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1:41:45 页码:12
2023年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1篇)
2023-11-17 21:41:45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我们不断进步和提高。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描写,以丰富和充实文章的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欢迎大家一起分享阅读。

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浙江日报(记者马悦郑文)3年前,原杭州市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婉拒民办学校两百万元高薪,独自背起行囊,走进贵州省的连绵群山,担任起黔东南州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他开出的唯一条件是“分文不取”。

3年后,陈立群站在了聚光灯下——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9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支教的日子里,陈立群做了什么,想着什么,又给当地带了什么变化?日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了陈立群,听他讲述这些年的支教点滴,他也想通过《浙江日报》,向家乡人民分享一个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喜讯。

“教育者最为重要的就是把外在的严格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发、内驱的强大动力。舍此,便不成其为教育。”

——陈立群《我的教育主张》。

课堂内外。

守住教学生命线。

这两年开学前,贵州省台江县有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村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开欢送会。孩子的脸上充满自信,家长眼含热泪,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谁家孩子考取大学了”,每个人都感受着这份以前少有的荣耀。

台江县民族中学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全校88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561人考取了本科本科成绩完成率达到了183%其中一本线第一次超过100人。

黔东南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方主战场,也是杭州对口帮扶的地区;台江县是“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作为全县唯一的公办高中,台江民中在陈立群来此就任校长之前,教育质量堪忧:每年仅有100多人能上二本线,和只有一名学生考上一本。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竭尽所能去帮助那些和我当时所处环境差不多的孩子。”陈立群的支教初衷就是这样简单、真诚——不为名利、只为初心。

抱着这样的心愿,陈立群迅速投入到台江民中的工作中。可没想到,上任第一天,当他走进台江民中食堂,着实被“吓了一跳”:偌大一所学校,只有一个食堂一口锅,师生排着长队半天打不上饭;苍蝇乱飞,卫生状况堪忧,学生的营养根本无法保障。

陈立群的眼光确实与众不同,他先从改善师生生活条件抓起,着手改善食堂环境。不到两个月时间,全校3个年级分3个食堂用餐,单独开设教工食堂。

偏远山区硬件条件不好能够理解,可是,整个学校学习氛围之差,才更让陈立群感到诧异:校园本是安静之地,可是台江民中晚自习时间吵吵嚷嚷,老师不管,学生不学,完全不是一所学校应该有的样子。

陈立群立即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学生全部住校,手机全部上交,只在周六发还并限当天使用。学生自习时间不允许在教室讨论,每个班每天检查评比,早中晚挨个教室督察。没多久,3000多人、55间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变得有序起来。

“非宁静无以致远,不静下来,怎么能够想得深远呢?”陈立群说。

浮躁止于宁静。新校长的这根缰绳一拉,这些四处撒欢的学生们像是被一记无形的教鞭抽在了心上,立刻进入了紧绷状态,一盘散沙式的学习氛围逐渐改变。

温文尔雅的校长,动起真格来毫不手软。走进课堂的陈立群,开始调研教学质量。这一次他又被教师的不在状态“吓了一跳”。

“一位高三语文老师讲了20多分钟课,才发现自己讲错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嘛!”陈立群当机立断,直接让这位老师“下课”。没过多久,他又将另一名上课没有教案、跟着感觉走的数学老师调离了岗位。

不到一个月时间,两位老师接连被调岗,在台江县教育界迅速传开,大家都被这位铁腕校长雷霆般的整顿魄力震惊了。

“老师们的精神一下子都绷紧了。”台江民中副校长粟高胜说,大家都开始反思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深刻理解陈立群口中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含义,“大家备课、上课都很积极,教学上变得认真严格、质量有了长足进步。”

短短两个月,陈立群制定了16项管理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创新教学方法,台江民中经历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巨变,这所原本涣散的学校终于回到了正常轨道。

6月7日,是陈立群来到台江民中带出的第一届毕业生高考的日子。两个星期后,当揭开榜单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到欣喜——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了近300人,是以往的3倍。

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在当前扶贫时代,扶贫楷模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以自身努力打破贫困,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脱贫,并用自己的经历和故事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们。他们不仅是脱贫的见证者、践行者,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者。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当关注扶贫楷模,从他们身上学习和体会。

