女儿却成为他的一个难题。

想必很多穷苦出身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经历:会嫌弃自己的父母,抱怨他们不能给自己更多,特别是在和同龄人的对比之后,这种情绪可能就会愈发强烈。而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讯号,如果处理不好,不但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会越发疏远,甚至有可能会误入歧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小学时明明成绩很好,可到了中学却逐渐变成了另一个人,因为他们是没有办法独立迈过心中这道坎儿的。当然也有些幸运闯过这一关的人,但他们却也急切想要和过去的自己切割,终身无法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活着。

而面对同一屋檐下却越来越陌生的孩子,大多数父母通常却是无能为力,片中的李维杰同样如此,忍痛掏了参加夏令营的钱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他和女儿渐行渐远的内在问题,在女儿眼中,他变成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气鬼,形象越来越卑微。而看到女儿怒气冲冲的背影,他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是一声叹息,他无法在女儿心中树立起一个伟岸的形象,也无法将父爱有效地传递给女儿,这正是他痛苦的根源所在。

所以,当“处私刑”意味浓厚的“误杀”发生之后,李维杰的第一反应是要保护家人保护女儿,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种“证明自己”的强烈潜意识在驱使着他。正如影片最后李维杰在警车里那番独白:“很遗憾重新拉近彼此的距离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但我希望这件事让你真正成长起来。”他所做的这一切,正是为了让女儿可以感受到父爱,同时重新树立自己在女儿心中的形象。而编剧和导演也正是用这样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有效沟通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共同的责任,不要等到悲剧发生时才悔不当初。

而李维杰最后的自首同样是基于此。无论是拒绝接受布施的僧侣,还是高高耸起的佛塔,仿佛都在告诉他“人在做天在看”。李维杰是一个好人,所以尽管他能骗得了所有人,但终究还是骗不了自己的良心。同时他这么做也是要给女儿看:哪怕你有一万个正当的理由,人终归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一次父亲替你扛下了,但你也丢掉了最后的保护伞,接下来的路必须自己去走。当然这次“瞎折腾”还顺带解决了黑警,摧毁警长丈夫的选情,这些可以说是边际效益了,所以无论如何李维杰都没有“白忙活”一场,这样的结尾处理比简单加一句字幕应付审查可是要用心多了。

而亲子关系这个话题,除了在李维杰“正义”这一方得到展示之外,在陈冲饰演的警局局长拉韫代表的“邪恶”一方身上也得到了对立的展示。和一无所有的李维杰相比,权贵家庭的拉韫则拥有一切。一边是李维杰舍不得3000块给女儿的夏令营费,一边是拉韫给儿子买了汽车,一边是李维杰为了保护女儿舍身取义,一边是拉韫为了儿子以身试法,同样都是不择手段,但她和儿子的关系,有比李维杰和女儿更亲近吗?答案当然是并没有。可见,金钱在亲子关系中虽然重要,但绝非是最重要的。看了1000部电影的李维杰可,以发现世界上没有什么离奇的,而我们看了一部电影也该多少明白一些道理。

当然本片引发的疑问远不止这一个。谭卓饰演的妻子问丈夫,为什么不把换尸体的这件事告诉自己,肖央饰演的父亲回答道:“我没有什么本事,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不能说他是撒谎,但至少是没有说出全部实情。因为尽管预演了许多遍,但李维杰深知不可能万无一失,特别还是二女儿更是如此,毕竟小孩子有太多的不可控性了,所以他必须要瞒着她们,这也是他最后的一道防线。

除了令人感慨的亲子关系外,本片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它出色完成了一次商业类型片的尝试。监制陈思诚尽管有同为罪案题材的“唐人街系列”成功在先,但毕竟还是更偏向于喜剧风格,然而《误杀》则截然不同,它是依靠故事和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而且几乎没有车战枪战这些动作戏,完全仰赖于场景切换和演员表演,依然能做到让人时刻提心吊胆,从这一点讲导演已经成功了。

说起表演,肖央让我大吃一惊,看来即便是离开了喜剧,他依然是一个好演员。当然最让人大呼过瘾的还是陈冲的表演,她不但张弛有度细腻过人,而且十分有层次感,在丈夫和孩子面前的温柔,在警队下属面前的严厉,在审讯犯人时的狡猾,在恳求对方说出真相时的悲戚,她总是你能准确地展示这个角色复杂的每一面,所以还是希望陈冲能多演戏啊,尤其是主演电影!

