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无锡清廉故事心得体会实用 廉洁小故事及感悟(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18:31:17 页码:9
无锡清廉故事心得体会实用 廉洁小故事及感悟(八篇)
2022-12-21 18:31:17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无锡清廉故事心得体会实用一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辖锡山、江阴和宜兴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656平方公里,人口约426万。其中市区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是江苏地区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建“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

无锡之名最早见于《汉书》,相传周平王东迁时(约在公元前770年),惠山东侧发现了锡矿。锡在当时是冶炼青铜器的原料,于是爆发了当地人和外来者长达几百年的流血冲突。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大将王翦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无锡天下宁”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生活,因此“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城市的名称。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早在明代时,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19世纪中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本世纪以来,无锡更是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被誉为“小上海”。

无锡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气候也为养殖业提供了条件,太湖中出产的各种水产品种达数十种,尤其以银鱼、蟹最为著名。此外,无锡的土特产品:假(惠山泥人)、大(无锡酱排骨)、空(无锡油面筋)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为到无锡旅游的宾客提供了方便。航空:无锡硕放机场已开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阳等多条航线。铁路:无锡地处京沪线上,每天在无锡停留的快车逾百列,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火车可直达无锡。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无锡,与华东每个城市每天均有旅游汽车往返;九条国道、省道成放射状通向全国、全省。水路:从浙江湖州可乘旅游船经太湖到无锡;从苏州、镇江、丹阳可乘游船经古运河到无锡。

无锡的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这里有被誉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还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园;江南著名赏梅胜地梅园和著名的“园中园”寄畅园等。也有近几年新建的“唐城”、“三国城”、“水游城”等影视拍摄基地。这些景观,使游客们在观赏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时,又领略了中国古典名著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游客们:太湖的山水,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古迹,使无锡成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今天我们来到这座温馨美丽的城市,请调动您的思维,展开您的想象,尽情游赏吧!

对于无锡清廉故事心得体会实用二

在无锡市西郊,以锡山、惠山命名。包括锡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锡惠公园把两山合成一园,内容丰富多彩,展现了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人文传说。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龙,又称九龙山。山峰高近330 米。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余处泉眼,故俗称惠泉山。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又传秦大军曾在此埋锅烧饭时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语:"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平"。汉时锡竭,因此此县名为无锡,谚称"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是九龙山龙头上的一颗明珠。锡山顶上的龙光塔,又是无锡城市的风景标志之一。

从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入园,可直达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地。此处是全园的精华。惠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几次游惠山,亲书"惠山寺"匾额,香火旺盛。主要游览点有唐宋经幢、金刚殿、雪花桥、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华门东折即为"寄畅园"。该园在元朝时为二僧房,名"南隐"、"讴寓"。明正德年间,当时兵部尚书秦金罢官后,回乡将此处开辟为园,名"风谷行窝",后又更名为"寄畅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内叠石引水,步步得景,处处有画,寄畅园更趋完美。

寄畅园的东部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池畔有绕池回廊。回廊粉墙上镶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传是乾隆皇帝与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尽头有一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在此倚栏观鱼。池北林木幽深处,八音涧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园的西部则以假山树木为主。太湖石垒成的"九狮台",可以凭想像去寻找腾跃、静卧,姿态各异的狮子。寄畅园与惠山九峰、锡山龙光塔连成一片,成为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清康熙、乾隆皇帝游此园后,即命人在北京颐和园中仿此建一国林,取名"谐趣园"。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此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质甘香重滑。我国古代著名的茶道专家,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称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时,此水成为贡品。唐宋以后,一些著名的诗人常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此,天下第二泉闻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此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从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声。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唐诗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构筑精巧,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鹃。每逢花期,姹紫嫣红的杜鹃,竟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对于无锡清廉故事心得体会实用三

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民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而命名为“寄畅园”。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畅园游览。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因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随我到园中去参观。

<>

各位:在门厅右侧墙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畅园记》。过门厅,天井里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国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從”,赞美园内八音洞的美妙泉声。往前是“民谷行窝”大厅,三门敞厅正中悬挂朱妃瞻所题写的匾额。凤谷行窝是寄畅园最早的名。寄畅园第一代主人秦金,号“凤山”,惠山俗称龙山,以“凤山”相对,指出此地是“凤藏龙山”的风水宝地。现在的大厅是清雍正年间改建的,厅前柱子上挂着无锡金石家高石农篆书翁同龢的楹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洁畅,气爽节和。”走廊东门叫“侵云”门,“侵云”为锡峰塔的别名,出此间可望锡峰塔影。酉门为“碍月”门,可眺望九龙山峰,因峰高阻碍月色,故名“碍月”。