第二段:扶贫楷模的特点和品质(200字)。

扶贫楷模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和品质。首先,他们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们能够忍受困苦,激发自己内在的潜力。其次,他们具有坚韧的毅力,不怕困难和挑战,一遇到困境就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再次,扶贫楷模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创新思维,他们不仅在传统领域有出色的表现,还能跨领域发挥影响力。除此之外,他们对于公益事业有着热情和责任感,始终将帮助他人的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

第三段:学习扶贫楷模的意义(200字)。

学习扶贫楷模对于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故事可以激励和启迪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不轻言放弃。其次,他们身上的积极向上精神和向善品质,可以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帮助我们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乐观向善。再次,扶贫楷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第四段:如何学习和体会扶贫楷模(300字)。

首先,学习扶贫楷模需要我们积极关注和研究他们的故事和经验。通过看书、听讲座、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脱贫之路。其次,我们需要将其经验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找到与自身情况相符的部分,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再次,我们可以通过加入志愿者组织或参与公益活动,亲自感受扶贫楷模的工作方式和精神风貌。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与扶贫楷模或同样受到其感召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背后的道理。

第五段:结论,传承和发扬扶贫楷模的精神(200字)。

作为扶贫楷模的学习者,我们不仅应当在思想上受益,更应当把学习和体会到的东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行为。我们可以自己去参与扶贫事业,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我们也要传承和发扬扶贫楷模的精神,将这种善良和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公平。通过学习和体会扶贫楷模的精神,我们可以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扶贫时代楷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独特的品质在社会中闪耀着光芒。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和体会他们的机会,通过学习扶贫楷模,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扶贫时代楷模的心得体会,将成为我们迈向更美好未来的重要支撑。

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第一段:引言+背景介绍(150字)。

时代楷模是指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具有典型作用和引领力的先进个人。在我国扶贫攻坚战中,不乏一些杰出的时代楷模,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感人的故事,在全社会引起了深刻的共鸣。我曾参与过与这些时代楷模接触的机会,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扶贫工作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坚定信心,执着努力(250字)。

在扶贫工作中,许多时代楷模以饱满的斗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坚定的信心和执着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扶贫工作是一项巨大的责任和使命,无论面临多么艰巨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都毫不动摇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这种信心和努力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在自己的工作中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不断寻求更好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做好扶贫工作。

第三段:注重头脑+团结合作(250字)。

时代楷模们不仅在执着努力上有着非凡的表现,他们也注重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他们深知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推动扶贫工作。同时,团结合作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们积极与各个部门和机构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合力,共同攻克了一个个的困难。这使我明白,要想做好扶贫工作,不仅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要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凝聚各方力量。

第四段:关注个案+因地制宜(250字)。

每个贫困家庭都有其特殊的情况和需求,时代楷模们非常注重走访和了解贫困人口的个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他们十分关心每一个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并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协调支援资源,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从中学到,扶贫工作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帮扶措施,实现精准扶贫。

第五段:持之以恒+影响力(300字)。

时代楷模们在扶贫工作中展现出了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坚持。他们深知扶贫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耐心,因此他们不断地推动工作进展,从而对于当地贫困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唤起更多人对扶贫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结尾(200字):

通过与时代楷模们的接触和观察,我深刻意识到扶贫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只有每个人都像时代楷模一样,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守信心,努力学习,注重团结合作,关注个案,秉持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实现全面脱贫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扶贫事业必将朝着更美好的方向迈进。

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时代楷模是社会中的典范与楷模,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人类的潜能和无限可能。在现代中国,扶贫工作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而时代楷模在扶贫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榜样的作用。通过他们的事迹和心得,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和力量。

第二段:了解贫困的真实面貌。

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贫困的真实面貌,这需要时代楷模深入基层、走访贫困户,亲眼见证真实的困境。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政策。时代楷模张扣扣博士就是在对贫困地区进行深入调研后,提出了“稳定增收、适度致富”的解决方案,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三段:注重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是扶贫工作的根本,时代楷模再次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以王义振为榜样,他在西藏选择了发展羊杂技表演作为贫困户的脱贫途径。通过培训贫困户羊杂技的技能,并且发展旅游业,不仅提升了贫困户收入,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这一经验告诉我们,产业的发展是扶贫工作的关键,需要找准贫困地区的优势和潜力,选择合适的产业进行发展。