不知道《误杀》能否衍生为一个ip,但从开头和结尾来看,至少续集并非没有可能,希望到时候陈冲可以卷土重来,这一部里肖央和她虽然为男女一号,但两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对手戏,所以不负责任地畅想一下:李维杰逃出监狱,拉韫东山再起,两人在亦正亦邪中继续过招,新仇旧恨接踵而至,是不是听着就有点激动呢!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结合,向观众传达情感和思想。每个人观看电影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无论是对剧情的思考,对角色的感受,还是对电影所传达的主题的理解。而如何开头一篇关于电影心得体会的文章,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引入、剧情、角色、主题和总结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头一篇连贯的电影心得体会文章。

第二段:剧情。

一个电影的剧情是整个电影的骨架,它决定了电影的发展和结局。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以剧情作为电影心得体会文章的开头。可以通过简单地介绍电影的背景、主要的情节和转折点来引入文章。例如,如果是一部悬疑片,可以描述一下电影开始时的神秘气氛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提到一些关键时刻和令人惊叹的转折,来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做铺垫。

第三段:角色。

电影中的角色是故事的核心,他们的行为和情感在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可以以角色为切入点来开头一篇电影心得体会文章。可以简要介绍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并对他们的性格、动机和发展进行分析。例如,如果是一部爱情片,可以描述一下男女主角的性格特点和他们之间的互动,从而引出电影所表达的关于爱情和人性的观点。通过对角色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导演想要传达的思想。

第四段:主题。

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导演想要传达的思想。因此,介绍电影的主题也是开头一篇电影心得体会文章的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概括电影所表达的主题,并解释为什么这个主题是重要的。例如,如果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可以谈论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电影对战争的探讨和反思。通过对主题的介绍,读者可以对电影的整体意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更好地理解电影所传达的思想。

第五段:总结。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对电影的评论和心得体会,来结束文章。总结可以包括对电影的整体评价、对剧情和角色的感受,以及对主题的思考。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以进一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讨论。总结部分可以简明扼要,但要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真实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开头一篇关于电影心得体会的文章时,我们可以选择从剧情、角色、主题等方面切入,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确保开头能够简明扼要地概括电影的基本信息,并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做好铺垫。随着文章的逐渐展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和读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最后,在总结部分,我们可以简单地总结对电影的评论和心得体会,并提供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刚看完《一公升的眼泪》。早上出门,有点不适应微微的阳光。

脊髓小脑萎缩症,我花了好些时间记住这个名字呢。慢慢地,想使身体活动却不能动,想要说话却不能说,想吃的食物却不能下咽。无法治疗。但是,智力不会有丝毫损伤。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看着自己一点点的失去,看着周围的人被连累,无能为力。可是,因为这样,亚也写下的日记鼓励了好多人。亚也曾经问:妈妈,我是为什么活在这世界上呢?这里,你终于找到存在的意义。

雨下得好大。“我想回到过去!想要做出时间机器回到过去!”以前看小叮当,我就梦想有他的口袋。亚也,如果我有,一定把时光机器拿给你。就算以后再也变不出任何东西。在不幸里人会变得坚强,适当的鼓励会得到力量。清风的顶楼,夕阳也可以很美很闪亮。“不要再说想要回到那一天,我要认同现在的自己活下去。”变得只能依赖别人,时刻受人照顾,接受退化的自己。亚也,你说过植物很伟大,任风吹雨打人践踏,还开花。其实,你也一样。你是一朵奇葩。知情、难过、困惑、接受、振作、帮助别人。一路走来,一步一步,不贪心,不放弃。

上帝因为很忙,于是派母亲来到人间。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上帝,如果有,谢谢。最先知道亚也病情的是妈妈潮香。看她一系列的举动,我就在想,我也要成为这样的女人,这样的妈妈。“亚也,对不起,妈妈不能代替你得病。对不起,亚也。”我不需要再多话了吧。母亲是个传奇。一直都是,每一个都是。

人类也是一样,不要勉强地生存下去。”可是,后来你却对亚也说我想你活下去。麻生,你真欠揍。可是有一段,你对坐着轮椅、说话已经需要花力气、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亚也告白那一段,“我……也许,喜欢你……也许……也许喜欢你……可能……”真笨拙。但那一刻我觉得这是世上最动人的告白。真实的故事里没有你,剧里虚构一个你。我真高兴,麻生,亚也遇到一直陪在身边的你。就算你是不存在的。

“即使轮椅开始进入了生活,朋友却依然是朋友。”朋友的手,很温暖。朋友的牺牲和付出都是真心的,可是朋友也有疲倦的时候。所以,任何人都是值得谅解的,对吗亚也?也许,你从来没有计较过。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手,可能也会为过多的负担而抱怨,却无法置之不理不能松开手,这就是朋友啊。

想说的还很多,只是有些话只能用心传达。因为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字眼去描述我们的生命以及生命里的爱。

活着真好,不是吗?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误杀》是由陈凯歌执导,肖央、谭卓等主演的一部悬疑犯罪剧情片。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小镇,故事讲述了一个平凡的父亲为了给女儿治病而误杀了一个杀人犯,并因此被拍下的现场录像陷入一个谜团之中。这部影片不仅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引发观众思考,还对家庭、爱和信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二段:引人入胜的剧情设计。

《误杀》的剧情设计独特而引人入胜。从一开始,观众便被投入到一个复杂而扑朔迷离的世界中。主人公的误杀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他不得不与权威机构作对,寻找真相并保护自己的家人。这让观众时刻保持着紧张和兴奋的情绪,一步步解开谜题,揭示出隐藏在背后的黑暗真相。影片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转折和人物的复杂性,将观众牢牢吸引住。

