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语文教育心得体会(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1:35:56 页码:14
2023年高中语文教育心得体会(优秀9篇)
2023-11-20 21:35:56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语句的逻辑连贯和自我观点的清晰明确。请大家阅读下面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相信会对你的写作有所指导和帮助。

高中语文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语文教育在高中阶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语文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语文教育,我们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更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许多收获和感悟。

首先,高中语文教育强调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解。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了解古人的思想和观念。这对我们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高中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再只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单纯的赏析和记忆,而是要深入分析作品的作者意图和表达手法。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批判,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同时,高中语文教育也在积极推进多元化的写作教学。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写作,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创作的能力。这对我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高中语文教育也渗透了美育教育的理念。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作品的意义,还要欣赏作品的美感。通过审美的训练,我们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使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更加细腻和深入。

最后,高中语文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语文学科不仅在高中阶段教育中起到重要的角色,也伴随着我们一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基本技能,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这种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高中语文教育展望不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现。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同时,语文教育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对我们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已经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注:本回答由人工智能生成,仅供参考。)。

高中语文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师在关注课堂实效的同时越来越淡漠了朗读这个主要环节。“三分文章七分读”,好的文章必须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其真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强调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长期的教学探索,我总结了如下的几点:

教师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也是培养学生朗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教师本身的职业特点, 决定了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朗读时感情饱满,声音洪亮,节奏明显,读得抑扬顿挫,这无疑就会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如诗词、文言文教学,教师通过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的直接朗读指导。教师在范读时对多音字的读音、长句的停顿、句子的重音要重点指导。如《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两个“轻轻的”要读的轻快,这样才能表达出作者对康桥的留恋惜别之情。教师在范读时还要让学生再联系诗句的内容,把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在头脑中构成一幅幅画面,把优美的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只有这样,才能把老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思考联系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锻炼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教师的范读也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文体特点,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高声朗读,可悄声默读,可激情昂扬,可委婉低沉,只要便于感情表达,便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既便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便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自由诵读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和赏析。如在散文《鼎湖山听泉》的教学中,我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自由的吟诵。学生很快便理清了作者的行踪,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在散文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好胜心强的时期。针对这种心理,课堂上可采用比赛的朗读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其他学生做评委,对每一位同学的朗读作出点评,并评出“朗读能手”。也可在全班推行这种朗读方式,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各自互评,评出“优秀小组”。在准备朗读、评比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也调动了他们朗读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小说教学。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对话富有特色,彰显个性。课堂上,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在准备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菲利普夫妇、于勒和我,学生在朗读时激情昂扬,语气语调模仿的活灵活现,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阵阵高潮。

由于多媒体设备的普及,配乐朗读也成为学生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因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审美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朗读时创设情境,放些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背景音乐。如:我在教学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时,配上一首雄壮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配上一首悲怆凄凉的《二泉映月》。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高中语文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作文是语文中占分比最高的,因此写出一篇好作文对于拉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

临近高考,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对作文的关注,我们最近也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一是开办专题讲座,上台讲的既有邀请的名师专家,也有本校的语文老师,集中传授一些写作的观念和方法;二是注重面批互批,利用语文课堂和自主学习时间,师生、生生之间就作文进行互动与个别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年级同学的作文有了一些提升,这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也为我们接下来的努力增强了信心。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昨天老师刚刚讲可以用名言来开头,今天全年级同学的作为开头就都是名言了,不管用得对不对,反正能想到的名言都上来了;某位同学写出了一篇关于昆曲的文章被当做范文印发,紧接着就会出现上百篇关于昆曲的作文。

出现这种现象,其根源在于我们许多同学在作文上犯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病,他们迷恋于寻求一种可以应付所有作文的“技巧”“方法”,试图以“一招鲜”而“笑傲江湖”。然而,一招鲜的前提是你这一招必须达到圆熟、出神入化的境界,对于功力不够的普通学生来讲,这是很难做到的。

如果你要用名言开头,那你必须拥有丰富的、涵盖各种话题各个领域的名言宝库,碰到任何一个作文题,你都能运用自如。否则,想要靠着几个名言对对付所有作文题,那就必然是生搬硬套、面目可憎了。另一方面,当你的“一招鲜”成为了所有人的招术后,那就变成了“套路”而再也难有吸引人的魅力了。