第四段:关注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力量,也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时代楷模曹雪芹博士从小就有志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在西部贫困山区设立了乡村教育基金,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完成学业。通过教育的帮助,这些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他们的人生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让我们明白,教育是扶贫的根本之道,要关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第五段:弘扬时代楷模精神。

时代楷模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奉献精神、责任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我们应该想办法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可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捐款、捐物等。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关注国家和社会对扶贫工作的最新政策和要求,做到尽心尽力为贫困地区提供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传承时代楷模的精神,并使之在社会中不断发扬光大。

结尾:展望未来的扶贫工作。

时代楷模们以其先进的思想、高尚的精神、无私的奉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深入学习他们的经验体会,不断发掘和弘扬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贫困地区一定能够实现全面脱贫,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对于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我最初是在中央电视台《时代楷模发布厅》上首次知悉,之后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陈立群的新闻采访资料,对他的事迹有了更多的了解。2019年11月8日,我有幸到_____参加“时代楷模”陈立群同志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现场聆听陈立群同志亲自讲述来黔东南义务支教的经历、体会和感悟,了解到更多此前不曾了解的感人事迹和点滴细节,再次感动,灵魂再次受到洗礼。

在此之前,我通过电视节目和网络媒体,知道陈立群从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放弃多家民办中学提供的百万高薪聘请,只身来到离家1000多公里的苗疆腹地,担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分文不取,义务支教。他来到台江后,一头扎进苗乡,用3年多的时间,在“爱心与责任感”的驱动下,改变了台江民族中学过去多年在全州排名垫底的状况,教学质量大幅跃升。他心中有大爱、无私奉献,始终把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求学成长作为己任;他翻山越岭,走寨访户,去了解学生的家庭,去关爱学生的成长。短短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台江县所有乡镇。

11月8日现场报告会上,陈立群同志给我们讲述了更多的细节。他围绕“教育扶贫”这一主题,根据黔东南的社会现实,提出扶贫要扶智的主张,并结合自己三年多来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如何扶智的过程。陈立群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精彩,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观点、管理经验、有益措施分享给大家。其中,给我留下不少令人印象深刻、闪耀思想光芒的语句,如“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人的使命是提升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扶贫要扶智,扶智先扶师”,等等。他的很多观点、措施,都不是对过去经验的照搬照抄,而是根据黔东南、根据台江民族中学的现实情况提出来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在东部,要办好一所学校,只要有一个好的校长就可以,但在黔东南,这个不适用。这不仅仅是东西部办学特点的不同,而且是思想观念和现实的差距。

我最初认知陈立群,是因为他获评全国“时代楷模”。今天,聆听了他的讲述之后,才知道,在“时代楷模”光环的背后,是巨大的付出和只有他本人才体会得到的辛酸。他分享了当初如何来到贵州、如何结缘黔东南,以及到台江民族中学后遇到的困难和酸甜苦辣;也分享了当年创办宏志班遭遇的困境。其实,陈立群并不富有,能在台江民族中学坚持三年多的时间,先后出资30余万元资助100多户苗族贫困家庭学生,除了“爱与责任”之外,主要得到了整个家族的支持。他出生于农村,一身从事教育,两袖清风,没有钱,在浙江的住所是政府提供的适用房。他资助苗族贫困学生的钱,是包括他姐姐的女儿、姐姐女儿的女儿在内的整个家族人的支助。他说,到台江支教扶贫,是整个家族行为。

陈立群从教近40年,潜心育人,以爱和责任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前途和梦想,是他笃定追寻的目标。也因此,2016年退休后,面对多家企业开出百万年薪聘请,他都婉拒了。他的身体不好,患有疾病;他也有牵挂,90多岁的老母亲独自在临安老家生活。应该说,陈立群是需要钱、需要照顾家人的。是什么力量让他放弃百万年薪、远离亲人奔赴苗疆?我想,就是他一直奉行的“爱与责任”。这是他教育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才的理念。这一理念伴随了他的整个从教生涯,无论身在何处,都在践行这一理念。过去,他担任中学校长34年,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乐教善教、思维创新,倡导宏志教育,将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融入教学和管理,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退休后,他来到贵州,深入国家级贫困县,担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格和精神!