第三段:对家庭与爱的探索。

在《误杀》中,观众可以看到父爱与家庭的力量。主人公为了给女儿治病,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误杀了一个人。他的追求不仅是对女儿的爱,更是对家庭责任与信念的坚守。与此同时,影片也展示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主人公陷入困境时,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变得至关重要,同时也暴露了现实世界中家庭关系的脆弱性。这种对家庭与爱的探索,使观众不断思考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第四段: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影片中,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主人公误杀了一个杀人犯,被录像拍下后成为了警方的嫌疑对象。但他并没有主动向警方报案,而是选择了对抗,试图寻找真正的罪犯并证明自己的清白。这引发了对个人道德观与法律约束的思考。观众不禁反思:在面对类似情境时,自己会如何选择?个人的道德准则与法律的制约齐头并进,给观众提供了引导思考的空间。

第五段:人性与社会的深度剖析。

在《误杀》中,人性与社会的深度剖析贯穿始终。通过各类角色的展现,影片展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真与假,以及无辜与罪恶的边界。同时,影片也对社会中的权力机构、媒体宣传和舆论影响进行了揭露,以此探讨当个体面临挑战时,现代社会的反应和回应。观众被引导思考:在特定的环境下,人性是否会受到影响?个人是否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操纵?这些问题挑战着观众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总结: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设计、对家庭与爱的探索、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以及人性与社会的深度剖析,《误杀》引发了观众的深思与反思。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紧凑精彩的故事,更在于对人性与社会伦理的探讨和思考。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对自己和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电影误杀2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一

陈思诚监制,柯汶利导演,肖央、谭卓、陈冲主演的《误杀》挺值得一看。它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的迷影元素,它是一部和电影有关的电影。

《误杀》改编自印度电影《较量》和《误杀漫天计》,几个版本故事大致相同:亚洲某地,一个普通人家,父亲勤勤恳恳地工作,母亲安安静静操持家务,女儿在学校念书,却没想到,大女儿被恶少相中,大祸从天而降。为了拯救一家人,父亲设下计谋,忍受盘问和严刑拷打,最终让一家人度过灾劫,他也以自己的方式,求得救赎。

父亲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也是这个故事的主心骨,一举一动都不能有错失。所以,父亲的知识来源问题,就成了重要的问题。普通人想要战胜权力机关,战胜有着丰富案件侦破经验的警察局长,安然度过重重危机,靠日常生活的小知识小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个故事给出了一个重要的设定,父亲是影迷,尤其喜欢看犯罪推理类的电影,靠着看电影,父亲完成了知识积累。

有了这个设定,父亲再是个普通人,也都不要紧了,他的“知识来源”问题就解决了。他可以是老师,是小职员,甚至还可以再普通一点,因为电影能够抹去一切沟壑,给所有人提供故事、情绪、感受,甚至也能提供平等的知识储备的机会。在《误杀》里,肖央扮演的父亲李维杰是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小商人,他的同事这样调侃他:“等你女儿大学毕业,她就更瞧不上你这个小学都没毕业的父亲了。”但是不要紧,有电影,他有电影。

有《控方证人》《蒙太奇》《天才枪手》《狩猎》《七宗罪》《白夜行》这样的电影,告诉你现实是什么,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人又是如何盲从和容易被操纵。并且手把手地告诉你,如何制造不在场证据,如何控制人们的记忆,打乱人们对现实的认知。甚至还送上“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太漂亮”这样的句子作为心灵补养剂,让人知道自己可以去向往自由,赢得幸福。有理论做先锋队,有方法可以执行,有慰藉做后卫,这就够了。

给了李维杰灵感的,不只有电影里的情节,甚至还有电影技术。《误杀》最让人惊艳的,是强化了“蒙太奇”概念,把它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构造情节的手段,原作里的父亲,是利用人们的记忆缺陷,重新灌输了自己制造的记忆,李维杰却是非常明确、非常自觉地,用电影手段,重新剪辑组装了现实。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这个情节,是原作没有的,它用这个细节,郑重地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部和电影有关的电影。

《误杀》不但是好看的商业片,也是给电影的一份情书,一首赞歌。它一边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一边告诉我们,电影可以做什么,它如何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改变普通人的思维,让人度过灾劫,获得一点慰藉。

当然,光有这些是不够的。“故事”不只意味着框架和情节,更多时候,也意味着细节制造的血肉。同样是翻拍电影,很多电影失败了,《误杀》却成功了,因为它在原作基础上,又给出了一些有说服力的细节,例如一条街上的华人的相助,棺材上的抓痕,女儿的考卷,这些细节让这个故事更容易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共情。

还有出现了很多次的羊,羊被枪杀,羊出现在弃车的湖边,羊出现在棺材里,羊出现在赎罪塔下,羊是替罪羊,是目击者,是这些普通人的命运的比喻,也是宗教意义上的羊。

脱胎于原作,却不输于原作,《误杀》翻讲了一个故事,却也为这个故事增添了新的光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