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个人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思考、经历等进行总结和概括的表达方式,它是对自身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种回顾和反思。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人借鉴经验,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琐碎的细节整合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使我们对某一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写心得体会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对于成长和经验的总结,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每篇范文都是作者自己真实的思考和感悟,也是他们对自己过去所做的回顾和反思。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发,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写心得体会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一
恩格斯说道,“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是事实!藏克家说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也是事实!事实见证了马克思传奇的一生。
穿越一百年的时空依然指引我们前行的是马克思的自白:
你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你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你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你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我都具有。
……。
无需歌颂,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已永垂不朽!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马克思是一个不断地被驱除、被诽谤、被污蔑的人,然而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正如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马克思正是如此,他的人所道路上铺满荆棘,他的步伐却依然坚定,正所谓人可以被打败但绝不能被打倒。绝不屈服,大丈夫也。
“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凭一副强壮的躯体。”卡赞扎基的话在马克思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时曾经是黑格尔的狂热的信徒,在他发现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矛盾以后,勇敢地提出质疑并深入研究,最终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体系,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都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如果马克思迷信理论权威,没有敢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勇气,没有敢于创新的意识,他就不可能创立马克思主义。正如他自己所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到,“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而马克思的一生就是奉献给了哲学。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挑战社会制度的精神武器。惟有正确的哲学,才能有效带领无产阶级脱离矛盾社会的恶性循环并获得解放。马克思首先作为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元素。“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他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将其理论付诸实践,寻求人类解放的道路。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阵营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里,他揭秘资本主义社会的劣根性,震撼了资产阶级,却因此成为“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但是,马克思面对这一切一切从没有退缩过,为哲学,为革命,洒热汗,抛热血,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然而,马克思的贡献又何止这些呢?马克思主义无处不在啊!“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一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把人们引领到一个新的人类社会。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他还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奥秘,即剩余价值。这一发现揭开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面纱,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豁然开朗。可是,这些都远远不够,恩格斯徐徐道来: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我震撼不已,这是怎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啊!“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穷其一生,马克思都在为全人民斗争中,乃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任在写字桌上为未完成的《资本论》呕心沥血。“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而在他的葬礼上没有喧嚣的排场,只有11人冷冷出席的哀伤。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我读到了马克思的传奇人生,读到了恩格斯的悲痛,更读到了这个世界因为马克思的逝世而形成的一种空白...没有蛹的破茧而出,它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瑰宝,是大学生的指引,是蜕变了的蝴蝶。当蝴蝶飞过沧海,永远沉睡时,他的灵魂及精神却与世同在,与人共存。
是的,马克思的与事业永垂不朽!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二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重点和难点】。
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显示马克思肖像)。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死,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悼念活动。马克思生前最好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听课文朗读,注意作品包含的情感,初步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1.听课文朗读。
2.这是一篇悼词。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等有关情况;主体:主要介绍或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劝勉他的亲人或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和号召。
根据这样的提示,我们先给这篇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7)评价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第三部分(8-9)悼念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板书。
三.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1.马克思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因此他的逝死对人类是一大损失。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文中有一句话对他逝死作了高度的归纳。是哪一句?请找出来。
……。
这个人的逝死,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死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2.好。那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集中表现了这样的情感?
……。
不可估量空白。
3.那么,恩格斯到底从哪些方面总结了马克思的贡献?马克思生前到底有哪些功绩?请找出来。
……。
(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3)在另外许多科学领域(包括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4)他认为科学是一种革命的力量。
(5)他参加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6)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板书。
……。
过渡。
因此,恩格斯是从两方面对马克思的功绩进行了归纳:科学革命。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格式来写作的。
——板书。
四.揣摩语言和写法,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刚才我们说到,这是一篇悼词,我们还知道恩格斯是马克思最好的战友。所以他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饱含了深情,基调是深沉含蓄的。下面我们以第一段文字为例子,来探讨一下。
1.集体朗读一遍。
……。
2.这段文字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深沉含蓄的悼念之情?
