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优秀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08 05:56:05 页码:7
优秀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2024-03-08 05:56:05    小编:HT书生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重要内容,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教师们编写教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案设计,以及教师们在编写教案中的一些技巧和心得。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设计,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揭示课题 :24时计时法

1.关于24时计时法你有哪些了解?

2、.谈话交流。

a.晚上12时 谈话: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呢? 思考:这是夜里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把这一刻称为0时。闭上眼睛想一想,时针一天正好走几圈呢?接着演示时针是怎样走的。

b.上午7时 思考:现在是几时?你在做什么?

d.晚上7时怎样用24时计时法表示?有什么电视节目?(思想教育:关心国家大事)

e.又到晚上12时

思考:这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呢?1日=()时?

3. 怎样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时刻吗?

4.反馈练习

a. 0时指什么时候?

b.上午7时,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中午12时怎么表示呢?

c.下午1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么表示呢?

d.下午7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么表示?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06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4、6、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情感目标: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两个转盘、盒子、红球24个、蓝球6个、漂亮的卡通人物、硬币、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颜色笔。

教学过程:

1、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1)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特意准备了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听吗?

(动画播放)。

2、猜测: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去追小兔,结果会是怎样呢?

学生猜测:它有可能追到小兔,也有可能追不到小兔。

师:那追到的可能性会……很小。

3、有些同学认为小猴不可能捉到小兔,有些同学认为小猴还有可能捉到小兔,只是可能性很小,看来,事情的发生不仅有可能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有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可能性的问题。

(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实践是的老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摸球试验来研究,好吗?

1、试验准备。

(1)介绍试验材料。

师: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都装有红球和蓝球。

(2)说明试验要求。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要求进行摸球试验,摸球20次,根据摸球的情况完成好摸球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然后观察统计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3)提出注意事项。

师:最后还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摸球时不能用眼晴看,摸球试验结束后不要打开盒子,能做到吗?下面请小组长拿出记录表和统计图,就可以开始试验了。

2、合作试验、初步推测。

(1)各小组试验,教师巡视。

(2)观察、汇报。

师:谁把你们组的试验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3、推测、验证、归纳。

(1)观察。

(集中展示各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

师:这是我们6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呢?(学生汇报)。

(2)思考。

师:这都是你们的推测,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打开盒子看看。)。

师:好!莫老师数三声,我们就一起把盒子打开吧!

师:也就说,在摸球试验中,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与球的数量有关。)。

师:如果让你在自己小组的盒子里再摸一次,你觉得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大?为什么?好,请6个小组长一起来摸摸看。

(3)归纳。

1、转转盘。(课本106页的“做一做”。)。

(生可能会选黄色)你为什么会选黄色格呢?

转转试试看?

不行,每次都是你们赢,我得换个转盘,这次如果你还是转到黄色格的话,我就送你一张更漂亮的图案,谁来转?(指名3名学生上台转)。

师:为什么只有()个同学拿到图案?

真聪明!那就把这张图案送给你吧?

3、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转盘(出示幸运转盘)。

师:你们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真是棒极了!

2、设计转盘。(练习二十第4题。)。

师:看了这个转盘,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这样有趣的转盘?

(1)课件出示设计要求。

转盘由蓝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组成。

要求一:指针指在红色的可能性大;。

要求二:指针指在蓝色的可能性大。

请同学们在书本109页上涂一涂。

(2)谁想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作品)。

问:在设计转盘时你是怎样想的呢?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3)小结。

4、解决问题。

师:今天还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猫扑蝴蝶)。

师:小精灵明明带着他的魔棒来了,还有谁来了?(小猫)。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小猫是不是扑到黄色蝴蝶的可能性大。(课件演示小猫扑到了一只黄色的蝴蝶。)。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小猫扑到了一只红蝴蝶。)。

师:(疑惑地)咦!不是说小猫扑到黄蝴蝶的可能性大吗?怎么会扑到一只红蝴蝶呀?