陈立群同志是在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实践中涌现的教书育人的时代楷模,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他的先进典型事迹、教育理念、无私精神,让人震撼,让人感动。让我们以陈立群为榜样,传承陈立群“爱与责任”的育人理念,潜心教书、用心育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立德树人和教育脱贫的事业中去,切实履行好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最近被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刷屏了,我认真的了解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瞬间泪流满面,从内心深处佩服张桂梅老师的伟大。2002年,作为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孑然一身的张桂梅立誓:“我想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那些山里的女孩子们读书,让她们走出大山……”2008年,她创办了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级中学,12年间让1804个大山里的贫困女孩考入大学,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生的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如今63岁的张桂梅百病丛生,满脸岁月沧桑,但是她却拥有最伟大的人格。她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倡导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注重言传身教,传承红色基因,让“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学生自觉追求。张老师说在她办学初期,最艰难快要走不下去的时候,她把学校的党员找来,发现8个老师中6个党员,一下子底气就上来了,她带着党员老师们在学校里画了党旗,重温入党誓言,既然有她们这些党员在,扶贫的阵地就不会丢,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坚持。

看完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发自内心尊重她,她是个时代的伟人,用孱弱的身体撑起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我深切的被她这样的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所感染。张桂梅老师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那么朴实无华,用一个女人无私的奉献悄然书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真实的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值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学习张老师发自内心的无私,我们的教育事业太需要更多像她这样的老师,纯粹无私,不忘初心。我们学习张桂梅,就是要学习她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学习她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她崇高师德,治学严谨的锲而不舍;学习她珍爱生命,坚韧不拔的顽强,为战胜病魔不屈不挠,要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山区的女孩们,她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有人说,张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躯是自己的,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孩子。她却笑着说:“不,我是一名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人民,有学校,有国家,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她用一生践行大爱无疆,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把自己奉献给党和人民,这正是我们要敬仰的时代楷模!

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陈立群是一名来自杭州的名校长,当了33年的校长退休后,面对民办中学开出的百万年薪,他选择不要一分钱,来到位于贵州省的国家级贫困县支教,在那里继续他一生的教育事业,帮助更多的苗族孩子走出大山。

新学期伊始,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就抓紧时间走村串寨,及时摸清高一新生中贫困生的家庭情况,提供必要的鼓励和帮助。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98%以上的人口是苗族。台江县民族中学是县里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过去,学生的高考成绩一直在黔东南州的各县中垫底。20,在中组部台江工作组的推荐下,从杭州一所重点中学退休的陈立群,来到台江民族中学担任校长。

要改变,第一件事就是规范学习习惯,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可是,3000多名学生只有一口锅。在陈立群的努力下,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变成了三个食堂六口锅。学生从过去一半住校到现在全部住校,实现了统一的寄宿制管理。

今年的高一新生毛进行同学因为交通事故导致右腿严重骨折,了解到他因为家庭贫困没钱手术时,陈立群校长到医院给他垫付了医药费,又帮他筹齐了2万多元的手术费。

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下一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名师,陈立群亲自指导教师们做教案,进行业务交流。同时,还把他们送到杭州名校跟班学习。除了制定新的教师考核管理制度,陈立群还拿出自己的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金,建立了二十万元的奖教基金,用于表彰优秀教师。

今年高考,台江县民族中学包揽了全县文理科第一名,8名学生首次突破了学校十多年来没人考过600分的历史,901人参加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450人。

在支教结束前,陈立群希望培养当地的造血功能。除了管好一所学校,他开始培训全县、全州的校长和教师。如今,62岁的他已经到黔东南州的14个国家级贫困县做了50多场培训报告。

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了许多时代楷模。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心得和体会。在与许多时代楷模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扶贫的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真实情况是扶贫工作的前提。许多时代楷模都强调要深入实地,了解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只有真正了解了贫困农户的需求和困难,才能更好地制定出合理和有效的扶贫计划。尤其是在扶贫对象众多、情况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尤为重要。只有真实全面地了解了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才能精准施策,切实解决问题。

