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还应具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语言简洁的特点。报告的结论应该准确、明确地回答研究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读者可以从范文中学习到如何使用数据和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篇一
考察团通过听介绍、问情况、参观景区景点、查资料、座谈等形式,对各地旅游工作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次考察,对各地旅游工作的总体感受是旅游气氛“浓”,旅游经济“重”,旅游商品“丰”,旅游品位“高”,旅游管理“顺”,发展思维“宽”,发展力度“大”。他们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景区开发建设管理当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一、树立精品意识,高起点定位旅游业。
厦门、深圳、三亚、舟山、九江等地区都以培育旅游精品为重点,高起点定位旅游业,大力发挥旅游业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巨大作用。
厦门市依托海湾型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地位,将旅游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来抓,以大力推进景区点建设为重点,推出了“五个十”旅游重点工程,实现项目带动战略,力求增强厦门旅游吸引力。“五个十工程”即“十大旅游景点”、“十大旅游饭店”、“十大旅游基础设施”、“十大特色街”、“十大场馆”重点建设项目。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旅游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深圳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在新形势下,深圳市委、市政府进行深入的研究,把发展目标又重新定位为将深圳建设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乃至世界旅游名城。
三亚基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全国人民的度假村、后花园”和“国际滨海城市”,努力将三亚建设成为“国际性热带滨海度假休闲观光旅游目的地”,并确立了要建设成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目标。
舟山由于渔业资源的衰竭、海洋生态的.破坏,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舟山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提出要整合“东海海洋休闲旅游圈”的设想,大力发展海洋休闲精品和佛教旅游精品。近年来浙江舟山市成功举办的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中国舟山海鲜美食节和首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三大旅游节庆活动,成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的三大拳头产品。
九江市委、市政府确定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和壮大,实施“构建大旅游”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庐山核心景区,形成了以庐山为主体的“众星烘月”的旅游景区空间布局。目前,庐山景区已经获得“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世界文化景观”、国家aaaa级旅游区等多个称号。
二、树立融合意识,佛教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和普陀山风景区都是发展宗教旅游,特别是“观音”文化旅游比较成功的景区。佛教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高,在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了政府、市场、景区和寺庙之间的关系。
(一)打造佛教文化旅游精品的成功范例。建在距离海边280米的海中,高108米的世界最高南山海上观音像,于开始建设,今年建设完成,历时6年,投资高达8亿元。南山海上观音像开光大典由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佛教界的一百零八位高僧大德共同主持。处处体现高起点打造,高品位建设,大手笔运作。普陀山景区大手笔规划、大投入维修,既体现了“观音道场”的雄大气派,又展现给世人一座豪华大气的寺庙,既继承了传统寺庙的风格,又大胆吸引现代文明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与时俱进精神。普陀山在原寺庙的基础上新建寺庙万余平方米,大大丰富了景区的内涵。,普陀山又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高33米的南海观音大佛。
(二)佛教文化与地域文化相互共融发展的成功范例。我们所考察的普陀山景区,无处不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文化与独特地方文化的氛围。景区内的大街上的街灯、垃圾箱、地面铺的地砖都体现出佛教文化,酒店桌椅上莲花刻在显著位置,餐厅的菜谱有佛家素席,许多旅游纪念品都有佛教文化的内容。游客敬香,就有十种香供选择,如高寿香、如意香、平安香、观音香、全家福等,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心理需要。现景区正筹建佛教音乐艺术团,修建讲经堂、佛学书院、观音研究中心等,使佛教文化和寺庙文化有机结合、相互发展。
(三)政府引导和支持的成功范例。从寺庙到景区的开发,都有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使宗教政策既得到贯彻,又使投资环境更加优越,正确处理好了政府、寺庙和佛教协会之间的利益和关系。例如普陀山景区,采取舟山市政府收取游客车船费用,佛教协会和寺庙收取功德及香蜡钱,利益分配机制合理,佛教文化与旅游业实现协调发展。如普陀山每年举办的观音节,采取政府搞好统筹协调,由企业运作、景区承办、寺庙配合,为寺庙、景区和政府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赴厦门、深圳、三亚、舟山、九江旅游考察报告来自本网网-,仅供学习,请注明出处。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篇二
为学习云南省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20**年*月*日至*日,在党校常务副校长的率领下,我县旅游系统相关代表团赴云南进行了学习考察。代表团由党校、县旅游局、**等政府主管领导组成。在滇期间,考察团全体人员先后考察了大理古城—洱海—丽江古城—束河古镇—黑龙潭公园—昆明路南石林—七彩云南等著名景区(点),观看了《丽水金沙》、白族三道茶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受益匪浅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民族文化旅游、跨境旅游、旅游地产、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花卉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转移。四是加大力度开拓客源市场。推出一批奥运旅游专线、特色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五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整治。六是加强区域合作。加快“川滇藏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旅游合作。
二、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三个主要经验
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猛,特别是云南的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等地区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旅游热点地区。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委重视、政府主导,是建设云南旅游支柱产业的重要保证。
1、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云南、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先后出台了《中共云南、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的推动了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2、结合区域特点,打造旅游品牌
2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貌和生物特征多样,山水风光古朴秀丽;独特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各地在旅游发展中坚持因地制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理念,打造出一批蜚声海内外的旅游品牌。
3、因地制宜,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各地、各部门在资金投入上也积极向旅游产业倾斜。
(二)加大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模式
为稳定旅游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云南先后制定出台了《云南省旅游条例》、《云南省旅行社和从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旅行社门市部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导游人员管理规定》、《云南省导游服务规则》和《云南省旅游购物企业服务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等规范性文件。 大理、丽江等地,对景区(点)实行“一卡-通”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线路、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结算”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办法,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实现旅游企业之间的网络电子交易和帐务的适时清算。同时设立了“旅游服务质量监理公司”,对每天进入城市、景区(点)的游客数量、宾馆入住率、旅行社接待人数、旅游车辆的使用情况和旅游企业的综合服务质量进行实时的监管和数据统计。
3
(三)深度挖掘文化特色,赋予旅游文化内涵