从“碍月”门出来,是一座苏式小庭院,中间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围砌。周围红柱回廊连接整个庭院,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月洞门,分别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畅园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礼堂”,古朴典雅,装饰扇木格子落地长窗,共有18扇。这里是执掌礼仪的场所,据说此堂题名是为纪念关公。关羽被曹操软禁后,为试探关羽,只给他一间房,关羽把房让给嫂嫂,自己站在门外,借月光读书到天明。曹操为此佩服至极。园主人更是敬佩关公,题名“秉礼”,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从北面出小院,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是“含贞斋”,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喜欢吟咏“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叫作“含贞斋”。屋前两棵银杏树,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种植着大片桂花树。穿过树林,看到的是“九狮台”。九狮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的雄狮。据说这是根据元代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狮首,是全国最高点,整个园林一览无余。

从九狮台南行,不远就到了“邻梵阁”。梵界即为佛界,阁建在假山上,因紧靠惠山寺,故名“邻梵阁”。原来的建筑已毁,现在的阁是在80年代初根据明代王稚登《寄畅园记》的记载重建的,游人登临眺望,锡山风光尽收眼底。

<>

各位游客:我们继续向东走,在快到尽头的高墙前,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墙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为镜,梳理发妆。所以人们都叫她“美人石”。石前这个长方形的池塘,叫“镜池”。游客欣赏“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动人的神态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笔。乾隆来此游览时,认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气魄,将它改名为“介如峰”。园主人为此特意把乾隆的题和题诗刻成石碑,立在镜池前面。各位游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墙角,有一块不显眼的石头,好像一只癫蛤蟆,对着美人石张口垂涎,真像癫蛤模想吃天鹅肉。

从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是“锦汇漪”,因为它汇集全国锦绣景色而得名。而整个寄畅园的风景正是围绕着这一流池水为中心而展开的。“锦汇漪”南北长,东西狭,面积仅有2.5亩,却显得开阔明朗。东面是临水亭廊,西面地势高处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桥,使水面成为不规则的巨大镜面,把周围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树影、花影和人影汇集在池中。从“锦汇满”东岸沿长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盘”,取自王维《辅川园记》中“郁郁盘盘,云水飞动”之句。亭中青石圆台和石鼓凳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秦氏旧物。郁金亭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艺高超。乾隆游惠山时,便和他在青石圆台上对弈。结果,乾隆连连得胜、他想:我的棋艺远不如老僧,为何反而连连得胜?无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胜罢了。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虽然获胜,仍郁郁不欢,后人就把此回台取名“郁盘”,亭就叫一郁盘亭”了。

由郁盘亭向北的长廊叫“郁盘长廊”,为秦耀改造园林时所建。旧廊前后古木成荫,郁郁葱葱,墙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隐若现。游客仔细看会发现,这里的廊柱特别高,这条长廊也特别高敞。因此在廊内举目四望,“锦汇漪”对面的高大树木,以及雄伟的惠山也能一览无遗。

<>

顺着长廊向北,只见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鱼槛”。它三面环水,是当年秦耀改建寄畅园时建造的。建成以后言主人常常在此凭槛观鱼,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额是张辛稼所书,中间悬挂着吴永康画的观鱼图。

“知鱼槛”对面是“鹤步滩”。它是园中的主山,用当地山石围叠,并用土夯实。造园者把这里的假山当作惠山余脉来处理,使它们气势相连,假山脚下有弯曲谷道,洞水顺流而下,水石相谐,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鹤栖息漫步,因此取名“鹤步滩”。

“锦汇漪”上的石桥,用7条石板直铺而成,因名“七星桥”。七星桥东面临水的是飞檐翘角的“涵碧亭”。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历史。

<>

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复明代硬山式建筑风格。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这是寄畅园小中见大建园风格的体现。

