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1:46:38 页码:9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大全13篇)
2023-11-17 21:46:38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打造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我们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明确目标。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通过半学期十几节课设的学习,我从一个几乎快要忘记历史知识的理科萌新变成了一个对历史有无限好奇的学习者。想去重拾被行色匆匆的现代人遗忘的历史片段。大学的史学教育比之前的更加深入透彻,更让人心潮澎湃。我痛心于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中中国遭遇的种种不幸,流连忘返于各界人士对国家出路如百家争鸣般的早期探索,兴奋于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使得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同样,振奋于新中国的成立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我们不会忘记。

感触的是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我们走上了新的征程,党真诚地为祖国人民谋幸福和安稳。也很感谢赵老师带给我们一堂堂的教学体验,让我们新一代大学生从一开始打下基础,使我收获颇多。感谢老师。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通过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不同于高中时代历史的学习,不是为了死记硬背的去考试,更多的是让我们以史为鉴,铭记使命,学习经验。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责无旁贷的要学习历先进中国人的勇气,信念,敢为人先,不畏权势的品质,是他们的汗水和鲜血造就了这个美好和平的时代,才有了这个繁荣昌盛,愈加富强的中国。学习伟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应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抵触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抵触;农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起来了,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曲折的斗争,颠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这三十年中主要经历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为新中国而奋斗的中国革命。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入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的伟大精神,对世界各国篡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但是通向新中国的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愈加明确了学习它的目的和我们需要做到的一些要求。

我们要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颠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入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入一步争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们要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地先入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么样选择了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指导的自觉性。

我们要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入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我们要紧密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看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通过学习了近代史,听老师生动的讲解和看看老师播放的影像资料,我对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艰辛有了愈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从耻辱和艰辛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而感到自豪。对于我来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学习好中国近代史,把这一段历史铭记于心,把它作为今后我们工作、生活,乃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财富与精神动力。我们深知“落后就要该打”,所以同时,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努力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学习了近代史,让我有了愈加强烈的民族荣辱感,将来我一定要用马克思的思想来鞭策自己,并把它作为我行动的指南。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我们学习历史,不只只在于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在对历史知识的总结之后,得出对现在有用的东西,在未来的生活中,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历史不只是过去,更是未来,甚至,未来比过去更是他的内涵。学习历史,知道发生的事,总结发生的事,分析发生的事,从而预测未发生的事。这不是一个人的经验,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说了这么多,不过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历史的熏陶。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通过一个学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近代各阶层的救亡斗争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爱国精神。中国近现代各阶层展开的斗争包括洋务运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其中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在抗日过程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给侵略者沉重打击,中国抗日的成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足了半殖民半封建国家解放的勇气。同时,通过中国近现代史与xx大报告的学习,使我对共产党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我相信只要坚持坚持历史的正确方向,,中国一定会不断发展。成为更加富强的国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学校为我们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历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门不算陌生的学科,但是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把历史的学习太当回事儿。因此当看到中国近代发生的那些事儿时,有一种觉得自己不配做一个中国人的感觉,因为我们竟然不记得那些屈辱的年代,那些艰苦的岁月。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2010年的修订版,上面的内容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直到今天。学习完这本书,我有太多的体会和感悟。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一般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在回头去看鸦片战争,它的确是中国人一个惨痛的经历,悲痛的回忆,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遭受了屈辱,还被迫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去看,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在此之前,中国人是封建的、保守的、落后的,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有很多先进的中国觉醒了,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在鸦片战争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爱国情节以及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略的坚决性。六三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雕刻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它作为近代爱国史诗的第一章永远铭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其实,提到鸦片战争,更多的人记得的不是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也不是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而是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今仍旧被广大学生牢记。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委派去禁烟之后,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办事的雷厉风行尤其让大家佩服。在收缴和销毁毒品时,他都亲临现场监督。在收缴时,仅用了34天,就收缴了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在销毁时,20天共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也造就了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在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这接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遭受了各个国家的侵略,被迫签订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例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天津条约》、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在这些条约中,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并不是一味地挨打的,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虽然这些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其带来的对于群众和国家的积极影响。例如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但是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它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中国革命真正找到了它所必须依赖的力量基础,五四运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1921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

其实除了这些无产阶级的运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

回顾过去的事情,能够讲述的,值得学习的有太多太多。看着中国历史上的艰苦斗争,我们应该为中国现在的繁荣和昌盛感到自豪。历史早已翻开了新的一页,现在的我们生活在的是一个和平的世界,我们站在的是属于那个强大的中国的土地。我们早已不用抛开学业,上街游行,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早已不用为了填补饥饿的肚子,啃草根、吃树皮。中国的历史是另人心酸的,中国的发展是另人震惊的。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经济繁荣了,我们不会再屈于强权,不会再忍受屈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为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停滞不前,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近现代史一征途耳,其长百余年,回望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内忧与外患同起,改良与革命搏弈,幸赖马列毛之思想,不屈抗日之志向,中国革命涌现曙光。