在云南考察期间,听到最多的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处处可以感受到民族特色。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2个,其中傣族、白族和纳西族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具有鲜明的民俗和文化,成为云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云南省在少数民族文化挖掘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昆明《云南印象》、丽江的《丽水金沙》等大型少数民族歌舞节目的推出,成为云南旅游产品开发的一大亮点,更为云南特色旅游发展锦上添花。
三、三个启示
《关于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篇三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转方式、调结构以及加快推进“十年一流”旅游产业发展目标的决策部署,市旅游局围绕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这一主题,于5月27日至6月1日,由邱兆水副局长带队,组织诸城、寿光、安丘、临朐、坊子、滨海等重点县市区旅游局及重点乡镇、重点旅游企业主要负责人,赴四川成都就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在川期间,考察组和成都市旅游局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成都市双流县、郫县、锦江区等乡村旅游景区和都江堰沙湾村乡村旅游合作社。大家被成都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深深吸引,更被成都市乡村旅游成功的发展模式所震撼,一致认为,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做法,对潍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特点
1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有两个阶段,一是自然发展阶段。发展之初完全依靠市场导向,乡村旅游处于无序发展业态,产品雷同,同质化严重,同时潜在生态环境隐患,经营服务无标准,无规范。二是规范发展阶段。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抓住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契机,提出了“城乡互动、发展旅游、服务市民、致富农民”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持、农户主体”的发展格局,使成都乡村旅游从一家一户分散自主经营,逐步转变为规模整体开发、标准管理、连锁经营的规范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综合效益好。成都作为全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旅游特色村22个,星级乡村酒店11家,全市农家乐总数达到2738家(其中星级农家乐485家),从业人员44740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成都旅游业的一大亮点。2017年成都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457.8万人次,旅游收入21.7亿元,纳税额1.11亿元。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有5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特色村、旅游古镇为主要产品的乡村旅游产业态势,有效地调整了旅游产业结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以及农民人均年收入逐年大幅增加。
(二)政府主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部门联动。成都市乡村旅游之所以发 2
展有规模、上档次、知名度高,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成都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非常到位,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是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农村经济,就是抓劳动就业,就是抓农民增收。因而,各级党委、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极高,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规划出重点乡镇和重点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成都市政府专门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协调指导,要求规划、建设、国土、园林、林业、农业、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建设旅游型村镇,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科学规划,科学规划,错位发展。错位发展。成都市在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时,统筹乡村旅游发展,构建了以城郊和周边区(市)县为重点,平原-丘陵-山地梯次发展布局和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错位发展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五朵金花、农科新村、锦绣东山、长秋山区、花揪片区五个集中发展区,建设了龙门山旅游产业功能区、龙泉山旅游产业功能区,并且在未来三年实施“十千百”工程,即打造10个乡村旅游特色镇,1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000个星级农家乐和星级乡村酒店。
(四)出台办法,规范引导。出台办法,规范引导。为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发展, 3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成都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成都市旅游促进条例》、《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管理标准(试行)》、《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等地方法规和标准。同时,为加强行业监管,成都市以乡村旅游协会或合作社方式开展连锁经营,不断提升了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和旅游接待点的服务质量。
(五)节庆营销,节庆营销,打造品牌。打造品牌。成都市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优势,指导各区(市)县策划、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如都江堰市的清明放水节、双流县黄龙溪的火龙节、龙泉驿区的桃花节、彭州市的牡丹花会、新津县的梨花会、万安粗粮饮食文化节、双流原生态蔬菜旅游文化节等。以文兴旅、以节助旅,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节庆营销平台,不断提高了成都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关于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篇四
近期,我们对各地发展红色旅游情况进行调研,总体感到,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央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下,红色旅游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
1、红色旅游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红色旅游开展4年多来,始终保持蓬勃发展势头。即便在2019年先后经受了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的影响下,在我国入境旅游下降和国内旅游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下,红色旅游继续快速发展:全年接待人数达2?72亿人次,同比增长18?26%;其中,境外游客增幅较大,同比增长超过30%;综合收入达1239?35亿元,同比增长35?15%。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43?7万,同比增长17?59%;间接就业人数达207万,同比增长40%。天津、辽宁、广东、云南、宁夏等省份接待人数增长超过50%;韶山、长沙、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广安和临沂等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仍然保持20%左右的增长。
2、红色旅游发展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一是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家安排专项经费5?36亿元,维护修缮了一大批红色遗存,保护了一大批红色文物;国家和地方还筹资近68亿元,建设红色旅游重点区域3300多公里公路,新建、改扩建边远地区21个支线机场,现在延安、井冈山、百色等12个机场已建成通航,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有106个设立了铁路停靠站,使红色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得到大大提高。二是红色旅游精品体系建设逐步形成。2019年以来,国家为加快建设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安排专项资金20多亿元,新建和改造了200多个红色旅游项目,提高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点)的质量。此外,上海、重庆、长沙、南昌、遵义、延安等红色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中心城市党委、政府,将发展红色旅游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对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的投入,提高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点)的质量,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实施行政区划内或跨区域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送”,增强了红色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和产品的影响力。鄂豫皖“三省六市36县”、川黔渝“三省四市”和湖南伟人故里“红三角”等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品牌更加成熟;晋冀豫“太行抗日烽火”,赣南、闽西“红色根据地”,中山、湘潭、广安三市“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里红色旅游联盟”,闽赣粤“三省八市”等十几个红色旅游区域联合体蓬勃兴起,对促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红色旅游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4年多来,全国红色旅游共接待观众6?72亿人次,综合收入2740亿元。红色旅游不仅带动了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成为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更主要的是推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围绕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主题纪念活动,各地和有关部门结合红色旅游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据调查,绝大多数旅游者参观后说“深受教育”,“增强了对党的感情和对先烈的崇敬”。在上海一大会址,一位干部在留言簿上深有感触地写道,“参观一大会址后,我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爆发出非常旺盛的激情”。不少地方反映,很多人入党、