基于此,我们写作还是应该少一些套路,多一些自我的思考,写一些真诚的文字为妙。拿到一个作文题,确立了自己的利益方向后,还是应该着力于自我的感受和思考去构思文章,剖析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究其原因”“归根结底”“反观现实”这样的“套路”是屡见不鲜的。你要明白,“究其原因”之后,若没有合理的原因分析,这套路就失效了,甚至还会起反作用:这几个字同样会“引领”阅卷老师去特别关注你最空洞最贫乏的地方。我们在写作时,切不可以“套路”去蒙混过关。

也有同学表示,写作文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也是套路吗?其言大谬,这不是套路,而是“思路”,是规范、合理的逻辑顺序。我们反对的是没有实质内容的“套路”,而对于有条理的、有力度的、有个性的逻辑思考,则是大力提倡的,也是希望所有同学能够真正掌握并且合理运用的。换句话讲,你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不屑于去玩什么“套路”了。

高中语文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语文教育在高中阶段变得更加重要。作为一位高中生,我深切体会到了语文教育对我人生影响的深远,同时也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展望充满期待。在我看来,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

首先,高中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学术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科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语文教育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文章表达能力。只有在学术能力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育应该通过阅读文学经典和研究文化现象,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理解和判断事物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语文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使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潜力的未来人才。

另外,语文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和欣赏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同时,语文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意思维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挑战。

最后,语文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同理心。语文教育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并通过语言的表达和行动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我对未来高中的语文教育有着很大的期望。我希望语文教育能够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我相信,在未来的高中语文教育中,学生们会收获更多,也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语文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更新中。作为一门核心学科,语文教育在高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掌握良好的语文能力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展望未来,对语文教育有着某些期待与心得体会。

首先,语文教育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有限,面临着课业的重压和高考的压力。因此,合理的教学安排和内容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与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语文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解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媒体传递的信息,增强自我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要借助新技术手段,例如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教材,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育中来。

此外,语文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优势,通过文本的解读和赏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够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语文教育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良好的融合和互动。语文教育是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例如,语文与历史学科可以相互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历史事件;语文与科学学科可以相互关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语文与艺术学科可以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总之,语文教育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它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互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育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语文教育的未来展望加油!

高中语文教育心得体会篇六

回顾几年的教学工作,做为一名教师能刻苦钻研教材,吃透大纲,了解学生,精心施教,工作中不断学习,勇于创新,面向全体热心辅导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所教语文在安下地区统考及2017年兵团抽考中及格率100%,且名列前2名,量化考核均为优,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2017年被评为师市先进教师,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都是靠党的教育,领导的关怀,同志们的支持,为便于今后更好地发挥优点,努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__”,政治思想教育不放松。

在团场党委,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政治学习,以“__”为自己的座佑铭,拥护____党,始终和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坚持参加党员和教师的政治学习。做为一名____党员,以“__”精神对照自己,安心农场教育,热爱学校,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在教书育人中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行为文明,处处以党员的高标准来约束自己,光明正大,品德言行堪为学生楷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勇挑重担,不计个人得失,见荣誉让,见困难让,所干的工作得到大家的好评,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教师。

做为一名教师,带两个班语文兼班主任,教学中爱护学生,潜心教学,热心施教,牢固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方法观、主体观,坚持业余自修,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几年来成绩显着,总结起来主要是:。

1、依纲扣本,以学生为中心。

加里宁说:教育不仅是科学,而且更是一门艺术,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甘苦中去寻找,自我教学以来能依纲扣本,吃透教材,备学生,备教材,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实施教学,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学生智力层次,知识能力的分布,设计不同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法,上课时尊重每一位学生,巧设情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氛围,力争使全体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都得到了发展。

2、面向全体,推进素质教育。

为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发展学生个性。优秀学生能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讨论、感悟、运用”,使语文创新意识得到提高;普通学生通过“自学、点拨、理解、运用”,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美育教育,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三、教书育人,做好班级工作。

理,自主发展,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小组实行合作建立,共同发展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几年来班级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所带班级1999年度、2017年度两次被评为师市先进班级,为使学生健康发展,我有效利用家长、学校、社会共同教育孩子,将家长请进来座谈、联谊,寻求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我带班级茁壮成长,自己因此受到师生、家长的好评,上级领导的嘉奖。