师: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小并不是说不可能扑到红蝴蝶。

听!小猫又有问题想问了:你能想办法让我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大吗?(增加红蝴蝶的只数,让它的只数比黄蝴蝶多。)。

(师用课件演示:小精灵用它的魔棒增加了7只红蝴蝶。)。

5、猜一猜。(练习二十第10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这里有四个盒子,其中只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个硬币,你来猜一猜,可能会在哪个盒子里?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注意: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认为在一号盒子里的举手,认为在二号盒子的,三号盒子,四号盒子。

汇报:因为硬币只能在四个盒子中的一个,有三个盒子中没有,所以猜错的人数多,猜错的可能性就大。

师补充:虽然猜对的可能性小,但我们也是有可能猜对的。

1、延伸。

2、小结。

(3)师:刚才《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还没讲完,想听完吗?

出示录音:小兔子看到小猴追上来,马上窜进草丛里不见了,这时太阳快下山了,小猴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师:看了这个故事结果后,你们有话要跟小猴子说吗?

小朋友们,我们可不要像小猴那样喜新厌旧哦!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实践体会。

合作交流。

东、南、西、北卡片。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许昌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课件。

一、知识再现。

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测: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

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3)追问:还可以框出几个数?怎样框?试一试。

2.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内容。

提问:同学们,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个季度一样吗?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说说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确:一年四季与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有区别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3、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演示:商店里的食品和价钱。

师:现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钱?

生1:我想买3袋饼干,1袋3元,共花了9元。

生2:我想买1瓶饮料和1个汉堡包,共花8元。

生3:我想买4包花生和1袋糖果。

师:他买的东西挺多的,同学们先猜猜他用了多少钱?

生:我估计用了30元左右。

(一)师生共同探讨计算食品的总价

师:那他到底用了多少钱?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先自己做做,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出想法后汇报计算过程和想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生1:我觉得应该先算出4包花生用了多少钱,所以我要先列出算式74=28(元),再和1袋糖果的钱合起来,列出算式5+28=33(元)。

生2:我是这样想的:前面我学过有加有减的运算,它可以很方便地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然后再一步一步计算。那现在也可以把刚刚那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变成5+74,这样计算起来会方便一些。

生1:我要先算乘法,因为我要先知道4包花生用了多少钱,才能求出最后的价钱。

生2:是呀!如果先算加法5+7,就不知道算出来的数是什么意思。

1、刚才你们学会了计算食品的总价,那现在如果你有20元,买4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2、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出想法后汇报计算过程和想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三)自学书本例3和例4

(四)质疑问难

(五)小结算法

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关于数的运算的具体目标明确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对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正是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现在的数学计算,不再是单纯的数与数之间的运算,而是变为了每一步计算都有其具体的生活情境,每一个数字,甚至每一个运算符号都有其独特的生命意义。如在学习计算应找回多少钱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必须先算出食品的价钱,才能进一步算出找回的钱数。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下,学生慢慢地体会到先乘除,后加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些算式也变得有了生命的价值;数学和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感觉到数学充满趣味。当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发现,结论自己总结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小结

p1096

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七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4、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的进行笔算和验算。

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一)复习旧知。

笔算346+93。

657+329。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湿地吗?

出示图片,介绍湿地情况。再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应问题。

预设1: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预设2: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

预设3: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三)新课展开。

1、探究计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师:这道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算式:445+298。

(2)估算结果并交流。

师:这道题的.结果大概是什么?同学们能估算吗?

(3)尝试计算并交流。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同学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全班交流方法:

列竖式计算。

(4)与估算结果相比较。

2、探究验算方法。

(1)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师:这道题算的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

(2)交流方法。

预设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预设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预设3: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3)归纳验算方法。

师:大家想出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可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哦。

3、练一练。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63+979。

395+475。

4、小结提炼笔算方法。

问题1、今天我们做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点?

连续进位。

问题2、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算出得数的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问题3、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进位的小数字不能漏写,做完以后要及时验算。

(四)练习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67+93。

165+78。

409+394。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收获。

回顾新课导入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作业布置。

第38页做一做,4题。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八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2.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笔算。

87×66×4567×79987×3254×6。

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在现有的地砖和要用的地砖这两个数量中,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下面需要同学们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方法来计算,是选择口算呢?还是选择笔算或估算?说一说你的理由。

你准备怎样估算?

用估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地砖数量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

这次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认为谁选得对?

请两个同学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或笔算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学练习五第6题。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条件与哪个条件是有联系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3)提出新的问题:这辆车如果刚好满员,一共可以运送多少旅客?