入团申请书。
是在参观红色旅游景区后递交的。各地中小学校将红色旅游景点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基地。不少学生参观红色景区景点后写下“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心灵受到了震撼”、“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等感人肺腑的留言。
当然,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各地红色旅游发展水平不尽一致,在软、硬件方面都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一是不少地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需要改进。一些景区景点在陈展设计上,形式单一,缺乏差异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在教育方式上,供游客看的多、灌输的多、生硬介绍的多,游客直接参与的少,只见其物,不见思想和精神。有些红色旅游资源的管理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模式,发展活力不强,后劲不足。特别是部门垄断红色旅游资源,使旅游理念很难融入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中,造成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相隔离,难以发挥对群众的教育功能。二是很多地方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较差。由于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地处偏远的山区、林区、农村,这些地区基本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紧张,难以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红色旅游开发建设。受到资金制约,不少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旅游交通不畅,进出景区景点很不方便。
针对发展红色旅游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建议有关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红色旅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经济、文化工程,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当前有的地方对发展红色旅游重视不够的情况,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红色旅游的认识,把红色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2、加强宏观指导与协调,整合各部门和各方面的资源。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分布全国各地,归属及体制各异,目前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及调度,亟须进行协调与整合,形成有序发展的大格局。如很多红色景区景点在内容上有相近之处,如果每个地方都搞小而全,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将影响红色旅游的整体形象。有关方面应从宏观上对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加以规划管理,明确每一景区景点的特色、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以避免各景区景点盲目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努力形成全国红色景区景点一盘棋的有序发展格局。要大力促进景区景点间的交流。目前虽然部分景区景点间也有交流活动,但缺乏组织性,交流成果没有公开化、理论化、系统化,很少能找到指导红色景区景点发展的理论文章。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不同主题的研讨和交流活动,汇集成果,用以指导景区景点的实际工作。此外,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文物资源的配置。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文物资料的交流非常困难,建议有关方面统一调度,合理配置文物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文物作用,避免文物的闲置和浪费。
3、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红色旅游基础建设的投入。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也是政治工程,必须依靠政策扶持。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加强对红色旅游基础建设的投入。有关方面应制订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免费开放场馆进行经济补偿机制,重点加强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订鼓励红色旅游开发政策,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投资者优惠。研究制订奖励政策,对开发红色旅游的企业、旅行社等给予奖励。把红色旅游宣传作为公益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红色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
4、提高景区景点的陈展水平和讲解员素质,更好适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已对一大批景区景点改陈布展进行了资助,使这些景区景点改陈布展的状况发生显著变化,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景区景点展示内容单调、展示手段落后,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要适应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大资助力度和工作力度,不断探索、改进陈列展览方式,通过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努力提高景区景点基本陈列水平,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红色旅游,更好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尤其是讲解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使他们不仅成为历史知识的讲解员,还要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员、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更好地适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5、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红色旅游。近年来的实践说明,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大量党政干部、大学生和未成年人去红色旅游景区(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批国内外游客也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充满好奇心,这一潜在的大市场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挖掘、开发。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宣传,使更多国内外游客参与红色旅游。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篇五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xx年**月至**月,我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等区县的数十个村、镇和农户,对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截至2008年底,全市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800余家,临潼区、周至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
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强力推进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区验收。阎良区制定了《阎良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阎良区、灞桥区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的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近年来,市和区、县都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全市建成集中饮水工程600余项,解决了90.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财政2009年投资37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户县按照政府规划、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监管、村子保护的原则,制定了《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阎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80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蓝田县今年计划建设饮水工程55处,已建成15处,开工28处,解决了1.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高陵县已建成各类集中供水工程91处,解决了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临潼区徐杨街办新华村、屯刘村建成了饮用水净化工程。周至县沿山、沿渭的17个乡镇及全县各处饮用水质均符合标准。灞桥区今年安排资金1300万元,计划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个,单村供水工程20个,可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篇六