南昌城楼一声炮响,天安门上一句宣告。明媚的现代正朝我们昂首走来,然,性犹湍水,东西不定。建国致今,有跃进,有公社,有右倾,有。幸赖桥梁以渡。桥梁名何欤?曰改革开放。临近期末,虽心有不舍,但也将倍加珍惜赵老师近现代史课堂,用心用力地扎实基础,提升能力,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力争上游,进位赶超,努力在期未中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去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去总结,更好的向前看,向前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更应该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积极探索,努力奋进,让悲惨历史不再重演,让我们的祖国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这学期学习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让我收获颇丰。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喜欢历史的,时代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来指导现阶段时代的发展。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或许我们还没有能力利用历史中的精华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伟大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例如毛泽东的重实践,爱学习,肯思考,敢挑战的精神,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练就成建设祖国的栋梁。同时,学习历史的方法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借鉴。对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我们倡导利用辩证的视角去评判,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做来引导我们的美好生活,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人和遇到的烦心事,减少生活中的阴天气。虽然《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时间只有半学期,但是我很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尤其是上课时的小视频,极大调动了课上气氛,希望下学期还能和老师一起上课。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但自古以来,邪不能胜正,尽管日本人野心勃勃想要消灭中国,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抗日战争给我们后背的启示就是要弘扬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历史虽已尘封,但不可被淡忘,以史为鉴,奋发图强。同时也要感谢老师这一学期辛勤的付出,让我收获良多。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一实践目的。

二行程介绍。

(1)白玉山(2)万忠墓纪念馆。

三思考与讨论。

四心得与感悟。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发展,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觉悟。为了进一步陶冶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奠定爱国主义的基石,切实把深入学习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行动落到实处,今年五一,我们到旅顺白玉山和万忠墓进行实践活动。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大连,群山多姿,风景秀美,物产丰富。旅顺在清朝时期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是一个备受外国列强蹂躏之地。近百年来曾被沙俄和日本这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占领,长期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近代历史中的战争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中的种种遗迹,使得旅顺成为一座战争博物馆。这些遗址既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惨无人道的殖民统治的铁证,也是记载了旅顺口在近代史中悲惨的命运。

(一)白玉山。

白玉山是大连市十大风景之一。光绪六年,李鸿章陪同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视察旅顺口时说,旅顺有黄金山,也应有白玉山。从此得名“白玉山”。山顶有白玉山塔和高达110米的电视塔及海军兵器馆。登上白玉山顶,旅顺口军港及市区风光尽收眼底。日俄战争结束后,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和陆军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的倡议下,殖民当局决定在白玉山顶修建“表忠塔”,以表彰在日俄战争中为天皇效忠的官兵。该塔高66.8米,塔内有螺旋形阶梯273级,塔尖为弹头形状(也有说是蜡烛形状,表示长明不熄之意)。1985年,旅顺口区政府将塔名依据山名改为“白玉山塔”。

白玉山开启了那段痛苦历史的回忆,一个旅顺口,中国半部近现代史,给我们强烈的启示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这段惨痛的历史不但值得我们深思、反省,也时刻告诫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二)万忠墓纪念馆。

旅顺万忠墓纪念馆是中日甲午战争旅顺殉难同胞的墓地,万忠墓纪念馆是侵。

华日军旅顺大屠杀的铁证。是为纪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日军杀害的近2万名中国同胞而于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之际新建的。该馆陈列内容包括“甲午战争前的旅顺口”、“甲午战争与旅顺口的陷落”、“震惊中外的旅顺惨案”、“旅顺万忠墓”四部分。该馆真实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的罪恶行径,提醒着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虽有爱国官兵奋勇抵抗,清军仍是连连失利。11月21日,日军攻陷扼守京津门户的战略要地旅顺口,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近2万名旅顺同胞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旅顺市区内仅存36人,留做抬尸之用。1895年春,旅顺大屠杀遇难者尸体被集中焚烧后,骨灰丛葬于白玉山东麓。1896年,清政府主持为旅顺大屠杀殉难同胞竖碑修墓,建立享殿,题“万忠墓”三字。1994年,重修万忠墓,文物工作者在清理万忠墓墓穴时,发现了大量死难同胞遗物和遗骨,仅老百姓衣服上的铜扣就有成千上万个。这一发现为揭露日军的暴行提供了更加确凿的物证。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的重大事件,这场战争,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沦陷的进程,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旅顺口作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是这场战争陆地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有近两万无辜同胞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万忠墓就是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当人们从血泪斑斑的甲午痛史中走出,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时,会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繁荣富强才能捍卫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

经过这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旅顺行,我们受益颇多,引发了我们的许多思考与讨论。

这次的实践除了收获愤怒、震惊,我也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要学中国近代史。

古人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看见我们民族的前世今生。看见我无辜倒在外国列强枪口的同胞;看见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看见“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