嘉树堂东面是“浣绿”廊门,而出西边“闻韵”廊门,便到了“八音涧”。此涧是根据晋代左思“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洞用黄石堆砌而成,上面种古树,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二泉”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八音涧边假山群中的这些古树,都是有二三百年树龄的古樟,它们枝繁叶茂,最大的胸围有4米。在游览寄畅园中,我们还可欣赏到《寄畅园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布在郁盘亭长廊、秉礼堂、含贞斋的墙上,以及邻梵阁、嘉树堂中。这些法帖是清嘉庆年间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赐《三希堂法帖》的基础上,搜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观、文徵明、董其昌、刘塘等的墨迹,精雕细刻而成。现在看到的是1981年根据旧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现古时风采。在含贞斋南侧围墙上,还保存着零星残存的原有石刻。如果客人中有书法爱好者,可以慢慢浏览欣赏。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游览已经结束了。通过刚才的游览,使我们感到此园面积虽小,却能巧用借景,小中见大,达到咫尺园林,多方胜境的效果。

对于无锡清廉故事心得体会实用四

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

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民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而命名为“寄畅园”。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畅园游览。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因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随我到园中去参观。

【凤谷行窝大厅—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邻梵阁】

各位:在门厅右侧墙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畅园记》。过门厅,天井里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国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從”,赞美园内八音洞的美妙泉声。往前是“民谷行窝”大厅,三门敞厅正中悬挂朱妃瞻所题写的匾额。凤谷行窝是寄畅园最早的名。寄畅园第一代主人秦金,号“凤山”,惠山俗称龙山,以“凤山”相对,指出此地是“凤藏龙山”的风水宝地。现在的大厅是清雍正年间改建的,厅前柱子上挂着无锡金石家高石农篆书翁同龢的楹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洁畅,气爽节和。”走廊东门叫“侵云”门,“侵云”为锡峰塔的别名,出此间可望锡峰塔影。酉门为“碍月”门,可眺望九龙山峰,因峰高阻碍月色,故名“碍月”。

从“碍月”门出来,是一座苏式小庭院,中间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围砌。周围红柱回廊连接整个庭院,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月洞门,分别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畅园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礼堂”,古朴典雅,装饰扇木格子落地长窗,共有18扇。这里是执掌礼仪的场所,据说此堂题名是为纪念关公。关羽被曹操软禁后,为试探关羽,只给他一间房,关羽把房让给嫂嫂,自己站在门外,借月光读书到天明。曹操为此佩服至极。园主人更是敬佩关公,题名“秉礼”,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

从北面出小院,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是“含贞斋”,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喜欢吟咏“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叫作“含贞斋”。屋前两棵银杏树,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种植着大片桂花树。穿过树林,看到的是“九狮台”。

九狮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的雄狮。据说这是根据元代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狮首,是全国最高点,整个园林一览无余。

从九狮台南行,不远就到了“邻梵阁”。梵界即为佛界,阁建在假山上,因紧靠惠山寺,故名“邻梵阁”。原来的建筑已毁,现在的阁是在80年代初根据明代王稚登《寄畅园记》的记载重建的,游人登临眺望,锡山风光尽收眼底。

【美人石—锦汇漪—郁盘亭—郁盘长廊】

各位游客:我们继续向东走,在快到尽头的高墙前,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墙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为镜,梳理发妆。所以人们都叫她“美人石”。石前这个长方形的池塘,叫“镜池”。游客欣赏“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动人的神态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笔。乾隆来此游览时,认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气魄,将它改名为“介如峰”。园主人为此特意把乾隆的题和题诗刻成石碑,立在镜池前面。各位游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墙角,有一块不显眼的石头,好像一只癫蛤蟆,对着美人石张口垂涎,真像癫蛤模想吃天鹅肉。

从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是“锦汇漪”,因为它汇集全国锦绣景色而得名。而整个寄畅园的风景正是围绕着这一流池水为中心而展开的。“锦汇漪”南北长,东西狭,面积仅有2.5亩,却显得开阔明朗。东面是临水亭廊,西面地势高处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桥,使水面成为不规则的巨大镜面,把周围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树影、花影和人影汇集在池中。

从“锦汇满”东岸沿长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盘”,取自王维《辅川园记》中“郁郁盘盘,云水飞动”之句。亭中青石圆台和石鼓凳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秦氏旧物。郁金亭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艺高超。乾隆游惠山时,便和他在青石圆台上对弈。结果,乾隆连连得胜、他想:我的棋艺远不如老僧,为何反而连连得胜?无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胜罢了。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虽然获胜,仍郁郁不欢,后人就把此回台取名“郁盘”,亭就叫一郁盘亭”了。