为了借鉴学习旅游先进省份的发展旅游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县生态旅游、华阳古镇及特色农家乐更好更快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侠xx县政府副县长陈三荣带队,旅游局、洋州镇、华阳镇、茅坪镇、华阳景区管委会、朱鹮梨园景区管委会等有关单位组成十余人的考察团从12月14日到22日,为期9天,考察学习了袁家村、乌镇、西塘、婺源、西双版纳、丽江等地发展生态旅游、古镇建设及特色农家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收获很多,受益匪浅。这些地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与城乡建设相结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一、考察地区基本情况。
袁家村,被称为“关中印象体验地”,青砖灰瓦的仿古街道,集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以突出关中民间生活形态和传统特色作坊为主流,原汁原味的重现了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手工作坊……使人对关中民俗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并以古街带动附近群众发展农家乐群,有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农家菜肴。
乌镇,国家aaaaa级景区,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还有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体现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
西塘,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街边的店铺可以买到古镇特产,还有石皮弄、尊闻堂、民间瓦当陈列馆、醉园等古宅老弄供人观赏游览。
南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主要由南湖革命纪念馆和湖心岛、红船及英雄园、伍相祠等景点组成,学习党的历史及发展情况。
婺源,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
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南国风光,原始森林公园有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野生动物表演、傣家寨、哈尼寨、九龙飞瀑等多个景点。野象风景区以观赏热带雨林动物为主,内有蝴蝶馆、百鸟园、蟒蛇园、大象表演等游览项目,还可乘全长2063米的观光索道穿越热带雨林上空。主要向游客充分展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
丽江,主要以古城文化和玉龙雪山的自然风光为主,xx区主要以民间小吃、手工艺品和河边古街演艺、唱歌为主,展示当地民俗风情,城郊有古道马帮骑马和划船等项目。玉龙雪山以自然风光为主,可乘索道上雪山走栈道挑战海拔4680的高度,还有玉水寨、甘海子、云衫坪、蓝月谷、牦牛坪、东巴万神园等自然风光、特色动物和民族文化。
二、六个景区旅游业发展给我们的感受。
通过本次外出学习考察,对大力发展旅游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旅游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收益增倍的作用,不但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力地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地方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对我们发展旅游业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1、旅游优势品牌突出。各地发展旅游都是在充分分析自身优势的的基础上,深挖内涵,找准定位,打造符合自身发展的品牌和形象,品牌突出,特色明显。礼泉袁家村主要发展以原民风民俗体验为主、销售原始作坊生产的各种食品原材料,并带动农家乐快速发展;浙江嘉兴主要发展以独具江南特色的古镇旅游和南湖红色旅游为主,着力发展故居游及民俗文化游;婺源主要以自然风景发展生态旅游;西双版纳依托天然的南国风光、原始森林、各类动物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等带动旅游发展;丽江主要依托古城、雪山等发展以民俗文化、自然风光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业。这些地方的旅游发展让人震撼,令人折服,像乌镇可容纳上千车辆的停车场里面,旅游大巴以及各类小车停得密密麻麻,西双版纳、丽江古城等宾馆、旅社游人不绝,这些景点在旅游淡季日游客量就达到两万人以上,旺季可达到八万人以上。而且这些地方多数都有多个4a级以上景点,每个景点都精心打造、独具特色,让人目不暇接,感叹不已。
2、旅游产业体系完善。考察所到各地旅游产业化已具规模,吃、住、行、游、购、娱、信息等产业要素完备,功能健全,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重点旅游城市功能综合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健全,高效便捷;旅游重点区域的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畅通无阻;景区功能配套较为完善,绿化、净化、美化到位。
3、旅游文化特色鲜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各地在发展旅游产业时,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巨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云南,无论是进入景区景点,还是走到城市乡村,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节庆旅游活动始终是云南旅游的主轴。云南各地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整理和开发利用民族歌舞、历史遗迹、民俗民风、名人地理、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间工艺品等各种形态的文化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卖景点”向“卖文化”转变,较好地适应了旅游需求从单纯注重观光旅游向注重民俗文化体验的转变,增强了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旅游文化产品丰富。我们每到一地,首先进入视野的是景区景点、文艺表演的大型宣传广告。各地制作的宣传册、光碟等宣传品精美别致,各种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琳琅满目。各旅游城市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借助影视作品宣传促销是云南的一大特色。《云南映象》有一套人马常年在国外巡演,生动形象地促销了云南旅游。丽江通过举办东巴文化艺术节、《爱我丽江》全国摄影大赛等大型活动及参加世界遗产论坛等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茶马古道》、《铁血高原》《一米阳光》等40多个影视剧组到丽江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和20多家省台播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丽江热,丽江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影视基地。
5、旅游讲解服务到位。所到各地都十分重视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用好本土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和加强学习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所到各地的涉旅从业人员,无论是导游、司机,还是宾馆、酒店的服务人员及景区经商人员,总体素质都比较高,都能在能力范围内为游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特别是导游人员,除在游客生活安排上充分考虑、周到服务外,考察团所到州、市,导游人员都能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景区景点和经济社会各方面情况介绍得头头是道,而且待人热情,大方得体,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三、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旅游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快速崛起,大手笔打造了华阳景区和朱鹮梨园景区,蔡伦墓祠、朱鹮生态园分别晋升为3a景区,华阳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陕西省及毗邻地区十大最具吸引力旅游县。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高水平举办了梨花节、华阳旅游文化节、国际观鸟节等大型节会,我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旅游经济连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县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县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亿元。全县接待游客687.9万人次,增长24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增长530%。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投入越来越大,在今年十八大会议上,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因此,我们更应坚定信心,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发展生态旅游的路子,凝心聚力、大干快上,掀起发展旅游新高潮。