……。
最为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3.好的。同样的深沉含蓄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还表现在写法上。
……。
类比。突出他的发现的重要性。
4.再看第四段,作者在论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意义时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对比论证。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
5.归纳:恩格斯正是采用了这样的语言和写法,表达了自己对马克思的沉痛哀悼之情的,这样的语言和句子还有很多,我们课后自己去领会和揣摩。
板书:深沉含蓄的语言类比、对比的方法。
五.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看看我们的语言功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去枝叶,找主干,把这个长句变成一个短句。
……。
马克思发现了发展规律。
2.抓主干,理枝叶,说说“发展规律”“简单事实”与“冒号后面的文字”三者之间的关系。
……。
三者构成复指关系,也就是说三者说的是同一个内容。
1、2两者之间用一个“即”来标明关系,告诉我们后者是补充前者的;2、3两者之间用“冒号”来标明关系,告诉我们,后者是对前者的具体阐述。
3.能归纳出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体包含哪两个意思?
……。
(1)物质决定精神(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六.小结。
马克思有一句座右铭:思考一切。
恩格斯把自己和马克思一起创立的思想称为“马克思主义”。
但愿我们能从这两个伟人的身上学到东西。
附:板书。
恩格斯。
一.(1)悼念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
二.(2-7)评价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科学(2)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3)在另外许多科学领域(包括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4)他认为科学是一种革命的力量。
革命(5)他参加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6)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三.(8-9)悼念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深沉含蓄的语言类比、对比的写法。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三
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了。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定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
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当成一个神,讳言他的弱点。其实,他思想与精神的光芒不会因为他作为物质性的人的真实性而被湮没。马克思仍然是一个伟人。2017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马克思仍然名列榜首。2017年,英国评选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也居首位。这更显其伟大。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四
1、知识和能力:
(1)使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并品味文章的语言。
(2)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2、过程和方法: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
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
1课时
(一)、导入课文:用鲁迅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导入课文;并让学生简介课前查阅到的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列出结构提纲,教师指导同学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描述马克思的逝世。
第二部分:评价马克思的功绩。
1、“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2、 革命理论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许多领域有独到发现
3、革命实践
注重实践
参加实践
第三部分:论述马克思的影响。
敌人: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
战友: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
第四部分:预见马克思的不朽。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小结:结构严谨而逻辑严密。
(三)、结合原文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欣赏体会语言特点
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
“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
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小结:语言准确而感情深沉,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
(三)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
学生发言,讨论,老师指导点评。
小结: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有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尼·拉宾)、《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马克思秘史》(沙叶新)、《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
(四)让学生结合课文总结悼词的一般写法
明确: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自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兼有抒情,抒情贯穿着全文。
(五)课外作文:
写一篇题为《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的随笔。字数不限。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五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一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六
2 能力教学点:掌握揣摩语言的一些注意点。
二 教学重点:
1 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 初步掌握揣摩语言的方法。
3 体会和理解结构复杂、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 课时:一课时。
四 导入 语:
五 教学过程 。
板书: 论其人。
悼词。
述其哀。
从课文中等哪一段中体现出来?(第二段)。
3 理论贡献。
板书: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其他领域的发现。
4 过渡。
5 实践贡献。
现在请从第7段中找出马克思在实践过程中的贡献。
板书: 概述。
组织工作。
6 分析第一段:
(1)这一段,作者的语气如何?(平静)。
提示:是激动,是深沉,是平静,还是失落?
(2)从哪些语句看出他是平静的?