看见是为了不要忘记。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些条约就像一个无底的深渊,把中国深深的拉入半殖民半封建的历史中。

苦难的中国近代史是一本滴血的书,翻阅其间,字字句句写满中华儿女的屈辱与不甘,也许只有血的教训才能让人真正明白:无实力无以言尊严、不自强无以论实力、不变革无以图自强这三句话的真正意义。

无实力无以言尊严。近代中国是与外国列强签署不平等条约最多的时期。所谓谈判,实则是不谈只判,除了割地赔款外,别的免开尊口。为什么是这样?因为谈判桌后面是一字摆开的兵舰和大炮。朝廷的腐败,国力的空虚,助长了列强的专横。应该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高呼“公理战胜强权”、要求从德国人手里收复青岛时的情景。然而,列强们完全无视中国人的要求,竟拿着中国领土做起了交易。事实教育了中国人:公理是存在的,但是面对列强,没有实力做后盾的公理是多么的不堪一击。今天我们仍能看到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余风,但和一百年前相比,当年列强的耀武扬威不复存在。因为今日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从各方面实力来看,我们不再无足轻重。尊严不是乞求来的,是自己拼搏来的,“弱国无外交”永远是不变的真理。

不自强无以论实力。人们很难理解,以中国幅员之大,人口之众,文化之灿烂,怎么会沦到虎落平原被犬欺的悲惨境地。是因为朝廷腐败,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民不聊生,躯体虽大却弱不禁风。古人云:“政亡,则国家从之。”一个无法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的民族,一个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的国家,虽地广人众、高城深池,却不足以为强为固。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要使中国强大起来,首先要靠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十三亿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才能屹立不倒。

不变革无以图自强。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一百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苦苦思索的问题,因而变法图强构成了近代史最为动人的一章。一棵树的树叶腐败了,只需要修修剪剪,但如果它的树干腐败了,就只能把它铲除,而清王朝就是这棵腐败的树,这就是变革,中国只有变革才能自强。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二

的他甚至又一次以离家出走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随后父亲的态度也有所缓和,这次出走也让他尝到了反抗的甜头;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脑子里埋下了了一种思想,一种不屈不挠的品质,可以说这为他日后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埋下了伏笔。幼年的毛泽东还有另外一个思想特点,那就是他同情贫苦农民,虽然这也受到父亲的反对,但对已尝到些许甜头的他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对农民的关心可以说为他日后对农民革命问题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思想上的感性基础。

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二对农民的关注。

学地分析了农民各阶层,成功地预见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而且进一步印证了毛泽东的思想的正确性和实用性。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对农民的研究。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发表标志这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又上升了一个水平,文章开篇便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便被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他也更深层次的讨论了革命与农民之间的密切关系。

毛泽东在发表政治文章的初期便表现出对农民的极大关注,这并不是偶然,而。

是中国现状的真实写照与他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灵活运用马克思原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反映出中国国情与农民的重要关系,这不仅在八十余年前是这样,在今天更是这样。农民始终是中国最庞大的群体(至少到目前还是这样),关注中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关注农民问题,而这也促成了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三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在发表对农民的紧密关注后,随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着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迫害加剧,便开始了下一轮的思考:党的未来究竟该往哪个方向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发表提供了初步答案——“工农武装割据”,文章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在主要研究农民问题后,他又将工农问题同武装割据联系起来,开启了又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举,这个大胆的创新不仅给党指明了方向,而且挽救了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并为毛泽东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而在他的另外一篇思想经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理性的提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审时度势地提出在农村建立红色根据地以及游击的战术。这可以说是将他对农民的关注和战速思想完美的结合起来,从此中国革命便从本质上焕然一新。

四从改良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

他创办的《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看出: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人类应如何生活?’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从这一问题加以研究,就得了‘应该那样生活’‘不应该这样生活’的结论。

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经过实践探索,毛泽东彻底告别了杜威和胡适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从思想和行动上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过渡。

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既是实用的,又是超前的;既是马克思理论的,又是与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既是个人的,又是全中国的。他在发展思想是所用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去借鉴,尤其是实地考察和实事求是。更值得学习的还是那种创新精神,马克思理论虽然不是毛泽东首创,但他通过学习和研究,结合具体国情,发展出毛泽东思想,是使中国革命为之一新,并最终挽救了革命。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乃革命发展之本!

参考文献:《毛泽东传》,(美)特里尔著,2006;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1925;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1928;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1930。

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三

通过本学期学习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让我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会多一点的思考,历史不只是故事,更是经验的借鉴,前人的失败,让我们学会反思,通过太平天国,我们知道农民不是改革的人选,通过辛亥革命的失败,我们也发现资产阶级也存在缺陷,正是这不断的反思,才让我们慢慢寻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但是也等于我们可能会在同一个地方跌两次跟头,只有牢记我们的历史,才能走得更远,一个遗忘历史的人是可悲的,因为他将不会知道前人所遗留的那种气魄与精神,我不要做那个可悲的人。很感谢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过去,思考当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