1、强化宣传策划。景区发展前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重点工作:一是打造、二是运营、三是推介。但始至目前,我县景区要把财力、精力聚于宣传,把宣传推介提高到第一位,运营第二位,景区打造随旅客的需求缺什么就补什么。要充分利用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通过精心制作具有特色的宣传片开展宣传、精心筹办好第四届梨花节、第二届华阳旅游文化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努力扩大xx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我们的旅游业走出省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统筹规划设计。这次外出考察,我们感到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我们工作的指导思路,要把学习的经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首先,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高质量、高起点地完善全县旅游发展规划,使这个规划更突出科学性、指导性、特色性和地域性,使全县旅游业在规划的指导下,得到健康、有序、较快发展。要立即启动磨子桥、龙亭两个高速路口旅游规划及县城xx区、东韩民居保护利用开发等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招商做好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遗址、智果寺皇家寺院、蔡伦墓祠等景点开发建设,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给旅游和景区铸魂。要极力挖掘景区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xx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景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要根据xx县的历史、典故、传说、民俗等来打造景区,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选准地点和位置,由县文化界资深专家策划,通过编写有特色的典故传说、邀请国内书画界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题字作画,在景区重要节点上打造出饱含文化特色的作品,给旅游和景区铸造灵魂,形成景点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产生倍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快景区建设。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为景区建设增添活力。在古镇建设方面,可充分搜集民间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材料来建设,注重细节,切实将古镇建得“古色古香”,不能貌似神离;在农家乐建设上,不但建筑上要有特点,在菜品上要富有特色、品种多样,常推陈出新,能够满足各方游客需求,同时要注重卫生和服务。进一步提升景区住宿条件和交通条件,积极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购物中心,深度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旺季坚持每天开办篝火晚会、歌舞杂艺表演等多种文艺娱乐节目,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及时准确发布各类旅游信息资讯,努力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信息等要素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完整体系。
4、开发旅游产品。成功旅游产品的系统开发设计,既能带动景区经济的发展,又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旅游区文化的作用。随着我县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县旅游还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和文化产品十分匮乏。要充分挖掘我县人文景观,如蔡伦纸文化博物馆、文同画竹的竹林、金线诊脉高僧的修行地等景点要深入挖掘打造。县文化部门要与景区密切协作,充分展示我县省级文化先进县的魅力和具有4个国家级、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以景区为平台,在主要景点附近每天都定时搞一场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或非遗节目,将文化和旅游有效融合,增加景区文化内涵。在旅游纪念品开发上,要紧抓县域文化和景点特色,研发一批具有本地风土人情、艺术性强、制作精良的旅游纪念品,充分借鉴外地的一些销量高的旅游纪念品,聘请一批善于推销的服务人员,用旅游纪念品来吸引游客,扩大宣传,提高景区经济效益。
5、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宾馆、酒店、商场等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司机等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加强景区沿线及周边村民的宣传教育,不断规范景区运营管理,完善景区标识系统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完善旅游资源保护、市场秩序监管、企业规范经营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建立旅游环境监测体系,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6、理顺体制机制。加强景区管委会职能,积极探索所有权、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的体制,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发展旅游,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集中有限的财力搞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景点的开发上要坚持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利用招商引资的办法,搞好旅游景区的开发。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篇七
按照市政协开展“荆州文化旅游发展”调研的统一安排,5月中下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立洲同志带领由市政协、市旅游局、xx区政协、xx区政协组成的考察组,对与荆州同类型的相关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考察。重点考察了西安、包头、大同、晋城、洛阳、开封、徐州、扬州、镇江等城市,同时对沿途经过的城市发展文化旅游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在考察中,我们通过与当地政协及文化、旅游、发改、建设、规划等部门座谈,听取经验介绍和实地参观,较为全面地了解各地发展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感受到各地保护、利用、开发、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带来的新气象。一路行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各地党委、政府对文化旅游保护、利用、开发、整合的重视,震撼其开发、整合的大气魄、大手笔,敬佩其经济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好理念、强措施,欣赏其把城市建设融入文化背景的好思路,触摸到当地人民对城市的热爱与自豪。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地发展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来,这些城市坚持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财税收入增加,城市建设加快。文化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加大,旅游收入逐年提高,年增长率在15%-35%之间。其主要经验是:
(一)坚持科学发展。
1、科学定位城市文化旅游特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文化所具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和不可复制的,是一个城市所独有的。发展文化旅游,必须彰显当地核心的、独特的文化,依据当地文化特色建设核心旅游景区,打造品牌,这是凸显城市、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我们所考察的城市,依托其文化特色,建设核心文化景区,形成唱响世界的城市旅游名片。如包头的“草原休闲之都”,晋城的“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洛阳的“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开封的“宋都古城”,徐州的“两汉文化看徐州”等。这些城市的文化定位体现了城市浓厚的文化特色,勾起人们旅游的欲望,成为游客心神向往的旅游胜地。
2、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城市是旅游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对整个城市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这个水平取决于城市规划的质量和管理水平。近几年来,这些城市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内涵建设,城市的规划、管理、建设都融入了文化的理念,实现了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他们坚持高起点的规划与文化特色相结合,坚持战略规划与旅游行业规划、旅游项目规划同步,坚持文化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在具体实施中,聘请高水平的国际、国内设计机构、专家就城市文化进行研究,制定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旅游项目规划,使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xx区保护与xx区建设、旅游与文化、城市与文化、旅游与休闲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提升了城市发展的品位。如xx市以强化规划为龙头,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聘请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对城市进行规划全覆盖,城市建设进入高水平规划指导的时代。在规划的实施上,该市从严控制规划,对原有建筑与规划不相符的,采取得力措施予以改造或拆除。为打造古城风格,在一年时间内投资30亿元,新修道路8条;拆除与古建筑、古城墙等景观不和谐建筑150多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数栋高层商业楼,还计划拆除一座五星级宾馆;完成城市绿化面积240多万平方米,对市区通往云冈石窟20多公里道路两边建筑一律拆除,建设各100米宽绿色长廊。xx市文化旅游开发整合的力度之大、气魄之足、变化之快令人振奋,当地老百姓称赞才上任一年的市长耿彦波为“一个人拯救了一座城市”。xx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基本上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原苏联帮助设计的,几十年来,xx市严格按规划实施,按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如今,包头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获联合国人居奖。xx市坚守“人文、生态、宜居”的鲜明个性特色,规划、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市委、市政府本着对人民、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科学规划”当作城市建设最高的责任。由此,一批又一批国际国内城市建筑规划大师云集扬州,给美丽的古城留下了一流的规划理念和建设智慧。