“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在安乐椅上”
(4)讳饰。
这里“又添新伤疤了”是用了讳饰的手法暗示了孔乙己又挨打了。
又如在闽南一带,“人死了”表达上都用“老了、走了、回去了“这些话来代替。
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含蓄、耐人寻味。
7 分析第三段的长句。
冒号前:“正像。。。一样“是状语。” “马克思”是主语。
“发现”是谓语。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宾语。
“正像。。。一样”是用类比的手法,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与达尓文进行类比? 。
达尓文的这个发现在历史上是不可磨灭的,意义非凡。
冒号后:确定分句,划分层次。
(1)(2)物质决定精神。
简单事实 对发展规律的一个。
8 揣摩语言的一些注意点:
(1)使用修饰的词语:如第一段。
(2)带有对比性的词语 。
(3)层进强化性的词语。如第六段:“衷心喜悦”“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使用修饰的词语。
揣摩词语的一些注意点 带有对比性的词语。
层进强化性词语。
关联词语的使用。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七
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1、课文第一段文字。
2、练习中的关键词语。
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文体介绍: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2、课文有关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
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投影展示教学目标。
三、课文整体感知。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八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赛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396。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214,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397,《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221,《新莱茵报》(1848―1849年)222,《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227,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193,――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载于1883年3月22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13号。
原文是德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4―376页。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十
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献身于革命与科学的精神。
理解本文的论述特点--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结构;高度精练、概括的语言);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水乳交融的特点。(重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马克思生平;把握全文结构;分析1-3段。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简介生平)。
今天学习,作者恩格斯。(板书)。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的任务是:(板书)。
伟大贡献。
论述特点:。
严密的逻辑性。
高度的概括性。
浓烈的抒情性。
关于马克思的事迹,课文里有一些介绍,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多少?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次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
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和做过的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同学们,现在中学生中有少狂热的“追星族”,我想我们更应当崇拜、追寻伟人的足迹,这才是最灿烂、最辉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星座”啊!现在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篇文章,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同时体会本文高超的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吧!
二、“预习提示”里说了,这是一篇悼词。什么是悼词呢?
(出示幻灯片)请看:
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属于议论文范畴。)其结构一般为:
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和要求。
现在,先请大家听录音朗诵,然后根据悼词的要求(见幻灯),结合文中介绍的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思考本文可分为几大层。
三、讨论文章层次与段意。(板书)。
 1、首先,根据悼词的特点可将文章分为几大块?(见下)。
一、 逝世情况(1) 。
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3)科学家。
2、请同学们把课文再速读一遍,排一排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板书所说的答案,见上)。
提示:大家研究一下,恩格斯对马克思所做的各项工作的评价是不是完全一样?你从恩格斯的哪些用语可以看出?请在课文中画出最关键的词语。然后说出你的见解。
明确: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因为科学是革命的力量(6)。(因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是个承上启下的段落。
那么,什么是“主要的”?下文说,他“首先”是一个革命 家,(“首先”,就是“更主要的”的意思。)而作为他的“顶峰”就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5、作者是怎样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巨大损失(伟大贡献) 对于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
(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对于”有没有弄错位置?没有。
 6、结合悼词的结构思考:第8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影响 敌人:驱逐 诽谤 诅咒 人民:尊敬 爱戴 悼念 。
[小结]大家看(见板书),我们读了这篇悼词,不仅了解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使我们的思想灵魂受到洗礼,唤起我们的无比崇敬之情,而且从议论文的特点来看,本文在论述上,逻辑思路是何等的严密啊!本文的中心是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贡献,而这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文章第二部分第一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
逻辑严密还表现在文章各个部分各个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上:
从全文来说,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如第2、6段);
就段与段之间来说,一般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如:
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
第4段的“不仅如此”;
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第6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
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
就这样,作者运用这些关联性的语句,一步一步地把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与巨大影响,推向高峰。不仅使段落过渡自然,前勾后连,联系紧密,而且使论述内容重点突出。读这样的文章,就好比登山,翻过一个山头,又发现另一个更高的山头在前面,直到你登上最高峰,才发现“无限风光在险峰”,从而使你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同学们,这就是议论文的逻辑美,凡是美的事物,都是富有诗意的事物。我们从议论文中也读出了诗的节奏与韵律。
四、现在我们再体会一下本文论述上的特点:高度的概括性和浓烈的抒情性吧!