其次,发挥优势资源是扶贫工作的关键。在与许多时代楷模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资源,创新扶贫模式,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有的时代楷模是企业家,他们通过发展产业和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有的时代楷模是科技人才,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村地区解决了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发挥所长,创新扶贫工作模式,实现更好的脱贫效果。

再次,注重培养内生动力是扶贫工作的长效之策。时代楷模们都非常注重培养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他们通过扶贫产业的发展和技能培训等方式,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实现自给自足,摆脱贫困。这种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解决眼前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群众在未来持续受益。因此,我们要在扶贫工作中注重培养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能够自主发展,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另外,注重科技创新是扶贫工作的必然选择。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时代楷模们都意识到科技创新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将先进的科技应用到扶贫工作中,帮助贫困地区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比如,通过利用无人机进行植物保护和农田监测,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电商扶贫,帮助贫困农户将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增加了收入来源。因此,我们要注重科技创新,在扶贫工作中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脱贫质量。

最后,要注重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在与许多时代楷模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扶贫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时代楷模们都积极组织和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同时,他们也通过宣传倡导和示范带动,激发了更多人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因此,我们要注重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脱贫攻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之,时代楷模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扶贫经验和启示,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发挥优势资源、培育内生动力、注重科技创新以及动员全社会作出贡献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脱贫攻坚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贵州省台江县地处大山深处,而那里一所学校学子的冷暖,却牵动着来自千里之外的浙江一位校长的心。今年,是他在台江的第三个年头了。他就是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

“给我百万,还不如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令我开心。”陈立群说。

鼓励辍学学子重返校园、陪伴生病孩子输液到深夜,陈立群用爱心呵护着他的学生,成为他们心中的“陈爸爸”。

陈立群更将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传到了苗寨。“真正的脱贫是精神脱贫,我的心愿就是让苗族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出大山。”这就是陈立群的心愿,他号召老师们走进寨子、走进学生家中做宣传动员工作,大力宣传“考出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寨子”,启发群众重视教育,用教育阻断贫穷代际传递。

为激励优秀学生,陈立群开办了以“关注百姓困难,倡导刻苦精神,完善健美人格,体现教育公平”为理念的“甘霖班”,现已成为台江民中教育的金字招牌,吸引了众多周边市县的尖子生入读。

从在杭州长河高级中学办宏志班,到苗乡支教之路,是陈立群对教育公平的践行。“教书育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这是他朴实的誓言,也是他毕生的追求和信念。

三年多来,陈立群将越来越多的苗乡学子送到了他们向往的学府,为苗乡播下希望的种子。,台江民中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了全州第一。来,台江高考没有一个考生上过600分,这一次“破纪录”达到8人。陈立群带来兴师重教的“星星之火”,正在成为照亮苗乡孩子们未来的那缕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快乐和幸福就在于能给孩子们一双翅膀,让他们能在我们的肩膀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这双翅膀,就是我们的爱与责任。”陈立群说。

“中国那么大,教育欠发达地区那么多,总要有人站出来去做这件事。”说到支教之路对自己的影响,陈立群感激地讲:“我一直感恩过去的宏志生、现在的苗族同胞,是他们给了我想做一点平民教育工作的机会,是他们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是他们提升了我的办学思想,是他们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

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近年来,扶贫工作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大批扶贫模范涌现出来,他们通过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帮助贫困地区改善了生活条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扶贫时代楷模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我们深受感动,心灵上得到了滋养。在我看来,扶贫时代楷模们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鼓舞人心、引领潮流的力量。以下,是我对扶贫时代楷模的心得体会。

首先,扶贫时代楷模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言行合一的重要性。在扶贫过程中,他们不仅以行动为贫困群众带去了温暖与关爱,更以自己的言行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比如,他们从不抱怨艰苦,坚持不懈地为贫困人口进行扶贫工作,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强和坚持。这种一言一行的表现,让人们对扶贫时代楷模们充满敬意。

