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端午之忆心得体会报告 端午的感悟(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7 16:18:24 页码:12
端午之忆心得体会报告 端午的感悟(7篇)
2022-12-17 16:18:24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端午之忆心得体会报告一

通过庆典活动,培养孩子们对有规律的节日的感受力,对本土文化的感知。通过家长们的帮助和参与增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理解和互动。通过节庆的准备,让孩子们从有规律和充满喜悦的庆典活动中,产生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让孩子滋养在生活中,文化中。

活动流程:

1、带领外园小朋友参观教室环创

2、给孩子们介绍端午节以及相关知识

3、端午亲子游戏:全家“粽”动员——赛龙舟、捉龙尾、穿越“粽”贯线等

4、 diy彩绘鸭蛋庆祝端午节

时间:20xx年6月8日上午9点

地点:红黄蓝春华园幼儿园

地址:红黄蓝幼儿园

收费:全免费

活动类型:亲子活动

2022端午之忆心得体会报告二

1、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2、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3、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4、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6、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7、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8、五月节,小哒埠。

9、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10、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11、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12、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13、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14、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1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16、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17、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18、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19、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20、吃菜 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21、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22、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23、端午节卖菖蒲。

24、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25、蛤蟆蝌蚪躲端午。

26、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27、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28、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29、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30、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022端午之忆心得体会报告三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你们好!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在此佳节来临之际,我祝所有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端午节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举行的仪式或庆典。全民认同并参与,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蕴涵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影响广及东方,乃至世界。中国的节日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国节日,从元日到除夕,计十四个,其中最盛大的节日是端午、中秋、年(春节)三节。

端午节起源,传说多种。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当“夏至”,汉初定五月五为节日,为逐疫辟邪。唐宋时称为“端午”(“五”“午”相通),别称端阳节、重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成为端午节中国两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殉国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乡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纪念屈原。后演变用竹叶或苇叶代替竹筒并系以彩绳,即“粽子”。于是,端午节包粽子纪念屈原,为广大人民所认同,两千年来,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国左徒,世称三闾大夫。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弊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兴邦强国。因遭谗臣嫉谤,被楚怀王蔬远,后又放逐湘沅,虽辗转艰辛,仍忧国忧民。闻秦军攻破郢都,忧愤交加,投江以殉国难。屈原心系国运民生,是爱国爱民的贤臣,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一生写下《离骚》、《九章》、《九歌》等二十余篇诗歌。屈原诗歌表现出强烈爱国精神,具有巨大艺术魅力,是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屈原和他的学生作品结集《楚辞》。《楚辞》与《诗经》并称中演讲稿国古典诗歌璀灿星空中“双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离骚》,是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故土的`深挚感情和忠诚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质。《离骚》诗句优美,想象丰富,开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之先河。诗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哺育着中国一代又一代诗人和文学家。

屈原热爱祖国,关怀人民,忠诚正直,信守芳洁,追求光明,舍生取义。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万世、积厚流光的中华民族精神。

古往今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已成华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识,这就赋予端午节爱国主义情结,既“端午情结”。

我们永远纪念中华民族之魂,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022端午之忆心得体会报告四

时光如水,流逝的太快,不经意的一个转身,已流走了大好的青春年华。猛然间抬头看到桌边的日历,才知又是一年端午时节,粽香萦绕、思绪飘香,遥远的画面慢慢浮现,一幕一幕……

端午节在一年众多节日中也是一个很重要很特别的节日,它的特别在于这一天吃的是各种各样口味的粽子而不是其他,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变着花样的做出各种花样的粽子,让孩子们吃的尽兴,享受其中。

端午节的习俗来源于楚国一个叫屈原的诗人,他满怀豪情壮志,却无以报效国家,郁郁寡欢中为后人留下《离骚》,便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抱恨投入沽罗江。当地百姓闻讯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不见屈原尸体,百姓怕河里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拿来家中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演变成了5月5吃粽子,赛龙舟以此纪念屈原。

我生在新疆,长在兵团,这里无江,因此不存在龙舟。只是每年的这一天家里都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粽子,从早晨吃到晚上,算下来估计吃的得有20个。