 1、 分析第1、2段语言的抒情性(揭示出下面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a、“三刻”:突出这一时间对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重大影响。
 b、“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见书)。
 c、破折号的作用(见书)。
 d、“这位巨人”到“感觉到”。(见课后练习二、2)。
[总结]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主要是要懂得下面两点:
严谨,浑然天成。
 2、即使是议论文阅读,我们也要运用自身所积累的,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课文。这样我们才能进入“角色”,与课文、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唤起与作者同样的情感体验。
至于本文在论述上的抒情性与概括性,我们明天学完了这篇课文,再来总结规律。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就写在书上)。
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3-8段;总结课文特点;完成习题。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提问:
 1、议论文结构有哪些类型?(总分;递进)怎样才能使议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用好关联词句。)。
二、分析第3-8段。
 1、读“提示”第三段开头一句,分析第三自然段论述语言的概括性。
 a、第三段是一个长句。分析长句的方法是:首先分析句子的结构,使句子的内容明朗化;然后,借助相关知识,弄懂句子的含义。
这是一个单句,还是一个复句?是单句划分成分,是复句划分层次。(单句。成分划分略)。
 b、作者是怎样评价马克思的这一伟大发现的?
与达尔文类比。
达尔文 生物界的发展规律 。
马克思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都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
 c、问:“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
即“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
 d、如何理解这一规律?
首先,理解词句的含义;
吃、喝、住、穿 =物质、存在。
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精神、意识。
直接的物质的资料的生产 占统治地位。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 经济基础 的生产关系。
经济发展阶段 各方面总和。
国家政权、
国家制度 法制、军队、 生产力。
警察、法庭等。
意识形态 道德、社会科学 建筑 劳动工具。
艺术、宗教等。
其次,了解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这样就可以理解这个“规律”。(先讨论,再打幻灯片)。
接件(2)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定意识。
。
(3)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 。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十一
(1)、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激发对马克思崇高人格的敬仰。
(2)、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逻辑性,体会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悼词的文体特点,修辞、单句、复句等语法知识。
理清各段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马克思逝世情景及时对马克思伟大贡献的总论。
理解关键词、长句的作用与表达效果。
本着启发诱导的原则,以剖析结构、理清思路的方式,把握全文逻辑关系;以理解关键词、解剖长句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细致分析。
一、导入新课:
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简介背景,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这篇悼词是谁在何时何地发表的?
(2)教师作完整介绍: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伦敦去世;3月17日,在伦敦海持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三、简介悼词的文体知识(出示投影):
开头:介绍逝世时间、地点、情景等。
悼词(对逝者表示哀悼的话)主体:叙述逝者经历、产要成就、贡献。
结尾:表达哀悼,对生者提出希望要求。
四、范读全文,理清全文各段逻辑关系:
(1)要求学生根据悼词的特点,找出本文结构的三个部分,概述大意。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不幸逝世(第1段);贡献地位(第2至8段);深远影响(第9段)。
(3)在(1)、(2)步的基础上,深入解析全文的逻辑关系:
全文9段间的逻辑关系如下(以图示法标明)。
科学理论贡献。
总说分说总说:表达崇敬悼念。
革命实践贡献。
五、分析课文:
一、第一段:
(1)、指名朗读本段;学生思考:这一段介绍些什么?
(逝世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逝世地点------安乐椅;逝世情景------睡着了)。
(2)、讨论以下问题,将分析导向深入:
1、为何将时间交代得如此具体?
(表明这一事件影响巨大,值得纪念。)。
2、地点的交代有无深意?(教师介绍相关背景材料)如有,是何深意?
3、不就死了,而说睡着了,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其间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讳饰的修辞方法;含蓄委婉,痛惜崇敬)。
(3)、小结该段:
本段以记叙的方式,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虽是悼词的通用开头,但文字简练、准确,蕴含着无限的哀悼和敬仰。
二、第二段:
(!)、教师范读,注意突出对于对于、损失、空白这几个关键词。
语。
(2)、讨论分析: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名缩句,找出主干。(逝世是损失)。
2、出示投投影,明确各具体成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3、抓住关键词,深入分析:
1、损失、空白,说明马克思贡献巨大,无可企及;
2、两个对于,分列贡献的两个方面:革命实践、科学理论。
(4)小结该段:
这一段指出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损失,从侧面论述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历史地位。这一段是全文总纲。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悼词的文体特点,初步理清了文章各段间的逻辑关系;在第一、二自然段的阅读中,我们通过对关键词语,修辞方法、长句的`分析,详细了解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贡献的总述。马克思那种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崇高人格给我们树立了楷模;文中那哀悼痛惜,无限崇敬之情,也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七、布置作业:
(1)课内练习(出示投影)。
1、巩固训练:填空。
2、延伸训练:习作片断练习,写一段话,学习本文第二段的格式,突出一个中心意思。
(2)课外作业:
1、预习下文,看第二部分的分说各说了哪些成就贡献?