其次,扶贫时代楷模们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对于做好扶贫工作来说,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扶贫时代楷模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习各种有效的扶贫策略和技巧,以便更好地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活。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贫困,并开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另外,扶贫时代楷模们注重鼓励贫困群众树立自信心和自强意识。他们不仅以他们的爱心和关怀感染了贫困群众,也通过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明白,只要有信心和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他们经常给贫困群众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向他们展示了贫穷并不是天生的,只要有机会和努力,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命运的主宰。这样的鼓舞和鼓励,让贫困群众重拾希望,更加努力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此外,扶贫时代楷模们注重以身作则,引导社会关注扶贫事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他们向社会传递了扶贫的重要性,并亲自带领社会各界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他们在社会上组织扶贫义演、慈善义卖等活动,募集善款,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活条件。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让整个社会形成了共同扶贫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扶贫时代楷模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言行合一的重要性,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鼓励贫困群众树立自信心和自强意识,引导社会关注扶贫事业。他们的行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生活,为他人树立榜样。在扶贫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富裕的社会。

时代楷模扶贫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一

在1984年暑假,距毕业仅过去了2年,陈立群就担任了桐庐毕浦中学的副校长,一年之后,转任桐庐窄溪中学的校长。时至今日,陈立群已经担任校长职务超过三十年,即便如今陈立群已经退休,但仍然担任着校长职务。

三十年来,陈立群帮助不少学生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在桐庐窄溪中学做校长时,有两位学生中考并列第一,但因家庭问题,两人本想放弃读高中而选择中专。陈立群觉得,两个好苗子只读中专实在可惜,便再三做家长的工作。最终,在陈立群的坚持下,两人最终选择了高中,并考取大学,如今一个是浙江工业大学的教授,另一个成为了杭州市某辖区的区领导。

校长不同于普通教师,肩上有着更重的职责。那么要如何做好一名校长呢?陈立群认为,首先要专心致志做教育;其次,做教育应该遵“道”而行,即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陈立群说:“年轻人有活力,需要活动。如何把学习和放松的节奏安排好,让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成长,是一个校长应当掌握的方法。”

创建浙江首个“宏志班”

陈立群担任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时创立了浙江省首个“宏志班”。陈立群说:“‘宏志’就是宏伟的志向。‘宏志班’的学生都是家庭贫困但学业优良的孩子们。”

陈立群认为,解决三农问题,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因为遇上了改革开放,一直读书坚持了下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对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顺利上学的孩子,我就想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陈立群说。

创立“宏志班”时,陈立群还提出了一个口号:希望学生们能够带着一颗爱心走出长河高中的校门,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体验爱,感受爱的同时能够积极地创造爱,践行爱,这样就能够构筑起一个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社会。

首批“宏志班”参加高考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全班51人中,45个上了一本线,第一名更是被清华大学录取。对于这样的成绩,陈立群也十分欣喜。“金钱和物质都会花完用完,但是改变了农民的孩子们的命运,他们将来就会反哺农村,改变农村。”

支教黔东南。

退休之后,陈立群仍在继续他的教育事业——他前往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担任了台江民族中学的校长。

在台江,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就超过了三分之一,整个县也只有这么一所普通高中。陈立群初到学校时,整个学校的管理以及硬件都十分困难。

陈立群认为,苗族的孩子们都很聪明,欠缺的只是教育氛围。自己作为教师,有帮助这些孩子走向成功的责任和义务。“我始终认为,‘寒门’是可以出‘贵子’的。”陈立群说,“由于‘寒门’学子从小就经历着生活上的磨难和历练,所以会具有普通家庭孩子所不具备的客服困难的意志力。”

同时,为了在苗寨形成一个“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民风,在得到县委县政府也高度支持后,每当高考结束时,对于考到二本以上的学生,陈立群都让学校准备一张喜报,盖上中共台江县委和台江县人民政府的章,由老师分路到各个乡各个苗寨寨子里,把喜报送到学生家中,并在学生家门口放弃了鞭炮,让苗寨里的苗族同胞都能感受的读书读好了是一种荣耀。

从教四十年来,陈立群始终坚持一心做教育。陈立群在思考总结自己四十年的教育生涯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在感恩。陈立群说,创立“宏志班”以及到贫困的苗族地区支教,对这些学生们,自己始终怀着感激之情。这些孩子使得自己有机会去做一些贫民教育工作,这些事提升了自己的办学思想理念,同时丰富人生阅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