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对某个主题或事件进行系统性、详细介绍和分析的一种书面形式。在报告中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支持和推动决策和改进。除了报告范文,大家还可以向身边的专家或老师寻求报告写作的建议和指导。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一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用具】。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那么,要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就要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在此,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向学生介绍光具座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指出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由于不同组桌面上的凸透镜的焦距不同,你们想通过什么办法得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测量,也可查说明书)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出实验步骤。让其中一组把实验步骤向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可行,给予肯定;如果不可行,应予以纠正。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让同学们进行实验。比一比,哪个小组实验做得最快、最好,要注意分工合作。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放大镜的有关知识:
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使用放大镜时要想让物体的像变大些,应怎么办?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或做过实验后,回答上述问题。思考:若两个凸透镜大小相同时,透镜的厚度对放大倍数有影响吗?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请同学们观察图3-50: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及用其观察到的像。
二、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的学习进行归纳,特别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2、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3、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四、反思。
本节教学安排及设计还是比较充分的,按照科学探究的思路,从问题的提出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进行到结论的得出,学生做得既全面又准确,效果较好。
五、板书设计。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二
学生观察后会回答:由于金鱼缸和水组成了一个放大镜,所以看到的小金鱼比实际的放大了。
提出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后回答:不是。物体有时会放大,有时又会变小,像还会由正立变倒立。
从前面我们的学习中知道:。
1.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启发学生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那么凸透镜能够成像,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探究。
(一)课题板书:。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三
马老师上的是苏科版教材八上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内容。“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课堂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本、以解决问题为线、以启发探究为主,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设计合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堂课学生活动积极、气氛活跃,课堂整体有序,活而不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是一堂不折不扣的精品课。下面就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对马老师这堂课的看法。
一、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马老师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中主动去体验、去建构知识,鼓励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组织形式方面,学生采用六人一大组、两人一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每一大组有三套实验器材,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即保证学生能独立思考,又能更好的加强组内学生间的协作交流,促进了生生互动,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应该说,从情境创设,问题引导,活动组织,实验指导,讨论交流,到规律总结,马老师始终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将课堂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思考、交流、展示、动手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程标准上针对这一节内容相关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课程标准中,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科学探究既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马老师充分利用科学探究的.各要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探究活动一为例,马老师先通过学生用凸透镜互相观察对方,根据所看到的凸透镜成的不同的像,让学生猜想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和什么因素有关?继而激发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兴趣,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在组内、班内进行交流,并进行师生的评价,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我对马老师这堂课课堂教学的两点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四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因为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缺乏经验,因而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因为对于实验探究学生处于起步阶段,记录数据后,分析这些数据归纳得到结论,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因而此处确定为难点。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需要学生进行全过程探究,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学生活动一: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字,同学们都能看到放大的字,这是他们已有的知识体验。然后让学生通过凸透镜观察老师,学生会观察到老师倒立、缩小的像,引发他们与已有经验的冲突,同时,也引发他们的思索,为什么透过同一凸透镜却看到不同的情景?进而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二:让学生用另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与前一透镜并排放置,同时观察课本文字,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所观察到的像是不同的,进而引发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可能与透镜焦距有关的猜想。
学生进行观察并描述看到的像的特点,提出猜想。
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自主探究,亲身感受到凸透镜成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与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引发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猜想。
通过以上体验活动,学生从中感悟到凸透镜成像是有规律的,物距和焦距都会影响到所成的像,由此完成猜想。
新课教学(30分钟)。
1.提出问题。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大家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他们都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但成像情况各不相同。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而投影仪所成的像比物体大;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丰富多彩的像,对此大家能提出什么问题?
2.作出猜想。
启发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猜想:前面的学生活动一中,凸透镜离书上的字较近,成正立、放大的像;老师离凸透镜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像。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较大,成倒立缩小的像;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较小,成倒立、放大的像。看来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有关。
通过学生活动二,可以看出凸透镜的焦距也会影响到所成的像。
因此,物距和焦距可能都会影响到所成的像大小、正倒和虚实。
3.设计实验。
要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必须进行实验。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与物距和焦距有怎样的关系?实验时,可以在凸透镜焦距不变时,不断改变物距,观察所成像的特点。还要研究在物距不变时,换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是否改变。
思考: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怎样观察实像和虚像?