2、第三段是由一个长句子构成的,是单句还是复句?尝试分析。
恩格斯。
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值得纪念)。
不幸逝世地点:安乐椅(鞠躬尽瘁)。
情景:睡着了(讳饰)(痛惜崇敬)。
损失革命实践。
贡献地位:(深远影响)。
空白科学理论。
文字,是多么美,多么精致可爱的精灵啊!只要你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最细微的情绪表达出来!可阅读教学中,我们则要引导学生从文字这一浅表的实在的东西出发,来推究作家的本心,体会那抽象的妙境,是可谓须深入浅出了。而教师备课,亦即寻求一条能够带领学生深入浅出的途径。于是,这条路平坦或坎坷,就看你,教师,领路者的素质与勤奋了。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十二
(!)、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激发对马克思崇高人格的敬仰。
(2)、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逻辑性,体会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悼词的文体特点,修辞、单句、复句等语法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词、长句的作用与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二、简介背景,检查预习:
(1) 检查预习:这篇悼词是谁在何时何地发表的?
(2) 教师作完整介绍:
三、简介悼词的文体知识 (出示投影):
开头:介绍逝世时间、地点、情景等 。
悼词(对逝者表示哀悼的话) 主体:叙述逝者经历.产要成就、贡献。
结尾:表达哀悼,对生者提出希望要求。
四、范读全文,理清全文各段逻辑关系:
(1) 要求学生根据悼词的特点,找出本文结构的三个部分,概述大意。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不幸逝世(第1段 );贡献地位(第2至8段 );深远影响(第9段 )。
(3) 在(1)、(2)步的基础上,深入解析全文的逻辑关系:
全文9 段间的逻辑关系如下(以图示法标明)。
科学理论贡献。
总说 分说 总说:表达崇敬悼念。
革命实践贡献。
五、分析课文:
一、第一段:
(1)、 指名朗读本段;学生思考:这一段介绍些什么? 。
(2)、讨论以下问题,将分析导向深入:
1、 为何将时间交代得如此具体?
(表明这一事件影响巨大,值得纪念。)。
2、 地点的交代有无深意?(教师介绍相关背景材料) 如有,是何深意?
(3)、小结该段 :
二、第二段: 。
语。
1、 指名缩句,找出主干。(逝世是损失)。
2、 出示投投影,明确各具体成分。
3、 抓住关键词,深入分析:
1、“损失”、“空白”,说明马克思贡献巨大,无可企及;
2、两个“对于……”,分列贡献的两个方面:革命实践、科学理论。
(4) 小结该段: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
(1) 课内练习(出示投影)。
1、 巩固训练:填空 。
(2) 课外作业 :
1、 预习下文,看第二部分的分说各说了哪些成就贡献?