由郁盘亭向北的长廊叫“郁盘长廊”,为秦耀改造园林时所建。旧廊前后古木成荫,郁郁葱葱,墙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隐若现。游客仔细看会发现,这里的廊柱特别高,这条长廊也特别高敞。因此在廊内举目四望,“锦汇漪”对面的高大树木,以及雄伟的惠山也能一览无遗。

【知鱼槛—鹤步滩—七星桥—涵碧亭】

顺着长廊向北,只见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鱼槛”。它三面环水,是当年秦耀改建寄畅园时建造的。建成以后言主人常常在此凭槛观鱼,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额是张辛稼所书,中间悬挂着吴永康画的观鱼图。

“知鱼槛”对面是“鹤步滩”。它是园中的主山,用当地山石围叠,并用土夯实。造园者把这里的假山当作惠山余脉来处理,使它们气势相连,假山脚下有弯曲谷道,洞水顺流而下,水石相谐,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鹤栖息漫步,因此取名“鹤步滩”。

“锦汇漪”上的石桥,用7条石板直铺而成,因名“七星桥”。七星桥东面临水的是飞檐翘角的“涵碧亭”。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历史。

【嘉树堂—八音涧—明清古樟—《寄畅园法帖》石刻】

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复明代硬山式建筑风格。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这是寄畅园小中见大建园风格的体现。

嘉树堂东面是“浣绿”廊门,而出西边“闻韵”廊门,便到了“八音涧”。此涧是根据晋代左思“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洞用黄石堆砌而成,上面种古树,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二泉”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

八音涧边假山群中的这些古树,都是有二三百年树龄的古樟,它们枝繁叶茂,最大的胸围有4米。

在游览寄畅园中,我们还可欣赏到《寄畅园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布在郁盘亭长廊、秉礼堂、含贞斋的墙上,以及邻梵阁、嘉树堂中。这些法帖是清嘉庆年间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赐《三希堂法帖》的基础上,搜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观、文徵明、董其昌、刘塘等的墨迹,精雕细刻而成。现在看到的是1981年根据旧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现古时风采。在含贞斋南侧围墙上,还保存着零星残存的原有石刻。如果客人中有书法爱好者,可以慢慢浏览欣赏。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游览已经结束了。通过刚才的游览,使我们感到此园面积虽小,却能巧用借景,小中见大,达到咫尺园林,多方胜境的效果。

对于无锡清廉故事心得体会实用五

在无锡市西郊,以锡山、惠山命名。包括锡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锡惠公园把两山合成一园,内容丰富多彩,展现了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人文传说。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龙,又称九龙山。山峰高近330 米。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余处泉眼,故俗称惠泉山。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又传秦大军曾在此埋锅烧饭时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语:"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平"。汉时锡竭,因此此县名为无锡,谚称"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是九龙山龙头上的一颗明珠。锡山顶上的龙光塔,又是无锡城市的风景标志之一。

从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入园,可直达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地。此处是全园的精华。惠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几次游惠山,亲书"惠山寺"匾额,香火旺盛。主要游览点有唐宋经幢、金刚殿、雪花桥、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华门东折即为"寄畅园"。该园在元朝时为二僧房,名"南隐"、"讴寓"。明正德年间,当时兵部尚书秦金罢官后,回乡将此处开辟为园,名"风谷行窝",后又更名为"寄畅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内叠石引水,步步得景,处处有画,寄畅园更趋完美。

寄畅园的东部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池畔有绕池回廊。回廊粉墙上镶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传是乾隆皇帝与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尽头有一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在此倚栏观鱼。池北林木幽深处,八音涧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园的西部则以假山树木为主。太湖石垒成的"九狮台",可以凭想像去寻找腾跃、静卧,姿态各异的狮子。寄畅园与惠山九峰、锡山龙光塔连成一片,成为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清康熙、乾隆皇帝游此园后,即命人在北京颐和园中仿此建一国林,取名"谐趣园"。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此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质甘香重滑。我国古代著名的茶道专家,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称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时,此水成为贡品。唐宋以后,一些著名的诗人常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此,天下第二泉闻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此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从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声。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唐诗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构筑精巧,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鹃。每逢花期,姹紫嫣红的杜鹃,竟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对于无锡清廉故事心得体会实用六