年少时,总是很盼望节日,端午也不例外,总是在节前的一周就开始盼望了,催促着父母准备包粽子的原料,一般情况都是父亲去鱼池边,渠道旁拔芦苇叶子,而母亲负责购买糯米、红枣、蜜枣、猪肉、红豆、葡萄干、花生米等原料,而我跟家中的姐们则是负责吃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位很高的团场,连队周边的渠道、泉子、都积满了水。一到春天,渠道里、泉眼边都会长满芦苇,绿油油的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每到端午时节,正值芦苇生长旺季,叶片肥而大,就好像为端午节做准备似的,这时候连队的大人孩子也会相约一起寻着最茂盛的芦苇荡去採叶子,一般情况都会採一尿素袋子,用不完的用开水烫过晾干,放起来随时待用。

我是一个非常热衷于做这些事的人,大中午的骑着自行车来到芦苇密集的水渠边,一头扎进密不透风的芦苇荡身手利索的寻着的叶子迅速扯下,一片两片直到堆积的左手实在拿不下才扎成一把放入袋中。汗留下来将额前的短发侵湿都疼不出手抹一把,这份兴奋和热情是难以言语的。

回到家父亲总是劳动的那一个,他动作不快,总是慢慢悠悠的将芦苇叶子交叉成三角在放点米、几个葡萄干、一颗蜜枣、几颗红豆,然后很认真的卷成棱锥形,反正四个角都被他的手捏的平平整整的才取一根线绳将它五花大绑,扔进盆中。我学着他的样子试过很多回,每次都是扁扁的像个漏嘴的小沙包,样子丑及了。无奈呀,我的手在父亲的教导下始终没有创造出奇迹。

长大成家后每年的端午节依然只能从父母那里掠夺一些粽子来吃,我就想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学会包呢,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我的同事家包粽子,我跑过去苦苦的学了一个上午,她交的包法简单快捷,不需用线绳,也不需用草藤捆,只是把第三片芦苇叶子将包出造型的粽子顺着四个角的方向缠一遍最后用一根大针穿住芦苇尖穿过粽子即可,当我成功的学会后竟然兴奋的跑去父母家将这一年要包的粽子一个人包了大半天,真是腰酸背疼啊,不过当我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在大锅里冒着腾腾热气的时候,心里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从那次之后,包粽子,煮粽子的日子在也没有了,因为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乌市,这边没有芦苇,大家都是买着吃,我也只能如此了,少了拔叶子、包粽子的环节,吃粽子的时候难免少了点什么,不过粽子的香味依然会让我一边吃的津津有味,一边回味那些曾经快乐的日子,依然很甜美,依然温暖。

2022端午之忆心得体会报告五

尊敬的家长:

端午是团圆美好的`节日,为关注教育和传统文化,追求快乐和谐的朋友,与孩子一起,

享受融融的亲子时光,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在端午就要到来的时候,我班开展以《xxxx》

为主题的家长半日开放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活动。请家长暂时

放下繁忙的事务,一起来吧,您的到来将是我们最大的期待。 活 动 时 间: xxxx年xx月xx日 端午放假通知:xxxx年xx月xx日(星期x)———xxxx年xx月xx日(星期x) 友情提示: 所有的家长持邀请函进入幼儿园参加活动 ,每个家庭一位家长参加,谢谢配合!

xxxx幼儿园

日期:

2022端午之忆心得体会报告六

今天上午8:00—11:00,泉州市鲤城区文联、泉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研究会、东南早报在蒋斌公园祭奠屈原和古代乐舞后,与观众进行了现场互动活动。

端午节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运动日和健康日。还有一个地方叫重五天。我们的地方叫五一节。端午节的习俗起源,最广泛的说法是屈原投江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包饺子。从历史渊源来说,正是对屈原的纪念,使端午节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早上邀请了一位同学早早来到活动地点,祭奠屈原的活动才刚刚开始。面向东南的晋江,有一张桌子,上面摆着泉州本地的肉馅饺子、香包和五色丝绸,香炉上点着三根贡香。二十个身穿汉服的青年男女在读祭文,背诵屈原的《离骚》。怀着崇敬之情,我站在身穿汉服的人们身后,在心里默默为屈原祈祷。

仪式结束后,七位身着古装的大姐姐为在场的人们献上了一曲简单、优雅、优美的舞蹈。他们像仙女一样跳舞,给人一种美丽的享受。

活动的高潮是现场与观众互动。(1)是五色丝绸,用丝线扎着祈福;(2)刺五毒:人们认为五月是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的时间,应采用各种方法防止五毒的危害。(3)扔锅;(4)祛雄黄:祛人手上的雄黄酒,即避邪祛疫。

活动一结束,在场的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个香囊和五色丝绸。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进一步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

2022端午之忆心得体会报告七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楚国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

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

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1984年战争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