2、 第三段是由一个长句子构成的,是单句还是复句?尝试分析。
附、板书设计 :
恩格斯。
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 (值得纪念)。
不幸逝世 地点:安乐椅 (鞠躬尽瘁)。
情景:睡着了(讳饰) (痛惜崇敬)。
损失 革命实践。
空白 科学理论。
备课小结: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十三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在整个单元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首先我打算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而在宏观上把握这一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和品味。语境,即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和内部环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在阅读中只有注意揣摩语言、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继《荷塘月色》、〈〈拿来主义〉〉两篇教读课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当马克思生前好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出了花圈后,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这是一篇经典演说辞,内涵丰富,通俗易懂。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革命理论和斗争实际方面的伟大贡献。
根据以上的教学内容,我确立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仍然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不能只重语段的分析,应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总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2、注重关键词语,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3、怎样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并从中归纳教学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估计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就需要加以引导。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首先指导学生做课前预习,在教学课堂中我打算使用讨论与答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围绕“自读要点”,精心设计思考点,通过自读、讨论,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关键词是相对而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课时安排为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和教学质量、效率,采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录音磁带等教学用具。
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打算这样安排教学程序,主要是在朗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进一步揣摩语言。
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一、在对旧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教师范读课文,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三、具体研习课文,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课堂积极性。)。
四、结合课后练习二,重点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强调学生揣摩语言,不能只重语段的分析,应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联系上下文,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课堂上要求学生自由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点拨,并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
为巩固我这堂课的教学,我打算有针对性布置一些难易适中的作业,以达到巩固与检测的目的。
预期效果和巩固、检测。
通过对这篇窗自读课文的教学与点拨,我预想学生能够在初步理解全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选择与中心内容有关的句段揣摩语言,在揣摩语言中,怎样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并从中归纳一些方法,比较难。估计学生不能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完全掌握。在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一、二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些相关的练习。
六、为了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指导学生做巩固与检测练习,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设计一段讲话的开头,或以特定的身份,就某一段问题写一段看法等。
七、小结。
我打算对本课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教学目的,突出重难度,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十四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注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 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十五
课 文 说 明:
悼词作为讲演辞的一种,又具有讲演辞的某些特点。
由于讲演是面向听众的,首先必须有针对性,中心要十分突出。
其次,感情要深挚,语言要通俗形象。
第二层次(第三、四、五段),论述了马克思 “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
首先(第三段),作者扼要介绍了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其意义。
其次(第四段),作者概述了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发现及其意义。
最后(第五段),说明马克思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深入广泛的研究和独到的发现。
这篇讲话在表现方法上还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以议论为主,与叙述、抒情完美结合。
逻辑严密还表现在文章各个部分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上。从全文来说,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就段与段之间来说,一般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这样,不仅使得段落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而且使得论述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这是作者思路清晰的反映,也体现了悼词的特点。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十六
[教学内容]分析3-8段;总结课文特点;完成习题。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提问:
1、议论文结构有哪些类型?(总分;递进)怎样才能使议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用好关联词句。)。
2、阅读文章,怎样才能与作者及其作品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分析第3-8段。
1、读“提示”第三段开头一句,分析第三自然段论述语言的概括性。
a、第三段是一个长句。分析长句的方法是:首先分析句子的结构,使句子的内容明朗化;然后,借助相关知识,弄懂句子的含义。
这是一个单句,还是一个复句?是单句划分成分,是复句划分层次。(单句。成分划分略)。
b、作者是怎样评价马克思的这一伟大发现的?
与达尔文类比。
达尔文 生物界的发展规律 。
都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c、问:“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
即“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
d、如何理解这一规律?
首先,理解词句的含义;
吃、喝、住、穿 =物质、存在。
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精神、意识。
直接的物质的资料的生产 占统治地位。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基础 的生产关系。
经济发展阶段 各方面总和。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
决 式、人们在生产中。
定 的地位、分配形式。
国家政权、
国家制度法制、军队、 生产力。
警察、法庭等。
政治、法律、 上层 人;劳动对象;
意识形态道德、社会科学 建筑 劳动工具。
艺术、宗教等。
其次,了解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这样就可以理解这个“规律”。(先讨论,再打幻灯片)。
承条(1)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存在决。
接件(2)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定意识。
(3)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 。
(4)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 上层建 经济基。
我们平时是怎样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从社会形态发展的阶段来说的。)。
这里,恩格斯所说的规律为什么与我们所理解的历史发展的规律不同?
恩格斯据所说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的规律,就好比水流动的规律是“水往低处流”;而社会形态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就好比“沅水流入长江,长江流入东海。”内在的规律是动因,外在的形式是结果。
[小结]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试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内容是何等的丰富啊!然而,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的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2、分析第4自然段。
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社会主义批评家(指哪些人)。
“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的含义及作用。
(答案略)。
3、理解第6段。
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的、革命的力量”?