在无锡市西郊,以锡山、惠山命名。包括锡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锡惠公园把两山合成一园,内容丰富多彩,展现了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人文传说。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龙,又称九龙山。山峰高近330 米。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余处泉眼,故俗称惠泉山。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又传秦大军曾在此埋锅烧饭时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语:"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平"。汉时锡竭,因此此县名为无锡,谚称"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是九龙山龙头上的一颗明珠。锡山顶上的龙光塔,又是无锡城市的风景标志之一。

从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入园,可直达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地。此处是全园的精华。惠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几次游惠山,亲书"惠山寺"匾额,香火旺盛。主要游览点有唐宋经幢、金刚殿、雪花桥、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华门东折即为"寄畅园"。该园在元朝时为二僧房,名"南隐"、"讴寓"。明正德年间,当时兵部尚书秦金罢官后,回乡将此处开辟为园,名"风谷行窝",后又更名为"寄畅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内叠石引水,步步得景,处处有画,寄畅园更趋完美。

寄畅园的东部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池畔有绕池回廊。回廊粉墙上镶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传是乾隆皇帝与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尽头有一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在此倚栏观鱼。池北林木幽深处,八音涧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园的西部则以假山树木为主。太湖石垒成的"九狮台",可以凭想像去寻找腾跃、静卧,姿态各异的狮子。寄畅园与惠山九峰、锡山龙光塔连成一片,成为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清康熙、乾隆皇帝游此园后,即命人在北京颐和园中仿此建一国林,取名"谐趣园"。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此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质甘香重滑。我国古代著名的茶道专家,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称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时,此水成为贡品。唐宋以后,一些著名的诗人常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此,天下第二泉闻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此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从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声。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唐诗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构筑精巧,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鹃。每逢花期,姹紫嫣红的杜鹃,竟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对于无锡清廉故事心得体会实用七

在无锡市西郊,以锡山、惠山命名。包括锡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锡惠公园把两山合成一园,内容丰富多彩,展现了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许多生动的人文传说。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龙,又称九龙山。山峰高近330 米。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余处泉眼,故俗称惠泉山。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又传秦大军曾在此埋锅烧饭时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语:"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平"。汉时锡竭,因此此县名为无锡,谚称"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是九龙山龙头上的一颗明珠。锡山顶上的龙光塔,又是无锡城市的风景标志之一。

从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入园,可直达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地。此处是全园的精华。惠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几次游惠山,亲书"惠山寺"匾额,香火旺盛。主要游览点有唐宋经幢、金刚殿、雪花桥、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华门东折即为"寄畅园"。该园在元朝时为二僧房,名"南隐"、"讴寓"。明正德年间,当时兵部尚书秦金罢官后,回乡将此处开辟为园,名"风谷行窝",后又更名为"寄畅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内叠石引水,步步得景,处处有画,寄畅园更趋完美。

寄畅园的东部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池畔有绕池回廊。回廊粉墙上镶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传是乾隆皇帝与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尽头有一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在此倚栏观鱼。池北林木幽深处,八音涧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园的西部则以假山树木为主。太湖石垒成的"九狮台",可以凭想像去寻找腾跃、静卧,姿态各异的狮子。寄畅园与惠山九峰、锡山龙光塔连成一片,成为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清康熙、乾隆皇帝游此园后,即命人在北京颐和园中仿此建一国林,取名"谐趣园"。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此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质甘香重滑。我国古代著名的茶道专家,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称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时,此水成为贡品。唐宋以后,一些著名的诗人常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此,天下第二泉闻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此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从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声。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唐诗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构筑精巧,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鹃。每逢花期,姹紫嫣红的杜鹃,竟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对于无锡清廉故事心得体会实用八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周围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围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游览观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游览。

<>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屹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说: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游览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原因,是龙头上无角的缘故。”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造以来,屡次被毁。1924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纠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拔端庄,英姿焕发。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游览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龙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列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26.71米,高4.09米,九龙腾空,气势不凡。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着著名书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石阶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赴宴;寿仙默默为我海屋添筹。”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绕过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对联写道:“国泰尽福地,民安多寿星。”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遗址。