3、科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发掘文化内涵是城市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这些城市根据自己的文化特色,按照做大做强做精的思路,坚持景点开发与文化结合,科学规划、开发、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用世界的眼光打造旅游景点。xx市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包装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成为古城西安旅游的闪亮品牌。鄂尔多斯、大同、扬州、镇江、无锡等地在景点开发上注重建筑与景点的协调性,强调人与自然、城市与文化、建筑与城市的.和谐统一。鄂尔多斯在开发成吉思汗陵的过程中,搬迁周围民居,有效规划控制土地3000多亩,将成吉思汗陵入口几公里附近建筑统一改造成蒙古风格;xx市改造华严寺请北京奥运会鸟巢建设公司按历史原貌进行复建,真正做到了尊重历史,修新如旧,景点的品味得到提升。同时将华严寺周边临街商店、门面、居民住房全部搬迁,恢复该寺的历史原貌;xx市对龙门石窟的保护、申遗、开发重新进行规划,使周围景观、建筑与龙门石窟的文化风格相协调,修筑拦水坝,使伊河水重现水波涟漪的景观;xx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将瘦西湖周边的1000多亩土地划入瘦西湖公园,搬迁居民,建设绿地、水系,重现古代扬州瘦西湖美景。同时对城市建筑按照文化特色进行整体打造,“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全面启动名城解读工程,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xx市深挖城市文化,大手笔打造“水漫金山”实景,新征临江土地近千亩。同时,加大对市内古建筑、古码头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修复历史古街“西津渡”;xx市确立了建设一个中心旅游圈、两大旅游带、五大旅游中心、六大节庆活动、七大旅游板块、十大旅游景区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强市发展目标,结合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两汉文化、军事文化、云龙山水三大品牌,徐州成为苏北继扬州后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4、科学管理城市和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力求做到城市的建设、管理与文化核心相一致,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相一致。一是注重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无论是文化资源大市的西安、大同、洛阳、开封、扬州、南京,还是文化资源禀赋不如荆州的鄂尔多斯、包头、晋城、徐州,都把城市和文化的融合作为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强化规划管理,加强城市执法,把城市的管理作为建设旅游城市的重要环节,为游客提供休闲、安全、舒适的旅游大环境。包头、大同、晋城等市,作为煤炭资源大市,过去给人的感觉就是乌烟弥漫,煤尘飞扬,近几年他们把发展文化旅游,推进城市旅游作为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强化城市建设,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如xx市,无烟煤资源占全国1/4,山西的1/2,但整个城市绿草萋萋,繁花锦簇,树木成林,展现的就是江南的美景。二是强化景区景点的管理。景区景点在突出浓重文化氛围的前提下,把旅游与休闲、旅游与文化、旅游与购物有机结合起来。如扬州、南京、洛阳、徐州等城市,城市环境优美,建设品位高,管理理念先进,人在城市犹在景区,既有视觉的冲击,又有精神的愉悦。三是加强旅游行业的管理,提供高品质旅游服务。如xx市云台山风景区,依托旅游资源,以游客为中心,突出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游客接待中心,在管理体制上采取政企合一、独立运行的管理体制,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风景区管委会主任,实现了管理效率的最大化。xx市在强化政府主导的同时,大力扶持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形成既有一只“有形之手”抓管理,又有一只“无形之手”抓整合的旅游行业协会新体系,使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发挥,效率大大提高。
(二)坚持市场化运作。
文化旅游的发展既要靠领导重视、政府主导,更要坚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文化旅游资源要转化为旅游产品,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需要有较大的投入,这些投入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城市文化旅游之所以快速发展,得益于成功的市场化运作。一是善于运作城市资本。通过城市资本营运,达到整合资源、积累资金的目的。如山西省xx市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百亿元,单靠政府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但是,xx市把古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结合起来,把城市资源开发同开发商垫资结合起来,把城市环境改造同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争取煤炭企业投入结合起来,打造建设发展城市声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土地、房产开发的执法力度,增加财政收入,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得到了同步的推进。仅一年时间,xx市城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声势浩大,群众对市委、市政府的满意度、信任度、支持力得到极大提升。二是成功整合、运作文化旅游资源。为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转化的速度,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等成立了文化旅游发展投资公司,依据项目规划,坚持市场运作,开展项目招商、投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xx市大力发展旅游企业,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吸引了众多社会力量参与扬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目前,xx市旅游初步形成“一委、三公司、五协会、多企业”的产业新构架。xx市全力打造世界级佛教之地,在灵山景区开发建设上,政府负责改善环境,制定规划,企业负责项目投入,吸引社会资金近百亿元,打造出世界级的著名佛教景区。
(三)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是这些城市文化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和内在动力。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将政府管理转为服务,由微观转为宏观,由直接管理转为行业指导。同时,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营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如xx市、xx市、xx市成立了数个旅游行业协会,文化、旅游部门从直接管理景区景点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加强行业管理,确立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二是创新文化旅游经营体制,实行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有效分离。如xx市、xx市就对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制定新的政策,允许以托管、租赁等形式进行经营。xx市加快旅游行业改革步伐,力促旅游资源管理的相关主体,真正做到从观念上进入市场,从行动上退出市场,将各类旅游资源从行政管理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事业单位管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对于特殊的文保单位、宗教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保护资源、维护所有权的前提下,实行公有资产、保护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三产”分离,运用拍卖、租赁、转让等方式,盘活经营性资产,初步实现了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良性互动的旅游新机制。三是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xx市坚持以节会为载体推动旅游业发展,形成“春有牡丹花会,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节”的四季旅游产品,四季节会旅游收入占据全年的半壁江山。今年牡丹花会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513.63万人,旅游总收入73.84亿元。
(四)坚持政府主导。