4.进行实验。
介绍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
思考:
(1)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时,谁在中间?(凸透镜)。
(3)为使像成在光屏,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和光屏还应满足怎样的位置关系?(在同一高度)。
(4)怎样固定蜡烛?怎样利用光具座上的刻度确定物距、像距?(利用蜡烛燃烧滴下的蜡油固定蜡烛;利用物体、像与凸透镜所在刻度的差确定物距、像距)。
(5)怎样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将光屏向左右两个方向移动一点点,像都比原来模糊,则原来那个位置的像就是最清晰的像,这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才是像距)。
(6)如何观察虚像?可以示范当物由远及近靠近凸透镜时,光屏无论怎样移动都不成像,这时把眼放在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可观察到虚像,与放大镜观察物体相同。
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按课本上的步骤进行实验。
5.总结归纳。
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既能成放大的像,也能成缩小的像;既能成正立的像,也能成倒立像。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进一步总结升华:
老师:实验并思考:当物体从一倍焦距逐渐远离凸透镜时,像距和像的大小怎样变化?从一倍焦距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像的大小又怎样变化?(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也可用计算机模拟整个过程。直接观看凸透镜成像的整个动态变化,从而对凸透镜成像形成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认识)。
老师:很好,为了帮助大家记忆,老师编了一个口诀:
一焦分虚实(即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
二焦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
实像异侧倒(成实像时,物和像总在透镜的两侧,且像是倒立的)。
物远像近小(物体离透镜越远,所成实像离透镜越近,且像越小)。
虚像同正大(成虚像时,物和像总在透镜的同侧,且像是正立、放大的)。
物近像变小(物体离透镜越近,所成虚像越小)。
其中一、二两句是对成像情况的总体把握,三、五两句是成像情况的静态分析,四、六两句是成像情况的动态描述。
思考: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2.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体上下是颠倒的,此时像与物体左右是否相反?
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进行研究。最简单的方法是轻轻吹一下烛焰,看光屏上烛焰的像向哪个方向飘动,若两个飘动的方向相同,则说明像与物体左右不相反;若两个飘动的方向相反,则说明像与物体的左右也相反。也可以取一高一低两支蜡烛同时放在凸透镜前,要使它们紧靠在一起并且物距相同,光屏上便出现高低不同的两个烛焰的像,比较烛焰和它们的像的位置关系,便可知道像与物体的左右是否相反。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
学生思考回答: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与物体的上下位置相比较是否颠倒。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进行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入表格。
学生实验并回答。
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学生:一倍焦距为成倒立实像与正立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为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学生:前者成的是实像,像距和像都变小;后者成的是虚像,像变小。
学生交流并回答:光屏上不能出现像,这个原因比较多。可能是烛焰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这时凸透镜只能成虚像,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眼睛必须从光屏一侧向蜡烛看,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也可能是烛焰正好位于凸透镜焦点上,这时凸透镜既不能成实像,也不能成虚像。还有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按要求调整好即可。最后一个可能是烛焰位于比凸透镜焦距稍大的位置,这时成的像离凸透镜太远,像也太大,小小的光屏接收不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想。
使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问题,怎样去研究这些问题。
为了顺利进行实验,这些问题必须弄清楚。
了解观察虚像的方法。
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一步加深理解。
学会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五
1、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2、解释:
“一倍焦距分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
“像的大小像距定”,即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像儿跟着物体跑”,即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六
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七
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
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刻度尺、小水电筒、金鱼缸、小金鱼1条、水。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八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一倍焦距分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
“像的大小像距定”,即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像儿跟着物体跑”,即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用简要归纳成下面几句话:
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也就是说,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定大小。(是说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2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实像总是异侧倒,(即成实像时,总是像、物异侧,像相对于物是倒立的)。
虚像总是同侧正。(即成虚像时,总是像、物同侧,像相对于物是正立的)。
物近像远像变大,(即物体靠近透镜时,像要远离透镜,同时像要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即物体远离透镜时,像要靠近透镜,同时像要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即像距变大时像变大,像距变小时像变小)。
像儿跟着物体跑。(即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运动)。
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九
一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分虚实.
距离倒正大小虚实位置。
大于二倍焦距倒立缩小实象翼侧。
等于二倍焦距倒立等大实象翼侧。
小于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象翼侧。
大于一倍焦距。
小于一倍焦距正立放大虚象同侧。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通用20篇)
- 2023年中学物理实验报告(优秀11篇)
- 化学实验报告《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
-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模板9篇)
- 医疗卫生考察学习报告(通用10篇)
- 2023年C语言实验报告《函数》(大全11篇)
- 最新城市文化场馆建设的考察报告(优秀8篇)
-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实验报告模板(精选18篇)
- 2023年心理学实验报告(优秀14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