<>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造“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第二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美,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大殿廊柱上挂有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撰的对联:“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巍然庙貌,调为教孝,寺教忠。”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重书。大殿背面,上悬“江南第一山”横匾,系我国名画家李可染所书,它为古殿平添了几分光彩。

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桥”。池是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香花桥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桥的名称取自佛经: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所谓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或者说;善门开,恶门闭。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门上踏一脚,表示愿做善人。

各位游客:下面请大家进二山门,请看古银杏树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横卧一石,名“听松石床”,长1.99米,宽0.87米,高0.56米,它是驰名全国的江南奇石之一。石块天然断裂形成,质地坚硬,一端翘起,宛如石床。唐高宗时著名书法家李阳冰应无锡县丞公孙罗之邀请同游惠山,特地篆写“听松”两字,刻于石床枕端,以示纪念,虽经1200多年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床边原有两棵古松,毁于元末。

“听松石床”前的古树为银杏,相传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经历了600多年风霜。据说当时共种有18棵,象征佛门18罗汉,现仅存这一棵。此树高21 米,直径1.91米,为雄性银杏,只开花不结果,离地6米的树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200多年树龄了,却结出了圆圆的果实。但在1982年,这棵雄性古银杏,居然也结出了7粒白果。古银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观”4个篆字,是清代无锡书法家邵涵初所写。意思是说人们在此可以“俯察古树之茂盛,仰观锡惠之秀色”。

<>

大同殿,也叫大雄宝殿,始建于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到清同治年间,大同殿及周围建筑被毁。后来在此旧址建造了一所树堂名“昭忠词”。前厅里壁上嵌有李鸿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词记》等两道石碑。请看这组洞堂的建筑特色,青瓦白墙,梁枋、柱头、门楼都画栋雕梁。图案为戏文风景、花卉鸟兽等。大同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树堂建筑,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殿后天井中还保留三株老桂,已有1300多年树龄。中秋时节,桂花飘香,使这座建筑显得更为清雅。

由大同殿出南边门,不远处就是“竹炉山房”。这里原是惠山寺弥陀殿,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房前平台,檐廊古朴典雅,头门边两块磐陀石。正中匾额“竹炉山房”是1979年李苦禅重题。两旁柱上的对联:“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为无锡书法家朱家驻题写。

相传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访惠山寺。寺僧性海砍倒一根竹子,一截为三,搭成竹炉,上架钵益,用二泉水煮茶,接待朱元津。朱元津品尝了竹炉上煮的茶,极为满意,赞扬性海是罗汉下凡、后来性海和尚重建惠山寺,并创建听松庵,退居庵内,品茗听松。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性海请湖州竹工,编制竹茶炉,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竹炉高不过一尺,外面用竹编织,里面填土,炉心装铜栅,形似道家的乾坤壶,叩之有金石之声。性海常用它煮二泉水泡茶,招待客人。当时名画家王紴作画,学士王达题诗,合成《竹炉图卷》共四卷,使竹茶炉流芳于世。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曾任湖广提学副使的邹迪光重建弥陀寺时改名“竹炉山房”,专门在这里用竹炉煮茶招待四方宾客。后原炉多次被毁,康熙年间,无锡著名词人顾贞观在1684年重制了两只竹炉。竹炉山房也几经重修,现在的建筑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1984年把乾隆诗碑移到山房门厅和廊下。正中一块正面刻的是乾隆1751年首次来无锡写的《咏惠泉》诗,背面刻着乾隆第四次来无锡时写的4首诗。东边一块碑上刻乾隆第三、四次来无锡的诗句。

<>

出竹炉山房南行,就是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一带,林木茂盛,泉水丰富,自古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其中“二泉”更是出名。“天下第二泉”得名于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唐代茶圣陆羽,遍尝天下名泉名茶,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誉四海。

,江苏省无锡市锡惠公园导游词

“二泉”得名以来留下了许多人文古迹。唐代时无锡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长安。到宋徽宗时“二泉”水被列为贡品,“月进百坛”。苏东坡品饮“二泉”水后,赞称“色味两奇绝”。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六次南巡至无锡,每次必到“二泉”品茗,并吟诗题字。20世纪40年代,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作二胡曲,取名《二泉映月》,更使“二泉”驰名中外。