这些城市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一是制定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多数城市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保护、利用、开发、整合的相关政策。xx市更是从法律的层面制定了资源利用、保护的法律、法规;二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邀请知名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结合城市文化旅游特色,制定城市旅游总体规划,并严格按规划执行;三是改善投资环境,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景区景点外部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等;四是必要的资金引导。西安、包头等地将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列入财政预算,由旅游部门使用,用于项目规划、招商、旅游宣传、产品推介等,并保证逐年增长。西安设定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为300万元/年,包头设定为360万元,20达到400万元。
二、外地经验对荆州的启示。
荆州是1982年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人文古迹众多,形成了以原始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名人文化、宗教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水文化、非物质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遗存和遗迹。荆州的历史文化及其遗存具有无可比拟和不可复制的特点,文化资源丰富,品位高,影响大。文化是荆州的灵魂,是古人留给荆州的丰厚遗产,文化旅游是荆州的比较优势,是荆州科学发展、走向世界的有利条件。但目前荆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整合任务十分艰巨,丰富的资源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发挥,稍不留神就会在文化旅游发展中掉队落伍。因此,荆州应提高发展文化旅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下大决心,拿硬措施,高起点、大气魄打造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文化旅游城市。
(一)思想大解放,把文化旅游发展作为人水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教条的束缚,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是要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荆州的发展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明显。不少城市就是在近3年城市面貌大变样,实现跨越发展。荆州要快速发展,必须树立科学、跨越式发展思想,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二是要克服狭隘视野,增强世界眼光。当前的竞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竞争,没有世界的眼光就不能建设高品位的城市,就不能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产品。要聘请世界级的研究设计机构及文化设计、建筑大师设计、制作,打造出吸引世界目光的文化旅游产品,使产品与荆州的文化内涵相一致。三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增强打基础增后劲的意识。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城市,按水乡园林城市的要求,把荆州建设成宜居城市,将文化与城市、文化与建筑、文化与景区景点完美结合。发展文化旅游是结合荆州实际,发挥荆州比较优势的现实选择,是荆州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富市安民的有效途径。要发挥优势,着眼长远,加大资源保护、利用、开发、整合的力度,用大视野、大规划、大气势、大手笔、大动作,打造震撼性的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场。
(二)规划大调整,把城市建设作为文化旅游建设的战略品牌。
荆州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文化旅游发展远远落后同类城市,xx市、xx市、xx市、xx市已经是誉满全球,大同、开封以及第二批公布的呼和浩特、镇江、徐州等市抓旅游促经济转型力度超前。早在,国务院审批xx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就将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我市三大城市性质之首确定下来。荆州城市的发展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都应当围绕这一定位展开。要用高瞻的战略眼光、全新的发展理念、优化的结构调整来调整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总体规划、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景区景点规划与名城文化特色相协调,与古城的风格相一致。
1、加大荆州古城申请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将荆州古城作为整体申请世界遗产保护,对荆州古城内外现有文物古迹加以保护,整体打造荆州三国名城。将东门外荆州轴承厂、交警四大队整体搬迁,建设较大规模停车厂和有古城文化特色的游客接待中心;将金凤广场更名为关公广场,在广场树立世界最高最大的关公铜像;疏散搬迁古城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军事设施、部分学校、医院;重修、改扩建古城内部分建筑,如承天寺、关府、太晖观、文庙、张居正故居、湘东苑等;恢复改造三义街、得胜街等古街原貌;整合开发环城墙景观带,恢复城墙城楼,开发部分藏兵洞,对城墙周围与三国文化有关的张飞一担土、马跑泉、点将台、洗马池等景点精心规划、打造;改善护城河水质,增设景点,邀请国内知名导演策划一台反映三国征战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改造古城内现有建筑,根据文化旅游功能,逐街逐巷逐屋进行包装、改造,使其与古城文化、周围景观相协调。对建筑风格实在难以改造的,坚决拆除;重新定名古城内大街小巷名称,荆南路更名为关公大道,直达关府。其它街巷名称都要与三国文化相关,与三国故事相连。
2、建设楚文化景区。在海子湖按一定比例打造楚城,部分开发楚故都纪南城,关联开发熊家冢,保护、利用八岭山古墓群,建成海子湖——纪南城——熊家冢——八岭山——荆州博物馆的旅游大景区。规划海子湖新的休闲景点,打造新项目,建成休闲娱乐的旅游目的地。
3、建设政务新区。荆州厚重的文化遗存在地域分布上偏北偏西,未来荆州城市布局应是临江涉湖,向北拓展,与湖水亲临,同文化接轨。宜将xx区关沮乡2万人整体转为城市居民,该乡27平方公里农村用地逐步转为城市用地,一小部分土地用于安置人员,其余土地作为政府实施城市资本营运的资源,为古城搬迁、文化旅游发展准备物质条件。重新规划建设xx市市级政务中心,规划建设市级机关、学校、医院等设施。出台新的房屋、土地、建设等政策,加快古城内人口的迁移速度,鼓励古城内市级机关、学校、医院、居民的迁出。
(三)建设大决战,把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作为发展文化旅游的战略措施。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第一,文化旅游产业最具发展活力。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从到旅游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长速度。而我们所考察的城市,文化旅游年递增率都达到两位数增长。第二,文化旅游产业最具拉动作用。文化旅游产业涉及面广,跨行业多,它的发展必将带动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商贸娱乐业等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其他相关部门的收入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会给其他部门带来5个就业机会。第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可持续性最强。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同文化结合的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金融危机面前,文化旅游产业抗风险能力最高。
荆州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大市,其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十分明显,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要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荆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荆州的支柱产业来打造,作为荆州实现战略转移来调整。根据《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到20,全市旅游总收入将达到308亿元。而年,我市旅游总收入31亿元,相当于时间要增长10倍。如果超常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成绩必将是惊人的。二是切实处理好政府推进和市场运作的关系。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政府要出台政策,规范行为,加强引导。市场运作主要在于经营层面,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土地、技术、物质、人才等基础支持。市委、市政府要强化城市资本运作,利用城市有限的资源,解决发展文化旅游、建设城市旅游的资金、土地问题,通过土地规划调整、置换,实现更大的收益。三是依托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或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开展大推介、大融资、大招商、大开发。充实公司组成人员,补充文化旅游方面的专家、学者,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四是开展建设大决战。按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要求,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把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整合落到实处。根据项目规划,从长远着眼,大气布局,细微入手,打造精品。要强化协调,严格把关,避免一哄而上,粗制滥造。对建设项目,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四)全民大动员,掀起全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高潮。