四、教改与教研。

向教科研要质量,向教科研要素质,几年中我努力推行素质教育,坚持教改代教研,推动“演练教学”,参加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教改,教研同时不忘带领青年教师搞科研,青年教师在我的指导下教学水平提高较快,教改教研的实践中,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探索学法指导,教改教研笔记和记录十余万字,撰写论文十余篇,《演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等在校好评,《拓宽思路,改进语文教法》将在兵团教育发表。

由于我的工作努力,本人多次被评为团先进教师,所代班级两次被评师市先进班级,本人2017年被评师市先进教师,当然这些成绩与党的教育、领导的关怀、群众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今后我将再接再励,以“__”为动力为党、为人民做出更大成绩。

高中语文教育心得体会篇七

我享过不默写的福,更吃过不默写的亏。

我自己读高中时,语文老师几乎从不默写,课本上、考纲上要求背诵的内容,他会提醒我们自己去背,自己去写。需要背的文章,两三节课教完,我们基本上也就能背下来了,自己再注意一下字形,都能掌握得八九不离十。等到考试,同学们的默写得分都还不错。看看现在学生们疲于奔命地背诵、默写、重默、罚抄,我越发觉得当年无需默写真正可算是享福了。

20xx年,我初登讲台,语文该怎么教,大部分倒是继承了我当年老师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其他的不说,在我的班级也是基本不默写的。一篇《劝学》教完,提醒孩子们多读几遍,背诵,自己写一写个别易错的字,也就结束了,很快就开始了下一篇课文的学习。有一天,同班的数学老师跟我讲:“你从来不给学生们默写嘛。”我很诧异:“为什么要默写?告诉他们要背要考,自己去背不就行了吗?”数学老师笑着摇摇头,走了;我也继续上课,不默写。很快考试了,结果让我大吃一惊,与其他班级相比我的班均分低了好几分,满分10分的默写就低人家4分。现在,我终于明白数学老师那善意的提醒了。

十多年过去了,在年复一年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默写有了更多的体验与思考。我发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默写检测还是必需的。一方面,现在大多数高中生已经习惯了默写,如果没有默写,很多人就没有背书的意识和动力,没有明确的“任务驱动”和及时的“反馈检测”,学生就不会学习了。(可以说,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非但没有养成,甚至可能被扼杀了)另一方面,语文学习需要不断积累,需要背诵、记忆很多内容,适当的默写检测,客观上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积累的习惯,避免考前临时抱佛脚,毕竟语文学习,功夫在平时。平时抓紧一点,总不会是坏事。

但是,默写绝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方式,更不是提高教学质量“一抓就灵”的灵丹妙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默写的功能被无限放大了。对很多高中毕业生来讲,他关于语文学习最深刻的记忆可能就是默写:默课文,默词语,默翻译,默答题格式、默作文套路……内容无所不包、形式层出不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强化。更可怕的是,默写之后还有罚抄,写错的抄写100遍并不是天方夜谭,早已成为习惯、成为经验,成为教师敬业、认真负责的标志。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语文老师。如今的高中,从高一到高三,考试频繁,一月一考,早已成为“标配”,一周一考可能还算不上是“顶配”。每次一考,各种数据一目了然,平均分、上线率、贡献率,全方位多层次地把你的“优势”和“问题”揭示得体无完肤。正如一些领导所言,老师们都是要“脸面”的,如果看到自己班级的成绩不好,甚至远远落后,那肯定是要采取一些行动的。就语文而言,如此密度的考试之下,要确保分数不那么难看,要在一个月甚至一周之内有一些提高,默写就成为了最好的法宝。

当“一抓就灵”的默写被“抓出血”来的时候,语文教学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我们的教育也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

高中语文教育心得体会篇八

一路上充满着思考的语文课改已经在实践中走过了一年,面对课改新形势,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更何况"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今年我担任一五、一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一个实验班,两类学生,两套方案,使我感觉重任在肩。在课改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第一步: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第二步: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一位学者言"学好语文一是有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有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几乎平分秋色,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课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步: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课改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渗透一个理念、坚守两块阵地、关注三种习惯。这就是我对语文教学的反思。行胜于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决心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坚决落实到底。

高中语文教育心得体会篇九

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期末考试,语文科平均分85.9分,及格率98%,优秀率85%。黄韬、左意然、赵晓晓三位同学分别荣获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期考总分第一、第四、第五名,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编写本草纲目’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况特点及优秀品质都介绍给我们听了,她不愧是我国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春天》后,组织学生去郊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