(4)指导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8题第1问。

2.和学生一起讨论第8题第2问。

四、课堂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九

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倍”的概念

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

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如果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巩固练习:

(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

(2)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独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说一说。)

(3)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4)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1、教学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谁来说一说: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个2朵,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3)谈话:如果我们把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花带子的长就是这样的4份,(老师边讲边将花带子与灰带子进行比较)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4倍。

(5)在灰带子的后面加上一段。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倍。

2、学生独立思考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谈话:老师要求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给白皮球加上一段)

4、请你也来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同桌一个人出题,另一人根据同桌的意思画一画,摆一摆,再说一说。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十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问号)。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会解答,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到第二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3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

(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问:有用第二种方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

提问:这两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

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学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对。

4.补上合适的条件。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一

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渗透学习方法。

练习小篇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80×5=(注意0的个数)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一。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二

:教材p105、106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4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总结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总结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练习二十三第4题。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三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闹钟。

教学过程:

师:对,钟表,有了钟表,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知道时间。

师: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谁能举手说说钟面上的时间,(投影逐个出示9时,11时)(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小朋友真能干。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时间,(边说边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来读一遍课题。二、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

1、(投影展示钟面。)师: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钟面,和同桌说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汇报。)(时针、分针、数字等)。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发现?(提问三人),你观察得真到位。

2、认识时针的运行。

师:钟面上有12个数字,我们把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面马上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生:12大格,请2至3名学生说)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时针走2个大格,是几时?时针走一圈又是走了几时?3、认识分针的运行。

生:5小格。

师:两大格呢?(10小格)。

师:那整个钟面一共有几个小格呢?请小朋友再数数,和同桌交流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数完了吗?(提问2人)你是怎么数的?

师:下面跟老师数一数。(优化5格5格数的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演示一遍。

师:如果分针从12走到3,是几分?分针从12走到6,是几分?

师:对,当分针从12走到6,是30分。我们在生活中也把30分叫做半小时,因为这个时分针刚好走了半圈,所以我们叫它半小时。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分针从12走到9,又是几分?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0页,完成钟表的钟表的填空。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填得对不对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里填几...(课件显示答案)。

4、探究时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60分)师:分针走1圈有的认为是60分,有的认为是1时,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观察“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师:现在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睁大眼睛,看好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察并思考)。

谁再来说一说?师:看来孩子们都发现了“分针走1圈的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所以1时=60分,反过来:1时=60分。(板书:1时=60分)师:请同学们现在把课本合上,再来读一遍1时=60分。

5、读写时间。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现在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

生:4时5分。我的方法是:时针走过4就是4时,分针指着1就是5分,所以是4时5分。师:这位同学说得很棒,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师:我们除了会读时间,还要会写时间。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学的两种方法吗?一种是普通计时法(板书),一种是电子计时法,(边板书边说)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几时,中间写2个小圆点,是几分就在右边写上几分,特别要注意,如果分不够10,就要在这两个小圆点后面加上一个0,然后再写分。

(电脑出示4:30,4:45钟面)。

师:下面再来考考大家。看到这两个钟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用两种方法来表示这2个时刻,1、2组写左边的时间,三、四组写右边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巡堂)从一、二组找一个代表,从三、四组找一个代表上黑板书写。之后教师评讲。

师:一、二组同意你们代表的这个答案吗?三四组呢?

师:这位同学写4时30分,除了这种写法,同学们还有其它写法吗?

生:4时半。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分针这时候刚好走了半圈。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三个时间,注意到它们的时针了吗?4:05的时针只是刚刚走过了4一点点,4:30的时针则是在4和5的中间,4:45,时针非常的接近5,但还没有走过5,所以不是5:45分。

师:拨完了老师所说的时间,接下来同学们再拔一个你们喜欢的时刻,并和同桌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间。

师:好了,同学们,拨钟时间结束,请同学们把手中的钟面放好。

三、生活中的时间。

向学生展示升旗和动车票,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提高题。

课本95页第8题。让学生写时间,并能根据规律画出时针和分针。

五、总结:时间总是匆匆走过,今天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时间的哪些知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非常的宝贵,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时间,认真学习。

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五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游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