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形成全民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热潮。一是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党政领导要亲自抓,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整改措施,作为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气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特色旅游品牌。治理整顿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城市旅游。二是县市联动,部门互动。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考核县市工作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设计考核指标,明确考核要求,严格考核形式,保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形成上下一盘棋,整体联动,围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差异性旅游产品。各部门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围绕建设优秀文化旅游城市这个目标,在落实政策、营造环境、招商引资、优质服务上定目标、定措施,出实招。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的参与程度是检验文化旅游氛围是否形成的指标。要召开大力发展荆州文化旅游的大型动员会,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气氛。动员各方面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发展文化旅游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成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热点大事,教育广大群众自觉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大局意识,热忱投身于建设文化旅游城市之中。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篇八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人民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容,以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的有机结合。
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项目的需求趋向多样化,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休闲融为一体,迎合了人民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需求,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发展态势良好。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04~2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保护革命文化遗产。
承载革命遗物的革命文化遗产是“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很高的历史性与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成果。通过参观革命文化遗产,可以让我们直观地回顾历史。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随着国家对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扶持与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于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可以保护与整合我国的革命文化遗产,还能更好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2.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难以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国民族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让民族精神得以丰富与延续。
红色象征着革命,红色旅游蕴含的“红色文化”,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广泛的文化理念,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表现我国的民族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弘扬民族文化,使国内外的旅游者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红色文化,了解中国的优秀革命传统。
伴随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与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革命历史文化旅游热。红色旅游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腈和秀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在旅游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游。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坚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拉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老区产业结构,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据统计,每年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区的旅游效益为200亿元,同时促进了交通、农业、食品、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刺激旅游消费市场,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重视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4.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载体。全国有许多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是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崭新宣传形式,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区,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栩栩如生的教科书,在欣赏人文红色景点时,以参观革命纪念地的方式了解到无数中华民族的先烈们为了振兴中华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传统,培育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二、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欠缺。
红色旅游景区是由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共同管理,由于两个部门各自不同的职责而发生分歧,如文化部门出于保护文物资源的意愿不愿让旅游部门来开发景点,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不利于我国红色旅游的充分开发与发展。
2.资金短缺。
红色旅游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拨款,缺少其他资金的扶持,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但是资金管理乏力,部分革命文化遗产因缺少进行维修与保护的经费而遭到破坏与毁灭。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只能搁置,导致红色旅游景点的经济发展滞后,开发利用的空间不大。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置不完备,交通、餐饮、住宿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另外,红色旅游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一般采用以橱窗展示的方式,缺少吸引力,难以激发旅游者的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
3.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红色旅游的从业人员不断扩充,由于红色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当前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员良莠不齐,一些招聘单位缺少对他们的培训意识,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在对游客进行讲解中,不能很好地提炼当地红色景区所折射的红色文化的内涵。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篇九
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澳大利亚联邦国际合作协会安排,笔者于10月参加了赴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检测技术”培训团.通过学习考察,笔者不仅对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学到了一些经验,而且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作者:李阳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绿色食品办公室刊名:农场经济管理英文刊名:farmmanagement年,卷(期):“”(1)分类号:f3关键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北三省发展冬季旅游业的考察报告
- 2023年赴美远程教育考察报告(优质13篇)
- 东北教育考察报告(大全15篇)
- 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考察报告
- 白云区社区考察团赴香港参观考察报告
- 我与临沂找差距——赴临沂考察的几点体会
- 日本农业考察报告(优质19篇)
-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考察报告
- 2023年关于对×××同志(教师)的考察报告(大全20篇)
- 就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考察学习汇报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