“天下第二泉”泉址于1954年进行了全面整修。1992年6月对“二泉”进一步清理疏浚。现在“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分上、中、下三池。上池为八角形泉井,深1.94米,水质最好;中池深1米,正方形,紧靠上池,两池都是石底,青石围栏。池上的“二泉亭”,初建于南宋初期,是宋高宗赵构到此巡游时特地下令建造的,并题有“源头活水”四字。亭顶装饰双龙戏珠。现在的亭子重建于清同治初年(豆862年)。亭壁上石刻“天下第二泉”出自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泉水通过暗渠从港澜堂底流入下池。

漪澜堂位于二泉庭院正中,四周游廊环绕,游客们在此可小想品茗。苏东坡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的诗句。乾隆多次在此设御座品茗,堂前匾额是现代书法家费新我所书。大门柱上有苏东坡的诗:“雪萍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怕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长8.6米,宽5.7米,深0.33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开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称龙头),双爪前踞,龙颈弯突,张开大口,清泉白龙口倾注而出,构成“螭吻飞泉”胜景。石始建于明朝弘治初年,最初采用无锡本地黄色阳山石雕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为“天下第二泉”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迹。池前一组太湖石,叠成观音立于鳌背像,世称“观音石”,右为龙女,左为善才。观音石下有一段铭文,落款“蕙岩”,说明这是原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蕙岩小筑”中的遗物,清乾隆年间才移到此地。

无锡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钩的墓,坐落在锡惠公园春申涧流向映山湖的洞口南边的山坡上,音乐台背后山头墓地林间,树立着这位民间音乐家的铜像。阿炳信道教,道名彦钧,无锡东亭人。生于1893年8月20日。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对民族乐器琵琶、二胡有很深的造诣,后来双目失明,流落街头。直到解放后重获新生。阿炳墓原在河口灿山下“一和山房”道教墓地。1983年12月,迁葬于此。

阿炳的代表作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创作于1939年,是作者心声的流露及生活的写照。全曲由引子和6个阶段构成,是循环变奏的曲式结构。《二泉映月》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时作为国礼赠送外宾。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纷纷改编,成为一支誉满国际的名曲。

<>

二泉东侧就是“愚公谷”,原是惠山寺的净月住所,名“龙泉精舍”,是明代晚期极负盛名的我国四大私家园林之一。它是无锡人邹迪光在明万历年间建造的,占地约50亩,先后用十多年时间建成。国邹迪光以愚公自勉,故命名为“愚公谷”。

现在的“愚公谷”于1958年重建,具有明代古典园林特色。“愚公谷”匾是1960年郭沫若题写的。人门向南,由长廊通向荷花池畔,廊k一轩二亭,轩名“荷轩”,由著名画家吴作人书额。轩前对联“得山水清气,极大地大观”,是当代山水画家邑人钱松岳于84岁时书写的。荷轩以南的泉亭,名“滤泉”。泉边枝峰阁有唐代古联:“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南边廊内的对联“老龙听法,顽石点头”,巧妙地写出了当年惠山寺高僧讲经,老龙也前来听法,使大同殿前听松石连连点头的情景,反映惠山寺高僧佛学的博大精深。由滤泉穿过小石桥,只见假山旁有一株古玉兰,树龄已达400多年。

游客们:现在我们前往参观惠山“金粟堂”西南的“春申涧”。春申涧又名“黄公涧”,现为无锡观瀑的景观,因战国时代楚国国相春申君黄歇曾率军在此饮马而得名。山涧前石牌坊,古拙雅致。洞中一块大石横卧,如中流低柱,使洞水分流而下。石上刻有“卧云”两字,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为纪念惠山寺住持圆显而题写的,卧云是圆显的号。涧边三角亭,名“卧云亭”。

顺春申涧东下,位于锡、惠两山之间的是映山湖,古时称“秦皇坞”。1958年这里开挖出1400平方米的湖面,清澈如镜的水面使锡、惠两山的景色融为一体,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风景更加美妙动人。湖畔周围精心种植乔木、灌木、花草。东面建有一石牌坊,题有“映山湖”匾额。牌坊对面,各位请看春申涧出口处的那块石头,上刻“翠螺”两字,形容锡惠山峰如少女的发会。

各位游客:锡惠公园的参观就到此为止,下面随我去观赏一下惠山直街,大家可以随意选购一些无锡的土特产“惠山泥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