对破折号的理解。
对马克思“衷心喜悦”“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的理解。
4、分析第7段。
(所以如此,)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第2句语法分析。
第4句省略成分补充;理解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列那么多的报刊名,并于报刊名后用括号注明年代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
5、分析第8段 。
说出“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这句话的作用。
理解本段最后一句的含义。
三、总结课文特点。
1、思路与结构:严密的逻辑性;
2、论述语言: 高度的概括性;
浓烈的抒情性。
四、议论文怎样才能做到上面所说的“三性”?
1、要有较好的思维能力与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安排好结构、过渡词句)。
才能使议论文的思路与结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2、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3、要有高尚的人格,才能满怀激情地歌颂真善美,批判假丑恶。
五、完成习题第四题。
对于马克思墓前心得体会篇十七
唐海波。
教学目的:
1掌握全文论辩结构。
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3分析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寻找承递性语句,来理清全文思路。
教学难点:语言艺术。
分析第三段句子成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那么作为自己一生的挚友和战友永远离去,恩格斯会怀着什么心情来发表演讲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悼念――评价――悼念。
2了解文体。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职务和享年等。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作出的'成就并做简要的评价。
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
1理清文章的结构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
第一部分(1―2)马克思逝世的损失对于历史科学。
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第二部分(3――7)理论上发现了剩余价值的规律科学家。
其他研究领域的发现。
评说马克思伟大贡献。
实践上:革命实践活动革命家。
影响:敌人恨他,人民爱他。
第三部分(8――9)英明和事业永垂不朽。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语言。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1)高度的概括性。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十分丰富,实践活动的范围恨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概括性强。如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对于他的实践活动写的是宣传、组织两方面。
(2)严密的逻辑性。
本文论述的中心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贡献,而主要是通过科学家和革命家两方面论述的。
让学生找出两个过渡段和每一段的过渡句。
(3)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4)找出文中使用修辞的语句。
借代: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名称,借用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有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等多种。
比喻、层递、讳饰。
二、分析第三段(长句子)。
三、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1朗读第一自然段,明确它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悲痛。
2找出关键的词句揣摩感情明确:
a.“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b.“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现了痛惜之情。避讳手法(不能说出或不愿说出时用此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
c.“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睡着了”又是避讳的手法。
3做课后练习三,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
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
四、讨论第六段:它是马克思作为科学家还是革命家的贡献,应把它归于哪一部分。
五、布置作业。
预习《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邮箱:wangyouhe@。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支部书记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通用15篇)
- 2023年支部书记学习心得体会简短(实用12篇)
- 诚实守信做人之本心得体会总结 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心得体会(三篇)
- 2023年教师去极端化条例心得体会(实用12篇)
- 2023年建设强大海军心得体会(通用20篇)
- 2023年传统文化分享心得体会(优质9篇)
- 2023年清明节祭英烈心得体会实用(通用13篇)
- 2023年参观陈廷敬后心得体会(通用18篇)
- 部队内外关系心得体会怎么写(实用15篇)
- 2023年英语专业认知心得体会总结(优质11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读
马 克 思 墓 前的讲话有感范文通用(精选20篇)11下载数 352阅读数 -
2023年对于
马 克 思 墓 前心得体会(优质17篇)46下载数 797阅读数 -
最新在
马 克 思 墓 前的讲话读后感怎么写(模板11篇)40下载数 339阅读数 -
最新有关在
马 克 思 墓 前的讲话读后感通用(通用15篇)19下载数 220阅读数 -
最新在
马 克 思 墓 前的讲话读后感通用(实用9篇)35下载数 206阅读数 -
最新
马 克 思 论文(模板15篇)45下载数 472阅读数 -
关于在
马 克 思 墓 前的讲话读后感简短(大全11篇)12下载数 862阅读数 -
最新
马 克 思 论文(汇总13篇)20下载数 142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